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陈琦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332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习与教育交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与教育学发展的需要,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教育理论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的指导。
教学的五要素:学生(差异性)、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教学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作为心理学科——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使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纵深发展作为教育学科——研究如何应用学生学习的规律去设计、改革、优化教育模式,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人才培养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孔子的教育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柏拉图的思想:知识即回忆亚里士多德:记忆三定律(相似律、相对律、邻近律)洛克:白板说;霍尔:把发展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1920)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心命名的专著,这时期形成了学习理论两大流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2)发展时期(1920—1960)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学习理论为研究主要对象;杜威“从做中学”;维果斯基主张教育心理学的独立研究(3)成熟时期(1960—1980)西方教育心理重视为学校教育服务;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认知学习理论发展并兴盛,发展出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人本主义思潮出现(4)深化拓展时期(1980—)教育心理体系发展越发完善,研究越发深入,视角越发综合,建构主义作为人质学习理论的心发展影响很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
定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采取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研究对象世纪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课件讲义当代教育心理学讲义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
70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
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成就: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创立很多理论,出版很多作品3.对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这个实际上主要是城市教学,布鲁纳在美国领导的一个课程改革,其实就是结构主义学习。
研究趋势:1.在理论方面:万能论和机械论逐步被克服。
2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
3.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4.在传统理论及客体基础上,提出许多新的理论研究客体与研究方法。
5.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
6.分析性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7.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性认识获得了事物的初步印象;而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是通过思维实现的。
认知心理的诸多因素的发展时序不一。
感觉发生、发展最早,新生儿就具有多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