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普通话考试命题作文对美的看法范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普通话考试命题作文对美的看法范文篇1题目:美在哪里?美啊,美无处不在!从大自然到人工建筑,从艺术作品到生活细节,处处都可以发现美。
我最喜欢大自然的美了,那是最纯朴、最质朴的美。
春天,万物复苏,到处都是新绿;夏日充满生机,百花盛开,鲜艳夺目;秋日硕果累累,丰收的景象让人感到喜悦;冬日虽然寒冷,但白雪皑皑的景象也有一种纯净的美。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我都喜欢。
我家附近有一片小树林,那里真美!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点点光斑;小溪潺潺流淌,欢快地唱着歌;青蛙偶尔也加入其中,auxiliary部。
我常常坐在树下听这吵吵嚷嚷的"合唱",感到无比惬意。
偶尔会有几只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地唱着,那欢快劲儿可真让人喜爱啊!除了大自然的美,人工建筑中也处处存在着美。
无论是宏伟壮观的高楼大厦,还是精巧别致的庭院园林,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城市里到处是高高低低的建筑,夜幕降临时,它们在灯火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熠熠生辉,就像一幅幅迷人的夜景画。
艺术作品则是美的最好诠释。
无论是名家大师的杰作,还是小朋友的随手涂鸦,都蕴含着美。
画里可以看到各种景色,人物,动物...画家用精湛的技艺展现在我们眼前;音乐家用音符谱就了动人心弦的曲子;诗人用灵巧的文字描绘世间百态。
艺术就是美的化身!生活中处处皆美。
妈妈温馨的微笑,爸爸和蓝而憨厚的笑容,都是我生活中的美;老师谆谆教导,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都是学校生活中的美;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才是社区生活的美。
只要用心去发现,点点滴滴都是美。
所以说,美无处不在。
大自然界有纯真的自然美,人工建筑里有宏伟壮丽的建筑美,艺术作品中蕴含着艺术之美,生活点滴处处可见生活之美。
美环绕左右,只要用心去发现,处处皆是美的天地。
让我们珍惜身边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去弘扬美,使这个世界因美而更加美好!普通话考试命题作文对美的看法范文篇2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曾经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救电话,并与那个向往成功、渴望指点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对美的定义的认识和理解关于美的定义,美的释意有几方面:⑴指味、色、声、态的好。
如:美味;美观;良辰美景.《史记·吴太伯世家》:“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⑵指才德或品质的好。
如:美德;价廉物美.《管子·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王勃《滕王阁序》:“宾主尽东南之美。
”⑶善事;好事.《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⑷赞美;称美.《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⑸喜欢;称心。
《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满座之人见王勃年少,却又面生,心各不美."以上总结为一句,美的定义为: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从事这个设计这个专业,需要掌握基本的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儿童时,觉得玩具是美的。
有自己的兴趣时,觉得画笔是美的.拿着画笔,觉得自己所画的是美的.上学时,觉得有朋友一起玩耍是美的。
劳累时,觉得放假是美的。
小时候,觉得长大后的未来是美的。
长大后,期待更久后自己创造出的美好生活。
从小学美术的我,需要整理自己这么多年来对美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小时候,画着儿童画,自己有无数的想法在头脑中,得过许多奖,也许那时候大人们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很美。
高中时,画了许多素描,色彩,速写,觉得能把它们都画得好,就是真正造出了美。
写意的画法和写生的画法都能创造出美,所以让自己觉得美并不是绝对的。
到了大学,看到许多新奇的作品和事物,自己在茫然中的时候,感到自己对这些如此陌生,感到自己的创新少之又少。
时刻去告诫自己不能去依赖某些东西.应该需要怎么去进步呢?要在大学中去积累,创造出更好的东西。
涌现出更多好的想法.也出去旅游过,看见过一些奇山妙水,在国家森林公园中呼吸大自然的空气,那种惬意让人不自然的感觉到大自然的美,站在高山上远眺,在船中漂流,感受奇观》自然所创造出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特点与形态,也许这就是美吧。
浅谈我对美的认识
美,乃世界公认的艺术及审美的活动的总和。
美,是指美的社会性质及其影响。
它是一种有着特殊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氛围及艺术形式的审美经验和理念。
人们究竟如何认识美,不断变化着。
我对美的认识,始于对一切美好的态度和价值观。
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美”,它不仅存在于艺术作品和自然美景之中,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日常生活中。
美可以是文字、形象以及声音,它将触动我们的心灵,耐心的身世有更多的和谐与自由;如果我们的灵魂有了美的触动,我们便会对一切有着一种新颖的认识,从而激发我们的潜力,更加追求自我超越努力,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我认为,美是个普遍的概念,它是一种普遍的经验,任何人都有可能体验到这种丰富的经验,它也没有任何的绝对标准的限制。
每个人的审美都是有所不同的,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想象及感知,都会有一些程度的不同。
综上,美不仅是一种审美观念和理论,它更深的涵盖的是一种心态和态度,一种热爱生活的文化,一种追求美的信仰,这也是我对美的认识。
谈谈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小作文美,这玩意儿可真是个让人捉摸不透又心驰神往的东西。
要说美啊,咱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那些长得好看的脸蛋儿和身材。
走在街上,看到个帅哥美女,眼睛都忍不住多瞟几眼。
那精致的五官,匀称的身材,
确实让人赏心悦目。
这只是表面的美。
要是光看外表,那可就太肤浅啦。
其实,美还藏在好多地方呢。
比如说,一个人的善良就是一种美。
看到有
人愿意帮助老人过马路,或者给流浪的小动物喂食,这种从心底里散发出来的
善良,能不美吗?这种美比外表的美更能打动人心,让人觉得温暖和舒服。
还有努力也是一种美。
你看那些为了梦想拼命奋斗的人,哪怕满脸汗水,
浑身疲惫,可他们那种专注和坚持的劲儿,就是美!就像运动员在赛场上冲刺,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埋头研究,他们的努力让人敬佩,这就是一种魅力十足的美。
再说说大自然的美吧。
那壮丽的山川,广阔的大海,绚烂的晚霞,哪一样
不让人惊叹?站在山顶上,望着脚下的风景,感觉自己的心都被这美景给填满了。
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是最美的艺术品。
美呀,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它可以是外表的光鲜亮丽,也可以是内心的
温柔善良;可以是努力拼搏的汗水,也可以是大自然的神奇馈赠。
只要我们有
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美。
所以啊,别总是盯着那些表面的东西,多去感受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你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个人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个人对美的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主观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观点:
1.美学本质的主观性:一些人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的,因为美是一种个人感受和体验。
不同的人对美的感受和标准可能不同,因此美的本质是主观的。
2.美学本质的客观性:另一些人认为美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因为个人的感受和观念而改变。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有其自身的属性和规律。
3.美学本质的主客观统一:还有一些人认为美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美不仅存在于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同时也与个人的感受、认知和情感有关。
总之,个人对美的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主观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无论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如何,我们都可以欣赏美、体验美、感受美,并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
1。
与美同行作文800字1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让我们与美同行——认识美,发现美并创造美”。
美,自古以来便是我们人类的永恒追求。
一张动人的脸庞,一幅传世的佳作,一处别致的风景……这是我们看到的有形之美,还有更多我们看不到而能用心灵感受得到的精神和品质,一同在无声中构建我们对美的认识。
但是,有的人却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混淆美丑。
生活中,有人错把珍珠当鱼目,粗鄙浅薄而不自知。
这样的人,与高呼“天下无马”的食马者又有什么分别呢?当下社会各界普遍存在的泛娱乐化现象,“土味娱乐”“后宫争斗”等吸引人眼球的内容被没有审美能力的人们盲目追捧;在泛娱乐化的潮流里,为了流量、利益,一些创作者用“争风吃醋”“机关算尽”“一路开挂”等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去迎合人性中浅薄的一面,除了满足视听感官的刺激,却无思想启迪和精神美感,更遑论承担社会责任与价值引领。
没有分辨美丑的能力,很容易颠倒黑白,以丑为美。
过去男人以阳刚为美,女人以阴柔为美,现在则男人“小鲜肉”,女人“女汉子”或“狐媚子”。
过去以匀称自然真实为美,现在以畸形的锥子脸、麻杆腿为美。
若美丑不分、颠倒黑白,价值观和审美观就会出问题。
只有我们学会了认识美,才能发现美,才能创造美。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讲,与美同行显得尤为重要。
疫情期间,逆行者的最美身影,教会了我们责任与担当;李子柒的美食视频,让我们重视正在遗失的传统文化;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努力的身影,让我们明白了奋斗的力量……我们唯有感知到了美,才能有机会去创造美。
唯有与美同行,我们才能发现生活的另一面,才能在美中汲取力量,才能在美中涵养自身品格。
愿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火眼金睛,都能拥有一双善于创造美的勤劳双手。
愿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与美同行,一路成长。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发言的主题是“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什么才是美的在每个人眼里却是不尽相同的,而有的人常常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
对美有什么认识和感受作文美,这个词儿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啊!它就像一杯奶茶,喝起来又甜又香,让人回味无穷。
对美的认识和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美之旅吧!美是一种感觉。
当你看到一幅画,一首诗,或者一段音乐时,你会感受到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就是美给你带来的感觉。
有时候,美就像是一阵清风,吹过你的脸庞,让你感到无比舒适;有时候,美又像是一束阳光,照进你的心里,让你感到温暖。
美是一种让人愉悦的感觉,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美是一种追求。
人们对美的追求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
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就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美的存在,他们用诗词歌赞大自然的美,用画笔描绘人间的美。
现代的人也是如此,我们会在时尚的服装店寻找美的痕迹,会在美食的世界里品味美的滋味。
美是一种让人向往的追求,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动力和激情。
美是一种态度。
对待美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如果我们抱着积极的心态去欣赏美,那么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美的存在;反之,如果我们抱着消极的心态去看待美,那么我们可能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事物。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一颗发现美的心去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精彩。
美是一种责任。
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我们要传承和弘扬美的文化。
我们要学会欣赏各种形式的美,无论是自然的美、艺术的美还是人文的美,都要用心去感受。
我们还要努力创造美,让自己成为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美的力量更加强大,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对美的认识和感受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它让我们学会了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创造美好。
希望我们都能在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无尽的美丽和快乐!。
谈谈你对理解美的几种模式的看法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
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讲到美,比如美丽的风景、美好的品德、美妙的音乐等等。
可是,什么是美呢?不同的人对于美有不同的理解。
我个人认为,理解美有几种主要模式。
第一种模式,就是用眼睛去欣赏美。
这是最基本和常见的理解美的方式。
我们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比如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清澈的湖泊等。
也可以欣赏人工建筑的美,比如雄伟的高楼大厦、古色古香的园林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欣赏艺术品的美,比如精美的油画、优雅的舞蹈等。
用眼睛欣赏美能给我们带来视觉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第二种模式,是用耳朵去体会美。
有些美是肉眼看不到的,需要用心去聆听。
比如动听的音乐、婉转的诗词歌赞、悦耳的鸟鸣虫叫等,都能给我们带来听觉上的美妙体验。
我最喜欢古典音乐了,每当听到钢琴曲或小提琴协奏曲时,总能感受到音符组合的魅力和节奏的韵律之美。
妈妈也常常哼着民谣曲给我听,歌声虽然简单,却饱含着大自然的气息,让人感到阵阵清新。
第三种模式,是用鼻子去嗅觉美。
这种理解美的方式比较少见,但同样让人陶醉。
比如花朵的馨香、熟透的水果香气、新鲜咖啡的醇香等,都能让人百闻不厌,沉浸在美好的气息中。
妈妈做饭时,厨房常常弥漫着酱料的香味,使我对美食的香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四种模式,是用舌头去品尝美。
这种理解美的方式一般都是通过美食来实现的。
像麻辣鲜香的火锅、酥脆可口的点心、香浓甜美的冰淇淋等,都足以让人欲罢不能、回味无穷。
外婆做的家常菜虽然样子很普通,但滋味无比纯正,让我感受到了异乡难觅的乡土美味。
春节时,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一年到头最最美味的佳肴都会尽数端上桌,我们像品尝世间至美的味道一样,吃得不亦乐乎。
第五种模式,是用身体感受美。
这种感受非常亲和,往往通过亲身体验实现。
比如,踩在厚厚的雪地上的柔软感觉;快乐地在明媚的阳光中撒欢打闹时的轻松愉悦;做运动的过程中,身心达到完美的契合与统一时的美好体验等。
对审美的认识和感悟
审美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是对美的定义和认知。
不同的人对美的定义和认知可能不同,但一般来说,以下是我对审美的认识和感悟: 1. 美是一种感觉。
美不是客观存在的物体或事物,而是人们对它们的感觉和认知。
美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味觉的、触觉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感受。
2. 美是一种超越物质界限的体验。
美不仅限于自然世界,也可以存在于社会、文化、艺术等领域。
美可以是某种形式的艺术表现,也可以是一种哲学思想或宗教体验。
3. 美是一种多样性。
美的形式和内涵可以是多样的,不同的人和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认知也有差异。
4. 美是一种持续的学习和发展。
审美是一种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观察、实践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理解和认知更多的美。
5. 美是一种价值。
美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启发、感悟和反思,也可以为社会、文化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因此,美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谈起美,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美丽的字眼“美”。
有人说,美是心灵的升华,也有人说,美是一种境界。
然而我却认为,美就在我们身边,它无处不在。
春天来了,大自然显得格外美丽。
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发芽了,大树长叶了,花儿争奇斗艳地开放着……你瞧!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你难道不感到美吗?
记得那一天晚上,我在楼下玩耍时看见了一个背影——她正弯着腰给别人捡烟头。
那是一位老太太,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
她不停地捡着地上的烟头和垃圾……
当我把这件事告诉妈妈时,妈妈说:“你是不是被感动了?你说美是不是无处不在?”我点点头说:“是的,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
比如说:捡垃圾、扶老奶奶过马路、帮清洁工阿姨扫地……这些都是美的表现!”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就会发现身边到处都有美。
”
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很感动。
对美的认识
美,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字眼儿,也是一个迷人的迷。
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
大概所有的人都会同意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也就经常要谈到美。
于是,诸如“山河美”、“青春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等,经常为人所道。
但,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美已经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呢?不是的!
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辩论“什么是美?”,最终未能给出一个终极而本质的定义,不得不慨叹:“美是难的”。
直到科学昌明,哲学繁荣的现在,“美是什么”的问题仍是一个难解的“斯芬克司之谜”,仍在无休止的争论中。
虽然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过艰苦的探索,并提出了种种当时在他们看来最为理想的答案。
但他们都未能最终摘下这颗美学皇冠上的明珠。
回答“美是什么”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对个别对象作审美判断或作经验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种美的对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与非审美对象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
美并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着各种性质上极不相同的事物。
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各种劳动产品以至人物的品质、动作、相貌、表情、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
要在这些性质上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质,当然是极困难的。
再则,美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
在动态的时空结构中,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美的内涵极其价值意义也就很不一样。
综上,正是美的概念内涵的宽泛性、复杂性甚至变易性给美的本质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难以揭去的面纱。
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他们认为只有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按他们的说法就是“椅子不为人坐就不成为椅子”。
但这个观点遭到“客观论”者的反对,他们认为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光有主体条件还不行,还需要对象上的某些东西,即这些事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素质。
于是他们反驳说:“为什么我们要坐在椅子上,不坐在一堆泥土上,因为泥土不具有椅子的可坐性。
”
那么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审美性质”或“素质”呢?为什么各种对称、均衡、节奏、秩序……能给我们美感,而丑陋、荒谬、芜杂却不能呢?把它归结为“无意”、“理性”、“鬼斧神工”吗?显然不行。
传统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用主客体“同形同构”“异质同构”的学说来解释审美本质的根源和由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它却对人与对象在形式上的相互对应以及对象上的审美素质作纯生理上的解答,这显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观。
马克思把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知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阐明美的本质奠定了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按照这个方法论,要揭示美的本质,必须科学地说明人的本质,正确地说明社会生活的本质。
首先,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其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所以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在于劳动,或者说是一种“人化的自然。
美是人的主体性,事物的客体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
这其实也并不难理解:一块石头,一堆泥土本身并不美,但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制作,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塑像,就很美了。
那么,在现实社会里,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美呢?下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美要自然。
古人总喜欢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比喻女子的美,的确,天生丽质的女孩总是引人注目的。
人的外表美与生俱来,纵使在昂贵、再优质的化妆品也难以达到,而二十左右时的青春正是人一生当中最美的阶段,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自自然然的一颦一笑,都时刻透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这气息来自人外在的体现,更来自人们的内心,就如同人们说的:“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
”一样,更多的美是在于自身与观者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人们心灵美其实是最重要的,应该说在某种情况下,它是超脱于外表美的一种真正的美。
人可以没有漂亮的外表,却不可以没有美丽的心灵,因为外表终究是表面的东西,而人的内心却是人的根本、本质,是最深层的。
我想,有很多人读过《白雪公主》的故事,故事中的新王后和白雪公主都是美丽的,而王后因为嫉妒、虚荣、最终落了个终身丑陋的下场,而善良的公主却因为美丽的心灵而一次又一次地逃脱死亡的魔爪。
我想,这并非只是来自于安徒生主观思想的臆造,而是它真切地反映了人们弃恶扬善的观点和愿望。
如果白雪公主是因为其容貌美和心灵美打动了读者的话,那《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摩多,该是纯粹的心灵美了吧!他曾被人们认为是城市中最丑的人,没有人的关爱,有的只是人们的耻笑。
但他面对女主人公遭到危难时,却毅然伸出了自己丑陋却温暖的双手……卡西摩斗的丑陋的,但同时也是美丽的、可爱的,只是因为他有着一颗充满着温暖与爱的心灵,同时拥有美貌与美好的心灵纵然可贵,但相貌平常却拥有火热心灵的人同样会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扬。
总之,在我看了,美丽总是一种虚妄的东西,它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我们捉摸不到它的形态,但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来自于自然,体现在我们的心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