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丘陵地区现代农业的现状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初探摘要:以湖北省崇阳县为例分析了丘陵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和劣势,肯定了充分、合理利用丘陵山区的独特资源,灵活多样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种类型,提出了转变观念,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加大投入,坚持用现代标准装备农业;实施项目,坚持依托国家宏观政策改造农业等丘陵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崇阳县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城乡一体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
经济欠发达的丘陵山区发展现代农业,既要看到这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又要看到山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还比较弱;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任务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尊重自然、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循序渐进。
1 崇阳县农业的基础条件崇阳县地处鄂东南低山丘陵区,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全县国土面积1 968 km2,总人口45.7万人,总耕地面积22 670 hm2,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大部分耕地分散,地块面积小,机械化作业难度大,土壤种类多,土壤肥力较低,一些地区农村交通、供电等基础设施落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机电排灌面积比重低,标准化农田数量少,农村人口多且居住分散,县域经济比较薄弱,工业相对落后,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崇阳县发展农业生产也有很多的有利条件,既有丰富的气候资源和土地类型,适合多种作物和多种模式的农业生产,又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森林覆盖率高,山青水秀,距武汉仅140 km,已纳入武汉城市圈规划。
浅析丘陵地区农村土地宜机化改造作者:钟伦元来源:《南方农业·下》2022年第04期摘要丘陵地区实行宜机化改造,既能解决农村撂荒地、土地耕种断代的问题,又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产品的提质增效。
近几年重庆市丘陵地区土地宜机化改造积累了一些经验,基于此,在阐述土地宜机化整治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丘陵地区土地宜机化整治一系列的操作规范、操作步骤、补贴标准、整治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丘陵地区耕地宜机化改造;补贴标准;操作规范;重庆市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2.08.061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经济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逐渐调整,农村大量劳动力涌进城市进城打工、经商,全家举迁到城镇居住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农村耕种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少[1]。
丘陵地区土地小块分散不适宜机械化耕种,农产品附加值低,种地的人越来越少,造成农村存在着大量的撂荒地。
近年来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撂荒地越来越多,丘陵地区土地现状阻障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增加农民种地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就必须对丘陵地区的土地进行改造以适宜机械化耕种。
1 必要性1.1 丘陵地区耕地的现状需要重庆市西北部和中部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东南部以山地为主,坡地较多,其中坡度在15°以上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7.1%,单块耕地面积667 m2以下的占整个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农户耕地面积分散在3处以上的占60%以上,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山高坡陡。
重庆市耕地普遍存在巴掌田、鸡窝地,地块小、零星分散、坡度大和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2]。
1.2 丘陵地区农机发展的需要重庆市243.84万hm2耕地面积中,丘陵山地占比高达98%,给农机田间作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3]。
因土地基础条件制约,重庆市农机化发展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发展农机化的实践中发现,制约重庆市农机化发展最突出的瓶颈不是机器问题,也不是机艺融合问题,而是土地条件[4]。
四川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作者:邹平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03期摘要:对四川丘陵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四川丘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以便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1 引言四川是全国农业大省,也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幅员面积48.5万km2,201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367亿kg,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国第5位。
四川农业的发展,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川丘陵地区(简称四川丘区)包括68个县(市、区),占总数的38%,四川丘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省的发展进程。
2 四川丘陵地区基本概况2.1 丘陵地区的概念从地理上讲,丘陵地区是指与山地、平原、盆地和高原等地形地貌相对应的地理区域。
《辞海》把丘陵定义为“高低起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
海拔大致在500m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m。
“我国丘陵分布广泛,自北而南分布着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其中东南丘陵又分为江淮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大量分散的丘陵存在。
我国丘陵地形占地形面积的10%左右,约95×104km2,丘陵一般由岩性软弱的地层组成,容易被浸蚀成沟谷,地面受暴雨流水冲蚀后容易成为水土流失区。
丘陵地区地貌土质复杂多样,有岗、平、丘、山等,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农业资源具有多样性和特色性。
2.2 四川丘陵地区概况四川丘陵地区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的底部,西起龙泉山、东至华蓥山,海拔一般不超过800m,相对高度不超过200m。
南部多中低丘,北部以深丘占优势,在平昌、巴中和苍溪、剑阁一带,分别有桌状低山和单面低山分布。
四川丘陵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雨量多,日照少,年均温16℃以上,无霜期240~300d;年降雨量1000~1400mm,年日照1000~1600h。
以“五良”融合为牵引破解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瓶颈【摘要】为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下文对农业农机化的作用与其推广价值进行解析,以“五良”融合作为视角,提出五点建议,以破解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五良”融合;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对策前言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是目前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重要部分,若没能有效解决丘陵山区的农机化,将会导致现代农业拼图的缺失,由此可见,如何解决当前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遇到的困难是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丘陵山区地貌多为山地,且其中山林面积较大,耕地面积少,开展耕种时需要结合当地地貌情况和气候变化状况进行规划。
随着“五良”融合理念的产生和普及,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和丘陵山区农机化的突破口,能够从科技、制度和机制三个角度提供动力,从而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更高效地实现高质量供给和高效能应用的目标。
促进“五良”融合牵引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要将“应用良种、推广良法、建设良田、配套良机、推行良制”作为基本要求,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合理运用政策、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实现农机化转型升级。
1.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农机化发展在丘陵山区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有自然条件不适宜使用农机生产、山区基础建设较差、农机带来的效益较低、技术和硬件设备发展滞后等情况。
自然条件差主要表现在丘陵山区多坡地,地块小且分散,同时丘陵山区的耕地多以沟坝和梯田为主,交通不便且耕田间距较远,大型的农业机械无法在此环境下使用,而小型的农业机械则难以进入耕地进行工作。
丘陵山区的基础设施较差,主要体现在其没有专业修理耕机的能力,导致农业设施和器械修理维护不及时,且其耕机道不配套,原有机耕路标准低、路况差,贫困地区通达、通畅任务仍然艰巨,这些情况最终导致丘陵山区的土地遭到搁置和荒废,无人开展种植工作。
而丘陵山区地块小且过于分散的缺点,使得大马力或复式机无法进行耕地作业,或在时候结束后难以运送往其他耕地进行耕作。
丘陵地区现代立体农业发展模式的思考作者:何金强刘芬陈昌水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1期从把蔬菜用来喂猪,到大规模种蔬菜卖钱,再到琢磨出品牌蔬菜、水果卖大价钱依靠科技永川区通过“园区化、科技化、设施化、品牌化”四化,找到了一条好门道:立体种植发家致富。
中国地域辽阔,丘陵分布广泛,永川属川东平行岭谷区的低山丘陵体系,最高海拔1025m,最低海拔200m。
花果山、巴岳山、阴山、箕山和黄瓜山贯穿市境中部,五条背斜低山大致组成的“川”字形山岭群,发展立体农业是永川科学发展经济的良好选择。
本文以重庆市永川区立体农业发展的实践,对丘陵地区立体农业发展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永川现有立体农业发展模式通过调研,我们总结出永川目前有以下几种模式: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产业化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农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型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庭院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
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实践模式:(一)产业化立体农业发展模式产业化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包括了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农产品的加工和运销等环节。
它着眼于整个区域的生产力的立体布局,不仅仅包括生产这个环节,还包括产前、产后的各个环节;产业化立体农业发展模式走的是立体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之路,这种模式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比较健全和充足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了加工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发展,使整个农业产业链更加优化,使产业链的科技含量更高,使产业链的经济运行质量更好。
我区的金龙镇,建立了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按照“公司+协会(合作社)+大户+农户”产业一体化的模式,就具有产业化立体农业发展模式的典型特征。
这种农业发展模式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对内激活民间资本,对外加大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现在,金龙现代农业园区内不仅有钢架塑料大棚,让种子在恒温下生长;园区的河沟放养一些特色、珍稀鱼类;园区用肥,大都系油渣、鸡粪等覆盖发酵而成的有机肥,该方法既清洁又增强肥效,实现了立体种植、养殖;此外,还拓展了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开发,该镇先后打造“方家苕尖”、“水果玉米”、“台湾苦瓜”、“金龙茄子”等拳头产品,并形成稳定市场,通过引导菜农种植拳头品种,解决蔬菜销售问题;引进了重庆正大集团,建设1200头祖代种猪养殖基地,为农业开发提供有机肥料,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产业互动;通过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农业市场化理念,并依托中介机构,有效地带领农业产品进入市场,农产品效益达到最大化现代农业。
浅谈丘陵地区乡村振兴之产业发展思路要有清晰的产业定位。
丘陵地区的资源条件多样,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特点,确定不同的产业定位。
一些具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的丘陵地区可以考虑发展水产养殖业,而一些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方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产业定位要以当地的资源优势为基础,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要注重发展特色产业。
丘陵地区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应该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还可以开发乡村特色手工艺品,通过特色产品的打造和推广,实现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要注重发展现代农业。
丘陵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农业,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可以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推广科学种植和施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还可以发展规模化种植和养殖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要注重发展乡村企业。
丘陵地区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产业支撑,要鼓励和扶持乡村企业的发展。
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乡村企业提供便利的创业环境和优惠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进入乡村创业。
还可以加强乡村企业之间的协作合作,形成产业链条,提高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丘陵地区乡村振兴需要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思路,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支持乡村企业的创新创业。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产业发展思路,才能实现丘陵地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富阳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能够更上一层楼,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成功经验和宝贵参考。
西部丘陵地区
现代农业的现状与发展
【摘 要】现代农业建设,在短期内讲时效,搞好示范园建设,
大面积上不能一蹴而就,还要讲时间问题,要通过较长时间的艰苦奋
斗,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状;发展;关系
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资料,中国农业
发展水平2008年指标,进行国际比较,大约有12%的指标达到发展
国家水平,4%的指标为中等发达水平,34%的指标为初等发达水平,
一半指标属于欠发达水平;2008年中国农业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
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与德国相差86年,与法国相差64年,与日
本相差60年,与韩国相差36年。从比较看出,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
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尤其是西部地区更低,农业水平亟待提高,
并要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由此可见,现代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经过长期艰苦奋
斗,才能取得实效,特别是丘陵区域的建设与发展更为困难。为此,
作者经过探索与研究,提出以下观点,供大家在实践中参考。
一、基本理论及概念
1954年,中央响亮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之一就
有农业现代化,成了亿万农民的梦想和追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
多个一号文件强调建设现代农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
业建设的首要任务;2012年国务院文件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全国现
代农业发展规划》,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之一,进行了全面部
署。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农业已经达到的最高发展水平的
概括。现代农业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主要体现为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生体
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现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根据国情,现化农业需要经过两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农业现代
化是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从自给型农业向市场化农业转型;
第二阶段农业现代化是从初级现代农业向高级现代农业,从工业化农
业向知识化农业转型。
二、现代农业现状分析
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社会上有人说,“政府管地、农民种田、企
业赚钱”、“耕地减少(占地)、地里长草(抛荒)、不知咋搞,只能修
房和修路了”。据调查分析存在以下现象。
(一)幅员面积多耕地面积少
大家知道西部丘陵区域幅员广阔,而耕地少,尤其是优质高产田
土更少。据四川武胜县可知,是典型的盆地浅丘区,有幅员面积96000
公顷,而仅有耕地30010公顷,耕地占幅员的31.2%。
(二)农村人口转移多种地劳力少
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的城镇人口已达6.2亿,农业劳动力
大量转移。据四川武胜县华封镇九村调查,有耕地1551亩,人口1750
人,种地的仅360人,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三)政府投入多民间投入少
调查显示,一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大都是各级政府投入修建的,
少则上亿元,多达数亿元,而民间资本几乎没有投入,农民仅以承包
地投入。
(四)常规农业种植多高新农业生产少
目前农村90%的耕地是常规农业,粗放性种植,多是弯弯犁头水
牯牛的生产方式,机械化水平极低;而以科技为载体的高新农业生产
方式很少。
(五)发展果蔬经作多种粮油作物少
调查中发现,所有园区大都是发展的水果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种
植粮食及油料作物的很少。有人认为,抓经济作物是搞现代农业,抓
粮食生产则是传统农业,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
(六)现代农业园区领导参观多农民学习少
如今,各地都建起了大大小小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示范园,
是作“盆景”当摆设,供上级领导来观光、考察的“形象工程”,而
农民去学习的很少,因没法学,没法操作。
(七)外行人士参与多农业内行践入少
调查显示,在园区从事现代农业的业主,大都是城里的有钱工商
人士,几乎没有农业专家及技术人员作为股东或业主参与建设。
(八)考虑眼前利益多谋长远规划少
目前,多数业主利用国家的政策和已建好的基础设施,只种一些
科技含量低的短、平、快的蔬菜,尽快上市获得眼前利益,而没有长
远的规划、投入,随时都可以退出园区。
(九)口号农业多可操作模式少
提出建现代农业有半个多世纪了,由于没有系统的政策及法规指
导,随领导人的变化而产生的众多口号农业,如立体农业、开发农业、
物理农业、工厂农业、三高农业、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订单农业、休闲农业等,在基层干部和农民中
可便于操作运用模式很少。
(十)中高档消费传统农产品多消费现代农业产品少
据市场调查,中高档消费的人士或酒楼,大都喜欢消费使传统农
业生产的土特产品,而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产品,主要销往大中城市的
超市、商场,多数是城市的普通居民、农民工、大中专院校学生消费
了。
三、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注重的几个关系
通过基本理论的解读及现代农业现状分析,在建设中还需注重几
个关系。
(一)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权力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权威是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各级
政府的权力大,容易建成形象工程,盲目发展,花了大量资金,成效
不佳;应发挥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权威作用,做到科学发展,取得事半
功倍的成绩。
(二)发展与发达的关系
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发达则
是充分的发展。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就一下子,就搞成很发达的现代农
业,易产生面子工程,只是在一个范围搞了一个亮点;而要进行平衡
的、持续的大面积的健康发展,才能让大多数农业受益。
(三)培训与培养的关系
培训是短的训练,培养则是长期的教育和训练。当今不仅要对在
乡村的留守农民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通
过院校培养一大批搞现代农业的管理人员和新型农民。
(四)效率与效果的关系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效果是由某种力量、做法或
因素产生的结果。在现代农业建设中,要克服只顾抓进度、抢时间、
图效率、短期内达到什么目的,容易造成质量不高的问题;要强调效
果,农民要得到实惠。
(五)重要与重视的关系
十二五规划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讲了现代农业的重要。在实
施中,不仅中央认为重要,而且地方及基层更应重视,要像重视工业
和城镇建设来抓现代农业。
(六)时效与时间的关系
现代农业建设,在短期内讲时效,搞好示范园建设,大面积上不
能一蹴而就,还要讲时间问题,要通过较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几代人
的努力,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