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课程设计-基础护理学教学设计共44页
- 格式:ppt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44
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任课教师邵晓尧本学期学时数64 专业、班级护理1、2、3、4、5学生用教科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护理学第3版学生用参考书:无教案:教案是教师以章节或每次课为单元,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对授课的知识群和知识点进行思考设计,周密组织编写出的整个教学过程方案。
教案也是具体授课的计划,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演义方案。
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思路、教学经验和自身素质,反映了教师钻研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拓展知识、准确把握教学方式方法和责任心的程度。
要求:1.教案作为教学实施文件,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目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学时分配及教学方式方法做出具体设计。
2.教案的编写要按章(节)或每次课为单元。
3.关于讲课方式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教学、多媒体电子课件教学,其中某节采用讨论式、现场教学、或是放录像、放录音,听力训练、习题课等。
第一章(次):医院和住院环境本章(次)学时数:1主要内容: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各种铺床法,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重点: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铺床法,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难点:各种铺床法,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讲授方式方法及要求:板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在疑难处给予点拨。
要求同学掌握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各种铺床法,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第二章(次):入院和出院护理本章(次)学时数:1主要内容:入院程序、一般病人入院初步护理、急诊病人入院的初步护理、分级护理、轮椅运送法、平车运送法、分级护理的适应症、不同级别护理内容、急诊病人的初步处理、运送病人方法选择重点:入院程序、一般病人入院初步护理、急诊病人入院的初步护理、分级护理、轮椅运送法、平车运送法难点:分级护理的适应症、不同级别护理内容、急诊病人的初步处理、运送病人方法选择讲授方式方法及要求:板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在疑难处给予点拨。
基础护理学教案教案:基础护理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2.了解基础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3.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2.基础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3.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4.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讲解医院护理部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基础护理学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的定义、目的和研究范围等。
3.互动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临床实践,分享基础护理学的具体应用实例。
4.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几个临床案例,要求学生应用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护理方案的制定。
5.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和包扎、急性中毒处理等。
6.小结(10分钟)总结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强调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使学生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临床案例,帮助学生应用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研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基础护理学内容的理解。
2.小组讨论记录法: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交流内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能力,包括问题解决和护理方案制定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但在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中,学生的注意力稍有松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互动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基础护理学第七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基础护理学(第七版)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对基础护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为其今后的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内容和重要性。
2. 掌握针对不同患者的基本护理技能,包括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洗澡、换尿布等操作技能。
3. 了解常见病种的基础护理措施,包括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4. 学习基础护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个体化护理、以人为本的护理、病房卫生管理等。
5. 培养学生的护理观念和职业素养,提高其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基础护理学的定义b. 基础护理学的内容c. 基础护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基本护理技能:协助患者进行基本生活活动a. 协助翻身b. 更换床单c. 清洁口腔和牙齿d. 洗澡和换衣服e. 更换尿布和排泄护理3. 常见病种的基础护理措施a. 心脏病患者的护理b.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c.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d.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4. 基础护理学的原则和方法a. 个体化护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b. 以人为本的护理的理念和实践c. 病房卫生管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5. 护理观念和职业素养的培养a. 护理的价值和意义b. 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性c. 护士的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
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阐述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2. 示范法: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基础护理技能的演示,以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掌握操作方法。
3. 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基础护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和问题解决方法。
4. 实践法: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一些基础护理技能的实践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基础护理学》教案章节一: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护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了解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报告的质量。
章节二:护理程序教学目标:1. 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
教学内容:1. 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护理程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介绍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
评估方式:1.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质量。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章节三:护理伦理教学目标:1. 理解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学会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伦理。
教学内容:1. 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护理实践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小组讨论如何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伦理。
评估方式:1.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质量。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章节四:护理法律法规教学目标:1. 了解护理法律法规的概念和重要性。
护理学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为护理学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提供一个优秀的教学范本。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掌握基础护理学的核心概念、基本技能和实践要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基础护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3. 培养学生的护理观念和职业素养;4. 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a. 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b. 基础护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基础护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a. 护理过程的基本要素;b. 护理模式的理论与应用;c. 健康教育与促进;d. 安全和风险管理;e. 护理伦理与职业道德。
3. 护理观念和职业素养的培养a. 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和责任感;b. 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c. 强化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持续学习意识。
4. 护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a. 洗手和消毒技术的掌握;b. 安全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c. 药物计算和给药技术的学习;d. 常见病情的护理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基础护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和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权威的基础护理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课件、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教学安排本教案为15周的教学安排,每周2学时,共计30学时。
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如下:第一周: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学时)a. 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b. 基础护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金莉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一节标本采集的意义及原则一、标本采集的意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要采集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血液、体液等标本送验,旨在通过实验室的检查方法来鉴定病原,了解疾病的性质及病情的进展情况。
因此,正确的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而正确的检验结果与正确地采集标本关系密切,护士必须了解各种检验的临床意义,掌握采集标本的正确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不受影响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责任。
二、标本采集的原则1.采集任何标本前,都应先填写检验单,选择适当的标本容器,在容器外面贴上标签,标明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检验目的及送验日期等。
2.采集标本前、后及送验前均应仔细遂项核对检验单,以防发生差错,并应向病人说明检验项目的有关事宜。
以消除顾虑,取得配合。
3.凡采集细菌培养标本,须放入无菌容器内,事先检查容器有无裂缝,瓶塞是否干燥,培养基是否足够,有无混浊,变质等。
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可混入防腐剂、消毒剂及其它药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培养标本应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如已用药,应在检验单上注明。
4.采集各项标本均应按照规定要求做到:及时采集,标本要新鲜,量要准确,按时送验,不应放置过久,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特殊标本要注明采集时间。
5.必须掌握正确的采集方法,如做妊娠试验要留晨尿。
因晨尿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高,容易获得阳性结果。
第二节标本采集法一、血液标本采集法1.血清标本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如非蛋白氮,尿素氮等)。
2.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和肝功能等。
3.血培养标本查找血液中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培养等)。
(一)毛细血管采血法一般常规检验用毛细血管采血法,这种采血法由检验人员执行,血清生化及细菌培养等检验因需要较多量的血液,一般由护理人员协助采血。
不少生化项目检验已采用微量测定法,故也可采用毛细血管采血法采标本。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金莉第一章绪论护理是关爱生命,照顾人的健康的专业,是对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的照护。
《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情感的主干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和进行临床实习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家庭、社区基本需要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基础是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
学好护理学基础是对学生日后进行专科护理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本章将介绍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以及内容与范畴,还将重点介绍护理工作方式以及对于护士的素质要求。
第一节护理学发展史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人类为谋求生存,在狩猎、械斗及自然灾害抗争的活动中发生疾病、创伤,人们以自我保护式、互助式、经验式、家庭式等爱抚手段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
中世纪(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
文艺复兴时期,其间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大学、医学院校,出现了一批医学科学家。
护理走向独立职业。
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护理学理论才逐步形成和发展。
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代”。
这是护理工作的转折点,也是护理真正走向专业化的开始。
二、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学的贡献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出生于英国名门富有的家庭,受过高等教育,熟悉英、法、德、意等国语言。
她从小就立志从事救死扶伤的护理工作,在随家人到世界各国旅游时,她专注于参观、考察各地孤儿院、医院和慈善组织等。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克服重重困难,前往战地救护伤员。
半年后,使病死率由50%下降到2.2%。
被战士们称为“提灯女神”和“克里米亚天使”。
1860年,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基础护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护理学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a. 了解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护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
b. 掌握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和护理评估的方法。
c. 理解护理伦理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伦理原则解决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学内容:a. 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b. 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
c. 护理评估的方法:观察、访谈、健康史采集等。
d.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应用。
3. 教学方法:a. 讲授:讲解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b.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护理伦理的应用。
c.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护理程序和伦理原则进行护理决策。
4. 教学评估:a.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提问。
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护理决策。
二、第二章:护理伦理与法律1. 教学目标:a. 理解护理伦理和护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b. 掌握护理实践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
c.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2. 教学内容:a.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自主、不伤害、公平等。
b. 护理法律的基本内容:护理法规、合同法、侵权法等。
c. 护理实践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知情同意、保密、隐私保护等。
3. 教学方法:a. 讲授:讲解护理伦理和护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b.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护理实践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
c. 角色扮演:模拟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
4. 教学评估:a.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发言和提问。
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三、第三章:护理基本技术1. 教学目标:a. 掌握护理基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b.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护理操作技能。
c. 了解护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措施。
2. 教学内容:a. 护理基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如无菌技术、清洁技术等。
基础护理学教案标题:基础护理学教案简介:基础护理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案将围绕基础护理学的核心要点,提供专业的教学建议和指导,以帮助教师有效地传授基础护理学内容。
目标:1. 了解基础护理学的重要性和作用;2. 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3. 掌握基础护理学相关技能和操作。
教案内容:1. 教学内容的概述- 简要介绍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强调基础护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
2. 教学目标的明确化- 阐述学生在该课程中应达到的预期目标;- 将目标分解为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
3. 教学资源的准备- 收集与基础护理学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准备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料。
4. 教学方法和策略-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案例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利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建议使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和真实的护理场景。
5. 教学评估方法- 设计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方式;-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估,如问答、演示或模拟实践等;-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并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6. 教学进度安排- 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安排表,确保教学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确定每次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7. 汇总教学附件- 提供与本教案相关的教学附件,如幻灯片、案例材料或操作指南等。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案建议和指导,希望能帮助教师在教授基础护理学课程时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基础护理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基础护理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护理程序、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
3. 熟悉并能够应用基础护理技术,如卧位安置、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4. 培养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
5.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教学内容:一、导入1. 介绍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引出护理程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护理程序:- 介绍护理程序的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 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护理评估:- 讲解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询问、测量等。
- 强调评估结果对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的重要性。
3. 护理诊断:- 介绍护理诊断的定义、类型和组成部分。
-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护理诊断。
4. 护理计划:- 讲解护理计划的目的、内容和制定方法。
- 强调护理计划应与患者的需求、病情和预期目标相一致。
5. 护理实施:- 介绍护理实施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
- 强调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沟通、观察和评估。
6. 护理评价:- 讲解护理评价的目的、方法和标准。
- 强调护理评价对护理质量改进的重要性。
三、实践操作1. 卧位安置与更换:- 讲解卧位安置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卧位安置与更换。
2. 口腔护理:- 讲解口腔护理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口腔护理。
四、总结与讨论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邀请学生分享实践操作的心得体会。
3. 讨论护理程序在实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基础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护理程序。
3.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XXX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XXX授课章节课型教学方法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理论课+实验课授课地点授课时数16学时教室、示教室、实验室讲授法、操作示教、操作练、指导、考核、应用开放式教学系统1、熟悉一般病人口腔健康教育2、熟练掌握特殊病人的口腔护理方法3、掌握头发及皮肤的护理方法教学目标4、掌握压疮的发生原因及好发部位5、熟悉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6、掌握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以心换心,体会病人的感受与痛苦。
1、压疮的发生原因及好发部位2、压疮的防备及照顾护士措施重点3、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4、非凡病人的口腔照顾护士方法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难点口腔护理的操作要点课程内容及环节【组织讲授】【复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第一节口腔照顾护士第二节头发照顾护士第三节皮肤照顾护士第四节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第五节晨晚间护理【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第六章病人的干净卫生病人的干净照顾护士,是整体照顾护士中最基本、最紧张的构成部分,尤其是对危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来讲,机体的干净、舒适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物的排泄,能防备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到达促进康复的目的。
第一节口腔护理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正常人口腔中有大量的细菌存在,其中有是的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饮水、进食量少,咀嚼及舌的动作减少,唾液分泌不足,自洁作用受影响时,细菌可乘机在湿润、温暖的口腔中迅速繁殖,造成口腔炎症、溃疡、腮腺炎、中耳炎等疾患;甚至通过血液、淋巴,导致其它脏器感染,给全身带来危害;长期使用抗菌素的病人,由于菌群失调又可诱发霉菌感染。
所以,做好口腔护理对病人十分重要。
(一)目的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粘膜、舌苔的变化及有无非凡口腔气味,协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