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晚报都市报现状简析_吴建
- 格式:pdf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5
中西部地区地市晚报的困境与出路
李旭琴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06(000)018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市晚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目前除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省会城市外,许多中西部地区的地市晚报境况却不容乐观,那么,当前它们应怎样发挥自身优势,并根据媒体竞争环境适时调整自己,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的报业竞争,是当前地市晚报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李旭琴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地市晚报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J], 王志敏
2.化解高校招生公平冲突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分析 [J], 李木洲;叶晓芳;
3.化解高校招生公平冲突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分析 [J], 李木洲;叶晓芳
4.地市晚报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J], 董少华;王志敏
5.中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困境与出路 [J], 张小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市晚报营销策略创新
姜道明
【期刊名称】《中国报业》
【年(卷),期】2003(0)5
【摘要】在当前都市报、晚报、早报等各种省级报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地市晚报的发行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笔者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地市晚报要强化有效赢利发行观念,创新市场营销谋略,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来增强营销竟争力。
千方百计降低发行成本,牢固树立有效赢利观念当前都市报、晚报、早报等省级以上报纸千方百计扩大市场占有量,有的靠赠送回扣、礼品争取订户;有的不计发行成本,贴本发行,以争取广告资源,换取高额广告利润反哺发行。
省级都市生活报铺天盖地而来,地市晚报尚无实力与之抗衡,发行举步维坚,屡遭重挫。
【总页数】3页(P38-40)
【关键词】晚报;地市;都市报;发行人;发行成本;市场化运作;市场竞争;市场营销;调查分析;报纸
【作者】姜道明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日报社晚报发行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9.27
【相关文献】
1.地市报跨市合作的历史性创新——以《郑州晚报》《汴梁晚报》合作推出郑开城铁纪念特刊为例 [J], 李春晓;
2.创新,晚报发展的原动力——关于地市晚报创新发展的一点思考 [J], 陈征宇;张志虹
3.地市晚报相亲活动创新路径——以东楚晚报为例 [J], 邹圣旺;石红兵;贾方军
4.地市晚报如何做好"大财经"新闻——金华晚报创新财经报道的新闻实践 [J], 朱家华
5.地市级晚报微信的发展策略——以《宁波晚报》的实践为例 [J], 闻学峰;王声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北地区都市报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尹迎春来源:《新闻世界》2009年第10期【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兰州晨报》2007-2008年度报纸中抽取的435篇民生新闻为样本,从新闻要素、报道、版面编排方式、关注内容、受众本位理念等方面对其民生新闻报道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展示了《兰州晨报》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其民生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兰州晨报》民生新闻内容分析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
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
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目前还未有专门机构对兰州的纸质媒体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进行过相关的量化研究。
此项研究,可以为兰州媒体乃至全国媒体提供借鉴与思考,对于西北地区都市类媒体的发展亦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二、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
以《兰州晨报》在2007—2008年度的每一篇民生新闻为分析单位,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每个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出版的报纸,最终抽得民生新闻435则。
资料的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
三、结果与分析(一)新闻要素分析(1)新闻选题属地分析①《兰州晨报》所报道的民生新闻以本省市新闻为主,具有强烈的本地化特征。
选题属地情况如表一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市新闻295篇,本省新闻116篇,二者占了94.7%,而外省市和有关国家事务的新闻仅占了5.3%。
从数据可以看出,《兰州晨报》民生新闻主要以本省市新闻为主,对外省市和国家事务的新闻涉及很少。
②《兰州晨报》的民生新闻以本省市新闻为主的定位是对新闻接近性中地理接近性最好的诠释。
接近性是指新闻事实的信息内容同受众的思想、情感、利益的接近程度,以及新闻发生的范围与受众所处环境关系上的接近程度。
8家省级晚报都市报官方微信运营调查
郭炉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5(0)15
【摘要】用户在哪儿,主流媒体的声音就应该在哪儿。
截至2014年12月底,微信拥有4.68亿月活跃用户和超过800万个微信公众号,其中不乏各类媒体开设的官方微信。
对于全省发行的晚报都市报来说,其官方微信究竟是如何运营的?订阅量处于什么水平?日常如何推广?用户在地域上是如何分布的?内容团队有几个人?【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郭炉
【作者单位】大众日报总编室;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都市报新媒体网络角色定位策略——以《钱江晚报》新浪官方微博为例 [J], 王淑华;
2.都市报的微博运营探析——以《新安晚报》官方微博为个案 [J], 许超众;
3.《安庆晚报》官方微信运营特点探析 [J], 严海艳;梅笑冬
4.《安庆晚报》官方微信运营特点探析 [J], 严海艳;梅笑冬;
5.《安庆晚报》官方微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J], 严海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11(下)63科技新闻传播作者简介:罗文全,高级记者,三峡日报社,研究方向为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
地市级都市报转型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以湖北《三峡商报》的探索为例罗文全摘 要 互联网对传统纸媒的冲击,使全国地市级都市类报纸陷入前所未有的断崖式困境,“关停并转”成为一种大趋势。
面对如此普遍的阵痛,“转型求生”也成为地市级都市报共同的新选择。
文章以湖北《三峡商报》为研究对象,从地市级都市报面临的现实困境、造成困局的主要原因和推进转型发展的方向与路径选择等方面作了理论分析和实践阐述。
关键词 地方都市报;现实困境;转型方向;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71-0063-03我国地市级都市类报纸的兴起,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中国报业深化改革的结果,源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区域性报纸自费订阅和广告市场。
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报现象”,曾经持续风靡全国,渗透到各个地市州报业界,而且在很长时期成为中国报业发展的主流和主体。
但是2013年以来,传统报纸特别是都市类报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关停并转”成为传统纸媒的新选择和大趋势。
2001年,湖北《三峡商报》应时而生。
这是一份以“商”命名的都市报,是宜昌市委机关报三峡日报社的唯一市场类纸质媒体。
在市民导向和市场理念推动下,这份报纸得到较快发展,曾被誉为湖北报业的“黑马”。
但如今风光不再,报纸逐渐开始“走下坡路”,2016年以来连续亏损。
“转型”成为事关生死存亡和未来方向的重要课题[1]。
那么,如何转?怎么转?转向哪?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此,《三峡商报》进行了一系列转型改革的 探索。
1 地市级都市报面临的现实困境地市级都市报不像中省级都市报那样,背靠“母报”大树。
一旦遇到市场风险,便面临极大的生存困境。
1.1 报纸发行异常艰难都市类报纸的办报定位,是为读者提供快捷的新闻资讯和生活服务信息,因此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市民,目标市场集中在私费客户。
地市晚报面临的困境和出路作者:王志敏来源:《活力》2012年第08期[关键词]地方晚报;出路;优势随着文化产业改革的步步推进,晚报作为社会生活类综合性日报,在经过近二十年的辉煌后,面临重重挑战:都市报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的兴起、新闻纸张涨价、广告收入下滑……作为地市晚报,面临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在区域性报纸的压力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另辟蹊径创新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式的发展?这是摆在地市晚报人面前不容回避的命题。
一、地市晚报困境(一)同质及异质媒体的“挤压”一个城市的多家报纸,受众、内容、发行方式甚至广告都大同小异。
同质化竞争使不少报纸走进了“死胡同”。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专业杂志媒体“细分”受众市场,受到广告客户的青睐,使流向地市晚报的广告资源减少,发行压力空前加大。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报纸的印刷、人力、发行等成本不断增加,在广告、发行等方面大打价格战。
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受各种影响,部分行业的广告投入下降使许多报社陷入“屋漏偏遭连夜雨”的尴尬境地。
(三)自身素质的压力在吸引人才上,地市党报难以成为名牌新闻院校毕业生的主要选择。
地市晚报许多版面都缺乏采写力量和独家新闻来源,往往通过转载来填充版面。
二、发挥优势,主动出击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是地市晚报在竞争中依然有自己的优势。
(一)地市晚报具有的优势首先,地市晚报大多产生于一二十年前,作为贴近生活和百姓的报纸,在本地群众中有着“老字号”的影响力。
其次,作为日报的子报,地市晚报能最快速、最全面地获取地方新闻。
地市晚报常常具有最接近本地新闻现场的特性和区域内“第一主流媒体”的地位。
再次,地市报承担着区域文化、地方历史传承者的重任。
地市晚报的地方新闻,必然是这一地方将来书写历史的最丰富、最鲜活的资料库。
同时,地市晚报通过副刊等文化版面,使当地的文化记忆得以保留、传承。
(二)以己之长搏彼之短本地突然出现了多个竞争对手,晚报究竟是靠什么取胜?关键是要提高报纸的质量。
新媒体语境下的晚报都市报发展对策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新媒体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
而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的晚报都市报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发展壮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晚报都市报的发展对策。
一、新媒体带来的挑战1.读者转变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博客等新媒体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
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晚报都市报无法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需求,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
2.广告收入下滑由于新媒体广告的便捷性、准确性和低成本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新媒体上进行广告投放,导致传统报纸广告收入大幅下滑。
这使得传统晚报都市报需要在内容与营销上更加创新,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以保持可持续发展。
3.提供实时新闻新媒体的实时性和快捷性已经成为读者获取新闻的首选方式。
而传统的晚报都市报由于印刷目录的原因不能及时为读者提供新闻,这一点使得传统晚报都市报在满足读者需求方面相对不足。
二、解决途径1.多渠道发展晚报都市报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扩大传播范围。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媒体平台,通过“全媒体融合”以及采集、整合和包装等方式,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多元化信息。
2.提高服务水平晚报都市报应该加强互动性,与读者进行紧密沟通,了解读者需求,收集反馈意见,完善服务,进一步增加读者忠诚度。
开设在线专访、互动答疑等环节,增加读者体验。
3.突出特色晚报都市报要有自己独特的品牌特色,以吸引更多读者。
例如,打造浓郁的城市文化特色,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地产与理念。
也可以打造自己的新闻评论团队,广泛采纳读者意见,篇篇精华,为读者提供独特视角的新闻报道。
4.加强社交网络营销晚报都市报应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如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和阅读。
针对不同的社交平台,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促进互动和交流。
都市报和晚间新闻现象以下是关于都市报和晚间新闻现象,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中国都市报产生的原因是很偶然的,因为当时一个城市不能有两个晚报,所以就改称都市报。
这个插曲反映了晚报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
《华西都市报》在成都的崛起,一时成为一种现象和模式,它使成都的报纸大战变成了华西的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
该报的总编辑席文举预言,在日报和晚报之后,中国迎来了都市报时代。
也就是说,都市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报业的第三次浪潮。
按照席先生的逻辑,那么接下来的第四次报业浪潮似乎应该是商报潮,而第五次浪潮可以算是晨报潮。
有意思的是,这些都市报大都是由省报办的,显然,它们最初的考虑是用都市报来解决省报的不景气。
目前,大部分省报发行量都不如省会城市的晚报。
由于中国的晚报从八十年代一恢复,就定位在家庭报纸,飞入寻常百姓家,所以它对比当时还停留在办公室的日报来说有些灵活之处。
而且,晚报大都在城市发行,不像省报那样覆盖农村。
可以说,办都市报是省报的一步妙棋,既盘活了自己过剩的人材资源,又找寻到了与晚报竞争的手段。
在中国,晚报大·部分是由城市的日报办的,这些晚报成熟后很快就成了日报的竞争对手,当然晚报也是省报的竞争对手。
省报在城市日报和晚报的夹攻下,日子不好过。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省报开始反击了。
它首先的突破口,是那些城市日报和晚报合二为一的地方,比如,《成都晚报》身兼双职,因为成都没有日报,这使省报办的《华西都市报》可以办的比当地的晚报还活。
对普通读者而言,很难看出晚报和都市报有什么区别。
相对来说,都市报比晚报更“小报化”,这不是指报纸的版面大小,而是指它们的内容,至少在中国如此。
从世界范围说,很难找寻像中国这样流行晚报的国家。
这些年,中国报业广告额每年排前10名的报纸中,晚报总是占据一大半。
晚报的兴盛对中国报业是一次很大的变革。
在“文革”后,晚报使中国报纸从办公室走进了家庭,办公室里一杯茶一张报的时代过去了。
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的两难困境及对策
陈光豪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都市报等市场媒体从一开始的“非主流”媒体不断发展成熟,已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流媒体之一,但是,关于时政新闻的报道却有着党报的性质,长期存在着新闻所提供的信息与受众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严重地制约着都市报的发展。
本文对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的多重矛盾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都市报的时政新闻报道进行探讨。
【总页数】1页(P98-98)
【作者】陈光豪
【作者单位】海西晨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
【相关文献】
1.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粮食安全的两难困境及对策 [J], 林冬生
2.家庭过期药回收的两难困境及对策 [J], 杨美玲
3.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的两难困境及解决 [J], 黎勇
4.都市报对时政新闻报道的策略研究--以《新京报》时政新闻报道为例 [J], 余亚仕
5.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的多重矛盾及对策分析 [J], 刘黎黎;鲍海波;袁秋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析晚报、都市报新闻评论现状和问题--以《齐鲁晚报》为例火琳
【期刊名称】《新闻研究导刊》
【年(卷),期】2016(0)11
【摘要】网络媒体迅速、及时发布新闻的特点使纸媒在争取最先报道和独家新闻时丧失了优势。
纸媒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在内容和深度上下功夫。
本文以《齐鲁晚报》评论专版为例,以内容分析为方法,从评论类型、情感强度、评论角度和针对的群体等四个方面对2015年《齐鲁晚报》全年的评论文章进行统计,以描述我国晚报、都市报新闻评论的现状。
结果显示,晚报、都市报新闻评论存在主观色彩偏强、评论挖掘不深、说服性不足的缺点。
【总页数】2页(P326-326,335)
【作者】火琳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2
【相关文献】
1.山东地区晚报对农民工形象的塑造与报道现状--以《齐鲁晚报》为例 [J], 邵薇;
2.对新闻评论舆论监督作用的实证研究——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为例 [J], 宋依吟;张芳圆
3.数字化时代都市报的智慧融媒体转型探索——以《齐鲁晚报》《华西都市报》为例 [J], 王瑞光
4.晚报实验新闻的发展困境与突破--以齐鲁晚报《晚报实验室》为例 [J], 徐超超
5.论晚报同质化下的晚报竞争力提升——以《齐鲁晚报》为例 [J], 李成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都市报的兴起和晚报的对策
吴永祚
【期刊名称】《新闻实践》
【年(卷),期】1997(000)012
【摘要】都市报——一个新兴的媒体群落从90年代中叶开始,一种类似晚报的新型大众传媒——都市报,先后出现在我国一些大型中心城市,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贵州贵阳的《贵州都市报》、江西南昌的《江南都市报》、广西南宁的《南国早报》、广东广州的《南方都市报》、湖北武汉的《楚天都市报》、河北石家庄的《燕赵都市报》、河南郑州的《大河文化报》、福建福州的
【总页数】3页(P6-8)
【作者】吴永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6
【相关文献】
1.新媒体语境下的晚报都市报发展对策 [J], 孙孝阳;
2.都市报关于农民工报道的实证分析及对策建议——以《扬子晚报》为例 [J], 朱丹
3.报纸常见差错分析及对策——以部分都市报晚报为例 [J], 谢东星;李丽
4.都市报的挑战与晚报的对策(上)--兼论深圳晚报的实践与思考 [J], 王田良;张仲
彩
5.都市报的挑战与晚报的对策(下)--兼论深圳晚报的实践与思考 [J], 王田良;张仲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走向辉煌第一步——“都市报现象”初探
徐士杰
【期刊名称】《新闻前哨》
【年(卷),期】1999(000)003
【摘要】在世界报业萎靡不振、发行下滑.我国报业总发行量徘徊不前的大气候下,各地都市报近些年来在神州大地异军突起,普遍走红。
这确实是时下我国报坛的一大奇观,业内不少人称之为“都市报现象”。
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其来龙去脉与现状前景,其在中国报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其对我国广大城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当前,不仅已引起各地都市报人、乃至广大传
【总页数】2页(P6-7)
【作者】徐士杰
【作者单位】新华社湖北分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6.2
【相关文献】
1.世纪之交的报春花:——都市报现象初探 [J], 沈长根
2.都市报发展策略初探--兼论《南方都市报》的采编特色 [J], 章宁
3.承载希望走向辉煌——息县农村改革发展迈出历史第一步 [J], 王伟; 伍蓓
4.世纪之交的报春花都市报现象初探 [J], 沈长根
5.都市报:能否续写新的辉煌——华西都市报创刊15周年暨首届中国都市报发展高峰论坛侧记 [J], 张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都市报军事报道现状研究——以《扬子晚报》和《京华
时报》为例
叶昊;李波
【期刊名称】《东南传播》
【年(卷),期】2010(000)010
【摘要】"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在新世纪新阶段,外宣和内宣之间的严格界限已经逐渐模糊,我军要树立"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正面形象,必须要"内外兼顾",做好对内宣传即是做好对外传播.地方都市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无论从覆盖面还是与读者的联系来看,都市报的军事报道在构建军队形象中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组织好地方都市报的军事报道,既是对内塑造中国军队的需要,也是对外塑造军队形象的行动.
【总页数】3页(P147-149)
【作者】叶昊;李波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江苏,南京,210003;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江苏,南京,2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都市报的健康传播现状——以《京华时报》《新京报》为例 [J], 李健;宋永琴
2.都市报版式设计创新策略——以《京华时报》为例 [J], 王勇刚
3.都市报纸版面设计风格特色分析——以《京华时报》为例 [J], 赵维康
4.都市报如何进行舆论监督——以三鹿奶粉事件中《京华时报》的报道为例 [J], 陈小龙
5.都市报的头版版式分析与建议——以北京娱乐信报、新京报和京华时报为例 [J], 詹正茂;张宛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 牛丽红
作者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出版物刊名: 社科纵横
页码: 150-151页
主题词: 都市报 晚报 生存空间
摘要:中国报业的成熟,尤其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都市报,以"中国报林中一匹黑马"的态势,刮起一股强劲的报业改革旋风,这就需要我们对晚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相应对策,推动晚报的健康发展.本文着重以都市报带来的挑战为例,分析晚报在新闻市场中的优势,探寻晚报的生存空间,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Report on News Pictures in Sichuan 作者: 吴建
作者机构: 天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236-239页
主题词: 四川新闻摄影;综合性日报;调查报告
摘要:新闻摄影是报刊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地级市以上全部综合性日报的新闻摄影状况的普查,比照11年前和新近的调查数据,指出四川新闻摄影呈如下特点:一是'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理念成为现实;二是数码摄影取代传统摄影已成为新闻摄影的主要手段;三是市场类报纸逐渐成为新闻摄影的重要平台;四是四川新闻摄影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如摄影队伍素质不高;摄影记者数量不足,工作压力过大;新闻照片幅大量多质次现象突出;部分老总办报观念落后;各报的图片运作机制较为传统,缺少创新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四川新闻摄影的发展,急待改进.。
晚报都市报青年记者从业调查
佚名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5(0)15
【摘要】晚报都市报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青年记者是新闻事业
的未来和生力军。
当前,传统媒体处在融合发展的转型期,晚报都市报的形势变化尤甚。
在晚报都市报就职的青年记者目前的从业状况怎样?对现在与未来有何思考?2015年4月22日到5月8日,
【总页数】1页(P8-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晚报、都市报:是否一家人?--兼论晚报、都市报的内涵、外延及特点 [J], 吴定勇
2.都市报对晚报的冲击和晚报的都市报转向 [J], 吴定勇
3.数字化时代都市报的智慧融媒体转型探索——以《齐鲁晚报》《华西都市报》为例 [J], 王瑞光
4.8家省级晚报都市报官方微信运营调查 [J], 郭炉
5.都市类报纸房屋拆迁报道框架及价值分析——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山西晚报》为例 [J], 袁文丽;吴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