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发酵工业培养基及原料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61
09116发酵工程教学大纲《发酵工程》课程(09116)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发酵工程课程代码:09116学分与学时:4学分,76学时(理论课2.5学分,52学时;实验课1.5学分,2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是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
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技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技术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时掌握微生物产品生产的基本理论,能进行发酵的工艺设计和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为从事生物新产品和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打好应用的理论基础。
三、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发酵过程一般包括培养基制备、无菌空气供应、菌种及种子扩大培养、发酵过程及控制、发酵产品下游加工过程和发酵过程废弃物处理等几大部分。
基于《生物工程设备》、《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三个组成部分集体分工和侧重点不同,《发酵工程》部分着重阐明、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培养基制备、无菌空气工艺、菌种及种子扩大培养、发酵过程及控制、染菌和防治等几个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其它部分将在后续的课程中深入讲解。
发酵过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要求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
因此,该课程需啊哟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生产见习和实验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建立实际生产的概念,在参观实习和实验实践中巩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会缩短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建立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概念和能力,动手能力也将有所提高。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论教学目的:从总体上让学生对发酵工程有个整体的认识。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复习思考题1.发酵的传统概念与现代意义上的概念是指什么?2.发酵工程的概念是什么?3.试述微生物工业发酵的基本过程4.发酵工程与传统酿造化学工程相比有什么特点?5.试述微生物发酵技术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特点。
6.分析发酵工程的一般特征,同时存在哪些不足?7.发酵工业中使用的发酵罐有什么特征?8.什么是气升式发酵罐,有什么优点?9.发酵过程的优化概念,目的,内容分别是什么?10.工业发酵常见的发酵方式有哪些?其中主流发酵方式是什么?为什么?11.什么是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分析两种发酵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12.连续发酵的特点及不足有哪些?13.什么是固态发酵和混合发酵?14.什么是发酵工程的后处理?发酵工程后处理技术有什么要求?发酵液的特点?15.下游工程中的目的产物有什么特点?16.用图表示发酵工程下游技术的过程。
第二章微生物菌种选育复习思考题1.工业化菌种的要求有哪些?2.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有哪些?3.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4.菌种选育分子改造的目的是什么?5.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是什么?6.什么是正突变?什么是负突变?什么是结构类似物?7.什么是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8.什么是种子的扩大培养?9.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与要求有哪些?10.种子扩大培养的一般步骤有哪些?11.在大规模发酵的种子制备过程中,实验室阶段和生产车间阶段在培养基和培养物选择上各有何特点?12.菌种复壮的方法或措施有哪些?13.如何防止菌种衰退?第三章发酵机制及发酵动力学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能荷、糖酵解、TCA循环、HMP途径、甘油发酵、初级代谢、次级代谢、反馈抑制、阻遏、同工酶、协同反馈抑制、营养缺陷型、抗性突变株、分解代谢阻遏、代谢控制发酵2.比较糖厌氧发酵和糖好氧甘油发酵的机制3.简述微生物柠檬酸发酵机制4.说明柠檬酸发酵过程中氧的重要性。
发酵工程(西农生技复习)——望海1973整理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发酵的现代概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
发酵工程的概念: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细胞,在特定的生物反应器内生产某种特定的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过程和技术体系。
发酵工程反应过程的特点——与化学工程相比核心过程是生物学过程而非化学过程(系统性、间接控制性、非线性)条件温和、特别注重生产过程的无菌发酵工程:就是化学工程中各有关单元操作结合了微生物特性的一门学科。
与化学工程相比,发酵工程的特点是:1.常温常压反应2.原料无毒,很多发酵行业生产比较粗放3.遵循生物代谢规律4.较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5.发酵液下游提取常需预处理6.注重发酵过程染菌的防止7.育种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发酵罐的分类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分为好氧和厌氧二类按照发酵罐设备特点分类:分为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和非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按容积分类:实验室用(1~50L)中试用(50~5000L)生产用(5000L 以上)按微生物生长环境分类:悬浮生长发酵罐和支持生长发酵罐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1.通用型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为发酵工厂最常用的发酵罐,特点:由压空系统负责通气,机械搅拌系统机械搅拌。
缺点:能耗较大,机械剪切力较大,容易产生死角。
2.自吸式发酵罐空气靠叶轮带动发酵液高速流动或液体喷射形成的真空自行吸入,无需通风装置。
优点:传质效率高,能耗低;缺点:罐内为负压,机械剪切力大,应用范围有限。
分批发酵又称分批培养,是指将所有的物料(除空气、消沫剂、调节pH值的酸碱物外)一次性加入发酵罐,然后灭菌、接种、培养,最后将整个罐的内容物放出,进行产物回收。
清罐结束后,重新开始新的装料发酵的发酵方式分批发酵的特点:1.半封闭体系,非稳态过程2.发酵周期长,工作重复3.微生物体现典型生长曲线,生产效率没有最大化补料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培养或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分批发酵过程的中后期,给发酵罐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某些成分的发酵方式。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一、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的形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的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开展起来的发酵技术。
二、发酵工程简史:1590 荷兰人詹生制作了显微镜1665 英国人胡抑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霉菌近代发酵工程建立初期1864 巴斯德灭菌法1856 psateur 酵母导致酒精发酵19世纪末Koch 纯种别离和培养技术三、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1)主体微生物的特点①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容易通过人工诱变获得有益的突变株;②微生物酶的种类很多,能催化各种生化反响③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物、无机物等各种营养源④可以用简易的设备来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⑤不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等优点(2)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①发酵工程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展,数十个反响能够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②反响通常在常温下进展,条件温和,耗能少,设备简单③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④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⑤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3)发酵工程反响过程的特点①在温和条件下进展的②原料来源广泛,通常以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③反映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形式进展〔同〔2〕①〕④发酵分子通常为小分子产品,但也很容易生产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四、发酵工程的一般特征①与化学工程相比,发酵工程中微生物反响具有以下特点:作为生物化学反响,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展,没有爆炸之类的危险,不必考虑防爆问题,还有可能使一种设备具有多种用途②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参加少量的各种有机或无机氮源,只要不含毒,一般无精制的必要,微生物本身就有选择的摄取所需物质③反响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展因此数十个反响过程能够像单一反响一样,在称为发酵罐的设备内很容易进展④能够容易的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发酵工业最有特色的领域⑤由于生命体特有的反响机制,能高度选择性的进展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的氧化复原官能团导入等反响⑥生产发酵产物的生物物质菌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酶等有用物质,因此除特殊情况外,发酵液等一般对生物体无害。
第四章发酵工业培养基与原料处理培养基就是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所需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除此之外,培养基也为微生物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条件。
优良的培养基可以充分发挥微生物细胞的生物合成能力,产生最好的效果。
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的营养特性和共性,研究并配制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工业培养基,将大大有助于微生物菌体的培养及提高发酵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因此,设计和改进培养基,使之与其他培养条件相适应,是保证微生物的发酵和产物的生成的关键步骤第一节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胞外代谢产物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类型第三节微生物培养基的分类、选择和配制原则第四节工业发酵的培养基及配比原则第五节工业发酵培养基的原料处理第六节培养基的灭菌第一节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胞外代谢产物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微生物营养物质的确定,主要依据细胞的化学组成及其所代谢产物的化学组成。
因此,分析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是了解微生物营养的基础。
见下表。
二、微生物细胞的胞外代谢产物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除利用外源营养物质合成新的细胞外,还会产生一些有机化合物分泌到微生物的体外,这些胞外代谢产物的种类繁多,且因微生物的种类各异,因此,了解这些代谢产物的化学组成,极有助于微生物培养时的营养物质的选择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一般来说,微生物的胞外代谢产物主要包括下面四个部分。
1、代谢副产物这类产物主要是指伴随微生物细胞正常代谢作用所产生的一些小分子化合物,通常是指嫌气培养过程的产物。
这类物质包括①、CO2、H2、CH4等气体②、乙醇、丙酮、丁醇、丙酸、乳酸等低分子量的醇类③、脂肪酸类和酮类其中许多物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见下表2、中间代谢产物中间代谢产物是指细胞在代谢途径中产生的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类脂和多糖等细胞物质的一些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和单糖的衍生物。
中间代谢产物一般不必分泌到微生物体外,而只有当微生物细胞生物合成受阻或外源碳源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才会有大量的积累和外流。
第四章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内容提要•常用技术概念•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发酵培养基及设备管道的灭菌•空气除菌目前,绝大多数的工业发酵都采用纯种培养,即发酵全过程只有生产菌,不允许有“杂菌”污染。
为了保障纯种发酵的顺利进行,在进行生产菌接种之前,必须对整个发酵系统进行灭菌,对发酵环境进行消毒,防治杂菌和噬菌体的感染。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而采用的消毒和灭菌技术,统称为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
一般采用“污染概率”作为评价标准。
发酵工业中允许的染菌概率为10-3,即灭菌1000批次的发酵中只允许有1次染菌。
一、常用技术概念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说明:1、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料或设备中所有生命物质的过程。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空气、地表以及容器和器具表面的微生物。
3、除菌:指用过滤的方法去除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及其孢子。
4、防腐:指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灭菌和消毒的区别和主要用途。
二、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一)、污染的危害1、污染杂菌,造成培养基的异常消耗,生产菌的生产能力下降;2、杂菌合成的代谢产物改变发酵环境,造成产物收率降低或质量下降;3、杂菌代谢产物使发酵系统的PH变化,造成生产菌自溶;4、杂菌分解产物,使发酵失败;5、噬菌体污染,造成生产菌细胞破裂,发酵失败。
目前,国内抗生素发酵,如青霉素发酵染菌率为2%;链霉素、红霉素和四环霉素发酵染菌率为5%;谷氨酸发酵噬菌体感染率为1%-2%。
(二)、发酵生产的产品不同,染菌的种类和性质不同、染菌发生的时间、染菌的途径和程度各不同。
1、不同种类的杂菌对发酵的影响(1)、细菌发酵:发酵周期短。
主要防止噬菌体感染。
例如:谷氨酸发酵菌种:棒状杆菌营养缺陷型细菌发酵(2)、霉菌发酵:发酵周期较细菌发酵长,产物类型各不相同。
主要防止细菌感染。
例如:青霉素发酵——水解产物。
(3)、酵母菌发酵:发酵周期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