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城市气象人文人口绿化水文基础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5
长春城市简介长春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闻名中外的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和森林城。
也是全国重要的玉米、大豆生产基地和全国少有的知识密集区之一。
1994年被国家批准为副省级城市。
是吉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全国51个中心城市之一。
素有北国春城之称,她就像一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富饶的松辽平原上。
长春市地处松辽平原中部,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全年温度变化显著,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4.6℃,冬季1月份最冷,最低气温达零下36.5℃,平均气温为零下17.2℃;夏季7月份最热,最高气温达38℃,平均气温为23℃。
长春虽然是一座新兴的名城,但据考古发现,远在4万到7万年前,松花江及支流饮马河、伊通河一带就有人类在此生存。
到清代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朝廷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例》条文,这样,中原一带的流民大量涌入这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人口迁移,这就是俗称的“闯关东”。
从此,这里的人口逐渐地多起来。
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在这儿设立了统治机构——“厅”。
名之为“长春厅”,并设了理事通判,从此人口不断增加,市面逐渐繁华起来。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长春,成立“地方自治委员会”,设置“长春市政府”,并于1932年3月1日,宣布为伪满国成立,定长春为国都并改名为“新京”。
直到1945年8月15日,长春才人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挣脱出来,获得了新生。
长春有森林城的美誉,城市绿化覆盖率近40%。
列全国大城市前列,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长春到处是辽金时代的古迹。
伪满时盖的一些建筑,完好地伫立在市中心,打眼一看,这儿很像日本的东京或奈良。
著名的斯大林大街两侧,高大的树林整齐地排列着,街口的石阶上,种植着一畦一畦的鲜花,满街筒子飘香。
长春的“市花”是君子兰。
几乎家家户户都栽培着这种来自宫廷的名花。
这种花古朴庄重,花十分端庄艳丽,有一种古雅的美,是中国花卉中少见的一族。
长春市长春市(以下简称“长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的省会,位于中国东北地区。
作为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长春市坐落在松花江南岸,地处东经125°19′-127°13′,北纬43°15′-45°17′之间。
总面积为205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900万。
长春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夏温暖,秋冬寒冷。
长春的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金属矿石等。
长春市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许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在长春设有工厂,生产各类汽车和零部件。
长春还拥有发达的电子信息、化工、制药等产业。
这些优势产业的发展,为长春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长春市不仅拥有强大的工业实力,也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长春是中国电影发祥地之一,拥有优秀的电影人才和电影制作企业。
长春电影节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
此外,长春还有许多博物馆、艺术团体和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长春市还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
市内有多所高等学府,如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
这些高校的优秀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学子前来求学。
长春也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实际应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长春市拥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长春南湖公园、长春世纪公园等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而长春市内的雾凇岛、净月潭等自然景点则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除此之外,长春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和红色旅游景点,如长影世纪城、伪满皇宫、延安大街等。
长春市交通便利,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
长春长春汽车客运站、长春火车站和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连接了全国各地。
市内还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满足了市民生活和出行的需求。
长春市积极推动扩大开放,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和合作。
长春中新企业孵化园、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等开放平台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和项目落户。
这些举措为长春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和机遇。
北方的明珠吉林长春市吉林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
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长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繁荣的产业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主要介绍长春市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文化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特点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处于吉林省中部。
它的东部和南部与辽宁省相接,西南部与黑龙江省接壤,北部与俄罗斯毗邻。
长春市地势相对平坦,东西宽约119公里,南北长约74公里,总面积约为20500平方公里。
受到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长春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暂。
长春市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景观。
二、经济发展长春市在中国东北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作为中国的汽车之都,长春是一座拥有悠久汽车制造历史的城市。
一汽集团、长春一汽、长安福特等知名汽车企业在长春设有生产基地,并为长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长春市还拥有发达的机械、化工、医药和食品加工等产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的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提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繁华的商业街区等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三、文化景观长春市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其中,长春净月潭是长春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净月潭位于长春市区以南,是一个水波清澈的湖泊,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给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氛围。
此外,长春市还有众多的公园、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设施,如南湖公园、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吉林省博物馆等。
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长春的自然风光,同时也传承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长春市还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教育中心,拥有一些知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学府吸引了众多的学子前来求学。
这些高校的建设为长春市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并推动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
总结综上所述,吉林长春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明珠,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长春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中国汽车之都。
长春概况自然概况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2’。
幅员20604平方公里。
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
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56.5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362.3万人,四县(市)人口394.2万人。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30‰,死亡率为4.92‰,自然增长率为5.35‰。
居住着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壮等46个民族。
长春地区自然区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势起伏小。
地表相对高差不超过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过4度至5度,有利于发展城市交通运输。
二是地耐力比较好。
长春地区的地质基础比较稳固,地耐力为15吨至20吨/平方米,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季风气候长春市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
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结构与大气环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四季分明。
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气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
季风显著,雨热同季。
冬季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降水丰沛而集中。
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差较大。
冬季的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则高于同纬度地区。
气候东西过渡,热量水分适中。
由于长春市处于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具有东部山区湿润气候向西部半干旱气候过渡的特征。
【历史沿革】长春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自清嘉庆五年(1800年)设治至今,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二百多年的历史中,长春走过了艰辛的发展历程。
长春设治前,长春地方属于郭尔罗斯前旗蒙古王公的封地,是蒙民放牧牛羊之所。
由于乾隆、嘉庆年间关内受灾汉民大量“闯关东”来到东北,形成以汉族人为主体“流民”潮,蒙荒开始被开垦。
清王朝在阻止“流民”难以奏效的情况下,采用“借民安民”的办法,在郭前旗蒙地内设置了不管蒙民专管“流民”的政区——长春厅,管辖东起穆什河(今沐石河),西至巴延吉鲁克山(今大屯山);南起伊通边门(今新立城水库),北至吉家窝铺(今农安县巴吉垒乡)的一片面积约七千多平方公里的垦区。
后来随着垦区的不断扩大,长春厅的政区也不断增大,长春的行政机构也随之提升,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改为长春府,下辖农安县。
在行政职能上实行蒙汉兼管。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于1913年在全国统一实行省、道、县三级行政机构,将各省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长春府改为长春县。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1932年日伪政权将长春定为伪国都,在保留长春县行政建置的同时,将长春城厢部分划出设市,先叫“新京市”,后改为“新京特别市”。
从此,在长春这块地方开始实行市县并存、市县分治的行政体制。
伪长春县属伪吉林省管辖,伪新京特别市则隶于伪国务院,与各省平级。
1945年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日伪政权跨后,长春恢复了原有的名称,在苏军占领下实行军事管制。
1945年底,国民党政府接收长春市,一直统治到1948年10月。
1946年4月14日至5月23日,因苏军撤离东北,长春市一度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解放。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
10月21日长春市改为长春特别市,1949年3月11日改称长春市,均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
1949年5月9日改隶吉林省。
1952年10月14日长春县撤销,辖区并入长春市。
1953年8月1日至1954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
长春市概况
长春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地域辽阔,幅员面积2057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9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724万人,市区人口315万人。
长春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4.6℃,年均日照时数为2525.8~2664.8小时,光照充足。
长春市自然资源丰富,有松花江、伊通河等9条河流,有敖宝吐泡子、波罗泡子等7处主要湖泊。
湖泊总蓄水量为3068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为12.8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38亿立方米。
有污水处理厂4个,日设计处理能力71.5万吨,利用此污水资源可供热近8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有耕地110.79万公顷,占全部土地面积的58%,土质肥沃,黑土、草甸土、黑钙土占耕地面积的78.84%。
有草原、草山、草坡2401万亩,年产草约17.3万吨。
有林地2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3.3%,活木蓄积量1163万立方米。
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
在长春市现查明有39种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金、银、石灰石、珍珠岩、矿泉水、石英砂矿等。
长春市上半年GDP完成1206.8亿元,增长12.3%。
长春今年财政收入有望达到360亿到370亿元,比去年增长100亿元,除了财政收入有望比去年增长100亿元外,长春市今年在轨道客车产业园等重点工业项目稳步发展的推动下,预计工业GDP将达到3500亿元。
长春市概况。
长春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长春是东北地区的天然地理中心,东北亚几何中心,东北亚十字经济走廊核心,是中国建成区面积和建成区人口第九大城市,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
是著名的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雕塑城。
中国最大汽车工业城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中国一汽"或"一汽",英文品牌标志为FAW,FAW就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英文缩写。
是中央直属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
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集团(长春电影制片厂,中国三大电影生产基地:长春、上海、西安。
新中国第一部电影和动画片诞生于长春)均坐落于此。
长春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长春、南京、杭州、昆明)之一,被誉为"北国春城",城市绿化覆盖率近40%,长春的市花是君子兰。
长春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然与人文景观俱佳,拥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长春是一座风光秀美的城市。
一、长春地名的起源自清乾隆朝以来,山东流民违禁踰吉林柳条边外进入郭尔罗斯草原,他们潜居下来,披荆斩棘,垦荒为田。
又呼亲唤友源源而来,形成了200多个自然屯。
到1791年调查,分布在伊通河、饮马河、沐石河两岸的汉族、回族,有233O 户,开垦出来的耕地约有26.5万余亩。
(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
时为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
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
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
长春一词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这是古代肃慎人祭天时的祈福之语。
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所以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
东北长春简介
长春市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位于东北地区中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和物流中心。
以下是长春市的简要介绍:
1. 地理位置:长春市位于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5′,地处中国东北平原的松辽盆地中部,地势平坦开阔。
2. 人口与面积:长春市下辖7个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24744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1日,全市常住人口为906.6906万人。
3. 历史与文化:长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文教中心之一。
长春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工业遗产和文化遗存,被誉为“北国春城”和“东方底特律”。
4. 经济发展:长春市是全国重要的汽车、轨道客车、光电技术、生物制药等产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商业物流中心。
长春市在2018年位列《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50强、中国10强。
5. 城市规划与建设:长春市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致力于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空气质量,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园林城市”之一。
长春市还拥有多个国家级开发区和生态旅游度假区。
6. 教育与科研:长春市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包括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重要科研机构。
总之,长春市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实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长春市经济社会概况一、长春市自然概况【位置】长春市是吉林省的省会,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5′。
【行政区划】全市面积20604平方公里。
有朝阳、南关、宽城、绿园、二道和双阳6个区,榆树、九台、德惠3个县级市和农安县,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和长春长江路电脑科技产品经营开发区5个开发区。
共辖55个街道,39个乡,73个镇,1687个村,351个社区居委会。
【人口】长春市共有745.9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数的27.2%。
其中,市区(南关区、宽城区、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人口为358.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48.01%。
【地质地貌】长春是一座美丽的森林城市,远依山,近傍水,以台地平原为主,其中耕地110.4万公顷。
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8%,空气质量较高,素有“北国春城”的美称。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500平方公里,拥有林水面积240多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1 —【水文】长春地表水属第二松花江水系,是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的中下游,还有沐石河、双阳河、雾开河、新开河及卡岔河等流经境内,有波罗泡子、敖宝吐泡子、元宝泡子等主要泡子湖泊7处。
【气候】长春市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无霜期为138天左右。
【教育文化】全市有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27所,各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98个,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万人,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中比重超过了10%。
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4位,近年来有多项科研成果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市内的伪皇宫、伪满国务院、长春电影制片厂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长春每年都举办一些大型的经贸活动,如中国电影节,国际教育展览会,国际汽车博览会,农业博览会、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第九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和世界杯短道速滑赛等体育赛事活动,2007年亚冬会。
介绍长春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的文章长春地处吉林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北岸、长图们江上游,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春市区总面积13430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区域范围包括长春市、四平市部分地区以及长吉图经济区。
长春地处中国东北中心地带,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境内山川秀丽,文化源远流长。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长春的自然地理特点吧!一、地理位置东邻辽宁、吉林两省交界,西连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海拉尔盆地,北靠吉林省通化市。
东临朝鲜东海岸和日本海;西接黑龙江省松花江;北邻吉林省辽源市、吉林省蛟河市、松原市和四平市。
长白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与俄罗斯相连。
东与四平市毗邻;南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接壤;西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隔江相望。
总面积11570平方公里。
长春位于吉林省东北部。
松花江下游北岸、长图们江上游是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主要城市之一;西与吉林省的四平市毗邻;北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相连;南与吉林省通化市接壤。
市中心海拔约为1365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1、气候条件长春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南部为东北季风,西北部为东北冷冬季风,东部沿海及西部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空气质量优良。
四季分明,气候类型多样,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6.7℃;平均日照时数为1680小时;最大日照面积9467小时。
年平均气温5.4℃—6.3℃;年均气温-3.5℃。
年平均降雨量1815毫米(不含洪涝和旱涝);四季日照时数936.7小时;全年无霜期270天左右。
全年无霜日约40天[10-21];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
长春年平均降雨量1173毫米(含洪峰流量),为全国年降水量的52%,年最少571年(1960年)有349年的极端最高气温-35℃的极端天气发生时间是在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之间;极端最低气温是-23.1℃,出现在2007年3月23日,历史最低气温出现在2009年3月29日下午3点40分左右(零下12度),长春历史上最冷天气持续到4月23日(冬季大雪封山期间有可能会有霜冻的出现)是在8月1日—7日左右的早上7点至中午12点之间的10几分钟之内的时间里最低气温达到-22℃。
长春总结简介长春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省会城市,也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长春地处松辽平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长春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都非常发达。
本文将对长春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总结。
地理特点长春位于中国东北部的中部地区,是吉林省的重要城市,地处松辽平原的西部。
长春地处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长春地势平坦,没有大河流经,主要河流有松花江、辉南江等。
经济发展长春是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城市之一。
长春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拥有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汽车生产厂家,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支撑。
此外,长春还发展了许多其他行业,如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信息等。
长春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也促进了物流和仓储产业的发展。
文化底蕴长春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吉林省的文化中心之一。
长春曾是满洲国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留下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
如今,长春有许多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
此外,长春还有许多著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为城市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旅游资源长春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拥有许多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
其中最知名的景点包括长影世纪城、南湖公园、净月潭等。
长影世纪城是中国最大的电影文化主题公园,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南湖公园是长春市内最大的公园,占地面积广阔,绿树成荫,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净月潭是一座人工湖,湖水清澈,周围有美丽的风景和休闲设施。
城市发展规划长春在城市发展上有着宏大的规划和目标。
根据城市规划,长春将继续发展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同时加强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长春还计划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化带,改善市区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长春还将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更多的文化创意企业。
结论长春是一个经济、文化和旅游都发展迅速的城市。
长春的经济实力主要体现在汽车制造、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
长春简介长春,吉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中国建成区面积和建成区人口第九大城市。
长春还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获得绿化最高荣誉——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最具人情味的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
长春素有“汽车城”、“电影城”、“文化城”“光电之城”“科技文化城”、“大学之城”、“森林城”、“雕塑城”“会展之都”的美誉。
长春地处东北平原中央,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东北亚几何中心。
总面积20604平方千米,市区面积4906平方千米,四环内建成区(核心建成区)面积379.94平方千米,五环内建成区面积660.19平方千米(五环-绕城高速以内)。
截至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路以内)其中三环以内户籍人口368万。
长春地区总人口868.72万,四环内实际居住人口超过500万,其中外来和流动人口约为120万。
旅游景点概述长春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然与人文景观俱佳,拥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长春是一座风光秀美的城市。
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开发上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长春市是一座“森林城”,城市绿化率已经达到78%,居于亚洲大城市之冠。
不仅市区绿树成荫,就连城市周边也是绿色的海洋,环城高速公路两侧90公里长、550米宽的绿化带,是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
距市区9公里、面积478.7平方公里的净月新区和“净月潭森林公园”,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宛如长春一片巨大的“肺叶”,使长春人就像生活在森林中一样,这里有最好的阳光、空气和水。
长春还有很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农安辽代古塔,许多日伪时期的遗迹,有中国现存三大帝王宫殿之一的伪满皇宫和八大部。
冬季冰雪旅游更是长春的热点,在这里不但可以滑雪、溜冰、参加雪地汽车拉力赛,还可以欣赏冰雕、雪雕等各类冰雪艺术品。
长春的气候长春市的气侯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侯类型。
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档,消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各季风的势力影响很大,故气侯部的特点是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4.8℃,最高39.5℃,最低零下39.8℃夏季气候凉爽,绿树成荫,素有“塞北春城”之称。
冬季白雪皑皑,玉树琼枝,一派“北国风光”地理长春市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松辽拗陷的东部边缘,城区下部分布着深厚的白垩系泉头组,为一套红色较粗粒碎屑岩,均为不透水层或含水性极微层,地层深厚,岩层致密,倾角很小。
此外,第四世纪沉积相当普遍,洪积层上部为黄土状物质,下部为红色粘土或砂粒层。
新构造运动以来,地体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沟谷发育,形成微波状台地平原。
二级阶地黄土状亚粘土厚15?5米,抗压强度20?5吨/平方米,是较佳的天然地基。
一级阶地(二道区)亚粘土层地基抗压强度8?1吨/平方米,但地表下2?米深处有一淤泥夹层,不适于天然地基,下部是砂、沙砾层,抗压强度25?5吨/平方米,距地表6?1米以下是基岩,对大型、特大型建筑基础置于基岩上最为有利。
长春市的地貌特点是远依山,近傍水,以平坦的台地平原为主。
主要地貌类型为:(1)低山丘陵;(2)台地平原;(3)冲积平原;(4)火山锥体长春各类资源土地:长春市地域辽阔,土地资源较丰富,共有土地面积188.81万公顷,其中耕地110 .79 万公顷,占全部土地面积的58.7%;土地肥沃,一般黑土层厚达0.6~1.0米。
森林:长春市林业用地324102公顷,其中林地223999公顷,灌木林地23897公顷,疏林地形69公顷,未成林造成地53671公顷,育苗地375公顷,规划造林地1857公顷。
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期5105260立方米,其中分蓄积13761857立方米,疏林蓄积23734立方米,四旁树蓄积蓄319662立方米。
长春基础资料长春,吉林省省会,是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
这里坐落着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并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
它是北方的窗口城市,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贸易和交通中心。
同时享誉着中国卫生城市、中国园林城市、中国绿化、环保模范城市、最具人情味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文明城市的美名。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
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成为地名。
然茶啊冲历史早于喜都数千载,实则后人混为一谈。
茶啊冲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称谓。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
时为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
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截至9月末长春总人口为751万今年不能超过752万昨日,长春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会议在长春市政府举行。
据了解,2008年,吉林省下达给长春市的人口计划为:总人口控制在752万人以内,出生人口控制在5万人以内,出生率控制在6.39%。
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32%。
以内,政策生育率达到91%以上。
截至9月末统计,全市总人口为751万人,出生人口3.5548万人,出生率4.73%。
,自然增长率2.19%,扣除一胎早婚早育后,政策生育率为96.35%。
预计到年底能够全面完成省下达给长春市的人口计划。
2011年长春全市GDP实现4040亿元,增长15.2%;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00亿元,增长4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83亿元,增长56.5%;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7000亿元,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按新口径累计完成2450 亿元,同比增长3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400元和7400元,分别增长14%和12%。
介绍长春的特点长春是中国吉林省的省会,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闻名。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对长春的特点进行介绍。
一、地理位置特点长春位于吉林省中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欧亚大陆桥经济带的交汇点,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长春市东邻鸭绿江,西毗松花江,北濒松花湖,南依长白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二、气候特点长春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多雨。
由于地处内陆,受到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冬季平均气温较低,常年有较长的冰封期。
而夏季则较为热,但相对潮湿。
春秋季节温暖宜人,是旅游的好时节。
三、历史文化特点长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长春作为满洲的重要城市,曾是清朝的京城之一。
在清朝时期,长春建有皇家园林避暑地——长春皇家园林,被誉为“东北小故宫”。
长春还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重要革命基地,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意义。
在文化方面,长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如长春民间艺术、长春民间舞蹈等,这些文化传统丰富了长春的艺术氛围。
四、经济发展特点长春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汽车城”和“中国的电子城”。
长春是中国一汽和长春亚泰足球俱乐部的发源地,汽车工业和足球运动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长春还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城市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五、旅游资源特点长春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其中,长春市区内的长春世纪公园、长春动植物园、长春南湖公园等都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东北第一山”。
长白山脉是中国三大火山山脉之一,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雪景、温泉等自然景观。
此外,长春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纪念馆,如长春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博物馆等,可以深入了解长春的历史和文化。
长春市风土人情概况关键词:长春动植物公园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亚泰足球队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长春东方职业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春电影宫长春大学光华学院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吉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有“东方底特律”之称。
中国建成区面积和建成区人口第九大城市。
中国特大城市之一。
中文名称:长春外文名称:Changchun 旧译:HSINKING别名:北国春城行政区类别:副省级所属地区:中国东北政府驻地:人民大街10111号电话区号:0431邮政区码:130000地理位置:东经125°19′北纬43°43′面积:20604平方公里人口:745.9万(2007年)基本信息长春,吉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
东北地区第二大城市,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中国建成区面积和建成区人口第九大城市。
中国特大城市之一。
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和新中国电影工业摇篮,有“东方底特律”和“东方好莱坞”、“东方洛杉矶”的美誉。
长春地处东北平原中央,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东北亚几何中心,东北亚十字经济走廊核心。
总面积20604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4906平方公里,四环内建成区(核心建成区)面积379.94平方公里,五环内建成区面积660.19平方公里(五环-绕城高速以内)。
截至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路以内)其中三环以内户籍人口368万。
长春户籍总人口745.9万(2007年)。
包括外来和流动人口总人口接近千万。
四环内实际居住人口超过500万,其中外来和流动人口约为200万。
长春是一座美丽、繁荣、开放、的国际化大都会,市区内居住着大约3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友人。
长春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获得绿化最高荣誉——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最具人情味的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
长春市的基础资料基于对长春市的基础资料进行考察和对资料的查找,对其进行了气象、水文、历史、经济、人口、绿地、交通七个方面的总结。
城市概括:长春市位于吉林省和东北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总面积20571平方公里.截止到1995年末,总人口667.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1.8万人.长春市区有6个行政区,经济技术开放区和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3603平方公里,总人口27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4.6万人;建成区面积143.03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171.97万人。
气象: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
长春市的气候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侯类型。
其特点是:四季分明。
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凉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一年中有五个月温度的常年平均值在0℃以下。
长春春季温度缓慢回升,3月份的常年平均温度还在0℃以下,4月温度才升到零上,此时出现大风的机会较多,是一年中大风日数最多的季节;夏季气候温热,绿树成荫,素有"塞北春城"之称,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也只有23.1℃,这里夏季降水较多,6-8月的降水总量有350-400毫米,占全年降水的60%以上,空气湿润;秋季天气晴朗,可持续数日晴朗而温暖的天气,但日温差较大,风速比春季稍小;冬季是一年中最冷、持续时间最长的季节,天气寒冷,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达到-15.1℃,此时降水不多,气候干燥,但有时也会出现暴雪的情况。
水文:长春市的地表水属第二松花江水系,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的中下游,还有沐石河、双阳河、雾开河、新开河及卡岔河等流经境内,有波罗泡子、敖宝吐泡子、元宝泡子等主要泡子湖泊7处。
市区的地表水,较大的河流为第二松花江的支流,也是饮马河的支流——伊通河及其支流——新开河等。
由于市区的下部基岩为中生代白垩系红色岩系,岩层致密,为一不透水层或含水性极微,因而无深层地下水源,故地下水贫乏。
长春市的气候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挡,削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故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
历史:长春原名宽城子。
夏、商、周属肃慎;两汉、三国、西晋时属夫余国;东晋、南北朝时期入高句丽版图;隋及唐初属高句丽之夫余诚。
公元六世纪后,高句丽渐衰,终为新罗与唐朝联军所灭,长春一带又属渤海国扶余府所辖。
辽属东京道之黄龙府;金属上京路之隆洲府;元属开元路;明初属奴尔干都司,明中叶属兀良哈部;明末至清朝中期为蒙古族王公领地。
长春原有古城,公元926年毁于战火。
城市的再次形成,缘于清朝封禁政策的废除,继与沙俄、日本的侵占相联。
故对长春既有古城之说,又有现代城市之议。
1800年7月8日清政府地设治,设立长春厅。
1825年长春厅衙署迁到宽城子,即今天的西四道街一带。
1865年长春商民募集资金修筑城墙。
1884年长春厅抚民通判李金镛创办养正书院。
1901年俄国人建成了长春的第一座火车站---宽城子火车站。
1906年长春开埠后当地政府耗资白银九万两修建道台衙门。
1907年日本人开始修建长春火车站,满铁长春附属地的规划和建设开始了。
1912年吉长铁路通车。
1931年9月19日日军攻占南岭兵营,长春沦陷。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爱新觉罗溥仪就任执政。
1934年3月1日爱新觉罗溥仪登基称帝,年号康德。
1932年11月日本关东军主持《大新京都市计划》,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
1945年8月19日苏军进驻长春,日本关东军投降。
1948年6月25 东北人民解放国围困长春战役开始,围城期间市内死亡十余万人。
1948年10月19日驻长春国民党守军分别起义,投降,长春解放。
1948年10月15日长春特别市市政府成立,邹大鹏任市长。
1954年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从吉林市迁入长春市,长春市变成为省会城市。
1980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东北三省建设商品建设商品粮基地,长春市外五县被列为其中。
1980年10月长春市与日本仙台市结为友好城市。
1984年11月君子兰被定为长春市市花。
1991年3月南湖---南岭新技术工业园区正式更名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2年8月23日长春举办首届中国长春电影节。
1999年中国第一列时速200公里的电动旅客列车组在长春客车厂下线。
199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施行《长城市城市总体规(1996--2020)》,确定了长春市城市性质。
经济:长春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整个城市的历史只有202年。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春经过不断的发展建设,成为工农业基础雄厚、商业繁荣兴旺、科技教育事业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
2001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增长速度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2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实现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长春,可以说它是个“多城之城”。
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长春的特色愈显突出,渐渐地被海内外的朋友冠以“森林城”、“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等美誉,于是便有了“多城之城”之说。
近几年来,长春的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从1996年到2001年,经济增长速度都在两位数以上。
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97亿元。
尤其长春的工业取得了高速发展,工业总产值连续5年增长率在20%以上。
去年年底,长春的工业总产值增幅、利税和利润等几项指标都已列东北四城市之首。
对于长春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媒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中国《新华每日电讯》曾以“破解长春之谜”为题,对长春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报道。
今年前5个月,长春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3.2%;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8.8亿元,增长13.3%。
人口:截至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路以内)其中三环以内户籍人口368万。
长春户籍总人口745.9万(2007年)。
包括外来和流动人口总人口接近千万。
四环内实际居住人口超过500万,其中外来和流动人口约为200万。
长春是一座美丽、繁荣、开放、的国际化大都会,市区内居住着大约3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友人。
绿地:长春市地域辽阔,土地资源较丰富,共有土地面积205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0.79万公顷。
目前长春市绿地总面积已达8106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1.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2.4平方米。
长春市2009年共新植街路21条,新植大块绿地70块,栽植各类树木超过4.4万株,彩化街路74条;加强了全市植保工作,共防治树木超过35万株。
同时,长春市"一园一品"工程成效显著,儿童公园的"玫瑰园""剪型树园"、南湖公园的"矮化大丽花"、动植物公园的"红果园"、长春公园的"野生花卉"等景观,都给市民带来美的享受。
据介绍,2009年长春市全民义务植树514.3万株,先后栽植了家庭林、大学生林、八一林、青年林等多种形式的纪念林。
交通:公路:长春市公路交通网络健全,全市共有公路564条,总里程达6815.5公里。
其中国道6条、672.5公;省道7条,总里程达398.9公里;县道28条、1420.5公里;乡道515条、4288.1公里;专用车道8条、35.5公里。
在公路总里程中,高级次高级路面3565.37公里、有路面里程6740.78公里、晴雨通车里程6552.93公里。
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达279.3公里,一级公路达225.1公里,二级公路达510.6公里。
三级达2204.3公里。
全市公路网密度达33.1公里/百平方公里。
目前,长春通往周边主要城市和各县(市)区基本用高等级公路相连,市区主要公路出口全部达到一级公路标准。
100%乡镇实现乡乡通油路。
一个城乡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全市共有公路客运站点73个。
其中,一级站4个;二级7个;三级站17个。
共有公路客运线路974条。
其中,跨省线路65条;跨市线路150条;跨县线路759条。
铁路:2010年12月30日上午9时08分东北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长吉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行,长春到吉林只需45分钟。
东北大动脉—哈大高铁贯穿吉林省,将于2012年7月15日,届时,长春到哈尔滨、大连、沈阳分别只需1、2、1.5小时,东北地区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长春铁路分局运输生产布局调整后车务系统共有9个单位,长春、四平、长春北、白城站,长春、大安北、白城、郑家屯车务段和陶榆管理中心。
管内车站总数127个,其中特等站1个,一等站3个,二等站7个,三等站19个,四等站84个,五等站13个。
航空: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正在扩建为4E级,开辟了39条国内外航线,使长春的对内对外交往更加高效便捷。
国际上已开通长春至首尔、仙台、东京、香港、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等国际主要城市;国内航线已开通长春至北京、上海等地。
对于长春市基础资料的概述也许并不全面,在这个北方的窗口城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贸易和交通中心、中国卫生城市、中国园林城市、中国绿化、环保模范城市、最具人情味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如果你亲临这里,你会感受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