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章网络外部性网络的利与弊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我将就网络的利与弊进行探讨。
网络的利首先,网络拓宽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渠道,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的世界动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也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建立新的友谊和联系。
其次,网络提供便利的线上服务,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步骤和等待时间。
例如,人们可以在线购物,不必前往实体店铺,还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和折扣;还可以在线支付账单、预约机票等,避免了排队和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和便捷性。
此外,网络带来了新的娱乐方式,例如视频网站、游戏平台等,让人们可以在家中享受到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和游戏,不必外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也让人们可以更好地放松身心。
网络的弊当然,网络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网络暴力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人在网上容易发泄情绪和攻击他人,影响了正常的交流和社交环境。
这会给一些弱势群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和心理压力,需要加强监管和引导。
其次,网络也加剧了人们的信息焦虑,大量的信息让人们容易产生压力和焦虑感,需要人们自己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此外,网络上也流传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不良思想,容易误导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这需要加强对网络内容的审核和规范,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扩大。
综上所述,网络既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同时也要避免其负面影响,并不断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才能让网络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发展。
网络经济相关概念和理论(一)网络经济的相关概念和理论1.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网络外部性是指网络规模能给用户带来的协同价值,这种价值增加了用户的福利,但是用户无需为此支付报酬。
网络外部性的大小取决于连接到这个网络的用户数量,梅特卡夫定律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量的平方正相关。
一般情况下,网络效应的概念等同于网络外部性,如果对两者进行严格的区分,那么网络效应中包括了网络外部性和被内化的网络外部性(即网络外部性在价格上得到了体现)。
2. 临界规模在网络规模达到临界规模前,网络的价值对用户的价值不大,用户的支付意愿低;当网络规模突破临界规模时,网络对于用户的价值很大,用户的支付意愿高。
因此,临界规模是网络经济下决定企业能否生存或更好发展的用户规模。
3.突破临界规模的途径由于网络效应的悖论(产品投放初期,网络规模小,对用户的价值低,用户不愿意加入网络,这反过来导致网络规模无法扩大,网络效应无法增加)的存在,需要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采取措施,突破临界容量。
政府可以通过搭建基础设施和关键平台、提供政策帮助协助企业突破临界容量;企业则可利用特殊的竞争策略,如免费策略来搭建自己的网络,或者通过寻求合作,互联网企业能将合作方的流量导入到自己的平台。
4. 转移成本和锁定用户从一个系统转向另一个系统需要付出的成本就是转移成本。
锁定的概念与转移成本相关,是指当用户的转移成本很高时,用户更倾向于停留在原有网络中,此时,用户就被锁定了。
5.正反馈和马太效应网络经济下,由于规模报酬是递增的,在运行过程中,其本身存在一种正反馈机制,这种机制实现了对网络效应的同向增强。
因此,通过这种机制的作用最终会形成“赢家通吃,输家通盘”的结果,这也就是马太效应的核心内容。
(二)企业并购相关概念和理论1.并购的定义并购的含义广泛,一般包括合并和收购两个概念。
收购包括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前者属于资产买卖行为,收购方无需承担目标方的负债,目标方仍具有独立的法人身份;在股权收购中收购方拥有目标方的股权,并因此承担目标方的债权。
ig经济学知识点
IG经济学是指因特网时代的经济学,它关注互联网和数字化
技术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变革。
以下是IG经济学的一些主要
知识点:
1. 信息经济学:IG经济学强调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包括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问题,信息的价值和获取成本等。
2. 平台经济:IG经济学研究平台经济的模式和特征,如电子
商务平台、共享经济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重点关注平台市场的竞争、创新和规制。
3. 数据经济学:IG经济学研究数据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包
括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的方法,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以及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
4. 网络外部性:IG经济学关注网络和数字技术带来的网络效
应和网络外部性,即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的影响,包括互联网的规模效应和社交网络的网络效应。
5. 社交媒体经济学:IG经济学研究社交媒体的经济效应和影响,包括社交媒体的广告和推广模式,社交媒体对消费行为和品牌形象的影响,以及社交媒体上的用户生成内容的价值。
6. 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经济学:IG经济学探讨数字货币(如比
特币)和区块链技术对金融和支付体系的影响,包括去中心化的特点、区块链的应用以及数字货币的创建和交易。
7. 规制和政策:IG经济学研究因特网时代的规制和政策问题,包括互联网中立性原则、数据隐私保护、反垄断和反竞争行为等,以及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这些是IG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研究这些领域,可
以深入了解因特网时代的经济活动和变革。
双边市场与网络外部性的经济效应当谈到双边市场和网络外部性的经济效应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数字化社会的兴起和互联网的普及。
数字平台和在线市场的兴起,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环境。
这种商业模式的背后是一种以网络效应为基础的市场结构,其经济效应和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双边市场和网络外部性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关创新和竞争的观点。
双边市场是指由两个或更多方参与的市场,这些方在市场中相互交互,并相互影响。
典型的例子是在线交易平台和社交媒体。
以在线交易平台为例,这种平台吸引了卖家和买家,它们通过平台进行交易。
在这种双边市场中,买家和卖家双方互相依赖,买家的增加将吸引更多的卖家,而卖家的增加又将吸引更多的买家。
这种互相依赖和互相影响的关系形成了网络效应。
而网络外部性是指由网络参与者的行为给其他参与者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这种外部性可以是正面的,如来自其他用户的推荐和评价,进一步促进市场的扩大和增长;也可以是负面的,如新兴市场中的虚假信息、盗窃和欺诈行为等。
网络外部性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可以影响产品的流行度、市场规模和竞争力等。
双边市场和网络外部性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的增大和创新的激励。
在双边市场中,随着买家和卖家的增加,市场规模也会相应增大。
市场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买家和卖家参与,形成良性循环。
这将带来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更高的效率。
同时,网络外部性也会激励创新,更好地满足参与者的需求。
在线交易平台不断推出新的功能和服务,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并提升用户体验。
这种创新将带来更多的竞争,并促进市场的发展。
然而,双边市场和网络外部性也带来了一些经济挑战。
一方面,双边市场容易出现垄断和垄断定价的问题。
在一些数字平台市场上,由于市场参与者的依赖性和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市场领导者可以通过控制市场准入和利用复杂的算法来垄断市场,并以垄断价格提供产品和服务。
这给消费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带来了不利影响。
第二章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指网络外界对网络上的主体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网络外部性的产生是由于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壁垒,从而导致了网络用户之间的互动。
网络外部性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个体的行为对其他个体产生影响,而在宏观层面上则表现为一种网络效应。
网络外部性主要分为正式网络外部性和负式网络外部性。
正式网络外部性是指网络外部性对个体或群体的利益带来积极的影响,如使用Google的人越多,那么Google的搜索效果就会越好;而负式网络外部性则是指网络外部性对个体或群体的损害带来消极的影响,如电子商务网站上的虚假信息或骗子,会导致用户的信任度降低。
网络外部性在信息经济学理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网络外部性所带来的网络效应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使用效益,从而促进了网络的发展和壮大。
例如,使用微信的人越多,那么微信的社交功能就会越强大,因此它就更容易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
这种正面的网络效应可以提高微信公司的用户黏性,从而提高公司的收益。
除了对公司的影响之外,网络外部性还可以对市场整体起到积极的影响。
例如,搜索引擎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对信息的获取速度和效率,从而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促进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这种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网络外部性对市场的贡献。
与此同时,网络外部性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例如,在社交网络上出现的谣言和虚假信息可以扰乱社会的秩序,导致恐慌和不良影响的产生。
这种负式网络外部性也可以扩大信息不对称性,形成市场失灵,影响市场的稳定和普遍利益。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我们需要加强对网络外部性的研究和监管。
在研究上,我们应该探究网络外部性对各个行业和市场的影响,以及对不同类型网络外部性的评估和管控办法。
在监管上,我们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尤其是针对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应加强打击和整治。
总之,网络外部性是当今数字时代不可避免的产物。
我们需要承认网络外部性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并加强对它的监管和管理。
外部性:网络外部性与网络效应在经济学中,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网络外部性是外部性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指的是当一个人使用某个产品或服务时,其他使用者的福利也随之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种外部性往往与网络效应密切相关,因为网络效应是指一个网络的价值随着网络中节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网络外部性可以表现为正的网络外部性和负的网络外部性。
正的网络外部性是指当一个新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增加时,现有用户的效用也随之增加。
例如,社交媒体平台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为用户可以与更多的人分享信息和交流。
负的网络外部性则相反,当一个新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增加时,现有用户的效用反而减少。
例如,当太多人使用某个高速公路时,交通拥堵会导致所有用户的出行时间增加。
为了应对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带来的挑战,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和政策来防止市场集中度的过度提高,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企业则可以通过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来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
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对市场的运行和企业的竞争策略有着深远的影响。
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政府和企业制定有效的政策和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外部性:网络外部性与网络效应在经济学中,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网络外部性是外部性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指的是当一个人使用某个产品或服务时,其他使用者的福利也随之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种外部性往往与网络效应密切相关,因为网络效应是指一个网络的价值随着网络中节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网络外部性可以表现为正的网络外部性和负的网络外部性。
正的网络外部性是指当一个新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增加时,现有用户的效用也随之增加。
例如,社交媒体平台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为用户可以与更多的人分享信息和交流。
外部性、网络外部性与网络效应朱 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收稿日期] 2001-09-11[作者简介] 朱 彤(1970—),男,贵州玉屏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引 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其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网络”也逐渐成为日常用语。
不过,经济学对网络以及与网络化相关现象的研究要比这早得多,经济学文献中的“网络”概念,也决不仅仅指互联网,其含义要广泛得多:有时是指各种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因特网等“有形网络”(physical network );有时是指“无形网络”(virtual network ),如电子邮件使用者网络。
无论是有形网络,还是无形网络,都表现出一种共同特征:当消费者通过购买特定产品或服务加入某一网络,如通过购买电话服务加入电信网络时,他所获得的效用依赖于同一网络中使用同样产品或服务的人数。
这种在特定消费行为方面的“互存性”(independency ),被称为“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ies ),也有的文献称之为“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 )。
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加区别地使用这两个概念,但事实上,两者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这种状况反映出网络外部性概念的一些重要方面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和澄清。
由于很多IT 产品与高新技术产业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种“网络外部性”,进一步研究网络外部性的这些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这涉及到如何认识“网络经济”时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比如,网络外部性是否真的是造成市场失败意义上的外部性?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导致市场失败?等等。
二、网络与网络外部性(一)网络概念及其经济含义网络概念的含义很广,在最一般意义上,网络是指通过一系列链路(links )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起来的一组节点(Richard Schmalensee ,1995;Nicholas Ecnomides ,1996)。
基于信息经济学的网络外部性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产和消费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网络外部性也因此成为了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探讨网络外部性的相关概念和表现形式。
同时,我们也会研究网络外部性对市场效率的影响,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实现网络外部性的内部化。
一、网络外部性的概念和表现形式网络外部性是指在一个网络中,个体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个体的效用水平。
其表现形式有两种,正向网络外部性和负向网络外部性。
所谓正向网络外部性,是指在一个网络中,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会考虑其他人的消费选择。
比如说,如果很多人购买了某个品牌的手机,那么这个品牌的手机将会更具有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购买。
而负向网络外部性则相反,指的是一个人的消费行为会使其他人的效用水平降低。
二、网络外部性对市场效率的影响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会影响市场的效率。
在一个存在网络外部性的市场,可能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即各个市场参与者之间无法协作,造成资源的浪费。
这时,政府可能需要出面干预,来实现市场的有效运行。
在一个存在正向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像Facebook、Twitter、微信等社交媒体这样的产品。
这些产品是由用户贡献内容而产生的,用户之间的互动产生了信息的共享和参与的感觉,使得这个网络变得更加有价值。
正因为如此,这些社交媒体的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构成了一个正向网络效应的循环。
这种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这些社交媒体公司的价值不断升值。
而在一个存在负向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虽然市场的参与者之间没有协作,但是他们的决策会互相影响。
比如说,在一个污染严重的地区,个体对于环境的污染意识很低,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这时,即使其中一位居民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他的个人行为对于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并不显著,影响也相对较小。
三、政府如何实现网络外部性的内部化政府在保证市场发挥效益的基础上,也要关注网络外部性的影响。
经济学原则知识:网络外部性原则——社交媒体如何影响市场经济社交媒体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通信工具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各种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与朋友、家人和同事分享他们的生活、看法和兴趣爱好。
这些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带来了诸多影响,其中网络外部性原则就是一大影响力。
网络外部性原则是经济学家们在探究网络社交媒体现象出现后提出的一个理论。
这个理论描述了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信息传递方式。
在社交媒体上,一个人的行为和活动可以影响其他人的行为和活动,这就被称为网络外部性。
通过网络外部性,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对市场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外部性原则可以解释为,当一个人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其他人的决策或行为。
一个人用社交媒体与其他人互动,比如在Facebook主页上留言或点赞,会影响到其他人使用相同的社交媒体平台与该用户交流的意愿。
这就是网络外部性的基本概念。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网络外部性原则的影响更为广泛。
以Facebook为例,一位用户在其个人主页上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资讯,他的朋友和关注者也能够看到这些资讯,而且自己可以同时点击“赞”、“评论”等交互式按钮进行互动。
如果这位用户分享的资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赞同,那么在朋友或关注者中同样感兴趣的人也会点击“赞”或进行评论,这可能会导致一个应用或产品在短时间内变得非常流行。
这种网络外部性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交往方面,还包括在商业方面。
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家可以更轻松地与公司、品牌和产品互动,例如在Instagram上查看一家公司的产品的图片、或与Twitter上的品牌进行即时交流。
如果一家公司能够非常成功地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外部性原则,那么这家公司的品牌或产品就能迅速地传播到越来越广泛的人群中。
网络外部性的另一个方面是“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一种与网络外部性相关的特殊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参与会提高整个网络上的价值。
网络效应在社会网络中的作用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传统的社交方式逐渐被网络社交取代,其中网络效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又称为“网络外部性”,通常是指当一个人越多使用网络某个服务或是参与某个社交平台时,这个服务或平台的价值就越高。
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也就是说,随着这个服务或平台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它的价值会越来越高。
反之,如果使用量不足,则会导致服务或平台的价值下跌。
网络效应在社会网络中的作用社交网络中的网络效应在社交网络中,网络效应的作用十分显著。
以微信为例,微信作为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社交工具,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微信的价值也在不断提高。
越多用户参加微信社交网络,用户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就越多,社交功能也就更加完善,例如朋友圈,红包等功能的加入,都让微信这个社交平台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
社会网络中的网络效应在社会网络中,网络效应的作用功不可没。
社会网络是由一个个关系网络组成的,当个体的网络扩大时,他们的社交资源也随之增加,例如社交圈子的扩大,人际关系的数目增加等。
此外,网络效应还可以促进知识与信息的共享。
在一个网络越来越完善并扩大的社会网络中,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络了解更多的内容,收获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机会获得新的信息。
网络效应对社会网络的影响总体上,网络效应对社交网络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网络效应带来的信息和社交资源的丰富程度,让社交网络成为一个更加有趣、丰富且生动的社交体验。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效应会继续引导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让它变得更加差异化,增加更多的附加值,提供更加便捷的社交服务,直至实现更高质量的网络交互体验。
总结网络效应是社交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促进社交网络的发展,提高社交网络的使用率、社交效益。
虽然网络效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可延展性,但是同时面临网络欺诈、虚假信息以及恶意软件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网络安全和网络伦理方面对网络效应的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稳健和高度负责的探讨。
浅议网络外部性作者:骆鹏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04期【摘要】网络外部性是网络系统共同具有的一个基本特征,它的存在给传统经济学理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也给市场经济运行产生了许多影响。
近年来网络外部性成为网络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中广泛讨论的一个焦点。
本文试图对网络外部性本身的含义、分类和产生原因做一个基本探讨,为网络外部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初步的基础。
同时也就网络外部性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做一简单研究。
【关键词】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梅特卡夫法则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新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相应地,以此为基础的一些产业表现出明显的网络外部性特征。
信息产业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工业,它不仅受到传统的供给方规模经济的驱动,而且还受到需求方规模经济即网络外部性的影响。
一、网络外部性的含义1、外部性的概念外部性 (externality) 指当一个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者公共的利益,而行为人却没有因该行为作出赔偿或得到补偿的时候,就产生了外部性。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 和负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y)。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2、网络外部性的概念网络外部性属于外部性的一种特例,它指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
也就是说,由于用户数量的增加,在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下,原有的用户免费得到了产品中所蕴涵的新增价值而无需为这一部分价值提供相应的补偿。
以购买办公软件为例,在选择办公软件产品时,大多数人倾向购买微软提供的办公软件,当然其中微软产品的质量上乘是一个主要原因,但顾客考虑更多的往往是兼容性问题。
如果自己的办公系统与多数人的不一致,就会导致信息交流上的障碍,为了避免这种困境,顾客往往会选择最流行的、使用最广泛的产品,随着使用软件的用户增多,该产品对原有用户的价值也随之增大,因为你可以与更多的使用产品的用户实现信息兼容与共享,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网络借贷平台双边市场交叉网络外部性研究一、双边市场交叉网络外部性概念解析双边市场交叉网络外部性指的是,在网络借贷平台上进行的借贷行为对其他市场的借贷行为产生的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网络借贷平台上的借贷行为会对传统银行借贷市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借贷行为。
双边市场交叉网络外部性是一种网络效应,指的是网络借贷平台上的借贷行为会通过信息传递、信誉积累等途径影响到其他市场上的借贷行为,进而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研究双边市场交叉网络外部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借贷平台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1. 信息传递机制网络借贷平台上的借贷行为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将通过网络借贷平台的平台方传递给其他市场的借贷主体,进而影响他们的借贷行为。
某个借款人在网络借贷平台上成功借到了款项,这个信息可能会通过平台方的推广活动传递给其他潜在的借款人,激励他们也前来网络借贷平台借款。
网络借贷平台上的还款情况、逾期情况等信息也将通过平台方传递给出借人和其他市场的借贷主体,影响他们的借贷决策。
网络借贷平台上的借贷行为将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影响其他市场的借贷行为。
以上两种机制是双边市场交叉网络外部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通过这些机制,网络借贷平台上的借贷行为将对其他金融市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1. 积极影响网络借贷平台的快速发展为借款人提供了更多的借贷渠道,有助于解决传统金融市场上的信贷资源不足问题,同时也为出借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网络借贷平台上的借贷行为通过信息传递和信誉积累机制影响到其他市场,有助于改善其他市场的借贷环境,提升金融市场整体的效率和稳定性。
2. 消极影响网络借贷平台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比如逾期风险、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通过双边市场交叉网络外部性传递到其他市场,进而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尤其是在网络借贷行业监管不严的情况下,网络借贷平台上的风险可能会对其他市场产生更大的影响,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理论经济学中的社会效应与外部性研究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的学科,对于社会效应与外部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效应是指个体行为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而外部性则是指市场经济中个体行为对其他人或单位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内部化。
本文将从理论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社会效应与外部性的研究。
社会效应的定义与分类社会效应是个体行为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正向的或负向的。
正向的社会效应包括公共物品和网络效应,而负向的社会效应则涉及外部性问题。
公共物品是指无法排除或无法互斥的好处,例如公共道路和公园。
网络效应则是指随着使用者的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也会增加,如社交媒体平台。
这些社会效应对于整个社会的福利产生了积极影响。
外部性的产生与类型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换中产生的成本或福利分摊到外部个体,无法通过自由的市场机制进行内部化。
外部性可以是正面的或负面的。
正面的外部性包括知识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负面的外部性则包括环境污染和堵塞外部性。
知识外部性指的是在教育等领域的知识分享,可以进一步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
技术外部性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溢出,推动了产业的演进和竞争力的提升。
环境污染和堵塞外部性则是负向的外部性,对环境和公共资源造成了负面影响,需要政府干预和调控。
外部性研究的方法与政策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政策。
其中最常见的是政府干预和税收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监管来减少负面外部性的发生,例如限制工厂排放和制定交通规则。
税收也是一种应对外部性的方式,通过对负外部性行为征收税收来减少其发生,如碳税和拥堵费用。
此外,市场化手段也可以通过创建交易市场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例如排放交易市场和碳出售市场,通过经济激励来减少负面外部性的产生。
社会效应与外部性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社会效应和外部性的研究对于社会福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社会效应的积极影响可以通过公共物品和网络效应来提高社会福利。
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研究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是一回事情,事实上两者是不能等价的。
通过对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的概念的阐述,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
标签:网络效应;网络外部性1 外部性的阐述美国经济学家J .E.米德认为,外部性是“这样一种事件,即它给某单位或某些人带来好处(或造成损害),而这单位或这些人却又不是做出直接或间接导致此事件发生的一方。
” 即外部性是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通常人们认为,当个体的经济决策经过非市场的价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个体的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并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变量时,那么对前者来说就有外部性存在。
按照布坎南的观点,外部性就是指个人的效用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
如函数公式所示:外部性(externalities) 是在经济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术语,它发生在行为的成本(或收益)对其他人产生了外溢(或者说溢出)的影响,而其他人并未因招致(或获得)的成本(或收益)而得到赔偿(或支付)。
也就是说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了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间接效应时,便产生了外部性。
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当交易者或者生产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经济活动时,其行为导致了第三者的效应增加,这便是正的外部性,例如,纺织厂周围的饭店因为纺织厂的存在,而使其生意更加兴隆,这里纺织厂使得饭店有了更多的客人,但是纺织厂并没有因为此而获得饭店的任何收益;相反的情况,即为负外部性。
Michael Kats和Carl Shapiro等经济学家把网络中发生在行为的成本(或收益)对其他人产生了外溢(或者说溢出)的影响称为“网络外部性”。
1985年他们俩发表了题为《网络外部性、竞争与兼容性》的论文,从而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但是这种早期的定义是否有背于外部性的本身,或者说他们给网络外部性下定义的时候并没有区分外部性和效应的概念。
2 网络效应2.1 网络效应概念网络效应( network externalities) 的雏形是网络价值(value of network)。
网络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自身的系统性,网络内部信息流的交互性和网络基础设施长期垄断性。
比方说无论网络新增加几个节点,整个网络因为网络的扩大而受益。
另外,同样的道理,有限的节点消失,也会产生影响,但是一般影响是不大的。
从网络系统本身来看,网络的规模和网络存在形式(物理或者是虚拟网络)是影响网络外部性大小的主要因素。
首先就是网络规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早也比较多,梅特卡夫法则就描述了这一支配因素。
梅特卡夫法则是由以太网的发明者Bob Metcalfe提出的,这其实是个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就是说在网络中每个结点(nodes)的价值体现在这个节点和其他剩余结点(设总结点为n,那么剩余节点为n-1个)的关系上,这样网络对所有的价值与n*(n-1)成正比。
在网络中存在的这种“网络价值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为网络效应( network effects)。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需求D的增加,即在图中表现为向右移动,其和供给曲线的交点不断上移,最终在Dt和St的交点上形成了新的均衡,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显然,从需求D到Dt的增加,使得社会的收益发生了增加,这部分被成为益处收益,在网络中也就是这里的网络效应。
溢出收益分析2.2 网络效应分析直接的网络效应(Direct network effects):直接网络效应就是我们所说的,在网络消费中,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边际收益递增。
一般来说,越是简单的网络带来的效应是直接的:随着用户的使用增加,直接导致网络价值的快速增加,通讯设施是个很好的例证,它展示了直接网络效应,这方面的网络模型已经有很多,包括很有影响力的Shapiro 以及Farrell。
间接的网络效应(Indirect network effects):网络效应也可能是间接的,随着产品的用户不断增加不断地增加了附属商品的价值,而且原来的网络用户的效用也得到额外的增加。
这方面Salop(1992)以及Church、Gandal以及Krause都有过详细的论证。
3 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的甄别大多数经济学家如Katz和Shapiro(1985),把网络外部性区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而没有区分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的概念,把网络外部性不严谨地定义为消费者多消费某种产品中的得到的福利随着消费同样产品的消费者的数量变化而变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效应同网络外部性并不是一回事。
只有当市场参与者不能把网络效应内化(Internalization),即网络效应不能通过价格机制进人收益或成本函数的时候,网络效应才可以被称为网络外部性。
虽然个体消费者在加人网络时,由于存在大量消费者的决策集合,以及信息的不完备,很难做到把他们对网络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内化,但是对于网络的所有者,可以做到集中决策,拥有比较完备的信息,可以把这种效应很好地内化,我们就可以说网络效应已经被内部化了,市场中不存在网络外部性问题。
对于间接网络效应实际是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额外消费的某种产品会增加或者降低消费同样产品的消费者付出的成本,也会增加或者降低该产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成本这样的效应在经济中是广泛存在的,如果网络效应都是真正的外部性,我们应该对几乎所有的市场都征税或者进行补贴。
对此马歇尔、庇古(Marshall、Pigou)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庇古问题:除非边际成本是常数,否则竞争性市场都应该进行修正。
与间接网络效应不同,直接网络效应来自于发生在市场之外消费者直接的相互作用。
电话使用者网络是一个典型的直接网络效应的例子,很显然,电话对于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连接到网络中的其他人。
但是即使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也很难断言直接网络效应一定会造成外部性的后果。
直接网络效应能否造成真正的外部性的后果,同市场结构、产品特点、消费者行为相关。
发生如下的情况下时,网络效应是不能被称为外部性的。
(1)边界内的网络外部性(Inframarginal Externality)发生时很多自然的或者社会的活动中,其活动或行为范围都有一个临界值,一旦某些活动或行为超出这些临界值,其行为将变得没有价值或意义,例如,很多人使用同种电话,造就了一个通讯市场,但是,当通讯业务非常普及之后,新增家庭的数目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外部效应。
因为相对于庞大的新增加用户,其原来的用户交互方并没有增加,其通讯对象基本上是稳定的原来的那部分网络对象。
(2)科斯(Coase)认为,“外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产权不清,只要清晰界定产权,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经过产权界定,最终使得市场机制得到正常运转。
如前所述,有的网络在本质上是可以严格界定产权的:比如那些真正的网络,如电话、电力网络。
通过专利、版权或者商标保护等方法也可以界定一些虚拟网络的产权。
Liebowitz和Margolis(1990)的模型表明,只要网络的产权可以明确界定,网络容易通过产权安排内化外部效应,使得不会产生外部性的后果。
对于真正的网络,产权安排是一个受到普遍讨论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们所说比喻性质的或者说具有网络性质意义上的实体网络,产权安排问题也是有意义的。
这一点在现实市场中是应该获得重视的。
(3)网络外部性可以通过交易(Transactions)内化时由于在传统的行业中,一般通过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内化外部性由于搭便车的行为而变的不可行,但是在解决网络外部性问题中这并不是一定不可能的,比如,现实中电话的使用者一般只会经常给一些固定的人打电话。
一个人很容易说服他的朋友或亲人使用同一个网络的电话。
即使一些网络不能通过产权内化外部性,很多网络效应可以通过参与者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内化。
科斯认为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或者足够低,这种交易基础上的外部性内部化是具有效率的,起到帕累托(Pareto)改进的效用,而对直接的网络效应.这是常常可以做到的。
而对于间接网络效应,由于其作用方式通过价格机制,而不是消费者真正的接触进行,往往涉及大量的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搭便车行为,这种交易方式往往是不可行的。
总而言之,虽然我们不能直接的说网络效应和网络外部性是完全两码事情,但是部分的经济学家认为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还是有区别的,我们认为网络的这种使得其他同网络中用户效用的直接或间接增加,在一定的范围下只是货币的网络外部性表象而已,只有这种使得用户效用的增加或减少不能在成本收益函数中反映时,才可以说是产生了网络外部性,而实际中由于在网络到一定大小程度时,其用户的效用并不随新增用户的增加而增加,其效用在一定范围内是完全可以反映在成本收益函数中的,所以,我们认为网络的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客观上是不一致的。
参考文献[1]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萧琛等译[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Katz Michael,Carl Shapiro. Systems competition and network effects [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4.[3]Katz Michael,Carl Shapiro. Network externalities competition and compatibi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4]卡尔·夏皮罗,哈尔·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闻中,陈剑,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J]. 当代经济科学,2000.[6]R.范里安[美],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费方域等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