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 格式:pdf
- 大小:581.20 KB
- 文档页数:20
附件4《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编制组二〇一四年六月—82—项目名称: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项目统一编号:起草单位:清华大学主要起草人:贺克斌,张强,郑博等环保部科技标准司项目管理人:师华定 陈 胜—83—目录目 录 (84)1 编制背景 (85)1.1 任务来源 (85)1.2 指南编制单位 (85)2 指南制定的意义 (85)3 指南编制原则与技术依据 (85)3.1 编制原则 (85)3.2 技术依据 (86)4 指南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86)4.1本指南与《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之间的关系..86 4.2 源分类和排放量计算基本原则 (86)产生系数的确定 (87)4.3 固定燃烧源PM104.3.1燃煤源(除民用煤炉)PM产生系数的确定 (87)10产生系数的确定 (89)4.3.2其它固定燃烧源PM10产生系数的确定 (91)4.4 工艺过程源PM104.4.1 钢铁 (91)4.4.2有色冶金 (91)4.4.3 建材 (92)4.4.4 石化化工 (94)4.4.5 废弃物处理 (94)产生系数的确定 (94)4.5 移动源PM104.6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去除效率的确定 (95)去除效率计算方法 (95)4.6.1 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PM104.6.1 固定燃烧源与工艺过程源除尘技术PM去除效率参数确定 (95)105 指南实施建议 (99)—84—《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编制说明1 编制背景1.1 任务来源2014年5月,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给清华大学下达了编制《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的任务。
清华大学根据之前的研究基础和对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总结凝练,开展了《技术指南》的编制工作,并在6月通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年第55号――关于发布《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4项技术指南的
公告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年第55号
【发布部门】环境保护部
【发布日期】2014.08.19
【实施日期】2014.08.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4年第55号)
关于发布《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4项技术指南的公
告
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和污染源优先控制分级是开展大气污染来源解析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制定大气污染物优化减排方案、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重要基础和科学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各地开
展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我部发布《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4项技术指南。
《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和《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包括大气一次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的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所涉及的污染源分类分级、排放系数与活动水平数据获取、不确定性分析以及清单的应用与评估。
附件8《非道路移动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非道路移动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编制组二〇一四年六月—160——161—项目名称:非道路移动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项目统一编号: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北京理工大学主要起草人:鲍晓峰、丁焰、尹航、黄志辉、王军方、马冬等环保部科技标准司项目管理人:师华定陈胜— 162 —目 录1 任务来源...................................................................................................................................163 2 指南制定的意义.......................................................................................................................163 3 编制原则与技术依据 (164)3.1 编制原则 (164)3.2 技术依据................................................................................................................................164 4 主要编制工作过程...................................................................................................................165 5 国外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发展现状.. (165)5.1 NONROAD 模型简介 (166)5.2 EMEP/CORINAIR 方法简介.................................................................................................167 6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169)6.1 排放源分类分级方法 (169)6.2 排放量计算方法 (171)6.3 源排放清单的应用与评估....................................................................................................185 7 指南实施建议 (185)—163—《非道路移动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非道路移动污染源是我国氮氧化物(NOx)、细颗粒物(PM2.5)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造成大气区域灰霾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附件4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增强我国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1.2适用范围1.2.1本指南明确了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的技术流程、技术方法、质量控制等内容。
1.2.2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城市、城市群及区域尺度开展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工作,清单编制的行政区划主体为县(区)、市、或省(直辖市、自治区)。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农用运输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三轮汽车与低速货车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小型点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与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1.4术语与定义1.4.1非道路移动源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小型通用机械、柴油发电机组、船舶、铁路内燃机车、飞机等。
工程机械:用于工程建设施工机械的总称,主要燃料为柴油。
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叉车、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以及其他机械等。
青岛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及重点行业排放特征研究吕建华;李瑞芃;付飞;左华;和慧;康广凤【摘要】根据收集的青岛市九大类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本研究采用排放因子法结合调研实测等工作建立了青岛市VOCs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工业企业VOCs排放占总排放的比例达到43.17%.其中,工艺过程源类中排放占比较高的行业依次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溶剂使用源类中排放占比较高的行业为金属制品业、皮革皮毛羽毛制品和制鞋业、印刷业、铁路船舶航空等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通过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入场调研采样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行业中VOCs组成特征有差异,多数行业VOCs物种排放以卤代烃、芳香烃、烷烃等为主,纺织印染业、制鞋业等部分行业以含氧有机物排放为主.通过调研和实测对部分行业的VOCs排放因子水平做了本地化深入研究,调研统计青岛市约49%的企业安装了VOCs治理设施;在企业所安装的VOCs治理设施中吸附法占比最大,占比为26%.【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管理》【年(卷),期】2019(011)001【总页数】7页(P60-66)【关键词】VOCs排放清单;重点行业;排放因子;工艺过程源;溶剂使用源【作者】吕建华;李瑞芃;付飞;左华;和慧;康广凤【作者单位】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03;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03;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03;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03;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1;X51当前,我国以PM2.5和O3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复合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研究表明VOCs在PM2.5和O3生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6],因此控制VOCs排放成为政府部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一个主要施策方向。
附件2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 行)第一章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程,增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1.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城市、城市群及区域开展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
本指南适用于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的编制,用于指导企业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源的清洁生产,确定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防控重点。
本指南内容包括开展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清单编制工作的主要技术方法、技术流程、工作内容、技术要求、质量管理等方面。
1.3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1.4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指在标准状态下饱和蒸气压较高(标准状态下大于13.33Pa)、沸点较低、分子量小、常温状态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
本指南适用的挥发性有机物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炔烃的C2~C12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onmethane hydrocarbons, NMHCs),醛、酮、醇、醚、酯、酚等C1~C10含氧有机物(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卤代烃(Halogenated hydrocarbons),含氮有机化合物(Organic nitrates),含硫有机化合物(Organic sulfur)等几类152种化合物。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03.27•【文号】环办函[2015]441号•【施行日期】2015.03.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关于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函[2015]441号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天津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河北省环境保护厅,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湖南省环境保护厅,湖北省环境保护厅,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5〕14号),加强对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的指导,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增加试点城市根据工作需要,增加石家庄、沈阳和济南三个城市作为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试点城市。
二、试点工作要求(一)成果提交形式:各试点城市源排放清单数据,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报告。
(二)源排放清单编制基准年:优先选择2014年作为基准年,如与现有安排工作冲突,可选择2013年。
(三)源排放清单涵盖污染物:需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挥发性有机物(VOC)、氨(NH3)、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黑碳(BC)、有机碳(OC)等9种污染物。
(四)源排放清单覆盖污染源:需至少包括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道路移动源、非道路移动源、开放扬尘源、溶剂使用源、废弃物处理源和油气储运源。
我部将为各城市提供生物质开放燃烧、农业源、天然源VOC排放的数据产品,试点城市可选用数据产品,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主编制。
排放清单编制需按照统一的源分类分级体系开展,我部随后将提供完整的源分类分级和编码。
(五)提交数据格式:需按点源和面源提交各类源的活动水平及排放量,同时鼓励各试点城市提交网格化排放数据,我部将提供数据格式范例和网格设置规范。
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清单技术指南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用于土方工程、筑路工程、矿山工程、建筑工程、港口工程等领域的移动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打桩机等。
这些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因此,为了控制这些排放物的排放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清单技术指南是非常必要的。
一、排放清单的制定目的1.确定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物的种类和数量,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2.评估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3.为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4.促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制造企业和使用单位采取措施,减少机械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二、排放清单的编制内容1.机械设备的详细信息,包括型号、制造商、使用年限等。
2.排放物种类的识别和测定方法,包括固体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非甲烷总烃等。
3.排放物的排放因素和排放系数,包括机械设备的使用模式、工作负荷、燃料种类和使用效率等。
4.不同机械设备的排放清单,包括不同型号、不同使用状况和不同排放控制设施等情况下的排放物量。
5.排放物的监测数据和数据分析,包括不同时间段、不同使用场景和不同燃料类型下的排放表现。
三、排放清单的编制方法1.数据收集和整理。
收集非道路移动机械设备的相关数据,包括型号、制造商、使用年限、燃料种类和使用效率等。
2.排放物测定和数据分析。
使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对机械设备的排放物进行测定和分析,得到排放物的种类和数量。
3.排放因素和排放系数的确定。
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模式、工作负荷、燃料种类和使用效率等因素,确定排放物的排放系数。
4.排放清单的制定和修订。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清单,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四、排放清单的应用与推广1.政府监管部门可以根据排放清单的数据,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管理政策,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2.机械制造企业可以根据排放清单的数据,开发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机械设备,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