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甜味剂与防腐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214.21 KB
- 文档页数:4
食品添加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键词:食品添加剂过去的历史现在状况未来前景摘要:食品添加剂历史悠久,本文简述了添加剂的过去,并结合它的应用现状说明了添加剂的重要性,浅析了其良好的开展前景。
1.食品添加剂的历史源远流长"食品添加剂〞这一名词虽然始于西方工业革命,但人类直接使用添加剂的历史可追溯到1 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可以说它是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一起开展的。
据考证,人类第一个食品添加剂很有可能就是食用盐。
当人类学会人工取火,偶然发现盐渍可以使烤出的肉味别具风味,于是人们就自觉地寻找咸的东西,进而追寻至海边取盐。
汉朝时期的先人之所以创造了豆腐,就是应用了盐卤作凝固剂技术。
北魏时期的"食经"和"齐民要术"亦有用盐卤石膏凝固豆浆的记述。
魏晋时期,先祖把发酵技术首次运用到馒头蒸制之中,为了解决面酸问题,人们采用了碱面。
从南宋始,用"一矾二碱三盐〞作为添加剂制作油条的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在远古时代我国就有在食品中使用天然色素的记载,汉朝时红曲就被用于酒的酿造,史书曰:"江南人家造红酒,色味两绝。
〞"食经"、"齐民要术"中也有天然色素对酒及食品着色的描述。
唐朝时创造了冷面,叫"冷淘〞,即凉拌面,是用槐树嫩叶的汁液与面粉和制而成。
宋代用菊汁掺入面粉中制成凉面条,概括为"杂此青青色,芬香敌兰荪。
〞不难看出,从老祖先起食事就被从简单的果腹充饥渐变为视觉、味觉的享受,其色、香、味配料全是天然的添加剂。
世界范围内,公元前1500年,埃及用食用色素为糖果着色,公元前4世纪,人们开场为葡萄酒人工着色。
最早使用的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1856年英国人W.H.Perkins从煤焦油中制取的染料色素苯胺紫。
到目前位置,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到达25000种,其中80%为香料。
直接食用的有3000-40000种,常见的有600到1000种。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随着餐饮业中大面积使用食品添加剂,给人们的日常饮食带来了更多的味觉改变,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与此同时,一些不合理和不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甚至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就需要对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研究和规范。
根据样本结果,本文研究并了解了中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加强食口添加剂安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添加剂,HACCP,检测1.食品添加剂概述食品添加剂是加到食物中的少量物质,能够改变食物的味觉等。
我国现在的市场上有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可分为23种,包括填充剂,防腐剂,香料,抗结块剂,消泡剂,增味剂等。
2.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现状2.1主要品种产量大幅增加随着过去十年中国食品工业的持续增长,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生产和销售也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从2023年到2023年,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已逐渐从高速发展转向稳定发展,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主要品种的产值没有太大的波动,部分品种的生产能力仍然过高。
由于外部因素,一些品种存在短期瓶颈,它在确保食品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2稳发展是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基调当前国内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减缓,其一是随着行业规模的增长,难以维持原有的高增长速度;其二是国内经济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导致食品行业发展缓慢。
这些影响也沿生产链转移到食品添加剂行业,进而影响该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在比较困难的经济环境中,来自各个行业的公司(主要是私营公司和上市公司)并未停止。
相反,公司面临困难,充分利用公司的潜力并开发食品市场所需的新产品。
保持了食品工业的影响力,稳定发展。
特别是在经常发生国际贸易争端,贸易壁垒增加以及关税和出口税收优惠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该行业产品的出口量并未减少。
2.3行业产量和销售额都在增长随着中国食品安全法规的完善和标准化,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日益规范。
有810多家食品添加剂制造商和931家多种复合食品添加剂制造商。
食品添加剂应用现状和监管措施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3)2. 研究目的和任务 (4)3.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5)二、食品添加剂概述与应用现状 (6)1. 食品添加剂定义及分类 (8)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功能 (9)3.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现状 (10)4. 食品添加剂使用中的问题 (11)三、食品添加剂监管现状分析 (12)1.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监管现状对比 (13)2. 我国食品添加剂监管存在的问题 (15)3. 食品添加剂监管中的难点和挑战 (17)四、食品添加剂监管措施研究 (18)1. 加强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 (19)2. 完善食品添加剂审批制度 (21)3. 强化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监管 (22)4. 加强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和预警 (23)5. 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24)五、食品添加剂应用与监管的案例分析 (26)1. 案例选取和背景介绍 (27)2. 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 (29)3. 案例启示和借鉴 (30)六、对策与建议 (31)1. 完善食品添加剂法规和标准体系 (32)2. 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能力建设 (33)3. 强化社会共治,提高公众参与度 (35)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挑战 (36)七、结论与展望 (37)一、内容描述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日益提升,食品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食品种类日益丰富。
为满足食品加工、保藏及提高食品质量与口感等需求,大量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生物及其它天然物质,目的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感官品质,提高食品的贮存稳定性,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并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呈现出种类繁多、用量不断增加的趋势。
防腐剂、甜味剂、色素等常用添加剂在各类食品中广泛使用。
由于某些添加剂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和环境污染问题,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试论食品工业中合成甜味剂的应用摘要:甜味剂是-种食品添加剂,人工合成甜味剂有高甜度、低热量、非营养性等特点,容易通过化学合成手段得到,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使用。
本文概述不同甜味物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合成甜味剂的常见种类、特点及安全性,并指出合成甜味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品工业;合成甜味剂;甜味剂的应用引言甜味剂是食品添加剂,能增加食物的甜味。
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
其中合成甜味剂也可分为磺胺类、蔗糖类以及二肽类。
人造甜味剂也被称为非营养性甜味剂或高甜味剂,因为它们不被代谢和吸收,不提供热量,或提供较少的热量,因为它们的剂量极低,但是甜度却是数万倍甜比蔗糖。
目前,我国已被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
卫生部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GB2760中允许使用七种合成甜味剂。
其中有糖精钠、三氯蔗糖、斯巴达甜、甜蜜素以及安赛蜜。
这些也是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甜味剂。
1食品中常见的人造甜味剂1.1糖精钠(Sodium Soccharin)糖精钠又称邻苯甲酰磺酰亚胺钠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耐热,耐碱性不良,余味苦,不具有良好的风味。
美国科学家研究中发现,它是最古老的甜味剂,并且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甜味剂。
甲苯和氯磺酸为其主要原材的糖精钠的甜味是蔗糖的400-700倍。
1.2甜蜜素(Sodium Cyclamate)甜蜜素又称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白色针状,片状或粉状晶体,耐热,耐光,具有有良好的大气稳定性,加热后微苦。
以氨基磺酸钠和环己胺为原料,经反应精制而成。
它比蔗糖甜30-80倍。
是可以代替蔗糖或结合其他甜味剂使用的甜味剂。
1.3安赛蜜(Acesulfame)安赛蜜又称乙酰磺胺酸钾是一种含氧硫杂环丙二酮化合物,状态为白色结晶粉末,遇水则无,热酸稳定性好,不吸水,但是随着浓度提高味道变苦。
经常被当作钾盐使用,所以它被称为乙酰磺胺-K(A-K糖)。
它是由二丙酮与氨基磺酸反应,SO3环化,KOH中和结晶而成。
谷物片的人工添加物与防腐剂分析谷物片是一种被广泛消费的早餐食品,许多人选择谷物片作为快捷、方便和有营养的早餐选择。
然而,对于一些关心食品安全问题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对谷物片中的人工添加物和防腐剂表示担忧。
本文将分析谷物片中常见的人工添加物和防腐剂,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人工添加物是指被添加到食品中起到某种特定功能或效果的物质。
在谷物片中常见的人工添加物包括食品色素、增稠剂、甜味剂和抗氧化剂等。
首先,谷物片中的食品色素是为了增添食品的色彩和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食品色素通常是从天然来源(如水果和蔬菜)或人工合成中获得的。
然而,一些人工合成的食品色素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例如对儿童的注意力影响和过敏反应。
因此,在购买谷物片时,消费者应该注意选择不含人工合成食品色素的产品。
其次,谷物片中常见的增稠剂主要为了提高口感和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
增稠剂通常是由淀粉或者海藻提取的天然物质。
这些增稠剂相对来说较为安全,但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消化问题,尤其是对于消化系统敏感的人群。
此外,谷物片中的甜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甜味而添加的。
常见的甜味剂包括蔗糖、蜂蜜、果糖和人工合成的低热量甜味剂。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低热量甜味剂对身体健康没有显著影响,但一些研究指出,长期过量摄入低热量甜味剂可能会导致代谢紊乱和食欲不调。
因此,在选择谷物片时,消费者应该适量摄入甜味剂,并避免过度依赖人工合成的低热量甜味剂。
最后,防腐剂是为了防止谷物片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而添加的。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亚硫酸盐、苯甲酸和丙二醇等。
尽管防腐剂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食品的安全性,但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人可能对某些防腐剂存在过敏反应,而长期摄入也与潜在的健康问题(如呼吸道问题和过敏反应)有关。
因此,在选择谷物片时,消费者应该留意产品的防腐剂使用情况,并尽量选择不含人工防腐剂的产品。
总的来说,作为早餐的一部分,谷物片无疑是一种方便和营养丰富的选择。
中国人工甜味剂行业发展背景、产能分布及价格趋势分析在健康消费意识升级、税收政策引导、糖类价格持续走高的叠加作用下,甜味剂对糖类的替代将加速。
2018年全球非蔗糖类增甜产品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美元,其中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市场规模约为36亿美元,占比为41%,未来人工甜味剂的使用比例还将进一步提升。
而作为具有可靠安全性和较高性价比的新型甜味剂,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将进一步加速甜味剂内部的代际更迭。
一、人工甜味剂行业发展背景对甜味的渴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但现代人类饮食结构中糖分摄入量过大,导致糖尿病患者人数快速增长。
2019年全球成人糖尿病人数已达4.63亿,且预计这一数量在未来仍有大幅增加,到2045年将达到7亿人。
其中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或成为重灾区,中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高居全球首位。
防控日益增加的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最好的办法就是控糖。
海外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征收“糖税”。
我国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三减三健”,将“减糖”作为一个专项行动目标之一。
随着人们健康饮食观念的增强,低热少糖消费逐渐引领新风尚,消费者对低热、无热的各类代糖产品认可度在不断提高。
一方面,个人消费者减少摄入高能量蔗糖的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由于“糖税”的推行,不少食品饮料企业陆续推出无糖、少糖产品,并大力投入广告,宣传“少糖”生活的好处,进一步升级了消费者健康摄糖的消费意识。
雀巢、达能、光明、玛氏、麦当劳、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百事等企业纷纷上市低糖系列产品。
人工合成甜味剂是合适的代糖产品:1)甜度高、热量低,既能满足消费者对甜蜜的需求,又不会引发糖尿病和肥胖症等疾病,还可以延缓衰老;2)合成甜味剂可提供更高的甜价比,以及与糖类相似的口感;3)生产受气候影响较小。
相比蔗糖等需要从植物中提取的糖类,合成甜味剂的生产连续、不分季节、受环境影响小,这也为食品厂商提供了稳定来源;4)不受“糖税”等政策影响。
题目食品甜味剂姓名范浩学号201307003104院(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年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301班指导教师刘小文2015年 1月1日食品甜味剂【摘要】甜味是各类食品风味的基础,是由具有甜味的成分赋予的。
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乳糖等甜味物质,被人类食用的历史久远,而且还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的营养素,因此通常被视为食品配料。
人们常说的食品甜味剂是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但是不是只要能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都是食品甜味剂呢?只要知道了食品甜味剂的性质我们就能判断。
【关键词】甜味营养素食品甜味剂1甜味与甜味特性人们最喜好的基本味感就是甜味。
甜味是调整和协调平衡风味、掩蔽异味、增加适口性的重要因素。
甜味是甜味剂分子刺激味蕾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理过程。
甜味的高低称为甜度,是甜味剂的重要指标。
甜度不能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定量测定,只能凭借人们的味觉进行感官判断。
为比较甜味剂的甜度,一般是选择蔗糖作为标准,其他甜味剂的甜度是与它比较而得出的相对甜度。
测定相对甜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甜味剂配成可被感觉出甜味的最低浓度,称为极限浓度法;另一种是将甜味剂配成与蔗糖浓度相同的溶液,然后以蔗糖溶液为标准比较该甜味剂的甜度,称为相对甜度法。
呈甜味的物质很多,由于组成和结构的不同,产生的甜感也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甜味强度和甜感特色两个方面。
天然糖类一般是随碳链增长甜味减弱,单糖、双糖类都有甜味,但乳糖的甜味较弱,多糖大多无甜味。
蔗糖的甜味纯,且甜度的高低适当,刺激舌尖味蕾1s内产生甜味感觉,很快达到最高甜度,约30s后甜味消失,这种甜味的感觉是愉快的,因而成为确定不同甜味剂甜度和甜感特征的标准物。
一般而言,糖的甜度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各种糖的甜度提高程度不同,大多数糖其甜度随浓度增高的程度都比蔗糖大,尤其以葡萄糖最为明显,如葡萄糖含量在8%时甜度为0.53,35%时为0.88,一般讲葡萄糖的甜度比蔗糖低,是指在较低浓度情况下。
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的应用及发展一酸味剂 1. 酸味剂的应用现状酸味剂是能赋予食品酸味的一大类食品添加剂。
分为有机酸味剂和无机酸味剂。
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有机酸味剂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乳酸、葡萄糖酸等常用的无机酸味剂有磷酸等。
酸味剂的酸味是溶液中解离的氢离子刺激味觉神经而产生的感觉。
酸感与酸性基团的特性、pH值、滴定酸度、缓冲效应及其他化合物的存在与否有很大关系。
例如在相同pH值下有机酸比无机酸的酸感强。
在食品生产中酸味剂不仅可呈现酸味还具有调节口味、防腐抗菌、抗氧化、防变色等多种作用。
各种酸味剂由于化学结构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酸味感、酸味敏锐度和显味速度而赋予食品不同的酸味风格。
柠檬酸所产生的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兼有清凉感的酸味但味感消失快苹果酸所生产的是一种略带苦味的酸味其酸味的产生和消失都比柠檬酸缓慢酒石酸有较弱的涩味并带有较强的水果风味特别在葡萄类制品中能产生“天然酸味”的感觉磷酸有较弱的涩味特别在可乐类饮料制品中能提供一种独特的酸味。
酸味剂与其他调味剂配合使用可以调节食品的口味。
甜味物质中加少量酸则甜味感减弱在酸中加入甜味物质则酸味感减弱各种不同的水果由于其糖酸比不同对其甜酸的感知各异。
即使是由相同的酸类所构成的酸味也因相差悬殊的糖酸比而感到各不相同的酸味特征。
酸味中加少量食盐则酸味减弱但在食盐中加少量酸则咸味增强。
酸中有少量苦味或涩味物质会使酸感增强。
适当的苦味与酸味相配合才能使柠檬、葡萄等水果的风味得到真实的表现。
酸味物质的正确使用能更好的体现食品的香味。
可见酸味剂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食品添加剂。
灵活地、科学地使用酸味剂不仅可以起到调味作用使食品产品具备最佳的风味和口感还可改善杀菌条件在食品生产工艺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
2. 酸味剂的发展前景目前世界上使用的酸味剂约有余种总产量约万吨年需求量年增长率为。
我国允许使用的酸味剂有种其中柠檬酸产量最大醋酸次之此外还有乳酸、富马酸等。
柠檬酸。
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据统计,目前全球开发的食品添加剂总数已达1.4万多种,其中直接使用的品种有300o余种,常的有680余种。
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添加剂便用量最大、使用品种最多的国家.目前允许直接使用的有230o种以上,消费量已超过14o 万吨(不包括淀粉及其衍生物、香精/香料和调味料);西欧消费量已近50075~,其中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数量高达40万吨。
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医药、农用化学品及饲料添加剂之后的第四类倍受人们关注的精细化工行业。
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世界市场价值为200亿美元,其中,调味品占30~,4、氢化胶体占17%、酸化剂占13%、调味增强剂占12%、甜味剂占6%、色素占5%、乳化剂占5%、维生素和矿物质占5%、酶占4%、化学防腐剂占2%、抗氧化剂占1%。
j负计禾来5年内冥年增长率为2%-3%。
全球调味品和香料的市场价值为12o亿美,其中调味品约占49%(59亿美元)。
调味品市场中,饮料占31%、佐料占23%、奶制品占14%、其他占32%。
需求增长最强劲的食品添加剂将是维生素、矿物质、调味增强剂和脂肪代用品1存在的问题 1.1用量不规范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按国家规定标准而随意使用的现象较为突出,比较突出的是超量使用现象。
一方面,某些厂家缺乏食品安全意识,不顾食品添加剂的用量问题;有些厂家设备简单陈旧,缺乏精确的计量设备,缺乏生产技术人员;对有预包装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用量标示不准确甚至不标。
另一方面,在饮食行业,非包装食品添加剂标准缺失[3]。
自2010年6月起颁布实施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中对于现场制作、产量较小的产品并没有做出用量的的规范。
像面包店中预包装好的牛角包、酥皮包、方包上都有配料表一栏,除了标了小麦粉、白砂糖、牛油、鸡蛋等原料外,还标了“面包改良剂”,后面往往用括号表明了成分“淀粉、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维生素C、酶制剂”,但对于用量没有明确。
人工合成甜味剂占据甜味剂主流市场甜味剂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核心观点受益于控糖饮食需求增加以及蔗糖涨价预期,预计甜味剂需求存在一倍以上增长空间;安赛蜜、三氯蔗糖凭借多维度优势,有望替代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升级;子行业景气度提升下,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重点推荐国内甜味剂龙头金禾实业。
▍替代蔗糖趋势确定,行业存在一倍以上增长空间。
全球人工合成甜味剂市场规模约36亿美元,国内产值约90亿元。
甜味剂对蔗糖的替代是带来行业需求边际增量的核心驱动力:从长期看,随着全球肥胖人数比例的上升以及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长,控糖饮食需求增加将成为确定性趋势;从中期看,白糖价格目前处于周期底部,白糖供需紧缩周期有望到来,糖价走高预期增强。
目前甜味剂对蔗糖的替代程度仅为20%左右,我们预测未来受益于甜味剂需求提升,这一替代比例有望增长至40%,行业规模存在一倍以上增长空间。
▍新型产品具备多维度优势,替代升级带动行业扩容。
糖精、甜蜜素等传统甜味剂由于引入市场时间较早,目前仍是行业内主流产品,占据国内甜味剂总产量超过70%。
通过从甜味剂的安全性、食用口感、甜价比及稳定性四个维度进行比较,我们认为未来以安赛蜜、三氯蔗糖为代表的新型甜味剂凭借安全性强、甜味纯正、耐高温耐酸碱等优势,有望成为甜味剂行业中的主流产品。
经过我们测算,若新型甜味剂对传统甜味剂的替代程度达到50%,行业产值存在近50%的提升空间。
▍子行业景气度提升,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安赛蜜全球产能约2.2万吨,行业集中度高,龙头企业金禾实业产能占比55%。
目前行业已完成洗牌,进入良性发展通道,供需格局保持紧平衡,产品价格回暖。
由于安赛蜜生产成本中超过50%为原材料成本,具备一体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有望规避原料价格波动风险,具备成本优势。
三氯蔗糖全球目前名义产能1.8万吨左右,实际有效产能不足1万吨,产能分布较为分散。
但受环保压力影响,行业供需格局紧缩,景气度上行。
具备产能优势的企业有望在甜味剂快速发展、产品升级的过程中抢占市场话语权。
食品添加剂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必不可少的主要基础配料,它提高了食品的营养价值,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其使用水平是食品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达10000种以上,我国许可使用的有23类,2000多个品种。
1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我国食品添加剂共分为23类,分别为: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及其他类等。
生产生活中较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有907种,如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甜味剂、疏松剂、香料等。
2·食品添加剂的作用2.1 利于食品保藏、运输、延长保质期,保持食品质量目前,我国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主要有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丙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如酱油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极易被微生物侵染,在酱油中加入防腐剂苯甲酸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产繁殖,防止酱油腐败变质,确保酱油质量。
2.2 改善食品色香味等感官指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如亚硝酸盐与肉中的乳酸产生复分解反应而生成亚硝酸,亚硝酸很不稳定,易分解产生氧化氮,氧化氮与肌肉纤维细胞中的肌红蛋白结合而产生鲜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使肉具有鲜艳的玫瑰红色。
2.3 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各种生鲜食品和高蛋白质食品如不能及时加工或加工不当,出厂后将很快腐败变质,带来巨大损失。
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既可防止食品在加工储藏的过程中氧化腐败变质,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保持应有的品质,又对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具有一定意义。
国家预制菜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国家预制菜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食品,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家庭、餐厅和快餐店等。
然而,近年来,一些国家预制菜中的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等物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
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食品防腐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
然而,长期摄入过多的苯甲酸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引发过敏反应、肠胃不适等。
山梨酸是一种常见的食品酸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口感和保鲜效果。
尽管山梨酸通常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其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和口腔炎症等问题。
糖精钠是一种人工甜味剂,常用于无糖或低糖食品中。
然而,糖精钠的含量超过标准限制可能对肾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制定国家预制菜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标准变得至关重要。
这些标准将确保国家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对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
此外,标准的制定还可以促进食品行业的合规性和规范化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家预制菜的定义和背景,以及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标准,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国家预制菜中这些物质的认识和理解,并为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我们可以确保国家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选择。
总之,国家预制菜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标准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标准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推动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首先,会对国家预制菜的定义和背景进行介绍,以便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其次,会详细探讨国家对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在预制菜中的标准制定情况,包括各项标准的依据、限定值以及相关的监测方法。
然后,会总结这些标准在国家预制菜行业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对标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和质量控制。
我国及世界各国食品添加剂现状及潜在威胁自古到今,谁都知道“民以食为天”。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人们对“礼仪”的表达,往往体现在“吃”上。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
除此之外,还有“五色”、“五香”、“五味”之要求,并戏称“人生无大事,‘吃’就是最大的事”。
既然吃是“大事”,“食以安为先”就自然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
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历史悠久,早在古代《食经》等书中就对食品的加工有了记载。
如用盐卤和石膏点豆腐,用桂皮、茴香调香等大多数为天然物。
最早使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1856年英国从煤焦油中制取的染料剂色素。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功能越来越多。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超过500余家。
品种和产量可基本满足食品工业发展需要。
1998年进出口同比增加10%,其中出口5亿多美元。
小苏打、纯碱、明矾、谷氨酸钠(味精)、柠檬酸、醋酸、糖精、甜蜜素、山梨糖醇、发酵粉(泡打粉)、焦糖色素、明胶、酶制剂、香精香料等品种已形成万吨以上的产量。
食品添加剂随着现代食品工业发展而快速发展,目前全球开发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已达到25000多种,主要品种有食品防腐抗氧剂、调味剂、乳化增稠剂、酸味剂、甜味剂、品质改良剂、酶制剂、食用着色剂、食用香料、营养强化剂等,已经成为医药、农用化学品及饲料添加剂之后的第四类倍受人们关注的精细化工行业。
其中,调味品占30%,氢化胶体占17%、酸化剂占13%、调味增强剂占12%、甜味剂占6%、色素占5%、乳化剂占5%、维生素和矿物质占5%、酶占4%、化学防腐剂占2%、抗氧化剂占1%。
预计未来5年内年增长率为2%~3%。
调味品市场中,饮料占31%、佐料占23%、奶制品占14%、其他占32%。
需求增长最强劲的食品添加剂将是维生素、矿物质、调味增强剂和脂肪代用品。
据联合国贸易网报道,欧盟不久前通过一项新规定,加强对300多种现有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新规定中对新开发添加剂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审核条件,并规定禁止使用在欧盟许可列表之外的所有添加剂。
2015年第20期广东化工第42卷总第310期 · 35 · 我国食品添加剂现状及发展趋势黄毅梅1,3,李静1,邓丰2(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300;2.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广东广州 510075;3.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当前由于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消费者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文章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综述了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现状、食品添加剂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对食品添加剂今后的主流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现状;趋势[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5)20-0035-02Research on Food Additive Status and TrendsHuang Yimei1,3, Li Jing1, Deng Feng2(1.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300;2. Guangdong Associ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Guangzhou 510075;3.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Abstract: The current food safety problem caused by food additives has become the consumers concerned focus question.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ood additives,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tatus of food additives, recit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sing food additives, then finally, summarized the mainstream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Keywords: food additives;status;trends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工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