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24
黄葛树,山茶花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二声部歌曲,并感受二声部给歌曲情绪带来的变化,在演唱时能将歌曲的情绪表达出来。
2、通过对比体验、实践、反复聆听和演唱歌曲,模唱、视唱、教唱、师生合作,表达歌曲情感。
3、通过演唱,感受歌曲旋律流动起伏的地方特色,并通过教学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绪和爱护家乡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并演唱二声部2、连音线(一字多音)切分音教具准备:电子琴、PPT教学过程:一、课前做发音开声练习。
1、按拍子打节奏唱音阶。
2、复习旧课。
《木叶歌》二、出示新课《黄葛树,山茶花》听歌曲、谈感受提问:“它们是谁呀”?(出示APP)三、对比练习,解决难点乐句1、出示旋律(1)教师范唱乐句并提问,两个乐句有何不同啊?从而引出“连音线”(2)学生唱乐句(3)教师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巩固练习(4)用“lu”音哼唱乐句2、出示节奏(跟着老师一起做节奏游戏)3、出示歌曲的第三乐句(1)出示乐句(2)作对比(3)唱旋律(4)用“lu”音唱乐句(5)用连贯、柔和的声音唱歌词三、学唱歌曲1、学唱第一部分(1)听范唱(2)教唱旋律(3)教师弹,学生用“lu”音唱旋律(4)跟伴奏音乐读歌词(5)学唱歌词(6)齐唱第一部分2、学唱第二部分(1)节奏练习(2)聆听歌曲(3)指出一、二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5)分声部唱歌曲3、完整唱歌曲(1)教师设计简单打拍动作,师生齐表演(2)学生分组打节奏演唱四、小结本课主要学习掌握《黄葛树,山茶花》这首歌,并掌握连音线其中一个意义“一字多音”,能初步掌握二声部歌曲的演唱。
鸿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能对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2.能熟练地听唱歌曲,分析歌曲,用歌声抒发思乡之情,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把握歌曲中前倚音的唱法。
4.认识蒙古族特有的乐器——马头琴5.多角度欣赏歌曲《鸿雁》二学情分析1.五年级孩子能演唱一定的歌曲,有一定的歌曲表现力三重点难点1.体会歌曲中的思乡之情,并能用自然,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把握歌曲中前倚音的唱法。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赏草原景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导入本课师:同学们,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草原?2.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内蒙古。
3.师小结:蒙古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勤劳勇敢的民族,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广阔草原。
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草原孕育了优秀的儿女,他们能歌善舞,流传了很多优秀的民歌,今天,我们就走进大草原,欣赏并学习这首内蒙古乌拉特民歌《鸿雁》。
4.揭题《鸿雁》体验探究——悟草原情听赏歌曲5.初听歌曲,从歌名中感受思考:鸿雁,是一种候鸟,春来北迁,秋去南飞。
信守时间,歌曲里充满浓郁的乡愁,一个人,一杯酒,独对苍天,想一想曾经的过往,用力地遥望未来,那里是不是真的有彩虹挂在天堂。
悠远蜿蜒,直抵内心。
再听歌曲,从歌词中体会。
6.带节奏朗读歌词,找出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细听歌曲,从旋律中品味播放《鸿雁》让体会歌曲的意境,想象自己遨游在蒙古大草原中。
学唱歌曲7.边画旋律线边用la哼唱旋律,体会旋律(优美、悠扬)8.前倚音:通过老师范唱带倚音和不带倚音的两种唱法,听辨区别哪一种更加突出情感。
9.边唱边思考分析歌词:“天苍茫,雁何往”唱几遍?这样安排,情绪有什么变化?(情感递进,呼唤的——强烈的)分小组练唱歌曲并展示多元融入。
五拓展1.欣赏韩磊演唱《鸿雁》2.思考歌曲可以加什么舞蹈动作3.蒙古族舞蹈动作(大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