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微专题1-7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9
力学知识点总结(5篇)第一篇: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基础知识: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2.机械运动——参照物3.机械运动——速度4.质量与密度:质量与密度的测量、密度特点与应用5.认识力——力和力的测量: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6.认识力——重力7.认识力——摩擦力8.认识力——力的图示和示意图9.力的合成10.力的平衡:多个力的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11.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12.力与运动——惯性13.压力与压强:压力和压强概念、压强计算、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14.液体压强:P=ρgh15.大气压强: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的变化、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1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7.帕斯卡原理(或叫伯努力原理)18.浮力:浮力概念、物体沉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19.简单机械——杠杆与杠杆的平衡条件20.简单机械——滑轮、滑轮组21.简单机械——杠杆与滑轮作图22.简单机械——斜面2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4.功的原理25.功率26.机械效率27.机械能:决定动能与势能大小的因素、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力学规律和公式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力学知识点脉络图总结一、力学基本概念1.1 力学的基本概念1.1.1 力学的定义1.1.2 力学的研究对象1.1.3 力学的基本特点1.2 力学的基本原理1.2.1 牛顿运动定律1.2.2 质点的运动学1.2.3 刚体的运动学二、运动学2.1 质点的运动学2.1.1 质点的运动状态2.1.2 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1.3 质点的曲线运动2.2 刚体的运动学2.2.1 刚体的运动状态2.2.2 刚体的平动运动2.2.3 刚体的转动运动三、动力学3.1 牛顿第一定律3.1.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3.1.2 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3.2 牛顿第二定律3.2.1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3.2.2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 3.3 牛顿第三定律3.3.1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3.3.2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四、力的合成与分解4.1 力的合成4.1.1 力的合成的定义4.1.2 力的合成的方法4.1.3 应用力的合成解决问题4.2 力的分解4.2.1 力的分解的定义4.2.2 力的分解的方法4.2.3 应用力的分解解决问题五、动能与动能定理5.1 动能的概念5.1.1 动能的定义5.1.2 动能的表达式5.2 动能定理5.2.1 动能定理的内容5.2.2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六、力与功6.1 力的功率6.1.1 力的功率的定义6.1.2 力的功率的计算方法6.2 力的功6.2.1 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6.2.2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方法七、势能与机械能守恒7.1 势能的概念7.1.1 势能的定义7.1.2 势能的种类7.2 机械能守恒定律7.2.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7.2.2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八、动量定理与冲量定理8.1 动量的概念8.1.1 动量的定义8.1.2 动量的计算方法8.2 动量定理8.2.1 动量定理的内容8.2.2 应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8.3 冲量的概念8.3.1 冲量的定义8.3.2 冲量的计算方法8.4 冲量定理8.4.1 冲量定理的内容8.4.2 应用冲量定理解决问题九、万有引力与保守力9.1 万有引力9.1.1 万有引力的定义9.1.2 万有引力的计算方法9.2 保守力9.2.1 保守力的概念9.2.2 保守力的特征十、其他重要知识点10.1 惯性力10.1.1 惯性力的概念10.1.2 惯性力的表达式10.2 空间曲线运动10.2.1 空间曲线运动的性质10.2.2 应用空间曲线运动解决问题十一、名词解释11.1 力11.1.1 力的定义11.1.2 力的种类11.2 动量11.2.1 动量的定义11.2.2 动量的性质11.3 能量11.3.1 能量的定义11.3.2 能量的种类以上为力学知识点脉络图总结,主要涵盖了力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学、动力学、力的合成与分解、动能与动能定理、力与功、势能与机械能守恒、动量定理与冲量定理、万有引力与保守力等重要知识点,并对相关名词进行了解释。
力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包括三条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它表明如果物体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一定律为物体的惯性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
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而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一定律提供了计算物体受力情况和加速度的关系。
(3)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它表明对于任何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一定律说明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动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它定义为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量是守恒的,即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动量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爆炸等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3. 能量能量是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重要物理量,包括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动能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带来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势能是由物体所处位置和状态所带来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4. 角动量角动量是描述物体的旋转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定义为物体的质量、速度和与其运动轴的位置关系的乘积。
角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没有外力矩作用的情况下,角动量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角动量守恒定律在刚体旋转、碰撞等问题中有重要的应用。
5. 质点运动质点运动是研究物体质心运动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在质点运动中,可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动量等物理定律和物理量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和分析。
6. 刚体运动刚体运动是研究物体整体旋转和平动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刚体的平动、旋转等。
在刚体运动中,可以应用动力学方程、角动量、角速度等物理定律和物理量对刚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和分析。
7. 碰撞碰撞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常见情况,包括完全弹性碰撞、非完全弹性碰撞等。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中的力学部分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将对高中物理力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力必定同时涉及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这三个要素。
3、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需要准确地画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则只需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大致表示出力的大小。
4、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2)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二、常见的力1、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 = mg,其中 g 为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不同位置g 的值略有不同。
(3)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其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2、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4)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 F 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 x 成正比,即 F = kx,其中 k 为劲度系数。
3、摩擦力(1)静摩擦力①定义:两个相互接触且相对静止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②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趋势。
③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取值范围为 0 < F ≤ Fmax,其中 Fmax 为最大静摩擦力。
④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滑动摩擦力①定义:两个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滑动的物体,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②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
③大小:F =μFN,其中μ 为动摩擦因数,FN 为正压力。
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学的基本概念1. 力学的定义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状态下受力情况的科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质点和刚体质点是没有大小只有质量的物体,刚体是形状和大小不变的物体。
3. 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包括作用力、力的方向和大小,以及作用点。
4. 力的分类按照力的性质可以分为接触力和远程力;按照力的来源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5.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合成力的方法求出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6.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通过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和分力进行描述。
二、运动学基础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2. 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通过坐标系来描述,常见的包括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来描述。
4.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一个外力。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物体受到的外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5. 作图法作图法是解题时利用几何图像来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力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动力学基础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所做的功之间的关系。
3.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功率则是功对时间的变化率。
4.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冲量是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
5. 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两个重要的守恒定律。
6. 弹性碰撞在理想条件下,弹性碰撞中动能守恒,能量损失。
四、旋转运动基础1. 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旋转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 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描述物体抵抗转动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转轴的位置相关。
3. 转动力转动力包括力矩和角加速度,描述了物体转动时所受的力的效果。
力学主要的知识点总结1. 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力学的基础,研究物体受到的力与物体的运动之间的关系。
牛顿力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牛顿三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2. 静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到的力的平衡情况。
其中重要的概念包括平衡力、力矩、受力分析等。
平衡力是指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力,它们的合力为零。
力矩是力矩臂与力的乘积,用于描述力对物体的转动作用。
受力分析是研究物体受力情况的方法,通过对物体受力的各个方向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3.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其中重要的概念包括动量、冲量、动能、机械能等。
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它等于物体质量乘以物体速度,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物体总动量守恒。
冲量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它等于力对物体作用的时间。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它等于物体质量乘以物体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它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5.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相对运动或者相对静止状态下受到的力。
其大小与两个接触物体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
摩擦力可以通过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来描述。
静摩擦力是指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的摩擦力,它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动摩擦力是指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受到的摩擦力,它的大小与两个接触物体的材质和压力有关。
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力学基础知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物体运动、形变或状态变化的原因。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想改变它的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2. 力的性质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通过矢量来表示。
力的大小用单位牛顿(N)来表示,方向则通过力的矢量来描述。
作用点是力的作用点。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当施加多个力时,可以通过合力的概念来表示总的受力情况;而对于一个力来说,可以通过分解的方法将其拆分成不同的力的合力来表示。
4. 牛顿定律牛顿的三大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5.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特性,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而冲量是力在时间内对物体物体的作用。
6. 动力学动力学是力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在受到力的影响下的运动规律,涉及到牛顿第二和第三定律的应用。
7. 势能和功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而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是力的大小与移动距离乘积。
二、质点力学1. 质点的运动质点是物体的简化模型,它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考虑质点的位置和速度。
质点运动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质点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即F=ma,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3. 立体运动立体运动是质点在空间中的运动,可以通过三维坐标来描述。
4.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物体之间在碰撞中动能守恒的碰撞,它们的速度和动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5. 火箭技术火箭技术是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火箭运动定律研究飞行器的动力和轨迹。
三、刚体力学1. 刚体的概念刚体是物理中的一种理想模型,它不考虑物体的形变,只考虑物体的位置和姿态。
2. 刚体的平动和转动刚体的平动是指刚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移运动的现象;转动则是刚体绕轴进行旋转的运动。
3. 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定轴转动是指刚体绕一个固定轴进行的运动,可以通过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来描述。
力学类知识点总结图解一、平面力的分解与合成在力学中,平面力的分解与合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斜向的力时,我们可以将这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是沿着水平方向的分力,一个是沿着垂直方向的分力。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容易地分析物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而当两个力合成一个力时,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几何关系来求得这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揭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
第一定律规定了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第二定律则建立了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到作用力的关系,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而第三定律则规定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三、功和功率功和功率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功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的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的分量。
而功率则是描述物体做功的速率,它的大小等于做功的大小除以做功的时间。
功和功率是力学中的基本量,它们对于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非常重要。
四、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除以2。
动能定理则规定了物体的动能和动力学的关系,即物体的动能的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所做的功。
五、动量和角动量动量和角动量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物理量。
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而角动量则是描述物体绕着固定轴旋转的状态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转动惯量乘以角速度。
六、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物体之间万有引力的重要定律。
它规定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七、弹性力和弹簧振动弹性力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力,它有原长和形变两种状态,形变状态下的弹性力与形变量成正比,与形变方向相反。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力是促使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它是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通常用矢量表示。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来衡量。
1.2 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方式,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场力两种。
接触力是指物体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和支持力;场力是指物体间通过场的作用产生的力,例如引力和电场力。
1.3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一定律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第二定律称为运动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任何一次力的作用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
1.4 弹力弹力是一种由于物体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弹力是弹簧、橡皮筋等弹性物体产生的力,它在生活和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运动与重力2.1 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位置是运动物体的空间坐标,速度是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2 运动的规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根据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根据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根据第三定律,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将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2.3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它是一种场力。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成反比。
在地球上,重力的大小约为9.8N/kg,它引起了物体的重量和物体跌落的速度。
2.4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自由下落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与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向下。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一维运动的公式来描述。
2.5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物体受到恒定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将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第一讲:力、重力、弹力一、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3.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合成与分解遵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N .5.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通常用力的图示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7.力的测量:常用测力计来测量,一般用弹簧秤.8.力的分类:(1)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2)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说明:性质相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反之,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重力1.重力与万有引力: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是万有引 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2.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但重力不是万有引力.3.大小:G =mg .一般不等于万有引力(两极出外),通常情况下可近似认为两者相等.4.方向:竖直向下.说明:(1)不能说成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相对于水平面而言,垂直向下是相对于接触面而言.(2)一般不指向地心(赤道和两极除外).5.重心(1)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2)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几何中心上.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3)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三、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形变而引起.例如a 对b 的弹力是由于a 形变而引起.2.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形变.3.弹力的方向⑴支持面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受力物体. 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