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方向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13
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弊端和发展对策作者:肖大恒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08期摘要:电视新闻娱乐化是一种信息传播手段,也是一种文化传播行为和经济运作方式。
它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体现了电视文化的平民性、形象性的特点,但也产生了过于追求收视率而造成成媒体告知功能的丧失、新闻报道的公信度和公正性下降、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规范。
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化;弊端;对策新闻娱乐化现象是一股风行世界的思潮,中国媒介也受到影响。
娱乐化是新闻在大众文化和大众娱乐普及的今天的一个表现方式,是新闻的娱乐功能无限放大的后果,是大众传播发展的阶段性的“异化”。
面对这种情况,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去面对,采用积极的措施去规范。
一、过度娱乐化引发的问题新闻娱乐化不仅为新闻内容和形式带来变化,而且对大众传播的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新闻娱乐化改变了传统的比较呆板和程式化的传播模式,给人以亲切感和人情味,满足了受众的审美要求。
但是新闻娱乐化是商业利益驱使下的一种行为,给大众传播业带来了很多困扰。
1.导致媒体告知功能的丧失娱乐化的新闻在选材方面倾向于那些“卖座的”重大事件和通俗煽情的社会新闻。
大众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过多的娱乐化的新闻就会使受众没有时间或者精力去关注那些必须知道的新闻,从而无形中剥夺了大众对“必知”新闻关注的权利。
娱乐化现象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的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
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游戏或愉快的功能”。
2.导致新闻报道的公信度下降从表面上看,与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娱乐化的报道方式给予受众更多的现场感和知情权,但实际上,其中所蕴含的危险趋势破坏了新闻客观和公正的原则。
它们呈现给受众的并非对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的真实再现,而是受到商业利益驱动的一道道信息娱乐“快餐”。
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分析随着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节目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趋势。
娱乐化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将传统新闻叙事方式中严谨的信息传递与生动的娱乐元素相结合。
娱乐化新闻节目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提高观众对新闻的兴趣和关注度,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削弱新闻传媒的职能和社会责任,甚至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分析。
首先,娱乐化新闻节目的崛起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
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观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对传统新闻叙事方式的单调和枯燥感逐渐增强。
娱乐化新闻节目添加了娱乐元素,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富有科技感和娱乐性,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此外,娱乐化新闻节目还能够满足观众的消遣需求,提高观众的收视率,提升电视台的经济效益。
然而,娱乐化新闻节目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过度娱乐化会导致新闻价值的丧失,只关注猎奇、八卦等娱乐元素,忽视了新闻传媒的宗旨和义务,有可能误导观众的价值观和认知水平。
其次,在提高收视率的同时,娱乐化新闻节目也使得新闻报道的时间紧迫和表达简洁化,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深度。
此外,娱乐化新闻节目的“炒作”和“造神”现象也让新闻传媒失去了合理的公正和客观性,这对于新闻传媒的信誉和形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针对娱乐化新闻节目的问题,我们需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新闻报道应当以新闻价值为主导,尽量避免把娱乐元素过分强调。
其次,要注重新闻报道的定位和价值导向,确保新闻报道的内容严谨客观、全面准确,以满足观众对新闻的真实需求。
最后,需要加强新闻自律制度建设,完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和新闻监管机制,维护新闻传媒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娱乐化正在改变我们的新闻生态环境和传媒体系,我们必须逐步探索和引导其发展方向,让娱乐化新闻节目真正成为满足观众需求、传递正能量的有益力量。
(阿拉善盟传媒中心 内蒙古 阿拉善盟 750300)综合论坛新教师教学前言当前,在媒体的新闻报道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娱乐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一切新闻报道都以娱乐化的角度来诠释新闻事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存在是有原因的。
但是关于新闻娱乐化的优劣上,新闻学界还是褒贬不一的,特别是在一些媒体上,新闻的娱乐化报道方式还是需要一些改进的。
针对目前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探索,学者的研究围绕娱乐化的表现、娱乐化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的未来发展改进意见等都提出了一些专家的研究论点,这对形成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未来良好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一、关于娱乐化现象的理论研究目前的新闻学界中关于都市报新闻娱乐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中,专家学者关于新闻报道娱乐化的现象给予了一定的界定,通过对现象上的界定让新闻工作者以及读者认识到都市报的娱乐化发展方向。
例如在罗映纯的《当前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剖析》一文中,作者从理论上对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了研究。
在文章中,作者针对对娱乐化的现象进行了定义,并且讲娱乐化现象和新闻报道的通俗化、平民化现象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这一现象在我国媒介中的具体表现及产生的根源,特别指出经济利益是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原动力;对于该现象的评价,作者认为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三点对策和建议:一是媒介从业人员应该从认识上廓清两个问题:新闻娱乐化不等于新闻的平民化,新闻价值不能本末倒置,二是强化新闻专业主义,三是实行媒体的分流发展。
二、对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优劣势分析1、对电视新闻娱乐化传播方式的优势分析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形成了改进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方式,学者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传播优势上的分析是在受众理论以及媒介市场化环境下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等理论下进行比较式分析的,针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传播现状进行论述,例如陈岑的《浅析新闻娱乐化现象》一文中,作者对新闻娱乐化现状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新闻娱乐化轻松、自然的风格得到了观众广泛的认可,这种节目传播形式开启了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新探索,促进了电视新闻的发展,满足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新闻在不断的进行改革。
伴随着市场化的步伐,新闻娱乐化的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新闻娱乐化在电视传媒中已经形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
一、新闻娱乐化的界定“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或尽量使硬新闻软化,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一个是内容上,其特征在于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日常事件、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中的重点;为了争取更多的观众,新闻工作者竭力从硬新闻中“提炼”娱乐价值。
在硬新闻方面尽量使其内容和形式被软化,从为了加强视觉冲击力在报纸和新闻期刊上进行加强标题、图片和版面;到“说新闻”、“聊新闻”和“侃新闻”的形式,各种形式可谓是层出不穷。
另一个是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从1998年改版后栏目定位为“五性”: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
这“五性”最后又都要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
把播新闻改为说新闻,让观众了解到“新闻也可以这样报道”。
凤凰卫视是一个中国大陆最受欢迎的境外媒体,新闻节目也做成轻松的、愉快的形式,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关注,也引起了内地电视人的思索。
凤凰卫视突出体现了新闻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
二、新闻娱乐化的形成原因新闻娱乐化对受众有极强的适应性。
媒体在进行报道时,首先必然对受众有一个理念上的定位。
任何的报道都是以受众为基础的,无疑会对传媒造成很大影响的就是受众的观念。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的走向。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媒体要生存,就必须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得到效益。
新闻娱乐化正是抓住了受众的心理,因此实现了发展。
电视新闻是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向观众传递图声并茂的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
然而随着近年来新闻业的飞速发展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电视新闻的形式也由原本单一严肃的形式而渐渐转变为带有娱乐化倾向的新闻。
电视新闻的娱乐化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为电视新闻开启了一条新的途径,但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无异于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正面作用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作为全媒体语境下一种新的尝试,为原本千篇一律的电视新闻打开了新的大门。
首先,一改电视新闻长期僵化死板的传统模式。
一直以来,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都是主持人着正装正襟危坐来进行新闻播报,这种形式虽然正式,但不免枯燥乏味。
而娱乐化的电视新闻却一改这种僵化的传统模式,为电视新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得电视新闻这种严肃的新闻形式更符合大众审美,更容易被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电视观众所接受。
其次,拉近了传统媒体与观众间的距离。
以往电视新闻主持人坐在直播间内,与观众无互动无交流,播报的内容严肃、形式死板僵化,而电视新闻娱乐化后,由于播报的生动性,使得电视观众更易于接受,从而产生共鸣,缩短电视新闻与观众间的距离感。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负面作用首先,过度的电视新闻娱乐化,导致新闻走向失实与庸俗化。
过度的电视新闻娱乐化不仅体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在新闻内容上,为了博眼球和赢得收视率,将新闻内容和事实夸大或演绎,使新闻失去了其真实性;而对于许多名人新闻的深入挖掘和对其隐私的细节化处理,使新闻走向了低俗和庸俗化。
其次,过度的电视新闻娱乐化,不利于社会舆论建设。
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对社会舆论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度的电视新闻娱乐化,一味追求大众的娱乐需求,会导致对负面新闻报道过多,不利于积极的社会舆论建设,从而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
再次,过度的电视新闻娱乐化,导致新闻公信力下降。
电视媒体是公共财产的使用单位,因此,电视新闻不仅要对党和政府负责,也要对人民和社会负责,并承担相应的任务,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对自身严格要求,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泛娱乐化现象的研究摘要: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介的出现,使大众获得资讯的途径和习惯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资讯需求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闻内容和传播路径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一些媒体在新闻制作、传播过程中过度的娱乐化,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使新闻失去了对新闻的宣传、引导、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正确情感的作用。
这种充斥着新闻娱乐化的现象被称为“泛娱乐”。
文章对新媒体下的“泛娱乐化”现象进行了归纳,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其规范化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稳定的媒体环境提供了一个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新闻;泛娱乐化;现象在新媒介时代,网络和移动终端的使用已经空前普遍,大众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通过提高话语的能力来获取信息。
一些媒介为了迎合观众的心理需要,在新闻中加入了大量的娱乐成分,虽然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但是过分的娱乐包装却遮蔽了新闻的实质和内容,使得大众无法理性、客观地思考其背后的社会问题,把大众的思想局限于“娱乐”。
一、新闻“泛娱乐化”的概念界定与发展由来(一)“泛娱乐化”的界定“娱乐”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活动,它通过表达喜怒哀乐,用某种技术使人愉悦,具有某种启发意义。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娱乐会导致人们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道德的缺失”“泛娱乐”就是一种“娱乐至死”,与“娱乐”是不同的,它以享受主义和消费主义为中心,刺激受众的感官,以迎合受众的心理。
所谓“泛娱乐性”,是指娱乐活动过多,造成了大量的“媚俗”新闻,或者对重要的、严肃的主流新闻进行了不当的娱乐处理。
(二)新闻“泛娱乐化”在我国的发展我国最早提及新闻报道“泛娱乐化”这一概念是在2000年,魏颖在2000年第二期的《中国记者》上发表了一则只有数百字的评论文章《警惕新闻娱乐化现象》,指出这是部分新闻媒体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其“社会公器”的功能所致,有违媒介责任,最后必将损害媒介的声誉。
地方电视新闻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传媒事业的不断发展,网络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但是电视媒体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县市级电视台,已经成为当地的主流媒体。
并且也是当地政府主要的宣传阵地。
他是民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反映民意,传递各种信息。
但是地方电视新闻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中也存在了很多问题。
一、地方电视新闻存在的问题地方电视新闻在县市级城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老百姓每天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会议新闻占据了地方台新闻的半边天,新闻节目呆板,冗长。
令观众听起来很没意思。
忽略了新闻的新闻性、服务性。
再加上地域狭小,人口少,信息闭塞等自身特点,导致县市级电视台受访范围受到了较多的局限,其新闻的质量也不尽人意。
其次,新闻的过分娱乐性。
新闻的娱乐化过分强调了新闻的娱乐功能,放大了娱乐化的新闻在整个新闻媒介中的作用,放大了新闻中的故事化、娱乐化的因素。
这类新闻抓住受众猎奇的心理,不可避免的制造出庸俗、色情、暴力的垃圾信息。
导致新闻缺乏冷静客观的报道,而把重点放在传达一种视觉上、感官上的娱乐享受。
新闻的娱乐化容易使媒体忽略其社会责任,对一些社会问题,有关民生的问题视而不见,对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熟视无睹,一门心思的娱乐大众。
这必将导致媒体的庸俗化倾向。
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将大量的社会丑陋现象通过新闻媒体展示给受众。
观众看得不是新闻,不是社会热点现象,而是笑话。
其实这种报道的手法不仅没有起到为受众敲响警钟的作用,反而给受众带来了负面影响。
再次,受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地方电视台很难发展。
广播电视是一个高技术、高装备,高投入,高消耗的事业,基本靠政府拨款,由于受众的局限性,广告收入很少。
这就很难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是市县级电视台普遍存在的问题。
另外,台内也缺乏一套有效的考评、竞争机制。
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不足,缺乏敬业精神。
把工作当铁饭碗。
“守电话”、“等新闻”的现象普遍存在。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中,娱乐新闻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同时,许多新闻媒体也开始将新闻的呈现方式向娱乐化方向转变。
这两种趋势相互作用,催生出了新的媒介文化与传播方式。
本文将对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影响和趋势。
娱乐新闻的定义娱乐新闻是指那些关注娱乐明星、电影、音乐、时装、游戏等“轻松愉快”话题的新闻报道。
娱乐新闻的呈现方式往往更加轻松愉快,符合受众需求的消费模式。
娱乐新闻常常是针对大众文化的诱惑而进行饱和式、广泛覆盖的新闻报道。
新闻的娱乐化新闻的娱乐化指的是新闻在呈现方式上延伸到娱乐领域,用娱乐化方式呈现新闻的情节。
这种新闻呈现方式将传统新闻报导转化为更有趣、更精彩、更吸引人的模式,打破传统新闻的单调呈现,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和需求。
娱乐新闻的原因娱乐新闻之所以会如此火热,源于以下几个原因:社会需要随着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电视剧、电影、音乐、游戏等都成为了人们日常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
而娱乐明星、影视剧、音乐作品等的制作与传媒方面的支持日益完善。
这让人们对娱乐方面的新闻报道产生更大的需求。
传媒竞争随着传媒形态和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新闻媒体之间也在加强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娱乐新闻的热度更容易吸引观众、吸睛、获取知名度、借此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娱乐新闻对于新闻媒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这种新闻在调动读者兴趣、提高媒体知名度、扩展广告资源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能力。
新闻娱乐化的影响随着媒体环境不断发展,新闻娱乐化呈现方式的出现在传媒中愈发常见。
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媒体的吸引力,还可以创造更好的传媒互动空间,对于传媒的经济效益也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但是,新闻的娱乐化对于媒体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也有一定的挑战。
在新闻娱乐化的传播过程中,真实性、严谨性和客观性容易被削弱,特别是在一些娱乐明星、偶像等新闻报道中,有些制作单位和记者往往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而包装“新闻”事件,升级“矛盾冲突”,使新闻报道趋于刻意、偏颇、浅薄。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方向摘要现如今,中国的电视媒体行业己经进入一个收视率为目的的竞争时代。
电视新闻类节目作为给观众传达严肃新闻的,也开始逐步为此改变。
电视新闻类节目不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大胆而果断的创新尝试。
在这种形势下,娱乐化手法的运用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并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一股潮流。
如何正确把握电视新闻娱乐化方向,防止其娱乐化导致的庸俗化与低俗化慢慢腐蚀电视新闻原本真实、公开、公正的本质,这是当前电视新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拟从电视新闻娱乐的现状、原因以及发展前景的分析中找出电视娱乐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规避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化;发展方向ABSTRACTNow, the television media industry in China has entered a rating was the purpose of the competition era.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 as to convey the serious news to the audience, also began to gradually change to this end.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 both in form and content are bold and decisive innovative attempt. In such circumstances, the use of entertainment-oriented approach is a bright spot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 and 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trend. Entertainment television news correctly direction to prevent the entertainment leads vulgar and vulgarization slowly corrode the TV news was originally true, open, and fair n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urrent television news in a very noteworthy phenomenon.This paper intends to identif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an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TV news and entertainment as well as development prospects avoidance strategy, an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Key Words: TV news; entertainment; development direction目录摘要 (1)ABSTRACT (2)一、绪论 (4)(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4)(二)论文内容的结构及安排 (4)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及问题 (6)(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6)(二)、电视新闻娱乐化产生的问题 (7)三、电视新闻娱乐化趋势的动力分析 (8)(一)社会背景 (8)(二)传受双方的需求 (8)四、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方向 (10)(一)新闻和娱乐不能本末倒置 (10)(二)保持电视新闻文化品位不降低 (10)(三)推广新闻的分众传播 (11)(四)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闻传媒的市场化的改革之路也开始逐步进行着。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国家花大力气分批分期对各地的传媒企业实行了“断乳”即“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财政不给补贴”的新政策的体制。
这样,体制上的巨大变动给媒体业界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应对没有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锅饭”生活,各地的传媒企业纷纷开始自谋生路、自力更生。
从此,电视媒介在我国作为一个在经济经营上独立自主的单位,只有能赢利,才能生存下去,只有利润的扩大化才能实行再次生产,才能发展。
现如今,中国的电视媒体行业己经进入一个争收视率的竞争时代。
作为给观众传达严肃新闻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也开始逐步为此改变。
电视新闻类节目不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大胆而果断的创新尝试。
其中,娱乐化手法的运用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并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一股潮流[1]。
为了满足观众普遍对娱乐消费的需求,电视媒介大量制作、播出娱乐性节目,甚至将电视新闻也用娱乐化的手段来制作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也是电视媒介进入市场竞争的阶段性选择。
不可否认,电视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不单是步世界传媒发展之后尘,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如何正确把握电视新闻娱乐化方向,防止其娱乐化导致的庸俗化与低俗化慢慢腐蚀电视新闻原本真实、公开、公正的本质,这是当前电视新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拟从电视新闻娱乐的现状、原因以及发展前景的分析中找出电视娱乐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规避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论文内容的结构及安排当前,很多学者对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基本上采用了两种消极的态度:一是电视新闻娱乐化导致错误的舆论导向;二电视新闻娱乐化导致媒体的公信力下降。
针对学界的质疑,电视新闻向娱乐化迈进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摩擦中,笔者产生了要对电视新闻娱乐化问题进行探讨的想法。
本文将分为下面几点来阐述自己的见解:1、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2、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动因。
3、电视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在第一部分运用内容分析、叙事学等研究方法分析电视新闻报道娱乐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本文将从媒介特点、社会背景以及供求关系等角度分析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原因。
第三部分将对电视新闻的发展方向进行尝试性探讨。
本文的研究方法:(1)调查法本文将对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方面的资料进行搜集,进行资料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他们的规律性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2)文献法本文将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深入了解国内外学者专家对电视新闻娱乐化发展的研究。
(3)网络搜索法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也将从互联网获得所需信息资料,了解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及问题(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20世纪的后叶,经济全球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新闻的娱乐化现象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如病毒般在世界各个国家中蔓延、发展。
尤其是加入WTO 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的加快,更加紧密地联系了世界,再加上媒体随着环境的变化,自身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发展[2],新闻娱乐化作为世界性趋势也开始在我国媒体界传播发展。
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的电视新闻娱乐化在我国大陆前就存在了,如今则有加剧的趋势。
中国大陆的新闻的娱乐化是从报刊起步,首先是各地的报纸行业如雨后竹笋版的推出周末版、娱乐版,然后则是晚报、都市报的纷纷兴起,电视媒体则紧跟之后,这些都一步步地将中国媒体的新闻娱乐化进程推向了高潮。
2004年开始,电视新闻节目开始掀起了娱乐化的浪潮,个性化的新闻栏目不断出现。
首先是湖南卫视推出了《晚间新闻》栏目,这就是在全国有名的并创下火爆收视率的新闻娱乐化的典范。
该栏目的宗旨是突出新闻的可看性。
它摒弃了时政和要闻,主打软新闻,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关注老百姓感兴趣的一切事情,有奇闻逸事也有实用信息,语言风趣幽默又通俗实在,深得广大观众朋友的喜爱。
随后,新闻访谈类节目在内地电视台开始大行其道,以央视为例,先后推出了《新闻会客厅》、《小崔说事》、《面对面》、《高端访问》、《焦点访谈》、《人物秀》等等。
访谈节目的主要的内容: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人们比较关心的、比较感兴趣的事件,而访谈中的嘉宾则主要是这些新闻事件中的热点人物,如领导、普通人,名人、明星,只要是热点人物,都会被邀请来访谈。
还有采用“说新闻”方式的娱乐化新闻类节目势头不断高涨。
如中央二套推出的《今晚》、《第一时间》等,这些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已从初期的“说教式”过渡到带有娱乐意味的电视新闻,特别是方言的运用使新闻的本地特色得到肆意张扬。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产生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新闻娱乐化是电视媒体必然会想到的一种竞争方式。
但是,过度的娱乐化会使媒体趋于一味地迎合观众低俗化的道路,远离疏导观众的社会责任。
如果媒体在把全部精力用在为观众寻求新闻的娱乐消遣,却完全忽视新闻的认知、教育等功能、忽视其应该提供参考的意义,这就一定会弱化人们的思维能力,终究会把大众都推向单调与平庸[3]。
从媒体自身的发展角度来看,电视新闻媒体为了求生存,只关注挖掘新闻的娱乐方向,放弃了新闻工作者应格守的真实、公正的原则,在新闻报道中,把新闻当作文化快餐和私家园地,以个人体验、个人视角、个人观点报道新闻甚至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消解新闻报道的严肃性,有的甚至为了吸引观众们的眼球,新闻记者编的假新闻也会发生,比较典型且在社会上产生恶劣影响的是2007年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链明度》栏目炮制了“纸箱馅包子”的虚假新闻,北京电视台为此向社会作深刻道歉。
在电视媒介商业化的过程中,要面对激烈而又残酷的市场竞争,他们只从自身利益出发,把煽情主义、低俗化,庸俗化,甚至还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来博得眼球,取得收视率的提高。
这样的行为越来越扭曲电视媒介行业的发展,导致严重的后果。
三、电视新闻娱乐化趋势的动力分析(一)社会背景市场化经济的今天,电视传媒都是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这这种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各个地方的电视媒体行业在经历了广告大战、电视剧大战等之后,电视新闻也被卷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残酷的战争里,而且也很快地融入到竞争的行列中,开始用最时髦、最商业的武器武装自己。
迎合观众,满足观众们的心理需求,夺得大量的市场份额,这些导致了新闻娱乐化道路的市场的形成。
为了得到利润的最大化,电视媒体还需从媒介成本的上考虑。
电视媒体是一个经济体的综合,节目的采编都是有成本代价的,只是新闻类节目相比娱乐类的节目所花费的成本更大点。
新闻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但是报道这些新闻时所花的成本也是巨大的,而软新闻由于对时间性、重要性的要求远不及硬新闻的高,更由于本身就有“娱乐价值”,决定了它成为新闻娱乐化的主要手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