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实践教学环节介绍PPT资料29页
- 格式:ppt
- 大小:10.99 MB
- 文档页数:29
四川农业大学教务处教发[2009]12号关于做好2007级本科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着力提高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现将2007级本科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具体安排如下:一、毕业实习组织与管理1.各学院成立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毕业实习(论文)的领导组织工作与过程监控。
2.各学院应在第5学期第8周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安排和部署2007级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工作。
3.推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 师生间“双向选择”:第5学期第8—12周(2009年10月19日—11月22日)2007级学生在网上选填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和教师在网上确认所指导的学生。
4.毕业实习时间:第6学期—第8学期。
二、指导教师资格与职责指导毕业实习的教师应具有讲师(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二年级及其以上的研究生可以助教身份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
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管理,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实施和论文撰写上给予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指导,认真审阅论文(设计)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指导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反复锤炼,力求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达到较高水平。
三、指导学生人数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要求指导教师每人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人数不超过15人。
四、选题与开题1.选题与开题报告撰写各学院于第5学期第13周(2009年11月23日—29日)组织开题报告培训,使学生明确开题报告的重要性、如何选题和撰写开题报告。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并结合科研和生产实践。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农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体验性较强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件旨在为教师提供学农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提高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掌握农业生产的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一)准备工作1. 前期调研:教师和学生共同调研当地农业生产情况,了解主要农作物、种植技术等。
2. 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协调。
3. 物资准备:准备必要的劳动工具、防护用品等。
(二)实践环节1. 参观学习:参观当地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和发展趋势。
2. 耕作体验: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亲身体验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事活动。
3. 田间观察: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记录生长情况,分析影响因素。
4. 小组讨论:各小组分享实践心得,讨论农业发展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三)总结提升1. 撰写心得体会:学生撰写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总结收获和感悟。
2. 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包括农作物的种植成果、实践心得等。
3. 反思与改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活动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实施(一)时间安排1. 前期调研:1课时2. 实践活动:2-3天3. 总结提升:1课时(二)注意事项1. 安全教育:在活动前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2. 师生互动:教师应积极参与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解答疑问。
3. 指导与评价: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活动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活动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身不足。
2. 小组互评: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1篇一、实践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我在毕业前选择了川农网教进行实践学习。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深入了解网络教育的运作模式,提高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践内容与过程1. 网络平台学习首先,我注册并登录川农网教平台,熟悉了平台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视频、电子教材、在线测试等。
我通过观看课程视频,学习了网络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了不同学科的网络教学特点。
2. 教学设计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选择了《农业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我分析了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确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然后,我利用平台提供的工具,设计了教学课件、在线测试和互动环节。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以下方面:(1)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选取了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知识点。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了视频讲解、案例分析、在线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互动环节的设计:设置了在线提问、讨论区等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教学实施与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按照教学设计进行线上授课。
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疑问。
同时,我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定期进行在线测试和评价。
在评价方面,我采用了以下方法:(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互动情况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结果性评价:通过在线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 实践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践的一些总结和反思:(1)网络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教学工具。
目录园林 (1)土木工程 (6)牧业高新技术与管理 (15)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与管理 (24)实践性环节考核实施细则 (27)四川农业大学自学考试实践教学大纲园林专业《园林规划设计》一、实践目的根据《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学习到的景观环境空间形态、景观环境生态资源及游憩与行为感受三大核心内容及其设计方法,并结合可持续景观设计的观念,通过实地考察与亲身体验,对建成景观项目进行环境意象及景观环境体验心理的实践。
利用对物质环境的分析、调查与体验,结合环境心理学及大众行为学基本原理,以体验心理作为评价的手段,对物质景观环境设计的特征及其行为环境感受进行综合调研。
二、实践时间课程教学过程中。
三、实践地点城市公园、城市广场、街边绿地、社区公园、居住小区、道路景观、历史街区等。
四、实践内容(一)调查体验内容1、调查总体布局特点2、游憩系统体验感受,并对道路交通系统进行分析评价3、调查景观建筑、服务性建筑及构筑物布局、风格特点4、各个功能区的活动行为类型及体验感受,并分析对应的景观空间特性。
5、调查风景资源视觉形象特征6、对主要的景观节点进行摄影,并将摄影照片附在调研报告中。
(二)风景写生在对调查体验过程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五个景观节点(包括活动场地、景观建筑、景观小品、水景、植物景观等)进行现场风景写生,并对景观节点进行分析评价。
(三)实践要求1、调研报告题目:根据调查体验内容,结合专业知识,自拟题目。
2、报告内容:根据题目定位,结合实习对象的特点,综合运用《园林规划设计》的知识对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根据自己调查和亲自体验的感受,综合分析评价环境特点及游憩价值。
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并在调研报告中附风景写生图及摄影图。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一、实践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及其不同功能分区的植物配置特点,如城市公园、道路绿地、广场绿地、居住区和工矿企业附属绿地等。
二、实践内容实地调查与某种类型和功能相适应的绿地的布局形式,测绘绿地面积,统计绿地中应用到的植物种类与配置形式,并从景观与功能2方面对植物配置效果进行评价。
四川农大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四川农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川农业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将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与红色文化、“川农大精神”、“三农问题”、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
学校、学院积极贯彻教育部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相关精神,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2学分的基本要求落实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