奶牛增乳剂的研究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01.29 KB
- 文档页数:3
犊牛代乳粉的研究进展犊牛出生后,其生存环境由恒温过度到变温、由无菌过度到有菌,营养物质由血液供给变为胃肠道消化供给。
犊牛瘤胃功能尚未健全,鲜牛奶可以说是理想的饲料,我国大多数犊牛饲喂牛奶,犊牛自出生到断奶约需要消耗牛奶350-450千克/头。
随着动物生理营养和消化生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对犊牛的消化代谢生理和营养需要有了更深的了解,犊牛的饲养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世界各国对奶牛代乳粉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用代乳粉饲喂犊牛已经成为现实,现代奶牛业的工厂化和集约化发展要求犊牛早期断奶并快速生长。
Heinrichs(1 995)报道,采用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的代乳粉既可以促进后备犊牛的瘤胃和肠道等消化器官的发育,为后天的高产生产性能奠定基础。
同时,又可以节约大量鲜奶,降低饲养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现代化的奶牛场无不使用代乳粉,提高奶牛场的综合效益,本文就犊牛代乳粉的组成和应用进行论述。
1. 犊牛代乳粉的营养要求代乳粉要代替牛奶并达到较好的生产性能,就必须在营养成分和免疫组分上接近母乳,在味感上使犊牛可以接受,有助于减少犊牛的腹泻、增加犊牛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还能增加犊牛的生存能力和提高日增重。
Jacobsen(1969)认为代乳粉首先要求供给犊牛足够的能量。
Sanz等(1997)建议,代乳粉中的能量:蛋白比率应高于自然的牛奶,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蛋白质的吸收;如果代乳粉的蛋白质来源是奶或奶制品,那么要求蛋白质含量要在20%以上,如果含有植物性的蛋白质来源(如经过特殊处理的大豆蛋白粉),就要求蛋白质含量要高于22%。
这是因为一方面植物蛋白质氨基酸平衡不如奶源蛋白质,另一方面,犊牛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不能产生足够的蛋白质消化酶来消化这些植物蛋白质。
增加代乳粉中的脂肪含量目的在于提高能量水平,好的代乳粉脂肪含量应在10%~20%之间,脂肪含量高有利于减少犊牛腹泻,并为犊牛的快速生长提供额外的能量。
在冬天,脂肪对维持犊牛体温非常重要。
奶牛乳房炎及药物防治乳房炎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奶牛乳房炎发病现状、危害、发病机制、传统防治方法、牛奶抗生素残留、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为创制新型的乳房炎治疗药品提供思路。
方法:查阅、整理国内外有关奶牛乳房炎及其防治的研究文献。
结果:奶牛乳房炎严重危害奶业生产和人类健康,乳房炎的防治技术和防治药品取得许多重大进步。
结论:纯中草药制剂产品防治奶牛乳房炎有许多优势,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乳房炎;防治;中草药;抗菌药;奶牛1、奶牛乳房炎概况1·1 奶牛乳房炎发病现状与危害奶牛乳房炎(mastitis)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乳牛的利用年限、产乳量和乳品质量,而且有害于食品卫生和人类健康。
据报道,乳中有害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等既能引起乳房炎,又能使人患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毒素可引起人发烧、呕吐、腹泻和脱水,发生食物中毒;化脓性链球菌可使人患扁桃体腺炎、猩红热或化脓性咽喉炎。
因其造成产奶量下降,乳汁废弃,严重者,乳区化脓、坏疽、萎缩、泌乳能力丧失,其淘汰率约占奶牛总淘汰率的9%~10%;隐性乳房炎在奶牛群中更为普遍,阳性率一般为50%左右,当牛群牛乳体细胞数为50万~100万个/mL时,潜在损失的产奶量约为12%;100万~500万个/mL时,损失产奶量约20%。
McDermott等(1983)和Schutz(1994)报道,美国每头母牛每年因乳房炎的花费分别是117美元和182美元,Lund等(1994)报道,在丹麦,由乳房炎引起的经济损失估计为每头母牛因乳房炎的花费是225美元,其中大约60%的损失是由产奶量下降引起的。
Zhang 等(1994)报道,美国全乳房炎理事会估计美国每头母牛每年因乳房炎的花费225美元,加拿大每头母牛每年因乳房炎的花费是140—300美元。
美国奶牛业每年因乳房炎引起的直接损失超过20亿美元,加拿大每年的损失还不包括因较差的奶品质所引起的收入下降以及与污染的奶产品相联系的健康风险。
人工诱导泌乳的方法及其效果日期:2003-08-19 00:00编辑:来源:现代乳牛学查看:68次以往对不孕牛一般都淘汰作肉用或役用。
为了解决不孕牛的利用问题,挽回因不孕造成的经济损失,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利用性激素对不孕牛进行诱导泌乳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
如Smith等给母牛注射雌激素和孕酮,引起泌乳,但个体差异很大,仅有25%的牛诱导产奶量相当于正常牛奶量,75%的牛平均头日产仅9kg。
Collier等(1975)在Smith方法的基础上,配合地塞米松20mg,结果产奶量有所提高,但个体间差异仍大。
1977年他又在前法的基础上配合利血平,取得了良好效果,最高日产量达14±1.5kg,305天产奶量为3 265±390kg/头。
国内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如西北农业大学王光亚等(1981?1982)在西安市二、三奶场以Collier等的方法为基础,增加了观察及试验项目,对17头不孕牛进行了诱导泌乳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该试验按诱导方法及试验目的分为两组:第一组(利血平组):以验证Collier方法的效果及探索个体反应差异原因为目的。
共13头牛,其中,育成牛3头(一头为持久黄体);泌乳期在18个月以上,但未完全干乳的牛4头(其中2头卵巢上有明显囊肿);完全干乳,卵巢上无持久黄体及明显囊肿的不孕牛6头。
第二组(前列腺素组):完全干乳,卵巢上无持久黄体及明显囊肿的不孕牛4头,以比较、分析不同诱导方法的效果。
第一组每日按每千克体重肌注黄体酮0.25mg,苯甲酸雌二醇0.1mg,隔5日后,每头牛每日肌注利血平5mg,连用4日。
第二组,前7日用药同第一组,间隔5日后,每日肌注前列腺素6mg用利血平。
连连用2日。
不用利血平。
从注射利血平或前列腺素开始,每日用温水擦洗按摩乳房2?3次,并试行挤乳。
试验开始后的第5~6天乳房开始下垂,质地变软。
7~8天乳房胀大,体积增加;10-13天乳房变红、充实,乳头充盈,可从乳头内挤出少量清亮液体或凝乳块;15~17天乳汁变稠,有的带淡红色,类似初乳。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主要方法-奶牛养殖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的品质一直是人们广泛学习的问题,并探索出许多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牛奶品质的措施。
在奶业产业链中,所有的食用奶和奶制品的正常加工,乃至所有以奶作为配料的其他食品加工都离不开优质原料奶的生产。
原料奶的奶量和质量,对整个奶业的健康发展,对广大民众的身体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主要方法。
1、优化种群结构不同品种的奶牛,其产奶能力也具有较大差异,因此科学选购产乳性能优良的品种进行饲养,是提高奶牛总体产奶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奶牛品种方面以荷斯坦牛和娟姗牛两个品种产乳性能较好。
我国奶牛饲养品种主要以引进的荷兰的荷斯坦奶牛经过培育和改良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主,由于荷斯坦牛毛色为黑白花片,故又称黑白花奶牛,个体产奶量为5500-7500kg,乳脂率3.4-3.7%。
个体方面应选择头颈清秀,鼻镜宽大,眼大隆起,背腰宽平,臀部圆而宽,四肢较细,蹄壁结实,关节灵活,全身被毛黑白相间。
乳房形状呈盆状,弹性较好,乳头长短乳头间距相等,乳静脉发达呈弯曲状,乳井要大而圆,在选购优良奶牛品种的同时,还要优化种群结构,牛群的合理年龄结构,应保持产犊1-2胎、3-5胎的母牛各占牛群总数的40%,6胎以上母牛比例控制在20%以内。
产乳性能方面,应对年龄大、体质差、患病的牛及时淘汰,高产奶牛的数量控制在总群的30%以上,生产性能一般的奶牛数量保持在总量的60%左右。
2、日常管理措施日常管理对促进奶牛发挥最佳泌乳性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要保证奶牛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法,既能增强奶牛的食欲,又能确保营养物质充足、均衡,给奶牛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冬季应提供温水供其饮用,给奶牛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饲养环境,安静、清洁、卫生的环境可使奶牛身心放松,有利于各种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产奶性能的提升,做好圈舍冬季保温,防止贼风侵袭,夏季应加强通风散热,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加强卫生防疫,及时清理圈舍内外的粪便、污物及各种废弃物,定期对环境、围栏、场地、器具等进行消毒,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