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前列腺癌采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44 KB
- 文档页数:3
他汀类药物联合全雄激素阻断一线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全雄激素阻断一线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8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按照前来就诊单、双序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
对照组术后给予全雄激素阻断一线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辛伐他汀联合全雄激素阻断一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P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术后给予全雄激素阻断一线治疗联合他汀类药物有利于前列腺癌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效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晚期前列腺癌;他汀类药物;全雄激素阻断;应用效果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是临床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疾病,及时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前列腺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1]。
本文为提高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特选取88例此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全雄激素阻断一线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8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1.63±4.15)岁,Whitmore-Jewett分期:C期59例、D期29例。
按照前来就诊单、双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
1. 2 方法两组均利用外科手术将体内肿瘤组织及前列腺组织切除,待7 d 后实施睾丸囊内切术。
对照组术后给予全雄激素阻断一线治疗,比卡鲁胺(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085)1次/d、50 mg/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持续治疗1~9个月。
研究组术后给予辛伐他汀联合全雄激素阻断一线治疗,其中全雄激素阻断一线治疗方法同对照组,辛伐他汀(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3839)2次/d、20 mg/次。
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浙江省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浙江平湖 314200)【摘要】目的:考察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0年3月至 2013年7月在我院泌尿外科入院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73例,随机分为2个组别,药物去势MAB组34例,手术去势MAB组39例。
结果:与治疗前比,两个组别的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药物去势MAB组的社交/家庭状况、功能状况和与医生关系有改善与治疗前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药物去势MAB组比,手术去势MAB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P<0.05)。
结论:手术去势MAB既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又可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晚期前列腺癌;血清PSA;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73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279-02前列腺癌是发达国家发病率最高的泌尿系恶性肿瘤,死亡率仅次于肺癌。
临床治疗前列腺癌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包括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雄激素剥夺治疗等[1],其中MAB较为常用,MAB中去势又可分为2种,药物去势和手术去势,业内对这两种MAB的争议较大,如李扬[2]认为两种方法在治疗6个月的效果相当,对PSA的影响也无显著差异,而吴斌[3]进行的临床试验显示药物去势的MAB达不到去势效果。
为此,为了进一步了解两种MAB法,本课题比对两种MAB法的治预后效果,考察两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选择MAB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 2010年3月至 2013年7月在我院泌尿外科入院并经病理检查[4]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73例,随机分为2个组别,药物去势MAB组34例,手术去势MAB组39例。
1.2 排除标准腰椎、髋关节转移;急或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结石、萎缩;前列腺良性增生;内分泌、胃肠及其他影响骨代谢疾病;半年服用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
间歇性抗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疾病临床分析目的探讨间歇性抗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疾病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5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患者诊治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手术去势联合持续性抗雄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去势联合间歇性抗雄激素治疗,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55%vs 75.85%,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PSA水平及Gleason 评分均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潮热、乳房肿胀、腹泻、贫血及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24%vs48.28%,10.34%vs 44.83%,17.24%vs 65.52%,6.90%vs 34.48%,10.34%vs 41.38%,P<0.05)。
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采用间歇性抗雄激素治疗可获得较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标签:间歇性;抗雄激素;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为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研究表明,欧美等国家前列腺癌为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死亡率第二位。
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相同,发病具有隐匿性,往往患者在体检或出现症状时发现,此时已进入中晚期,失去根治治疗机会。
目前临床中主要通过降低雄激素浓度达到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以达到延缓疾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目的。
为探讨间歇性抗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疾病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明确诊治的5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诊治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
观察组中年龄54~79岁,平均(68.3±5.4)岁,PAS为8.1~93.5ng/mL,平均(45.3±9.8)ng/mL,Gleason评分为2~10分,平均(6.3±1.1)分;对照组年龄55~79岁,平均(68.6±5.2)岁,PAS为8.2~93.9ng/mL,平均(45.7±9.3)ng/mL,Gleason 评分为2~10分,平均(6.4±13)分。
间歇性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疗效比较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早期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例被诊断为轻度或中度的前列腺癌。
而对于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雄激素阻断(ADT)治疗,以达到降低激素水平的目的,防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ADT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目前,主要有两种ADT治疗模式:持续性ADT(CADT)和间歇性ADT (IADT)。
CADT持续抑制激素水平,但可能会导致副作用的发生,如骨质疏松等。
与之相比,IADT表现出一定的副作用减轻,但其疗效是否优于CADT尚不清楚。
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IADT和CADT之间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
二、研究方法2.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为IADT组和CADT组,进行两种治疗模式的比较。
2.2 研究对象本研究招募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0名,符合以下条件:1)初诊并确认为晚期前列腺癌(TNM分期为III或IV阶段);2)激素治疗前无其他化疗、放疗等抗癌治疗史;3)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肝炎、HIV等。
2.3 治疗方案IADT组:给予初始治疗4个月的全身激素治疗,达到激素水平降低的目标后,停药观察,至PSA升高50%时再次给予激素治疗。
如此往复,直至疾病进展或状态不佳。
CADT组:每月给予一次注射雄激素拮抗剂,持续2年,达到激素水平降低的目标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并监测精确抗原(PSA)变化情况。
在随访过程中,如疾病进展或状态不佳,可酌情调整治疗方案。
2.4 疗效评估1)治疗有效性:根据PSA指标变化评估治疗有效性。
回归到治疗前的PSA水平或下降50%以上称为治疗有效。
2)生存期评估: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前列腺癌晚期治疗最佳方法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与早期相比确实面临更大的挑战。
晚期前列腺癌指的是已经扩散到生殖器官以外的区域,如淋巴结、骨骼或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
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主要目标是控制疾病进展、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下面将介绍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最佳方法。
1. 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基础。
晚期前列腺癌细胞对雄激素依赖性较高,通过抑制或阻断雄激素的合成或作用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常用的激素治疗药物包括LHRH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去势葡胺或利舍平)、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如阿尼那替尼)。
激素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并控制肿瘤的生长,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耐药性。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被广泛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
对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可以通过杀死肿瘤细胞来控制肿瘤的生长。
对于有骨骼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可以缓解骨骼疼痛,减少并发症,并提高生存率。
放射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激素治疗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3. 化疗:化疗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化疗可以通过经静脉输注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控制疾病的进展。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等。
化疗通常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但这些副作用可以通过辅助药物来缓解。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特定分子靶点进行治疗的方法。
对于晚期前列腺癌,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恩替卡韦、阿比特龙等。
靶向治疗可以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传导来控制肿瘤的生长,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免疫治疗可以通过给予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因子等来增强免疫系统的活性。
目前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尼伦帕尼等。
6. 支持性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一系列的症状问题,如疼痛、骨折、贫血等。
晚期前列腺癌采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使用间歇性雄激素阻塞治疗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不同随机分为
对照组、观察组,一组2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观察组
患者实施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对比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使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令人满意。
【关键词】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187-02
前列腺癌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该疾病属于男性恶性肿瘤中致死率较高的
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到男性人群身体健康[1]。
受到患者病情、前列腺癌分期影响,该疾病主要采取放疗、雄激素阻断等方式进行治疗,由于临床上对前列腺癌筛查
工作开展时间较晚,因此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属于晚期,给治疗带来较大的影响。
相关研究证实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
后的生活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本院的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深入研究,
分析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以下是详细内容。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随机抽出病例数5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2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间歇
性雄激素阻断治疗。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参与
本次研究者均为首次治疗,在开展研究前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范围:60岁~84岁,平均年龄值为:77.9±3.5岁,Gleason评分:2~4分者5例、5~6分者6例、7~10分者14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62岁~85岁,年龄平均值为:77.8±3.4岁,Gleason
评分分别为:2~4分者4例、5~6分者6例、7~10分者15例。
对比两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基本资料,数据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具体方法为:对患者
实施持续性给予抗雄激素阻断药进行治疗。
观察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给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方法:给予3.6mg戈舍瑞林
进行肌肉注射治疗,间隔28d注射一次,辅以比卡鲁胺进行治疗(50mg),每天一次,共治疗4~6个月。
对患者的睾酮、前列腺特异抗原值进行检测,嘱咐患
者定期入院复诊[2]。
当前列腺特异抗原值降低到0.2ng/ml,维持上述用药量,持
续3个月后停止用药。
当前列腺特异抗原值上升至4ng/ml,停止第一周期用药,
进入第二周期用药,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整联合用药量,直到患者产生雄激素
抵抗或临床症状出现转移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
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治疗效果包括:肠道症状、骨痛、尿路症状、性功能等评分。
并发症包括:潮热、乳房胀痛。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进行评价,分值越高代
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上述所得结果均带入SPSS23.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
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值、t值带入
检验,当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分对比
观察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
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见表1)。
2.2 两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1例潮热、1例乳房胀痛),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2.00%(5例潮热、3例乳房胀痛),数
据对比结果显示:卡方值=4.5000 P值=0.0338。
2.3 两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SF-3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SF-36评
分分别为:20.93±2.55分(观察组)>16.25±3.08分(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
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t=5.8520,P<0.05。
3.讨论
前列腺癌主要发生在前列腺上皮细胞中,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该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人群,是导致中老年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
由于早期前
列腺癌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很多患者容易忽视自身疾病,而导致病情逐渐加重,以至于患者确诊时已经属于晚期,无法通过治疗改善病情。
相关研究证实内分泌
治疗前列腺癌效果显著,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与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均能够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研究表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给患者的治疗带来较大影响。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能够保持机体雄激素水平,
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仅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提升患
者的生活质量,应用效果令人十分满意[3]。
相关研究证实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
前列腺癌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临床治疗效果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值<0.05。
观察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
据对比结果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给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效果显著,有助
于提高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相较于持续性
雄激素阻断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建
议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君,潘红波.TUVP联合间歇性和持续性雄激素去势对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
者生活质量和总生存率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2):44-46.
[2]郑航,李长建,李军,等.非那雄胺联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25例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0):2025-2042.
[3]郝东方,郑建波,许传兵,等.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