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氟尿嘧啶外用治疗寻常疣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06.23 KB
- 文档页数:1
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熏洗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扁平疣46例疗效观察陈玉,谢丽君 作者单位6四川省绵阳市,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联合5-氟尿嘧啶局部点涂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
方法 88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使用中药熏洗加5-氟尿嘧啶注射液局部点涂疣体;对照组42例,采用3%酞丁胺膏外擦,转移因子皮下注射治疗。
结果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105)。
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5-氟尿嘧啶外涂治疗扁平疣疗效满意,操作简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扁平疣;中草药;5-氟尿嘧啶 【中图分类号】R 7521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572(2008)10-1881-01 扁平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 V)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面部,而一般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我科自2002年以来,采用中药熏洗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液外涂治疗扁平疣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2—2007年门诊扁平疣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46例,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15~42岁,平均2516岁,病程3周~4年,中位病程518个月;对照组42例,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16~38岁,中位年龄2418岁,病程3周~2年,中位病程419个月。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间有均衡性。
112 临床表现 88例扁平疣患者皮疹主要位于面部、前臂、手背。
观察组46例患者中,仅面部有皮疹者33例,面部及手背有皮疹者8例,面部、手背、前臂均有皮疹者5例;对照组42例患者中,仅面部有皮疹者32例,面部、手背有皮疹者9例,面部、手背、前臂均有皮疹者1例。
皮疹均为散在多边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颜色为肤色或黄褐色,少数呈淡红色。
针头大小至粟粒大小不等。
患者均无自觉症状。
1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将中药马齿苋、板蓝根、香附、红花、木贼各30g 加水煮沸并取煎出液500m l,趁热先以药雾熏蒸患处,待药液水温降至40℃左右时,用5层纱布蘸取药汁敷洗患处,使患处皮肤略呈红色。
寻常疣最佳治疗方法有什么
寻常疣其实在生活当中并不少见,而对我们来说寻常疣的发生也会给自己带来比较大的困扰,所以应该合理的治疗用药,比如以下所介绍的这些治疗寻常疣的药物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①3%酞丁胺霜或3%酞丁胺二甲基亚砜涂擦。
亦可用0.7%斑
蝥素加等量火棉胶,隔天外涂1次,20%~40%碘苷(疱疹净)霜外用。
②5-氟脲嘧啶(5-FU)软膏包敷。
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局部疼痛、红斑、色素沉着。
③单个较大的寻常疣可选2.5%碘酊0.1~0.2ml,或高渗盐
水(18%)加2%普鲁卡因0.5~1ml,或5%氟尿嘧啶注射液0.5~2ml,平阳霉素10mg以1%普鲁卡因20m1稀释,或0.05%~0.1%博来霉素(争光霉素)生理盐水溶液0.2~0.5ml等作疣基底部注射,每
周1~2次,2~3次后即可脱落。
④O.05%~O.1%维甲酸酯局部外用,每天1~2次。
可有局部轻度烧灼感、红肿、脱屑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⑥冷冻治疗、电灼疗法、激光治疗:适用于数目少的寻常疣。
⑦推刮法:在局麻下用刮匙在疣根部用力推掉、刮净残余疣组织,压迫止血,涂2%龙胆紫溶液,避免浸水直至表皮痊愈为止。
5fu方案5-FU方案引言5-FU方案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癌症的化学治疗药物方案之一。
5-FU,即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是一种氟代嘧啶类抗癌药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5-FU方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如结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5-FU方案的药理学、使用方法和副作用等信息。
5-FU方案的药理学5-FU通过抑制嘌呤和嘧啶的合成,阻断了DNA链的合成,从而抑制了癌细胞的增殖。
此外,5-FU还可以抑制胞嘧啶脱氨酶的活性,从而增加细胞内的脱氨酶水平,导致细胞毒性加强。
总的来说,5-FU方案通过多种机制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5-FU方案的使用方法5-FU方案一般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其具体的剂量和给药频率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癌症的类型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5-FU方案会作为其他抗癌药物方案的一部分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来进行调整剂量。
通常情况下,5-FU方案需要连续几周或几个月的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5-FU方案的副作用5-FU方案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疲劳和脱发等。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随着治疗的进展,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然而,一些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如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等,也可能发生。
因此,在使用5-FU方案治疗癌症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根据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
5-FU方案的注意事项在使用5-FU方案治疗癌症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准确地服用药物。
如果漏服了药物,应尽快联系医生进行咨询。
其次,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身体检查,以及向医生报告任何副作用的变化。
此外,患者应该避免接触其他病人的体液,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最后,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论5-FU方案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方案,广泛应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中。
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跖疣的治疗效果易立科【摘要】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跖疣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方法选取跖疣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82例,采用局部注射5-氟尿嘧啶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81例,采用局部注射病毒唑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
治疗后,对其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检查,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愈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7.56%显著优胜于对照组患者83.9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3例局部红肿,对照组出现2例局部红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5-氟尿嘧啶治疗跖疣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5(000)033【总页数】2页(P129-129,130)【关键词】氟尿嘧啶;局部;跖疣;治疗效果【作者】易立科【作者单位】湖南 418000 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跖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科疾病。
其发病机制多与患者的免疫能力有关[1]。
跖疣具有病症痛苦大、创面愈合困难等病症特点。
因此,该病症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日常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寻找出治疗跖疣的最佳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意在探讨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跖疣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跖疣患者,共163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其中男42例,女40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39.29±3.12)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1.65±0.23)年;对照组81例,其中男41例,女40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9.92±3.12)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56±0.23)年。
入选的163例患者均在医院的体检结果中,确诊为跖疣患者,且每位患者身上均有疣体数目6~36个。
寻常疣危险因素的研究及阿维A联合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寻常疣疗效观察学校代码硕士学位论文寻常疣危险因素研究及阿维联合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寻常疣疗效观察:作者姓名: 肖志平学科专业: 临床医学研究方向: 皮肤病与性病学学院系、所:湘雅医院指导教师: 陈明亮教授副指导教师:简丹副教授答辩委员会主席论文答辩日期逆:查鉴中南大学二一三年五月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日期:赳年上月丛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入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名:蛾新签诬‰:丝年上月监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寻常疣危险因素研究及阿维联合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寻常疣疗效观察摘要第一部分寻常疣危险因素研究目的探讨与寻常疣发病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评估各危险因素在寻常疣发生中的相对重要性,为寻常疣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和对照均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经统一培训的皮肤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进行数据录入。
用检验和非条件回归分析方法对寻常疣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统计分析软件为.。
镗里:口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岁、学生、家庭月均收入低、文化程度低、常住家中、经常吸烟、体育锻炼缺乏/过频、睡眠时间晚、睡眠时间少、与寻常疣患者同住、经常共穿拖鞋、精神紧张程度高、足癣、手足多汗、局部皮肤损伤.和工作性质以体力劳动为主、生活环境潮湿、手癣.与寻常疣的发病有关。
5—Fu联合刮除术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疗效观察及护理目的探讨5-Fu联合刮除术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的疗效。
方法两组均用刮除术治疗,治疗组同时注射5Fu。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明显减少复发。
结论5-Fu联合刮除术治疗多发性寻常疣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标签:多发型寻常疣;5-Fu;刮除术;护理寻常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引起的表皮局灶性细胞增殖损害。
表面呈菜花状,多发于手背、手指、甲缘、足部等处[1]。
是临床较常见的皮肤病。
多发性寻常疣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如头面、颈部、四肢、前胸、后背、手、足肘等处。
甚至手抓那里,那里就被接种生长,且易复发。
给患者带来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我科采用5Fu联合刮除术治疗多发性寻常疣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均为我科2011年3月~2012年5月,门诊确诊患者。
其中男32例,女24例。
年龄在5~65岁,病程8~26个月。
皮疹分布在头颈部、面部、胸前、背部、四肢、手、足跟、肘部等处。
疣体1~2.3 cm,皮疹局部无感染,无任何治疗,无严重肝、肾、心脏、糖尿病妊娠过敏史等疾病。
1.2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明显差异。
取2%的利多卡因和5%的5-Fu以1∶1混合配制待用。
治疗组常规消毒皮肤,根据疣体大小将以上配置好的混合液注入疣体基底部,大约0.3~0.5 mL按压1 min。
然后取与疣体大小合适的刮勺套住疣体刮除疣体,压迫止血,无菌纱布包扎;对照组常规消毒皮肤,直接用刮勺刮除疣体止血无菌包扎。
两组在术后2~3 w复查伤口情况,均愈合较好无感染,术后1个月随访,2个月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
1.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疣体完全消退,无新发皮损;显效为皮损消退>70%;有效为皮损消退>30%;无效为皮损消退<30%或治疗后疣体无明显变化[2]。
1.4治疗结果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一次性治愈25例,1例手部复发再次治疗。
寻常疣疾病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的良性表皮内新生物。
寻常疣的病变症状表现为皮肤上有针尖大小到豆粒大小圆形或多角形肉样小结节,表面有许多肉刺样丝状突起,干燥而粗糙。
摸时较硬,稍有压痛。
寻常疣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寻常疣的皮损为针尖至豌豆大,半圆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粗糙,角化明显。
触之略硬,呈灰黄、污褐或正常肤色,乳头样增殖,表面多呈花蕊或刺状。
治疗以破坏疣体、调节局部皮肤生长、刺激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为主要手段,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根据医学鉴定,珠海微创外科医院的皮肤医生总结了寻常疣的特殊治疗方法。
一、全身治疗1.中医中药:如平肝活血方、治疣汤、马齿苋合剂、板蓝根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
2.干扰素:对多发性且顽固难治的疣,可配合全身或病损局部注射干扰素,单独用干扰素疗效不肯定。
二、局部药物治疗由于多数疣患者在发病1~2年内能自行消退,不少患者即使采用深度破坏性治疗方法,有1/3疣仍会复发,因此对疣的各种局部治疗的疗效估价应特别慎重,对一些能造成永久性瘢痕的方法不宜使用。
1.氟尿嘧啶(5-FU):有一定疗效。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局部疼痛、皲裂、水肿、过敏反应、流泪、色素沉着及化脓等。
2.博来霉素皮损内注射:每周一次,通常2~3次后疣体脱落,副作用少。
3.0.7%斑螯素加入等量火胶棉及醋酮溶液中,外用治疗甲周寻常疣,隔日涂搽一次,有一定疗效。
4.0.1%~0.3%维A酸酒精溶液:局部外用,每天1~2次,副作用有局部轻度烧灼感、红肿、脱屑及色素沉着。
5.3%酞丁胺软膏或3%酞丁胺二甲基亚砜搽剂。
6.0.5%鬼臼毒素:每天2次,连续3天,如能耐受可连用4~5天。
如疣体未脱落,可隔周再用一个疗程。
7.5%咪喹莫特霜:可用于寻常疣的封包治疗或配合水杨酸治疗。
8.1%西多福韦凝胶外用或2.5mg/ml皮损内注射对多种疣有效。
三、光动力治疗系统或局部使用光敏剂氨基乙酰丙酸或氨基酮戊酸(ALA),经光照射后引起局部细胞死亡,可治疗部分寻常疣。
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甲周疣疗效观察班超;张帆【摘要】目的观察氟尿嘧啶针局部注射治疗甲周疣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2.5%氟尿嘧啶针与2%利多卡因针混合疣体内注射,隔周1次,共1~5次;对照组二氧化碳激光治疗,1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3(012)004【总页数】2页(P252-253)【关键词】氟尿嘧啶;甲周疣;二氧化碳激光【作者】班超;张帆【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洛阳471000;河南省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洛阳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2.5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
位于甲缘的甲周寻常疣,其根部常位于甲廓内[1],物理治疗如电灼、激光、冷冻等往往损伤大,且不易清除彻底,复发率较高。
笔者于2009年2月—2012年1月采用氟尿嘧啶针局部注射治疗与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对照,治疗甲周疣112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12例甲周疣患者符合下列纳入标准:年龄≥5岁男性或女性寻常疣患者,皮损分布在指(趾)甲缘、甲下。
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女性;伴发严重系统性疾病者;伴发水痘或带状疱疹者;曾使用过电灼、激光、冷冻治疗过甲周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男30例,女27例,其中疣体仅分布于手指甲周的患者30例,疣体仅分布于足趾甲周的患者19例,在指甲周与趾甲周均分布疣体的患者8例,年龄5~40岁。
对照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5~36岁。
2组病例的年龄、病程、疣体数目及分布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严禁接受其他疗法。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2.5%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治疗。
对疣体涂抹碘伏消毒,取1 mL注射器抽取2.5%氟尿嘧啶针和2%利多卡因针配成1∶1混合液,沿疣体边缘进针至疣体中心部位,注入药液至疣体发白即可,视疣体大小每个疣体注入0.1~1 mL,每位患者单次注射氟尿嘧啶总量小于2 mL,隔周治疗1次,如疣体完全变黑或脱落就停止对该疣体的治疗,视疣体变黑脱落情况治疗1~5次,如治疗5次后疣体仍未完全变黑或脱落就停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