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远程支持模式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勘查处置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25.23 MB
- 文档页数:22
嘉兴:非伤人交通事故“一件事”云端快处快赔创新与实践摘要: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是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及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
据统计,以车辆擦碰为主的非伤人交通事故占到事故总量的60%以上,此类事故发生后,群众往往需要等待交警、保险公司到场处置,等待时间长且易引发拥堵。
事故理赔群众需要在交警、保险公司之间多头跑。
交警、保险公司也疲于现场处警。
嘉兴市公安交警聚焦上述痛点、难点,结合数字化改革和公安大脑建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打通公安交管、保险公司、银保监局等行业壁垒,打造交通事故“一件事”云端快处快赔系统,将事故处理6步传统模式中的“处警、定责、定损”3个业务流程云端化。
群众处理事故“云端办”“零跑腿”,交警现场处警量减少60%,保险公司投入成本大幅降低,降低次生风险概率,实现“群众满意、警力集约、保险提效、道路畅通、多方共赢”改革目标。
关键词:交通事故,数字化,智慧城市,云处理,保险理赔Jiax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One Thing" of Non-Injurious Traffic Accidents in Cloud based Fast Processing and Fast CompensationWang Ye-feng1,Jiang Kai-cheng11.Traffic Police Detachment of Jiaxi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Abstract:The handling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ffic management,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nd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traffic operation.According to statistics, non-injurious traffic accidents mainly caused by vehiclecollision account for more than 6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accidents. After such accidents occur, people often need to wait for the traffic police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to come to the scene for disposal. The waiting time is long and it is easy to cause congestion.People who settle claims for accidents need to run between traffic police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Traffic police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are also tired of dealing with the police on the spot.Jiaxing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police focus on the above pain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combined with digital reform and public security brain construction,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break through the barriers of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insurance companies, banking and insurance supervision bureau and other industries, build a "one thing" cloud based quick handling and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traffic accidents, and cloud based three business processes of "handling police, determining responsibility, and determining loss" in the 6-step traditional model of accident handling.The masses handled the accident "Cloud Office" and "Zero running", and the number of traffic police on site was reduced by 60%, the investment cost of insurance companie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robability of secondary risks was reduced, and the reform goal of "people satisfaction, police intensity, insurance efficiency, smooth roads, and win-win" was achieved.key word:traffic accident, digitalization, smart city, cloud processing, insurance claim settlement0引言随着道路里程和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交通事故数量也随之增加,且以车辆擦碰为主的非伤人交通事故占到了事故总量60%以上。
智慧交通不停车非现场执法治超系统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2)1.1 背景介绍 (3)1.2 目标设定 (4)二、系统架构设计 (4)2.1 总体架构 (6)2.2 组件描述 (7)三、功能需求分析 (8)3.1 功能模块划分 (9)3.2 功能需求详解 (11)四、技术实现方案 (12)4.1 技术选型 (14)4.2 技术实现细节 (15)五、系统部署与实施 (17)5.1 部署策略 (18)5.2 实施步骤 (19)六、安全与隐私保护 (20)6.1 安全措施 (21)6.2 隐私保护策略 (22)七、测试与评估 (23)7.1 测试计划 (24)7.2 评估标准与方法 (26)八、运维与升级 (27)8.1 运维体系 (28)8.2 升级策略 (29)九、案例分析与展望 (31)9.1 案例介绍 (33)9.2 发展前景 (34)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超重超载运输的监管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传统的执法方式不仅效率低,难以应对复杂的交通环境,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满足现代交通管理的需求,提高执法效率,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本项目提出“智慧交通不停车非现场执法治超系统方案”。
本项目旨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一套高效、智能、安全的交通管理系统。
通过安装在不同路段的动态监测设备,实时采集车辆的重量、速度等数据,对疑似超载车辆进行自动识别与跟踪。
系统能够实现不停车检测与执法,减少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提高执法效率与公正性。
项目背景反映了当前交通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与挑战,以及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革新的迫切性。
本项目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完善的不停车非现场执法治超系统,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对超载超限运输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和治理。
提高执法效率和精确度,减少交通安全隐患和道路设施损害,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
本项目也着眼于为未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
远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方案范文一、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交通的日益繁忙,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增加。
然而,传统的交通事故处理方式往往效率低下,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
为了提高交通事故处理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事故处理成本,我们提出了远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一套远程交通事故处理系统,实现对轻微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提高交通事故处理的效率和满意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二、工作原则1. 便民利民:以人民为中心,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减少当事人跑腿次数,降低事故处理成本。
2. 依法处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确保事故处理的公平、公正、公开。
3. 分工协作: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合作,简化流程,提高处理效率。
4. 科技支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远程视频通话、证据取证、定责定损等功能,提升事故处理智能化水平。
三、工作内容1. 建立远程交通事故处理平台:通过互联网搭建远程交通事故处理平台,实现当事人、交警、保险公司等多方在线互动,提供视频通话、证据取证、定责定损等功能。
2. 推广使用远程处理小程序: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常用社交软件,推广使用远程交通事故处理小程序,便于当事人快速报警、上传证据、查看处理进度等。
3. 培训相关人员:对交警、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远程交通事故处理系统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4.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设立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确保及时接听当事人报警电话,快速响应和处理轻微交通事故。
5. 建立保险理赔一站式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将保险理赔服务前移至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实现事故定责、定损、理赔等一站式服务,减少当事人跑腿次数。
6. 建立数据分析与预警机制:通过远程交通事故处理平台收集和分析事故数据,掌握事故发生规律,提前预警和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四、工作流程1. 当事人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后,立即使用远程交通事故处理小程序报警,上传事故照片和视频等证据。
70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年1期第31卷总174期交通事故现场快速绘图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孙巍俞春俊徐棱龚标(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摘要介绍了交通事故现场快速绘图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了系统的快速载入预制道路地图、快速调用车辆参数数据库、快速载人预制事故案例、数据智能校验、自适应道路皓线、自动辅助笔录等关键技术,并通过广东、山东等地的示范应用,实现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比例图的快速绘制。
关键词交通事故;快速绘图系统;示范应用中图分类号:T P391.7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3/j.i s sn1674—4861.2013.01.0140引言1系统结构及组成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仍处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1]。
按照公安部的相关管理规定比j:“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各类交通事故应绘制现场记录图”,“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可按需绘制现场图”。
目前,我国的交通事故处理民警普遍采用手工绘制交通事故现场图的方式,往往绘图时间较长,且记录图易产生“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形,造成事故责任认定困难。
从国外应用来看,基于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95年前后,一般把交通事故现场绘图系统软件分为桌面绘图软件(deskt op di ag r am m i n g sof t w ar e)和现场绘图(f i el d m appi ng)软件2种[3]。
2005年以来,北京、深圳等城市先期研发并试点应用了一批基于笔记本电脑或掌上电脑(PD A)的简易绘图系统。
但是,由于“绘图软件的操作不够人性化”、“绘图系统的硬件存在强光下操作困难,下雨天无法操作等不适应性”,应用效果不理想。
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事故现场图的质量,提升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效率,有必要开发面向基层交通事故处理民警的交通事故现场快速绘图专业产品,实现“交通事故现场比例图”的自动化绘制以及交通事故现场数据的数字化管理,为现场交通事故的勘查提供快速和准确的手段,使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更加高效、准确、规范。
《道路交通事故研判分析系统》目录一、项目概述二、网络体系三、功能体系总结事二、二、功能体系三、系统功能多维常规数据统计常态化模板研判分析道路交通死亡事故重点研判事故高发倾向预警提示多维度智能研判分析研判结果分类展示指定研判分析结论辅助建议决策生成决策执行反馈评估作为查询条件进行数据统计;可将多维度事故元素作为查询条件进行数据统计;查询统计出的结果将以数据表格和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
(二)常态化模板研判分析根据各地交警事故处理部门的特定需求,系统自动生成内容格式基本固定的常态事故研判分析报告,作为事故管理部门例行会议的基本数据分析报告,通过分析辖区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出该研判周期内各类事故的数量,以及事故数据的数量变化及同比、环比等总体情况,模板基本涵盖如下层面:事故基本情况:1.1全省(市)总体事故情况全年、半年、季度、月份事故情况统计分析1.2省市所属各辖区事故情况根据行政区划,针对各辖区统计分析事故情况1.3死亡XX人以上事故情况,其中死亡人数可作为参数配置1.42.2.1XX2.2X2.3X2.4X2.52.62.72.8在XX(四)交通事故高发倾向预警提示系统自动分析定位特定事故类型的高发倾向,并且在随后连续的研判周期自动追踪分析,如发现该类型事故持续处于高发态势,则系统将及时向交通管理决策部门发出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五)多维度智能综合研判分析从公安部六合一平台事故案例数据库中提取海量事故案例信息,应用大数据挖掘分析理论算法从事故案例信息中包含的多个关键信息项中总结、归纳事故发生的规律,定位出事故高发倾向所在之处,以概括性的文字结论展示给相关领导和事故干警,作为交管部门进行交通治理决策的有力依据,以便谋求逐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且对可能出现的事故高发态势倾向及时预警。
不同级别的登陆用户(总队、支队、大队、中队)可根据自己权限对本辖区内发生的交通进行综合研判分析,可以不指定任何条件进行全面综合研判分析,也可以针对本辖区关键路段、时间段或者事故类型等进行专项研判分析。
远程控制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远程控制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一、智能交通系统概述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它涵盖了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号控制、车辆诱导、公共交通管理等多个方面。
其目的在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能源消耗以及改善环境质量。
1.1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智能交通系统主要由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交通控制系统以及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等组成。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负责收集各类交通信息,如车辆速度、流量、道路占有率等。
交通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数据。
交通控制系统根据分析结果对交通信号灯、可变车道等进行控制。
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则将交通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如通过电子显示屏、车载终端等方式。
1.2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
在交通信息采集方面,传感器技术不断进步,能够更加准确地采集各类交通信息。
在交通信号控制领域,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时长。
在车辆诱导方面,基于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车辆导航系统已经普及,为驾驶员提供了实时的路线规划和导航服务。
然而,智能交通系统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等。
二、远程控制技术概述远程控制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通信手段,在远距离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技术。
它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多个领域。
远程控制技术的核心是实现控制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和对被控对象的准确控制。
2.1远程控制技术的分类远程控制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山东省公安机关实施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853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意见》和《临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853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方案》,为全面提升直属一大队公安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应用水平,结合临沂主城区公安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服务效能、规范执法为总体思路,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建设原则,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突出重点、服务实战,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以推进公安交通管理科技强警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依托,全面提升公安交通管理科技水平,提高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创建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提供支持与保障。
二、总体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巩固完善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果,推进资源的整合共享、开发利用,以信息化建设引领和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发展;提高交通管理科技装备应用水平和交通民警执法装备科技含量;开展重要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公安交通智能管控系统建设,增强交通智能管控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进一步拓宽公安交通服务领域信息化应用,提高道路交通执法和服务水平;加快数据融合和挖掘、事故分析和对策智能生成、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科学分析、研判、决策、指挥;进一步壮大公安交通管理科技队伍,健全科技保障机制和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交通民警科技应用技能,确保科技强警措施的落实,推动科技强警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状及业务需求分析(一)现状分析。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从网络建设来看,目前一、二、三级骨干网已经全部建成,公安信息专网接入率已经达到100%。
主城区7个交通管理服务站的公安网接入率达到100%。
从硬件平台来看,目前大队共配置各类计算机131台,民警配备率达到100%,以及执法记录设备、指挥调度设施、大屏幕、电教室等硬件设施。
《无人机航拍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智能快速勘查处置系统》航拍照片:武汉市高新二路和光谷路事故案例航拍照片:海泰发展五道与海泰南北大街事故案例航拍照片:津蓟高速上行58公里事故案例航拍照片:桂林市临桂区人民路有路灯情况下的夜间事故案例航拍照片:济南绕城高速北向南67公里处事故案例航拍照片:济南绕城高速北向南74公里又800米处事故案例目录一、系统概述二、项目资质三、技术特点四、系统组成五、应用客户六、售后服务一、系统概述该系统是遵照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和高精度数码摄影测量技术手段而开发研制的一套高效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勘查处置系统,该系统功能严谨实用,操作简便快捷,通过无人机高空航拍的一张照片即可快速准确地制作生成规范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实景记录图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比例图,并可在现场快速打印输出,由当事人签字认可,事故现场所有的勘查定位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无需人工测量,自动化程度高,尤其对处置大型的事故现场更为方便,同时系统还具备事故现场远程无线高清图像实时直播功能,便于高层领导协同指挥。
二、项目资质1、产品项目严格通过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产品检测中心的检测认定,完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公安部颁发的相关法规,完全符合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要求,遵从标准如下:《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形符号》(GB/T11797-2005)《交通事故案卷文书》(GA40-2008)《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GA49-201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2、2017年天津铁通公司与公安部共同起草制定《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引领该项目领域前沿发展方向。
3、系统技术性能指标完全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低空域勘查装备技术要求》4、该系统摄影测量精度已通过天津市计量监督检测科学研究院的严格检测认定5、拥有全国独家首创的两大专利技术优势:①“基于GPS卫星定位的全自动预制道路数据载入功能”,系统在事故现场自动载入事发地点的道路图形数据,大大节省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时间;②基于数码拍照方式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自动生成系统,摄影自动测距取代手工测距,快捷、准确。
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山东省公安机关实施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853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意见》和《临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853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方案》,为全面提升直属一大队公安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应用水平,结合临沂主城区公安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服务效能、规范执法为总体思路,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建设原则,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突出重点、服务实战,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以推进公安交通管理科技强警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依托,全面提升公安交通管理科技水平,提高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创建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提供支持与保障。
二、总体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巩固完善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果,推进资源的整合共享、开发利用,以信息化建设引领和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发展;提高交通管理科技装备应用水平和交通民警执法装备科技含量;开展重要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公安交通智能管控系统建设,增强交通智能管控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进一步拓宽公安交通服务领域信息化应用,提高道路交通执法和服务水平;加快数据融合和挖掘、事故分析和对策智能生成、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科学分析、研判、决策、指挥;进一步壮大公安交通管理科技队伍,健全科技保障机制和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交通民警科技应用技能,确保科技强警措施的落实,推动科技强警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状及业务需求分析(一)现状分析。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从网络建设来看,目前一、二、三级骨干网已经全部建成,公安信息专网接入率已经达到100%。
主城区7个交通管理服务站的公安网接入率达到100%。
从硬件平台来看,目前大队共配置各类计算机131台,民警配备率达到100%,以及执法记录设备、指挥调度设施、大屏幕、电教室等硬件设施。
2、信息化管理机构和人员情况。
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事故快速处置系统交通事故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事故发生后,如何能够快速处置、减少损失、保障交通流畅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应运而生。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事故快速处置中的应用1. 交通事故识别与预警对于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首先需要对事故进行识别和预警。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利用视频监控、传感器等设备来实时监测交通状况,及时发现交通事故并进行预警。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识别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提高事故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2. 交通事故定位与分析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及时准确地定位事故位置和分析事故原因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对事故现场进行自动定位和分析。
同时,结合交通事故历史数据和实时交通信息,可以对事故进行二次分析,帮助相关部门更快速地作出处理决策。
3. 事故现场处理指导在事故处理现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指挥和指导,减少人为因素对处理过程的干扰。
同时,人工智能系统还可以根据事故现场情况智能生成处理方案,并提供相关的救援措施,为现场处理提供更加快速和有效的支持。
4. 事故后续服务交通事故的处置不仅止于现场处理,还需要对事故后续服务进行跟踪和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事故处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事故后续服务的分析和管理,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事故处置情况和改进流程。
同时,人工智能系统还可以为事故参与者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和保险理赔服务,为事故处理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事故快速处置系统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1)提高处理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交通事故的自动识别、定位和分析,大大提高了事故处理的效率。
(2)减少人为失误: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事故处置过程的干扰,避免人为失误对处理结果的影响。
(3)提高处理准确性: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提高交通事故的处理准确性,更好地保障事故处理质量。
[方案]视频服务器道路监控解决方案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交通车辆的急剧增加.虽然道路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交通拥挤的状况却日趋严重,从而导致交警部门的管理警力投入和单位警力工作负荷也在不断增加。
为改善上述局面,各城市正在逐步推广实施各重要交通道口区域实时交通状况图像监控系统计划,即在城市各重要交通道口区域安装图像监控设备,通过图像传输通道将各路面交通情况实时上传到道路监控指挥中心,中心值班人员可以据此及时了解各区域路面状况以便调整各路口车辆数量确保交通通畅,监控路面车辆违章情况,及时发现并安排处理道路交通事等等。
一、各种道路监控模式的分析与比较目前,比较成熟的城市道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基本上可分为三种模式,即:基于传统的模拟监控模式的城市道路监控系统,以硬盘录像机(DVR)为核心的第二代准数字化视频监控模式的城市道路监控系统,以网络视频服务器为核心的第三代全数字化远程视频集中监控模式的城市道路监控系统。
1、传统的模拟监控模式传统的模拟监控模式在国内大中城市刚刚引入道路监控应用时最为盛行,而最近几年则日趋衰微,其主要缺陷如下:l 传输通道敷设费用过于昂贵由于各道路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通常相距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而有效传输距离仅300米左右的视频电缆显然无法达及,常规的解决办法是在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敷设光缆作为传输通道,光缆两端接光端机作为视频/光信号转换设备。
但这种解决方案实在过于昂贵,仅光缆敷设费用就占了整个监控系统总投资费用的80%以上.l 系统结构复杂,监控中心设备繁多,操作烦琐系统由摄像机、监视电视墙、录像机、控制矩阵、画面分割器、解码器及其它辅助设备组成,以同轴电缆为图像传输介质,以屏蔽双绞线为控制信号传输介质,设备繁多,结构复杂,扩容性差,而且多数设备是专用设备,要求操作者经培训方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2、以硬盘录像机为核心的第二代准数字化视频监控模式与传统的模拟监控模式相比,基于数字硬盘录像机的准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不亚于一次飞跃。
交通事件监测系统解决方案目录1方案概述 (1)1.1应用背景 (1)1.2现状分析 (1)2方案总体设计 (1)2.1设计目标 (1)2.2设计原则 (1)2.2.1先进性原则 (2)2.2.2可靠性原则 (2)2.2.3成熟性原则 (2)2.2.4便捷性原则 (2)2.2.5经济性原则 (2)2.3设计依据 (2)2.4方案总体架构 (3)2.4.1方案原理 (3)2.4.2方案组成 (4)2.4.3组网拓扑 (5)3方案详细设计 (7)3.1系统功能 (7)3.1.1交通事件检测和报警功能 (7)3.1.2交通事件信息管理功能 (10)3.1.3交通流统计功能 (11)3.1.4设备管理功能 (12)3.1.5系统维护功能 (12)3.2大华事件检测系统检测性能指标 (12)3.3核心设备介绍 (13)3.3.1前端设备 (13)3.3.2智能检测设备 (13)3.3.3交通事件检测管理平台 (14)4方案特色 (14)1方案概述1.1应用背景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交通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018年末,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里程规模居世界第一。
还有长期增长的趋势。
与此同时,全国的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27亿辆,增长势头迅猛。
1.2现状分析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管理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严峻挑战,道路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的交通管理主要靠人工方式完成,实践证明人工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影响处理效果。
视频监控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高清视频设备的普及,视频监控正在逐步运用于交通监管等重要领域。
基于视频监控的交通事件检测技术也等到了很大发展,成熟度也有了很大提高。
同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相比,基于视频检测的交通管理方式具有简单、高效、节省成本等诸多优势。
该系统作为交通管理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认可。
车辆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道路交通的繁忙,车辆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辆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系统架构、主要功能、硬件和软件需求等方面。
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位置追踪和远程管理,提高车辆安全性和效率。
1. 简介车辆远程监控系统是通过实时远程监视车辆,实现车辆位置追踪、行驶轨迹记录、车况检测等功能的系统。
它可以帮助车辆主人或管理人员更好地管理车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本文将围绕车辆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详细介绍其相关内容。
2. 系统架构车辆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车载终端、服务器和客户端组成。
车载终端通过GPS定位和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将车辆的位置以及其他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接收并存储数据,并提供给客户端进行查看和管理。
3. 主要功能(1) 实时监控:车辆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车辆的位置、速度和行驶状态等信息,通过地图显示的方式,让用户随时了解车辆的位置和行驶情况。
(2) 位置追踪:系统能够记录车辆的轨迹,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查看车辆的历史行驶轨迹,并进行回放和分析,有助于对车辆行驶路线的监控和评估。
(3) 报警功能:当车辆发生异常情况,如碰撞、盗窃等,系统能够自动发送报警信息给用户,并提供实时视频监控以及报警日志记录功能。
(4) 车辆管理:系统可以对车辆进行远程管理,包括远程锁车、解锁、熄火、启动等功能,方便车主或管理员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
4. 硬件需求为了实现车辆远程监控系统,需要以下硬件设备的支持:(1) 车载终端:包括GPS模块、通信模块(如GPRS、3G、4G等)、摄像头等。
GPS模块用于定位车辆的位置,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摄像头用于实时视频监控。
(2) 服务器:需要具备较好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来自车载终端的数据,并提供数据存储、查询和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