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谱的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13.36 MB
- 文档页数:78
抗核抗体谱各项对照表抗核抗体谱是检测自身免疫系统抗核抗体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识别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硬化等。
下面是关于抗核抗体谱各项对照表:1.抗dsD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是以DNA为抗原的自身免疫抗体种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常常会呈现出其阳性。
抗dsDNA抗体也认为是SLE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疾病活动的预测指标之一。
另外,这一项还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某些疾病,如感染、艾滋病和肿瘤等。
2.抗Sm抗Sm抗体是指对抗称之为Smith抗原的核糖核蛋白(snRNP)的自体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之一。
它对SLE的诊断性有显著的作用,对于没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3.抗Ro/La抗Ro和La抗体是抗核抗体中的常见种类,它们通常出现在Sjogren综合症患者中。
抗Ro抗体阳性患者往往表现出口腔、眼睛、皮肤和阴道等干燥症状,而抗La抗体阳性则与明显的骨骼肌炎症状有关。
4.抗RNP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识别核糖核蛋白颗粒,包括Sm抗体、SSA 抗体、SSB抗体等。
这些抗体通常与混合结缔组织病有关。
混合结缔组织病是一种特殊的自身免疫疾病,它包括了SLE、硬皮病、炎症肌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
5.抗Scl-70抗Scl-70抗体通常与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相关。
硬皮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包括了局限型硬皮病和弥漫型硬皮病。
抗Scl-70抗体对于硬皮病弥漫型的诊断十分重要。
6.抗Jo-1抗Jo-1抗体又称抗组氨酸tRNA合成酶抗体,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通常与多发性肌炎有关。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远端肌肉强直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而抗Jo-1抗体阳性则与参与氧化磷酸化反应的蛋白有关。
总之,抗核抗体谱各项对照表是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抗体的阳性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通过对这些抗体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抗核抗体(ANA)谱检测是一种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规实验室检查。
它是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抗核抗体来评估机体免疫系统是否存在异常反应。
这种抗体可以识别和攻击自身组织中的核成分,如染色质、DNA和RNA,从而引发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疾病。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下面将详细介绍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首先,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
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与抗核抗体的产生有关。
根据不同的抗核抗体的阳性与阴性结果,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型。
例如,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被认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结果往往与SLE相关。
另外,抗Sm抗体(anti-Sm)是SLE的特异性抗体,而抗核糖体P抗体(anti-nRNP)则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相关。
通过抗核抗体谱检测,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抗体结果对疾病进行区分和诊断。
其次,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一些抗核抗体的阳性结果与疾病的活动性和程度相关。
例如,抗Sm抗体的阳性结果与SLE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抗dsDNA抗体的水平升高也与SLE的肾脏损害的存在和严重程度相关。
通过检测这些特定的抗核抗体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活动情况和预测疾病的进展。
另外,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一些研究发现,特定的抗核抗体的阳性结果可以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例如,抗Sm抗体的阳性结果与SLE的预后不良相关,而抗dsDNA抗体的阳性结果与SLE的肾脏损害的发生和预后有关。
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提供关于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信息,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此外,抗核抗体谱检测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分子分型。
抗核抗体的阳性结果可用于确定不同的分子分型。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抗核抗体谱17项表解读抗核抗体谱17项表是一种针对人体内核酸和蛋白质的抗体检测方法,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个测试项目的每一项指标,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身免疫系统的情况。
1. ANA(抗核抗体)ANA是抗核抗体的缩写,它是一种针对细胞核内的蛋白质和核酸的抗体。
ANA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ANA阳性的结果并不一定代表存在自身免疫疾病,但它可以作为自身免疫疾病的初筛指标。
2. ds-DNA(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是针对双链DNA的抗体,它通常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ds-DNA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3. SS-A/Ro(Sjogren综合征A/Ro抗体)SS-A/Ro抗体是针对Sjogren综合征A/Ro蛋白质的抗体,它通常会在Sjogren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SS-A/Ro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4. SS-B/La(Sjogren综合征B/La抗体)SS-B/La抗体是针对Sjogren综合征B/La蛋白质的抗体,它通常会在Sjogren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SS-B/La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5. Sm(Smith抗体)Sm抗体是针对Smith抗原的抗体,它通常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Sm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6. RNP(核糖蛋白复合体抗体)RNP抗体是针对核糖蛋白复合体的抗体,它通常会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RNP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7. Sm/RNP(Smith/RNP抗体)Sm/RNP抗体是针对Smith抗原和核糖蛋白复合体的抗体,它通常会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抗核抗体谱16项
抗核抗体谱(ANA)是一组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当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身体的正常细胞时,就会产生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主要用于筛查和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等。
1.抗核抗体谱16项通常包括以下抗体的检测:
2.抗dsDNA抗体(双链DNA抗体)
3.抗ssDNA抗体(单链DNA抗体)
4.抗Sm抗体
5.抗RNP抗体
6.抗Ro/SSA抗体
7.抗La/SSB抗体
8.抗Scl-70抗体
9.抗Jo-1抗体
10.抗U1-snRNP抗体
11.抗U3-snRNP抗体
12.抗PCNA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
13.抗nucleosome抗体
14.抗histone抗体
15.抗centromere抗体
16.抗ribosome-P抗体
17.抗AMA-M2抗体(线粒体抗体M2亚型)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会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来评估患者是否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并非绝对的诊断依据,而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解读抗核抗体谱16项化验单16项化验单通常是指对抗核抗体进行测试的一组化验项目。
抗核抗体是一类抗体,它们针对细胞中的核成分进行反应,可用于判断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抗核抗体谱16项化验单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下面将为您解读这个化验单的含义。
1. 抗核抗体(ANA)ANA是指针对细胞核内的成分产生的自身抗体。
阳性结果可能暗示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等。
2. 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抗体阳性结果通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相关,且该指标的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3. 抗DNA(dsDNA)抗体该抗体是指针对DNA产生的自身抗体。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4. 抗ENA抗体ENA是指抗核抗体的子类,它们与核糖核酸(RNA)及其结合蛋白发生反应。
阳性结果可能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5. 抗Sm抗体抗Sm抗体是指针对嗜酸性核糖体蛋白(Sm)产生的自身抗体。
阳性结果通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并被认为是该疾病的特异性标志。
6. 抗SSA抗体(Ro)抗SSA抗体(Ro)阳性结果与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7. 抗SSB抗体(La)抗SSB抗体(La)阳性结果也与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8. 抗Sm/RNP抗体抗Sm/RNP抗体多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皮肌炎相关。
9. 抗Scl-70抗体抗Scl-70抗体阳性结果与硬皮病相关。
10. 抗Jo-1抗体抗Jo-1抗体阳性结果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相关。
11. 抗核小体抗体抗核小体抗体与某些结缔组织病和混合结缔组织病相关。
12. 抗RNP抗体抗RNP抗体多与混合结缔组织病相关。
13. 抗Centromere抗体抗Centromere抗体是指针对着丝粒部分产生的自身抗体。
阳性结果通常与硬皮病之一的系统性硬化症相关。
14. 抗PM-Scl抗体抗PM-Scl抗体是指针对核糖核酸提取物中的成分产生的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谱临床意义高滴度的抗U1-n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夏普综合征)的标志,阳性率为95-10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在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检出抗U1-nRNP抗体,但几乎总伴有抗Sm抗体。
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与抗dsDNA抗体一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
抗SS-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此外,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可出现抗SS-A抗体。
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的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9:1。
在干燥综合征中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出现。
抗Scl-70抗体见于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患者中,因实验方法和疾病活动性而异(Scl=硬化症)。
在局限型硬化症中不出现。
1977年,Wolfe及其同事首先在多肌炎病人中描述了抗PM-Scl抗体,并把该抗体叫做抗PM抗体。
在1984年,Reichlin与其同事经过研究,发现了抗PM-1抗体的更准确的特征和命名(抗PM-Scl抗体)。
在50-70%的所谓的重叠综合征患者中可检出这些抗体,在这些患者中可合并出现多肌炎(PM)、皮肌炎(DM)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Scl)。
抗PM-Scl抗体在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中的阳性率为3%,在多肌炎和皮肌炎中的阳性率为8%。
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5%。
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抗着丝点抗体与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综合征:钙质沉着、Raynaud’s病、食管功能障碍、指硬皮病、远端血管扩张)有关,阳性率为70-90%。
抗核抗体谱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ANA)谱是一种检测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活动的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存在的抗核抗体种类和滴度,可以辅助诊断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上,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对早期发现和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抗核抗体谱在临床上的一些重要意义:
1. 自身免疫疾病诊断:抗核抗体的阳性结果可提示存在自身免疫异常。
不同的抗核抗体种类可以与不同的自身免疫疾病相关联,例如,在SLE患者中,抗核抗体谱中的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和抗核糖蛋白抗体(anti-Smith antibody)阳性率较高。
2. 疾病活动性评估:在已确诊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中,抗核抗体滴度的变化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活动程度和预后。
较高的抗核抗体滴度通常与疾病的活动性、病情加重相关。
3. 早期发现和筛查: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早期诊断自身免疫疾病,尤其是SLE。
因为SLE的症状和体征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而且常常缺乏特异性,检测抗核抗体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4. 分类和亚型鉴定: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可以帮助细分不同的自身免
疫疾病,进一步确定疾病的亚型和临床特征。
这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抗核抗体谱的阳性结果并不一定表示存在自身免疫疾病,也可能与其他因素(如感染、药物应用等)相关。
因此,在临床上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十分重要的,以作出准确的诊断。
抗核抗体谱的检测结果应综合临床情况进行解读和判断。
最终的诊断仍应基于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分析。
抗核抗体谱17项检查的意义抗核抗体谱17项检查是全面的抗核抗体检测,主要是检查患者体内的抗核抗体,以及相应的核素。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有关抗核抗体的多种疾病,也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识别引起病情的原因。
抗核抗体谱17项检查以下几种关键抗体进行检测:ANA(抗线粒体抗体)、SMA(抗细胞质抗体)、RNP(核糖核酸抗体)、Sm(小核RNA抗体)、SS-A(Ro抗体)、SS-B(La抗体)、dsDNA(双链DNA抗体)、Scl-70(施雷伯氏结节病抗体)、PM-1(抗环状DNA抗体)、JO-1(抗肌纤维蛋白抗体)、Rib-P(核糖蛋白抗体)、MCTD(多元组织病抗体)、ENA(抗核抗体综合征抗体)、Sjögren综合征抗体(SSA/SSB)、PCNA(增殖细胞核抗体)。
通过抗核抗体谱17项检查,医生可以找出当前患者抗核抗体水平,以及抗核抗体的特异性。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确定病因,以便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抗核抗体谱17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硬皮症(SSc)、类风湿性心脏病(RHD)、多发性硬化症(MS)、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小动脉炎(GPA)、抗精子抗体综合征(ASA)等疾病。
此外,抗核抗体谱17项检查还可以用于诊断肝炎和肝硬化等肝脏疾病,还可以用于诊断免疫性肾病(IF)、类风湿性肌炎(IBM)等疾病。
抗核抗体谱17项检查也可以用来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早期病变,或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抗核抗体升高。
在RA中,可以检测到抗核抗体,如ANA、SSA、SSB、RNP、Sm 和 dsDNA。
另外,抗核抗体谱17项检查还可以用于监测抗核抗体治疗的进展情况,以及抗炎药物治疗的疗效。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抗核抗体水平可以反映患者抗炎治疗的疗效,而且可以指导抗炎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抗核抗体谱17项检查的意义不可小觑,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抗核抗体相关疾病,进行抗炎治疗,以及确定抗炎治疗的疗效。
ana谱检查报告怎么看ANA(抗核抗体)是一种特殊的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
ANA检查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
在此,我们就来了解一下ANA谱检查报告怎么看。
一、报告中的指标说明在ANA谱检查报告中,一般会包括以下指标:ANA、dsDNA、SSA、SSB、Scl-70、Jo-1、Sm等等,每个指标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抗体,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二、报告中指标所代表的含义1. ANA(抗核抗体)ANA阴性表示没有抗体检测到,ANA阳性则表示检测到抗体。
但是ANA抗体阳性结果本身不能用于诊断特定疾病,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症状和病史来确定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2. dsDNA(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诊断SLE的重要指标之一。
3. SSA/SSBSSA和SSB抗体阳性常见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4. Scl-70Scl-70抗体阳性常见于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5. Jo-1Jo-1抗体阳性常见于多发性肌炎(MI)或周围血管疾病(PV)。
6. SmSm抗体阳性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三、ANA谱检查报告的诊断意义ANA谱检查报告的诊断意义在于帮助医生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鉴别和诊断。
同时,对于病情评估和诊疗方案制定也有重要意义。
然而,就算ANA检测结果阳性,也不能轻易地诊断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际上,大约5%健康人口中存在ANA阳性的情况,且随着年龄增加、感染或药物因素,全体健康人口ANA阳性率会逐渐升高。
因此,对于ANA阳性患者,需要针对其他症状和指标等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以明确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四、ANA检测注意事项1. ANA检测一般在空腹时进行。
2. 检测前应告知医师是否服用过免疫抑制剂、激素、抗生素、铬盐、黄原胶、抗组织胺等药物。
抗核抗体谱检测意义
抗核抗体(ANA)谱检测是一种检测自身免疫系统是否正常的重要方法。
ANA是指人体内对自身细胞核成分产生免疫反应的抗体,其产生主要原因是自身免疫系统失调。
ANA谱检测可以检测多种类型的ANA,包括抗dsDNA、抗Sm、抗SSA、抗SSB、抗RNP、抗Scl-70、抗Jo-1等,这些ANTigen的产生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
通过ANA谱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ANA谱检测也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并对疾病的治疗进行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ANA谱检测并非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其结果也受到一定的干扰因素影响。
因此,在进行ANA谱检测时,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检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ANA谱检测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并进行治疗,但其诊断结果需要综合考虑。
- 1 -。
抗核抗体谱17项表解读抗核抗体(ANA)是一类自身免疫抗体,其特征是对细胞核内的各种成分产生免疫反应,包括DNA、RNA、核蛋白和核酸蛋白等。
在临床上,ANA检测是一项常规的免疫学检查,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病毒感染等。
抗核抗体谱17项检测是一种综合性检查,可以检测出多种抗核抗体。
本文将对抗核抗体谱17项表进行解读。
一、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双链DNA抗体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抗核抗体,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密切相关。
如果检测出高水平的抗双链DNA抗体,常常提示存在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抗单链DNA抗体(ss-DNA)抗单链DNA抗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抗核抗体,其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如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
三、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抗组蛋白抗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抗核抗体,其与药物相关性皮肤病、SLE等疾病密切相关。
抗组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在药物相关性皮肤病中较高。
四、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抗核抗体,其检测结果常常提示存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疾病。
五、抗磷脂抗体(aPL)抗磷脂抗体是一类自身免疫抗体,其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如SLE、抗磷脂综合征等。
抗磷脂抗体还与血栓形成、胎儿死亡等疾病有关。
六、抗核小体抗体(ENA)抗核小体抗体是一类特异性较高的抗核抗体,其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如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等。
七、抗RNP抗体抗RNP抗体检测常常用于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其阳性率在MCTD中较高。
八、抗SSA抗体抗SSA抗体也称为Ro抗体,其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如SLE、干燥综合征等。
抗SSA抗体还与新生儿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有关。
九、抗SSB抗体抗SSB抗体也称为La抗体,其与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
十、抗核糖核蛋白抗体(Rib-P)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是一类自身免疫抗体,其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如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抗核抗体谱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是一类自身免疫性抗体,它们针对细胞核内各种成分产生免疫反应。
抗核抗体谱是通过特定实验方法检测ANA的结果,并根据不同的抗原成分进行分类和鉴定,从而提供有关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状态的信息。
ANA检测是自身免疫疾病诊断中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已知的自身免疫疾病中,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初期或疾病活动期均可检测出ANA阳性结果。
ANA检测主要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tibody,IFA)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进行。
在IFA方法中,ANA抗体与患者血清中的抗自核成分结合,然后通过荧光染料标记的二抗检测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样品,可以根据荧光强度和染色模式来判断ANA是否阳性,不同的结构染色模式可以提示潜在的自身免疫疾病类型。
例如,均匀染色模式(Homogeneous pattern)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颗粒染色模式(Speckled pattern)提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核仁染色模式(Nucleolar pattern)提示硬皮病(Scleroderma)等。
而ELISA方法则是通过固相酶标技术测定ANA的抗体水平。
在ELISA 中,特定抗原与血清中的ANA结合,然后通过二抗-酶联免疫捕获并生成相关信号。
根据信号的强度和阳性对照标准,可以得出ANA的阳性与阴性结果。
ELISA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高灵敏度和定量分析的优势,但通常需要同时检测多个不同的抗原,以更准确地确定ANA的阳性及抗原模式。
抗核抗体谱包括多种类型的ANA,其鉴定主要依据是抗核成分的特定抗原,如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抗核蛋白(nuclear protein)抗体、抗染色质(chromatin)抗体、抗核仁(nucleolar)抗体、抗着丝粒(centromere)抗体、抗核小体(nucleosome)抗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