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留置尿管期间的健康指导第一篇:留置尿管期间的健康指导留置尿管期间的健康指导1.您在活动的时候请不要将尿管打折,也不要牵拉尿管,防止尿管的脱出。
2.您在下床活动的时候,尿袋要妥善固定,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如尿袋中尿液过满,请通知护士及时为您排空尿袋。
3.保持尿道口的清洁,护士会为您每日擦拭消毒两次,如果尿管被大便污染应及时清洁,再行消毒。
4.您在洗澡或者擦身的时候,要注意对尿管的保护,避免将尿管进入水中。
5.您在留置尿管期间,请尽量多喝水,这样可以达到自行冲洗的目的,防止尿管的堵塞。
6.护士会根据您的病情为您定时夹闭尿管,锻炼您的膀胱憋尿功能,请您积极配合。
7.在留置尿管期间有什么其他不舒服,请及时通知护士。
出院带管注意(除上述外,以下情况应特别注意)1.若有不畅无尿引出,或不需携带时,请切记勿自行拔除处理,请找专业人员处理。
2.尿管每次留置时间为一个月,若想拔除请提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定时夹闭尿管,没4小时开放,更换尿管或拔除均应专业人员进行。
3.拔除后第一次小便可能会不顺利,这是正常现象,可通过听流水声热敷下腹等诱导排尿的方法。
第二篇:留置尿管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定义:留置尿管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方法,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
一.导尿术的目的:1、直接从膀胱导出不受污染的尿标本,作细菌培养,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检查残余尿量,鉴别尿闭及尿潴留,以助诊断。
2、为尿潴留病员放出尿液,以减轻痛苦。
3、盆腔内器官手术前,为病员导尿,以排空膀胱,避免手术中误伤。
4、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留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为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切口的愈合,常需做留置导尿术。
5、抢救休克或垂危病员,正确记录尿量、比重,以观察肾功能。
二、了解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在置管之前,护士应面带微笑与患者交谈,语气亲切、温和,举止文雅,态度诚恳,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其病情,介绍留置尿管的目的和重要性,尿管长度、操作步骤和置管过程中如何配合等注意事项,让其患者对留置尿管有所认识,有心里准备,增强患者信心、勇气,使其及时得到救治,身体早日康复。
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双J管留置患者的应用分析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双J管留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泌尿外科的150例手术治疗后双J管留置患者分成研究组80和对照组70例。
所有患者都按常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重视健康教育。
对比两组患者对置管知识的掌握情况、遵医嘱拔管率及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相比较,研究组对置管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遵医嘱拔管率较高,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低。
结论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对置管的正确认识,帮助患者遵医嘱进行拔管,并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健康教育;泌尿外科;双J管留置;双J管留置在泌尿外科术后患者中较为常见,既能起到支撑、引流、协助排石的作用,还能帮助输尿管粘膜的修复和促进切口的愈合,置管时间较长,通常达1-3个月[1]。
我们对80例双J管留置患者行健康教育,有关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5月泌尿外科的150例手术治疗后双J管留置患者分成研究组80和对照组70例。
研究组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25-69岁,平均(36.59±8.88)岁;经皮肾镜取石术20例,输尿管镜下取石38例,肾实质切开取石2例,输尿管狭窄20例。
对照组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24-70岁,平均(36.68±8.96)岁;经皮肾镜取石术18例,输尿管镜下取石35例,肾实质切开取石1例,输尿管狭窄16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都按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如讲解置管的原因、必要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
研究组同时着重健康教育:(1)制定教育内容由护士长、护理组长及主管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的方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2)宣教为患者讲解置管有关的知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置管的意义;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法以及出现紧急情况的应对方式。
(3)并发症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工作,常见的主要有:①膀胱刺激征主要以尿频、尿急、尿痛等为表现。
品管圈活动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落实率的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留置尿管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膀胱排尿障碍患者。
留置尿管患者需要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以保障其健康和生活质量。
过去的研究表明,留置尿管患者普遍存在对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和执行欠缺的情况,这导致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在此背景下,对留置尿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落实率的效果。
通过对品管圈活动的介绍、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品管圈活动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提升留置尿管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品管圈活动来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的落实率。
留置尿管患者需要接受相关健康教育来预防感染和并发症,但由于各种原因,患者往往对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不高。
本研究旨在探索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落实率的效果,从而为提升患者健康教育水平、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
通过评估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落实率方面的效果,寻找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优化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水平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略显紧促,虽说留置尿管是常见医学程序,但患者对其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导致一些患者在使用留置尿管时出现并发症,甚至影响康复效果。
针对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落实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落实率方面的效果,从而为提升患者对留置尿管的认知和管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患者对留置尿管的了解和应对能力,减少患者因不当使用留置尿管而产生的风险,同时也对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方面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研究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落实率的意义在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实现更好的临床效果。
留置输尿管双J管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双J管患者出院实施健康指导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76例术后留置双J管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并对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处理,使其掌握健康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结果出院后通过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指导及电话随访,可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结论患者带双J管出院的并发症机会较多,所以开展留置双J管病人的出院健康指导:如饮食、休息及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等工作对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关键词】双J管出院患者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344-01双J管又称双猪尾支架管,两尾端形似猪尾巴而俗称“猪尾巴管”。
因其具有良好的支撑和内引流作用,又无外引流管的限制和不适感,病人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手术后的康复等,所以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
双J管的拔除时间一般在术后2周—24周,术后患者常常在院观察1周,大部分的患者都需带管出院,因此带管期间大部分时间的观察和护理均由患者或家属在家中完成,置管期间发生泌尿感染、结石形成、导管滞留、脱出等并发症与病人缺乏相关护理知识有很大关系,且置管期间发生以上并发症势必引起患者很大的心理负担。
因此,护士对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患护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42.3岁。
其中:输尿管结石取石术4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成型术7例,输尿管狭窄术8例,肾盂切开取石术5例,肾结核1例,输尿管损伤2例,妊娠合并上尿路结石伴肾积水8例。
1.2健康指导方法1.2.1语言教育方法。
1.2.2文字教育方式。
1.2.3建立患者咨询档案进行电话随访。
1.3健康指导内容1.3.1手术前后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宣教,讲解留置双J管的目的、方法及必要性,介绍双J管的安全性及优点,强调术中配合要点及术后注意事项,消除其恐惧心理,争取其良好的配合。
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分析我院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状况,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由于留置导尿管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100例,并对患者的性别、留置导尿管时间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有58例(占58%),男性患者42例(占42%);留置导尿管l~4d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为10.8%,5~7d的发生率为57%,8~l4d的发生率为86%,>14d的发生率为97.8%;结论:对女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护理应更加谨慎,尽量控制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
标签:留置导尿管;泌尿系统感染;护理对策留置导尿是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1]泌尿外科术后病人中40%的院内感染发生在泌尿系统。
而其中80%与留置导尿管有关。
[2]可见留置尿管与泌尿系统感染极为密切。
本文通过临床实践,探讨了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由于留置导尿管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的泌尿外科患者100例,男42例,女58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5岁,留置尿管时间为1-30d,平均为6.8d。
1.2准入标准(1)尿WBC>3个/HP;(2)血WBC>10×10S/L;;(3)病程中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
2结果10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有58例(占58%),男性患者42例(占42%);留置导尿管l~4d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为10.8%,5~7d的发生率为57%,8~l4d 的发生率为86%,>14d的发生率为97.8%。
3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比男性患者更容易泌尿感染,这可能与女性尿道短,且尿道周围的病原菌定植率较高有关;随着留置导尿管时间的延长,感染率也随着提高。
留置尿管后的健康教育
1.必须保持尿管的通畅,防止尿管受压、扭曲、堵塞,翻身时及时检查尿管有无受压、是否通畅,将集尿袋妥善固定在低于膀胱高度的床沿上,防止尿液逆流。
2.保持尿道口清洁,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每日2次,术后会阴部会有渗血,应告知患者家属及时清洗,并保持尿道口周围不能有分泌物及血渍。
3.一次放尿不能超过1000ml,并保持尿袋的封闭、不漏尿液。
普通尿袋每天更换,精密尿袋可一周更换一次,并且由护理人员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更换。
4.鼓励患者多饮水,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天应摄入2000-2500ml,以达到自然冲洗膀胱的目的,鼓励患者床上、床下多活动,预防出现感染和泌尿系结石。
如出现烧灼感、疼痛等膀胱刺激征和尿液混浊、沉淀和结晶等情况,应尽快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5.定时开放尿管既避免膀胱过度膨胀,又能有效地维持膀胱的正常张力,应每2-3小时放尿一次,以保护膀胱的反射功能。
6.如果尿管不慎脱出,应立即夹闭尿管口,呼叫护士进行处理,不能自行回插。
留置导尿的健康教育
《留置导尿的健康教育》
留置导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帮助患者排尿,通常在患有膀胱控制问题或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身上使用。
然而,对于准备接受留置导尿的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了解这一程序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护理步骤至关重要。
首先,留置导尿的健康教育需要强调术前的准备。
在进行留置导尿之前,患者和家人需要了解术后的护理程序并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必要的检查和问诊。
同时,患者需要了解手术的可能风险和并发症,以便在术后随时与医务人员联系。
其次,术后护理也是留置导尿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
患者需要学会如何正确清洁和更换导尿管,以避免感染。
同时,他们需要了解导尿管脱落或堵塞的应急处理方法,并随时与医生联系。
此外,患者和家人还需了解在使用留置导尿的期间需要遵循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保证身体健康。
比如,患者需要增加饮水量以促进尿液排出,同时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以减少膀胱刺激和感染的风险。
总的来说,留置导尿的健康教育应该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全面的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留置导尿的挑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分析作者:范沛榕郑凯兰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29期
【摘要】目的为了解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方法的需求,寻求为患者提供适合的健康教育的依据。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形式,对泌尿外科221例留置尿管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具有倾向性,60%以上的患者非常需要了解尿管留置时间、置管后症状缓解程度、置管的目的和意义、置管后不适的处理方法、置管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拔管方式。
需求的健康教育形式是医护人员个别指导(85.7%),其次是板报(69.0%)。
结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时,要根据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采用有效教育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
【关键词】留置尿管;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护理对策
导尿术是临床上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尤其在泌尿外科就更为常用。
对于一般人来说,尿管置入属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疼痛引起后尿道反射性收缩痉挛[1],导致部分患者出现黏膜损伤、出血,膀胱刺激症、会阴部不适等,给患者生活及心理上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和负担。
为了了解尿管留置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的需求,使护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笔者所在科室221例留置尿管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2011年2~8月收入笔者所在科室治疗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共221例,其中男130例,女91例。
年龄18~87岁,平均48岁。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6例,高中26例,初中65例,初中以下104例;泌尿系结石130例,前列腺增生52例,尿道口综合征20例,乳糜尿1例,腺性膀胱炎17例,血尿1例。
1.2调查方法调查表为笔者自行设计,包括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先由责任护士讲解问卷中各项问题及填表要求,被调查者了解后,逐项打勾,不能阅读书写者,由责任护士讲解明了后,由患者选择,责任护士代为填写。
发出问卷221份,回收有效问卷221份,回收率为100%。
1.3调查内容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的程度及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2个方面。
2结果
2.1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程度的调查结果详见表1。
表1显示,尿管留置患者的知识需求有一定的倾向性,对知识需求最高的是留置尿管时间,置管后症状缓解程度,置管的目的和意
义,置管后不适的处理方法,置管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拔管方式;最低的需求是置管过程,置管技术,相关疾病的知识及护理常规。
显示患者比较注重治疗效果和病情预后,而忽视治疗过程及疾病知识,由表1可见,患者最想了解的健康教育内容11项中,有6项超过60%,说明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迫切性,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2健康教育方法需求选择,详见表2。
本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健康教育方法选择最多的是医务人员个别交谈指导,发放健康手册及板报,在这种方式下,护理人员处于主动传授地位,患者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说明在患者心目中最易于接受的就是这种护患之间的传统交谈及图文并茂、随时可取阅的宣传手册。
3.1泌尿系统疾病及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术前导尿是一项常规的术前准备,导尿术是一种创伤性护理操作,会给患者造成痛苦[2]。
以往一般情况下术前导尿均在病房由夜班护士在术晨进行,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不适、焦虑恐惧心理,据赖土群等[3]报道泌尿系统疾病需手术患者术前导尿最佳时机是麻醉后进行,可提高导尿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因此,笔者所在科室手术患者需留置尿管的常规都在手术室麻醉后进行(请注意麻醉是指表麻还是硬外、全麻等,如果是后两种,病房没有这个条件,只要手术室有这个条件)。
再者,由于新技术、新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开展了微创手术,如: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经皮肾镜碎石术等,这些手术都是要求术后导尿留置尿管。
这些可能是造成患者对置管过程,置管技术知识的需求低的主要原因。
然而对疾病知识及护理常规等理论性的内容感觉乏味,兴趣不大,这不仅与这些内容本身难以理解和记忆,术后身体虚弱、疼痛,部分疾病留置尿管的时间不长等有关外,还有大部分患者认为,只要效果好, 病怎么来的,怎么护理,医生护士知道就行,自己不必知晓。
因此在选择健康教育内容时,应侧重于留置尿管后引起不适的解释,做好心理护理及治疗效果方面的健康宣教,解决患者现存的问题。
3.2 健康教育方式应多样化、个性化,因人施教。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但大多数患者还是选择医护人员个别指导,可见“一对一”的医患交流以其针对性强、满足个体需求为特点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位置[4],通过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了护患之间的空间距离,患者感到被高度关注,增加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调查还显示58.7%和69%的患者认为发放健康手册和板报也是非常需要的,这种形式以其内容较系统、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于阅读及能长期保存并备有查询等特点,受到高学历患者的欢迎。
病友经验介绍可能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不轻易跟陌生人沟通交流,另外,播放有关影音资料可能需要集中多数患者,比较麻烦,不太受患者欢迎,应尽量少采用。
总之,护士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加强新知识的学习,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及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采取多种渠道,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循序渐进地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5],使患者掌握留置尿管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有利于更好地配合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同时,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应霞艳,俞立农.气囊导尿管留置方法的改进与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3,18 (1):72-73.
[2]赵明宏,王春香,贺玉霞.盆腔手术患者导尿机选择对尿道黏膜损伤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42-43.
[3]赖土群,史秋连,廖倩,等.泌尿手术患者术前导尿时机的研究.医药与保
健,2009,17(2):102.
[4]魏丽,胡卓亚.住院患者的健康需求与健康教育.现代护理,2004,10(3):250-251.
[5]薛芳.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在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
生,2010,48(25):36-37.
【收稿日期】2011-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