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分离焦虑心理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分离焦虑心理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分离焦虑心理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分离焦虑心理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基本情况】 1、幼儿的一般情况 明明(化名),男,6岁,独生子女。他个子在班里最高(1.28米),身材最壮,力量最大。他喜欢看书,识字量大,认识一般图书上的字甚至报纸上的字,见识较多,但言语不多。计算能力强,喜欢“算帐”,喜建构,爱画画,设计、布局总是与众不同。在班上爱惹是生非,常与同伴发生争执,甚至粗暴地伤害他人,但本人却未能正确认识到危害性和严重性。同伴们远离或拒绝与其交往,家长们也厌恶。他不仅影响了班级的正常秩序,本人也因受到排斥、孤立而心理不平衡,情绪异常。 2、幼儿的家长情况 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爸爸是机关干部,妈妈是室内设计工程师,兴趣爱好广泛,工作繁忙,但尽可能陪他,常带他外出旅游,并将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讲给他听,还特别注意提供给他足够的营养。妈妈对他要求很严,对其过分行为有体罚举动。家庭和睦,条件优越,无老人同住。 【问题情境】 明明霸气十足,常动手打人、抓人、踢人,骂人更为常见。在建构角,他拿着自己随便拼搭的一个东西或者一块大积木就去撞别人搭好或正在搭的建构物,嘴里还发出“嗵――”的声音,看着倒塌的建构物,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他甚至明目张胆地将别人的作品拆掉。别人与他理论,他看着你生气的样子,脸上挂着笑,不做声响。小朋友气得推开他,他身子一挺,把你顶个趔趄,话音“推我干什么?”还未落,拳、脚已经落到对方身上。在图书角,他总是一个人自得其乐地看书。其他小朋友讨论所看的书有趣,他就一把抢过来,说“给我看看。”别人不给,他就扭住别人的胳膊,硬抢过来。在美工角,他常常独自占一大块桌面,还不让别人过来。他还时不时地故意用画笔在别人的纸上涂一下,说是“在帮他画画”。别的小朋友抗议,他便出言不逊。吃饭时,他有时趁旁边的小朋友不注意,偷偷地把他的矮凳挪走,看着那位小朋友坐空,他哈哈大笑。他还把吃剩的饭菜放在别人正在用的碗里。上课时,他还时常向同伴扔东西,抓小朋友的脸。发生上述行为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幼儿园幼儿分离焦虑分析

幼儿园幼儿分离焦虑分析 上幼儿园就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得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得家庭生活突然到了陌生得环境、陌生得同伴与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得集体生活,这些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幼儿必然会产生不安感,因此哭闹、情绪不稳就是普遍存在得。尤其就是三岁左右得幼儿离开自己得父母与家庭来到幼儿园,情绪会很不稳定,常表现为哭闹、大喊大叫、拒食、拒玩、拒睡、拒人、默默无语等等。这些表现就就是通常所说得新入园幼儿得分离焦虑。 幼儿产生分离焦虑得原因很多,从心理上分析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恐惧性分离焦虑 因恐惧而产生得分离焦虑在新入园幼儿中具有普遍性,也就是最主要得原因。这就是由于幼儿初入幼儿园,在情感、行为、生活、交往等诸方面还不适应所造成得。比如:幼儿园陌生得环境、教师、同伴给幼儿带来恐惧与安全上得危机感;由于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差,幼儿园新得生活方式使幼儿产生生活方面得不适应,担心无人照顾与帮助而引起得不安;因幼儿在家就是独生宝贝,深受宠爱,入园后,见到这么多陌生得同龄人,不知如何去面对,出现交往方面得不适应,担心

自己被欺负无人保护而害怕;幼儿在群体生活中要受到一定得限制与约束,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意妄为,这也会让她们有些不适应;等等。 2、厌倦性分离焦虑 因厌倦幼儿园而产生得分离焦虑多发生在入园得第二天或第三天以后。这就是因为初来幼儿园时,这里得一切都觉得新鲜,等她们感到不再新鲜时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引起其恋家得情绪而开始哭闹。 3、传染性分离焦虑 这类情况多发生在入园时与离园前。表现为本来不哭得幼儿瞧到同伴在哭,勾起思念家人得情绪而苦闹。 针对以上情况,如何尽快稳定幼儿情绪,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入园幼儿得分离焦虑,帮助幼儿尽早适应幼儿园得群体生活呢?我园展开了如下工作: 一、家园携手,帮幼儿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 1、熟悉环境。入园前,请家长带幼儿来园玩耍,熟悉外围环境这需要家长与教师得配合。家长要在孩子入园之前,带孩子到幼儿园几次,让孩子熟悉一下幼儿园得环境,幼儿园得大型滑梯、攀爬墙、大型积木甚至园内走廊上得装饰物对孩子来说都有吸引力。老师也可以与快入园得孩子亲切接触一下,多与她们交谈幼儿园里得好玩得事物及她们感兴趣得事情。这样,幼儿入园后,就会认识老师适应环境而不会感到紧张。入园后,教师带幼儿进一步参观幼儿园,告诉幼儿自己得班级、活动室、寝室、盥洗室以及毛巾、水杯、饮水机等各在什么地方,组织幼儿做做玩玩,从而消除陌生感与恐惧感。

浅谈幼儿分离焦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02694655.html, 浅谈幼儿分离焦虑 作者:任美娟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8年第05期 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 生活环境的变化 在幼儿园里,幼儿的饮食不同、盥洗方式不同、午睡的小床不同,活动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如:幼儿园有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时间表,比如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上厕所、什么时候玩玩具、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水果、什么时候吃点心等等都会划分得很详细很规范。例如:小小二班的幼儿陈xx,两周岁,男,在来幼儿园之前 晚上睡觉玩手机会玩到十二点,早上九点起床,午睡到下午四点,这种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两周岁的孩子来说是完全不适合的,因此孩子进园之初幼儿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 另一方面,幼儿园的饮食和家中的生活习惯也不同,幼儿园的食谱搭配都是营养师为幼儿的成长精心制定的,每天都不一样,而且注重它的细、碎、软以及颜色搭配,而家里只是着重于营养的搭配,很少会在意实物的呈现方式。此外,饮水习惯也不一样,幼儿园要求在二十分钟左右给孩子喝一次水然后如厕,时间相对固定,而在家里,家长给孩子喝水比较随意。 家长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三岁左右的孩子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例如:本班幼儿张x,男,两岁四个月,爸爸妈妈对他的关心和呵护从试园第一天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例如对饭菜的要求、被褥床铺的放置等等。一天,张x想自己喝水,便拿着小杯子去接水,妈妈看到后立即阻止孩子去接水并说:“宝宝坐着别动,妈妈来接。”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小细节,但是这足以看出张x 妈妈在家中如何溺爱孩子。现在教师们会发现张x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这是宝宝的,你别动。”但是,幼儿们来到幼儿园势必要和其他小朋友玩玩具、骑木马、玩滑梯、玩球,不会让每个孩子享受专利。因此,幼儿园里的集体生活代替了家庭中的小皇帝生活,会让刚入园的孩子不能很快适应。此外,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会被人欺负、会受伤,或者是从其他小朋友那里学到不好的东西,所以总是过多干涉。例如:孩子在家时都过多照顾,吃饭穿衣等一些生活活动都不忍心让幼儿自己完成,但是来到幼儿园后,教师为了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会开始着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 爱发脾气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 1.幼儿姓名:川川幼儿年龄:五岁半 2.幼儿班级:中一班 3.幼儿性别:男 4.幼儿情况简介: 川川性格比较活跃,脾气比较急躁,处事比较鲁莽。父母从事个体工作,经常宠着他,致使他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家里有个姐姐,姐姐也经常让着她。和姐姐一有点小矛盾,不会好好的处理,就会伸出手打姐姐。由于脾气急躁,导致平时学习时一有困难就不耐烦,嚷着“不会”,并且不会与其他幼儿融洽友好相处。经常与幼儿发生争执,也不会妥善处理解决。 案例描述: 川川在日常的活动中,他总是认真听讲,大胆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发言。在今天的翻绳游戏中,川川仍然做好了上课的准备,眼睛看着老师的手,耳朵仔细听着老师的讲解:将绳双层套在拇指上,右手食指向上挑一根绳子,左手食指挑同样的绳子。川川第二步就不会了,怎么挑也不知挑哪根绳,说:“李老师,怎么挑啊,我不会。”川川脸上皱起了眉头,开始不耐烦起来。“不要着急,我慢慢教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仍然不会,“李老师我不会,到底怎么翻呀?”急得他烦气地说。 案例分析: 川川在平时回答问题都很积极,可是在玩翻绳的游戏时,他遇到了难题,就很着急,可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仍然不会的时候,更是着急,就已经开始烦气了。在第二次学习时,经过一对一的教学,他已经慢慢学会了,当他学会的时候,与不会时形成鲜明的对比。川川缺少耐心,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慢慢学习努力克服时,没有克服成功,就更着急了。这时需要用老师的耐心培养孩子的耐心,抚平孩子的着急心理。 教师的指导和参与 要使川川克服急躁的脾气,形成耐心的好性格,最好的方法是让他看清楚困难的所在,对他进行多磨练,多给他进行耐心的指导,慢慢形成心境平和的良好心态。我对幼儿进行手把手的耐心教授、指导并给川川及时地给予表扬与鼓励,使他慢慢的了解困难的所在,了解困难并不可怕,只有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战胜困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终会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心得体会:幼儿心理行为分析与辅导技能培训培训心得

幼儿心理行为分析与辅导技能培训培训心得为期三天的“幼儿心理行为分析与辅导技能培训班”的培训已经告已段落了,静下来想想这三天,我的收获也是多多!这三天分别有三位宁波大学心理系老师给我们培训——讲座,三人各有自己的特长所在。 第一天,李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幼儿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通过李老师的讲述让我们了解到孩子的需要:安全感和信任感,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事实。而幼儿团体辅导是游戏辅导,从游戏中来分析孩子的心理行为及情绪。在幼儿中我们最多运用“沙盘游戏“来测试幼儿的心理,从中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这也是现在对幼儿心理最具有说服力的实验。 第二天,杨老师是心理学的博士,专攻发展心理学。这天她讲述”儿童情绪发展与调节——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每个人都有情绪,而情绪无好坏之分,有情绪并不怕,怕的就是没有处理好孩子的情绪?那么处理孩子的情绪,三句话:第一句“妈妈看到你非常生气……(给情绪命名)”;第二句话“你想生气就生气吧(允许孩子有情绪)“;第三句话“妈妈陪着你(表达爱,让孩子有安全感和被接纳感)“。这是经典的三句话,非常实用。 第三天,贺老师给我们讲述”儿童行为功能分析“,所谓行为功能分析,是指在进行行为矫正之前,对引发来访者的问题行为的起因、所带来的后果以及来访者在此方面的动机与需求等做出评估,以便对症下药,确定来访者的问题行为和治疗的目标与方法。出于钱铭怡《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为功能分析,指在行

如何应对幼儿分离焦虑

如何应对幼儿分离焦虑 有些小儿不愿意入托,总是哭闹甚至拒食,家长怕委屈了孩子,结果是送送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长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 遇到这种情况,按以下几点来做当可以解决问题: 1、必须坚持天天送去,态度要坚决,要说“明天该去幼儿园了”,不要说,“明天去幼儿园好不好?”也不要哄骗孩子或者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即使孩子天天哭闹也不能动摇。 2、把孩子送到班里立刻转身走,班里老师是有办法安慰孩子的。不要两眼泪汪汪,一步三回头,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会感染孩子,使他更感到害怕和孤独。实际上,孩子哭几天就会好的。 3、若有可能,开始几天您可以稍早一点接孩子,以免只剩下1—2个人时,增加孩子孤单、想家之情。 4、如果您的孩子比较胆小、内向,可以先向老师介绍一下孩子的性格特点,请老师给孩子介绍一个活泼外向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孩子会更容易适应。 5、向老师了解孩子一天的表现,有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以表扬,这对孩子是一种精神安慰。 6、从幼儿园接回家后多与孩子谈谈幼儿园的生活,让他表演在幼儿园学的儿歌舞蹈,从正面引导孩子对园里生活的美好回忆。 7、切记不要以送幼儿园托儿所作为对孩子的威胁,这样他会加深对托儿所幼儿园的反感。

幼儿园对每个孩子都余悸犹存,只因为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看不到亲人的地方。在妈咪离去时,疯狂地喊叫哭泣,无助地趴在地上,此种恐怖的记忆对孩子而言,有种被撕裂与割离的情愫。所以如何使孩子能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对父母而这是一道很重要而且必须要克服的难关,此时期的亲子教育对幼儿的心灵和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人生另一种转变与蜕变。 不同类型幼儿的应对方法 一、不停哭型 入园前的亲子活动,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玩得都很开心,但是第一天开始上幼儿园,便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了,他们觉得十分害怕、不安全,所以从爸爸妈妈离开幼儿园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哭,这样的情景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有余。 老师做法 徐老师(越秀区云台里幼儿园小班班主任):对这种小朋友,我们首先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一些玩具,告诉他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告诉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其次,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强他的安全感。如果说理、转移注意力都对此类孩子不起作用,我们会适当使用冷处理法,给他一些玩具让他自己去玩,当组织其他小朋友进行活动时,会吸引他参加,并给予一定的关注。 给家长的建议:

幼儿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幼儿园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郑浩宇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我们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浩宇任性性格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 浩宇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浩宇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浩宇的逆反心理,使浩宇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 3、当浩宇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浩宇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浩宇的任性行为.当浩宇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浩宇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把他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康康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奥特曼,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

学前教育分离焦虑开题报告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题目农村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成因及对策研究指导教师尔杰草 系别教育科学专业学前教育班级学前111 学生姓名魏春花学号2011011000139 开题日期2014.4.24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分离焦虑是幼儿离开自己的亲人,感到失去了感情的依托,感到不安全,面对着不熟悉的、不理解的事件,失去了使他舒适和满意的主要源泉,打乱了他的依恋,从而产生分离性焦虑。如果不能恰当的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焦虑障碍时间过长,幼儿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如抵抗力下降,情绪消极等还会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目前家长和教师都采用了一些方法来应对幼儿的分离焦虑,但是这些方法对于农村新入园幼儿缓解焦虑不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每个幼儿都可能会产生分离焦,但是在农村有些家长不重视教育尤其是幼儿的教育。从而忽视了幼儿刚入园时分离焦虑的缓解,所以我想提出有效实用的方法来帮助农村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农村家长教师引起重视。然而,针对农村新入园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幼儿有效缓解分离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这是我想研究的,更是农村幼儿园教育实践需要的。 (二)研究目标: (1)观察农村新生幼儿的适应性表现,了解分析幼儿产生分离性焦虑的原因,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尝试探索缓解农村幼儿分离性焦虑的有效对策 (三)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随着幼儿焦虑障碍不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回顾我国以往对幼儿入园焦虑的研究。我国还没有系统的有关农村幼儿入园焦虑的研究,因此此次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分离焦虑理论问题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农村新入园幼儿在分离焦虑问题的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减少其不利的影响。 2.现实意义。 为农村幼儿园提供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提供现实依据和策略参考。农村家长都外出把教育都推给了老师,都忽略了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对幼儿的影响,

如何对待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如何对待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一、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多种因素分析 1、环境的变化 孩子在家庭中成长起来,对自己家庭的生活环境非常的熟悉。初到幼儿园,园内的各种生活环境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那样的陌生。摆满玩具的玩具柜、中午休息的小床、集体活动的小桌子等等即新奇又神秘。孩子们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产生紧张的反映,产生分离焦虑。 2、生理的变化 幼儿在家中自己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由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着。离开了家庭没有了家长的呵护来到一个新的集体中,幼儿在一个新环境中由于紧张有时会有拉、尿、吐等生理上不适应的反映。幼儿自己许多的事情都需要成人的帮助,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往往也是孩子们产生分离焦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3、心理的变化 新的环境中,身边没有了自己最熟悉的家人。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生理的变化使得幼儿在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会使幼儿在心理上不接受这个新的集体或排斥这个集体,从而产生了分离焦虑。 二、幼儿来园前的准备 在了解和分析幼儿会产生分离焦虑的种种原因后。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开展来园前的准备活动。 1、精神准备 家访。教师事先和家长联系好到幼儿的家里做客,在幼儿自己比较熟悉的环境中让孩子们认识自己将要一起生活在一起的老师。和老师一起说说话、玩一玩。这样孩子到幼儿园时会觉得有个自己认识的人在和自己一起玩。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幼儿园里的事情讲给幼儿听,引起幼儿的兴趣如:戴上幼儿的小标记图,告诉他幼儿园里也有和他一样的小动物标记在等着他,和他一起游戏,激发幼儿到幼儿园的兴趣。这样在幼儿来园后就会觉得班里有一位认识的老师或者是见过的人,这样比幼儿一次都没有见过的陌生人会令幼儿更加放心,熟悉的面孔可以帮助孩子放松神经,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从而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2、家长的准备 通过家长会、面谈、电话或网络上的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的现状,在家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能力。A 自我服务能力:如穿、脱衣服,认识自己的物品,自己吃饭,自己入厕。B 能够向成人提出自己的需求,如要求喝水,请老师帮助更换衣服等。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愿。C 听从指令,服从简单的规则。如把玩具放回原处等。 3、幼儿园内的环境准备 创设适合新生来园的环境,小班以大面积色彩鲜艳的板块为主,在这里要

大班心理个案分析

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大五班幼儿心理健康 案例 清新区太和镇美林幼儿园 幼儿情况简介: 姓名:谢非凡年龄:5岁性别:男班级:大五班 记录人:成惠珍 我们班的非凡,他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非凡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非凡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优璇的小辫子。优璇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菲方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优璇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非凡。”老师终于大声地对非凡说:“非凡,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语可僵持着的非凡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非凡,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非凡使劲地绞着

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 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 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非凡“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非凡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非凡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 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教师经常当众批评非凡,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非凡”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坚决地执行。 其二,给非凡同伴的坏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己调皮经常受批评造成的,教师孤立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非凡善意的动机和行为也会被其他孩子误解并拒绝,面对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非凡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采取了消极的行为方式予以反击。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恶性循环,非凡负面行为反应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个捣乱的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同时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对家非凡极态度。 最后,孤立的教育方式使被非凡迫陷入与同伴交往的困境(如场景三中反映的情形),教师没有利用集体力量中积极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让其他孩子孤立,非凡不仅不帮助他反而不去理

幼儿日常行为和心理分析

孩子日常行为和心理分析 一、打人、咬人 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感想: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我的想法是: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幼儿园总这么说,所以我也要家园一致)。然后告诉他妈妈爱他(以免他有种做错事不被爱的担忧)。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怎样,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孩子就坏呀。 有时候孩子不顺心,可能会拿妈妈撒气,我倒觉得挺正常的。因为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和最亲近的人发泄内心的压力是很正常的事呀,发泄完了,孩子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也会更加爱妈妈。乐有时就这样,我就会说:给我捶背呢!给他一个积极的暗示就够了。多理解孩子,他毕竟还很小,心智还没有成长到可以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呀。然后每天大

幼儿园幼儿分离焦虑分析

幼儿园幼儿分离焦虑分析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突然到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些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幼儿必然会产生不安感,因此哭闹、情绪不稳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三岁左右的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来到幼儿园,情绪会很不稳定,常表现为哭闹、大喊大叫、拒食、拒玩、拒睡、拒人、默默无语等等。这些表现就是通常所说的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很多,从心理上分析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恐惧性分离焦虑 因恐惧而产生的分离焦虑在新入园幼儿中具有普遍性,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是由于幼儿初入幼儿园,在情感、行为、生活、交往等诸方面还不适应所造成的。比如:幼儿园陌生的环境、教师、同伴给幼儿带来恐惧和安全上的危机感;由于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差,幼儿园新的生活方式使幼儿产生生活方面的不适应,担心无人照顾和帮助而引起的不安;因幼儿在家是独生宝贝,深受宠爱,入园后,见到这么多陌生的同龄人,不知如何去面对,出现交往方面的不适应,担心自己被欺负无人保护而害怕;幼儿在群体生活中要

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意妄为,这也会让他们有些不适应;等等。 2、厌倦性分离焦虑 因厌倦幼儿园而产生的分离焦虑多发生在入园的第二天或第三天以后。这是因为初来幼儿园时,这里的一切都觉得新鲜,等他们感到不再新鲜时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引起其恋家的情绪而开始哭闹。 3、传染性分离焦虑 这类情况多发生在入园时和离园前。表现为本来不哭的幼儿看到同伴在哭,勾起思念家人的情绪而苦闹。 针对以上情况,如何尽快稳定幼儿情绪,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帮助幼儿尽早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呢?我园展开了如下工作: 一、家园携手,帮幼儿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 1、熟悉环境。入园前,请家长带幼儿来园玩耍,熟悉外围环境这需要家长与教师的配合。家长要在孩子入园之前,带孩子到幼儿园几次,让孩子熟悉一下幼儿园的环境,幼儿园的大型滑梯、攀爬墙、大型积木甚至园内走廊上的装饰物对孩子来说都有吸引力。老师也可以与快入园的孩子亲切接触一下,多和他们交谈幼儿园里的好玩的事物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幼儿入园后,就会认识老师适应环境而不会感到紧张。入园后,教师带幼儿进一步参观幼儿园,告诉幼儿自己的班级、活动室、寝室、盥洗室以及毛巾、水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问题

- - .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初探 [摘要]新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受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初次离开亲人时很容易产生分离焦虑问题,因此,本文在阐述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表现的基础上,将对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幼儿尽快克服入园焦虑,更好的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关键词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焦虑这一心理现象正受到人们的重视,分离焦虑是幼儿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幼儿和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应。引起分离焦虑有两个条件,一是直接分离,即幼儿与父母完全分离,独自呆着;二是间接分离,即幼儿与父母分离,但与其他人在一起。幼儿分离焦虑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3—5岁幼儿的分离焦虑程度较高。“幼儿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个充满陌生的环境,所以如何使幼儿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不仅是幼儿教师,也是父母要解决的首要难题。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进行初探。 一、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 幼儿园的新生入园,使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这个集体中,陌生的环境使他们非常容易怯生,经常用哭闹来表达他们心中的不安,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他们所表现出的入园焦虑一般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一)依恋亲人、不愿入园、哭闹不止 开学之初,哭闹型的孩子占多数,在与家人分离时,第一反应表现为抱着家人大声哭闹,有些幼儿哭闹不止直至声音哑了;而有些幼儿刚入园时非常听话,可是不到两、三天就一反常态,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有的甚至呕吐,拼命地想离开幼儿园;还有的虽然依从但仍哭闹。 (二)不言不语,漠视一切 有的幼儿面对环境的突变,内心产生强烈的压力情绪反应,这类幼儿情绪不易外露,他们的性格较内向,经常呆坐,默默流泪,不与别的幼儿说话,对所有的一切都不关心,内心忍受着强烈的焦虑感,盼望离开幼儿园。 (三)形影不离,紧跟不舍 这样的幼儿会紧紧抓住第一位接待他的教师的手,形影不离拒绝一切活动,对这位教师有着特别的依恋,例如:进餐要她喂,午睡要她拍,活动时紧跟不舍,教师一离开就焦躁不安,到处寻找、哭闹不止。 二、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成因分析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1

1.幼儿姓名:吴帆幼儿年龄:五岁半(2012年9月20日) 2.幼儿班级:大一班 3.幼儿性别:男 4.家庭成员:爸爸:吴路洋,34岁,文化程度:高中,职业:个体妈妈:陈永红,34岁,文化程度:高中,职业:个体 姐姐:上小学四年级 5.幼儿情况简介: 吴帆性格比较活跃,脾气比较急躁,处事比较鲁莽。父母从事个体工作,经常宠着他,致使他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家里有个姐姐,姐姐也经常让着她。和姐姐一有点小矛盾,不会好好的处理,就会伸出手打姐姐。由于脾气急躁,导致平时学习时一有困难就不耐烦,嚷着“不会”,并且不会与其他幼儿融洽友好相处。经常与幼儿发生争执,也不会妥善处理解决。 案例描述分析 案例描述: 吴帆在日常的活动中,他总是认真听讲,大胆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发言。在今天的翻绳游戏中,吴帆仍然做好了上课的准备,眼睛看着老师的手,耳朵仔细听着老师的讲解:将绳双层套在拇指上,右手食指向上挑一根绳子,左手食指挑同样的绳子。吴帆第二步就不会了,怎么挑也不知挑哪根绳,说:“高老师,怎么挑啊,我不会。”吴帆脸上皱起了眉头,开始不耐烦起来。“不要着急,我慢慢教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仍然不会,“高老师我不会,到底怎么翻呀?”急得他烦气地说。

一、个案情况介绍 叶启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问题。 二、观察时间:2012年9月16日—20月。 三、存在的问题。 1、心理脆弱。 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奶奶不来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 老师让小朋友学着穿衣服,他不会就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据叶启明的奶奶讲,他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该掉了原来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奶奶帮忙,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五、采取的措施。

幼儿心理行为分析与辅导技能培训培训心得篇一

幼儿心理行为分析与辅导技能培训培训心得 幼儿心理行为分析与辅导技能培训培训心得 为期三天的“幼儿心理行为分析与辅导技能培训班”的培训已经告已段落了,静下来想想这三天,我的收获也是多多!这三天分别有三位宁波大学心理系老师给我们培训——讲座,三人各有自己的特长所在。 第一天,李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幼儿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通过李老师的讲述让我们了解到孩子的需要:安全感和信任感,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事实。而幼儿团体辅导是游戏辅导,从游戏中来分析孩子的心理行为及情绪。在幼儿中我们最多运用“沙盘游戏“来测试幼儿的心理,从中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这也是现在对幼儿心理最具有说服力的实验。 第二天,杨老师是心理学的博士,专攻发展心理学。这天她讲述”儿童情绪发展与调节——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每个人都有情绪,而情绪无好坏之分,有情绪并不怕,怕的就是没有处理好孩子的情绪?那么处理孩子的情绪,三句话:第一句“妈妈看到你非常生气……(给情绪命名)”;第二句话“你想生气就生气吧(允许孩子有情绪)“;第

三句话“妈妈陪着你(表达爱,让孩子有安全感和被接纳感)“。这是经典的三句话,非常实用。 第三天,贺老师给我们讲述”儿童行为功能分析“,所谓行为功能分析,是指在进行行为矫正之前,对引发来访者的问题行为的起因、所带来的后果以及来访者在此方面的动机与需求等做出评估,以便对症下药,确定来访者的问题行为和治疗的目标与方法。出于钱铭怡《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为功能分析,指在行为治疗前对环境中和行为者本身的影响或控制问题行为的因素做出系统分析。行为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来访者的问题行为本身。这个对于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来说,开展有点难度,运用到心理咨询的内容。可是贺老师通过自己的理论分析,加上他的实际经验向我们介绍了ABC行为分析,大大降低了我们的顾虑,因为这样的行为,我们平时也在处理,如他讲到自闭症的孩子,其实我们也是在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待,就是没有贺老师的专业,我们用的只是”小儿科“的方法。慢慢消化贺老师的内容,转变于自己的方法。 三天的时间真得非常短暂,在这短暂的时间中懂得了很多道理,接下来在长时间中慢慢在消化,运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为孩子们做点贡献。

如何消除幼儿分离焦虑之令狐文艳创作

《如何克服幼儿分离焦虑》 令狐文艳 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初期常见的现象。目前“如何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已成为幼儿园、教师、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将从幼儿分离焦虑的现象、影响入手,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着重对幼儿园工作及家庭工作两方面进行剖析,探讨克服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 * 什么叫分离焦虑 幼儿与抚养者之间分离时,往往会产生恐惧感和不良情绪。具体表现为饮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少言寡语,甚至是拒绝进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它会造成人心态失衡,还会促发和加重许多疾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幼儿分离焦虑引起足够的重视。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将来的创造力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解决好幼儿分离焦虑问题,对幼儿园、家庭、幼儿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消除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与措施 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有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助于幼儿与教师及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为了尽早克服幼儿的分离焦虑,帮助他们建立

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在实践研究中归纳了几点分离焦虑的缓解策略。 一、幼儿园方面的措施 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地步入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幼儿园生活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转折期。当幼儿走出围着他转的家庭,走进集体生活,开始他的新生活时,由于幼儿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对初入园的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心理上难免会有不适应。他们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往往就是这时产生的。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工作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老师会这样做: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物质环境 1、庭院户外活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来就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围绕“玩”是幼儿的天性,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增添一些游戏设施、器材,如“攀登架”、“汽车”等,使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自由娱乐。它与机体的快感相联系,可消除紧张状态,从而缓解分离焦虑。 2、活动室布置 根据新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精心布置活动室和设置活动角。在活动室墙面上可贴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墙面说话,调动幼儿的兴趣。面对

幼儿分离焦虑怎么办

幼儿分离焦虑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正视两个情况: 一、幼儿分离焦虑是普遍存在的; 二、不同的幼儿分离焦虑表现不同,程度不同; 通常幼儿分离焦虑表现为害怕一个人独处,害怕失去至亲的人,一个人时感到无助,于是可能开始幻想有怪兽魔鬼出现,越来越怕,哭泣,愈哭愈烈。(是不是这感觉很熟悉?) 是的,没错,当我们自己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某天我们找不到妈妈的时候,当我们第一天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也怕过,我们也焦虑过,但我们最终不都从中脱离出来了吗,之后我们在幼儿园开心游戏,进入小学,升入中学,高中,大学,然后我们步入社会。出于生物自保本能和我们祖先遗传下来的潜在精神,幼儿与母亲或最亲密的人总是有难以割舍的情节,当我们还是幼儿时,我们没有能力处理太危险的事,我们会哭,会流泪,我们想以此吸引大人们的目光,获得安慰,得到保护。所以在此劝告那些年轻的父母们,不要怕孩子哭(长痛不如短痛),因为这是他成长中必经一环,就像当年的你和我一样。 (那么,任由孩子哭泣吗?) 当然不是,既然孩子是出于害怕而焦虑,那我们就想办法不要让他害怕,多给孩子一些自信,使他有勇气面对困难。建议: 1、当需要孩子一个人独处或面对陌生环境的时候,家长可以事先告知孩子将要可能遇到的情况,可能遇到什么人,可能遇到什么事,

应该怎么处理等等,这就像打预防针一样,先给他个疫苗,他就会免疫,但是注意孩子只是孩子,不能要求他处理超过孩子能力的事。 2、如果孩子依然害怕,那么可以找一个平时他喜欢的玩具代替家长的位置(一段时日),告诉他玩具神会保护他(孩子总是相信神奇的事情)。 3、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让老师多陪陪他,安慰安慰他,跟他聊聊天,看他平时喜欢什么,渐渐的孩子就不再关注父母不在场这件事了。 4、勇气和自信地培养在于平时,通过讲童话故事等亲子活动(人对人的,每天十几分钟,不要让他独自沉迷于动画视频,机器教导的肯定没有你教导的生动)给孩子正确的教导,告诉他童话中的主角是多么真善美,他们是勇敢智慧的,他们遇到问题如何处理。 5、增强孩子体质,强健的体质有利于增加勇气和自信,不要以为说到这点,就给孩子买各种维生素,各种补品,其实多余了,现如今城市中的孩子普遍不缺乏营养,缺的是体育锻炼,试想每天体育锻炼一定时间,减少并控制零食,孩子饿了能不乖乖吃饭?坚持跟孩子一起锻炼,以身为榜样,哪怕每天只是一起走路散步! 永远记住,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给他画上什么,他就是什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一、幼儿情况分析睿阳,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有较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老人没有文化,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父母工作较忙,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推了他,就放声大哭; 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奶奶不来接他,他也哭:老师让小朋友学着穿衣服,他不会就哭; 在班里,他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 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二、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 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奶奶帮忙,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三、目标(一)使幼儿喜欢来幼儿园,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二)学做自己能做的事,能自己吃饭、睡觉(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四、采取的措施(一)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二)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们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三)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根据他的记忆力好,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大胆

的表现,慢慢地、他主动积极性的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 (四)教师给予个别指导由于他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穿衣服,洗手、大小便等,自理进一步提高。 (五)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的情绪。 五、观察记录第一阶段:一天的早上,我在门口迎接孩子们来园,发现睿阳跟奶奶来了,发现他还是不高兴,于是我蹲下给了他一个拥抱,并亲了他一下。慢慢的他松开了抱着奶奶的手,而且在我的提示下跟奶奶说再见。 效果:睿阳来园虽然还是不太习惯,但他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来园不再拽住奶奶的衣服哭闹了。 分析:只要适时给孩子给与关怀,相信孩子会慢慢习惯的。 第二阶段:一次我们班组织上体能课,在玩集体游戏时,刚开始我发现睿阳站在一旁,并没有加入,我悄悄的告诉几个小朋友:“你们要跟睿阳一起玩。”于是睿阳便被热情的小朋友们牵着加入了游戏中,慢慢地,睿阳也开心的玩了起来。 效果:睿阳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很强,正因为他对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显得比其他孩子多动。 分析:只要能参与集体活动,相信孩子个性也会有所改变。 第三阶段:一次中午午休后,在穿衣服时,睿阳遇到了困难,“老师,你能帮我吗?”他求助的眼神看向我,我把穿衣服的步骤慢慢的交给了他,终于,他学会了,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效果:睿阳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主动与老师交流。 分析:孩子能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已经融入集体生活。 第四阶段:现在的睿阳,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在吃饭的时候,能够独立进餐、并保持桌面干净,睡觉也能自己安静入睡了。 效果:孩子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