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照相2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4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片拍摄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对交通事故的调查和责任认定,现场勘查照片拍摄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
本文将就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片的拍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现场勘查照片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片的拍摄方法1. 视角选择拍摄交通事故现场照片时,应该选择能够全面展现事故现场情况的角度。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包括俯视、鸟瞰、平视等,以便充分记录现场环境和相关车辆的位置。
2. 光线利用在拍摄交通事故现场照片时,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光线条件。
避免使用闪光灯,以免干扰现场真实的光线状况。
如果遇到光线不足的情况,可以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来辅助拍摄。
3. 焦距选择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焦距进行拍摄。
对于事故现场大体秩序已经形成的情况,可以选择广角镜头进行整体拍摄;对于需要突出细节的情况,可以选择长焦镜头进行局部拍摄。
4. 细节记录除了整体的现场环境,还应该注意对于细节的拍摄记录。
例如,损坏的车辆部件、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详细信息,这些细节会对交通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片拍摄的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片拍摄时,应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
确保拍摄者和现场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2. 保持现场原貌拍摄交通事故现场照片时,应尽量保持现场的原貌,避免干扰或改变证据的真实情况。
不要移动受损车辆或其他物品,以免对现场勘查造成影响。
3. 拍摄多角度为了准确记录现场情况,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避免遗漏重要细节。
可以使用多种焦距和不同的视角进行尝试,确保能够全面展现现场状况。
4. 时间标注拍摄交通事故现场照片时,应尽可能记录拍摄时间。
这样有利于对事故发生过程的还原,并能够更好地与其他证据相匹配。
三、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片的应用1. 事故调查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片是重要的调查依据之一。
通过照片能够还原现场情况、车辆位置、损坏情况等,从而帮助交警部门进行责任认定和调查。
交通事故现场照相的内容、要求及方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地点及其相关的空间范围。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照相是现场勘查的组成部分,是交警部门利用摄影的方法,对交通事故现场、车辆、人体及痕迹、物证等依法进行的记录活动,是固定、记录交通事故有关证据材料的重要手段。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照相可分为:方位照相、概览照相、局部照相、元素照相、细目照相、比对照相一、方位照相的拍摄内容、要求、方法方位照相是指反映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地理位置及现场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专门照相。
1、方位照相的拍摄内容如下:a) 现场的地理位置、现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b) 现场地理位置的固定标识物,包括标志牌、里程碑、灯杆、桥梁以及医院、学校、商店等标志性建筑物;c) 现场周围环境,包括街道、隧道、桥梁、山体、悬崖、沟渠、涵洞、河流、植被等;d) 现场周围交通设施,包括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监控设备等;e) 现场道路的形态特征,包括路口、路段、车道数量、视距、坡度、曲度等。
2、方位照相的拍摄要求a)、拍摄时取景范围应能反映出现场与现场地理位置标识物、周围环境、周围交通设施的相互关系和道路形态特征。
b)、现场位于路段,应沿道路走向相向拍摄,视角尽量涵盖现场所有车道,并反映是否弯道或坡道。
c)、现场位于路口,应沿道路走向从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方向对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拍摄,视角覆盖整个路口范围。
3、方位照相宜采用下列方法拍摄:a) 现场位于路段,纵向范围较大时,可将机位设置于道路中心线(轴线)上,采用直线连续拍摄法拍摄;b) 现场位于路口,可采用多向拍摄法或回转连续拍摄法拍摄;c ) 宜采用标准镜头拍摄,光圈不大于F8;d ) 有条件的,可将机位设置于较高地点,进行俯拍。
二、概览照相的拍摄内容、要求、方法概览照相是指反映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全貌及道路交通事故元素宏观相互关系的专门照相。
1、概览照相的拍摄内容如下:a)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全貌;b) 现场的道路交通事故元素。
车物查勘定损作业拍摄标准为了提高查勘定损人员照片拍摄质量,规范理赔照片和影像系统操作,统一审核标准。
进一部提高理赔案件质量,挤压理赔水分,强化落实考核。
特制定车物查勘定损作业拍摄标准。
一、总则理赔照片及影像系统操作适用于查勘、定损岗拍摄上传。
影像规范采取统一的标准操作、统一的标准审核,统一的标准考核。
二、照片基本要求(一)相机标准设臵1、相机必须有时间设臵功能,而且时间设臵必须准确,照片显示日期必须与拍摄日期一致,严禁以各种理由调整相机日期;2、相机日期要调整为年、月、日、小时、分、秒;3、拍照时焦距必须调整准确,光线适用得当,确保照片清晰;4、数码相机象素调整为800*640至1600*1200之间(影像系统自带压缩功能,不允许自行寻找外部软件压缩);(二)照片拍摄基本要求1、查勘定损照片必须有查勘定损员与车辆合影照;2、所有拍摄的事故照片有准确的拍摄日期(年/月/日/时/分);3、现场查勘事故车辆,涉及三者车的必须拍摄前档玻璃右上角交强险(内、外)标志;4、照片不准通过任何图像处理软件修改或编辑原始照片;5、照片上传尺寸分辨率至少要保证为:800*640至1600*1200之间;6、水淹车查勘定损时须提供能确定水淹的高度的照片。
7、查勘定损照片必须拍摄清楚车架号码照片。
(三)照片拍摄原则1、查勘定损照相步骤:现场方位→现场概貌(车辆四角45°)→重点部位→损失细节,这四个步骤要彼此联系、相互印证;2、先拍摄远景状况,后拍摄近景状况;3、先拍摄现场路面痕迹,后拍摄车辆上的痕迹,痕迹应该对应出现;4、先拍摄易破坏、易消失的,后拍摄不易破坏、不易消失的;5、根据定损实际情况,现场照片要求既能详细反映事故损失,又能说明事故责任,灵活运用、交叉拍摄。
三、查勘照片拍摄标准(一)照片要点:现场方位、全景、重要参照点、道路及交通设施、地形、地物照相、痕迹勘验、路面痕迹。
让未到达现场的人员通过浏览现场照片,应该对现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GA 50--2014、八—I范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 4一般要求 ...................... 5照相的内容和要求 .............. 6现场照片卷的制作 .............. 附录A(资料性附录)照相方法…… 附目次2268911录B(资料性附录)特殊环境的拍摄附录C(资料性附录)封面格式.......11——删除了视频图像贮存 (见2005 年版的第 5章); ——修改了照片的归档 (见 6. 7, 2005 年版的第 6 章);——增加了照相方法 (见附录 A ); ——增加了特殊环境的拍摄 (见附录 B );——增加了封面格式 (见附录 C )。
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 江苏省 公安厅交通巡逻警察总队、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梅冰松、 张琳、 张雷、 来剑戈、 侯心一、陈玉峰、 谷友炳、 王连明、 张兴无。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A 50 一 1 993、 GA 50 一 2005。
、,-、. 前言本标准的第 4 章、第 5 章(5.1.3、5.2. 3、5.3.3、5.4.3、5.5.3、5.7 除 外)、第 6 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推 荐性。
本标准按照 GB /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A 50 2005(( 交通事故勘验照相》 。
与 GA 50 2005 相比,除逻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一 '修改了范围内容 (见第 1 章, 2005 年版的第 1 章 );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
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元素、 〜修改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方位照相、概览照相、局部照相 的定义 (见 3.1、 3.3、 3.4、 3.5、 3.7,2005 年版的 2.1、2. ——删除了视频图像采集的定义 (见 2005 年版的 2.6); ——修改了一般要求 (见第 4章,2005 年版的 3.1); ——修改了方位照相、概览照相、局部照相 (原中心照相 5.1、 5. 2、 5.3、 5.5,2005 年版的 3.2、 3. 3); ——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元素照相、比对照相的内容和要求 ——修改了交通事故照片卷的封面和正文 (照片 )(见 6.1.1、 ——增加了一般要求 ——修改了照片编排、 4.5);——增加了文字说明 元素照相、 比对照相的术语和定义 (见 3.2、3.6、3.8); ( 原中心照相 )、细目照相2、 )、 2.3、2.4、2. 5); 细目照相的内容和要求 ( 见 (见 5. 4、5.6); 6.1.2,2005 年版的 4.1); (见 6. 2);照片粘贴及照片标引要求 (见 6.3、6.4、6.5,2005 年版 4.4、 (见6. 6);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照相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照相的一般要求、 制作。
交通事故现场照片规范要求有哪些交通事故现场照片规范要求有照片要清晰;要体现现场的地理位置、现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拍摄现场局部照片时,宜围绕现场重要局部,采用多向拍摄法拍摄;关键的物件要重点拍摄。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照相可分为:方位照相、概览照相、局部照相、元素照相、细目照相、比对照相。
交通事故现场照片规范要求有哪些?交通事故现场照片规范要求有照片要清晰;要体现现场的地理位置、现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拍摄现场局部照片时,宜围绕现场重要局部,采用多向拍摄法拍摄;关键的物件要重点拍摄。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照相可分为:方位照相、概览照相、局部照相、元素照相、细目照相、比对照相。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照相是现场勘查的组成部分,是交警部门利用摄影的方法,对交通事故现场、车辆、人体及痕迹、物证等依法进行的记录活动,是固定、记录交通事故有关证据材料的重要手段。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地理位置及现场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专门照相。
1、方位照相的拍摄内容如下:a) 现场的地理位置、现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b) 现场地理位置的固定标识物,包括标志牌、里程碑、灯杆、桥梁以及医院、学校、商店等标志性建筑物;c) 现场周围环境,包括街道、隧道、桥梁、山体、悬崖、沟渠、涵洞、河流、植被等;d) 现场周围交通设施,包括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监控设备等;e) 现场道路的形态特征,包括路口、路段、车道数量、视距、坡度、曲度等。
2、方位照相的拍摄要求a)、拍摄时取景范围应能反映出现场与现场地理位置标识物、周围环境、周围交通设施的相互关系和道路形态特征。
b)、现场位于路段,应沿道路走向相向拍摄,视角尽量涵盖现场所有车道,并反映是否弯道或坡道。
c)、现场位于路口,应沿道路走向从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方向对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拍摄,视角覆盖整个路口范围。
3、方位照相宜采用下列方法拍摄:a) 现场位于路段,纵向范围较大时,可将机位设置于道路中心线(轴线)上,采用直线连续拍摄法拍摄;b) 现场位于路口,可采用多向拍摄法或回转连续拍摄法拍摄;c ) 宜采用标准镜头拍摄,光圈不大于F8;d ) 有条件的,可将机位设置于较高地点,进行俯拍。
现场勘查照片拍摄规则一、引言现场勘查照片是刑事侦查中重要的证据之一,它能够真实地记录现场情况,为案件的定性、定责提供直接的依据。
然而,在拍摄现场勘查照片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以确保照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现场勘查照片的拍摄规则进行详细阐述。
二、光线和角度光线是影响照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拍摄现场勘查照片时,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光线条件,避免过于明亮或过于昏暗的环境。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角度的选择,尽量保持与被拍摄对象平行或垂直的角度,以避免照片出现形变或失真。
三、细节和全景在拍摄现场勘查照片时,我们需要关注细节和全景的表现。
细节照片可以突出案发地的重要细节,比如物品的位置、痕迹的分布等,而全景照片则可以展示案发地的整体情况。
通过细节和全景的结合运用,可以更加准确地还原案发现场的真实情况。
四、标识和说明为了提高照片的可读性和理解性,我们需要对拍摄的照片进行标识和说明。
标识可以包括案件名称、案件编号、拍摄时间等信息,而说明则可以对照片中的关键细节进行文字描述。
通过标识和说明的添加,可以使照片更加直观地呈现给相关人员。
五、保护和存储现场勘查照片是重要的证据,因此在拍摄后,我们需要妥善保护和存储这些照片。
首先,我们应该确保照片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避免对照片进行任何篡改或修改。
其次,我们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如专用的存储卡或云存储服务,以确保照片的长期保存。
六、情感表达除了以上的规则和原则,我们还应该在拍摄现场勘查照片时注重情感的表达。
通过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词汇,我们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和感人,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亲身经历案发的过程。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描绘被害人或受伤人员的状况,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七、结论现场勘查照片的拍摄规则对于刑事侦查工作至关重要。
遵循光线和角度的原则,注重细节和全景的表现,添加标识和说明,保护和存储照片,以及注重情感的表达,都是确保现场勘查照片质量的关键。
目次GA 50--2014前言 (Ⅱ)l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一般要求 (2)5照相的内容和要求 (2)6现场照片卷的制作 (6)附录A(资料性附录) 照相方法 (8)附录B(资料性附录)特殊环境的拍摄 (9)附录C(资料性附录)封面格式 (11)前言本标准的第4章、第5章(5.1.3、5.2.3、5.3.3、5.4.3、5.5.3、5.7除外)、第6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A 50 2005((交通事故勘验照相》。
与GA 50 2005相比,除逻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修改了范围内容(见第1章,2005年版的第1章);…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_。
_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元素、元素照相、比对照相的术语和定义(见3.2、3.6、3.8);~修改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方位照相、概览照相、局部照相(原中心照相)、细目照相的定义(见3.1、3.3、3.4、3.5、3.7,2005年版的2.1、2.2、2.3、2.4、2.5);——删除了视频图像采集的定义(见2005年版的2.6);——修改了一般要求(见第4章,2005年版的3.1);——修改了方位照相、概览照相、局部照相(原中心照相)、细目照相的内容和要求(见5.1、5.2、5.3、5.5,2005年版的3.2、3.3);——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元素照相、比对照相的内容和要求(见5.4、5.6);——修改了交通事故照片卷的封面和正文(照片)(见6.1.1、6.1.2,2005年版的4.1);——增加了一般要求(见6.2);——修改了照片编排、照片粘贴及照片标引要求(见6.3、6.4、6.5,2005年版4.4、4.5);——增加了文字说明(见6.6);——删除了视频图像贮存(见2005年版的第5章);——修改了照片的归档(见6.7,2005年版的第6章);——增加了照相方法(见附录A);——增加了特殊环境的拍摄(见附录B);——增加了封面格式(见附录C)。
交通事故勘验照相的步骤和技术方法事故现场照拍摄的具体步骤1、了解案情:拍摄前应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情况制定拍摄计划,清除现场无关人员和车辆,在不污染、破坏痕迹、物证的前提下,标划或放置标识物,标示地面痕迹起止点、突变点及相关物证的位置。
2、拟定计划:根据现场状况、重点,构思整个现场的表述方法,确定照片的布局结构及画面的构图形式和拍摄位置;3、实施拍摄:拍摄时要注意按照以下顺序来拍摄。
(1)先拍概貌,后拍重点、细目(2)先拍原始的,后拍移动的(3)先拍易破坏消失的,后拍不易破坏消失的(4)先拍地面,后拍上部(5)先拍急,后拍缓(6)先拍易,后拍难(7)现场方位的拍摄,应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事故现场照拍摄的方法及特点事故现场照拍摄一般要使用以下方法:单向拍摄法、双向拍摄法、多向拍摄法、回转连续拍摄法、直线连续拍摄法,下面来看看各种拍摄方法概念及特点。
一、单向拍摄法1、概念:单向拍摄法指照相机镜头从某一方向对着被拍物进行拍摄的方法。
2、特点:单向法适用面广、方便快捷,可用来记录多数事故现场内容。
但单向法只能反映现场的一个侧面的情况,常用于拍摄范围不大,场景简单的现场。
3、拍摄要点a) 、拍摄点的位置一般应略高,成像范围应较大一些。
b) 、构图时,主体尽可能地安排在画面中心。
c) 、曝光时,要用小光圈(如F11、F16),以取得大景深。
二、相向拍摄法1、概念:相向拍摄法指以相对的方向、相等的距离对现场进行两次拍摄的方法。
2、特点:相向法能反映场景相对的两个侧面情况,适于拍摄现场概览,中心部位。
3、拍摄要点a) 、使用标准镜头拍摄;b) 、两次拍摄距离、高度、用光、曝光等条件要一致;c) 、两次拍摄时镜头光轴不应在同一条直线上,要错开一定距离。
三、多向拍摄法1、概念:指镜头从三个以上不同的方向对现场同一场景拍摄的方法。
2、特点:以反映出现场同一场景的多个侧面的情况,适于拍摄范围较大、场景复杂的现场概览、现场中心部位。
照片拍摄要求
(1)第一现场查勘必须拍摄现场照片。
(2)要求拍摄应当能反映事故现场全景及附近固定参照物的远景照片,以确定事故地点。
(3)拍摄车辆的近景照片,必须有车辆牌号、车辆损坏部位及财产损失的部位。
(4)拍摄顺序按照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外到里,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
重大事故必须拍摄车辆的发动机号。
单方事故要将固定静止物被刮、擦、撞的部位用近镜头拍出。
(5)500元以上配件必须单独拍摄照片。
(6)拍摄照片必须使用公司专用查勘相机,不得使用外界相机或
互换使用查勘相机。
(详见附件1:事故照片拍摄方法)
远景照重点反映标的车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包括楼房、周围停放的车辆、道路交通状况、被碰撞物体。
可根据现场情况从不同角度拍摄。
外界碰撞
物
现场
路况及交
通情况。
拍照时间(必
须有)
相机标识
(现场整体照1)(现场整体照2)
路牌标识照
现场有标示或路牌的,应把标识或路牌照上,以确定事故地点
(现场近景照)
(局部照)
现场近景照重点反映出标的车与外界物体碰撞的角度和高度。
(外界被碰撞物体局部照)
(标的车碰撞部位局部照1)
(标的车碰撞部位局部照2)
现场拍照行驶证和
驾驶证,掌握第一手
材料,确保真实性和
有效性。
(核实双证拍照)
拍摄车架
号,进行核
实。
(车架号)
如现场情况还需有其他说明,可在不同角度进行拍照,如下图
(侧面照)
出险地点另一标
识。
现场其它障碍
物或车辆。
GA/T 50—20××代替 GA 50-2014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相Photographing for road traffic accident scenesGA/T 50—20××目录前言 (III)1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3.1道路交通事故现场ROAD TRAFFIC ACCIDENT SCENE (1)3.2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元素KEY ELEMENT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 SCENE (1)3.3方位照相PHOTOGRAPHY OF AZIMUTH (1)3.4概览照相PHOTOGRAPHY OF GENERAL SCENE (1)3.5局部照相PHOTOGRAPHY OF V ALUABLE PORTION (1)3.6元素照相PHOTOGRAPHY OF SCENE ELEMENTS (2)3.7细目照相PHOTOGRAPHY OF DETAILS (2)3.8比对照相PHOTOGRAPHY OF PHYSICAL MATCHING (2)4一般要求 (2)5照相的内容和要求 (2)5.1方位照相 (2)5.1.1拍摄内容 (2)5.1.2拍摄要求 (3)5.1.3拍摄方法 (3)5.2概览照相 (3)5.2.1拍摄内容 (3)5.2.2拍摄要求 (3)5.3局部照相 (3)5.3.1拍摄内容 (3)5.3.2拍摄要求 (3)5.3.3拍摄方法 (4)5.4元素照相 (4)5.4.1拍摄内容 (4)5.4.1.1人(尸)体 (4)5.4.1.2车辆 (4)5.4.1.3道路设施 (4)5.4.1.4现场地面痕迹 (4)5.4.1.5散落物和血迹 (4)5.4.1.6其他与事故有关的物证 (4)5.4.2拍摄要求 (5)5.4.2.1人(尸)体 (5)5.4.2.2车辆 (5)5.4.2.3道路设施 (5)5.4.2.4现场地面痕迹 (5)IGA/T 50—20××5.4.2.5散落物和血迹 (5)5.4.3拍摄方法 (5)5.5细目照相 (6)5.5.1拍摄内容 (6)5.5.1.1人(尸)体痕迹 (6)5.5.1.2车辆痕迹和部件状况 (6)5.5.1.3地面痕迹 (6)5.5.2拍摄要求 (6)5.5.3拍摄方法 (6)5.6比对照相 (7)5.6.1拍摄内容 (7)5.6.2拍摄要求 (7)5.7特殊环境的拍摄 (7)6交通事故照片卷的制作 (7)6.1交通事故照片卷的组成 (7)6.1.1组成 (7)6.1.2封面 (7)6.1.3正文(照片) (8)6.2照片打印 (8)6.3照片编排 (8)6.4照片粘贴 (8)6.5文字说明 (8)6.6归档 (8)附录 A (资料性附录)照相方法 (9)A.1方位照相 (9)A.2概览照相 (9)A.3局部照相 (9)A.4元素照相 (9)A.5细目照相 (9)附录 B (资料性附录)特殊环境的拍摄 (10)B.1白天逆光和阴影区拍摄 (10)B.2夜间现场拍摄 (10)B.3雨天现场拍摄 (10)B.4雪天现场拍摄 (10)B.5夜间雪、雾天气拍摄 (10)B.6高反光率物体拍摄 (10)附录 C (资料性附录)封面格式 (11)IIGA/T 50—2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交通事故现场拍照及取证方法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碰撞、车辆与行人碰撞等意外事件。
在处理交通事故时,拍照及取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交通事故现场拍照及取证的方法,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处理和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一、准备工作在开始拍照取证之前,应首先确保个人安全。
如果事故现场存在危险因素,例如车辆起火或有易燃物质泄漏,应先远离危险区域,并及时报警处理。
同时,应准备好拍照工具。
手机拍照功能已经相当成熟,是最常用的拍照工具之一。
在需要更高像素和更详细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专业相机进行拍摄。
二、拍照角度与要点1. 事故全景照事故全景照是最基本的拍摄要求,应确保拍摄到整个事故现场的情况。
可以从距离事故现场适当位置,俯拍或仰拍来拍摄全景照。
2. 车辆损坏照拍摄车辆受损情况的照片是重要的证据之一。
应将车辆的各个受损部位都拍摄到,包括车头、车尾、两侧以及顶部等。
3. 事故细节照拍摄事故现场的细节照片有助于还原事故发生经过。
可以拍摄车辆间距、标志牌、线条、路面状况等细节,特别是事故的痕迹,例如刮痕、碎片等。
4. 车牌号码照拍摄事故车辆的车牌号码是必不可少的,可作为核实车辆身份的依据。
5. 伤情照如果有人员受伤,应及时拍摄受伤人员的伤情照片。
照片应清晰展示伤势的严重程度,如血迹、创口等。
6. 目击证人照如果有目击证人在场,可拍摄目击证人的照片,并留下其联系方式,以备后续调查。
三、注意事项1. 时间标识拍摄照片时,应将相机的日期和时间设置准确,并确保时间信息在图片的EXIF数据中。
时间标识有助于确定证据的时序关系。
2. 光线条件选择合适的光线条件拍摄照片是保证照片质量的关键。
如果在太阳直射下,可能会有明暗不均的情况出现。
此时,可以利用阴影来避免反光和过曝的问题。
3. 拍摄角度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使照片能够清晰地呈现事故现场的详细信息。
避免拍摄角度过低或过高,产生变形或者遮挡。
4. 连续拍摄为了更好地还原事故发生过程,可以采用连续拍摄模式。
2019年第3期第29卷总第141期2019No.3Vol.29Serial 141铁道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of Railway Police College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照片分析王立业(公安部一局,北京100000)摘要: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照片在事故处理中起着固定证据的重要作用,还可为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提供重要参考。
从交通参与者、事故车辆、地面痕迹、事故现场痕迹等方面对现场勘验照片进行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这些照片的价值,为分析交通事故原因、确定交通事故事实、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提供帮助。
关键词:交通事故;勘验照片;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92(2019)03-0038-05DOI :10.19536/ki.411439.2019.03.006收稿日期:2019-03-12作者简介:王立业(1986—),男,公安部一局副主任科员。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道路交通事故有关的时间、地点、道路、人身、车辆、物品、牲畜等进行勘验、检查,以及当场对当事人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访问,并将所得结果客观、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的活动。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照相是公安部门将摄影技术应用于交通事故现场调查、取证之中,作为记录和显现现场景象,固定现场证据的一种重要手段,为分析、鉴别和处理交通事故提供依据和证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照相设备变得越来越高精尖,所拍摄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照片有着极大的证据价值,也能为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提供许多线索。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照相》标准详细规定了现场勘验照片的种类和要求,本文从人员、车辆、地面和事故现场环境这四个角度对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照片进行分析,尽最大可能地发掘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照片的利用价值,为分析交通事故原因,确定交通事故事实,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提供帮助。
同时对事故现场拍照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实务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附录 A(资料性附录)照相方法A.1 方位照相宜采用下列方法拍摄:a)现场位于路段,纵向范围较大时,可将机位设置于道路中心线(轴线)上,采用直线连续拍摄法拍摄;b)现场位于路口,可采用多向拍摄法或回转连续拍摄法拍摄;c)宜采用标准镜头拍摄,光圈不大于F8;d)有条件的,可将机位设置于较高地点,进行俯拍。
A.2 概览照相宜采用下列方法拍摄:a)现场位于路段,可采用相向拍摄法拍摄;b)现场位于路口,可采用多向拍摄法拍摄;c)现场范围较大,可从相对方向分别采用直线连续法拍摄。
A.3 局部照相拍摄现场局部照片时,宜围绕现场重要局部,采用多向拍摄法拍摄。
A.4 元素照相宜采用下列方法拍摄:a)拍摄尸体全身照时,应采用中心垂直拍摄的方法,持相机站于尸体一侧,保持相机镜头与尸体所在平面基本垂直,使人(尸)体不小于画面的2/3;b)拍摄面貌照时,应以鼻尖为中心,相机垂直于面部拍摄,记录面貌特征及附着物和伤痕情况;c)拍摄多轮车辆时,应以相同高度、相同距离沿车辆对角线相对方向各拍摄一张;d)拍摄两轮车辆时,应在垂直于车体两侧的中心位置各拍摄一张;e)车体损伤变形较大的,可选取能反映车辆损伤变形情况的位置拍摄。
f)拍摄较大面积痕迹和散落物时,可持相机站于痕迹或散落物起点一侧,朝痕迹止点或散落物抛洒方向,保持相机水平拍摄,使被摄元素不小于画面的2/3;g)拍摄较小面积痕迹和血迹时,应采用中心垂直拍摄方法。
A.5 细目照相拍摄细目照应采用比例照相方法,保持镜头与痕迹面垂直,使比例尺与取景器一侧边框平行;单幅画面无法反映完整时,可采用直线连续拍摄法,拍摄时相邻两张照片应有重合部分,重合部分应避开主要痕迹损伤位置。
特殊环境的拍摄B.1 白天逆光和阴影区拍摄白天逆光环境拍摄,或被摄主体处于阴影区中时,应使用辅助光源对主体进行补光。
B.2 夜间现场拍摄夜间现场拍摄的注意事项如下:a)夜间现场拍摄应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工作;b)夜间现场拍摄应使用闪光灯、三脚架、便携式辅助光源、快门线等装置,光源色温5500K~6000K;c)拍摄时应确保画面布光均匀。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照相方法
A.1 方位照相
宜采用下列方法拍摄:
a)现场位于路段,纵向范围较大时,可将机位设置于道路中心线(轴线)上,采用直线连续拍摄
法拍摄;
b)现场位于路口,可采用多向拍摄法或回转连续拍摄法拍摄;
c)宜采用标准镜头拍摄,光圈不大于F8;
d)有条件的,可将机位设置于较高地点,进行俯拍。
A.2 概览照相
宜采用下列方法拍摄:
a)现场位于路段,可采用相向拍摄法拍摄;
b)现场位于路口,可采用多向拍摄法拍摄;
c)现场范围较大,可从相对方向分别采用直线连续法拍摄。
A.3 局部照相
拍摄现场局部照片时,宜围绕现场重要局部,采用多向拍摄法拍摄。
A.4 元素照相
宜采用下列方法拍摄:
a)拍摄尸体全身照时,应采用中心垂直拍摄的方法,持相机站于尸体一侧,保持相机镜头与尸体
所在平面基本垂直,使人(尸)体不小于画面的2/3;
b)拍摄面貌照时,应以鼻尖为中心,相机垂直于面部拍摄,记录面貌特征及附着物和伤痕情况;
c)拍摄多轮车辆时,应以相同高度、相同距离沿车辆对角线相对方向各拍摄一张;
d)拍摄两轮车辆时,应在垂直于车体两侧的中心位置各拍摄一张;
e)车体损伤变形较大的,可选取能反映车辆损伤变形情况的位置拍摄。
f)拍摄较大面积痕迹和散落物时,可持相机站于痕迹或散落物起点一侧,朝痕迹止点或散落物抛
洒方向,保持相机水平拍摄,使被摄元素不小于画面的2/3;
g)拍摄较小面积痕迹和血迹时,应采用中心垂直拍摄方法。
A.5 细目照相
拍摄细目照应采用比例照相方法,保持镜头与痕迹面垂直,使比例尺与取景器一侧边框平行;单幅画面无法反映完整时,可采用直线连续拍摄法,拍摄时相邻两张照片应有重合部分,重合部分应避开主要痕迹损伤位置。
特殊环境的拍摄
B.1 白天逆光和阴影区拍摄
白天逆光环境拍摄,或被摄主体处于阴影区中时,应使用辅助光源对主体进行补光。
B.2 夜间现场拍摄
夜间现场拍摄的注意事项如下:
a)夜间现场拍摄应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工作;
b)夜间现场拍摄应使用闪光灯、三脚架、便携式辅助光源、快门线等装置,光源色温5500K~
6000K;
c)拍摄时应确保画面布光均匀。
使用闪光灯布光的,应使用多次闪光法;使用车载现场勘查灯或
便携式辅助光源的,应配合使用聚光灯和泛光灯;
d)拍摄玻璃、金属等高反光率客体时应调整光源与相机角度,避免反射光进入镜头形成光斑;
e)拍摄痕迹细目照宜采用侧光方法布光;
f)拍摄地面轮胎痕迹宜采用低角度逆光方法;
g)现场复杂、影响重大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封锁现场,待天亮后进行补充拍摄。
B.3 雨天现场拍摄
应及时拍摄现场原始状况,现场地面痕迹不宜分辨时,可待地面干燥后进行补充拍摄。
雨天现场拍摄的注意事项:
a)先拍易消失、易破坏的痕迹,如血迹、轮胎痕迹、花纹痕迹等;
b)先拍原始后拍变动;
c)先拍车外、后拍车内;
d)先拍中心细目、后拍方位概览。
B.4 雪天现场拍摄
雪天现场拍摄时,应及时拍摄现场原始状况,清理现场积雪,并对现场地面痕迹进行补充拍摄。
B.5 夜间雪、雾天气拍摄
夜间拍摄遇有雪、雾天气时,应关闭辅助光源,利用环境光源,使用低感光度,长时间曝光的拍摄方式。
不具备拍摄条件的,可以封闭现场,待具备条件后再进行拍摄。
B.6 高反光率物体拍摄
拍摄玻璃等非金属高反光率物体时,应使用偏振镜,消除画面反光。
封面格式
封面格式见图A.1和图A.2。
图A.1 封面正面
图A.2 封面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