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金时代的美国报业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美国历史——镀金年代Horizontal integration:In microeconomic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 term horizontal integration describes a type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It is a strategy used by a business or corporation that seeks to sell a type of product in numerous markets. Horizontal integration in marketing is much more common than vertical integration is in production. Horizontal integration occurs when a firm is being taken over by, or merged with, another firm which is in the same industry and in the same stage of production as the merged firm, e.g. a car manufacturer merging with another car manufacturer. In this case both the companies are in the same stage of production and also in the same industry. This process is also known as a "buy out" or "take-over".A monopoly created through horizontal integration is called a horizontal monopoly.A term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horizontal integration is horizontal expansion. This is the expansion of a firm within an industry in which it is already active for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its share of the market for a particular product or service.在微观经济学和战略管理,横向联合一词描述了所有权和控制权的类型。
“新”、“旧”资本主义交替时期的美国——《内战与镀金
时代的美国》序
丁则民
【期刊名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89()4
【摘要】本书写的是从内战爆发到19世纪末的美国历史,主要阐述“镀金时代”美国的发展变化。
它是近代美国向现代美国转变的历史时期,其主要特征是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在这两个历史性转变带动下,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为20世纪现代美国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4页(P33-36)
【关键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变化;重大变化;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产阶级;历史时期;主要特征;农业国;科学技术革命
【作者】丁则民
【作者单位】东北师大美国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殖民地时期至镀金时代美国个人主义的发展 [J], 樊建莹
2.评《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2002版) [J], 秦丽莉
3.美国镀金时代和进步主义时期工人阶级的阶层固化现象初窥 [J], 田恺
4.后冷战时期美国情报体系发展沿革:改革实践、旧问题与新挑战 [J], 王守都
5.评《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J], 王洪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镀金时代”的美国社会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内局势保持了长期稳定。
国内经济开始起飞,大量财富集中于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经济由自由竞争向寡头垄断过渡,大财团、大富豪不断涌现。
美国社会进一步走向自由和开放,新闻报刊业急剧膨胀。
这一切使得美国的工业化极速发展,国家财富迅速增长。
移民潮与工业的成长是这个时期美国的历史特征。
在镀金时代之前的一段时间,通常被称为“第一批”移民者的欧洲人见证了一次真正的美利坚合众国移民浪潮。
在镀金时代之间,大约有1,000万新移民移居美利坚合众国。
一些人是来寻求新开垦土地的富裕农场主,还有一群人是极度贫困的农民,他们梦想着在新大陆上通过在农场、矿场和工厂工作实现他们心中的“美国梦”。
在这一时期,对钢铁与石油有很大的需求,钢铁的生产量急遽增加,美国工业化迅猛发展。
而西部资源,例如木材、金子、银子,也因为要改善交通系统而需求量大增。
所以,铁路运输网络不断延伸。
铁路的发展,让西部丰富的资源得以源源不断运到东部。
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使得商品市场跨越美国不同州、不同的地区,让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的统一市场。
工业化的结果,让许多人创造了相当大的财富,例如约翰.洛克菲勒因为石油致富,安德鲁.卡内基因为钢铁而致富。
因为这些人靠着买低卖高的手段,赚取大量财富,所以,他们一度被称为“强盗大亨”。
在取得惊人发展成就的背后,资本的力量肆无忌惮地掠夺着自然资源,无所顾忌地消耗着水、森林和土地。
依靠这些资源的消耗而形成的这些诸多工商界“强盗大王”,垄断了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比如石油、煤炭、钢铁、电信和铁路等行业。
美国社会在这一段时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美国北方迅速都市化。
由于对熟练技术和低技能工人的需求明显增加,许多欧洲移民者来到磨坊农场工作,更多的人则到了工业化的大都市。
纽约、费城和芝加哥经历了迅速的发展。
这期间,路易斯.沙利文成为了第一位用钢结构去实现摩天大楼的建筑师,并推动了“形式服从功能”的功能主义建筑思潮。
读书心得——《镀金时代》的经济叙事解读一、引言《镀金时代》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与查理·华纳合作创作一部作品,是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该作真实描绘了美国内战后的社会景象,展现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揭露由经济变化引起的社会与道德问题,谴责“镀金时代”的丑陋与黑暗。
国内外学者之前对《镀金时代》的解读多集中于该作的写实性,且从女性主义、心理分析、新历史主义、“美国梦”阐释等角度对该作进行阐释。
本文拟从经济叙事角度来分析该小说,探讨经济要素在此作品中的主要功能,分析其经济叙事模式,追溯马克·吐温的深层创作动机。
二、经济叙事功能经济是整个社会运行的基础,每个时代的个人都离不开经济因素的制约。
经济往往与历史、政治、科技等相提并论,而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则通过情节、人物等要素来反映社会的经济状况。
文学作品中的经济叙事与社会现实经济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说《镀金时代》中,经济因素创设出该作的特殊历史背景,且成为主要叙事线索。
经济要素作为一种叙事技巧,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经济叙事主要集中在对美国南北战争后所盛行的投机生意以及由经济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
经济要素不仅直接参与小说中人物的塑造,且赋予该作品一定的情感基调。
《镀金时代》中的经济叙事功能具体表现在情节建构、人物塑造与风格规范三个方面。
1.情节建构功能经济要素在《镀金时代》中不仅建构起主要的情节,且设置悬念和伏笔,将小说的脉络归置为明与暗两条线索,使整部作品在巨大的历史背景下缓缓展开,同时在设置故事的感情基调和彰显人物情感变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要素作为故事的主要议题将小说串联起来,为整部小说提供了潜在的一条逻辑线索;经济要素也决定了人物的人生走向,体现出人物的价值观变化。
不论是怀着“美国梦”的赛勒斯上校和华盛顿,还是露丝等人,从最初对财富的渴望,到最终的“南柯一梦”,理想破灭,社会经济如同一张大网,使其难以逃离悲惨的命运。
镀金时代的美国政治生态从1870...从1870到1890年这一时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因贬称而著名的时代——“镀金时代”。
这个名称最初来自马克·吐温(Mark Twain)和查尔斯·达德利·沃纳(Charles Dudley Warner)在1873年出版的一部小说的题目。
“镀金”的意思是“用一层金覆盖着的”,它同时也指为金光闪闪的表面所覆盖的一个并没有什么真正价值的核心,也就是说,它是自欺欺人的。
马克·吐温和沃纳指的不仅是这一时期的经济扩张,而且也指由于大公司控制了政治而带来的政府腐败现象以及这一时代对那些被排除在财富争夺之外的人所采取的压迫性实践。
政治腐败与19世纪早期一样,镀金时代的美国人仍然把自己的国家看成是一个矗立在为非民主国家所充斥的世界中的政治民主的孤岛。
在欧洲,只有法国和瑞士实行了男性全民选举权。
即便在一向以其政治自由传统为豪的英国,工人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在1884年议会改革法通过之前也不能参加投票。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上院这个不经选举产生的、由世袭贵族组成的立法机构还可以否决任何由下院提出的法案。
新出现的大股份公司拥有的权力看上去似乎也不受民主制度的约束,这对于一向把政治自由理解成为人民的自由管理的美国人来说,是非常令人感到不安的。
政治腐败的情形非常盛行。
“每个立法机构的大厅和走廊里,”一位伊利诺伊州共和党人领袖观察到,“都挤满了前来为[这个或那个大公司]获取某种好处拉关系的人。
”在宾夕法尼亚立法机构,由铁路公司游说者组成的“第三院”被认为可以发挥与由选举产生的其他两院同等效力的影响力。
在西部,许多立法者都拥有那些接受公共财政支持的木材和铁路公司的股票,或者在它们的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批判镀金时代本质城市政治也为类似于纽约的“特威德帮”(Tweed Ring)这样的腐败政治机器所控制。
这个集团侵吞了纽约市数百万美元的巨额公款。
威廉·特威德“老板”(“Boss”William M. Tweed)掌握的组织分布和延伸到了纽约市的每个社区。
浅析美国“镀金时代”的两面性3200字摘要:“镀金时代”是美国崛起的关键阶段,期间得益于多方面要素,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国内却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比如垄断、贫富分化、环境破坏、政治腐败等,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呈现出极为明显的两面性特征。
本文试着从全新的视角来分析这个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在阐述存在问题的同时寻找其根源,以期有所借鉴。
毕业关键词:美国;镀金时代;经济增长;问题凸显镀金时代指的是南北战争至美西战争,即1865――1898年的这段时期。
“镀金”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和内在是一个矛盾体。
镀金时代具有矛盾性,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各种问题凸显,这就符合了我们说的镀金这样一种表象内涵,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镀金时代”一词源于马克?吐温和C.D.沃纳合著的同名小说,它以讽刺的手法,描述了当时的一些大资本家和大企业家,与官商勾结谋取社会的财富,这些现象和故事正好与当时社会发生的种种现实相符合,后人就将“镀金时代”作为这一段时期的指称。
1 经济高速增长(一)经济变迁1、农业大生产。
从建国开始,农业一直是美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美国拥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气候温和,拥有广阔的适合耕种并能开展机械化的土地。
据统计,南北战争前,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比达到63.8%,直到19世纪末,才逐渐低于工业比重。
1962年颁布的《宅地法》,一方面吸引了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去开发西部地区,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条文解决了土地问题,推动农业经济的高速增长。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的科学技术,一些新的技术被应用到农业领域,比如盘绕扎谷机、谷捆搬运机的出现,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生产。
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也开始出现了商业化运作,更进一步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发展。
到1900年,美国的耕地面积已经超过了英法德三国的总和,农业产品出现了大量剩余。
因此,农业大生产不仅能满足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大生产的需求,还能通过出口积累工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镀金时代》的反讽艺术本文探讨马克·吐温的小说《镀金时代》中反讽艺术的运用及其选题依据。
通过对小说中反讽手法的分析,本文试图揭示马克·吐温对美国社会的批判以及其对道德败坏和人性扭曲的担忧。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镀金时代》的反讽艺术》,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镀金时代》的反讽艺术》篇1一、引言马克·吐温的小说《镀金时代》是一部对美国社会进行批判的杰出作品。
通过运用反讽艺术,吐温揭示了美国社会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表面的光鲜下,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扭曲。
本文旨在分析《镀金时代》中的反讽手法,并探讨选题依据。
二、反讽艺术的运用在《镀金时代》中,马克·吐温巧妙地运用了反讽艺术。
他将虚伪、道德败坏的人物与真实的社会现实做了鲜明的对比。
例如,小说中的主人公赫克尔贝里·芬是一个表面道貌岸然,实际上贪婪、自私的人。
他嘴里说着高尚的道德准则,实际上却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
吐温通过这个人物形象,对美国社会中那些伪善的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此外,吐温还运用了情景反讽。
在小说中,赫克尔贝里·芬和一群所谓的“名流”们聚会,他们谈论着高尚的话题,实际上却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这种情景反讽揭示了美国社会中一些人的虚伪和虚荣。
三、选题依据马克·吐温写《镀金时代》的选题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 对美国社会的批判19 世纪末的美国,经历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扭曲。
吐温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对美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2. 道德败坏和人性扭曲的担忧在《镀金时代》中,马克·吐温对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败坏表示了深刻的担忧。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揭示了美国社会中的一些人已经丧失了道德底线,为了金钱和利益而不择手段。
3. 反讽艺术的运用吐温是著名的幽默讽刺大师,他善于运用反讽艺术。
论马克吐温小说中的“美国梦”——以《镀金时代》为例王忆竟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2(000)023
【摘要】本文认为马克·吐温的小说《镀金时代》在描绘黑暗的政治社会背景,腐败的生活作风和投机的经济思想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许多人的追求,而这正是美国梦在各个方面的体现。
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可以分为四类美国梦的追逐者,即以郝金斯老爷为代表的盲目的美国梦,以塞勒斯上校为代表的投机的美国梦,以参议员迪尔华绥为代表的世俗的美国梦和以青年人腓力普和露丝为代表的具有正向价值的美国梦。
他们身上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美国梦的因素,美国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从中也可见一斑,研究美国梦的实质是从文学层面出发进而引导现实层面的人们正确勇敢地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提升。
【总页数】2页(P40-40,11)
【作者】王忆竟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
【相关文献】
1.从《镀金时代》看马克·吐温的写作背景 [J], 笪立;伍晓明
2.从《镀金时代》看马克·吐温的写作背景 [J], 笪立;伍晓明;
3.针砭时弊入骨三分——读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 [J], 卢玮
4.马克·吐温短篇小说中反讽的传译与效果——以陈光明《马克·吐温幽默小品欣赏》译本为例 [J], 吴冰;李子璇
5.新时代主题出版精品化的路径探索——以“走近马克思”小丛书为例 [J], 李超
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书心得——试论《镀金时代》中的黑色幽默语言艺术一、美国经济空前膨胀《镀金时代》的文学价值绝不仅仅是因为它是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业内外对其高度评价多源于其中所展现的关于那个美国经济空前膨胀时代背景下人们道德观与价值观的扭曲。
《镀金时代》发表于1873年,美国南北战争刚刚结束,这场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扫除了障碍,这时的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看似遍地黄金的时代,大量移民迅速迁至美国,他们希望可以趁机大捞一笔,客观来说,这批移民的涌入也带动了当时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美国西部发现的一些矿产资源更是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外来者的开发,西部不再是荒无人烟的戈壁,其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西部文化也渐渐寻找到自己的特色。
在这个阶段美国的工业化极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发展迅速,正是源于这些发展,美国在20世纪初期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一。
19世纪工业革命传到美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获得了西部的大片领土,急需劳动力,南方奴隶制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1860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南方蓄奴州纷纷独立,1861年2月组成邦联政府,戴维斯当选总统。
同年4月南方邦联军先发制人攻占萨姆特要塞,内战爆发。
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社会基本处于一个较为安定的状况,所以美国政府在国防与军队建设上的投资就大大减少,这样的军事现状显然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而为了能够在美国大捞一笔的外来移民也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市场资源,当时的他们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地大物博的美国,在政策上也给予外来移民很多优惠,这样就促使外来移民的目的变革为长期发展下去。
美国政府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事业以便促进煤炭、钢铁等工业的发展,但是美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南北战争摧毁了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这次战争中工业革命带来了军事上的巨大进步,双方使用了金属弹壳和后装填步枪作战,使用铁路和蒸汽船实现快速的兵力机动和集结,使用蒸汽铁甲战舰进行海战,机械连发枪第一次投入实战,特别是北方发展了制造标准化零件组装武器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镀金时代美国西部牧区的资本流入周 钢内容提要 内战后至19世纪末,美国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在这个被称为“镀金时代”的过渡时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加大了对西部开发的力度。
内战前尚被称为“美国荒漠”的大平原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开拓为辽阔的“牧畜王国”。
美国东部和欧洲资本的流入,对促成美国西部牧牛业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
美国西部牧区在引资中也有一些负面教训。
探究美国西部牧区资本流入的得失,会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西部牧区 镀金时代 资本流入 投资得失内战后到19世纪末,是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
美国官方把这段资本主义的“繁荣”时期称为“黄金时代”。
现实主义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却敏锐地看到经济繁荣掩盖下的垄断资本的黑暗面。
他把垄断资本家津津称道的“黄金时代”辛辣地讥讽为“镀金时代”。
此后,“镀金时代”便成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的标志。
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美国西部的牧业开发进入新的阶段。
大量美国东部和欧洲的资本流入西部牧区①。
这种资本流入,带有过渡时期的明显特点,既有利于西部牧牛业的繁荣,又带有很强的投机性。
西部牧牛业是美国学者长期研究的“热门”问题,但对牧区投资研究者甚少②。
国内尚无对此问题的专门研究。
探讨美国西部牧区投资的起因、特点和得失,会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投资狂热的起因美国大平原的牧牛业建立在大牧场经营基础之上,起步伊始就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
内战以后,牧业经营有很高的利润。
虽然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西部牧场主蒙受了巨大损失,但在美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大平原牧牛业在1876年后以一种强劲势头不断扩展。
牧区由得克萨斯向北部和西部草原地区拓展,形成广及整个大平原的“牧牛王国”。
市场的牛①②吉恩・M.格雷斯利:《银行家和牧场主》(G ene M.G ressley ,Banker s and Cattlemen ),林肯1966年版;赫伯特・O.布雷耶:《英国资本对西部牧牛业的影响》(Herbert O.Breyer ,“In fluence of British Capital on the W estern Range -Cattle Industry ”),《经济史杂志》(Journal o f Economic History )第9卷,1949年增刊;J.弗雷德・里庇:《得克萨斯土地和畜牧业中的英国投资》(J.Fred Rippy ,“British Investments in T exas Lands and Livestock ”),《西南部历史季刊》(Southwestern 本文论及的西部牧区为“牧牛王国”兴起的大平原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Capi tal N ormal University2009年增刊(Social Sciences Edi tion)世界历史研究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新闻传播业以黑幕揭发运动为例的研究苏辉摘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情况下,美国曾出现第一次大的新闻报道揭丑浪潮。
其杂志新闻界发起了一场揭发当时社会弊病的社会运动,史称黑幕揭发运动。
黑幕揭发时期新闻媒体的大众化是推动黑幕揭发运动得以进行的外部因素。
其发展过程经历了19世纪80年代报业新式新闻事业的出现,到90年代以煽情闻名的黄色新闻年代,直至90年代末20世纪初黑幕揭发时代黑幕揭发新闻的兴起。
黑幕揭发者通过一系列黑幕揭发作品对美国的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劳工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等黑暗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揭露,在社会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推进了进步主义运动的深入。
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之下,当权者不得不加强立法,规范司法与行政。
然而,媒介所传播的精英文化意识无疑也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烙印。
美国媒体对政府的批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捍卫资本主义的价值标准。
舆论监督对社会变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探讨该问题对我国社会变革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黑幕揭发;新闻;舆论;文化中图分类号:G 2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9)增刊-0174-05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苏辉,女,湖南衡阳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北京)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1906年4月发表的演说中,将当时专门揭露各种腐败现象的一批记者、作家和批评家冠以对美好事物视而不见,专门盯住卑鄙堕落之物不放的黑幕揭发者(muckraker)之名。
这些黑幕揭发者欣然接受这一称呼,以大众化杂志为阵地,通过深入调查,专门发表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纪实文章,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黑幕揭发运动(the M uckraking M o ve ment)。
美国的“镀金时代”
1861——1865内战后,美国的“镀金时代”,经济走向正轨,在这个阶段是美国对外扩张,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在南北战争后,百废待兴,同时也是美国社会最为乱的时代,各种黑势力,横行于新成立的社会,这段期间,美国新政府鼓励人们去开拓疆土,就像老师讲的那样,刚统一的国家,充满的力量,需要释放出这股力量,就只能进行多外扩张,内战后的美国,废除了黑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解放了人们的生产力,
再加上美国人本身富有积极前进,激情冒险的精神,让他们更能接受新东西,更能创新。
使得他们的经济迅速发展,由农业国家变成工业国家,同时大批外来移民的到来,为美国的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老讲到如今的美国精神,已经不是当初的美利坚精神,他们所形成的精神大部分都是在美国“镀金时代”所形成的,
期间老师讲的不是所有的正义战争都会胜利的,就像美国人入侵印第安人部落时候,印第安人所进行的反抗,是正义的,但没有成功,因为能力有限,跟不上世界发展的脚步,就像落后就要挨打一样,美国为什么能一直引领全世界,因为他们从来不缺乏创造力,他们懂得如何去开发应用,把普通的,变成不普通的,很多东西在美国的镀金时代,进行了新的创新,使他们能够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沿,既然美国强势,有能力,但他当初为什么要放
弃占领,古巴,反而是鼓励他们独立自制,为什么没有把他轨道自己疆土的一部分。
镀金与进步时代美国大企业主的财富之源与归向镀金与进步时代,许多大企业主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时代提供的机遇,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他们也在实践着自己对财富的认识。
在这些大企业家中卡内基则是一个很典型的人物。
他移民出身,从童工做起,靠着到处充满机会的时代背景,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一个穷小子变成了执掌美国钢铁帝国的主人,创造了巨额财富。
而他又是一个见好就收的人,在上了年龄和合适的时机出售了自己的企业,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慈善的事业当中去,在慈善事业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美国现代化慈善事业制度化和传承化起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对卡内基的个人成长历程和财富来源做了一下梳理,并对卡内基的财富思想和慈善理念进行了探讨,同时本文还对卡内基退出商业和慈善实践进行了研究。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以外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卡内基个人财富的来源。
这部分主要介绍卡内基的早期的奋斗和创业资本的积累,以及创办钢铁公司的过程。
第二部分;卡内基对财富的认识。
这部分先介绍了一下当时美国社会对财富的认识,接着探讨了卡内基对财富的认识和慈善的理念。
第三部分;卡内基对财富的处理。
这部分主要论述了卡内基退出商业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分配财富。
第三章美国现代广告发展概况(18世纪—20世纪末)第一节美国广告萌芽与初步发展(1704——19世纪中叶)第二节“镀金时代”的美国广告(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20年代)第三节大萧条时期到二战期间的广告(1930s——1945年)第四节战后狂飙时代的美国广告(二战之后—20世纪末)第一节美国广告萌芽与初步发展(1704——19世纪中叶)一、时代背景1、美国建国(1)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588年,英国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
1773年10月,亚当斯率众在波士顿起义,打响反对英国的第一抢。
1775年4月,独立战争全面爆发。
1776年7月4日(美国建国日),13个州宣布从英国独立出来。
1783年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联邦政府。
2、工业革命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就已登陆美洲大陆。
19世纪中叶,美国已经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二、美国广告的初步发展1、报纸与杂志广告的出现与发展(1)美洲最早的定期报纸与最早的付费广告1704年,波士顿邮局的局长约翰·坎贝尔出版发行了北美第一份定期印刷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札》。
《波士顿新闻信》的第三期出现了北美第一份付费广告。
这期报纸上共刊出了3条广告,前两条是当时常见的寻物启事类广告,第三条则是一则新颖的房地产广告。
(2)美洲最早的杂志广告1741年《民众杂志》(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办)刊登了美洲第一个杂志广告——一则航运广告。
(3)1830s廉价报纸的出现。
2、美国广告业之父——本杰明·富兰克林(1)重视广告。
1728年,他创办《宾夕法尼亚报》。
他在每版新闻的下面都刊登广告,甚至在头版上也有广告。
(2)注重运用广告设计技巧。
他把每条广告用空白分开,给每条广告加上大标题与插图。
他是第一个在北美大陆使用广告插图的人。
(3)刊登了美洲第一个杂志广告。
1741年,他创办《民众杂志》,在5月号上,他刊登了美洲第一个杂志广告。
3、特色广告内容:移民与卖奴广告殖民地与建国初期,美国的广告并不发达。
普利策与赫斯特普利策与赫斯特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是美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被称为是镀金时代,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转型的时代,商业竞争法则主导一切,商品化现象泛滥——所有的东西(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都成为商品,新闻也不例外。
19世纪后期是美国现代新闻体制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普利策与赫斯特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们对规范报业经营、阐释新闻理念、整合新闻文化等方面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角色,他们的新闻实践不但对当时的新闻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此后百余年美国新闻业的走向树立了坐标。
镀金时代奠定了美国现代报业的基础,包括新闻理念、经营原则、外在样式等。
其代表人物是约瑟夫·普利策、威廉·赫斯特。
普利策的人生经历可看作是美国现代报业发展的缩影,他从一名不文的外国移民发展成拥有2000多万美元资产的报业大亨,创造了足以令世人及后来者叹为观止的传奇。
普利策的童年生活曲折复杂,1847年普利策出生在匈牙利一个殷实有教养的家庭,受过良好的私立学校教育。
然而,厄运不期而至,6岁时父亲因心脏病突然去世,小普利策过早失去家庭的温馨,母亲改嫁后继父对他并不好,加之欧陆战争频繁,17岁的普利策立下了从军的志向。
美国内战结束的1864年,他被北方联军赴欧招募士兵的军官选中,鬼使神差的加入林肯政府的外籍军团。
美国内战很快结束,现实冷酷而无情,普利策退伍后,为了维持生计,他做过能找到的任何工作。
在工作的过程中,他自学法律,广交朋友。
1868年,他成为《西方邮报》的记者,这为他的新生活打开了一扇门,也是他日后创立报业王国的起点。
普利策每天为《西方邮报》的记者提供专栏文章,他超乎常人的精力,不知疲倦的工作热情和高质量的稿件日渐成为报社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赫斯特1863年出生在旧金山的富裕家庭,父亲威廉.乔治靠开采金矿和银矿发家,这养成了他挥金如土,对金钱无所谓的态度和追求冒险、刺激的大胆个性。
他叛逆,当同龄人纷纷接受正规教育时,他却跟着母亲在欧洲旅行。
镀金时代的美国报业研究
【摘要】:报纸是历史悠久的传播媒介形式。
在广播、电视等电子传媒出现前,它是传递新闻、信息的最重要途径。
报业的繁荣与镀金时代的时代特色息息相关。
工业化、城市化不仅带来技术的创新和社会的变革,客观上亦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传媒系统来传播知识、信息,深化舆论。
镀金时代是美国现代报业形成的温润土壤,报业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工业文明的进步。
由于报纸的时效性,考察一定时期的报业特点,可以通览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社会状况。
美国是报业极为发达的国家,镀金时代是美国发生深刻社会转型的时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工业化、城市化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
同时,镀金时代也是社会问题丛生,各种思潮、变革、公共运动纷至沓来的时期。
转型期的“阵痛”难以避免。
在由不适逐渐适应,无序过渡到有序的进程中,报业的作用不可低估。
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报业融入到了社会转型的洪流中去,它不但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而且以独特的方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报业的发展有助于美国积极的变革,其影响遍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
所以如此,是知识、信息及舆论大量而迅速流通的原因,结果不但使个人的心灵逐渐丰富,且使许多心灵互相沟通,蔚成镀金时代以降壮丽的景观。
对镀金时代的报业发展、运作、影响进行分析,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审观美国社会,有助于加深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认识,对正确
理解现代工业社会的内部运作不无裨益。
从殖民地时期到19世纪初,是美国报纸的萌芽阶段。
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报纸被当作宣扬政治主张、从事政治斗争的工具。
报纸内容以政论性的宣传鼓动文章为主,读者则多为社会上的精英分子阶层。
新闻采集、报纸印刷、发行等经营环节皆由各政党组织提供资助,一手操办,报业自身没有自主权,亦不负担任何责任。
政治斗争的需要会造就一定社会群体对政治信息的需求,但不会持久地拥有最广泛的社会性市场。
对新闻信息的社会化需求,只能来自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
美国报业市场的孕育成熟是在镀金时代形成的。
镀金时代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也为报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
印刷、造纸、通讯、交通等领域的巨大变革为报业的大众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蒸汽驱动的轮转印刷机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两面印刷4000页报纸,这使报纸的定期和大量发行成为可能。
城市化的深入展开是报业发展的另一重要条件,它提供了潜在的读者群、广告商和新闻素材。
此前,对大众来说,报纸是一种奢侈品,一般工人的周薪约为4-5美元,而一份日报要卖到6美分,约占一天收入的1/10。
怎样突破这一“瓶颈”?怎样使广大公众负担得起,或者说怎样才能大幅度提高发行量并有利可图?这成了摆在报业经营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镀金时代的市场提供了机遇:大幅度降低售价、牢牢吸引读华东师范大学2003届博士学位论文者、大量增加广告。
工业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种迥异于传统社会的氛围和文化模式,城市市民需要了解外部世界,需要获得信息,需要互相沟通。
可能性与必要性相结合,
美国出现了新式新闻业的繁荣,新式新闻的特征是煽情性。
镀金时代的报业发展标志着传统报业的结束和现代报业的开始。
除导论外,本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新式报业的出现,在镀金时代的背景下探究新式报业,从普利策的报业个案分析煽情新闻的特征。
第二章“黄色新闻”的泛滥,以赫斯特和普利策的报业竞争为线索,论述“黄色新闻”的实质,分析其衰落的必然性。
第三章边疆报业,为了解镀金时代美国报业的全貌,分析边疆报业的肇始、经营和消失。
第四章主要讲述镀金时代的报业理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219.712
【目录】:中文摘要5-7英文摘要7-9导论9-18第一章新式报业的出现--城市化、工业化视野中的报业18-49第一节从政党报纸到新式报业18-30第二节新式报业要素30-39第三节早期煽情新闻--以普利策为个案分析39-49第二章“黄色新闻”的泛滥--商业性、竞争性氛围下的报业49-79第一节镀金时代的社会思潮49-53第二节赫斯特与普利策的报业竞争53-70第三节黄色新闻的反思70-79第三章边疆报业的开拓--边疆语境下的西部报业79-108第一节边疆报业的肇始79-85第
二节边疆报业运营85-98第三节消失的报业边疆98-108第四章渊源与演进--镀金时代的新闻理论108-132第一节自由主义新闻理论108-116第二节客观主义新闻理论116-132结语132-136主要参考书136-144后记14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