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1.0.3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1)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2)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3)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4)高层住宅为十层以上。
1.0.4 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有关规定。
1.0.5 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1.0.6 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7 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1.0.8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尚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1.0.9 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住宅 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 套型 dwelling size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2.0.3 居住空间 habitable space 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2.0.4 卧室 bed 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 起居室(厅) living room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6 厨房 kitchen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0.7 卫生间 bathroom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0.8 使用面积usable area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2.0.9 标准层 typical floor 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住宅区分及楼梯、电梯规定1、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第1.0.3条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1.2 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2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 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注:本条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计算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为高层建筑。
4、小高层:8-11层为开发商提出的概念,实际规范并没有对小高层进行定义。
8-11层定位小高层,主要是考虑是楼梯跟电梯的原因。
因为8-11层住宅可以不设封闭楼梯间,并且可以不设消防电梯。
同时又必须要设普通客梯。
这样就跟8层以下的没有电梯的住宅区分了。
所以小高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层,他既包含8-9层的多层建筑,又包含了10-11层的高层建筑。
封闭楼梯间和消防电梯:12层及以上的单元式住宅需要设封闭楼梯间和消防电梯.5、七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注:①底层作为商店或其它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②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③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
1。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1.0.3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2。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
第1.0.3条办公建筑按高度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高度24m以下为低层或多层办公建筑;
二、建筑高度超过24m而未超过100m为高层办公建筑;
三、建筑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办公建筑。
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
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
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3层~8层为多层;9层以上为高层。
5。
一般认为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建筑。
小高层,人们一般把8层至12层的建筑称为“小高层”(各地概念有别)。
小高层住宅一般一个单元一部电梯。
多层、高层、小高层、超高层。
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没有真正意义上统一规定。
各个时代规定也不同!
这也许就是未来的行业上应该做的工作,只有统一标准才能有好的协调工作!。
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构思及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小区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高层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还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环境的融合以及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探讨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构思及方法。
一、规划布局在高层住宅小区的规划布局中,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周边环境以及交通等因素。
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小区的居住品质,减少噪音和污染的影响。
首先,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和间距。
为了保证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建筑的朝向应尽量朝南,同时要保证楼与楼之间有足够的间距,避免相互遮挡。
此外,还可以通过错落式的布局,增加建筑之间的间距,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其次,交通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合理设置小区的出入口,避免车辆拥堵。
内部道路要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同时要考虑到行人的安全,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停车场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停车需求,可采用地下停车场、地面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相结合的方式。
再者,公共设施的布局要方便居民使用。
如幼儿园、超市、健身设施等应分布在小区的合理位置,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
二、建筑单体设计(一)户型设计户型设计是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核心。
要根据不同的居住需求,设计出多样化的户型。
一般来说,户型应方正实用,功能分区明确,动静分离。
客厅和卧室要宽敞明亮,卫生间和厨房要通风良好。
同时,还要考虑到空间的灵活性,方便居民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改造。
对于小户型,要注重空间的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布局,实现功能的最大化。
例如,可以采用开放式厨房、嵌入式家具等设计手法,节省空间。
对于大户型,则要注重舒适性和品质感,设置独立的书房、衣帽间等功能空间。
(二)外立面设计建筑的外立面不仅是建筑的形象展示,还对建筑的节能和保温起到重要作用。
外立面的设计要与小区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同时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文化特色。
现代高层住宅小区的外立面多采用简洁大气的设计风格,以线条简洁、色彩明快为主。
主讲:白雪高层住宅的基本特点(1)可提高住宅的容积率(住宅容积率系指总建筑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值),节约城市土地。
(2)可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3)可以获得较多的空间用以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化,丰富城市景观。
(4)用钢量较大,一般为多层住宅的3~4倍。
(5)对居民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6)设计原则与多层住宅相似。
高层住宅存在问题从居住的角度来看,低层住宅和多层住宅均比高层住宅优越。
但基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的现实情况,在城市中建高层住宅是必然出路。
因此近几年全国各大城市都盖了很多高层住宅。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出现了不少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甚至于超过100m的超高层住宅。
在一些地价昂贵地段,还经常出现塔式住宅相互拼接成塔群住宅的情况。
高层住宅虽节约用地,能容纳更多住户,但也带来许多弊端。
①住宅平面往往是一梯8户或一梯6户,因此有近l/3的住宅朝向不好。
②标准层的公共交通面积和设备及管井占用面积较大,每户分摊较多公用面积,因此,每户的建筑面积虽大,但有效使用面积并不大。
而高层住宅的售价往往高于多层住宅,购房者觉得不合算。
③人们远离了大地,生活在"空中鸽笼"中,儿童和老人感到活动不方便,而且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④容易导致居住小环境的恶化,如高层住宅北面的大片阴影区、高层住宅的楼群风等。
⑤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
这是高层建筑层数多、面积大、结构复杂带来的直接后果。
•我国《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一1999)把7—9层的住宅称为中高层住宅;而把10层从10层以上并设置电梯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仟宅称为高层住宅。
l、小高层住宅的概念和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城市住宅的设计与开发建设中,有一种被称为小高层的住宅异军突起,十分流行,在销售市场上很受广大购房者的青睬。
其现象值得认真探索。
•所谓小高层住宅是指层数为7层至ll层的住宅,其平面布局类似于多层住宅,有载人电梯但无消防电梯。
•小高层住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在国标《住宅设计规范》中并元此定义。
第一节概论住宅建筑设计必须遵循国家在住宅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住宅面积标准。
住宅建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住宅建筑设计应以近期使用为主,适当考虑今后进行改造的可能。
住宅的层数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住宅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第二节户内设计1套型住宅应按套型设计。
每套必须是独门独户,并应设有卧室、厨房、卫生间及贮藏空间。
住宅套型应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一类34m2;二类45m2;三类56m2;四类68m22卧室、起居室和过厅卧室之间不宜相互串通,其面积不宜小于下列规定:双人卧室10m2;单人卧室6m2;兼起居的卧室12m2。
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
当通过走廊等间接采光时,应满足通风,安全和私密性的要求。
起居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面积不宜小于12m2。
过厅可间接采光,其面积不宜大于10m2。
3厨房厨房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一类和二类不应小于4m2;二、三类和四类不应小于5m2;厨房应设置炉灶、洗涤池、案台、固定式碗柜(或搁板、壁龛)等设备或预留其位置。
单面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5m、双面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0.9m。
壁龛式厨房必须采用电能或管道煤气,并应设机械排烟装置,炉灶部分应有防火安全措施,其深度不得小于0.50m。
厨房应有外窗或开向走廊的窗户。
采用原煤或薪柴做燃料的厨房以及严寒和寒冷地区采用加工煤的厨房必须设置烟囱。
烟囱应防止烟气回流积串烟厨房炉灶上应预留排气罩位置。
严寒和寒冷地区厨房内应设通风道或其他通风措施。
4卫生间和厕所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
卫生间、厕所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一、设便器、洗浴器、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3m2;二、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50m2;三、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m2;四、单设便器的为1.1m2。
第 五 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国家《住宅设计规范》规定:7—9层住宅称为中高层住宅10层及10层以上住宅为高层住宅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为超高层住宅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建设高层住宅成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一种手段,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的工程技术,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完善的管理手段也为建筑向高层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80年代的以后,兴建高层住宅已十分普遍,不少高层住宅已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但是,高层并不代表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虽然,高层住宅在节约用地方面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电梯已成为主要的垂直交通工具,为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需要组织方便安全而又经济的公共交通体系,因而,对高层住宅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由于高度的增加,建筑的垂直荷载和侧向荷载大幅度增加,为保证结构安全,需要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体系,对建筑的布局会有特殊的要求,而不像多层住宅中经常使用的砖混结构那样灵活和随意。
第三,在给排水、供电、疏散、防火、防烟及安全上都有新的要求。
第四,由于高层建筑体量巨大,居住人数增多,居住密度加大,对居民的心理状态、居住环境、居住区的空间组织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带来新的矛盾。
第五,由于建造时的一次性投资巨大,加上经常性的维修,管理费用多,其总投资大大高于多层住宅,因而,建造时需较多的考虑经济因素。
第六,由于结构形式的变化,带来新的施工方法,而同时也影响到设计方法和建筑处理。
第七,涉及到其他多方面的综合因素。
由于上述多种原因,我们说:高层住宅不是多层住宅的简单叠加,而是具有自身的特点的。
认识和掌握这些特点,对高层和中高层住宅的设计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第 一 节、 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在高层住宅中,电梯是主要的垂直交通工具,而楼梯则成为辅助交通工具,住户的交通要以电梯为中心来组织,如何经济地使用电梯,以最少的投资和最低的经常性维护费用以争取更多的服务户数,是高层住宅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l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2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3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4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有关规定.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尚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套型dwelling size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居住空间habitable space 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卧室bed 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起居室(厅) living room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厨房kitchen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卫生间bathroom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使用面积usable area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标准层typical floor 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层高storey height 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室内净高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阳台balcony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平台terrace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过道passage 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壁柜cabinet 住宅套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贮藏空间.吊柜wall-hung cupboard 住宅套内上部的贮藏空间.跃层住宅duplex apartment 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自然层数natural storeys 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中间层middle-floor 底层和最高住户入口层之间的中间楼层.单元式高层住宅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 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电梯的高层住宅.塔式高层住宅apartment of towerbuilding 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通廊式高层住宅gallery 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 由共用楼梯,电梯通过内,外廊进入各套住房的高层住宅.走廊gallery 住宅套外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地下室basement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者.半地下室semi-basement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且不超过3套内空间套型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其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的规定.套型居住空间数(个)使用面积(㎡)一类2 34二类3 45三类3 56四类4 68注:表内使用面积均未包括阳台面积.卧室,起居室(厅)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1双人卧室为10m2; 2单人卧室为6m2; 3兼起居的卧室为12m2.起居室(厅)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m2.起居室(厅)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无直接采光的厅,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0m2.厨房卫生间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第四类住宅宜设二个或二个以上卫生间.每套住宅至少应配置三件卫生洁具,不同洁具组合的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1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3m2; 2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3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m2; 4单设便器的为.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可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上层;并均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套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住宅设计应计算下列技术经济指标: --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m2); --套内使用面积(m2/套); --住宅标准层总使用面积(m2);--住宅标准层总建筑面积(m2); --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 --套型建筑面积(m2/套); --套型阳台面积(m2/套).住宅设计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等于各功能使用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2套内使用面积等于套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3住宅标准层总使用面积等于本层各套型内使用面积之和;4住宅标准层建筑面积,按外墙结构外表面及柱外沿或相邻界墙轴线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当外墙设外保温层时,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5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等于标准层使用面积除以标准层建筑面积;6套型建筑面积等于套内使用面积除以标准层的使用面积系数;7套型阳台面积等于套内各阳台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之和.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l 套内使用面积包括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餐厅,过厅,过道,前室,贮藏室,壁柜等的使用面积的总和;2跃层住宅中的套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3烟囱,通风道,管井等均不计入使用面积;4室内使用面积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有复合保温层,按复合保温层表面尺寸计算;5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与楼面的净高低于的空间不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的空间按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的空间全部计入使用面积;6坡屋顶内的使用面积应单独计算,不得列入标准层使用面积和标准层建筑面积中,需计算建筑总面积时,利用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反求.阳台面积应按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单独计算,不计入每套使用面积或建筑面积内.层高和室内净高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局部净高不应低于,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厨房,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不得低于,且不得影响门,窗扇开启.阳台每套住宅应设阳台或平台.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中高层,高层及寒冷,严寒地区住宅的阳台宜采用实体栏板.阳台应设置晾,晒衣物的设施;顶层阳台应设雨罩.各套住宅之间毗连的阳台应设分户隔板.阳台,雨罩均应做有组织排水;雨罩应做防水,阳台宜做防水.过道,贮藏空间和套内楼梯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通往卧室,起居室(厅)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1m,通往厨房,卫生间,贮藏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过道拐弯处的门窗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时,应有防护设施,窗外有阳台或平台时可不受此限制.底层外窗和阳台门,下沿低于2m且紧邻走廊或公用上人屋面上的窗和门,应采取防卫措施.面临走廊或凹口的窗,应避免视线干扰,向走廊开启的窗扇不应妨碍交通.住宅户门应采用安全防卫门.向外开启的户门不应妨碍交通.各部位门洞的最小尺寸应符合表的规定.表洞最小尺寸类别洞口宽度(m)洞口高度(m)公用外门户(套门)牌号类别洞口宽度(m)洞口高度(m)起居室(厅)门卧室门厨房门卫生间门阳台门(单扇)注:l表中门洞口高度不包括门上亮子高度. 2洞口两侧地面有高低差时,以高地面为起算高度.4共用部分楼梯和电梯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踏步高度不应大于.扶手高度不应小于.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楼梯井净宽大于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注:l底层作为商店或其它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2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3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超过16m时,可不设电梯.4住宅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并具有消防通道时,其层数可由中间层起计算.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当住宅电梯非每层设站时,不设站的层数不应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得小于.走廊和出入口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净高,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高层住宅中作主要通道的外廊宜作封闭外廊,并设可开启的窗扇.走廊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设置雨罩等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处应有识别标志;可按户设置信报箱.高层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应设门厅,管理室及信报间.设置电梯的住宅公共出入口,当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垃圾收集设施住宅不宜设置垃圾管道.多层住宅不设垃圾管道时,应根据垃圾收集方式设置相应设施.中高层及高层住宅不设置垃圾管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住宅当设垃圾管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垃圾管道不得紧邻卧室,起居室(厅)布置;2垃圾管道的有效断面不得小于下列规定: 1)多层住宅为×. 2)中高层住宅为×;3)高层住宅为×;3垃圾斗和垃圾斗门应耐腐蚀,关闭严密;4垃圾管道顶部应通出屋面,底部应设封闭的垃圾间.地下室和半地下室住宅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地下室,半地下室作贮藏间,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使用时,其净高不得低于2m,当作汽车库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娱乐设施.住宅建筑内不宜布置餐饮店,当受条件限制需要布置时,其厨房的烟囱及排气道应高出住宅屋面,其空调,冷藏设备及加工机械应作减振,消声处理,并应达到环境保护规定的有关要求.住宅建筑中不宜布置锅炉房,变压器室及其它有噪声振动源等设备用房.如受条件限制需要布置时,应符合现行的建筑防火,建筑隔声及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住宅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5室内环境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二个获得日照.获得日照要求的居住空间,其日照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关于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规定.住宅采光标准应符合表采光系数最低值的规定,其窗地面积比可按表的规定取值.住宅采光标准表侧面采光房间名称采光系数最低值(%)窗地面积比值(AC/AD)臣室,起居室(厅),厨房楼梯间注:l窗地面积比值为直接天然采光房间的侧窗洞口面积Ac与该房间地面面积Ad之比.2本表系按1类光气候区单层普通玻璃钢窗计算,当用于其它光气候区时或采用其他类型窗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3离地面高度低于的窗洞口面积不计入采光面积内.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m.卧室,起居室(厅)应有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自然通风.单朝向住宅应采取通风措施.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卧室,起居室(厅),明卫生间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2厨房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并不得小于.严寒地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应设通风换气设施,厨房,卫生间应设自然通风道.保温,隔热住宅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质量,采取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防热以及节约采暖和空调能耗的措施.严寒,寒冷地区住宅的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的有关规定,其中建筑体型系数宜控制在及以下.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住宅建筑的西向居住空间朝西外窗均应采取遮阳措施;屋顶和西向外墙应采取隔热措施.设有空调的住宅,其围护结构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隔声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允许噪声级(A声级)昼间应小于或等于50dB,夜间应小于或等于40dB,分户墙与楼板的空气声的计权隔声量应大于或等于40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宜小于或等于75dB.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宜布置在背向噪声源的一侧.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厅)紧邻布置.凡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布置时,必须采取隔声,减振措施.6建筑设备。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一、总则1、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3、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1)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2)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3)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4)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4、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有关规定。
5、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6、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7、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8、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尚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9、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术语1、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套型dwelling size: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3、居住空间habitable space: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4、卧室bed room: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5、起居室(厅)living room: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6、厨房kitchen: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7、卫生间bathroom: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8、使用面积usable area: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9、标准层typical floor: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10、层高storey height: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1、室内净高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多层建筑、高层(含中高层)建筑区分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多层与高层建筑的区分标准及其特性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建筑物的高度是决定其分类的重要因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居住空间,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景观和风貌。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一、高层和中高层住宅的特点高层和中高层住宅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较高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纳更多的居住单元,提高土地利用率。
2、视野开阔居住在较高楼层的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3、交通依赖电梯由于楼层较高,居民上下楼主要依赖电梯,因此电梯的配置和运行效率至关重要。
4、结构复杂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结构设计相对复杂,需要考虑风力、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二、规划与布局在高层和中高层住宅的设计中,规划与布局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和间距,以确保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
一般来说,住宅应尽量朝南布置,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阳光。
同时,建筑之间的间距要符合相关规范,避免相互遮挡。
其次,要合理规划小区的交通流线。
包括车行道路和人行道路,要做到人车分流,减少交通安全隐患,同时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
停车场的设置也需要考虑,既要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又要避免对小区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此外,还要规划好小区的公共设施和绿化景观。
公共设施如幼儿园、超市、健身器材等,要方便居民使用。
绿化景观要丰富多样,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起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
三、户型设计户型设计是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个好的户型应该具有合理的功能分区、良好的采光通风和舒适的空间尺度。
1、功能分区一般包括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功能区域。
客厅应宽敞明亮,是家庭活动的中心;卧室要安静舒适,保证居民的休息质量;厨房和卫生间要布局合理,方便使用。
2、采光通风窗户的位置和大小要合理设计,以保证每个房间都能有充足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1。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1.0.3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2。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
第1.0.3条办公建筑按高度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高度24m以下为低层或多层办公建筑;
二、建筑高度超过24m而未超过100m为高层办公建筑;
三、建筑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办公建筑。
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
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
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3层~8层为多层;9层以上为高层。
5。
一般认为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建筑。
小高层,人们一般把8层至12层的建筑称为“小高层”(各地概念有别)。
小高层住宅一般一个单元一部电梯。
多层、高层、小高层、超高层。
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没有真正意义上统一规定。
各个时代规定也不同!
这也许就是未来的行业上应该做的工作,只有统一标准才能有好的协调工作!。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
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2・4m,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
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
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
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m?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以上.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m^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1。
5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在如今的城市中,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了城市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
它们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天际线,也为人们的居住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高层住宅,通常指那些层数在 18 层及以上的建筑;中高层住宅,则一般是 7 层至 18 层之间的建筑。
这两种类型的住宅在设计、建设和居住体验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先来说说高层住宅的特点。
高层住宅往往能够提供广阔的视野。
想象一下,站在几十层高的阳台上,俯瞰整个城市的繁华景象,远处的山峦、河流尽收眼底,这种视觉上的享受是低层住宅难以给予的。
而且,由于高度的优势,高层住宅通常受到的地面噪音干扰较小,能够为居民提供相对安静的居住环境。
高层住宅在土地利用上具有高效性。
在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高层住宅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容纳更多的居民,从而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居住需求。
这对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来说,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然而,高层住宅也并非完美无缺。
比如,一旦电梯出现故障,居民上下楼就会变得极为不便。
对于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来说,这更是一个大问题。
而且,高层住宅的公摊面积通常较大,这意味着购房者实际得到的使用面积相对较小。
此外,高层住宅在遭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疏散和救援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中高层住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层住宅的一些不足。
中高层住宅的楼层相对较低,对电梯的依赖程度没有高层那么高,即使电梯出现故障,居民也可以通过楼梯较为轻松地上下楼。
同时,中高层住宅的公摊面积一般也比高层要小,购房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实际使用面积。
中高层住宅在建筑成本上相对较低。
这不仅体现在建设过程中的材料和施工费用,还包括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成本。
较低的建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在房价上,使得中高层住宅在价格上可能更具优势,对于一些购房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是一个更实惠的选择。
不过,中高层住宅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由于楼层较低,视野和采光可能会受到周围建筑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