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测绘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33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则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勘查人员第三章现场处置第四章现场勘查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人体痕迹勘查第三节车辆勘查第四节地面痕迹物证勘查第五节道路、环境勘查第五章特殊类型事故现场勘查第一节逃逸事故现场勘查第二节车辆翻坠事故现场勘查第三节其他特殊类型事故现场勘查第六章现场清理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工作,不断提升事故处理水平和执法办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要则。
第二条本要则适用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工作。
第三条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工作应当遵循合法、安全、及时、客观、全面、科学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其管辖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
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事故现场勘查提供技术支援。
第五条交通警察勘查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应当按照规定使用执法记录设备。
第六条现场勘查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工作要求,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与案件有关的信息或者评论,不得泄漏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
第七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配备现场勘查必需的安全防护、应急救援、照明、取证和试验测试等器材、装备,所配备的器材、装备应当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鼓励配备和应用锥筒自动布设回收装置、无人机低空域勘查设备等先进科技装备。
第二章勘查人员第八条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应当由两名或者两名以上交通警察进行。
第九条参加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人员可以按照指挥人员、勘查人员和辅助人员进行分工。
第十条指挥人员应当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指定的人员担任,死亡事故或者其他复杂、疑难的伤人事故以及其他重大敏感道路交通事故应当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交通事故勘察规范1. 引言交通事故勘察是指对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勘察和研判,以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提供依据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罚、赔偿和调解。
为了保证勘察结果准确、公正,需要制定一套规范的流程和操作指南,使勘察工作高效、规范。
本文档旨在规范交通事故勘察的流程,并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以便勘察人员能够准确、快速、公正地完成勘察工作。
2. 交通事故勘察流程2.1 事故现场保护1.确保现场交通安全,采取控制交通措施,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2.保护现场证据,划定事故现场边界,禁止他人进入现场。
3.标记事故现场,使用标志牌、警示带等进行标记。
2.2 事故现场勘察1.进行现场勘察前,记录现场环境信息,包括天气、路面状况、交通标志等。
2.进行事故车辆勘察,包括车辆位置、车辆损坏状况等。
3.进行事故伤亡人员勘察,包括人员位置、伤势情况等。
4.进行事故现场测量,包括距离、面积等的测量。
5.取证,拍摄事故现场照片,并进行照片标注。
2.3 事故车辆检验1.对事故车辆进行检验,记录车辆损坏情况。
2.检查车辆是否存在技术故障,如刹车失灵、转向不灵等。
3.检查车辆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如超速、酒驾等。
2.4 事故参与人员取证1.询问事故参与人员,了解事故发生前的情况。
2.记录事故参与人员的证言,包括口头陈述、书面陈述等。
2.5 事故相关证据收集1.收集事故现场的物证,如碎片、轮胎痕迹等。
2.收集事故车辆的相关证据,如行车记录仪、车辆黑匣子等。
3.收集事故参与人员的相关证据,如酒精测试记录、驾驶证、行驶证等。
2.6 事故勘察报告撰写1.根据勘察结果,分析事故原因、责任认定。
2.撰写详细的事故勘察报告,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3. 交通事故勘察操作指南3.1 事故现场保护•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控制措施。
•使用标志牌和警示带进行现场标记。
•阻止现场闲杂人员进入现场。
3.2 事故现场勘察•记录现场环境信息,包括天气、路面状况等。
事故车勘察与定损总结事故车勘察与定损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由相关部门或保险公司派遣的人员对事故车辆进行勘察和定损,以确定事故原因和损失程度,并为保险公司制定理赔方案提供依据。
在事故车勘察与定损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事故车勘察过程中要注意勘察场地和环境的安全。
在勘察事故车辆时,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同时,需要注意场地的施工情况、停车位的选择等,确保勘察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二,勘察人员需要对事故车辆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
勘察人员应对事故车辆的损坏程度、碰撞痕迹、车辆部件的完好程度等进行详尽的检查。
勘察人员可以利用测量工具对车辆各部件的尺寸进行测量,对碰撞点进行勘察,并将勘察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拍照,以备后续处理。
第三,勘察人员需要了解事故车辆的案发经过。
勘察人员可以通过询问事故当事人和目击者,了解事故的时间、地点、车辆的行驶速度、对向交通情况等相关信息。
通过了解案发经过,可以更好地判断事故的责任方和事故原因。
第四,定损时应注意充分保障车主的权益。
定损时,保险公司和车主应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车主在定损过程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保险公司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定损工作,确保定损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五,事故车定损应合理折旧。
在定损过程中,需要对事故车辆的损失进行合理折旧。
车辆的价值会随着使用年限和事故损坏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定损人员需要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估价,并将折旧的结果告知车主和保险公司。
最后,对于涉及保险理赔的事故车,定损后还需及时处理理赔手续。
定损后,保险公司需要根据定损结果制定理赔方案,并与车主进行理赔协商。
车主在接受理赔之前,应对方案进行仔细审核,并与保险公司充分沟通,以确保对自身权益的最大保护。
在事故车勘察与定损的过程中,安全、全面、公正是最重要的原则。
勘察人员需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勘察与定损,并在处理过程中与车主和保险公司保持紧密联系,共同维护保险业的良好形象和车主的合法权益。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则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勘查人员第三章现场处置第四章现场勘查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人体痕迹勘查第三节车辆勘查第四节地面痕迹物证勘查第五节道路、环境勘查第五章特殊类型事故现场勘查第一节逃逸事故现场勘查第二节车辆翻坠事故现场勘查第三节其他特殊类型事故现场勘查第六章现场清理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工作,不断提升事故处理水平和执法办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要则。
第二条本要则适用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工作。
第三条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工作应当遵循合法、安全、及时、客观、全面、科学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其管辖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
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事故现场勘查提供技术支援。
第五条交通警察勘查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应当按照规定使用执法记录设备。
第六条现场勘查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工作要求,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与案件有关的信息或者评论,不得泄漏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
第七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配备现场勘查必需的安全防护、应急救援、照明、取证和试验测试等器材、装备,所配备的器材、装备应当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鼓励配备和应用锥筒自动布设回收装置、无人机低空域勘查设备等先进科技装备。
第二章勘查人员第八条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应当由两名或者两名以上交通警察进行。
第九条参加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人员可以按照指挥人员、勘查人员和辅助人员进行分工。
第十条指挥人员应当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指定的人员担任,死亡事故或者其他复杂、疑难的伤人事故以及其他重大敏感道路交通事故应当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市政工程规范要求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记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交通事故处理的公平、公正性,确保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记录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市政工程规范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一、勘查人员的资质要求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人员的资质至关重要。
市政工程规范要求,勘查人员应该具备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熟悉交通事故勘查的基本流程和常见问题处理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勘查技术。
此外,勘查人员还应接受相关培训,定期参加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确保其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提升。
二、现场勘查的流程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市政工程规范要求在勘查过程中,应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
首先,勘查人员应快速到达事故现场,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然后,勘查人员应对事故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勘查,包括对受损车辆、事故痕迹、伤者以及相关证据的收集和保护等。
最后,勘查人员应对勘查结果进行认真分析,绘制事故现场示意图,并对事故责任进行初步判断。
三、勘查记录的要求准确、完整地记录事故现场的情况,是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重要环节。
市政工程规范要求勘查人员应当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勘查记录。
勘查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天气情况等基本信息;现场勘查人员的姓名、证件号码等基本信息;事故现场的布局、受损车辆的描述和损伤情况、事故发生经过等详细情况的描述;相关证据的收集情况和取证方式;现场勘查的结论和初步责任判断等。
勘查记录应用清晰、简洁、规范的语言进行书写,排版整齐美观,以方便后续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四、勘查报告的编写和提交市政工程规范要求,在完成现场勘查后,勘查人员应当编写勘查报告,并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
勘查报告应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现场勘查的详细过程和结果、勘查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勘查报告应以正式的文字文件形式呈现,符合报告格式的要求,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以便后续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事故现场查勘的要求和工作内容事故现场查勘的要求和工作内容事故现场查勘的要求和工作内容事故现场查勘的要求和工作内容一、交通事故现场交通事故现场(以下简称现场)是指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及其与事故有关的车、人、物遗留下的同交通事故有关的痕迹证物所占有的空间。
现场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时间、地点、人、车、物5个要素,他们的相互关系与事故发生有因果关系。
交通事故现场可分为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1)原始现场,是指发生事故后至现场查勘前,没有发生人为或自然破坏,仍然保持着发生事故后的原始状态的现场。
这类现场的现场取证价值最大,它能较真实地反映出事故发生的全过程。
(2)变动现场,是指发生事故后至现场查勘前,由于受到了人为或自然原因的破坏,使现场的原始状态发生了部分或全部变动。
这类现场给查勘带来种种不利因素,由于现场证物遭到破坏,不能全部反映事故的全过程,给事故分析带来困难。
出现变动现场的原因有如下几个:①为抢救伤者或排除险情而变动了现场的原始位置。
②执行任务的消防、救护、警备、工程救险车,肇事后因任务需要驶离现场。
③过往车辆和行人及现场围观群众。
④自然原因(刮风、下雨、下雪、日晒等)。
⑤主要交通干道或繁华地段发生的事故,需及时排除交通堵塞而移动肇事车辆及相关证物。
⑥伪造和破坏现场。
当事人为了逃避责任或进行保险诈骗,对现场进行破坏和伪造。
这类现场事故状态不合常理,不符合客观规律。
⑦恢复现场。
恢复现场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上述变动现场,根据现场分析、证人指认,将变动现场恢复到原始现场状态;二是原始现场撤除后,因案情需要,根据原现场记录图、照片和查勘记录等材料重新布置恢复现场。
二、事故现场查勘范围与组织现场查勘是一项细致、繁琐又复杂的工作。
因此,在查勘前必须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查勘的范围、顺序和重点,拟定查勘方案,按确定的顺序和步骤展开查勘。
现场查勘范围根据事故类型而定。
查勘人员到现场后,应及时向现场保护人员了解事故情况,现场有无变动及变动的原因和范围,必要时根据当事人和证明人的记忆恢复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