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考核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大纲内容(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的是上年的考点一、人的心理☆考核知识点1.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意义★性质: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大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类心理的产生是人与客观世界交互作用的结果。
任务:理论任务,实践任务。
意义:心理学主要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
它从人的心理这个侧面探讨和研究人,其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所有与人有关的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教育、法学,甚至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提供参考依据。
例如,在教育学领域中,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理论、心理发展的理论已经成为教育科学的主要理论依据;现代医学的发展吸收了心理学的成果,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性的医学模式;····可见,心理学的理论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从实践上看,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具体的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学现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产生了广泛的使用价值。
2. 心理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方法:观察法—优点:生动自如,缺点:被动性。
实验法—优点:比较严密,能重复,研究者比较主动,能做出因果性的推动,缺点:人为性太强。
调查性—优点:了解情况比较确切和丰富,缺点:太费时费钱。
测验法—优点:能从心理进行量化的分析,并可以同时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序。
缺点:难以从中推出因果性的结论。
个案发—优点:对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调查,摸清其心理和行为的前因后果,缺点:只适合个别情况。
☆考核要求1、识记: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过程、能力、气质、性格。
2、简单应用: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同上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研究对象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惧等)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心理现象:个性心理: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等)性格(谦虚、乐群、自信、勇敢、毅力等)二、感知觉★考核知识点1.感觉的过程、种类;知觉的种类感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反映。
《心理学》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心理学(Psychology)2.课程类别: 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3.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4.课程总学时:34总学分:25.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不包括教育系)6.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课程简介《心理学》是全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基础理论课。
课程内容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简要介绍普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是高度简化了的普通心理学。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心理学的体系框架,形成学科思维,为后续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听课和认真思考,在教师精心的组织下,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理解学科概念和理论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整体系统学习,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正确认识心理学学科性质;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问题意识,形成正确心理观;树立正确世界观,积极主动参与生活与学习。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心理学的对象,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体系、任务和性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
教学重点:科学心理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教学难点:科学心理观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时数:3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概况一、心理学的对象二、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三、心理学的体系四、心理学的发展第二节科学的心理观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二、心理是脑的机能三、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四、心理具有主观性五、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三、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第四节高师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二、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思想工作的效果三、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科研四、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促进自身发展五、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提高现时的社会适应能力思考题: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2.如何正确理解心理科学的任务?3.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4.科学的心理学包括哪些主要内涵?5.你能说出当前几种主要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吗?第二章注意教学基本要求:理解注意的概念和规律,掌握注意的品质指标,体会注意规律的运用。
名词解释:★服从行为: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发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影响下被迫发生的。
P90★★群体公众心理定势:是处于准备状态的心理活动,指公众群体心理的定向趋势,它决定着后继心理活动的取向,对人们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行为活动起着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P113★目标公众:是指那些与组织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特定公众。
它们是大众传播受传者中的一部分,是组织欲意影响的重点对象。
P142★★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标、并以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之的心理过程。
P49★印象管理:是指交往者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塑和修饰,以期在他人头脑中形成良好印象的过程。
P135★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
P12★组织凝聚力:也叫组织内聚力,它既包括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也包括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P18★★公众:在公共关系中,公众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的是与某一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P29★★枪弹论:二三十年代之间,美国的一些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把读者、听众看作是毫无防御能力的“靶子”,只要大众传播工具对准他们“射击”,他们就会应声倒地。
这就是所谓的“枪弹论”或“靶子论”。
P146★★★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造成的影响,它往往会冲淡过去获得的有关印象,对优先效应形成冲击。
P131★★公众逆反心理:就是公共关系传播作用于公众的信息超过了其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心理体验,是公众有意脱离公众关系传播信息的思维轨道,进行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
P185关系障碍:关系障碍因交际双方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而形成。
这种特殊关系往往带有利害性,且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交际者本身。
P205★★★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组织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英文名称:Psychology授课对象:专升本学生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教材范围、体系安排、课时等,适用于本、专科学生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目的要求。
《公共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的教师而开设的一门具有师范性特点的公共必修课。
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任务,一方面是为了对未来的教师进行职前培训,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心理教育观;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本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教育教学的实践和中小学教师职业活动的需要,打破传统体系,兼容和整合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内容,形成一个全新的属于高等师范公共心理学课程自身独特的体系框架。
它以心理教育为主线,以普通心理、教育心理为重要内容,同时吸收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和心理卫生等内容。
在此体系中,组织安排能反映最新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和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
它具有基础性、理论性、科学性、现代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认真学习,将有助于高师院校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为未来从事教师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开设也可以为高师院校学生学习教育学、教学法或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和深入研究的线索。
课程的总目标是:使高师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学、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以便适应21世纪中小学教学与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对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具体来讲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了解心理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p3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3.心理学科的性质: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2)心理学是一门介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3)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广泛、分之繁多的学科4.心理的实质: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p6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5.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它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5.1心理学的意义:D心理学的研究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论据2)丰富其他相近学科3)为教育科学提供理论依据5.2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了解自身心理特点、自我教育2)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3)有助于将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目来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2)系统性原则:注重心理的整体性、进行综合性研究3)教育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考虑到心理学研究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意义,在发展中研究心理现象8.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2)实验研究法3)心理测验法4)个案研究法5)相关研究法6)产品分析法7)质的研究9.西方心理学流派:1)内容心理学2)意动心理学3)结构主义学派4)机能主义学派5)行为主义心理学6)格式塔心理学7)精神分析心理学8)人本主义心理学9)认知心理学10)后现代心理学第二章感觉与知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人的感觉与动物的感觉的区别:D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2)人的感觉有第二信号系统的参与(在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时,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
4.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感觉。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知识要点:一、概念1.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是指其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的思维。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应。
例如: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2..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①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②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做出一定一直努力的注意。
③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需要的概念: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4.动机的概念: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5.兴趣的概念:是指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6.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里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合。
二、知识要点: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2)心理现象的内容;①心理过程⑴认识过程⑵情感过程⑶意志过程②个性心理⑴个性倾向性⑵个性心理特征(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研究法④实验法2、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变化:①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②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③视觉后像④感受性的发展。
发展规律:是通过实践活动和专门训练可以得到发展和完善。
3、(1)知觉的基本特性;特性:⒈知觉的选择性⒉知觉的整体性⒊知觉的理解性⒋知觉的恒常性(2)知觉的种类:Ⅰ物体知觉Ⅱ社会知觉Ⅲ错觉(应用军事和艺术)4.(1)记忆的分类;⒈形象记忆⒉逻辑记忆⒊情绪记忆⒋运动记忆(2)记忆的策略;⑴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3)多重编码策略⑷过渡学习策略(5)复习策略(3)复习的策略:ⅰ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ⅱ边复习边思考。
ⅲ在复习中要整理好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
5、(1)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分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二)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三)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2)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和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3)想象的种类;(1)有意想象(2)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公共心理学考核大纲第一章绪论识记:心理学: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P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冯特在该校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冯特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敬称为心理学之父)P9领会:科学研究的特征:P31、客观性,科学研究要依据客观事实,遵循公认的基本程序和规范。
2、验证性,科学研究的结果或依据研究结果所建立的科学理论,要经得起他人的重复检验。
3、系统性,科学研究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系统全面的搜集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科学研究的方法P5-91、观察法,指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的方法。
2、实验法,是指控制无关变量,系统地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随自变量改变而受到的影响,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3、相关法,是指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的方法。
4、调查法,指预先拟定好所要了解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这些问题,以获得研究所需的资料的方法。
(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合使用)。
5、个案法,是指对某个人或某个团体(一个团队、企业、家庭或班级等)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的方法。
1.从人的角度而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现象和社会心理现象。
3.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认知过程也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4.意志这种心理活动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5.注意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始终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而存在。
心理学三大流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P11-13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标志1913年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行为心理学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另一位代表人物:斯金纳。
(主张研究行为,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反对研究意识)精神分析:奥地利精神病医学家弗洛伊德,主要观点:潜意识(也叫无意识),自由联想,梦的解析。
20112公共心理学考核大纲(校本部)第一章绪论识记:心理学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领会: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心理学研究方法及相关现象(如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安慰剂效应、实验者效应等) 心理学流派及代表人物应用和分析: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识记:神经元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 青少年心理的基本特点领会:心理的实质第三章感觉和知觉识记:感知觉的作用 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的关系 知觉领会:感觉的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效、闪光融合、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 错觉现象应用和分析:知觉的特征第四章注意与观察识记:注意的概念、特征、品质及功能 有意注意领会:观察的原则应用和分析: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第五章记忆与遗忘识记:短时记忆及其容量 记忆的基本过程 遗忘领会:遗忘的几种现象应用和分析:提高记忆力及减少遗忘的方法 遗忘的原因第六章思维与问题解决识记:思维的基本特征领会:思维的分类应用和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及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八章需要与动机识记:需要 动机 自我效能感 需要的分类领会: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动机的冲突 强化理论应用和分析:动机的功能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第九章情绪与情感识记:情绪情感的定义及成分领会:情绪的状态 情绪与情感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分析: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马斯洛关于健康情绪特征的论述 情绪调节的ABC理论(RET)第十一章气质与性格识记:奥尔波特关于人格特质的分类 气质的类型领会:气质 性格 人格的特征第十二章能力识记:能力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领会:能力的分类 智力理论及代表人物 智力测验应用和分析: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差异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第十三章人际交往与群体心理识记:社会促进 社会懈怠 去个体化领会:群体的社会影响应用和分析: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第十五章心理健康与咨询辅导应用和分析:心理咨询的性质与特点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系统脱敏疗法 代币奖励 满灌疗法 放松训练 厌恶疗法考核要求识记:准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用专业语言进行界定领会:准确理解相关概念或知识,并能对给出现象进行判断应用和分析:能用自己的话阐述相关知识,或能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题型名词解释(2×5=10),填空(1×10=10),选择(1×20=20),简答(6×5=30),论述(15×2=30)。
公共心理学篇一:公共心理学重点公共心理学考核大纲第一章绪论识记:心理学: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冯特在该校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冯特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敬称为心理学之父)9领会:科学研究的特征:31、客观性,科学研究要依据客观事实,遵循公认的基本程序和规范。
2、验证性,科学研究的结果或依据研究结果所建立的科学理论,要经得起他人的重复检验。
3、系统性,科学研究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系统全面的搜集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科学研究的方法5-91、观察法,指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的方法。
2、实验法,是指控制无关变量,系统地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随自变量改变而受到的影响,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3、相关法,是指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的方法。
4、调查法,指预先拟定好所要了解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这些问题,以获得研究所需的资料的方法。
(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合使用)。
5、个案法,是指对某个人或某个团体(一个团队、企业、家庭或班级等)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的方法。
1.从人的角度而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现象和社会心理现象。
3.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认知过程也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4.意志这种心理活动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5.注意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始终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而存在。
心理学三大流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11-13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标志1913年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行为心理学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另一位代表人物:斯金纳。
(主张研究行为,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反对研究意识)精神分析:奥地利精神病医学家弗洛伊德,主要观点:潜意识(也叫无意识),自由联想,梦的解析。
考试题型及分数一、填空题10分(1×10);二、选择题20分(2×10);三、判断题5分(1×5);四、名词解释16分(4×4);五、简答题21分(7×3);六、论述题10分(10×1);七、案例分析题18分(9×2)。
考试重点内容考试提纲重点名词:现场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我观察、有意后注意、感觉、知觉、意志、需要、自我效能感、有意注意、注意、催眠、差别感受性、似动现象、幼动现象、表象、动机、人格、投射测验、能力测量、创造能力、才能、气质、能力、意识、情绪记忆、情绪情感、直觉思维。
(28个)重要简答:简述能力差异。
简述注意的品质。
简述动机的功能。
简述大脑两半球一侧优势。
教学上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简述良好观察的条件。
简述记忆的品质。
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简述气质和性格的区别及联系简述情感品质及高级情感的培养。
(12个)重要论述:试论述:能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因材施教?论述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感觉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良好观察的条件及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论述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论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6个)重要知识应用:气质类型种类,各气质类型有何特点?如何针对气质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各种记忆规律的内涵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果?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内涵及应用。
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分析。
基本情绪状态分析。
(5个)要真正考好,还需要老老实实把以上章节进行通读。
祝大家考试成功。
公共心理学考核大纲(校本部)
第一章绪论
识记:心理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领会:科学研究的特征科学研究的方法心理学三大流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应用和分析: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识记:心理的器官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领会: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心理的实质
应用和分析:心理发展的一般特性青少年心理的基本特点环境、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识记:感觉感觉的种类知觉的种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含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领会: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感觉的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效、闪光融合、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韦伯定律
应用和分析:知觉的规律
第四章注意与观察
识记:注意的概念、特征及外部表现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领会:观察的原则
应用和分析:三种注意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记忆与遗忘
识记: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记忆的基本过程
领会:遗忘的几种现象遗忘的一般规律及原因
应用和分析:提高记忆力及减少遗忘的方法第六章思维与问题解决
领会:思维的分类思维的特征
应用和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八章需要与动机
识记:需要动机自我效能感
领会: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动机的冲突维纳的归因理论需要的分类
应用和分析:动机的功能动机强度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识记:情绪情感的定义及成分基本情绪的类别
领会:情绪的状态情绪的表现
应用和分析: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马斯洛关于健康情绪特征的论述情绪调节的ABC理论(RET)
第十一章气质与性格
识记:气质性格奥乐波特关于人格特质的分类气质的类型
领会:人格的特征
应用和分析: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第十二章能力
识记:能力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
领会:智力多元理论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心理测量的必备条件
应用和分析: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关系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差异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第十三章人际交往与群体心理
识记:人际交往人际吸引社会促进社会懈怠去个体化
应用和分析:人际交往的意义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影响因素
第十五章心理健康与咨询辅导
应用和分析:心理咨询的性质与特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系统脱敏疗法代币奖励
考核要求
识记:准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用专业语言进行界定
领会:准确理解相关概念或知识,并能对给出现象进行判断
应用和分析:能用自己的话阐述相关知识,或能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题型
名词解释(2×5=10),填空(1×10=10),选择(1×15=15),简答(7×5=35),论述(1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