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介绍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2
太极拳的基本介绍关于太极拳的基本介绍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太极拳都再熟悉不过了吧。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基本介绍,欢迎阅读与收藏。
太极拳的基本介绍1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
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蝉从拳师陈长兴学得古老的陈式太极拳,在传习过程中逐渐删去发劲、纵跳等激烈动作,演变为速度均匀、动作柔和、连贯圆活,不纵不跳的拳式,后经他儿杨健候与孙子杨登甫修订定型,至今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被誉为“健康之神。
杨式太极拳融技击性、健身性、艺术性为一体,是一种美的运动。
它使人在美的运动中得到健身,并不知不觉地积累独特的内劲,发挥出神奇的技击力量。
心意纯正兮,心灵美。
杨式太极拳倡导“敬以直内。
敬者,心也。
心直则意正,心平则气顺。
它毫无争勇斗狠之心,绝无矫揉造作之意,自然地使演练者逐渐沉浸在纯洁、诚朴、怡然自得的自美状态之中,陶冶性情,文明心灵。
拳势工整兮,形象美。
杨式太极拳架式宽舒,体势工整,心、息、身协调运动,方法清晰,结构严谨,形随意动,文雅端庄。
似静而微动,似动而难察,恰似春蚕吐丝,连绵不断。
腰如车轴,如环无端,身心两忘,纯任自然,使演练者在奇妙细腻的弧形螺旋运动中,舒筋强骨,调气和血,健体美形。
神固韵匀兮,神韵美。
杨式太极拳被外国朋友描绘为“伴有深思,做起来周而复始的运动。
运动中“思索,“思索中运动,这就是“神为主帅,身为躯使。
动有韵,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节奏匀整。
杨式太极拳神定自若,守中气,绝杂念,含目光,凝耳韵。
缓缓然,似双手擎山,悠悠然,如溪中浣纱。
演练者在外示安逸、内固精神,一片神行的走架中,体验无穷的魅力,横生意趣,益智健魄。
“阴阳合德兮,功力美;杨式太极拳练其形而传其神,传其神而达其意,达其意而先其心。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神气鼓荡,内动导外动,外动合内动。
劲由内换,内气潜转,源动腰脊,劲贯四梢,丹田吐力,功力老到。
刚柔互运,虚实渗透,动静浑然,蓄发相变,奇正相生,全身处处皆太极。
杨式八式太极拳解说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太极拳,源自中国古代的武术,是一种以柔化刚,以静制动的武术表演形式。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种流派,由杨露禅传承和发扬光大。
杨式太极拳以其简洁明快的动作和优美的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说一下杨式八式太极拳。
首先,杨式八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最为基础的套路之一,由八个简洁而有效的动作组成。
这八个动作分别为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单鞭、云手、鹤翅、倒卷肱、收势。
这些动作每个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功效,通过练习这八式太极拳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平衡感及耐力。
其次,杨式八式太极拳注重整个动作的流畅和连贯性。
在练习这八个动作的时候,需要保持身体的舒展和轻盈,不可生硬或过分用力。
每个动作都要顺着太极拳的原理来进行,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只有这样,才能够体会到太极拳的魅力所在。
另外,杨式八式太极拳的练习也需要注意呼吸和意念的配合。
在练习过程中,要随着动作的进行保持深呼吸,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让身心得到放松和平静。
同时,也要通过意念来引导内气的流动,使身体的力量得以集中和释放。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真正领会到太极拳练习的真谛。
最后,练习杨式八式太极拳还需要坚持不懈。
太极拳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武术运动,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够达到娴熟的程度。
因此,要每天坚持练习,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同时,也要谨记太极拳的初衷,不要为了追求外在的华丽而破坏了太极拳的内在内涵。
综上所述,杨式八式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武术运动,注重内外兼修,通过练习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但是,要做到真正领会其精髓,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同时也要注重呼吸和意念的配合。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练习杨式八式太极拳,从中体会到太极拳的魅力和魅力。
第二篇示例: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杨式八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流派,其特点是动作简洁流畅,力道柔和,以圆转为主要特征,所以又称为圆势太极拳。
太极拳教案模板范文太极拳教案模板范文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以柔和、缓慢的动作和呼吸协调为特点,既可强身健体,又可提高心理素质。
太极拳教学是网络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
本文将提供一份太极拳教案模板范文,以便教学者能以此为基础进行教案的制定。
教学主题:太极拳基本功学习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太极拳的文化意义和健身效果;2. 学会太极拳基本手形、身法、步法及换步方法;3. 掌握太极拳基础动作,熟练进行练习。
二、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教师介绍太极拳的文化、历史和基本功练习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体式和动作(20分钟)1)学生以站立姿势开始,通过舒展、缓慢的动作渐进式进入太极拳的练习状态,并注意吸气呼气的节奏。
2)教师讲解太极拳的基本手形(掌、拳、指、勾、肘、掌心、虎口等)、身法(上下起落、前后倾斜、左右摆动、旋转等)及步法(侧步、回步、闪步、划分、隔步等)。
3)教师要求学生练习太极拳基础动作。
如:“起式”、“单鞭”、“云手”、“转身部分动作”等。
4)教师对学生练习时的姿势和动作进行指导和纠正,并加以说明,注重动作的细节部分。
3. 提高和巩固(25分钟)1)教师通过对学生练习姿势和动作的纠正,逐步提高学生的太极拳练习水平。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练习动作进行锻炼,巩固所学,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3)教师让学生以两人单圈手、推手等形式进行太极拳交流,注重协调和配合。
4. 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太极拳的文化意义和健身效果,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答疑。
三、教学手段板书、图片、视频、实物演示、网络课堂等。
四、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动作细节的真实性,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功技能。
2)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并行,增加太极拳技能练习、锻炼身体及提高情绪感知等教学元素的内容。
3)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沟通,留出时间充分发挥学生思考,还需掌握与学生合适的沟通方法,注重互动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太极拳基础知识介绍(一)主题:太极拳名称的由来及拳理中的辩证法。
内容提要:1.太极一词源于《易经-系词》“易有太极,事生两极”太是大的意思表示浩瀚宇宙星空,极表示顶点和起点即阴阳。
意为无边无际的浩瀚宇宙空间“世上万物皆太极”。
2.太极图说:太极拳所蕴含的道家哲学思想,可以从太极图上体现出来。
“太极图”,以其精辟独到的见解,把太极拳的运动、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的根本规律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图的含意是:“其外一圈者,太极也,中分黑白者,阴阳也。
黑中含一点白者,阴中有阳也;白中含一点黑者,阳中有阴也。
阴阳互交,动静相倚,周详活泼,妙趣自然。
”从“太极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太极是以一中空的圆圈来表示的。
这就深刻揭示了大自然的博大内涵,既表现出了宇宙的浩瀚深厚,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又预示着“有”和“无”的对立统一,孕育着太极的阴阳互化。
同时,太极拳的圆运动也正是“无极图”和“太极图”圆形的具体体现。
太极拳的一举一动皆离不开圆,或大圆,或小圆,或平圆,或立圆,或圆弧,处处圆活,环环相绕。
既包含了无极之圆的浑然一体,犹如宇宙之广大浩瀚,无始无终,又包含了太极之圆的阴阳分明,动静相辅。
这就要求练太极拳者,不但要心胸辽阔无比,意识如茫茫大宇,又要动中寓静,静中有动。
这就是所谓“周身处处皆太极”的含意。
陈鑫把练太极拳说成是“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吾身”,也即此意。
3.太极拳无处不体现着阴阳变化这一对立统一的根本规律,如虚实,动静,开合,刚柔,这些都是阴阳的范畴,都在无穷的变化之中。
“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动静循环”,“刚柔相济”,这都是太极阴阳的对立统一。
总而言之,无极而太极,太极分阴阳,阴阳可以互化,这就是太极拳的对立统一观,也是太极拳的哲学基础,把握到这一点,才是把握到太极拳的精髓和实质。
太极拳基础知识介绍(二)内容:太极拳的科学基础太极拳又被称为“哲拳”。
是荟萃了诸多学科和民族文化的精华而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优秀运动项目。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太极拳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动作要领和呼吸方法。
3. 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
4.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 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要领。
3.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4.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1. 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要领。
2.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太极拳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 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太极拳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和起源,让学生对太极拳有初步的了解。
(二)基本姿势和动作要领教学1. 教师示范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如起势、弓步、马步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练习,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3. 教师逐一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要领。
(三)呼吸方法教学1. 教师讲解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如腹式呼吸、自然呼吸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呼吸练习,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四)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1. 教师讲解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如慢练、快练、反复练习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3. 教师强调太极拳练习的注意事项,如安全、姿势、呼吸等。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动作要领和呼吸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太极拳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动作要领和呼吸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太极拳练习中的表现,如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呼吸的配合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太极拳基本知识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拳术之一,也是一种内家拳。
它以阴阳哲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练习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太极拳的基本知识。
一、起源与发展太极拳起源于明朝末年,由张三丰创建。
张三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了陈王庭,从而形成了陈式太极拳。
后来,太极拳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五大家派别,分别是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和吴式太极拳。
二、太极拳的特点1. 内外兼修: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强调内力的培养和运用,同时也重视外形的柔和和流畅。
2. 动静结合:太极拳练习中,动作要求缓慢、柔和,注重身体的协调和平衡,同时也有一些快速的动作,以增强身体的爆发力。
3. 阴阳互动: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阴阳哲学,追求阴阳平衡,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调和身心的阴阳之气。
4. 意念导引:太极拳强调意念的引导,通过意念的指引,使身体的动作更加灵活、自然。
三、太极拳的基本动作1. 起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两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
2. 云手:以双手为轴心,身体左右旋转,左右手交替推进。
3. 玉女穿梭:左脚前进,同时双手从下往上划弧线,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
4. 单鞭:右脚向右边迈出一步,同时右手以掌心向下的姿势放下,左手以掌心向上的姿势提起。
5. 白鹤亮翅:左脚向前迈一步,同时双手向前伸展,仿佛展翅欲飞的白鹤。
四、太极拳的益处太极拳练习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多益处,包括:1. 锻炼身体:太极拳的动作能够锻炼全身的肌肉,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2. 提高心肺功能:太极拳的呼吸方法能够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
3. 改善身体姿势:太极拳练习能够调整身体的姿势,改善驼背等不良姿势。
4. 缓解压力: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通过调整呼吸和放松身心,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5. 提高集中力: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注意力的集中和调动,可以提高大脑的集中力和反应能力。
养生之道,太极拳成为了越来越多人选择的健身方式。
太极拳介绍
太极拳可以追溯到明朝末期,它是一种太极养生术的体系,以包括拳术、武术技巧和气功训练而成。
以它完善的理论、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姿势而著称,在解决身体及精神健康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有许多种类,如形意拳、八卦拳、少林拳等。
太极拳很注重拳术姿势的发展,它一般由由动、静、站、步、捶、摆等构成,动作要求有节奏、有序和慢速。
此外,太极拳也增强身体柔韧度和关节活动能力,它还帮助改善肌肉紧张,放松身体,减少疲劳,缓解胸寒、头晕、失眠等症状。
通过学习、练习太极拳,可以强调运动熟练度,增强体能,增进身体的协调性,促进更好的血液循环和肌肉的灵活性、柔韧性。
此外,它也有助于情绪的调节,提升自信心,提高思维能力等。
太极拳也可以起到调节生理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作用。
另外,太极拳还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压力,促进免疫力和内分泌系统,保持身体健康。
总而言之,太极拳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也是一种养生术,它能够有效帮助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强调体能的提高,为身心健康提供了多方位的保障。
- 1 -。
太极拳一、课程代码(学校统一编制)二、课程名称:太极拳三、英文名称:学分:1学分修读期:1学期授课对象:全校学生四、课程主任:尚桂红,副教授五、课程简介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它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多元化的功能,受到了当今大学生的广泛青睐。
太极拳是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综合、融会贯通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拳术、养生法、呼吸法、经络学说、古典唯物哲学等优秀成果。
太极拳采取我国古典唯物哲学的阴阳学说,要求“静中触动动犹静”,“柔之与刚,相摩相荡”,以开合虚实,轻沉迟速兼备互练为极致。
六、技术部分内容:1、学习太极拳动作。
2、学习太极拳以及健身与实用技法。
七、课程考核:(一)太极拳考试评分标准1、90-100分:独立熟练完成套路,动作连贯,节奏清晰,步型规格,手、眼、身、步法协调,能很好地体现太极拳的特点和风格。
2、80-89分:独立熟练完成套路,步型规格,动作连贯,节奏清晰,能较好地体现太极拳的特点和风格。
3、70-79分:独立较熟练完成套路,步型较规格,动作较连贯。
4、60-69分:独立完成套路,步型较规格,动作较连贯。
5、50-59分:能完成套路,步型较规格。
(二)太极拳考试评分标准1、90-100分:独立熟练完成套路,步型规格,动作连贯,节奏清晰,身法步法配合协调,能很好的体现太极拳的风格。
2、80-89分:独立熟练完成套路,步型规格,动作连贯,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较好体现太极拳特点。
3、70-79分:独立较熟练完成套路,步型规格,动作连贯。
4、60-69分:独立完成套路,步型较规格,动作较连贯。
5、50-59分:能完成套路,步型较高,动作不清晰。
(四)身体素质测试:(1)考试成绩按体育课评分标准计算成绩。
身体素质测试(五)专项技术:(60分)(六)学习态度与出勤(10分)病事假每次扣0.5分,迟到与早退各扣3分,旷课扣5分。
八、指定教材【1】宋修妮主编《体育与健康理论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