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 格式:pdf
- 大小:110.35 KB
- 文档页数:2
北京印刷学院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招收人数招收300名左右。
各专业的招生人数在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规模后,根据实际情况再作适当调整。
三、报考条件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在毕业后完成与所报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本科主干课程4—6门的学习;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条件同上。
四、报名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现场确认时须提供户籍证明或工作单位开具的工作证明,提供虚假证明信息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考试、录取资格。
《设计学》专业考试大纲单元科目(《设计理论》)备注:划横线处为知识重点第一部分 设计概论第一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现状一、设计学的研究范围1、设计史;2、设计理论;3、设计批评。
二、设计学研究的现状1、对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一般看法;2、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概述。
第二章 设计的多重特征一、设计与艺术1、设计的艺术渊源;2、设计的艺术指向;3、设计中的艺术手法;4、艺术对设计的影响。
二、设计与科学技术1、科技进步对设计的影响;2、科学理论与设计;3、作为科技商品化载体的设计。
三、设计与经济1、设计与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2、作为产品附加值的设计;3、作为经济体管理手段的设计;4、生产和消费中的设计。
第三章 设计的类型一、视觉传达设计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2、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3、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二、产品设计1、什么是产品设计;2、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3、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4、产品设计的分类。
三、环境设计1、什么是环境设计;2、环境设计的类型。
第四章 设计师一、设计师的历史演变1、工匠;2、美术家兼设计师;3、专业设计师。
二、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1、设计师的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2、设计师的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
三、设计师的类型1、横向的分类;2、纵向的分类。
四、设计师的社会职责1、服务意识;2、伦理道德意识。
第五章 设计批评一、设计批评的对象及其主体1、两者的范围与特征;2、批评主体的多元身份。
二、设计批评的标准1、设计评价体系的参照标准;2、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
三、设计批评的特殊方式1、博览会模式;2、集团批评。
四、设计批评的理论1、设计批评理论的出现与发展;2、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第二部分 设计史一、 古代设计史第一编 中国古代设计史第一章 史前时期的设计1、石器;2、陶器;3、建筑;4、服饰;5、工具。
第二章 商周和战国时期的设计1、青铜器;2、建筑;3、服饰。
第三章 中国封建社会(秦代到晚清)时期的设计1、建筑;2、园林;3、家具;4、陶瓷;5、纺织品与服饰;6、工具;7、兵器;8、中国古代设计论著。
北京印刷学院200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设计艺术学专业考试大纲01方向多媒体艺术设计研究、02方向数字影像艺术研究与传播03方向印刷媒体艺术设计研究与应用、04方向构想艺术设计研究与应用05方向装饰艺术研究与应用设计理论考试大纲一、设计的概念与范畴1、设计的出现;2、设计的概念与界定;3、设计的范畴;4、艺术的概念;5、纯艺术与设计艺术。
二、当代的艺术实践1、当代艺术设计的概念;2、当代艺术设计的转变。
4、造物与造型;5、造型与产品形态;6、装饰概念。
三、中外古代与近现代的设计1、古代设计;2、近代设计;3、现代设计。
四、设计与科学技术1、古代技术与现代技术;2、科学的现代技术;3、技术与艺术;4、技术与艺术的关系;5、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与整合。
五、设计方法、程序与管理1、科学方法论;2、功能方法论;3、系统方法论;4、设计程序;6、设计管理。
六、设计的哲学1、人的需求;2、市场的需求;3、自然尺度;4、价值尺度与道德尺度;5、审美尺度。
七、设计与文化1、人与文化;2、造物文化;3、文化与传统;4、艺术设计与生活方式;5、设计与消费。
八、设计师与设计1、设计与设计师;2、设计师的社会意识与职责。
九、走向未来的设计1、大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2、设计的未来性;3、生态设计;4、物质设计与信息设计。
注:一、考试题型:1、简答题2、填空题3、论述题4、思考题二、参考书:《艺术设计概论》李砚祖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平面设计考试大纲一、设计创意思维二、平面设计知识应用三、综合设计造型语言应用及表现四、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平面设计五、文字表达注:考试形式及要求:1、命题设计2、使用图像处理Photoshop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平面设计。
2016年北京印刷学院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科目美术理论考试大纲备注:划横线处为知识重点第一部分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一、艺术的社会本质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2、艺术与社会生活;3、艺术与社会生产。
二、艺术的认识本质1、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2、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3、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三、艺术的审美本质1、艺术与美的关系;2、艺术的审美本质;3、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与地位。
第二章艺术门类论一、艺术的分类1、艺术门类的多样性;2、艺术门类的划分。
二、艺术的主要门类1、美术;2、音乐;3、舞蹈;4、戏剧;5、摄影;6、电影与电视;7、文学;8、建筑与园林;9、其他艺术门类。
三、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1、各种艺术的相互关系;2、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第三章艺术发展论一、艺术的发生1、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2、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3、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1、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2、艺术发展的他律性;3、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三、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1、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2、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与融合;3、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第四章艺术创作论一、艺术创作主体1、艺术家与社会;2、艺术家的主体性;3、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能力。
二、艺术创作过程1、艺术体验;2、艺术构思;3、艺术表现。
三、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1、形象思维与艺术思维;2、意识与无意识;3、灵感;4、形象思维及其逻辑规律;5、艺术思维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转化的特殊规律。
四、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1、艺术的创作方法;2、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第五章艺术作品论一、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1、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认识;2、艺术作品的内容;3、艺术作品的形式;4、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1、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与风格;2、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3、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犹豫是不是要遵从自己的梦想,为了考研奋斗一次。
当初考虑犹豫了很久,想象过所有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话听来可能过于空洞吧,但事实却是如此。
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局势,浮躁,变动,不稳定,所以我经常会陷入一种对未来的恐慌中,那如何消除这种恐慌,个人认为便是充实自己的内在,才不至于被一股股混乱的潮流倾翻。
而考研是一条相对比较便捷且回报明显的路,所以最终选择考研。
所幸的是结局很好,也算是没有白费自己将近一年的努力,没有让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大学。
在准备备考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做了一份复习时间规划。
并且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
给大家一个小的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打好我们的基础,复习比较晚的同学也不要觉得时间不够,因为最后的成绩不在于你复习了多少遍,而是在于你复习的效率有多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调整好心态,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到你,做好自己!在此提醒大家,本文篇幅较长,因为想讲的话实在蛮多的,全部是我这一年奋战过程中的想法、经验以及走过的弯路,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有所帮助。
最后结尾处会有我在备考中收集到的详细资料,可供各位下载,请大家耐心阅读。
北京印刷学院艺术设计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613)艺术基础理论(814)设计实践参考书目为: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第三版).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彩插增订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2016考研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据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院消息,2016年北京印刷学院130500设计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经发布,详情如下:
北京印刷学院是我国较早在印刷、出版领域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也是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后由新闻出版总署与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学校。
2006年正式签订署市共建北京印刷学院协议,将其确定为新闻出版总署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印刷学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相互交叉、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传媒技术、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优势学科群建设,以印刷包装为特色的工科学科群、以出版传媒为特色的文科学科群、以艺术设计为特色的艺术学科群综合实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学校现有传播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设计艺术学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是教育部印刷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秘书处挂靠单位,新闻出版总署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学科建设协作小组组长单位和全国出版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
北京印刷学院于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09年获得“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招生资格,2010年取得专业学位授权资格。
学校现有新闻传播学、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号与通信工程、美术学、设计学等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出版、艺术硕士、会计、电子与通信工程、新闻与传播五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有专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0余人,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650人。
研究生教育经过1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出版、印刷为主体的鲜明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构建了体现“传媒类、应用型、行业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工科与文科结合、艺术与科技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机制,形成了“学校、行业、院所为一体、专兼职相结合”的导师队伍,在出版、印刷行业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多学科学术合作,与美国、英国、瑞典、俄罗斯、新西兰等国的知名院校签署了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并成功组织实施。
学校依托传播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在编辑出版和印刷包装领域开展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在轻工技术与工程领域、软件工程硕士(新闻出版)领域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与中国造币总公司、邮票印制局等国内高端防伪印刷及票据印刷公司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在职研究生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