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日本长寿企业的工匠精神——以金刚组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2
作文素材:日本工匠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执着梦想)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为什么长寿企业扎堆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它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
为何日本工匠能把这样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质量不好是耻辱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
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这正是当今应当推崇的工匠精神。
“工匠”在日语中被称之为Takumi,从词义上来看被赋予了更多精神层面的含义。
用一生的时间钻研、做好一件事在日本并不鲜见,有些行业还出现一个家庭十几代人只做一件事。
产品为啥无法被模仿?说到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日本一家只有45个人的小公司。
全世界很多科技水平非常发达的国家都要向这家小公司订购小小的螺母。
这家日本公司叫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他们生产的螺母号称“永不松动”。
按常理大家都知道,螺母松动是很平常的事,可对于一些重要项目,螺母是否松动几乎人命关天。
比如像高速行驶的列车,长期与铁轨摩擦,造成的震动非常大,一般的螺母经受不住,很容易松动脱落,那么满载乘客的列车没准会有解体的危险。
日本哈德洛克工业创始人若林克彦,当年还是公司小职员时,在大阪举行的国际工业产品展会上,看到一种防回旋的螺母,作为样品他带了一些回去研究,发现这种螺母是用不锈钢钢丝做卡子来防止松动的,结构复杂价格又高,而且还不能保证绝不会松动。
千年企业金刚组:靠什么活了1436年作者:陈文宇来源:《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4年第09期金刚组除了心手相传的技艺,其千年如一日对事业的专注和对传统的尊重,已经成为日本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世界最古老的企业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是公元578年。
那时,中国正处在南北朝末期,荒淫无度的北周宣帝宇文赟刚刚即位;欧洲,拜占庭帝国正如日中天;而日本尚未进入封建社会,佛教也才传入不久。
这一年,专营建筑的“金刚组”在日本诞生,此后历经40代,成为目前世界上生存时间达1436年的最古老企业。
不用一颗钉子公元578年正值日本敏达天皇六年,圣德太子笃信佛教,并大力弘扬。
这一年,圣德太子批准从朝鲜百济请了三位专门修建神社、佛寺的名匠——金刚(即金刚重光)、早水、永路,兴建日本第一座官寺即四天王寺,庇佑佛法及信众。
寺院建成之后,金刚重光受圣德太子之命,创立了金刚组,继续留在日本负责四天王寺的修缮。
此后的一百多年在日本建筑史上被称为“飞鸟时代”,这个时期的日本佛教建筑在历史上备受尊重,四天王寺正是其中的代表。
而金刚组则世代将“守护四天王寺”作为使命,在之后的悠悠一千多年里,承担着其所有的修补工作。
因天灾或战乱,四天王寺曾七度被烧毁,金刚组凭借着祖上传承的技艺,一次次完成新建、改建、修补等各项工作,公元8世纪初,更将当初搁浅未建的回廊和讲堂等建造完成。
也多亏了他们,四天王寺今时今日依然坚固如新。
除四天王寺外,日本许多传统建筑中都能看到金刚组的印记。
金刚家族于公元607年建造的法隆寺,被称为日本古代木造建筑的巅峰之作。
1583年,即将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将大阪城修建成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塞,金刚组是工程的组织者。
德川幕府时代,金刚组先后为德川家族建成了日本三大名园——偕乐园、兼乐园、后乐园。
如今,这三大名园已被指定为“日本重要文化遗产”。
自古至今,金刚组一直推崇的是他们的“职人技”和“匠的精神”。
在日本TBS电视台的节目里,工匠加藤博文告诉记者,整个四天王寺的建筑,木柱和横梁的接驳关节没有用一颗钉子,这是金刚组世代传承的古法。
借鉴日本经验思考工匠精神到底什么就是工匠精神?笔者理解,工匠精神包括而不局限于以下信念:热爱自己得工作;每临工作现场,必有庄敬之意;长期探寻此业之精髓,力求达到更高之境界;产品与服务讲究品质,质量就是生命也就是道德与人品;祈望自己得所为对后人得价值超出价格,作品能比自己得寿命更长。
手工业时代没有“工匠精神”一说,就像吃不饱饭得时代很少讨论“孩子为什么不愿吃饭”一样。
那个时期得工匠一般自视为手艺人。
工匠们一生搂住一件事做透,也就是自然而然得,多数工匠还以之传宗接代。
那个时代,工匠讲得最多也最为自豪得一句话就是:“活干不好,丢不起人”。
师傅们手艺当然有高有低,但粗制滥造几乎就是不可想象得。
随着工业时代得到来,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强。
工作岗位被不断细分,工匠类别在快速扩展。
譬如日本有家庭妇女琢磨家庭杂物得收捡而成就了“收纳师”职业,其中一位名叫山下英子得收纳师还因其专门研究成果成为收纳咨询师,出版了专著《断舍离》,书中得人生思考接近于哲学境界。
工匠精神得实质虽然工匠得类别在扩展,工匠得队伍在扩大,但工匠精神却同时被逐渐丢弃。
到底什么就是工匠精神?笔者理解,工匠精神包括而不局限于以下信念:热爱自己得工作,绝无高低贵贱之虑;每临工作现场,必有庄敬之意;长期探寻此业之精髓,力求达到更高之境界;产品与服务讲究品质,质量就是生命也就是道德与人品;以业为生,但不为钱而放弃标准;一旦结识高手,必敬慕之,学习之;祈望自己得所为对后人得价值超出价格,作品能比自己得寿命更长。
首先来瞧工匠精神之对所从事得工作得热爱。
全世界最长寿得企业、超过1400岁得金刚组,从日本飞鸟时代(公元600~710年)世代传承下来,小川三夫得《长短木头得组合》记述了金刚组第40代当家人金刚正与说过得一段话:“等到两三百年以后,把这些建筑物拆开时,负责拆房子得木匠会想起我们这些匠人来得。
她们会感叹说,瞧这活儿,干得真棒!”同样得情感,400年老店日本HIGETA酱油公司得常务董事山下启义则这样表达:“我们有时还就是会在工作中对微生物说话,比如会对那些小家伙们打招呼,说:‘好嘞!今儿在这给您们加点儿空气,给您们搅拌搅拌怎么样啊?’我们不仅重视微生物,而且对它们充满了敬意。
解码日本“工匠精神”
佚名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河北)》
【年(卷),期】2016(000)023
【摘要】以创办于公元578年并延续至今的建筑公司"金刚组"为代表,日本拥有数以万计的百年老铺甚至千年老店,许多日本企业能延续百年甚至千年的秘诀,就是持之以恒专注自己的事业,不为眼前的利润所左右的"工匠精神"。
【总页数】1页(P59-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313
【相关文献】
1.论日本"工匠精神"的倒掉(二):戴明、工匠精神与终身雇佣 [J], 臧志军
2.解码日本\"工匠精神\" [J], 郭伟
3.解码当今制造业强国的“工匠精神” [J],
4.日本TEAC UD-505解码耳放 [J],
5.解码日本企业的危机韧性 [J], Hirotaka Takeuchi;Dina Gerdeman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中 2017年 第8期(总第562期)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93Managemengt World 【管理世界】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超过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
在我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年和2.5年。
2014年,李光斗先生提到,日本创业百年以上的企业有50 000家,创业200年以上企业超过3 000家[1]。
从数据来看,日本和美国拥有的百年企业数量和企业的平均寿命均高于我国。
一、中外百年企业的特点1.中国的百年企业以同仁堂为例。
创办于1669年的同仁堂,至今已经走过了300多个春秋,见证了中国几百年来的风风雨雨。
是什么支撑它屹立不倒并始终焕发生机?首先,诚信精神始终是同仁堂的企业精神。
同仁堂历代继承人都秉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
同仁堂对药物来源和药物品质有严格要求,绝不造假售假。
其次,能够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同仁堂不断坚持企业文化创新,将“以义为上,义利共生”的传统企业文化发扬光大[2];坚持制度创新,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抓住机遇,股改上市。
正是由于同仁堂始终坚持诚信,并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变化,才能历经三百多年而不倒。
2.美国的百年企业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之一,福特汽车公司已有114年的历史。
它创造出世界第一条生产线,使创始人亨利・福特“人人都能买得起汽车”的梦想成为现实;在美国汽车市场连续七十五年保持销售量第二名;是2008年经济危机中唯一一家没有依靠国家救济而走出危机的汽车集团;是世界四大汽车集团公司之一。
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而不倒,福特汽车公司是如何做到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始终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己任。
从最初的“人人都能买得起汽车”到变革车型以满足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再到推出“智能骑行计划”以实现人类更好出行的目标。
日本企业的长寿秘诀作者:崔李李韩国银行2012年发布的《日本企业长寿的秘密及启示》报告书称,日本拥有3146家历史超过200年的企业,是全世界最多的;世界最长寿的企业同样出自日本,即位于大阪的“金刚组”建筑公司,该公司自日本飞鸟时代(公元600年-710年)就开始建造寺庙,历史已近1400年,其传人也已历经40余代。
日本企业如此长寿,自然引起学者和专家关注。
公认的原因,不外乎三条:首先是这些企业在经营方面都保持相当的专注。
日本是一个特别重视“工匠达人”文化的国度,多数企业在经营中都恪守本分,全力做好分内的事情,追求精益求精,不盲目扩大经营。
金刚组千年来就是一家建筑企业,而生产酱油的龟甲万公司,已有近400年历史,一直以酱油为主打产品,没有过分染指其他业务。
如今,它已经是一个年销售额20亿美元的酱油公司了。
恪守自己的核心专业,使企业容易化繁就简,把产品做到极致。
相反,不少企业过分追求多条腿走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百年老企业雅马哈历史上就是做音乐器材的,但一度把业务扩展到电子产品甚至摩托车,结果在20世纪亏损严重,幸亏新任企业领导人果断回归音乐主业,才起死回生。
其次,家族经营以及长期雇用制也是日本企业长寿的法宝。
家族经营的好处是可以考虑企业长远利益,以大局为重,而不必同上市公司一样,受短期利益摆布,看股东的脸色。
长期雇用也有优点,就是让本是“外人”的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统计表明,现在世界上拥有200年历史的公司基本都是家族企业。
最后,企业百年不倒的最根本法则,就是坚持创新,坚持让自己的技术工艺优于对手。
专注核心业务与保持家族控制,虽是优点,但也容易使企业走向僵化,而日本企业恰恰通过不断创新,避免了死板和教条。
比如在用人方面绝对不是任人唯亲,也会从外部发掘人才;没有性别歧视,没有所谓传男不传女的封建思维;在保持自身特质的同时,也知道注意顺应时代而改变。
同样是做酱油,200年前的酱油和如今的酱油,工艺和配方,自然有所变化。
企业传承最佳实践作者:来源:《实效管理》2014年第02期金刚组:传承千年的秘密众所周知,日本是全球长寿企业最多、企业历史最悠久国家。
韩国银行发表的《日本企业长寿的秘密及启示》报告书称,在日本,历史超过200年的企业就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有7家企业历史超过了1000年之久。
金刚组就是其中一个历史超过1000年的企业。
金刚组株式会社,成立于公元578年,是一个专注寺庙园林建设的组织,一个规模非常一般的家族企业,但它却拥有超过1400年的历史。
当时日本敏达天皇6年祈求法神四天王庇佑佛法及信众,从韩国百济招请匠人柳重光,兴建四天王寺。
该寺被视为飞鸟时代的代表建筑,期间经历七次破坏,屡被修补,一直保存至今。
柳氏的子孙亦因兴建该寺而备受重视,因此他们组建了金刚组,至今已传至第40代。
从成立发展至今,金刚组经历了多次危机。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全国大规模举行反佛教运动,寺庙不再修建,金刚组于是转做商业建筑与维修,扩张了业务,度过了危机。
传至第37代时,金刚组世袭人不愿接手企业,于是金刚组果断修改祖制,任命世袭人妻子为领导者,保持了金刚组的延续。
二战的时候,建筑业处于停滞状态,金刚组凭借自身的木材工艺,转做军用木箱和棺材制造,又一次平安度过了危机。
直至金融危机时期,金刚组虽未能幸免而遭兼并,但依然保持了家族品牌及其最核心的建筑业务,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金刚组的祖传经营模式是内部分成多个5至8人为一组的“造寺工匠”小组,各组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并有相互竞争性质。
总部承接了各种佛寺和神社的建造及修复工程后,经过评估各造寺工匠小组能力,分派给小组。
金刚组的各个工匠小组通过相互切磋磨砺来谋求技术的提高,还会集中改良固有技术。
金刚组的这种内部竞争机制,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经营模式,是金刚组持久经营的关键。
此外,金刚组能不断学习其他国家的新建筑手法,将其与家族传统工艺相结合,对技艺精益求精,不断改良。
其超强的学习能力与包容性也是金刚组能屹立1400多年的秘诀之一。
看日本工匠,悟“工匠精神”汪中求【期刊名称】《企业管理》【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2页(P32-33)【作者】汪中求【作者单位】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超过1400岁的日本企业金刚组,其第40代当家人金刚正和说:“等到两三百年以后,把这些建筑物拆开的时候,人家负责拆房子的木匠会想起我们这些匠人来的。
他们会感叹说,瞧这活儿,干得真棒!”最近,“工匠精神”成为热词。
但是,我认为,热炒“工匠精神”实际是对工匠精神的不尊重和不理解。
就其实质看,工匠精神反倒是更加强调“板凳一坐十年冷”。
手工业时代的工匠都是普通劳动人民,一般自视为手艺人,比较容易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
小时候,祖母总是跟我说,“大旱饿不死手艺人”。
工匠们一生搂住一件事做透,也是自然而然的,多数工匠还以之传宗接代。
那个时代,工匠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活干不好,丢不起人”。
有时,主家木料不好,木匠都不愿做,“传出去是我做的,没脸见人”。
师傅们手艺当然有高有低,但粗制滥造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我理解,工匠精神包括以下信念:热爱自己的工作,绝无高低贵贱之虑;每临工作现场,必有庄敬之意;长期探寻此业之精髓,力求达到更高之境界;产品和服务讲究品质,质量是生命也是道德和人品;以业为生,但不为钱而放弃标准;一旦结识高手,必敬慕之,学习之;祈望自己的所为对后人的价值超出价格,作品能比自己的寿命更长。
1.工匠对工作的热爱全世界最长寿企业、超过1400岁的金刚组,从日本飞鸟时代(公元600-710年)世代传承下来,小川三夫的《长短木头的组合》记述了金刚组第40代当家人金刚正和说过的一段话:“等到两三百年以后,把这些建筑物拆开的时候,人家负责拆房子的木匠会想起我们这些匠人来的。
他们会感叹说,瞧这活儿,干得真棒!”2.工匠的专注和追求完美日本神户有一位工匠,冈野信雄,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浅析日本“匠商”型长寿企业长寿企业是指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保持起步于50年以上的企业。
日本被誉为世界上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其特殊的“匠商”型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被认为是其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匠商”型企业是指在经营中注重细节、追求品质,并尊重自己的手艺,注重员工之间的互相帮助和传统的手工艺术,同时坚持技术的创新和开发。
这一经营特征不只是一种文化观念,更是使得企业能够生存和繁荣的重要原因。
“匠商”型企业的传统是由日本江户时代开始的,这种企业模式与日本的文化、传统、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江户时代,日本社会里的高度细分职业(如茶师、芥子制造、霞姬制作等)需要严格的学徒制度和贫穷但传统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职业中的“大师”或“匠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经验和专业技能,使得自己成为各行业的领袖,并通过传授技艺进行不间断的继承和发展。
匠商型企业一般有如下几个特点:1.追求人才培养和传承将企业的技术和文化内化为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最优传承人才必须主动积累经验和技能,不断学习并将它们传给下一代。
此外,企业的人才需注重素质教育而非简单的技术培训,让员工们通过参与企业的发展,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取得独特的经验和资格。
2.注重产品质量在匠商型企业中,产品品质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客户的信赖,也是保证企业能够危机中生存的重要因素。
因为公司的产品有着特定的技术和质量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公司才能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并与其他企业竞争。
3.强调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匠商型企业强调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企业的关键员工与创始人不单单是股东,更是企业的灵魂人物,传递企业文化和精神,并在日常工作中践行这些价值。
这些员工不仅在企业内部有权力,在外界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这些都是使企业长青不衰的关键之一。
4.注重创新匠商型企业追求的不仅是传统技艺的保留和传承,同时也注重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研究和设计自己的独特标志,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保持生命活力。
从存活了1441年的企业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来源 | 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作者 | 蔚蓝的海金刚组一位工匠这样描述他的工作:“等到两三百年以后把这些建筑物拆开的时候,人家负责拆房子的木匠会想起我们这些匠人来。
他们会感叹说,瞧这活儿,干得真棒。
”本文由混沌创新评论出品什么因素让这家企业活了1441年?截至2019年12月1日,共有327家创业公司倒闭,其中不乏一些熟悉的面孔,乐蜂网、全峰快递、爱屋吉屋等等。
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行业竞争、商业模式、市场伪需求成为创业公司死亡三大主要因素。
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经营是企业永恒的目标。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基业长青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金刚组是怎么做的。
金刚组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公司,成立于公元578年,至今已有1441年历史。
金刚组悠长的历史中,起起落落伴随始终。
每一次衰落,都是下一次兴起的开始,都是不断寻找初心,对企业坚守的“一”的探索。
也许你没有听说过金刚组,但是你一定或多或少听说过四天王寺,它是日本最古老的官家寺院。
它不仅作为佛界守护、镇护国家的寺院而成为政治外交的中枢,而且还是美术工艺产业等日本文化的发源地。
金刚组辉煌的历史便始于四天王寺。
明天皇二年(587年),在佛教存废之争中处于劣势的苏我马子携厩户皇子等皇族与诸豪族,向物部氏居地——河内国涉川郡进军。
物部氏与苏我氏打得十分焦灼,苏我氏一度处于下风。
眼看战况不利,厩户皇子向四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祈求庇护,并立誓,“若此战得胜,必建塔以尊四天王”。
随后,苏我氏阵中突施冷箭,物部守屋应声倒地,苏我氏稳操胜券。
在战争胜利后,厩户皇子信守了诺言。
在推古天皇元年(593年),圣德太子命金刚重光修建四天王寺,并建立了寺社建筑行会组织——金刚组。
于是,金刚组靠着吃四天王寺的“皇粮”,每年都能从国库中获得丰厚俸禄,活得很滋润。
此时,金刚组的“一”是以“守护四天王寺”作为使命,核心竞争力是不断提高工匠技能,满足四天王寺的修缮需求,而无需开拓新用户及第二曲线。
军师唐堂说3:定心,让日本金刚组存活1400多年提到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不得不说日本金刚组。
这家创办于公元578年的家族企业可以说是日本企业界乃至世界企业界的一大奇迹。
唐堂看来,其秘诀有三个。
1、定心笔者认为,企业的终极竞争不是做大做强,而是做久、利他。
定心是金刚组赖以生存的基础。
不论外部环境如何,金刚组只专注于自己本身的核心业务,尽管这样会使得自己失去某些潜在的机会,但是,会让他们在客户的潜意识中树立权威形象,由此,获得企业的发展与利润。
2、取信产品即人品,经营者的态度也决定了客户的态度。
1932年的金刚组首领金刚治,仅仅认为辜负先祖重托,最后,他居然在先祖墓前自杀了,这种态度,举世罕见,自然能够让人心生敬意,赢得信任与尊重,并产生潜意识深处的共鸣。
3、传承金刚组能够永久传承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在继承人的选择与培养时更加灵活,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金刚组不但“选贤予能”允许女性继承其祖业,而且,在遇到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时,也会招上门女婿,以便传承祖业。
很多人会说: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显然,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做法,但是,“非常人”会选择另一条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且,好好的照看这个篮子。
有时候,笔者觉得:世界并不复杂,复杂的只是人心。
只要把本质问题研究透了,你就应该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起,本质是什么?笔者看来,营销战略的本质也就三点:1、流量思维:如何降低企业的营销传播成本,让更多人知道你。
2、价值思维:如何降低顾客的选择成本,让更多超级用户选择你。
3、终极思维:如何成为品类头牌,赢得人心并产生宗教般的共鸣!基业长青,活得更久!这三点,就是营销战略的“牛鼻子”,抓住了,举重若轻,反之,举轻若重。
定心一处,自利利他。
心定了,天下就定了,而定心的前提在于对“牛鼻子”的把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强的前提是先做小、做专、做慢,笔者把雷军的七字诀改了一个字:专注极致口碑慢!。
浅析日本“匠商”型长寿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幻莫测,传统的日本“匠商”型长寿企业在不断调整转型中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类企业以其对于品质的一丝不苟和长久运营的特性,成为了日本企业发展中的翘楚。
接下来,我们来浅析这些企业的特点及其成功之处。
首先,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其对于品质的苛刻要求。
在这些企业内部,在每个环节上、每个步骤中都注重雕琢和优化,无论是产品开发、制造、销售还是售后服务。
在产品开发方面,这些企业严格把关,借助诸多的研发人才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不断推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在产品制造环节,严格遵循“做到最好”的理念,强化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在销售环节,这些企业注重客户需求,不断创新,持续提高服务品质;在售后服务方面,创新性地为客户解决问题,保持客户的满意度,使得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这些企业对于自身品牌的追求和对于品质的细究,使得其具有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上述企业保持长久运营的成功之处在于,这些企业注重企业文化和人才的培养。
这些企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它们影响着创新、沟通、团队合作、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
这些企业的员工被视作企业的宝贵资产,因此这些企业注重员工的培养和人才储备。
在其内部,人尽皆知:“新员工三年,老员工三十年”。
这一理念强化了员工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创造了一种让人们彼此信任、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企业文化。
最后,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在于其强调不断地学习和适应变革。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这些企业开始逐步转型,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
这些企业不断拓展其经营领域,积极探索新的市场,启动合作,促进创新。
在企业战略更新方面,这些企业注重家族继承,拥有家族企业独有的传承文化和优良传统。
这也让得这些企业在不断转型中始终注重企业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综上所述,作为日本企业发展的典范,这些“匠商”型长寿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它们通过对于品质的追求,企业文化和员工的培养以及学习和适应变革,使得他们在充满竞争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不断壮大。
工匠精神是中国物业服务企业的明天一、向日本企业学习工匠精神世间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截止到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国际权威研究机构反复研究这些长寿企业长寿的秘籍,发现他们都在传承着同一种精髓---工匠精神。
日本这个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视“工匠达人”的文化国度,绝大多数企业在经营中都恪守本分,全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追求精益求精,不盲从扩大经营。
大昄金刚组公司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企业,1400年来只做建筑行业,无论经济繁荣还是衰退,它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
而另一家生产酱油的龟甲万公司,也有近400年的历史,一直以酱油为核心产品经营,不涉足其他行业。
而百年老品牌雅马哈,以音乐器材起家,后涉及电子产品和摩托车,结果亏损严重,幸亏新企业领导人果断回归音乐主业,雅马哈才起死回生。
工匠精神:工匠们对产品精雕细琢,不断改善工艺,享受着一件件产品在手中升华的过程,他们对细节的要求很高,对精品有执着的坚持;他们追求完美与极致,致力于将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工匠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工匠精神代表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工匠们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企业家,但相信,绝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都有工匠精神。
二、中国物业管理企业顺势转型升级的同时,请别忘了自己的核心专业从1981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立了内地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1998年4月通过改制,规范登记,改为“深圳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发展至今(2015年)中国物业服务行业互联网+(跨界经营、资产管理、幸福社区、电子商务、转型升级、智慧社区等等)思维模式。
现如今,物业服务企业中无论是百强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在喊:“互联网+”的思维与口号,似乎谁没有“互联网+”的口号,谁就Out啦。
从送桶装水到两公里生活圈、房屋租赁、房屋买卖中介、婚庆策划、旅游组团等等各种跨界经营,物业公司几乎想做“1号店”“途牛”“京东”“58同城”“赶集”“苏宁易购”“天猫超市”等等所有能干的事都包了。
坚守本业是日本企业的长寿秘诀在《多到惊人的日本“百年企业”》一文中,笔者提及全球的长寿企业在日本得到高度集中,创业超过1000年历史的日本企业有7家,超过500年的有家,其中寺庙建筑公司“金刚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企业,创办于公元578年,衣钵相传至今已近四十代。
那么,这些企业为何异乎寻常的“超长寿”?当我们试图解开背后的秘密时会发现,不管时代的风云如何变幻,外界诱惑如何之大,清楚自身的定位和方向、踏踏实实地坚守本业可以说是企业长寿的必要条件。
金刚组曾遭遇的教训以金刚组为例,在日本负责四天王寺的修护。
具有1400年的历史,这些精湛的建造施工方法一直保留在金刚组《施工方法汇编》中,代代相传,金刚组目前的公司顾问金刚利隆便是第代。
在金刚组公司内部,分为畑山组、木内组、土居组、加藤组、木口组、岩崎组、北野组和羽马组等8个组。
这8个组既互相竞争、保持独立,又密切配合、互为一体,每个小组都会集中精力改良技艺,而接单时总部会评估各组能力,以决定由哪一组来承办。
这8个组组长开始做“宫大工”的年龄分别是19岁、18岁、17岁、20岁、16岁、24岁、17岁、18岁,毫无疑问,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的化身,他们共同组成的金刚组“匠会”无疑代表着日本寺庙建筑业的最高水平。
毫无疑问,继承人选择上的灵活性的确是金刚组永久传承的重要经验之一。
金刚组不但允许让女性传承,而且“选贤与能”,并不局限于采用单传长子。
若遇到后代中没有儿子的情况,就会招进门女婿,让其改姓以传承衣钵。
实际上,金刚组曾遭遇的最大危机便是起因于对坚守本业这一原则的背离。
在日本高增长期,曾出现房地产热,金刚组也未能抵御住诱惑,导致资金周转恶化,2006年不得不宣布清盘。
在那样的时刻,出手相援的是大阪知名建筑公司——高松建设,高松建设会长高松孝育认为,“传统悠久的东西一旦破坏就再难复原,让‘大阪之宝’——金刚组崩溃将是大阪建设行业的耻辱。
”在高松建设的强势支援下,金刚组才总算完成重建。
日本长寿企业的经营之道世界上存续 200 年以上的企业 5586 家,全球最多的长寿企业集中在日本,有 3146 家,随后的德国有 837 家,荷兰有 222 家,法国有 196 家,在日本1000 年以上企业有 7 家,500 年以上 32 家,百年企业 5 万家,日本的金刚组最终成就了千年“老字号”的神话,其第32 代金刚八郎在“遗言书”中立的家训:“勤勉戒醉慎行为人”,为金刚家族在企业的发展中明确了方向? 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在引发超过日本 20 万家企业倒闭的平成大萧条中,超过一半的长寿家族企业的业绩持平甚至获得了增长。
到底是什么,缔造了这个长寿之国为数众多的长寿企业?本文以日本著名的温泉酒店加贺屋为例,浅析日本长寿企业的经营之道。
连续30 年被评为日本百选温泉旅馆第一名的加贺屋,是大多数日本人最向往的温泉居所, 同时也是日本天皇皇室度假住宿的首选,1906 年的日本,一位叫做小田與吉郎的创业了一家叫做“加贺屋”的温泉旅馆,它位于石川县能登半岛著名的和仓温泉区,当时只有 12 间客房,容住 30 名客人。
自那时起,加贺屋逐渐发展,成为日本皇室去能登半岛度假时的首选,历史上日本天皇曾五次在那里莅临住宿。
加贺屋位于能登半岛的和仓温泉区,滨海而建,依山面海。
由四栋大楼组合起来的空间中,有商品街、小酒馆、剧场、甚至神社,客人不用踏出旅馆一步,所有需求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
日本有22000 多处温泉,温泉旅馆多如牛毛,加贺屋到底有何过人之处,百年长青独享尊荣?是规模最大,最豪华,景色最美,还是历史最古老,比加贺屋更豪华、规模更大的温泉旅馆还有好几处;眺海而望,海天一色的温泉美景在岛国日本更是平常。
除了设备、料理和整体风格等硬件,加贺屋让其它旅馆望尘莫及的,还在于其无处不在的独特温泉文化和以客为尊的体贴服务。
当然,加贺屋几代经营者的精明与执着更是其百年尊荣的根本所在。
加贺屋号称日本女将服务的鼻祖,入住加贺屋期间,为你服务的女将从头到尾都是同一个人,从提行李到送茶水点心、带路、送酒、铺床等等全部都由同一个面带笑容的熟面孔女将为你完成。
Wide Angle广角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59试析日本长寿企业的工匠精神——以金刚组为例王安琪 孙立春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杭州 311121摘要:凭借着工匠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日本发展出了世界上最多的长寿企业以及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金刚组。
本文总结了金刚组的历史和现状,归纳了金刚组的工匠精神,并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长寿企业;金刚组;工匠精神;中国制造业公元578年,金刚重光一行三人接受圣德太子的命令,从百济远渡日本,建造了日本最古老的寺庙——四天王寺,并且世代守护四天王寺,成立了世界上最长寿的企业——金刚组。
每年的1月11日,金刚组都会在四天王寺举行开工仪式。
对四天王寺来说,这是最为特殊的一个日子。
对工匠们来说,参加这个仪式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而每年的新年伊始,金刚组的当代堂主作为守护四天王寺一千余年的工匠传人,都会主持这场盛大的仪式。
1400多年间,四天王寺几经波折,然而在金刚组的庇护下,平安地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能经受住时光打磨的,必是熠熠发光的金子和璀璨夺目的宝石。
在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间的竞争无异于野兽相争,在遵守市场规则下的弱肉强食早已成为业内共识。
收购、合并、敲响华尔街的大钟,无数投机公司乐此不疲地重蹈前人覆辙,然而这样的投机企业终如昙花般转瞬即逝。
而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却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长寿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有2万8000多家,创业长达1000年的长寿企业也多达7家。
这些长寿企业是秉承着怎样的精神和信念才能顽强生存至今的呢?本文以金刚组为例,在总结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工匠精神对企业生存的影响和对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启示。
一、金刚组的历史异国受命于圣德太子 金刚重光建四天王寺金刚组的历史要从四天王寺说起。
公元578 年,为发展佛教的需要,圣德太子下令建造寺庙。
但由于当时日本还没有能建造寺庙的工匠,圣德太子就从百济聘请了三名工匠。
这三人之中就有金刚组的祖师爷金刚重光,他们建造了日本最早的官立寺庙——四天王寺。
寺庙竣工后,大和和山城两名工匠被调往他地,金刚重光则接到了“从此以后由你来守护四天王寺”的命令。
从此,金刚家族的每代堂主作为 “正大工职”,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守护着四天王寺。
正是有了金刚组的守护,1400多年间,传统木制结构的四天王寺尽管几度陷入战乱、雷电、空袭等困境,但依然屹立于时光的洪流中。
苦于神佛分离 惨淡经营过难关公元7世纪,随着佛教的逐渐传播,寺庙建筑业也随之兴起。
金刚组在佛教兴盛时大放异彩,但后期也因灭佛运动而举步维艰。
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计划借助神道来树立天皇的绝对权威,于是下了“神佛分离令”,发起废佛毁释运动,并且在1870—1871年达到高潮。
此间,许多寺庙被捣毁,佛像被破坏。
当时许多寺院隶属于四天王寺,它们遭到了程度不一的破坏,四天王寺的象征——五重塔也以250日元的价格被卖掉。
唇亡齿寒,金刚组的工作也大幅减少,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
此时,尽管金刚组经营惨淡,但第32代堂主仍然坚持“用好材料,做好东西,做好工作”的家训,凭借着好口碑,熬过了困难时期。
男堂主坟前自尽 女统领力挽狂澜进入昭和时代,金刚组的苦难还在继续。
由于第37代堂主金刚治一缺乏经营技巧,金刚组陷入了极度困难的境地。
最终,金刚治一受不住压力,1932年(昭和7年)在祖先的坟前自尽。
他的妻子一边抚养三个孩子,一边承担起丈夫的责任,成为第38代堂主,同时也是金刚组历史上最早的女统领。
随着她积极开展工作,金刚组逐步脱离了危险。
1934年四天王寺的五重塔被台风吹倒,她果敢地下了重建的命令,并于1940年完成重建工作。
二战期间,金刚组为了生存,也从事过军用木箱的制造等工作。
开展现代化经营 传统与现代融合二战前的寺庙建筑都是木结构的。
战后在恢复被战火毁坏的寺庙神社时,为了防火防灾害,同时考虑到木材价格上涨,当时的建筑行业普遍采用了钢筋水泥等现代建筑方法。
此时的金刚组虽然在木结构建筑上的确是巨擘,但对于新兴的水泥建筑却没有什么经验。
为了赶上在水泥建筑方面突飞猛进的大建筑公司,第39代堂主金刚利隆1955年将金刚组改组为现代化的公司,引入现代化的经营模式。
之后,金刚组改进了建筑方法,既不损坏木质,保留了日本建筑原来的美感,又加入了钢筋水泥的现代元素。
二、金刚组的现状经过改革,金刚组虽然适应了新的水泥建筑方式,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为了跟其他建筑公司竞争,拼命压低自己的价格,盲目投资房地产。
之后,由于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来临,多方因素导致地价暴跌,金刚组也因此股票崩盘,资产缩水,负债越来越大,陷入了经营困难,因此2006年被高松建筑公司收购。
现在,金刚组作为高松建筑旗下的一个子公司继续经营,大多数的员工和工匠继续效力。
金刚组又回到原点,专心致志于本业,即寺庙的建造与维修。
新金刚组保留了自古以来的传统组织结构,即上层有总部和堂主,内部分成多个造寺工匠小组,约5至8人为一组。
“堂主”相当于董事长一职,总部则会承接佛寺和神社的建造和修复工程,评估各造寺工匠小组能力后,给最合适的小组分派工作。
金刚组内的各小组会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相互竞争,同时又会相互切磋,集体改良固有技术,共同支撑金刚组。
这种内部竞争机制既有独立性又不各自为战。
现在的金刚组有8基金项目: 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日本工匠精神对浙江制造业转型的启示”Wide Angle | 广角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60个小组,约120名工匠。
现如今,金刚组已成为传播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言人。
它和建筑对话,创造传统的细腻美,又与时俱进地学习先进技术。
它不管建筑物的大小、繁易,都一心做好。
它坚持传统,坚守信用,精细化操作,在日本社会有着良好的口碑。
三、金刚组的工匠精神1400多年前的四天王寺模仿的是6世纪中国唐代的建筑,借鉴了唐代高超的建筑技术。
盛世大唐的风采在异国得到传承与发扬,这离不开金刚组匠人们的坚守和肩上的那份责任感。
所谓工匠,是一日一日重复着手中的工作,却不觉得单调乏味的人。
因为对他们来说,工艺都是有生命的,会呼吸的。
在工匠眼里,不管是一件衣服还是一栋建筑,它们都是一样的,都有生命,都是工匠心血的体现和工匠精神的外化。
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的传承中,一块块木头、一根根梁柱、一张张瓦片都有了鲜活的生命,都注入了金刚组工匠们不忘初心、不浮躁的灵魂。
除了四天王寺,日本各地的寺庙神社很多都出自金刚组工匠之手。
1400余年的金刚组简直是活化石般的存在,但如果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话,可能早已被历史埋葬。
金刚组之所以如此长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匠们对传统技术的扬弃,与时俱进地转型和实行技术革新。
市场蓬勃发展,一味地固守寺庙建筑已不再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金刚组的经营范围由原来单一的寺庙建筑,发展为综合性的建筑公司。
同时,考虑到防火防灾、经济实用,金刚组又改进传统的建筑方法,在传统木结构中加入钢筋水泥。
这样既保留了日本建筑原有的美感,又紧跟时代潮流。
金刚组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善于思考,懂得经营,既坚持传统又懂得创新,在历久弥新中不断升华。
“顾客至上”是扎根于日本文化、深入日本企业的理念,这也是金刚组工匠们的匠心所在。
站在顾客的角度来思考,这已经成为了金刚组的家训。
“顾客至上”也成了金刚组工匠们千年如一日地忘我工作,精益求精地磨练自身技术的精神支柱。
他们比谁都精通传统的样式、技艺,因此才能根据顾客的要求,高效地提出解决方案,用更低的价格造出更高质量的建筑。
金刚组的工匠精神也体现在把建筑业当成服务业,坚持“顾客至上”的原则。
四、对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启示以金刚组为代表的日本长寿企业所拥有的工匠精神,可以向社会展示一种价值观,给中国制造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资料显示,初创期的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正好是创业者最年富力强的时候。
而中国的第一批创业者大多出生在20世纪40~60年代,他们的企业与改革开放同生长,共进步。
现在他们已经50~70岁了,有的企业创始人甚至已经超过80岁,因此新老交替和年轻人接班已经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课题。
而且,在互联网的刺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在面对本国竞争者的同时,也要应对更强有力的、跨境而来的竞争对手。
虽然中国依靠先进技术和优秀的人才,建立起强大而健全的工业体系,制造出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并行销海内外,成了制造业大国,但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
在国人远渡重洋去日本买电饭煲和智能座便器,海淘盛行的当下,中国制造业应该怎样创新、转型呢?笔者以为金刚组的工匠精神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首先,中国制造业要有品牌意识和“顾客至上”的理念。
日本长寿企业如此之多,寿命如此之长,到头来离不开“信赖”二字。
这份信赖源于对这个公司品牌及产品的深信不疑。
因此,不追求眼前利益,树立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2017年5月10日是由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中国品牌日”。
中国品牌日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实施品牌战略的坚定决心。
中国制造业企业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学习金刚组为代表的日本长寿企业的工匠精神,把顾客放在首位,做精产品,对得起顾客的那份信任。
其次,中国制造业要坚持传统又懂得创新。
只有新的、活的事物才有生命力,“创新”二字必须深深融入企业的骨髓里,同时又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要坚持创新,但本质的核心不能变。
与日本大部分长寿企业的保守经营相比,中国的企业家更加中意于扩张,在全球化浪潮下的今天更是如此。
金刚组后期投资房地产和股市,地价暴跌,资产缩水,负债巨大的惨痛教训又警戒我们,要干好本行,做精本业。
最后,中国制造业必须承担身上的那份责任感。
坂本光司认为企业应该一让员工幸福,二让供应商和转包商的员工幸福,三让顾客幸福,四让当地社会幸福与活跃,五让股东幸福。
在这样的幸福观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企业必然是社会性的,因此企业要做强,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相比业绩,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早在100多年前,“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就已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进步思想。
当今,中国制造业不能固步自封,满足于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而是要向以金刚组为代表的日本长寿企业学习,借鉴他们的工匠精神,以实现转型升级和成为制造业强国。
参考文献:[1]赵德宇等.日本近现代文化史[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2]孙瑞.金刚组:日本的工匠达人[J].光彩,2013(10).[3]周锡冰.日本百年企业的长赢基因 [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作者介绍:王安琪(1996—),女,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152班学生;孙立春(1979—),男,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