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同步测试
- 格式:docx
- 大小:150.55 KB
- 文档页数:8
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同步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某人从赤道上的A点出发,向东行100Km到达B点,再向北行100Km到达C点,然后向西行100Km到达D点,最后从D点走直线回到A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D的长度是100Km B.ABCD是一个正方形C.DA的方向是正南D.D与C的纬度相同、D与A的经度不相同2.在海上看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这是由()造成的。
A.观察者的位置B.光的折射现象C.地球球体形状D.观察者的错觉3.下列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平均半径6371千米C.表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D.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地球仪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
观察地球仪,回答问题。
4.夏至时,图中甲点可能出现的景象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5.对图中甲、乙两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乙点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C.乙点位于甲点的西南方向D.甲点的坐标为120°W,30°N6.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7.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海平面上升8.北极是指地球的()A.最南端B.最北端C.最西端D.最东端9.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A.6371千米B.637.1千米C.63.71千米D.6.371千米10.下列有关学习地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学会看地图B.只要记忆无需理解C.学会欣赏大自然D.学会收集地理信息11.赤道是:()A.30º纬线B.90º纬线C.0º纬线D.20º纬线12.人们经过精确测定得知,地球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分别是6357千米和6378千米,可见A.地球是个两极部位略扁的较规则球体B.地球是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C.地球是个椭圆球体D.地球是个规则的正球体读下图,完成问题13.图中各点有太阳直身现象的是()A.A点B.B点C.C点和D点D.E点14.图中D点在A点的()方向上。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测试(含答案)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时间:30分钟总分:50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有关地球形状与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B. 地球的赤道直径是4万千米C.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D. 地球是个标准的球体2.下列选项中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①月食②卫星照片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⑤流星现象⑥昼夜更替.A. ③④⑤B. ②③⑥C. ①②③D. ①②⑥3.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地球形状是球体的是()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4.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③所示的现象。
这说明()5.6.图1数据能说明()A. 地球是一正球体B. 地球的质量C. 地球的海陆分布D. 地球的大小7.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③①D. ②①③8.作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做成的形状应为()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0分)9.地球的平均半径是________ 千米,表面积是______平方千米。
10.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__ ,赤道______ 的不规则球体.11.科学家经过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的不规则球体。
12.地球并非正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______ ,是一个两极______ ,赤道______ 的球体.13.______ 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______ 圈.长度约为______ 万千米.14.现实生活中,______ 、______ 、______ 等现象,可以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三、连线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5.将下列正确答案的数字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9小题,每题3分,共计87分)1.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 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答案】D【解析】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D。
2.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能作为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A. 天圆地方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 麦哲伦环球航行D.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答案】A【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天圆地方是古代人们由于受观察条件的限制,认为天空是圆的,大地是方的,不能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
故选项B、C、D不符合题意;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3.地球的形状是()A. 不规则的球体B. 扁球体C. 正球体D. 椭圆球体【答案】A【解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
故选A。
4.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个正圆球体D. 是个赤道略鼓的球体【答案】D【解析】解: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D.5.(1)从图上可以看出,地球的形状是()5.(2)下列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是()①地表海陆分布②地球表面积③地球平均半径④陆地平均海拔⑤海洋平均深度A. 椭球体B. 圆形C. 球体D. 方形【答案】C【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C正确。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字母代表地球的是()A.AB.BC.CD.D2.关于地球的描述,正确的是()A.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B.地球赤道的长度等于经线的长度C.表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D.地球的形状是很大的圆形月全食是指太阳、地球、月球在运转过程中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地球的阴影投射到月球表面的天文现象。
某学校举办了以“师生共赴月球之约探索提升实践素养”为主题的地理实践活动。
下图为一位同学观测时拍摄的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月全食发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是()A. B.C. D.4.同学们根据图可以推测()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大小D.地球形状5.关于月全食现象的观测,下列说法合理的是()①晴朗的夜晚观测效果最佳②可以用肉眼直接进行观测③观测地应选择灯光明亮的地方④观测地应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并不孤独,地球与相邻的星球一起围绕着太阳转动。
大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属于太阳系行星的是()①士星②海王星③小行星④月球⑤水星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7.下列关于小行星集中分布的运行轨道,叙述正确的是()A.在土星和天王星轨道之间B.在金星和海王星轨道之间C.在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D.在地球和水星轨道之间“天河悠悠漏水长,南楼北斗两相当”,古人用繁星点点的银河,寄托个人情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夜晚“天河”中自身能发光的繁星属于()A.彗星B.行星C.卫星D.恒星9.诗中的“南楼”就是现在的南十字星座,星座中主要的亮星组成一个“十”字形,该星座()A.和银河系平级B.和太阳系平级C.和地月系平级D.不属于天体系统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选择题1.地球的形状是〔〕A. 圆的B. 球体C. 规那么的球体D. 不规那么的球体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A. 哥伦布到美洲大陆B. 麦哲伦环球航行C.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 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运用3.站在海边看远处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顶,再看到船身,这说明了〔〕A. 地球是个球体B. 地球自西向东转C. 观察者的身高不同D. 海潮涨落不一致4.以下四种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A. 地面上下起伏B. 海边望船,先见桅杆C. 太阳东升西落D. 麦哲伦环球航行5.赤道的周长约为〔〕A. 4万千米B. 6317千米C. 6371千米D. 8万千米6.某学校七年级〔2〕班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动手制作了地球仪。
以下图显示了其制作地球仪的步骤和过程。
据此答复下面小题。
〔1〕世界上首次证实地球形状的是〔〕A. 古代的神话传说B.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C. 20世纪的卫星照片D.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2〕同学们制作的地球仪半径只有8厘米,但实际上地球的大小是〔〕A. 很小,只有6厘米B. 很小,人们可以一眼观其全貌C. 很大,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D. 太大了,比太阳还大〔3〕有关地球形状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是一个球体B. 天圆地方C. 大地如覆盖D. 地方如棋局7. 以下有关地球知识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地球仪上所有纬线等长B. 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等长C. 外表积960平方千米D. 赤道周长4万千米8.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A. 6371千米千米千米千米9.有一天土行孙决定“遁地〞前去住在地球另一端的超人家。
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间隔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超人家。
土行孙“遁地〞穿行的间隔约为〔〕A. 12742千米B. 6371千米C. 4万千米D. 2万千米10.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困难的探究过程,最终证实地球的真实形状是〔〕A. “天圆地方〞B.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 不规那么的球体D.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11.毛泽东诗句中“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A. 北极点B. 南极点C. 赤道上任意的点D. 地球上任意点1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以下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选项是〔〕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根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④地球卫星照片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①③②④D. ④②①③13.以下事例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B. 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清楚C. 站得高,看得远D. 海遥远方驶来的航船,先见船帆,后见船身14.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A.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 地球是个球体C. 地球绕太阳公转D. 海平面上升15.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很规那么的球体B. 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C. 地球平均半径约4万千米,赤道周长约6371千米D. 地球外表积约5.1亿平方千米16.以下关于地球大小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 平均半径约4万千米B. 赤道周长6371千米C. 外表积约亿平方千米D. 外表积约亿平方千米17.以下事例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地球卫星照片③海边观船④月食⑤站得高看得远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⑥C. ①②③⑤⑥D. ①②③⑤二、综合题18.阅读地图和资料,资料1:资料2: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Magellan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选择题1.地球的形状是〔〕A.圆的B球.体C规.则的球体 D不.划定的球体2.最初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B.麦哲伦全世界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丈量技术的产生与运用3.站在海边看远处驶近的风帆,老是先看到桅顶,再看到船身,这说了然〔〕A.地球是个球体B.地球自西向东转C.观察者的身高不一样D.浪潮涨落不一致4.以下四种现象,不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 )A.地面上下起伏B.海边望船,先见桅杆C.太阳东升西落D.麦哲伦全世界航行5.赤道的周长约为〔〕A.4万千米B.6317千米C.6371千米D.8万千米6.某学校七年级〔2〕班学生在地理讲堂中着手制作了地球仪。
以下列图显示了其制作地球仪的步骤和过程。
据此答复下边小题。
〔1〕世界上初次证明地球形状的是〔〕A.古代的神话传说B.麦哲伦的全世界航行C.20世纪的卫星照片D.哥伦布发现新大陆〔2〕同学们制作的地球仪半径唯有 8厘米,但实质上地球的大小是〔〕A.很小,唯有6厘米B很.小,人们能够一眼观其全貌C.很大,均匀半径是6371千米D.太大了,比太阳还大〔3〕相关地球形状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是一个球体B.天圆地方C大.地如覆盖 D.地方如棋局7.以下相关地球知识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地球仪上全部纬线等长B.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等长C.表面积960平方千米D赤.道周长4万千米8.地球的均匀半径约为:〔〕A.6371千米B.637.1千米C.63.71千米D.6.371千米第1页9.有一天土行孙选择“遁地”前往住在地球另一端的超人家。
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一直保持直线间隔前进并穿越地心到达超人家。
土行孙“遁地”穿行的间隔约为〔〕A.12742千米B.6371千米C.4万千米D.2万千米10.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困难的探究过程,最后证明地球的真切形状是〔〕A.“天圆地方”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不划定的球体D.“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11.毛泽东诗句中“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A.北极点B.南极点C赤.道上随意的点D地.球上随意点1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以下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选项是〔〕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全世界航行③依据太阳、月亮形状猜想④地球卫星照片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13.以下案例中,不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麦哲伦船队全世界航行B春.、夏、秋、冬四时变化明显C.站得高,看得远D海.边远方驶来的航船,先见船帆,后见船身14.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类现象反应的地理事实是〔〕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海平面上涨15.对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很划定的球体B.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C.地球均匀半径约4万千米,赤道周长约6371千米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16.以下对于地球大小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均匀半径约4万千米B.赤道周长6371千米C.表面积约 5.1亿平方千米D.表面积约 5.2亿平方千米17.以下案例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①麦哲伦全世界航行②地球卫星照片③海边观船④月食⑤站得高看得远⑥日月星斗的东升西落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⑤二、综合题第2页18.阅读地图和资料,资料1:资料2: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Magellan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风帆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
商务星球版初一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6371千米 B.40000千米 C.5460千米 D.7000千米2.地球的形状是一个()A.正圆球B.椭球C.圆形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3.下列事例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的是()A.月食照片上,地球阴影的边缘是圆弧形 B.地球卫星照片C.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D.日月星辰东升西落4.假如你沿着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若每天走50千米,需要行走()A.80天B.800天C.1200天D.8000天5.秦老师在自己的博客里上传了《地球的面貌》的课件,学生们扫瞄了课件之后纷纷留言,请你指出哪位学生的说法有误()A.玲玲: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B.贝贝: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C.齐齐:地球仪是人们依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D.芳芳:只用纬度就能够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6.地球表面积约()A. 5.1亿千米2B. 6.1亿千米2C. 5.0亿千米2D.7.1亿千米27.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浑天说”到“盖天说”到“地球是球体”的过程B.地球是一个海洋面积占5.1亿平方千米的不规则球体C.人类通过地球卫星照片认识了地球的真实形状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是对地球海陆分布最精确的描述8.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通过了漫长和艰辛的探究过程,下列首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件是()A.哥伦布发觉新大陆B.人造卫星上天拍照到地球的照片C.麦哲伦环球航行D.观看日食9.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的远 C.日全食 D.水往低处流10.下列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A.天圆如张盖B.地球是个球体C.地点如棋局 D.地球是个正球体二、综合题11.读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________半径,B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________半径;A________(大于、小于)B,因此,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球体.(2)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________,长约________千米.(3)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约________平方千米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印度人认为支撑世界的是站在巨龟上的大象,而巨龟又是站在蛇上的.古埃及人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材料二类首次环球航行示意图.(1)材料一中,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否正确?请分析缘故.(2)人类历史上最早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________ .该船队从西班牙动身,第一进入________洋,绕过A洲南端进入______ 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艰巨地横渡________洋,再通过B洲南端的________ ,最终回到了西班牙,此次航行方向一直是向_______ _(西、东),途中通过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的次数是________次。
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9小题每题3分共计87分)1.(1)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1.(2)对地球形状的描述最科学的是()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①→③→②D. ②→③→①【答案】C【解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答案】D【解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2.关于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 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B.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C. 地球是一个标准的正球体D.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答案】C【解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选项C叙述错误选项ABD叙述正确3.下面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A. 天圆如张盖B. 地球是个球体C. 地方如棋盘D. 地球是正方体【答案】B【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图中所示从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如图实验能够揭示的地理事实是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B4.如图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A. 天圆地方B. 地球是个球体C.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D. 地球是正方体【答案】B【解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如今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图中小纸船的移动是地球球体证明的一个生动例证故选B5.下列哪位航海家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A. 麦哲伦B. 郑和C. 哥伦布D. 马可波罗【答案】A【解析】在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故选A6.下列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A. 在海边观看由远方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B.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C. 月食的形状D. 站得高看得远【答案】B【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昼夜更替是由于地区自转造成的不能作为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的依据故选B7.下列关于地球平均半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 6371千米B. 6371米C. 6358千米D. 6358米【答案】A【解析】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A8.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A. 6371千米B. 4千米C. 5.1亿千米D. 4万千米【答案】A【解析】9.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②日食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⑤流星现象⑥月食⑦远航的船舶逐渐“隐没”在地平线下A. ①②③⑦B. ③④⑤⑦C. ①③④⑥D. ①③⑥⑦【答案】D【解析】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月食时根据月球上呈现的地球影子登高望远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卫星照片等故选D10.2014年10月8日晚亚洲和美洲地区出现月全食现象即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没有太阳光直射读图回答月全食现象的过程可以作为以下哪个地理现象的直观证据()A. 地球的大小B. 地球的形状C. 地球的公转方向D. 地球的自转方向【答案】B【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故B正确11.人类认识地球的先后过程最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③①④②D. ④①②③【答案】B【解析】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①盖天说\rightarrow ③浑天说\rightarrow ④麦哲伦环球航行\rightarrow ②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B正确.故选 B.12.读图人类对地球形状的先后认识过程是()A. ①→③→②B. ③→②→①C. ②→③→①D. ③→①→②【答案】D【解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圆球体→地球的卫星照片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13.运用人造地球卫星等空间技术科学家精确地测量出赤道半径为()A. 6357千米B. 6371千米C. 6378千米D. 40000千米【答案】C【解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14.下列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A. 天圆如张盖B. 地球是个球体C. 地方如棋局D. 地球是个正球体【答案】B【解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如今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图中小纸船的移动是地球球体证明的一个生动例证故选B15.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这个家园的形状是()A. 球体B. 圆形C. 梨状D. 椭圆【答案】A【解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16.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 6378千米B. 4万千米C. 6356千米D. 6371千米【答案】D【解析】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17.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其下列描述有误的是()A. 地球是一个球体B. 地球平均半径为6731千米C. 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D.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答案】B【解析】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故选B18.读下图最能反映人类认识地球的先后过程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③①④②D. ④①②③【答案】B【解析】19.李老师在自己的博客里传了《地球和地图》的课件他的学生们浏览课件之后纷纷留言请你指出哪位学生的说法有误()A. 玲玲说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B. 贝贝说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C. 齐齐说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D. 芳芳说只用纬度就可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答案】D【解析】20.首次率领船队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周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航海家是()A. 加加林B. 麦哲伦C. 马可•波罗D. 哥伦布【答案】B【解析】首次率领船队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周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航海家是麦哲伦故B正确21.地球的表面积是()A. 4万千米B. 6371千米C. 5.1亿平方千米D. 960万平方千米【答案】C【解析】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故选C22.下面实验能够反映的地理事实是()A. 大陆在不断漂移B. 地球绕太阳公转C.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 地球是球体【答案】D【解析】图中所示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该现象说明地球是球体故选D23.经过漫长、艰苦的科学探索我们终于知道了地球的形状是()A. 天圆地方B. 不规则的球体C. 标准的椭球体D. 标准的正球体【答案】B【解析】经过漫长、艰苦的科学探索我们终于知道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4.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个正圆球体B. 是个赤道略扁的球体C. 是个很规则的圆D. 是个赤道略鼓的球体【答案】D【解析】解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 D.25.(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25.(2)地球的真实形状是()25.(3)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A. ①②③④B. ③④①②C. ③④②①D. ①③④②【答案】C【解析】(1)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是天圆如张盖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B【解析】(2)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B【答案】A【解析】(3)经过测量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5.1亿平方千米故选A26.地球的真实形状是()A. 天圆地方B. 天之包地犹如壳之裹黄C. 规则的球体D.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答案】D【解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D27.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A. 天圆地方B. 地球是个球体C. 赤道周长4万千米D. 板块运动【答案】B【解析】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8.(1)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28.(2)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结束了人们有关地平、地方与地圆争论的地理事件是()A.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 地球是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C. 地球绕太阳公转D. 海平面上升【答案】B【解析】(1)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最先看到桅杆最后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地球是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选B【答案】B【解析】(2)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开始的“天圆地方”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说“天圆地方圆者一而围三三合一奇故参天而为三方者一而围四四合两偶故两地而为二” 到后来提出“浑天说”的是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后来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先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结束了人们有关地平、地方与地圆争论故选B29.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 90°W 80°SB. 80°E 40°EC. 30°E 1°SD. 108°W 70°N【答案】C【解析】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千米也就是八万里身处赤道上时地球自转一圈正好是它的周长所以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里了而与所处地点的经度无关选项中只有C点(30°E 1°S)距离赤道最近因此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吻合的地点是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30.(1)在如图中相应位置标出太阳光线和地球自转的方向.30.(2)此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现象.30.(3)地球自转一圈 A、B两点所经过路程最长的是________.30.(4)B点在A点的方向________.30.(5)标出A点纬度________.【答案】(1)(2)极昼(3)B (4)东南(5)150^\circ E 23.5^\circ N.【解析】解(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据此在图中标出即可.【答案】【解析】(2)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前后.【答案】【解析】(3)地球自转一周纬度越低的点经过距离越长读图可知 B点位于赤道上纬度最低故地球自转一周 A、B两点中经过距离最长的是B.【答案】【解析】(4)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 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答案】【解析】(5)读图可知 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是23.5^\circ N 图中把180^\circ 经度分为6等份即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相差30^\circ 根据180^\circ 经线可判断 A点的经度是150^\circ E.根据题意.。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说法的是()A.“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航行成功返回B.电视塔越高,收视范围越大C.“神七”拍摄的地球照片D.日食时,月面上的地球阴影为圆形。
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A.天圆地方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地球是正圆形的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能证实()A.“天圆地方”B.“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C.“地球是一个球体”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4.地球的赤道半径是()A.6356千米B.6378千米C.6500千米D.6371千米5.地球的表面积约为()A.960万平方千米B.5100平方千米C.5.1亿平方千米D.960亿平方千米6.地球赤道的周长约为()A.4万千米B.8万千米C.2万千米D.10万千米7.下列古诗中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二、读图综合题8.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在图中空格中填上正确的地理事物名称。
(2)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_____(长、短)__________千米,平均半径为_________千米。
答案1、D2、D3、C4、B5、C6、A7、A8、(1)略(2)长 21 6371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星球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下列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是一个圆形B. 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C. 地球最大周长约6371千米D.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2.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A. 圆B. 正方体C. 球体D. 圆柱体3.以下最接近经线长度的是( )A. 6371千米B. 2万千米C. 5.1亿千米D. 4万千米4.咸蛋超人住在(27°S,67°W),有一天他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
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里,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咸蛋超人“适地”穿行的距离约为( )A. 6378千米B. 6371千米C. 40000千米D. 12742千米5.@NASN中文曾贴出了一张地球的素颜照,照片中,地球有点变形,甚至有些丑,这大大颠覆了网友的“三观”。
下列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日食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B. 极半径在描述地球的半径中最短C.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 地球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图为北斗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6.地球卫星照片()A. 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B. 显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椭球体C. 是地球形状最直观、确凿的证据D. 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7.能够描述地球大小的是()A. 地球赤道周长B. 地表海洋深度C. 地表海陆比例D. 陆地平均海拔8.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2页,共7页A. 地球的形状是正球体B. 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C.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读地球形状和大小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9.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 6378千米B. 4万千米C. 8万千米D. 6371千米10.读图可知地球的真实形状是()A. 正球体B. 不规则球体C. 地方如棋局D. 透明的球体11.“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坐在()A. 北极附近B. 南极附近C. 赤道附近D. 地球表面任意一点图为手机微信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是我国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全景。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A.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B. 麦哲伦环球航行C.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 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 4万千米B. 6371千米C. 6357千米D. 6378千米3.与东经35°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是()A. 东经145°B. 西经145 °C. 西经55°D. 东经55°4.地球的赤道周长是()A. 6378千米B. 5.1亿平方千米C. 4万千米D. 6371千米5.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
据此回答问题。
图中所示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A. 地球由西向东自转B. 地球可能是个球体C. 地球绕太阳公转D. 海平面上升6.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B. 地球是一个两头凸起的球体C.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米D.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7.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是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B. 地球是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C. 一个规则的球体D. 是一个平面8.能确凿地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A. 天圆地方说B.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 太阳的东升西落D. 地球卫星照片9.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图中赤道的长度约为()A. 5.1亿千米B. 4万千米C. 6371千米二、填空题(10.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
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________,长约________km。
地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km2。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________km。
11.地球赤道周长约________千米。
12.与70ºW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度数是________。
13.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__千米。
三、综合题14.读地球形状大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个字母中,表示赤道的是________,赤道的周长是________千米。
(2)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球体。
(3)请举出一个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________。
15.读“地球基本数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________(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3)运用图中数据,描述地球大小.________(4)图中ABC三地点中,获得太阳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 ,地处中纬度的是________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 ;甲乙两地中,更早见到日出的是________ .四、问答题16.关于地球的形状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先是认为地是平的,天就像一口大锅倒扣在平地上,也就是“天圆地方”之说.但后来在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发觉地好像不是平的,但又没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通过一个学期的地理学习,你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你有哪些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在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周的航行,最先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牢记即可。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在科学不很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答案】B【解析】【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故选B 。
3.【答案】B【解析】【分析】经线圈是指两条相对经线组成的圆圈,这两条经线符合以下特征:两条经线度数相加等于180°,一条是东经,一条是西经,根据这个原理,与东经35°组成经线圈的是西经145°,故选B。
4.【答案】C【解析】【分析】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
赤道半径6378.2KM,赤道周长40075.7Km(约4万千米)。
它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四季都受到阳光的直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属于基础题。
5.【答案】B【解析】【分析】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可能是个球体。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形状的证据,如卫星照片、环球航行、月食、登高望远。
6.【答案】D【解析】【分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D.【点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7.【答案】A【解析】【分析】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形状的证据,如卫星照片、环球航行、月食、登高望远、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桅杆后看到船身。
8.【答案】D【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故选:D.【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要理解记忆.9.【答案】B【解析】【分析】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其长度是4万千米。
故选:B。
【点评】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二、填空题10.【答案】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赤道;4万;5.1亿;6371【解析】【分析】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最长纬线的是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11.【答案】4万【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故答案为:4万。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地球的大小的知识,学生加强记忆。
12.【答案】110°E【解析】【分析】与70°W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是110°E,其特点是:经度之和是180°,一条是西经度数,另一条是东经度数。
故答案为:110°E。
【点评】本题考查与70ºW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度数,了解两条相对经线符合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6371【解析】【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故答案为:6371。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表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据是答题的关键,属于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
三、综合题14.【答案】(1)C;4万(2)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3)远去的船只总是桅杆最后消失在视野中【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BC三个字母中,表示赤道的是C,赤道的周长是4万千米。
(2)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的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四季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形成的,远去的船只总是桅杆最后消失在视野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故答案为:(1)C;4万;(2)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3)远去的船只总是桅杆最后消失在视野中。
【点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如今,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
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牢记即可。
15.【答案】(1)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自西向东(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4)C;B;A;甲【解析】【分析】(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3)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球体,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4)图中ABC三地点中,获得太阳热量最多的是C,该点位于热带,地处中纬度的是B,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该点位于北寒带;甲乙两地中,更早见到日出的是甲,该地位置偏东.故答案为:(1)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自西向东;(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4)C;B;A;甲.【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四、问答题16.【答案】(1)是一个球体;(2)入港的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出港的船则相反;站得越高,望得越远;麦哲伦环球航行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形;地球的卫星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球体.【解析】【分析】地球真实的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偏的不规则球体;证据:①入港的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出港的船则相反;②站得越高,望得越远;③麦哲伦环球航行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④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形;⑤地球的卫星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球体.故答案为:(1)是一个球体;(2)入港的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出港的船则相反;站得越高,望得越远;麦哲伦环球航行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形;地球的卫星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球体.【点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