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突变理论的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可靠性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1.93 KB
- 文档页数:1
《黄金科学技术》2020年1~6期总目次第1期滇西保山地块黑牛凹金矿区辉绿玢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罗应,卢映祥,刘学龙,薛顺荣,王帅帅,李振焕,张昌振,陈建航(1)广西大瑶山大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郭辉,刘春明,黄德志,邹海洋,陈磊(12)山东栖霞—大柳行地区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黄鑫,宋倩,王勇军,沈立军,朱裕振,孙超(21)基于变权联系云的采空区稳定性二维评价模型………………………邓红卫,张维友,虞松涛,高宇旭(32)大断面六角形进路采矿法结构参数优化研究………………………………张钦礼,蒋超余,高翔,刘斌(42)倾斜矿体采动与断层活化作用引起竖井变形的物理模型试验……………………………………………………………………孙琪皓,马凤山,赵海军,郭捷,曹家源(51)配备辅助通风的高温矿井采掘区温度分布数值模拟……………………………田龙,周智勇,陈建宏(61)金属矿山地下采空区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程力,刘焕新,朱明德,吴钦正(70)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溶浸开采浸出率预测……………………………卜斤革,陈建宏(82)基于Buckingham方程的大倍线充填料浆输送优化与应用……………李宗楠,罗皖东,郭利杰,许文远(90)柠檬酸浸法预处理对磷石膏充填体性能的影响………………黄照东,张德明,刘一锴,张钦礼,王浩(97)基于RANSAC的地下矿山巷道边线检测算法……………………………………毕林,段长铭,任助理(105)我国大变形锚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王贺,陈何,曹辉(112)基于V-REP的井下铲运机自主作业仿真试验软件平台研究………………吴家希,王李管,李亚龙(124)基于PSO-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岩爆倾向性预测……李任豪,顾合龙,李夕兵,侯奎奎,朱明德,王玺(134)青海某金矿选冶中试厂工艺设计优化及应用……………………………………………李飞,陈自强(142)基于商空间的黄金价格SVM模型预测………………………………………………韩旭,杨珊,王喜梅(148)基于等维动态马尔科夫SCGM(1,1)C模型的黄金价格预测………………………王梅,陈建宏,杨珊(158)第2期金属矿绿色开采评价方法探讨………………………………赵国彦,邱菊,赵源,裴佃飞,李洋,吴攀(169)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刘亦晴,梁雁茹,刘娜娜,胡欢(176)表面曝气反应器中气泡尺寸分布测量………………………郝易潇,郑学锋,肖依婷,王浩亮,李向阳(188)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合作模式与保障措施……………………许礼刚,关景文,徐美娟(195)基于CiteSpace的我国绿色矿山研究可视化分析………………………郭晓剑,胡欢,刘亦晴,梁雁茹(203)基于GIS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成矿预测——以新疆库米什地区为例………陈超民,冷成彪,司国辉(213)地应力作用下偏心装药的炮孔裂隙分布…………………………费鸿禄,刘雨,钱起飞,苏强,孙晓宇(228)高地应力破碎围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支护方式研究………………………………………………………李光,马凤山,郭捷,赵海军,寇永渊,兰剑,赵金田(238)黄土坡铜锌矿微震监测技术应用与灾害预警方法研究…………………………党明智,张君,贾明涛(246)含预制缺陷类岩体模型破断试验与分析………………………张栩栩,杨仕教,曾佳君,罗可,蒲成志(255)基于CRITIC-CW法的地下矿岩体质量评价………………………………戚伟,李威,李振阳,赵国彦(264)戈塘金矿房柱法开采围岩稳定性分析……………………………………………………陈洲,左宇军(271)缅甸实皆省某金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傅开彬,王维清,赵涛涛,龙美樵,侯普尧,杜明霞(278)选冶联合提高甘肃某难浸金矿浮选尾矿金回收率的试验研究………………杨波,童雄,谢贤,王晓(285)海拔高度对矿井巷道火灾烟气蔓延规律的影响研究…………………………………黄锐,吴娥,吴林(293)基于ANP的高海拔矿山掘进工作面通风方式优选…………………李蓉蓉,李孜军,黄义龙,赵淑琪(301)地下金属矿智能矿山总体规划…………………刘晓明,邓磊,王李管,邓顺华,杨新锋,万由,贺艳军(309)第3期广西乐业县岩旦—岩堂金矿床找矿模型及成矿预测…………………………………秦运忠,宋海军(317)胶东玲珑九曲金矿床载金黄铁矿矿物学特征及其深部找矿意义………………张振,宁生元,徐增田(328)协同理念下岩金矿脉群连续回采顶板安全跨度研究……………………聂兴信,甘泉,高建,冯珊珊(337)深部区域采矿时序的地压调控卸荷效应研究…………………………于世波,杨小聪,原野,王志修(345)金川二矿区+1000m中段水平矿柱回采方法研究…………………寇永渊,李光,邹龙,马凤山,郭捷(353)基于物探技术的露天矿边坡失稳因素勘测研究………………………康恩胜,孟海东,赵自豪,何滔(363)基于综合决策云模型的围岩稳定性分级方法研究………………………………周科平,侯霄峰,林允(372)股权集中度与中国私营矿业公司治理效率……………………………………………郑明贵,曾健林(380)我国稀土出口的管制经济学分析…………………………………………………吴泽斌,朱迪,刘立刚(391)套孔应力解除法与声发射法在新城矿区深部地应力测量中的对比研究…………………………………………………………马春德,刘泽霖,谢伟斌,魏新傲,赵新浩,龙珊(401)SHPB压缩试验中红砂岩的力学与能量耗散特性研究…………………………胡健,宫凤强,贾航宇(411)含预制裂隙类岩石裂隙演化与破裂特征的试验研究…………王程程,罗鑫尧,陈科旭,戴兵,贺桂成(421)基于核磁共振T2谱图的裂隙砂岩疲劳损伤分析………………………毛思羽,曹平,李建雄,欧传景(430)不同含水率下红黏土软化模型及强度试验研究…………………………李怀鑫,林斌,陈士威,王鹏(442)基于熵值法—突变理论的尾矿库安全评价研究………………………………………高振兴,郭进平(450)基于熵权模糊法的高海拔矿井风机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宋品芳,李孜军,李蓉蓉,赵淑琪,徐宇(457)《黄金科学技术》2020年第28卷1~6期总目次第4期非洲大陆金矿分布特征与勘查建议…………………………江思宏,张莉莉,刘翼飞,李高峰,季根源(465)广西贵港六梅金矿的成因类型及找矿意义……陈港,陈懋弘,马克忠,葛锐,郭申祥,吴启强,原其生(479)河南省灵宝市董家埝银矿原生晕特征及地质意义…………段启超,庞绪成,纵瑞,韩迪,张岩,张鑫(497)十字交叉裂隙扩展机理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贺桂成,陈科旭,戴兵,王程程(509)微波辐射辅助机械冲击破碎岩石动力学试验研究……………………………胡毕伟,尹土兵,李夕兵(521)含孔洞岩石在静应力下的循环冲击试验研究…………………………戴兵,单启伟,罗鑫尧,薛永明(531)砂土介质振弦式土压力盒标定试验…………………………………简筝,赵国彦,王玺,马举,肖屈日(541)穰家垅银矿大规模充填采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苏怀斌,张钦礼,张德明,曾长根,朱晓江(550)矿柱爆破回采对胶结充填体损伤影响试验研究………………………宋春辉,李祥龙,王建国,宋飞(558)基于组合赋权的T-FME岩爆倾向性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李彤彤,王玺,刘焕新,侯奎奎,李夕兵(565)基于核主成分分析与SVM的岩爆烈度组合预测模型……………许瑞,侯奎奎,王玺,刘兴全,李夕兵(575)基于EEMD和关联维数的矿山微震信号特征提取和分类……………………廖智勤,王李管,何正祥(585)脉冲微波助磨工艺参数对钛铁矿升温性能的影响研究……侯明,李军,杨黎,范培强,郭胜惠,严妍(595)江西某铜矿大型球磨机介质制度优化试验研究………………李付博,肖庆飞,黄胤淇,张谦,王旭东(603)基于HFACS的高原矿山作业疲劳与人因失误率浅析……黄知恩,李明,廖国礼,吴超,黄锐,李孜军(610)第5期有色冶金渣制备胶凝材料研究现状与展望………………………………………郭利杰,张雷,李文臣(621)铜镍冶炼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张婷婷,智士伟,郭利杰,武震林,韩俊南(637)矿区典型环境污染及其充填胶凝固定化研究进展…………………………………那华,吕国诚,张丹,王丽娟,廖立兵,郭利杰,孔令常,武丽娟,卞健华(646)铝硅酸盐固废胶凝材料制备及其性能…………………………………………………叶智远,王倩倩(658)基于铜镍冶炼渣制备充填胶凝材料试验研究……………………………………张雷,郭利杰,李文臣(669)矿物掺合料改性铜镍渣胶凝材料的性能研究………………张婷婷,周子钰,郭利杰,武震林,韩俊南(678)江西银山铜多金属矿深部找矿与成矿特征…………胡金山,胡福林,刘金刚,李宁,胡国柳,王国光(688)山东胶莱盆地东北缘前垂柳矿区金矿资源潜力分析………段留安,魏有峰,陈雄军,韩小梦,郭云成(701)湖南通道地区金矿床中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及对矿床成因的启示………………………高华,谢玉华,杨亮,张哲,柯新星,刘晓敏,罗建镖,刘琦,刘继顺,王智琳,孔华(712)焦家金矿深部复杂构造下高应力岩体树脂锚索联合支护技术……………………………………………………………………陈玉民,王成龙,李晓飞,蒋翔,赵兴东(727)三山岛金矿“三下”开采工艺优化与灾害防治……………………………王善飞,王康,马凤山,卢蓉(734)高海拔矿山独头巷道通风降尘方法优选……………………………李泽佑,黄锐,赵淑琪,沈学,吴娥(743)面向产能优化的地下金属矿山安全保障条件评价研究……………………………王猛,史秀志,张舒(753)高管任职年限对中国民营矿业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郑明贵,吴萍(761)球磨机细磨阶段钢段与钢球磨矿效果对比…………………………王旭东,肖庆飞,张谦,杨森,马帅(771)第6期湘东北长沙—平江断裂带关键金属钴的赋存状态与成矿规律…………………………………………王智琳,伍杨,许德如,邹少浩,董国军,彭尔柯,宁钧陶,康博(779)微生物法治理含砷酸性矿山废水的研究进展……………………………………沈蔡龙,张广积,杨超(786)含锑金矿预处理脱锑技术的研究进展………………………………高世雄,陈国宝,杨洪英,马鹏程(792)贵州册亨县板年金矿多层次滑脱构造控矿及找矿预测……………………………………陈发恩,刘建中,王大福,王泽鹏,杨成富,李俊海,徐良易,宋威方(800)辽宁二道沟金矿床黄铁矿热电性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温佳伟,史鹏亮,刘彦兵,张静,屈海浪,李元申,胡博心,缪广(812)西秦岭寨上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与成矿规律……………………………………………张斌,刘家军(825)青海省都兰县丘吉东沟金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刘铭,王仔章(837)基于立方定律的断层流—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陈刚,马玲,龚红胜(846)基于正交试验的过断层软破段巷道支护参数优化……………………胡建华,庞乐,王学梁,郑明华(859)不同损伤程度砂岩相似材料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王倩倩,徐颖,汪海波,郑强强,倪贤,胡浩(868)静态—准静态加载下含裂隙类岩材料破断试验及声发射特性分析………………………………………………………郭婧宇,蒲成志,贺桂成,李益龙,杨少峰,曾佳君(877)千米深井高应力破碎围岩控制技术…………………………………王成龙,侯成录,杨尚欢,赵兴东(885)基于Stacking模型的采空区稳定性预测…………………………………………王牧帆,罗周全,于琦(894)基于小波支持向量机模型的矿区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谭吉玉,刘高常(902)基于组合权重和物元分析的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研究…………………柯愈贤,王成,方立发,廖宝泉(910)基于机器学习的3种岩爆烈度分级预测模型对比研究…田睿,孟海东,陈世江,王创业,孙德宁,石磊(920)高海拔地区矿井风机状态动态评估………………………………………王利鹏,闫放,李孜军,王方(930)含金硫化矿碱性氧化提金研究现状与展望……………………………宋翔宇,张振,王君玉,李荣改(940)。
基于G1法-改进熵权法的煤矿机电安全评价及应用
陈志莱
【期刊名称】《机电信息》
【年(卷),期】2024()7
【摘要】针对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评价体系不完善、指标权重确定不符合实际等问题,构建基于G1法、改进熵权法两种评价方法,运用最小信息熵原理在G1法和改进熵权法确定的相对主、客观权重中寻找平衡,充分考虑专家经验与样本已知数据,提高了所确定指标权重与实际情况的契合度,并基于前人研究,从人、机、管理、环境四方面对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与简化,分析筛选出影响程度较大的指标,并构建煤矿机电安全评价体系,获取煤矿机电安全状态级别。
通过工程应用,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对煤矿开采薄弱环节加强管理措施,提高煤矿机电安全水平,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页数】6页(P60-65)
【作者】陈志莱
【作者单位】贵州林华矿业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608
【相关文献】
1.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煤矿安全投入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2.基于G1-熵权法的配电台区项目优选评价方法及应用
3.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基于
G1-熵权法及未确知测度模型4.基于G1法与熵权法的社区居民安全素养评价模型5.基于G1-熵权法对早期人防工程安全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熵权理论的煤矿突发水灾害救援系统可靠性评激赵明忠;冯立杰;王金凤;王化强;杨林春【摘要】通过引入熵权理论,运用属性相关分析方法剔除与选择期望不相关或弱相关的特征属性,建立一套煤矿突发水灾害救援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各评价指标的差异性运用熵权值法对各层指标权重进行客观赋值,综合专家评价意见进行修正得到综合权重,提出了煤矿突发水灾害救援系统可靠性熵权综合评价模型.最后结合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对策及建议.【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10(036)002【总页数】4页(P101-103,108)【关键词】矿井水灾;救援系统;熵权理论;应用;可靠性评价【作者】赵明忠;冯立杰;王金凤;王化强;杨林春【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研究所,河南省郑州市,450001;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研究所,河南省郑州市,450001;河南矿山抢险排水救灾中心,河南省郑州市,450014;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研究所,河南省郑州市,450001;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研究所,河南省郑州市,450001;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研究所,河南省郑州市,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451 煤矿突发水灾害救援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煤矿生产是一个涉及人-机-环境、生产组织方式、工程技术水平等多种要素的复杂半封闭动态系统,煤矿突发水灾害救援系统是这个复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笔者根据系统工程的思想,将煤矿突发水灾害救援系统进行分解,同时结合实际救援活动中存在的管理、人员素质、地质环境等影响因素,将煤矿水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分为管理手段、人员素质、机器设备、地质环境等4项指标,并将此4项指标进一步分解,建立了矿山水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图1 矿山水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2 基于熵权理论的评价模型在信息论中,熵值反映了信息的无序化程度,可以用来度量信息量的大小。
某项指标携带的信息越多,表示该指标对决策的作用就越大。
基于梯形Vague集熵权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研究杨悦;杨丹;陈孝国;王存权;张红芬【摘要】为进一步完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方法并提高其可靠性,提出基于梯形Vague集熵权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的效用值评价模型.针对不同指标的梯形Vague值评价信息,首先利用熵权公式求出专家及各指标权重,其次采用梯形Vague集成算子进行有效融合,然后根据效用值越大越优的原则进行排序.最后将上述评价模型在同煤集团中进行应用.该项研究不仅丰富了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基本方法,而且也为其他相关领域的救援能力评价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8(033)003【总页数】5页(P156-160)【关键词】煤矿应急救援;梯形Vague数;能力评价;熵权法;效用值函数【作者】杨悦;杨丹;陈孝国;王存权;张红芬【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83;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83;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华北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廊坊065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U458;CP34随着煤矿向纵深开采的逐步发展,使得开采条件更加恶劣,虽然我国对煤矿的安全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因救援不当,救援不及时而导致的煤矿事故仍然居高不下[1]。
为降低煤矿事故的伤亡率,国家安监部门要求各煤矿必须做好安全措施,从源头避免事故的发生,做到预防为主,对应急识别、应急措施、应急预案等要求更为严格。
事故一旦发生,应急救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的大小,为此,一些学者对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若干有效成果。
岳宁芳[2]在分析我国煤矿近几年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重大灾害事故的主要特点,并阐述了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内涵。
基于熵值-理想点法的煤矿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研究王亚阳;王汉斌【摘要】在介绍煤矿突发事件应急资源调配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多出救点对单一事故点的煤矿应急资源调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时间紧迫、运力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基于熵值-理想点法建立了煤矿突发事件应急资源调配模型,即运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再采用理想点法综合评价多出救点的出救顺序,通过将该模型运用于某煤矿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更为直观、合理,可为煤矿应急资源调配的优化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将有利于煤矿企业更好地应对煤矿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资源调配问题.【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4(021)006【总页数】5页(P135-139)【关键词】煤矿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熵值法;理想点法【作者】王亚阳;王汉斌【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36;TD77+1近年来,我国煤矿突发事件频发,给煤矿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措施可以完全防止煤矿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煤矿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应急管理就成为帮助煤矿企业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一种重要方法。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保障应急救援的有效实施、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进行的非正常工作程序[1]。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一项关联煤矿整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包括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应急救援,应急资源的计划、组织、调配,以及突发事件后期的应急处理和体系建设[2]。
其中,应急资源的计划、组织、调配作为煤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条件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调配应急资源成为煤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键。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资源调配模型的研究对于提高煤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降低煤矿财产损失、减少人员伤亡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FAHP-熵权法的煤矿通风系统评价研究
冀耀樑;杨金平;闫亮
【期刊名称】《当代化工研究》
【年(卷),期】2024()3
【摘要】煤矿通风系统是煤矿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本文以某大型煤矿集团下的几个矿山为例,基于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在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3大类因素下,建立了科学的、合理的二矿通风指标评价体系,得到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占比。
进一步的根据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理论,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各因素的组合权重,然后用熵权法对指标综合权重进行验证模型可靠性,为煤矿通风系统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页数】4页(P95-98)
【作者】冀耀樑;杨金平;闫亮
【作者单位】山西介休鑫峪沟左则沟煤业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24
【相关文献】
1.基于FAHP-熵权法的回采工作面综合指标权重研究
2.基于熵权法的西安市水资源系统评价研究
3.基于FAHP-熵权法的建筑加固工程定额编制研究
4.基于熵权法
的鼓浪屿景区旅游解说系统评价研究5.基于FAHP-熵权法优选复方双花口服液醇沉工艺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熵权法和模糊数学的采场顶板危险性评价吴建祥【摘要】为更精确合理地评价采场顶板危险性,针对某铁矿采场顶板危险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特点,运用熵权法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采场顶板危险性评价模型。
利用熵权法确定影响因素权重,以反映采场顶板危险性众多影响因素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采场顶板危险性进行了合理、科学地评价,对于确保该矿采场的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3页(P225-227)【关键词】采场顶板;危险性评价;评价模型;熵权法;模糊数学【作者】吴建祥【作者单位】安徽大昌矿业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采场顶板事故是地下矿山常见的灾害之一,往往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对井下作业人员及设备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
因此,有必要对采场顶板稳定性进行合理、科学地评价, 确定可靠的采场顶板危险性等级,指导地下矿山生产,有效地防范和减少矿山采场顶板事故的发生。
采场顶板危险性等级评价通常釆用的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理论分析法、神经网络预测法和聚类分析法等。
虽然评价方法众多,但由于采场顶板危险性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与隐蔽性以及定量与定性因素共存等因素的存在,上述均评价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
为此,本研究利用熵权法确定模糊综合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对某铁矿采场顶板危险性进行评价。
1.1 评价指标隶属度评价指标可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2类。
定性指标隶属度值R可通过专家评分或模糊统计得到的隶属度取值表确定,如周围开采对采场顶板的影响,通常用影响大、影响较大、影响一般和无影响等模糊语言进行表述,对于该类定性指标可通过表1得到其对各等级的隶属度[1]。
对于定量指标,可通过隶属函数定量表述危险度影响因素来确定其隶属度。
隶属函数有多种类型,本研究根据各因子的危险性等级划分情况,采用四逻辑分区法确定各定量指标的隶属度值。
1.2 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熵反映了系统的无序程度,熵权可反映出各评价指标提供有用信息量的大小,熵权越大则信息量越大,在评价中所发挥的作用越大,权重则越高[1]。
总第817期第23期2023年12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矿业与水利工程收稿日期:2023-06-06作者简介:林征(1998—),男,硕士生,研究方向: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基于GIS 与熵值法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林征王来斌刘梦琪(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摘要:【目的】为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建立杨柳煤矿105采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
【方法】选取渗透系数、岩芯采取率、脆塑性岩厚度比、断层分维、含水层厚度、隔水层厚度等6个影响底板含水层突水危险性的主控因素,借助GIS 软件绘制各因素专题图,使用熵值法得到各因素的权重值。
【结果】叠加归一化后的专题图与其对应的权重值,最终建立了采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得出了突水危险性分区图。
分区的结果与采区煤层底板含水层富水性抽放水试验单位涌水量情况基本吻合。
【结论】该评价模型可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参考。
关键词:GIS ;熵值法;底板突水;权重;突水危险性中图分类号:TD7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3)23-0066-04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23.013Risk Assessment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Based on GISand Entropy MethodLIN Zheng WANG Laibin LIU Mengqi(School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 232001,China)Abstract:[Purpo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coal mining,a risk assessment model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in 105mining area of Yangliu Coal Mine was established.[Methods ]Six maincontroll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risk of water inrush from floor aquifer were selected,including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core recovery rate,brittle-plastic rock thickness ratio,fault fractal dimension,aquifer thickness and aquiclude thickness.The thematic map of each factor was drawn by GIS software,and the weight value of each factor was obtained by entropy method.[Findings ]The normalized thematic map and its corresponding weight value are superimposed,and the risk assessment model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in mining area is finally established,and the risk zoning map of water inrush is obtained.The results of the partition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unit water inflow of the water-rich drainagetest of the coal seam floor aquifer in the mining area.[Conclusions ]The evaluation model can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coal mine safety mining.Keywords:GIS;entropy method;floor water inrush;weight;water inrush risk0引言近些年来,随着煤层开采逐步由浅部向深部延伸,煤层底板突水问题日益严重[1-4]。
基于熵权—突变级数法的中国省域营商环境评价研究
朱兆珍;周雪梅;魏婷
【期刊名称】《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0)1
【摘要】营商环境是省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优化营商环境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
基于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公共环境、市场环境四个维度,构建我国省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纳入“数字政府”新指标。
基于熵权—突变级数法,对我国31个省域的营商环境实践工作进行系统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营商环境发展水平呈现层次化特征,在整体指标与分项指标方面均存在较大发展差距,且区域层面呈现出东部地区最优、中部和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为落后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我国省域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加强各省市协同顶层设计,完善沟通协调机制;从公共环境、法治环境及政务环境等入手改善营商环境;重视以“标准化”促进“平衡化”发展;积极推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总页数】16页(P41-56)
【作者】朱兆珍;周雪梅;魏婷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
【相关文献】
1.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的安徽省上市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2.基于熵权-突变级数法的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演变分析及障碍因子诊断
3.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4.基于熵权TOPSIS法的营商环境办事便捷度评价——以甘肃省为例5.我国省域环境治理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熵权法与DEA 非期望产出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殷涛,谢雄刚.矿井内因火灾的安全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理论[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20,47(2):120-124.DOI :10.19835/j.issn.1008-4495.2020.02.024矿井内因火灾的安全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理论殷 涛1,谢雄刚1,2(1.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贵州省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摘要:针对矿井内因火灾的突发性㊁不确定性和高危害性等特点,提出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相结合的矿井内因火灾安全评价方法㊂选取人㊁物㊁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的因素建立了4级共20个评价指标的矿井内因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判断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突变级数法计算突变级数值,避免了单一熵值法主观人为赋权的弊端㊂以陕西省红石岩煤矿为例,运用该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了内因火灾安全评价,其评价结果符合该矿井的安全状况,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㊁实用性㊂关键词:矿井内因火灾;熵值法;突变理论;安全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TD75+2.2;X9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495(2020)02-0120-05收稿日期:2019-07-09;2019-08-16修订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64009);贵州省科技厅社发攻关项目(黔科合SY 字[2015]3001);贵州省科技厅项目(黔科合支撑[2017]2821);贵州省科技厅项目(黔科合支撑[2017]2821)作者简介:殷 涛(1996 ),男,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安全与灾害防治㊂E -mail :447829023@ ㊂Study on safety evaluation of internal-caused fire in mine based onentropy method and catastrophe theoryYIN Tao 1,XIE Xionggang 1,2(1.Mining Colleg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Nonmetallic Mineral Resources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dden occurrence,uncertainty and high harmfulness of internal-caused fire in mine,amethod for safety evaluation of internal-caused fire in mine by combining entropy method and catastrophe theory was proposed.A fire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ith 20evaluation indexes of 4levels was established by selecting four factors including human,material,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The entropy method was used to judge the relative weight of each index,and the mutation level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value of mutation level,which avoided the disadvantage of subjective andartificial weighting of the single entropy method.Taking Hongshiyan Coal Mine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e safety evaluation for internal-caused fire was carried out with this evaluation method,the results we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afety status of the mine,and th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were verified.Keywords :internal-caused fire in mine;entropy method;catastrophe theory;safety evaluation;evaluation index system 近年来,随着煤炭开采强度的增大,开采水平的不断延伸,矿井内因火灾的危害性越来越大,矿井火灾对井下人员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资源㊁设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㊂因此,研究矿井内因火灾对防治矿井火灾事故具有重要意义㊂目前,评价矿井火灾安全性的方法主要有:火灾风险指数评价法[2]㊁模糊综合评价法[3]㊁模糊层次分析法[4]㊁神经网络法[5]㊁事故树分析法[6]㊁集对分析法[7]和熵值法[8]等㊂熵值法能够深刻地反映出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其给出的指标权重值有较高的可信度[9],但对各个指标间进行横向比较时,熵值法就出现了局限性,同时人为对指标赋权时具有主观性,因此在应用上受到限制;突变理论能描述事物在稳定状态下突然质变的过程㊂笔者将熵值法和突变㊃021㊃理论结合运用,既能避免单一熵值法主观人为赋权的弊端,又能契合矿井内因火灾突发㊁多变的特性㊂1 构建评价模型1.1 熵值法模型熵值法是一种判断指标离散程度的数学分析方法,根据熵值法赋权可以评判某一指标的离散度,进而得到对整体指标体系评价的重要性[10]㊂文献[11]说明了构建熵值法模型的步骤㊂1.2 突变理论模型1972年法国数学家雷内㊃托姆提出了突变理论,该理论是一种研究自然界突变现象的数学分析方法[12-13],文献[14]说明了突变理论的评价步骤㊂不同的突变级数模型及归一公式如表1所示[15]㊂表1 几种突变模型突变模型控制变量状态变量势函数归一公式折叠形11x3+ax x a=a12尖点形21x4+a x2+bx x a=a12,x b=b13燕尾形31x5+ax3+bx2+cx x a=a12,x b=b13,x c=c14蝴蝶形41x6+ax4+bx3+cx2+dx x a=a12,x b=b13,x c=c14,x d=d15棚屋形51x7+ax5+bx4+cx3+dx2+ex x a=a12,x b=b13,x c=c14,x d=d15,x e=e16 2 矿井内因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大量的事故案例,并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对矿井内因火灾安全评价这一复杂系统进行全面分析[16]㊂把事故发生归结于人㊁物㊁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的因素,将整个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为4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及20个四级指标,如图1所示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检查制安全生产奖惩制教育培训救援演练应急方案煤的自燃倾向性煤化程度煤的水分围岩导热性煤的孔隙率煤层厚度采空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预防性灌浆系统惰性气体防火系统采空区封闭情况均压防灭火系统设备安装有效设备定期维护D12A 11A12A13A21A22A23B11B12B13B21B22B23C11C12D11D13D14D21D22 A1A2安全责任机制应急救援能力氧化条件蓄热条件采空区情况防止自燃的措施安全监测系统B1C1B2D1D2人的因素A物的因素B管理因素D环境因素C矿井内因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S图1 矿井内因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影响矿井内因火灾安全状况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矿井内因火灾安全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如表2所示㊂表2 矿井内因火灾安全等级划分级别安全性状态标度Ⅰ级严重危险(0.0,0.2)Ⅱ级比较危险[0.2,0.5)Ⅲ级一般安全[0.5,0.7)Ⅳ级比较安全[0.7,0.9)Ⅴ级非常安全[0.9,1.0)3 实例分析3.1 矿井概况红石岩煤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该矿年生产能力120万t,矿井煤田面积19.9km2,煤层平均厚度为2.53m,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经鉴定煤层属Ⅰ类容易自燃煤层,具有严重的煤层自燃风险㊂3.2 底层指标相对重要性排序以陕西省红石岩煤矿为例进行内因火灾安全评价分析㊂根据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邀请多位专家对影响该矿井安全现状的20项指标进行打分,赋值数据范围为(0,1),然后构建熵值法模型: 1)分别取专家对各个指标赋值的平均值建立一组评价矩阵;2)将评价矩阵与矿井内因火灾安全等级节点值组成决策矩阵X;3)将决策矩阵X用线型比例变换法进行矩阵的初等变换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Y;4)依次计算各个指标熵值㊁差异系数,最终得到各个底层指标的权重值㊂㊃121㊃决策矩阵X㊁标准化矩阵Y如下: X=0.660.710.730.690.800.690.290.340.280.290.360.350.690.780.600.570.670.540.670.70 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 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 0.700.700.700.700.700.700.700.700.700.700.700.700.700.700.700.700.700.700.700.70 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éëêêêêêêùûúúúúúú90(1) Y T=0.2230.0680.1690.2360.3040.2350.0670.1660.2330.2990.2400.0660.1650.2310.2970.2320.0670.1670.2340.3010.2590.0640.1610.2260.2900.2300.0670.1670.2340.3010.1130.0770.1930.2700.3470.1270.0760.1900.2660.3410.1090.0780.1940.2710.3490.0940.0790.1970.2760.3540.1350.0750.1880.2630.3380.1330.0750.1890.2640.3390.2300.0670.1670.2340.3010.2520.0650.1630.2280.2930.2070.0690.1720.2410.3100.2000.0700.1740.2440.3130.2270.0670.1680.2350.3030.1900.0700.1760.2470.3170.2270.0670.1680.2350.303éë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êùû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ú0.2340.0670.1660.2330.300(2)在得到底层指标的权重值之后,逐层计算中层和上层指标的权重值㊂中层指标的权重值为对应的底层指标权重值之和;同理,上层指标的权重值为对应的中层指标权重值之和㊂各层指标的权重值如表3所示㊂表3 各层指标的权重值底层指标编号底层指标权重中层指标权重上层指标权重A110.0444 A120.0448 A130.0451 A210.0451 A220.0466 A230.0446A1=0.1343A2=0.1363A=0.2707B110.0634 B120.0581 B130.0651 B210.0714 B220.0557 B230.0565B1=0.1866B2=0.1836B=0.3702表3(续)底层指标编号底层指标权重中层指标权重上层指标权重C110.0446C120.0460C1=0.0906C=0.0930D110.0446D120.0449D130.0445D140.0457D210.0445D220.0448D1=0.1797D2=0.0893D=0.2690由表3可得出,上层指标的权重值排序为:{B,A,D,C};中层指标的权重值排序为:{B1,B2,A2,A1,D1,D2,C1};底层指标的权重值排序为:{B13,B11,B12,B21,B23,B22,A22,A21,A23,A13,A12,A11,D14,D12,D11,D13,D22,D21,C12,C11}㊂3.3 矿井内因火灾的安全性评价根据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和表1所示的几种初等突变模型,按照突变理论的评价步骤对矿井内因火灾的安全现状进行评价㊂影响采空区情况㊁安全监测系统的因素有2个,选择尖点形突变模型;影响安全责任机制㊁应急救援能力㊁氧化条件㊁蓄热条件的因素有3个,选择燕尾形突变模型;影响防止自燃的措施的因素有4个,选择蝴蝶形突变模型㊂底层指标归一化结果见表4㊂表4 底层指标的归一化指标编号底层指标归一化A1X A13=0.73=0.854,X A12=30.71=0.892,X A11=40.66=0.901A2X A22=0.80=0.894,X A21=30.69=0.884,X A23=40.69=0.911B1X B13=0.28=0.529,X B11=30.29=0.662,X B12=40.34=0.764B2X B21=0.24=0.490,X B23=30.35=0.705,X B22=40.36=0.775㊃221㊃表4(续)指标编号底层指标归一化C 1X C 12=0.78=0.883,X C 11=30.69=0.884D 1X D 14=0.54=0.735,X D 12=30.57=0.829,X D 11=40.60=0.880,X D 13=50.67=0.923D 2X D 22=0.70=0.837,X D 21=30.67=0.875在求出底层指标的突变级数值后,运用 互补”或 不互补”原则求出中层指标的突变级数值㊂在安全责任机制中,安全生产责任制㊁安全生产检查制和安全生产奖惩制之间存在 互补”关系,取平均值作为安全责任机制A 1的突变级数值;在应急救援能力中,教育培训㊁救援演练和应急方案之间存在 互补”关系,取平均值作为应急救援能力A 2的突变级数值;在氧化条件中,煤的自燃倾向性㊁煤化程度和煤的水分之间存在 互补”关系,取平均值作为氧化条件B 1的突变级数值;在蓄热条件中,围岩导热性㊁煤的孔隙率和煤层厚度之间为 不互补”关系,选择最小值作为蓄热条件B 2的突变级数值;在采空区情况中,采空区巷道布置㊁采煤方法之间存在 互补”关系,取平均值作为采空区情况C 1的突变级数值;在防止自燃的措施中,预防性灌浆系统㊁惰性气体防火系统㊁采空区封闭情况和均压防灭火系统之间为 不互补”关系,选择最小值作为防止自燃的措施D 1的突变级数值;在安全监测系统中,设备安装有效和设备定期维护之间存在 互补”关系,取平均值作为安全监测系统D 2的突变级数值㊂求得的中层指标的突变级数值如表5所示㊂表5 中层指标的突变级数值指标编号7因素的突变数值A 1A 1=(X A 11+X A 12+X A 13)/3=0.882A 2A 2=(X A 21+X A 22+X A 23)/3=0.896B 1B 1=(X B 11+X B 12+X B 13)/3=0.652B 2B 2=min{X B 21,X B 22,X B 23}=0.490C 1C 1=(X C 11+X C 12)/2=0.884D 1D 1=min{X D 11,X D 12,X D 13,X D 14}=0.735D 2D 2=(X D 21+X D 22)/2=0.856在求出中层指标的突变级数值后,进而求出上层指标的突变级数值㊂在人的因素A 和管理因素D 中,各个中层指标之间都存在 互补”关系,取平均值作为其突变级数值;在物的因素B 中,各个中层指标之间为 不互补”关系,选择最小值作为其突变隶属值;影响环境因素C 只有单因素采空区情况㊂求得的上层指标的突变级数值如表6所示㊂表6 上层指标的突变级数值指标编号4因素的突变级数值A X A =(X A 1+X A 2)/2=0.889B X B =min{X B 1,X B 2}=0.490C X C =0.884DX D =(X D 1+X D 2)/2=0.796在求出上层指标的突变级数值后,由于在人的因素A ㊁物的因素B ㊁环境因素C 和管理因素D 之间不存在 互补”关系,因此得出总的突变隶属度值为:X S =min X A ,X B ,X C ,X {}D =0.490㊂4 讨论该矿井内因火灾安全评价的总突变隶属度为0.490,由矿井内因火灾安全等级划分(见表2)可知,该矿井内因火灾安全状况为比较危险㊂而人㊁物㊁环境㊁管理4个方面因素对应的隶属度值分别为:0.889,0.490,0.884㊁0.796㊂可以看出:1)物的因素对应的隶属度最低,表现为比较危险,也是导致整个煤矿的安全等级较低的主要因素㊂主要因为该矿井的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煤层属于Ⅰ类容易自燃煤层,属于灾害严重的矿井㊂2)人㊁环境和管理3个方面的因素都表现为比较安全,主要归功于该煤矿已注重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虽然该矿井早些年常因安全问题被勒令停产整改,但在近几年该煤矿不断加强安全投入,大大地提高了矿井的安全水平,包括:①在人的因素方面,该煤矿不断加强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拟定火灾应急方案,每年举行一次安全知识比赛㊁开展救援演练及安全生产月活动;在日常生产活动中该煤矿要求员工间实施双重安全确认法,即手指口述双重验证,并做到全体员工人人参与,上下层之间层层落实;此外在井下的行人大巷中,该煤矿建设了长约3000m 的安全文化长廊,并聘请专家对矿井进行安全巡查,在有安全隐患和易发生事故的地点增设了安全警告标志和安全标语㊂通过这些安全宣传培训活动,使得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得到了质的提高,从人的因素方面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㊂②在安全设备投入方面,该煤矿到目前已建成了先进的火灾防范系统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㊂火灾防范系统包括预防性灌浆㊁惰性气体灭火和均压防灭火系统;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㊁人㊃321㊃员定位㊁供水施救㊁压风自救㊁通讯联络和紧急避险系统㊂当发生火灾时,火灾防范系统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火情发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能给工作人员提供安全生存保障㊂此外该煤矿还配备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安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设备稳定有效运转㊂③在制度方面,该煤矿围绕‘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制订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制度㊂针对事故责任,制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工作现场划分了责任承包区,定区定人定责任,落实现场安全操作规范㊂针对安全管理隐患,制订了安全生产检查制和安全生产奖惩制,就生产管理环节检查出的漏洞和问题,依据所定制度进行责任追究,对相关员工落实对应的奖惩措施,从而彻底杜绝了日常安全生产活动中员工的懒散㊁消极怠工等行为㊂虽然该煤矿属于灾害严重矿井,但经过科技设备的投入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其彻底摆脱了内因火灾安全隐患的威胁,取得了连续6a百万吨安全生产无人死亡的成绩,并被评为省级模范煤矿企业,这说明科技设备的投入和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在实际层面上也符合该安全评价方法从人㊁物㊁环境㊁管理角度上的评价结果,使该方法得到了实践的验证,证明其可行性㊂5摇结论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大量的事故案例并结合事故致因理论,从人的因素㊁物的因素㊁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个方面考虑,建立了4级共20个指标的矿井内因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㊂2)将熵值法和突变理论进行有效结合,以陕西省红石岩煤矿作实例分析㊂依据熵值法判断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突变级数法递归运算得出该矿井总的突变隶属度值为0.490㊂安全评价结果为比较安全,物的因素是导致整个煤矿的安全等级较低的主要因素㊂3)与物的因素的隶属度相比,人㊁物㊁环境3方面因素对应的隶属度值偏高,评价结果都为比较安全㊂此结果与该煤矿的安全管理投入有关,符合矿井的实际情况,表明该评价方法的准确性,使其得到了实践的验证㊂参考文献:[1]刘晨,谢军,辛林.煤自燃预测预报理论及技术研究综述[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9,46(3):92-95.[2]柯小玲,冯敏,刁凤琴.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煤矿区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6,43(6): 32-36.[3]褚廷湘,杨胜强,刘国忠,等.模糊综合评价对采空区自然发火的评价及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1): 124-127.[4]孙勇,李宏斐,闫斌移,等.矿井火灾安全评价新方法[J].煤矿安全,2009,40(4):123-126.[5]桂祥友,郁钟铭,孟絮屹.基于神经网络的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与预测[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25(4): 453-457.[6]张飞,周连春,王文才,等.煤矿火灾的事故树分析[J].煤炭工程,2009(6):69-71.[7]李同锁,何启林.集对分析在煤炭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上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8): 54-58.[8]杨力,王蕾.基于熵值法和支持向量机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9): 113-119.[9]张卫民.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09-115. [10]杨小凤,朱军,曹云刚,等.基于不同方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对比分析 以四川汶川七盘沟泥石流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7,28(1):22-29.[11]聂兴信,张国丹.基于熵值法 突变理论的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可靠性研究[J].黄金科学技术,2016,24(6): 72-77.[12]何平,赵子都.突变理论及其应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13]周燕华.突变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4]罗通元,段礼祥,王金江,等.基于突变理论的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分析与安全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6,23(4):104-108.[15]都兴富.突变理论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下册)[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16]钟茂华,魏玉东,范维澄,等.事故致因理论综述[J].火灾科学,1999(3):38-44.(责任编辑:李 琴)㊃421㊃。
突变理论在矿山安全中的应用
钟茂华;陈宝智
【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年(卷),期】1998(8)1
【摘要】矿山企业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资源工业的发展,如何提高矿山
安全,是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的重点。
笔者应用突变理论这一工具,对矿井内因火灾、矿山安全投资、煤层注水效果进行研究。
【总页数】4页(P69-72)
【关键词】突变理论;矿山安全;评价
【作者】钟茂华;陈宝智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东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
【相关文献】
1.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 滕丽影
2.应用突变理论评价矿山安全管理状况 [J], 于玥;徐杨;郭江炜;宋双林
3.突变理论在深水钻井安全状态分析中的应用 [J], 刘刚;王航;卢鸿飞
4.突变理论在隐伏溶洞与隧道安全距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J], 田翻;刘远明
5.基于突变理论的矿山塌陷区周边安全性评价 [J], 许梦国;闫曳綪;刘红阳;张威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极限学习机和熵值法的岩土灾变预警张宁; 李青; 李闯将; 何永波【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9(019)033【总页数】8页(P251-258)【关键词】滑坡; 综合测量; 极限学习机; 熵值法【作者】张宁; 李青; 李闯将; 何永波【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灾害监测技术与仪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181中国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降雨分布不均,是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加上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导致灾害越加频发。
据比利时灾害流行病学研究中心(CRED)统计,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中,滑坡占据了总人数的17%[1]。
为了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预警预报模型及方法。
当前滑坡的预测方法主要有蠕变破坏理论法、极限平衡法、有限单元法、降雨阈值法、GM(1,1)灰色模型、生物生长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尖点突变理论模型、功能树等[2]。
斋藤迪孝通过蠕变三阶段理论,建立加速蠕变微分方程,成功预警日本高场山滑坡[3],该方法可以计算出因素拟合程度,且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在埃塞俄比亚的不同地区Ayalew建立不同的临界降雨阈值预测[4]。
Guzzeti等比较了世界范围内100个I-D模型,总结各地模型差异[5]。
Aguiar-Pulido、Lepora等将朴素贝叶斯(NB)用于滑坡中。
文献[6]将多层感知(MLP)神经网络用于滑坡评定。
2005年日本启用了基于径向基函数和降雨指数的全国性滑坡预警系统[1]。
Thiebes等将极限平衡边坡稳定模型组合水文和稳定性模型(CHASM)集成到原预警模型中,运用于Lichtenstein-Unterhausen山体滑坡中[7]。
但是斋藤迪孝法的建立依赖经验且精度不够高[8]。
GM(1,1)灰色预警模型存在精度偏低、预测值偏差大,特别是当数据发生突变时该模型的偏差极大,甚至导致GM(1,1)模型失效[9]。
基于熵权法和BP神经网络的煤矿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左晨;汪伟;祁云;崔欣超
【期刊名称】《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0)2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炭开采的安全应急管理能力。
方法首先,查阅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征求专家的意见,构建了包括应急管理能力的预防、应急管理能力的救援能力、应急管理的保障、应急管理能力的恢复共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熵权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并结合BP神经网络建立了煤矿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山西某煤矿为背景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实例运用。
结果事故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救援队伍的救援水平、应急部门与场所的建设、事故发生后的恢复计划、事故的损失与评估等五个因素对煤矿应急管理能力影响较大,计算得出山西某煤矿的应急管理能力结果为“良”。
结论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结果为“良”,评价结果与实际应急管理能力水平相符,为山西某煤矿进行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页数】5页(P116-120)
【作者】左晨;汪伟;祁云;崔欣超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36
【相关文献】
1.基于熵权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
2.基于熵权法的PPP项目合作伙伴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初探
3.基于熵权的煤矿应急管理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4.基于梯形Vague集熵权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研究
5.基于AHP-熵权模糊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未确知测度的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安全评价模型吴凤东;胡乃联;王长龙【摘要】通过分析紧急避险系统的构成,给出了紧急避险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造了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单指标测度评价模型,并通过信息熵确立指标的分类权重.结果表明,运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紧急避险系统安全评价问题的研究,理论上是可行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为紧急避险系统的安全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11(037)011【总页数】3页(P99-101)【关键词】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安;全评价;未确知测度;分类权重【作者】吴凤东;胡乃联;王长龙【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东城区,100120;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邯郸市,056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74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而目前关于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配置和检验标准还处于单一分模块的研究,不能很好地客观描述紧急避险系统的实施中的问题。
为此,笔者结合我国煤矿管理水平及技术条件,对我国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
紧急避险系统的功能应定位于:当井下发生灾变事故后,在逃生路径被阻或不能逃生的情况下,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对外能够隔绝有毒有害气体,抵御高温烟气,对内能为遇险人员创造基本生存条件。
紧急避险系统由个体防护设备、避难所、压风自救装置等组成。
避难所是在避灾路线上设置的避难空间,供遇险人员在逃生路径被阻和逃生不能的情况下避险待救。
避难所按结构形式可分为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其中避难硐室可以分为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
结合文献[6]建设避险硐室的要求与技术参数,可将防爆密闭系统安全因素、监测监控系统安全因素、氧气供给保障系统安全因素、通讯系统安全因素、空气净化系统安全因素、制冷除湿系统安全因素、动力保障系统安全因素、生存保障系统安全因素做为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安全评价指标。
基于熵值法—突变理论的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可靠性研究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由于环境、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
矿山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表现为在灾变发生时为避险人员提供保障生命安全的设施、设备和措施的能力。
因此,本文运用熵值法和突变理论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和探讨,并结合李官集铁矿紧急避险系统的实际情况对其可靠性进行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论文在研究紧急避险系统及其可靠性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下矿山的作业环境特点、统计事故灾害的类型及分析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了紧急避险系统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建设紧急避险系统的必要性。
其次,从人、管理、物料、设施设置和环境5方面分析了影响紧急避险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建立了包含5层22个指标的紧急避险系统可靠性评价体系。
第三,分析了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理论基础,研究了熵值法-突变理论模型在紧急避险系统可靠性评价过程中的步骤,并提出了用曲线拟合法对系统可靠性评价突变级数值进行改进。
最后,针对李官集铁矿的紧急避险系统现状,运用熵值法-突变理论的评价模型,对该矿山的紧急避险系统可靠性进行有效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完善和改进措施,提高矿山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
研究表明:将熵值法-突变理论的评价模型应用于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可靠性的评价,充分利用了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相结合的优势,克服了传统突变理论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地确定指标重要性排序的缺陷;同时,用曲线拟合法对传统突变评价法得出的评价值过高、优劣方案的综合评价值过于接近的缺陷予以改进,有效扩大评价结果的范围,为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可靠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