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教学案:第六单元 第24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91.00 KB
- 文档页数:6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目标导航] 1.了解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内容。
2.了解《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重点)。
3.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难点)。
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
2.召开(1)第一届:1949年4月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选举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
(2)第二届:1950年11月召开,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并提出其原则。
(3)原则:“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4)意义: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5)1952年12月在维也纳召开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思维点拨]1.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主要宣扬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相处、以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和民族自决的原则等几大方面的反战和平思想。
2.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兴起有着历史必然性: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促使人们觉悟,反思战争给人类留下的深刻教训;二战后冷战兴起,威胁着人类的和平生活;美苏争霸,尤其是核军备竞赛给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二、《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1.背景:1954年罗素发表了题为《人类的危机》的著名演说。
2.发表:1955年7月,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3.内容: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敦促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4.实践活动(1)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倡导成立了“和平反抗核战争百人委员会”。
(2)倡议成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3)专门创办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
[重点精讲]罗素的《人类的危机》演说,在人们当中迅速扩散了对人类前途的忧虑感。
第24课和平与发展【学法指导】1、依据知识结构,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并掌握记忆重点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勾画,作出记录,便于上课答疑解惑。
★题C层可选做。
【学习目标】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含义和原因;难点是结合当今的国际形势综合分析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预习案】一、时代主题的历史演变(阅读教材111页完成)1、时代主题概念:每个时代的____________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
2、战争与革命交织的年代1)时间:20世纪上半期。
2)依据:A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
B 社会主义革命与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3、和平与发展的时代1)时间:20世纪后半期,2)依据:A “冷战”结束后,___________频发也没有改变总体和平的趋势,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
B 广大亚、非、拉国家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C “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________放在首位。
二、和平是发展的前提(阅读教材111-112页完成)1、战争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投入到战争中。
2、战争对_____________造成严重的破坏。
3、战争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严重的障碍之一。
三、发展是和平的保障(阅读教材112页完成)1、发展不仅能带来更多的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以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提供保障。
2、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够促进__________的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更为有效地制止战争。
3、世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4、南北贫富差距拉大加剧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影响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只有发展才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四、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和平力量不断增强(阅读教材112-113页完成)1、战争危险依然存在1)传统安全威胁和___________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课题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授课时间课型新授二次修改意见课时一课时授课人科目历史主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和平与发展;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探究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关系;探究促进共同发展与维护和平的关系;探究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的原因与表现。
(三个探究)2、分析归纳: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和要求;和平力量增长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是与中国人民曾经经历的屈辱与不幸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实践都表明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情和坚持和平发展方向,对人类和平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3、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重难点重点:和平与发展的相辅相成关系。
难点:如何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教学设想教法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
学法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堂设计一、目标展示课标: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1.知识与能力:和平与发展;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
二、预习检测1.列举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性。
1】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加强,相互影响越来越直接。
2】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制止侵略不是某个国家的事情。
3】发展经济、提高人类文明程度需要和平。
清单一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历史演变每个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
2.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1)主题: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
(2)表现:①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
②战争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觉醒,社会主义革命与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3.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时代主题(1)主题:和平与发展。
(2)表现:①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世界虽然动荡,但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②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
③“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位。
清单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相互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和平是发展的前提(1)战争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消耗,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2)战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3)战争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严重的障碍之一。
2.发展是和平的保障(1)发展能给社会带来更多财富,还能保障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
(3)经济的发展能更有效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4)发展能缓解当代因经济发展而引起的难民流动等世界性问题。
[深化认知]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是在和平时期完成的,而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则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这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清单三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面临的挑战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和平力量不断增强1.(1)新形势下,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起来。
(2)少数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恐怖主义活动猖獗,使普遍和平受到威胁。
(4)狭隘民族主义、地区霸权主义、宗教领土矛盾等潜在战争因素的影响。
2.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只有同霸权主义等战争因素进行斗争,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深化认知]当今世界少数国家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破坏别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6单元第24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2.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客观依据,认识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难点:分析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2012年是世界不平坦的一年,马里危机、叙利亚冲突不断、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卫星发射和核武器试验影响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国与日本钓鱼岛争端在逐步升级,经济上欧债危机仍在困扰着欧洲,环境问题极端天气冲击着人们的视野。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哪些因素在困扰着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全世界各国政府与人民该如何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本节课我们学习“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自主学习:一、时代主题的历史演变1.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及其表现(1)时代主题: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
(2)主要表现①资本主义国家间为争夺世界霸权,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
②世界大战促进被压迫民族的觉醒,社会主义革命与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2.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及其表现(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2)主要表现①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②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发生,但没有改变总体和平的趋势,新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
③亚、非、拉国家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
④“冷战”结束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位。
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1)战争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2)战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3)战争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严重的障碍之一。
2.发展是和平的保障(1)发展能带来社会财富,还能保障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发展有利于和平力量的增长和有效制止战争。
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课标要求]1•简述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评价英历史地位。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历史作用。
课堂互动一、国际联盟的活动及貝评价1.活动(1)成立初:①1924年缔结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议定书即《日内瓦议定书》。
②国际联盟中的卫生、劳工等机构或组织,为促进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
(2)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下的国联姑息、纵容日本、意大利和徳国的侵略。
2.评价(1)历史地位:它是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圭複墮组成的国际组织。
(2)积极作用:①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具有一泄的进步意义。
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而发挥了一泄作用。
(3)消极方而: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重点精讲]国联不能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国际联盟不能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可从国联的盟约、成员及其实践三个方而来分析:[深度点拨]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看,国联是理想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实践,是集体安全思想的第一次尝试;从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看,国联不仅是对历史上国际组织发展成果的继承,更是一次创新,同时也为联合国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是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
[深化探究]材料见右图思考(1) 国际联盟为维护世界和平提岀了哪些原则?⑵国联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活动?答案(1)维护世界和平、实行集体安全、裁军。
(2) 缔结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议左书(《日内瓦议左书》):国联中国际联盟正式成立的卫生、劳工、交通运输、处理国际难民等机构或组织,为促进国际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
二、苏俄的和平外交1. 外交政策⑴提出《和平法令》。
(2)提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2. 外交活动(1) 1922年苏俄代表团出席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国际经济会议,初步打破了苏俄建国以来的孤立境地。
(2) 同年,苏徳签订《拉巴洛条约》。
3・历史作用: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企图,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每个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
2.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1)主题: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
(2)表现:①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
②战争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觉醒,社会主义革命与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3.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时代主题(1)主题:和平与发展。
(2)表现:①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世界虽然动荡,但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②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
③“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位。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1)战争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消耗,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2)战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3)战争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严重的障碍之一。
2.发展是和平的保障(1)发展能给社会带来更多财富,还能保障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
(3)经济的发展能更有效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4)发展能缓解当代因经济发展而引起的难民流动等世界性问题。
[深化认知]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是在和平时期完成的,而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则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这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1.(1)新形势下,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起来。
(2)少数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恐怖主义活动猖獗,使普遍和平受到威胁。
(4)狭隘民族主义、地区霸权主义、宗教领土矛盾等潜在战争因素的影响。
2.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只有同霸权主义等战争因素进行斗争,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深化认知]当今世界少数国家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破坏别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
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探究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史料探究]材料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
继“9.11”事件,恐怖分子又相继在印尼巴厘岛,西班牙马德里,在英国伦敦等制造了大规模恐怖袭击,一次次向无辜平民挥起了屠刀。
(1)材料一中提出确定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20世纪以来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概括当今威胁人类和平的主要因素。
[答案]依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变化: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因素: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宗教矛盾、领土矛盾等。
材料二据联合国2001年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60个最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2)材料二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何在?这些现象的存在和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历史上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影响。
影响: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障碍,不利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同时也构成危害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结论形成]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二者辩证关系可用下图表示: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1)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
(2)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都是在和平时期完成的,而两次世界大战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2.发展是和平的保障(1)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共享,为彼此和平共处提供了物质保障,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2)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3)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1世纪的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原因是()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教育了各国人民②资本主义经过调整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时期③科技革命推动全球化,形成相互依存局面④南北鸿沟不断加深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D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照各选项。
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使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和各国相互依存制约了战争的爆发,又要求共同发展。
南北差距扩大,发展成为第三世界的首要任务,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2.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
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样的时代中()A.世界不会再有动荡不安的局势B.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C.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一切事务D.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解析:选B当今世界总体局势趋于缓和,但局部的冲突和矛盾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
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发达国家不可能主宰世界一切事务,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C、D两项错误。
只有B项表述正确。
3.下列现象能代表当今国际形势主流的是()A.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B.美国以反恐为借口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开战C.印巴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D.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首脑会晤解析:选D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A、B、C三项都属于不利于和平的因素。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A.发展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保障B.和平与发展相互对立,互相排斥C.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D.和平与发展先后相继,因果相承解析:选C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经济才能发展;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只有各国经济发展了,才能减少战争,维护和平。
5.邓小平说:“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
”这句话最能说明()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B.新的世界大战是不会爆发的C.发展是和平的保障D.第三世界的落后和贫困是潜在的战争威胁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和平与发展二者关系的理解。
从“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可分析得出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6.目前,不少人已经认识到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贫困会导致冲突。
这表明()A.战乱和冲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B.和平与发展彼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C.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D.第三世界国家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解析:选B题目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贫困,容易导致社会动荡,也会给外部势力干涉提供借口,所以贫困会导致冲突。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07年9月)伊朗同美国的斗争连日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美国媒体称美政府已决定把伊朗革命卫队列为国际恐怖组织,伊朗总统内贾德则针锋相对宣布伊朗已成为“核国家”,并公开称伊方已有超过3 000台用于铀浓缩活动的离心机投入运行。
随即又有媒体说,美国已拟定针对伊朗的“三天闪电作战计划”,伊美两国关系似有加剧紧张之势。
材料二目前,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占78%,发展中国家占22%;而世界人口发达国家只占不到20%,发展中国家占80%以上。
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的什么问题?(2分)(2)造成材料一、二反映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3)针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你认为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6分)解析:第(1)问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和平与安全问题;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发展不平衡问题。
第(2)问要结合材料一、二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原因和国际旧秩序原因分析。
第(3)问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回答时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材料一:和平与安全问题;材料二:发展不平衡问题。
(2)材料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威胁,超级大国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插手地区事务或他国内政,以争夺和控制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局部地区本身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材料二: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贫穷与落后。
(3)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外交原则;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国际合作,为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增强国力。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恐怖主义”一词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对反革命分子采取的恐怖政策。
国际恐怖主义历经了18世纪末的萌芽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爆发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泛滥时期。
在两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极端宗教恐怖主义组织与极端民族主义恐怖组织逐渐成为国际恐怖组织的基本类型。
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催生了曾经沸沸扬扬的“反国际恐怖主义世界大同盟”。
这个同盟一度被称为后冷战世界“真正的”新格局。
但是在多年的“反恐战争”中,国际恐怖主义的枪炮声仍不绝于耳,似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由于各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利益上的不同,对国际恐怖主义内涵的理解存在着重大的差异。
国际社会在开展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有的分歧仍然很难调和。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摘编自李金荣《关于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的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恐怖主义出现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们如何应对国际恐怖主义。
(6分)解析:第(1)问,国际恐怖主义根源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以及冷战后,各地区民族、种族、领土、宗教等矛盾的日益凸显。
第(2)问,首先,应该旗帜鲜明反对任何形式的国际恐怖主义;其次,应在国际社会间达成广泛共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对付国际恐怖主义;再次,铲除国际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努力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答案:(1)原因:冷战结束后,各地区民族、种族、领土、宗教等矛盾日益凸显;全球化加剧了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美国的霸权主义是恐怖主义泛滥的重要诱因。
(2)应对:西方国家抛弃双重标准,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一个公正合理、持久稳定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