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监测资料质量评定标准》修订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340.00 KB
- 文档页数:12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
•【公布日期】2020.02.27
•【文号】环办监测函〔2020〕82号
•【施行日期】2020.02.2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监测
正文
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技术规定(试
行)》的通知
环办监测函〔2020〕8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充分发挥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的作用,建立地表水手工、自动监测结果相结合的水质监测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我部组织制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技术规定(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联系人:生态环境监测司刘杨、张瀚心
电话:(010)66556821
传真:(010)66556808
联系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嵇晓燕
电话:(010)84943098
传真:(010)84949055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0年2月27日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技术规定(试行)。
福建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23.07.03•【字号】闽水规〔2023〕2号•【施行日期】2023.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福建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闽水规〔2023〕2号各设区市水利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局,厅机关有关处室、厅属有关单位:《福建省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实施办法》已经2023年6月28日第6次厅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水利厅2023年7月3日福建省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实施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织管理与评审标准第三章申请条件和程序第四章动态监管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福建省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福建省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水利部《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关于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等四类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工作的通知》等,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水利生产经营单位通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
第三条本省范围内所有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初步设计批复工期2年以上的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地在福建省行政区域内的具有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的单位、水文监测单位和水利后勤保障单位,福建省各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含河湖管理单位、农村水电站)可对照本办法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上述单位以下统称申请单位。
水文业务经费定额标准(2014版)水文业务经费定额标准修订编制组二〇一四年七月目录1 总则 (1)2 定额标准项目构成 (3)3 水文测验定额标准 (7)3.1降水(气象因子)观测 (8)3.2水位(水温、波浪)观测 (8)3.3流量测验 (9)3.4异重流测验 (10)3.5全潮测验 (11)3.6泥沙测验 (12)3.7含盐度测验 (16)3.8冰凌观测 (17)3.9水文大断面测量 (18)3.10水道地形测量 (19)3.11地下水观测 (20)3.12水文巡测与查勘 (21)3.13墒情(土壤含水量)取样测定 (21)4 水文情报预报定额标准 (23)5 水文资料整编刊印定额标准 (24)6 水文设施设备维修养护定额标准 (26)6.1水文基础设施维修养护 (26)6.2水文技术装备维修检定 (27)7 附则 (31)1 总则1.0.1 为科学合理编制水文业务经费预算,加强水文业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水文业务工作实际,制定《水文业务经费定额标准》(以下简称“定额标准”)。
1.0.2 本定额标准的编制,贯彻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精神,严格执行国家财政预算政策及水利行业政策法规、水文业务规范规程规定,科学划分水文业务项目,合理核定业务消耗,力求科学规范,使用方便。
1.0.3 本定额标准适用于在一般洪水情况下开展水文业务工作的业务经费预算的编制和核定,不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于出现一般洪水以上洪水发生的水毁修复及洪水测报费用,以及承担其他专项业务工作发生的费用,应另行申请专项经费。
1.0.4 与测站规模有关的某些业务消耗标准,本定额标准分级设定。
根据水文站集水面积大小、所处地理位置以及作用,将水文站级别划分为大河控制站(一级)、区域代表站(二级)和小河站(三级)三级。
具体划分标准按表1.0.1执行。
表1.0.1 水文站级别划分表1.0.5 水文测站自然条件困难程度划分为四类,具体划分标准按表1.0.2执行。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水文情报预报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14.11.26•【字号】浙水水文〔2014〕1号•【施行日期】2015.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水文情报预报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水水文〔2014〕1号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为进一步明确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内容和职责,切实加强水文情报预报业务管理,根据《浙江省水文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浙江省水文情报预报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在执行中如发现问题或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省水文局反馈。
浙江省水利厅2014年11月26日浙江省水文情报预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满足防汛防台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工程建设与运行需要,规范和加强全省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提高水文情报预报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浙江省水文管理条例》和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全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主要包括水文情报、水文预报、会商与发布等内容。
第三条全省水文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部门开展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应执行本办法。
第二章职责第四条省、设区的市、县(市、区)各级水文机构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行业管理工作,负责提供防汛防台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工程建设运行所需的水文情报和预报。
第五条省水文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管理和指导全省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和实施水文情报预报工作规章、规程和技术标准,必要时制定实施细则;(二)编制和修订全省水文情报预报工作规章、规程,并组织贯彻实施;(三)参与编制全省水文工作发展规划的情报预报部分,并组织实施;(四)负责省级报汛站网和报汛方式的调整和管理;监督管理水雨情信息报送;编制全省报汛报旱计划,报请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机构下达情报预报任务;(五)向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机构和上级水文机构提供防汛防台抗旱、水资源管理所需水文情报预报分析成果;编制全省水情年报;负责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总结,开展暴雨洪水等专题总结分析,情报预报工作质量评定和水文情报预报效益分析;(六)组织全省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研究、交流和推广;(七)落实全省水文预报任务和分工;编制和修订省级预报站的预报方案,指导设区的市、县(市、区)水文机构开展预报方案编制和修订;建立和完善全省水雨情监测预警预报体系;组织开展洪水作业预报;组织全省水情会商;(八)组织全省水文工作的汛前检查,及时组织流域或区域性大洪水、重大旱灾和其他重大水事件发生后的水文情况的调查、分析与评价;(九)指导、监督和管理全省水雨情信息和传输网络正常运行;承担省级水雨情信息传输网络和情报预报业务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十)开展其他水文情报预报服务。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下载篇一:水文地质方面的规范水文地质方面的规范标准DL/T 5034-2006 火力发电厂供水水文地质勘测技术规范SL 373-2007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B10049-2004《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CJJ 16-1988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EJ/T 1194-2005 地浸砂岩型铀矿水文地质勘查规范GB50027-2001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0047-1993_水文水井钻机技术条件DZ/T0181-19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HG/T 20578-1995 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规程HG/T 21587-1995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整理标准CJJ 16-1988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CJJ16-88CJJ 56-1994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CJJ 57-1994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CJJ 61-1994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94CJJ/T 76-1998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GB 50021-199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GB 50218-199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307-1999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T 50266-199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J 27-1988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GBJ 112-1987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23-198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GBJ 145-1990 土的分类标准JGJ 69-1990 PY型预钻式旁压试验规程JGJ69-90JGJ 72-1990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90 JGJ 83-1991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 JGJ 84-1992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92 JGJ 87-1992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JGJ 89-19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JGJ/T 8-199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GB/T 18507-2001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8-2001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324-2001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299-2004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 SL 299-2004SL 286-2003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 SL 286-2003SL 245-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 SL 245-1999SD 128-1987 土工试验规程(第三册)DL/T 5034-1994 火力发电厂供水水文地质勘测技术规范DL/T 5074-1997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096-1999 电力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定DL/T 5102-1999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规程DL/T 5104-1999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DL/T 5109-1999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地质规程DL/T 5125-2001 水电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体测试造孔规程SL 326-2005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Z/T 0223-2002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7-2002 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GJ 08-37-200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附条文说明)(附图A、B、C、D)CJJ 61-200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CECS 34-199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遥感技术规程CECS 99-1998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附条文说明)DBJ 08-37-199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 08-72-1998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J 206-198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规程 (电法勘探部分、地震勘测部分、测井部分) DZ 44-1986 城镇及工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 0017-1991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JG/T 5061.7-1995 黄土取土器JTJ 269-1996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附条文说明)JTJ/T 320-1996 疏浚岩土分类标准(附条文说明)SDJ 24-1988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勘测技术规程SL 237-20001-1999 土的工程分类(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2-1999 土样和试样制备(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3-1999 含水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4-1999 密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5-1999 比重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6-1999 颗粒分析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7-1999 界限含水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8-1999 湿化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9-1999 毛管水上升高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0-1999 相对密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1-1999 击实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2-1999 承载比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3-1999 回弹模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4-1999 渗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5-1999 固结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6-1999 黄土湿陷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7-1999 三轴压缩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8-1999 一个试样多级加荷三轴压缩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9-1999 孔隙水压力消散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0-1999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1-1999 直接剪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2-1999 排水反复直接剪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3-1999 无粘性土休止角试验SL 237-20024-1999 自由膨胀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5-1999 膨胀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6-1999 收缩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7-1999 膨胀力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8-1999 静止侧压力系数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9-1999 弹性模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30-1999 土的变形参数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31-1999 单轴抗拉强度试验(附条文说明) SL 237-20032-1999 振动三轴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33-1999 共振柱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34-1999 冻土含水率试验(附条文说明) SL 237-20035-1999 冻土密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36-1999 冻结温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37-1999 冻土导热系数试验(附条文说明) SL 237-20038-1999 未冻含水率试验(附条文说明) SL 237-20039-1999 冻胀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0-1999 冻土融化压缩试验(附条文说明) SL 237-20041-1999 原位密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2-1999 原位渗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3-1999 原位直剪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4-1999 十字板剪切试验(附条文说明) SL 237-20045-1999 标准贯入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6-1999 静力触探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7-1999 动力触探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8-1999 旁压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9-1999 载荷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0-1999 波速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1-1999 原位冻胀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2-1999 原位冻土融化压缩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3-1999 粗颗粒土的试样制备(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4-1999 粗颗粒土相对密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5-1999 粗颗粒土击实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6-1999 粗颗粒土的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7-1999 反滤料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8-1999 粗颗粒土固结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9-1999 粗颗粒土直接剪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0-1999 粗颗粒土三轴压缩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1-1999 化学分析试样风干含水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2-1999 酸碱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3-1999 易溶盐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4-1999 中溶盐石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5-1999 难溶盐碳酸钙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6-1999 有机质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7-1999 游离氧化铁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8-1999 阳离子交换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9-1999 土的矿物组成试验(附条文说明)SLJ 7-198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规程 (电法勘探部分、地震勘测部分、测井部分) SYJ 58-1989 静力触探技术规定(含条文说明)TB 10014-1998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 10017-1999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 10042-1995 铁路工程地质膨胀土勘测规则TB 10055-1998 铁路工程地质黄土地区勘测规则YBJ 31-1986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YBJ 42-1992 土工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TBJ 37-1993 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YB/T 9009-1998 岩土工程勘察结果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T 9033-1998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和供水管井工程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附条文说明) YS 5205-2000 岩土工程现场描述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06-2000 工程地质测绘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07-2000 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08-2000 钻探、井、槽探操作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13-2000 标准贯入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14-2000 注水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15-2000 抽水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16-2000 压水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18-2000 岩土静力载荷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19-2000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20-2000 十字板剪切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21-2000 现场直剪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22-2000 动力机器基础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23-2000 静力触探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24-2000 旁压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J 225-1992 土工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B 9010-1998 岩土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附条文说明)YS 5227-1995 湿陷性土起始压力测试规程(附条文说明)JGJ/T 143-2004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29-199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 5230-1996 边坡工程勘察规范(附条文说明)DL/T 5074-2006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034-2006 电力工程水文地质勘测技术规程SY/T 0049-2006 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规范HG/T 20691-2006 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操作技术规程HG/T 20693-2006 岩土体现场直剪试验规程设计规定HG/T 20694-2006 振动沉管灌注低强度混凝土桩施工技术规程CECS 55-1993 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DBJ 08-1972-1998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T 5385-2007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监理规范TD/T 1009-2007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规范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222-2006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JGJ 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篇二:DZT 0148-9水文地质钻探规程Word 文档GWI技术要求系列总则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 年3 月11 适用范围及有关说明1.1 本技术要求系列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系列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实施项目《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以下简称“项目”)专门制定,是适用于项目所有工作内容的统一技术要求体系。
水文测验资料质量审查评定办法目录1.测验、原始资料、过渡图表错情标准 (3)1.1 降雨、蒸发 (3)1.1.1大错标准 (3)1.1.2小错标准 (3)1.2水位 (4)1.2.1大错标准 (4)1.1.2.小错标准 (4)1.3流量 (5)1.3.1大错标准 (5)1.3.2小错标准 (5)1.4泥沙 (6)1.4.1大错标准 (6)1.4.2小错标准 (6)2.整编成果资料错情标准 (7)2.1大错标准 (7)2.2小错标准 (7)2.3下列情况可不作错情统计(包括以上全部项目) (8)3.磁介质错情标准 (9)3.1大错标准 (9)3.2小错标准 (9)4.成果资料数值错情标准 (9)5.测验、资料等级标准 (10)6.奖惩 (11)附件:单站分值计算为: (12)单站项目总分标准 (12)各水文站难度系数表 (12)为了在测验质量评定上便于操作,将测验中所有不符合规范、补充规定的行为和记录计算方法、数值错误均“错情化”,即全部只分“大”、“小”两类错,虽在定性上不是绝对正确,但在“一视同仁”的前提下,能相对合理且便于掌握。
对于有部份需现场才能发现的,以各级随机抽查的为准。
对规范和补充规定有明确规定又未严格执行的、包括数值上的错且未达到大错标准的均按小错记,对不明确的小错作了一些补充。
记载和计算数据的大小错均按“成果数据错误标准”执行。
1.测验、原始资料、过渡图表错情标准1.1 降雨、蒸发1.1.1大错标准(1)仪器安装、维护不符合《规范》规定的;(2)观测操作程序不符合要求的;(3)观测中的错、缺、漏对年、月统计或极值挑选造成的影响:降水量10mm,蒸发2mm,各记一个大错;(4)未按规定进行虹吸订正的;(5)自记钟个别走时误差超限未进行校正和作时间订正的;(6)自记故障对资料的影响达到10mm且无人工补救者的;(7)蒸发器皿锈蚀漏水、未按《规定》及时处理的;(8)自记降水记录中,凡已虹吸没有量记虹吸量的。
《水资源评价导则》SL /T238-1999目录1 总则.......................................................................................291 2 一般规定.................................................................................291 3 水资源数量评价.....................................................................292 4 水资源质量评价.....................................................................297 5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 (299)zhou1总则1.0.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查明水资源状况,必须进行水资源评价。
为适应水资源评价工作的需要,统一技术标准,保证成果质量,特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全国及区域水资源评价和专项工作中的水资源评价。
1.0.3水资源评价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
1.0.4水资源评价工作要求客观、科学、系统、实用,并遵循以下技术原则:1 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
2 水量水质并重。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4 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1.0.5在水资源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他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的要求。
2一般规定__评价分区2.0.1全国及区域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精度应满足国家及相应区域社会经济宏观决策的需要;为专项工作开展的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精度应满足专项工作的需要。
2.0.2水资源评价应分区进行。
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影响评价均应使用统一分区。
修订说明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评定标准》从2001年来已发布实施了三个版本,对衡量、评价测站、市(州)局测资工作的优劣,对成果质量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水文年鉴恢复刊印后,水文资料除原来的整编审查和复审外,增加了汇、刊期间的多级审查。
为了使各种审查结果全部纳入《水文监测资料质量评定标准》的范畴并结合以前版本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标准进行补充和修改。
本次修订经反复征求意见,并召开专门会议讨论。
修改定名为《水文监测资料质量评定标准》(2010版),现正式发布实施。
由于水文特性与工作情况的差异,标准不完善之处仍在所难免。
希望广大水文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出补充修改意见,使之臻于完善。
本标准由水文监测处负责解释。
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010年11月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评定标准》
(2010版)
水文监测是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基础。
水文监测资料成果反映了自然水体的变化规律,是防汛抗旱、水工程规划设计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配置、保护和节约的主要资料依据。
为全面、客观、合理地评定各站、市(州) 局的水文监测资料成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 总则
1.1 评定要求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评定是对水文监测资料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行业内部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审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全面的水文测验整编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全面掌握水文测验、资料整编规范及其有关规定,了解管辖范围内的测站水文特性。
要求评审人员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以提高水文监测资料成果质量为宗旨,以本标准为依据,以测验、整编规范及有关规定为准绳,大公无私,秉公办事,严肃认真地进行评审工作。
1.2 评定范围
国家基本站、专用站、雨量站、辅助站(含渠道、辅助断面)均参加评定。
1.3 评定工作的组织领导
1.3.1 整编阶段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评定,分别由测站、市(州)局、省局三级组织进行。
测站对本站及所属站的测验资料应经常对照本标准进行检查,据以指导测验工作。
年终进行自评,填制表2-4,随同原始成果上报市(州)局。
市(州)局成立测资质量评定小组,对所属站测资工作进行全面审查评定,并填报测资质量评定表、统计表及简要的水文测资质量评定报告,由主管局长审查后上报省局。
省局在年报资料复审时成立测资质量评审组(不少于3人),对各市(州)局的测资质量进行检查、核实、评定。
1.3.2 汇、刊阶段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评定,分别由省局、流域、全国三级组织进行。
1.4 评定工作的步骤
1.4.1 初评
各市(州)局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定期对所属测站进行水文测资质量评定,据以指导测站工作;次年二月份对上年情况进行汇总,写出“水文测资质量评定报告”并附报测验资料质量评定表1-4,于复审前上报省局1份。
1.4.2 评审
省局于每年资料复审期间,以市(州)局为单位抽查10%左右的站(简称全审站)的成果,对这些站各个项目的外业测验及考证、定线、推算、制表、统计、规格、电算数据整理和录入数据文件等进行全面审查。
如审查成果不合格应增加全审站数,直到合乎要求为止。
其余站(简称检查站)只对汇编图表作重点检查。
省局测资质量评审组根据全审、检查以及上年度资料在汇、刊期间审查等结果,对各市(州)局测资质量进行评审。
评审结果在资料复审总结中予以发布。
2 评定内容
测资质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标准只对影响测资质量的主要方面进行评定。
2.1 测验任务完成情况
测站是否全面完成“测站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和上级临时布置的其它任务。
2.2 执行规范及有关技术规定等情况
测站各测验项目的测验方法、测次分布、观测时间、计算方法、资料精度等是否符合规范及其它有关技术规定要求。
对直接影响测资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检查。
3 评分办法
3.1 测站自评及市(州)局初评
各测验项目分别进行单独评分,测站得分按该站各测验项目的权重计算。
各测验项目的权重如下表:
各测站测资质量得分按下式计算:
()单项权重
单项权重
单项得分单站测资质量得分
∑⨯∑=
(1)
水文(位)
单站得分
⨯--=)1(γβ
辅助站数
辅助站得分所属雨量站数
所属雨量站得分∑⨯
+∑⨯+γβ (2)
式中:β取值有雨量站取0.15,无雨量站取0;γ取值有辅助站取0.15,无辅助站取0。
3.2 省局评审
省局根据市(州)测验资料情况确定全审站,按(2)式计算出各全审站的复审得分,同时计算质量评分偏差d ,d 值按下式计算:
单项权重
单项权重扣分单项复审补扣的非差错
∑⨯∑=
)
(d
(3)
式中:非差错扣分指除系统错、特征值错、其它数字错符号规格及说明文字
等错误扣分之外的扣分。
市(州)局测资质量评分偏差D 按下式计算:
全审站数
值全审站d D ∑=
(4)
D 值的大小反映市(州)局测资质量评定工作的水平,其值越小,说明自评的准确度越高。
3.2.1 测站得分
全审站得分为复审实际得分。
检查站得分为:
测站得分=市(州)局初评得分-复审扣分-D
(5)
3.2.2 市(州)局测资质量综合得分
各市(州)局的测资质量综合得分反映了测资工作的质量,也是测资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志之一。
各市(州)局测资质量的排名以综合得分高低排序确定,但对抽样不合格增加全审站数的局,无论其得分的高低均只参加第四名以后(含第四名)的排名。
市(州)局测资质量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
()
()a
D a +-∑-=站数
位水文测站得分综合得分21·
()
集中管理的雨量站数
得分集中管理的雨量站单站
D 2-∑()站数
位水文面上扣分-
-汇刊扣分
(6)
式中: α取值范围为集中管理的雨量站1~9站为0.05,10~19站为0.08,20站以上
为0.10;
集中管理的雨量站单站得分与测站得分计算方法相同;
汇刊扣分指上年度资料在汇编、刊印期间的扣分,计算方法如下:
汇刊扣分=汇编、刊印期间总扣分/水文(位)总站数;
3.3 质量等级的划分标准
质量等级反映出测资工作质量的高低,等级按水文站测资质量得分多少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
凡有不符下列相应等级条件之一者,除不合格级外,均只降一个等级。
(1)优秀级:要求测资质量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下同),各单项(委托站不算单项,下同)得分在86分以上,凡有伪造资料者不能评优。
(2)良好级:要求测资质量得分在70分以上,各单项得分在65分以上。
(3)合格级:要求测资质量得分和各单项得分在60分以上;或测资质量得分在60分以上,虽有单项得分在60分以下,但满足刊印要求者。
(4)不合格级:不符合上述要求者。
4、评分标准
对各测资工作项目,能按规定要求全面完成任务者计满分100分。
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部分按扣分标准(详见附表)扣分,同一问题涉及多项扣分标准按最高标准扣分,不重复扣分。
单项累积扣分以90分为限,超过90分以90分计算。
(1)实行流量间测的站,在流量停测年份,流量项目按5%的权重参加评定;检测年份,流量项目按10%的权重参加评定。
实行输沙率间测的站,在输沙率间测年份,单沙按10%的权重参加评定计分。
在间测期间,超出间测范围而未恢复正常测验的,按漏测情况扣分。
(2)测站遇有五十年一遇以上的洪水位,用流速仪或均匀浮标法测流,圆满完成测验任务的,各单项得分在86分以上时,在流量项目中奖10分。
(3)测站测到历年最低水位的相应流量,在流量项目中奖5分(小河站和断流情况除外)。
(4)年内任一项目有缺测、漏测时,取消全部奖分。
(5)专用站(非基本站网以内的站)不参加测资质量评定排名,审查无差错时单独奖励。
(6)凡由市(州)勘测局编写、整理、制作上交省局的图表、整编说明和其他电子文档资料等均算年报成果,如不符合要求、有错误或不按时上交,比照相关标准作为面上扣分,其扣分统计到市(州)勘测局。
(7)全省水文资料复审期间审出的整编差错不予纠正,一经发现,比照相关标准作为面上扣分,其扣分统计到市(州)勘测局。
(8)凡伪造资料者,除按单项扣分外,还要按照有关奖惩办法,追究当事人及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9)凡评分标准未明确的事宜,一般比照相似情况酌情扣分。
附表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扣分标准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扣分标准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扣分标准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扣分标准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扣分标准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扣分标准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扣分标准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扣分标准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扣分标准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扣分标准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扣分标准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扣分标准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扣分标准
水文监测资料质量扣分标准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