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十大将军
- 格式:pptx
- 大小:605.62 KB
- 文档页数: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上将(十)刘亚楼,原名刘振东,曾用名刘兴昌,刘马长,笔名亚楼,1910年3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大洋泉村。
他1927年参加家乡共产党小组的活动任联络员,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5月底参加武平农民武装暴动,后被编入红4军第4纵队第8支队任班长、排长。
1929年12月入红4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原部队担任连长。
1930年4月任红12军第5团第1营营长兼政治委员。
1930年6 月任红1军团第4军第3纵队8支队政治委员。
1930年9月任红12师第35团政治委员。
1933年6月任红1方面第2师政治委员。
参加了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红1、4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先后任红1军第1师师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副司令员。
1936年12月毕业后留校任红大训练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
1939年初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苏德战争爆发后,加入苏军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1945年8月,随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回国。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初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
1946年8月兼任东北航空学校校长。
1948年1月任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第一参谋长。
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14兵团司令员。
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和1947年东北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及锦州战役、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的天津攻坚战役。
1949年7月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之命负责筹建人民空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25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1959 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
1961年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1964年任中国人民航空协会名誉主席。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央军委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军衔。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原来是这样排名的授衔简介: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
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
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
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
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
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
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
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
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
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55年评选出了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分别都是哪些人?本文导读:那是抗战刚胜利后,共产党提出了和平建国的政策,蒋介石虽然想一党专政,但在国内大势的压力下,也不得不同意多党合作,允许共产党等其他党派一起加入到政府中来。
而要合作,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国共双方的级别要对等。
其实早在抗战刚开始的时候,八路军的一些高级将领就曾接受过国民政府的授衔,比如朱德是中将加上将衔,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叶剑英等人都是中将。
八路军接受这次授衔,自然是为了在抗战中跟国民党军军队便于合作,但没过多久就名存实亡了。
因为共产党讲究的是官兵平等,不管你是总司令,还是普通大兵,吃的饭都一样,穿的衣服也没有区别,所以军衔这个象征级别的东西在八路军中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朱德总司令有一副对联说的很好:白军中,将校尉薪饷各有不同。
红军里,官兵夫待遇完全平等。
当时曾发生过一个故事,有一位也算很有名的旅长去见主席,很自豪地递上了自己的名片,上面印着“少将旅长”。
主席一看这个东西,就有点不愉快,但也没说什么。
在谈话中,主席问了他几个部队上的事情,这个旅长竟然答不上来,惹得主席生气了,把他的名片扔在地上,说了一句:“什么少将芝麻酱!”后来,这个典故还被陈赓学去了,1955年被授予大将后,陈赓跟孩子们开玩笑地说,我现在是芝麻酱了。
好了,再回来说说1946年授衔的事。
1946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军队整编的若干问题的指示》,说:“我党军事干部应该请求政府加委,取得正式官衔,以便将来在国防部占有一定地位。
”“我军各级干部即须实行将、校、尉的正规制度。
”3月7日,新四军发布了《军队官兵阶级说明与规定》,具体规定如下:新四军军长、政委为上将;副军长、副政委为上将或中将,参谋长为中将;师长、师政委,军区司令员、政委为少将;副师长及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为上校;……按照这份规定,新四军军长陈毅应该被授予上将军衔,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也应该是上将;后来的开国大将张云逸,当时是副军长,但也代理过军长,因此也可以授予上将;副军长还有罗炳辉,应该授予中将。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及简介(图)篇一:中国十大元帅及中国十大将军排名简介力神20XX-03-0412:271、元帅——朱德(1886-1976.7.6)四川仪陇县人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1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
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
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3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
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
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
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
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
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
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
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的工作。
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
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4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
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
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排名1、朱德:“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朱德参加革命近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自从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就成为我军偶像级的人物,各个时期担任总司令,与毛泽东的配合相当默契。
朱德的宽和忍让、纯朴谦逊、忠厚绵长,也令毛泽东对他赞誉有加,“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2、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湖南曾出现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
他们当中关系特殊、命运相关、性格最具特色的两个,当数毛泽东和彭德怀。
彭德怀在平江起义后就把井冈山作为明灯,从此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斗了三十余年。
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两人并肩战斗,相互配合。
毛泽东还曾赠诗给彭德怀,发自肺腑地赞许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作战精神。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也成为彭德怀一生最生动的写照。
[7]3、林彪:“这个娃娃堪当大任”井冈山会师时,毛泽东看见一个娃娃模样的军人在给部队讲话:“其实这个土匪,那个军阀,只要有枪,就有一块天下。
我们也有枪,也能坐天下!”毛泽东得知这个人是指挥部队在敖山庙、耒阳城打了胜仗的林彪营长,于是感慨道:一般的营长也只是领兵打仗,没什么政治头脑,而面前这个娃娃营长却满是“红色割据”的道理,与自己的主张完全一样,今后堪当大任。
后来,毛泽东时时提携、指点对林彪,使林彪成为年纪轻轻的军事指挥员。
4、刘伯承:“一条龙下凡”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刘伯承是一位具有革命家的智慧、军事家的韬略和学者风范的杰出领导人。
刘伯承一生指挥了无数次战役战斗,9处负伤,失去右眼,屡建奇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上将(一)萧克(1907--2008年),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出生于1907年7月14日,湖南省嘉禾县人,当代军事家、军事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委。
192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主编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
2008年10月24日12时51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连长。
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南宜昌章黄沙堡游击队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第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冀察冀挺进军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在中共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十大开国大将排名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1955年至1965年被授将帅军衔的解放军将领。
十大元帅1955年,有10位将领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们分
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此10位将领被称之为“十大元帅”。
十大大将1955年,有10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
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此10
位将领被称之为“十大大将”。
开国上将1955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中
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
予上将军衔。
综上,共57位将领在首次实行军衔制时期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们被称之为“开国上将”。
我们应当保持客观和冷静,不要轻信或散布未经证实的信息,以免误导他人或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十大将军简介篇一:中国十大将军简介中国十大将军简介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1、粟裕1907年生,湖南会同人。
1926年加入共青团。
192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参加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
曾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团长、师长、师政委、军团参谋长。
1934年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后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
抗战初期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苏南,任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解放战争初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1947年后,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1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院党委第一书记。
1980年9月在第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被补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一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常委。
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部分骨灰撒在安徽省黄山布水峰下,1994年4月7日在黄山布水峰下建成骨灰墓并揭碑。
1997年5月陈毅粟裕双人大型花岗岩雕像在孟良崮烈士陵园落成。
2、黄克诚1902年出身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
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及简介(图)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和1359位少将)1、新中国十大将军——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
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
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
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2、新中国十大将军——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3、新中国十大将军——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36位杰出军事家名录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队之一,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军事家。
这些杰出的军事家以他们的勇气、智慧和领导能力,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和国家保卫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36位杰出军事家的故事。
第一位:刘伯承(1892-1986)刘伯承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任总参谋长。
刘伯承将军以其卓越的军事战略和领导才能而闻名于世。
他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位:朱德(1886-1976)朱德将军被誉为“人民的将军”。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任总司令。
朱德将军勇敢无畏,智勇双全。
他领导过多次战役,包括长征和解放战争,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第三位:陈毅(1901-1972)陈毅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者之一。
他在中国的革命战争中担任过各种职务,有过丰富的军事经验。
陈毅将军以其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而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第四位:粟裕(1896-1969)粟裕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军事指挥官之一。
他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并展示了杰出的指挥才能。
粟裕将军的军事才能和毅力使他成为中国军队的杰出代表之一。
第五位:徐向前(1898-1973)徐向前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将领之一。
他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出色,有着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气。
徐向前将军以其聪明睿智的战略计划和果断决策而著名,他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六位:聂荣臻(1899-1992)聂荣臻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军事家之一。
他在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过人的指挥才能和勇气。
聂荣臻将军的领导能力和决策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七位:徐向前(1902-1988)徐向前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军事家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一,粟裕(1907/08/10/-1984/02/05/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955)。
军事家。
侗族。
1907年8月10日生于湖南会同坪村乡枫木树脚村。
读过私塾和高等小学。
1924年因不满封建家教的束缚和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前往常德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期间,积极投身学生运动,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并于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5月遭反动当局通缉,即到武昌投笔从戎,加入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
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警卫队班长。
后随队南下广东,在起义军失败、处境极为险恶的情况下,坚定地跟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被提升为连政治指导员。
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4月随队转移到井冈山。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与斗争中,深受毛泽东、朱德建军原则和作战思想的影响,学会了打游击战、运动战和歼灭战,养成了独立思考和通观大局的能力,成为红军中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曾参加多次反“进剿”、反“会剿”作战,历任连长、营长、团长。
1930年12月起任红64师师长、红4军参谋长、红11军参谋长、红7军团参谋长等职,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
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艰苦转战闽浙赣皖边。
1935年2月任挺进师师长,同政治委员刘英一道,率500余人挺进国民党统治的腹地浙江,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
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采取“敌进我进”的指导方针,实行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领导部队多次挫败国民党军的“进剿”和“围剿”,从战略上有力地策应了主力红军的行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
1938年4月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部向江南敌后挺进,执行战略侦察任务。
6月首战韦岗告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日热情。
劲光(1903—1989年),曾用名肖玉成,190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穷苦手艺人家庭,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6师党代表,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再赴苏联学习。
1930年回国。
土地革命时期,历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政治委员,闽赣军区司令员兼红7军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到达陕北后,其历任中共陕甘宁省委军事部部长兼红29军军长,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肖劲光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兼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12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毛泽东称:“我在延安就是靠肖劲光吃饭。
”黄克诚黄克诚(1902—1986年),汉族人,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寒农家,小时曾读私塾,1922年进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习,1925年加入共产党,后赴广州中央政治讲习所学习。
翌年,参加北伐。
1928年,他回乡参加湘南暴动,随朱德的部队上井冈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游击队党代表、团党代表、团长、游击队司令、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委员,八路军第2纵队、第4纵队政治委员,第5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3师师长、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苏北区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满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代理书记,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