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藻类和原生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25
第1篇环境微生初学基础第1章绪论第一节微生物与环境一、微生物的特点二、微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第二节环境微生物学的定义与研究任务一、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基本状况与活动规律二、微生物对化学污染物的防治及其他有利影响三、微生物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及其防治四、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技术与方法第三节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第2章环境中的微生物第一节微生物类群与生物三域一、微生物及其类群二、生物三域特征第二节真细菌一、细菌二、放线菌三、光合型细菌四、鞘细菌五、滑动细菌六、其他细菌型微生物第三节古细菌一、古细菌的特点二、产甲烷古细菌群三、还原硫酸盐古细菌群四、极端嗜盐古细菌群五、无细胞壁古细菌群六、极端嗜热和超嗜热的代谢元素硫的古细菌群第四节真菌一、真菌的营养体二、真菌的繁殖与繁殖体三、真菌的菌落特征四、真菌的分类及常见属第五节藻类和原生动物一、藻类二、原生动物第六节非细胞型微生物一、病毒二、噬菌体三、亚病毒第七节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和保藏一、微生物分类与鉴定二、微生物菌种的保藏第3章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与营养类型一、微生物的化学组成与营养物质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三、营养物质的摄取第二节微生物的代谢一、酶二、微生物的能量生成与转换三、微生物呼吸作用类型四、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第三节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一、生长与繁殖的概念”二、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三、分批培养四、连续培养五、细菌的非可培养状态第四节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第4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5章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第6章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第2篇微生物治理环境第7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第8章污水的生物处理第9章废渣与废气的生物处理第10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第11章环保型微生物制剂的开发应用第12章微生物与废物资源化第3篇微生物污染环境第13章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第14章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环境污染第15章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第4篇微生物监测环境第16章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第17章污染物生物毒性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第18章污染物致突变性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第19章微生物监测技术的新发展主要参考书目环境微生物学专业词汇索引。
藻类,原生菌类,原生动物
所有既不是动物、植物或真菌的真核生物就是原生生物,包括纤毛虫(ciliates),变形虫(amoebae),疟原虫(malarial parasites),粘菌,浮游生物(plankton),海藻(sea weed)和营光合作用的单细胞游动微生物,如眼虫等。
原生动物是原生生物当中较接近动物的一类,简称原虫。
由单细胞所组成,异养生活,能够运动。
但是有些物种介于植物和动物之间,如眼虫,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又能运动,并像真正的动物那样进食。
动物中排除原生动物,剩下的多细胞动物被称为后生动物。
后生动物中有了组织分化的被称为真后生动物。
食物链:
1、 捕食食物链草→ 兔 →狐狸 →鹰
2、 寄生食物链哺乳类→ 跳蚤→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 →细
菌 →病毒
3、腐生食物链树叶/小藻类→ 虾(蟹)→ 鱼→ 食鱼鸟。
水处理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处理生物学主要研究的是()。
A. 水中微生物的分类B. 水中微生物的生理生态C. 水中微生物的遗传变异D. 水中微生物的净化作用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水处理生物学的主要任务?()A. 研究水体污染的生物净化B. 研究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C. 研究水体污染的生物修复D. 研究水体污染的化学处理答案:D3. 水处理生物学中,微生物在水体中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 有机物分解B. 氮、磷循环C. 重金属吸附D.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答案:C4. 在水处理生物学中,下列哪种微生物不是常见的水处理微生物?()A. 细菌B. 藻类C. 原生动物D. 真菌答案:D5. 水处理生物学中,下列哪种微生物对水体污染的指示作用最强?()A. 细菌C. 原生动物D. 病毒答案:B6. 下列哪项不是水处理生物学中微生物的净化作用?()A. 有机物分解B. 氮、磷去除C. 重金属沉淀D. 悬浮物沉降答案:D7. 在水处理生物学中,下列哪种微生物对水体污染的指示作用最弱?()A. 细菌B. 藻类C. 原生动物答案:D8. 水处理生物学中,下列哪种微生物对水体污染的净化作用最强?()A. 细菌B. 藻类C. 原生动物D. 病毒答案:A9. 在水处理生物学中,下列哪种微生物对水体污染的指示作用最明显?()A. 细菌B. 藻类C. 原生动物D. 病毒答案:B10. 水处理生物学中,下列哪种微生物对水体污染的净化作用最弱?()A. 细菌B. 藻类C. 原生动物D. 病毒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处理生物学主要研究的是水中微生物的________作用。
答案:净化2. 水处理生物学的主要任务包括研究水体污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生物净化、生物监测、生物修复3. 水处理生物学中,微生物在水体中的主要作用包括有机物分解、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光合作用。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原生生物与藻类的分类与进化生物多样性与分类:原生生物与藻类的分类与进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的种类丰富程度和数量的总和。
它是自然界的瑰宝,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生态服务。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分类与进化对于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原生生物与藻类的分类与进化,并介绍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性。
一、原生生物的分类与进化原生生物是一类原始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其细胞核不包含在细胞器内。
它们广泛存在于水、土壤以及其他一些环境中,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
原生生物可以根据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原生生物可分为摄食者、吸收者和生物光合作用。
摄食者通过摄取和吞噬其他生物来获取营养;吸收者通过吸收有机物质来获取营养;生物光合作用中的原生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自身提供能量。
进入原生生物的进化,以及其多样性的增加,已被广泛认可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物种的形成和演化,原生生物中形成了很多细分的类群。
例如,原生生物可以根据外壳的形态、纤毛的存在与否、细胞的大小和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通过这些分类特征,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原生生物的进化历史和多样性。
二、藻类的分类与进化藻类是一类具有光合作用的原生生物,它们主要存在于水体中,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光能,释放氧气,并在水中形成食物链的底层。
藻类的分类可以根据细胞形态、生物化学特性以及其归属的物种来进行。
它们可以是单细胞的,也可以是多细胞的。
藻类的形态和大小也各异,有些藻类形成了复杂的菌丝状结构,有些形成了叶片状或丝状的结构。
藻类的进化历史十分悠久,演化出了多样的形态和功能。
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藻类逐渐从单细胞进化为多细胞,并分化出各种各样的类型。
藻类的进化对于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藻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们为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提供了基础,并且是氧气的主要生产者之一。
第十三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生物的分类1.根据不同生物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方面的相似程度对生物进行分类。
(植物分类依据: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生物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
最基本:种最高级:界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等级越低,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
3.林奈:“双名法”:生物的学名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代表生物所在属,第二部分为种加词。
(拉丁文斜体,第一个字母大写)4.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
(特殊:病毒界)第二节:原核生物1.原核生物:地球上出现最早,最原始,包括细菌和蓝细菌等。
特点:细胞中没有成型细胞核。
(DNA集中在核区)形态: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霍乱弧菌)。
(乳酸菌,即乳酸杆菌,为细菌)2.细菌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鞭毛:用来运动)3.营养方式:细菌等原核生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
异养包括①腐生:分解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②寄生生活在活的动植物体及人体上,从中获取营养。
特殊!!!蓝细菌:营养方式为光合自养。
(利用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和植物细胞不同,无叶绿体,不能光合作用)4.基本特征:单细胞。
无成型细胞核。
营养方式主要为异养,但蓝细菌为光合自养。
5.细菌大多数有益:分解有机物,供植物利用,酸奶,抗生素,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里,固定空气中的氮供植物利用。
),污水处理,土壤净化。
有害:使人患病。
第三节:原生生物1.原生生物:结构简单的真核生物。
大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包括藻类和原生动物。
2.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生生物。
(观察时用碘液染色),包括水绵,衣藻等。
有小有大。
3.水绵:很多圆柱状的细胞连接而成。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为带状,螺旋盘旋在细胞质中。
4.衣藻:单细胞。
动物生物学3-3 原生动物1. 简介原生动物(Protists),是一个广义的分类群,包括了多样的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真核生物。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的一支,拥有独特的细胞结构和生态位。
它们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土壤和其他各种环境中,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生动物栖息地内的环境条件对其生存和繁殖有着重要影响。
2. 特征和分类2.1 细胞特征原生动物的细胞呈现真核细胞的特征,包括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但是它们的细胞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真正的组织器官。
2.2 营养方式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多样,有光合作用、摄食、吸收等不同的方式。
光合作用的原生动物主要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是淡水和海水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2.3 分类根据原生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2.3.1 酵母菌类原生动物酵母菌类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属于真菌界。
它们一般以光合作用为主要的营养方式,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酵母菌类原生动物常见的代表有埃及酵母菌和超级酵母菌等。
2.3.2 藻类原生动物藻类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生物,隶属于植物界。
它们主要以光合作用为主要的营养方式,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藻类原生动物包括了硅藻、有孔虫等。
2.3.3 链藻类原生动物链藻类原生动物是一类多细胞的真核生物,属于植物界。
它们通过摄食的方式获取有机物质,以此为主要的营养方式。
链藻类原生动物有着细长的形态,多数生活在水体中,是水生生物中的常见成员。
2.3.4 滑毛虫类原生动物滑毛虫类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属于动物界。
它们通过摄食和吸收外部的有机物质为主要的营养方式。
滑毛虫类原生动物体表长有纤毛和鞭毛,可以通过这些毛发的运动来移动和觅食。
3. 生态功能和作用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动物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存在于食物链的各个层次。
一些原生动物是食用浮游动物的主要消费者,从而帮助控制浮游动物的数量。
微生物的种类和其作用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微生物是指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内等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和生物学作用。
一、细菌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其大小一般为1万分之一到5万分之一毫米,构造简单,形态多样,可分为球形、杆状和螺旋形等多种形态。
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动植物体内等各种环境中,有些细菌可致病。
然而,大多数的细菌对生命及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消化系统的细菌消化系统中的细菌,可以发酵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和纤维素,分解出能被吸收的养分,如维生素、脂肪酸等。
同时,它们还能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
2. 土壤细菌土壤中的细菌,可以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循环,使植物可以吸收所需的养分。
同时,土壤细菌还能分解或降解一些有害化学物质,减少土壤污染。
3. 工业菌工业中发酵菌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糖酵母菌、乳酸菌、酸奶菌等都是应用在食品加工中。
4. 医学菌感染性细菌是医学上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菌种之一,医学上研究治疗细菌感染的方法和抗菌素的研发是人类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
同时,一些具有益生作用的细菌,如乳酸杆菌等,也可以应用于医学领域。
二、真菌真菌(Fungi)是指一类生物,其细胞结构、代谢途径和生殖方式等特点与真核生物相似。
真菌的菌丝可以延伸到地下土层,与树根形成共生关系,支持着森林中复杂的生态系统。
1. 食用和药用菌食用和药用菌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食用菌如蘑菇、香菇、金针菇等味美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药用菌如灵芝、山楂菌等则有从免疫调节到抗癌、抗衰老等保健作用。
2. 水果腐烂菌水果腐烂菌可以在水果内形成糖分等化学物质的代谢产物,起到“软化”效应。
这种微生物也可以协助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死亡动植物,促进养分转化。
3. 病原真菌病原真菌可以引起很多植物和动物的感染疾病。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一、名词解释1、生长曲线:将一定量的单细胞的纯培养接种到一恒定容积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微生物的数量由少变多,达到高峰后又由多变少,甚至死亡的变化规律。
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细胞数目,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增长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所得的曲线。
2、分批培养: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稳定、pH和溶解氧量,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最后一次收获的培养方式。
3、连续培养: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地供给新鲜的营养物质,同时排除含菌体及代谢产物的发酵液,让培养的微生物长时间地处于对数生长期,以利于微生物的增殖速度和代谢活性处于某种稳定状态。
连续培养有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
4、代时:细菌两次细胞分裂之间的时间。
5、恒浊连续培养:使细菌培养液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一种连续培养方式。
6、恒化连续培养:维持进水中的营养成分恒定(其中对细菌生长有限制作用的成分要保持低浓度水平),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产物,使微生物处于最高生长效率状态下生长的一种连续培养方式。
7、好氧微生物: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微生物。
8、兼性厌氧微生物:是一类既能在无氧条件下,又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生存的微生物。
特点是在有氧条件下借呼吸产能,而在无氧条件下课借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细胞内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例如一些酵母菌和许多细菌等。
9、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存的微生物。
10、消毒:用物理、化学方法杀死治病菌,或者杀死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11、灭菌:是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的物理、化学方法将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所有的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的过程。
12、互生关系: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共存于同一环境中,相互提供营养及其他生活条件,双方互为有利,相互受益。
13、共生关系:指两种不能单独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各自执行优势的生理功能,在营养上互为有利而所形成的共生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叫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