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毕业论文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毕业论文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毕业论文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

班级:护本18班姓名:李好指导教师:张辉

【摘要】目体重与血压呈正相关关系。本文研究肥胖通过摄取较多超重和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子。合理平衡的膳食和规律性、科学性的加强运动以减肥,是控制血压的坚定后盾。

【关键词】导尿管;体质指数、肥胖、高血压

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不过,随着科技进步,现时BMI值只是一个参考值。要真正量度病人是否肥胖,体脂肪率比BMI更准确、而腰围身高比又比体脂肪率好、但是最好的看法是看内脏脂肪(若内脏脂肪正常,就算腰围很大及体脂肪率很高,健康风险不高,)。因此,BMI的角色也慢慢改变,从医学上的用途,变为一般大众的纤体指标。成人的BMI数值:过轻:低于18.5正常:18.5-24.99过重:25-28肥胖:28-32非常肥胖, 高于32。

由于存在误差,所以BMI只能作为评估个人体重和健康状况的多项标准之一。

传统的是成人体重标准是少于30,但亚洲成人指标近被改为27.5。一个BMI达到23的亚洲成年人被认为是超重,而理想指数是18.5至22.9。

身高体重指数这个概念,是由19世纪中期的比利时通才凯特勒最先提出。它的定义如下: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在儿童时期就有此表现,肥胖儿童有时出现血压波动。在20~30岁之间的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生率要比同年龄而正常体重者高1倍。在40~50岁的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生机会要比非肥胖者多50%。有人发现,身体超重的程度与高血压的发生

也有关系,体重越重,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就越大。一个中度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身体超重者的5倍多,是轻度肥胖者的2倍多。也有人报导,肥胖者体内收缩和舒张血管的因子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肥胖时高血压的风险要增加10倍。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⑴肥胖者的血液总容量增高,心脏的输出量增多,每分钟排入血管的血量增加,这是造成肥胖者易于合并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⑵肥胖者常多食,他们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常高于不胖的人,这种多食和高胰岛素血症能刺激交感神经功能,使血管收缩,从而增大了血管的外周阻力,造成血压升高。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肾脏对钠的回吸收增多,增加血液容量,也可使血压升高。

⑶必须引起注意的是,与正常体重的高血压患者相比,肥胖高血压患者同时还容易合并脂质异常症和糖尿病,加之肥胖者的体力活动相对较少,所以动脉硬化的发生危险大大提高了。变硬的血管就难以随着血液的排入而扩张,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事实证明,肥胖者更容易患上高血压,肥胖与高血压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很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现在已根据临床观察得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肥胖者中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体瘦者。那么肥胖促使高血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调查表明,由于肥胖病人体内的脂肪组织大量堆积,使血液循环量相应地增加,亦使小动脉的外围阻力增加,心脏必须加强做功,增加心博出量,以保证外周组织的血液供应。由此而致的小动脉硬化及左心室肥厚,促使高血压发生,加上肥胖病人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水钠潴留,进一步增加了血液循环量,会加重高血压。

由此可见,肥胖是通过容量负荷、胰岛素抵抗、外周阻力血管变化,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心房利钠素的变化以及类固醇激素的差异等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加重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虽然肥胖容易导致高血压,但在调查中发现的确有不少肥胖者的血压很正常,这可能与他们机体本身的代偿能力有关。当然,代偿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失代偿就会出现血压升高。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

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

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是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不同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目标不同,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推荐使用24小时长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除评估诊室血压外,患者还应注意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以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美国医学联合会会长路易斯郑重地宜布:“我们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威胁并不是可怕的癌症,而是肥胖症。”的确,肥胖已成为当代社会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流行病”。

因此,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血压发生的特别有效而且必须采取的措施,已经患了高血压的肥胖者,经过低热量饮食疗法减肥后,血压也会逐渐降低。所以,大家在平时要参加体育锻炼,调整饮食,减少脂肪的摄入,把体重保持在适当的范围以内,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韩素芹;孟昱林;;2009年华北煤炭医学院教职工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检出状况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姜军作;衣运玲;;单纯性肥胖病与高脂血症[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11期

3 张向阳;庞静;习清贤;;某研究所职工2977人健康体检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1年05期

三峡大学

自学考试助学班学生毕业考核成绩登记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

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