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361.50 KB
- 文档页数:16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高考研析新人教版真题典例1.[2015·课标全国卷Ⅰ]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力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国王拥有媾和与开战的权力,但都需要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国王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说明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故选D项。
由材料信息可知,议会有较大的权力,故A项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国王专权,排除B项。
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并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
2.[2013·江苏高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答案D解析题干强调英国工业革命,其时间是1765年至l9世纪中期,A的时间是1688年,B的时间是1689年,C始于1721年,D的时间是1832年,故仅D正确。
3.[2015·山东高考]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据材料,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
答案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8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限时特训新人教版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固基题组]1.[2015·株州质检]1787年10月25日,国会议员怀特在致布朗的信中说“如果从他们这各自的遐想的独立之中,却生出许多倾轧顽强、各自为政的主权州来,我们共同的利益还有什么指望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美国各州已一致通过1787年宪法B.已经建立联邦制共和国C.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得到宪法保障D.主张建立中央集权政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联邦制。
根据材料中“如果从他们这各自的遐想的独立之中,却生出许多倾轧顽强、各自为政的主权州来,我们共同的利益还有什么指望呢”可见怀特主张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促进美国的发展,避免出现各州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意思不符;当时美国已经通过了1787年宪法,资产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宪法保障,故C项错误。
2.[2016·广东联考]美国历史学家J·卢姆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10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美国之所以能建立共和国的原因有( )①北美殖民地有自由、自治的传统②教育普及,自由思想的传播③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北美的封建统治根深蒂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美共和制确立的原因。
北美未经历封建统治阶段,排除④,答案为B项。
3.[2015·温州期中]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第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考点1| 英国的制度创新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背景(1)历史渊源:13世纪初,《大宪章》签署,以后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议会制度。
(2)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4)政治前提:从1640年开始,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展开激烈斗争,最终通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标志: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3.影响(1)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2)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误区警示]国王“统而不治”英国国王成为“虚君”不是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还掌握着行政权,可以依法行政,失去行政权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2)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1)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2)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概念阐释]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完善1.特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英王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限时特训新人教版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固基题组]1.[2016·襄阳模拟]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这说明作者主要( )A.否定法国工业化的作用B.否定法国大规模的革命C.强调解决问题手段变化的重要性D.强调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说明作者认为法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利于工业化的进程,而不是否定法国工业化的作用,故A项错误;“否定法国大规模的革命”虽有体现,但不是作者的核心观点,作者的核心观点在于后半部分,强调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作者不是强调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而是强调解决问题手段变化的重要性,因为革命的目的之一也是建立民主政治,但是革命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这是作者批判的,故C项正确,D项错误。
2.[2015·成都摸底]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当时的法国( )A.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B.实行民主共和制C.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D.奉行分权制衡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1875年宪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
总统提名产生的内阁也要对议会负责,故A项错误。
3.[2016·余杭联考]“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
第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考点1| 英国的制度创新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背景13历史渊源:(1)世纪初,,》签署大宪章以后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议会制度。
《(2)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展开激烈斗争年开始1640政治前提:从,(4)光最“年的终通过1688”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标志:.21689年颁布的《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确权利法案3.影响(1)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2)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误区警示]国王“统而不治”英国国王成为“虚君”不是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还掌握着行政权,可以依法行政,失去行政权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2)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1)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2)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概念阐释]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完善1.特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英王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4)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内容: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3)影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轻巧识记] 英国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为非法权力。
,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凡未经议会同意(1)① 史料一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史料二 在理论上,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英国政府被称为②“英王陛下的政府”,英国的武装部队是“皇家部队”。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史料三 首相的职权虽然大部分没有法律正式规定,但根据惯例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力,主要有:③任命内阁成员和其他非内阁大臣,领导内阁……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必须④接受议会的监督,因此,首相有责任回答议会的质询,向议会报告政府的工作。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信息解读 史料一:《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①→议会权力大于王权,英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史料二:英王的地位②→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具有象征性的特殊地位 史料三:英国首相的地位和权限③→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 ④→首相及内阁对议会负责的特点(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一观点。
提示: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实行封建专制统治,议会是国王的附属机构;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议会至上,英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2)英国某议员说:“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提示: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史论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立宪政体下,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1)在出。
(2)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法律上赋予国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内阁权力逐步扩大。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2017·长春三模)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
材料表明该法案 ( )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C[根据“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可知材料在强调《权利法案》除了在王位继承方面有创新以外,只是将原有法律进行汇编,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故C项正确。
] 2.在宪法形式上,英国“有宪制而无单一的成文宪法”,其宪法“成分复杂,包括法律文件、判例、习惯法和惯例等,可以使统治阶级根据形势变化增删修改、解释和运用起来反倒得心应手”。
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 ( )B.权威性A.繁杂性D.灵活性C.随意性D[根据材料“可以使统治阶级根据形势变化增删修改、解释和运用起来反倒得心应手”可知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灵活性,故D项正确。
材料仅涉及宪法成分复杂,但用起来得心应手,并不能说明英国民主政治制度具有繁杂性,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权威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使统治阶级根据形势变化增删修改、解释和运用起来反倒得心应手”可知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灵活,而非随意性,故C项错误。
] 3.“光荣革命”发生后的几十年中,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权力持续弱化、下议院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这些重大变化并不是在“光荣革命”之后迅速发生的,两者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不小的时间差。
这说明英国宪政(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B.不断实现自我调整与发展C.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D.巩固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B[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运动进入高潮,而“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两者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不小的时间差”表明英国宪政是渐进式改革,故B项正确;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材料中“‘光荣革命’发生后的几十年中,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权力持续弱化、下议院中心地位逐步确立”不符,故C项错误;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与材料中“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权力持续弱化、下议院中心地位逐步确立”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2|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联邦宪法的制定1.背景(1)政治前提: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2)邦联困境:松散的邦联难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面对新问题:既要加强(3)中央集权又要确保共和制。
[概念阐释]邦联与联邦邦联:是若干独立国家为军事、外交或贸易等方面的利益而组成的联合体,实际上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各成员国拥有完全的独立主权。
代表:英联邦、独立国家联合体。
联邦: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其成员(国、州、邦等不同名称)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
代表:美国、俄罗斯。
2.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联邦宪法。
3.内容(1)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各州保留较大的自主权。
(2)分权制衡原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
(3)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4.地位: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5.意义(1)美国成为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
(2)它创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易混辨析]三省六部制与三权分立制的区别三省六部制三权分立制设置目的加强皇权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分权内容决策、审议、执行 立法、行政、司法 分权部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实质 主权在君 主权在民1.确立: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2.斗争:1861年内战爆发,林肯总统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维护了国家统一。
3.巩固:内战后,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并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
三、两党制1.形成:两党制在联邦成立之初萌芽,南北战争后,各自的基础都发生了变化。
2.特点: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两党操纵美国的政治选举。
[轻巧识记] 美国政体中的分权制衡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史料一 你“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
……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是无,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①而是来自这个,小的缺点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史料二 ②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众议院人数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
参议院由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美国1787年宪法[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 史料一:美国邦联制的不足①→美国立国之初政治结构上的弊端 史料二:美国国会的组成②→众议院议员均由各州选民按一定规则选举产生,也有利于平衡各州关系(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史料一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
“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提示:“建筑物”指邦联体制。
“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当时美国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
(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提示:纠正错误:制订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意义: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史论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权制衡原则: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三权分立,(1)分互相制约。
(2)民主(主权在民)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管理国家,以代议制为基础;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实行任期制;1789年颁布修正案,增加了10条,其中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3)联邦制原则:美国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
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同时各州也有处理本州内部事务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