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真菌.教学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16
第三节真菌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是济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章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在此之前进行了细菌的教学。
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
二、学情分析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可以顺利展开。
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原则,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大量联系生活现实,通过学生调查生活中真菌的展示增加课堂的知识内容量,观察酵母菌、霉菌的结构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获得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质疑、实验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过程中辅以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获得感性认识,解惑释疑,降低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不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全面培养学生。
三、教法与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和综合法。
四、学习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在小组合作进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乐于分享,团结协作的能力。
4.认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真菌的主要结构特征和繁殖方式。
2.教学难点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各种蘑菇菌类的图片,这些菌类都是真菌【导入】第三节课题《真菌》,展示课前制作的孢子印画,请同学们交流你们的奇思妙想。
二、授课过程探究任务一:各种各样的真菌1.认识生活中的蘑菇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蘑菇图片,请同学们辨析2.霉菌教师呈现长毛的橘子皮和馒头,学生初步认识真菌中的霉菌3.小结:各种各样的真菌单细胞(酵母菌)、多细胞有有益、有有害探究任务二:真菌的结构(一)观察酵母菌:1.结合课本P76,小组合作探究,探究的过程如下:(1)将显微镜对光;(2)观察:酵母菌玻片标本(3)结合问题进行观察:①酵母菌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个体?②细胞呈什么形状?③在细胞里能观察到液泡吗?2.同学们展示观察的结果(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
《真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与生活”第三节“真菌”。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真菌的结构特点、真菌的分类、酵母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霉菌引起的食品变质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真菌。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使学生认识到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真菌的结构特点、分类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真菌的结构特点、分类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真菌实物标本、PPT课件、黑板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真菌实物标本,引导学生关注真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结合PPT课件和实物标本进行讲解。
4.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举例说明酵母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真菌1. 结构特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分类:酵母菌、霉菌、蘑菇菌3.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品制作、药品生产、生态平衡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画出真菌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答案:略2. 题目:举例说明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酵母菌用于制作面包、馒头等面食;青霉菌用于制作蓝纹奶酪等食品;蘑菇菌可供食用,有益于身体健康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标本、PPT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三节真菌》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认识到真菌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思维:通过对比真菌与其他生物(如细菌、植物、动物)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比较分析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或模拟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真菌的生长条件、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真菌资源保护的意识,理解合理利用真菌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及其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作用,如分解作用、共生关系等。
•区分真菌与其他微生物(如细菌)及植物的区别。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真菌形态结构示意图、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动画等)。
•显微镜及真菌样本(视条件而定,可展示已观察的真菌图片或视频)。
•课外读物或网络资源,介绍真菌在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观察或模拟实验法(可选):利用显微镜观察真菌样本或进行真菌生长的模拟实验。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真菌的特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展示一些常见的真菌实例(如蘑菇、霉菌等),提问:“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引出真菌的话题。
•揭示课题: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新课教学•真菌的基本特征与分类:•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真菌的多样性,包括形态(如菌丝、子实体等)、营养方式(寄生、腐生、共生)等。
•讲解真菌的分类依据,如细胞结构、生殖方式等,并介绍几种常见的真菌类群(如担子菌门、子囊菌门等)。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三章微生物第三节真菌教学过程2.真菌的结构和生殖实验探究:观察酵母菌和霉菌观察酵母菌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先用纱布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滴管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后滴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夹取盖玻片,先将一侧与菌液接触再慢慢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指导学生进行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加一滴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把碘液引入盖玻片下,反复2-3 次使碘液充分进入酵母菌里。
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向学生提问:1.酵母菌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细胞呈什么形状?细胞内有没有细胞核?2.细胞内能否观察到液泡?有几个液泡?3.能否找到有的酵母菌的一端长出大小不同的突起?总结: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胞有细胞核,还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有线粒体、液泡等。
真菌的细胞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
观察青霉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白色绒毛状向空中伸展的直立菌丝,菌丝顶端着生青绿色孢子。
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在培养皿中取出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用放青霉的菌丝呈什么形状?它们是多细胞还是单细胞的?孢子有没有颜色?通过PPT 展示显微镜下青霉菌丝的形态,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孢子着生在哪种菌丝上?2.直立菌丝的顶端呈什么形状?总结: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所以青霉是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在营养基质表面向空中生长的,叫气生菌丝;深入营养基质内部的,叫营养菌丝。
营养菌丝能够从营养基质中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
做完实验探究后,请同学们思考:1.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3.比较青霉与曲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蘑菇常见的真菌除了酵母菌、青霉,还有蘑菇。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蘑菇的结构示意图。
总结: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真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种类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3.说明真菌的营养方式4.描述真菌的生殖方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和思考的能力2.用对比的方法区分菌、真菌细胞的结构3.将观察到的特征用语言表述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正确认识真菌,了解真菌,利用所学知识学会生活中防霉,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2.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知识和细心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三、课前准备课前培养霉菌,并购买常见真菌实物,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准备的真菌实物和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真菌的名称吗?蘑菇有根、茎、叶吗?它们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为什么说它们是真菌而不是植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真菌!(二)探究新知探究一各种各样的真菌教师介绍真菌实物及其他真菌的图片。
回顾旧知、提出问题:(1)细菌是单细胞的,真菌也是单细胞的吗?(2)真菌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真菌分为多细胞个体和单细胞个体,有的对人有利(例如,可食用的蘑菇、银耳),有的对人体有害(例如,有毒的蘑菇,霉菌)。
教师点拨:霉菌虽使食品发霉,并不是都有害,能用来制作豆豉、腐乳等食品。
探究二真菌的结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教师引语: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菌,可以用来制作面包、馒头、等食品,还能用于酿酒。
那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酵母菌。
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P76的实验步骤,并观看视频,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对酵母菌的观察。
学生完成实验,相互交流结果:酵母菌细胞呈椭圆形,是单细胞真菌。
教师过渡:酵母菌作为一种真菌,它与上节课学习的细菌在结构上是否相同呢?我们进一步来认识。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三节真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
2.识记青霉、曲霉的外形构造、养分方式和生殖方式。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力量目标1.通过观看青霉、曲霉的形态、颜色,及颖蘑菇的形态,提高观看力量。
2.通过制作孢子印,提高动手操作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生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真菌的外形构造、养分方式和生殖方式。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2.如何制作孢子印3.真菌的生殖方式●教学方法观看法、图示法、试验法●教具预备:蘑菇、木耳、腐败的桔子,发霉的面包●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课]教师:用谈话法与学生共同简要复习七年级有关真菌的学问。
有哪些同学知道馒头、面包的发酵需要哪一种菌类?学生:酵母菌,它是真菌的一类,是一类单细胞种类。
教师:依据你们查阅的资料,知道真菌还有哪些种类,看谁知道得多,并准时赐予鼓舞。
学生:蘑菇、木耳、灵芝、猴头。
学生:还有青霉、曲霉等。
教师:同学们答复得格外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养分价值很高的真菌;但我们也常常为桔子长毛、馒头长毛、衣物发霉而苦恼;这些令我们既爱又恨的真菌分别有哪些形态构造特点和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几种真菌的投影〕[创设情境,开放课]〔学生活动〕观看、生疏、争论、说知名称有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银耳、口蘑、猴头菌等。
教师:同学们认得很对,有哪位同学情愿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有哪些养分价值和药用价值呢?学生:例如香菇,它含有人体必需的 7 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水果多,还含有钙、铁、锰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
学生:在古代,传奇灵芝具有起死回生的妙用,是一种使人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这固然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它的药用价值确实很高。
教师:太棒了,告知教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