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选举的幕后“黑手”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0
美国总统是军火商选出来的吗美国总统是军火商选出来的吗美军轰炸利比亚奥巴马的竞选经费大多来自小额捐款以2008年大选为例,奥巴马截止2008年6月的筹款记录显示,其总额中有65%来自小于200美元的小额捐款,而这些小额捐款来自于不同的个人。
也就是说,奥巴马的大多数竞选经费都是“小钱”凑起来的。
而同一时期麦凯恩的小额捐款只占33%,那么麦凯恩的背后是大财团支持吗?也不是,因为按照选举法律规定,单笔竞选经费如果来自个人,封顶是2300美元;如果来自政治行动委员会(就是一种公民组织),封顶5000美元。
…[详细1]…[详细2]军火商不被允许作为捐款主体除了个人和政治行动委员会,其它诸如公司、工会、国家银行等都不能向候选人捐款。
这里的候选人就包括总统候选人和国会议员候选人,而可以决定出兵与否的就是总统和国会议员。
我们通常听到的XX公司向候选人捐款,实际上是这个公司的个人捐款之和,而个人捐款又有数额限制,所以就算一个公司的人全给一位候选人捐款,总数也很有限。
比如前总统小布什政治生涯中最大的竞选资金捐助者——安然公司,一共为他提供了55万美元的竞选资金捐助,这笔钱在几亿美元的总花费中不过九牛一毛。
…[详细]当然,“金元政治”依旧是存在的美国有“金元政治”,一度还非常猖獗,只是从1907年开始,国会就出台各种法令予以打击,这其中的政策变迁很复杂,总之是一直在想办法限制“金钱左右选举结果、进而影响日后的政策”。
但是改来改去,总是遇到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金钱像水一样,总要找到一个出口”,比如你限制公司捐款,那么公司干脆就自己花钱去给他们支持的候选人打广告,当你限制了这种打广告行为后,他们又找到别的政策漏洞发挥金钱的影响力。
第二个问题是美国最高法院认为掏钱宣传自己或他人是言论自由,不能限制,所以国会出台的政策老被最高法院在判案时否决。
…[详细]美国普通人不太关心“金元政治”美国大众阶层对选举中的“金元政治”态度冷淡,民意调查中,竞选经费改革从来没有成为公众关心的头十个问题之一,也就是说,美国民众不太担心“总统被军火商选出来”。
美国总统选举背后的政治博弈《美国总统选举背后的政治博弈》美国总统选举,这一备受全球瞩目的政治盛事,其背后是一场错综复杂、充满权谋与策略的政治博弈。
每四年一次的选举,不仅仅是两位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更是不同政治势力、利益集团和意识形态之间的激烈较量。
要理解这场政治博弈,首先得从选举制度说起。
美国总统选举并非简单的普选,而是采用选举人团制度。
这种制度使得一些关键的“摇摆州”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
候选人需要在这些州展开激烈的竞选活动,争取选民的支持,因为这些州的选举人票在决定最终胜负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竞选过程中,资金是一个关键因素。
候选人需要筹集大量的竞选资金来进行宣传、组织活动和雇佣团队。
而这些资金的来源往往是各种利益集团和富豪的捐赠。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候选人在接受这些资金的同时,是否会在未来的政策制定中向这些金主倾斜?这无疑是政治博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政党在总统选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政策主张,各自拥有一批坚定的支持者。
然而,为了赢得选举,政党也会根据当时的社会形势和选民心态进行策略调整。
在选举期间,两党会互相攻击、揭露对方候选人的丑闻和政策缺陷,试图降低对方在选民心中的形象。
候选人的个人形象和能力也是政治博弈的重要方面。
他们需要在演讲中展现出自己的领导才能、政策智慧和人格魅力,以吸引选民的支持。
同时,他们还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媒体的刁难,保持冷静和自信。
媒体在总统选举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各大媒体通过报道、评论和民意调查来塑造公众对候选人的看法。
一些主流媒体可能会因为自身的立场和利益倾向而对某位候选人进行更有利或不利的报道。
社交媒体的兴起更是为候选人提供了直接与选民互动的平台,但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传播和网络攻击的风险。
政策议题是选民关注的核心,也是候选人博弈的重点。
经济政策、医疗保健、移民问题、环境保护、外交政策等都是热门议题。
候选人需要提出符合选民期望的政策主张,并在辩论和竞选活动中有力地阐述和辩护自己的观点。
美国大选背后的政治运作2020年的美国大选是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一次选举之一,此次选举背后的政治运作也是非常复杂的。
美国大选的背后不仅涉及到政治家之间的互相攻击和角逐,还关系到许多复杂的利益和政治力量的博弈。
美国大选的背后运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家和政治团体之间的政治角逐在美国大选期间,各个政治家和政治团体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政治角逐。
不仅仅是总统候选人之间的辩论和攻击,还有许多其他政治团体和组织的力量参与其中。
这些组织包括各个政治党派、人民团体、商界、媒体等等。
这些组织在选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广告、筹款、宣传等方式影响着选民的投票意向和行为。
第二,选民的投票和政治态度选民的投票和政治态度也是影响美国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美国,民主和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很多选民会根据自己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来决定自己的投票行为。
而这些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又往往是受到政治团体、媒体、政治家等力量的影响和煽动的。
此外,选民的投票行为还受到种族、阶层、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选举制度和选举规则美国大选的选举制度和选举规则也是美国大选背后政治运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基于选举固定代表制的,这意味着每个州有一定的代表数目,而这些代表数目与人口有关。
同时,美国还有选举人制度,即选民不是直接选举总统,而是选举一定数量的选举人,选举人再选举总统。
这些选举规则和制度在大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决定了选民的投票行为,还影响着选举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第四,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影响在现代的美国大选中,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选民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参选人的政治信仰、竞选承诺等信息,并且也能通过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来进行政治宣传和筹款。
此外,在大选期间,许多媒体也会对候选人进行报道和解读,影响着选民的投票行为和决策。
以上是美国大选背后的政治运作的几个方面。
在选择美国总统的过程中,无论是政治家、政治团体、选民还是选举制度和媒体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美国总统竞选中的摇摆选民在美国总统竞选的舞台上,有一群被称为“摇摆选民”的特殊群体。
他们的态度和选择往往难以捉摸,却能对最终的选举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摇摆选民并非是对政治毫无关心的一群人,相反,他们通常会密切关注竞选的动态,但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总是处于一种犹豫不决的状态。
造成这种摇摆不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政治议题的复杂性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当今社会,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如经济政策、医疗改革、环境保护、移民政策等等。
不同的候选人可能会提出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而对于普通选民来说,要全面理解并评估这些方案的优劣并非易事。
摇摆选民可能在某些议题上倾向于一位候选人的观点,而在其他议题上又更认同另一位候选人,这使得他们难以迅速做出明确的选择。
其次,候选人的个人形象和魅力也会影响摇摆选民的决定。
一个候选人的领导能力、沟通技巧、道德品质等方面都会被选民放在心中的天平上衡量。
如果一位候选人在竞选过程中出现了负面事件或者表现不佳,原本倾向于他的摇摆选民可能会因此改变心意。
再者,媒体的报道和舆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媒体对于候选人的报道往往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有时甚至会出现误导性的信息。
摇摆选民在接收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如果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很容易被左右观点。
在竞选过程中,候选人及其团队都深知摇摆选民的重要性,因此会采取各种策略来争取他们的支持。
大规模的竞选集会、电视广告、社交媒体宣传等手段层出不穷。
候选人会努力强调自己的政策主张能够给广大民众带来实际的利益,试图打动摇摆选民的心。
然而,摇摆选民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这些信息。
他们会通过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参加社区活动、阅读不同来源的新闻等方式,积极获取更多的信息,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对于美国的政治生态来说,摇摆选民的存在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一方面,他们的不确定性使得竞选结果更加难以预测,增加了政治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他们也促使候选人更加注重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主张,关注广大民众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依靠政治手段和宣传技巧来获取选票。
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选举在美国的历史长河中,总统选举一直是民主进程的重要体现。
然而,有些选举却因其特殊的情况和激烈的争议而被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其中,一些总统选举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政治分歧,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事件。
2000 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在小布什和戈尔之间展开,这场选举堪称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选举之一。
在佛罗里达州的选票统计中,双方的差距极其微小,而该州的选举结果将直接决定整个大选的胜负。
选票的设计和计票方式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部分选票的设计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导致选民的意向难以准确判断。
比如,所谓的“蝴蝶选票”让一些选民产生了误解,不清楚如何正确地进行投票。
在计票过程中,人工重新计票和机器计票的标准不一致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不同的县采用了不同的计票方法,这使得选举结果的公正性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此外,法律诉讼也在这场选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双方阵营在各级法院展开了激烈的法律争斗,最终案件一直上诉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的判决对选举结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小布什最终凭借微弱的优势赢得了佛罗里达州的选举人票,从而成功当选总统。
这一选举结果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不满和抗议。
许多人认为选举过程存在不公平和不透明的问题,对美国的民主制度产生了信任危机。
另一场备受争议的总统选举是 1876 年的海斯与蒂尔登之争。
在这次选举中,南方的重建问题成为了背景。
当时,南方的选举存在着大量的舞弊和暴力行为。
一些地方的白人至上主义者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止黑人投票,以影响选举结果。
选举结束后,海斯和蒂尔登的普选票数非常接近,但选举人票的归属存在争议。
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妥协和幕后交易,最终海斯在一些有争议的州获得了选举人票,从而当选总统。
这次选举的结果被认为是对南方黑人权益的一次打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南方的重建进程。
1960 年的肯尼迪与尼克松之间的总统选举同样充满了争议。
在竞选过程中,电视辩论首次成为了影响选举的重要因素。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选民对候选人的信任美国总统选举一直是全球瞩目的重大政治事件,而选民对候选人的信任则是选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2024 年美国总统选举的临近,选民们对于候选人的信任问题愈发引人关注。
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迅速且广泛,选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然而,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却常常受到质疑,这无疑给选民判断候选人的真实情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些候选人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来美化自己的形象和政绩,而掩盖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选民难以准确了解候选人的真实面貌,从而影响了他们对候选人的信任。
候选人的政策主张是选民考量的重要方面。
如果候选人提出的政策不切实际、空洞无物,或者只是为了迎合某些特定群体的利益而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整体的考量,那么选民很难对其产生信任。
比如在经济政策方面,是主张减税以刺激经济增长,还是加大政府投入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福利政策上,是扩大保障范围提高福利水平,还是采取紧缩措施以减轻财政负担?不同的政策主张会直接影响到选民的生活和未来,因此只有那些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符合大多数选民利益的政策的候选人,才有可能赢得选民的信任。
候选人的个人品质和道德操守也是选民关注的焦点。
一个诚实守信、清正廉洁、有责任感和担当的候选人,往往更容易获得选民的信任。
反之,如果候选人存在道德瑕疵,如贪污腐败、撒谎欺骗、滥用职权等,那么选民对其的信任度必然大打折扣。
在过往的选举中,就有不少候选人因为个人品质问题而失去选民的支持。
政治立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样重要。
如果一个候选人在不同的时期和场合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场,选民会认为其缺乏原则和信念,只是为了获取选票而随意改变立场。
这种行为会让选民感到迷茫和不安,难以确定候选人真正的价值观和执政方向,从而降低对其的信任。
此外,候选人与选民的沟通和互动方式也会影响选民的信任。
积极倾听选民的声音,关注选民的需求,能够让选民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美国大选中的暗箱操作揭秘在全球瞩目的美国大选中,一直存在着诸多令人质疑的现象,其中“暗箱操作”的传言更是不绝于耳。
那么,究竟什么是所谓的暗箱操作?又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和可能的手段呢?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选举资金的来源和使用问题。
在美国大选中,竞选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这些资金的来源往往错综复杂,有些甚至来自于不明的渠道。
大财团、利益集团的捐款成为了候选人背后的重要支撑,但这些捐款是否真的没有附加条件和影响决策的意图呢?一些利益集团通过向候选人捐款,试图换取未来政策上的倾斜和利益保障。
这就使得选举不再仅仅是关于候选人的理念和能力,而更多地受到金钱的左右。
而对于资金的使用,也存在着监管不足的情况。
一些竞选团队可能会将资金用于不正当的宣传、抹黑对手,甚至是操纵选民的情绪和认知。
其次,选举中的媒体操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流媒体在美国大选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有些媒体并非完全公正客观,而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某些媒体可能会对特定候选人进行过度吹捧,而对另一些候选人则进行刻意的贬低和抹黑。
通过选择性的报道、断章取义的解读,以及有偏向性的评论,这些媒体能够影响公众的看法和态度。
更有甚者,一些媒体与特定的政治势力勾结,共同营造有利于某些候选人的舆论环境,从而干扰选举的公正性。
再者,选民登记和投票过程中的漏洞也为暗箱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选民登记环节,可能存在信息不准确、重复登记或者被非法删除的情况。
这就导致了一些不符合资格的人参与投票,或者一些合法选民被剥夺了投票的权利。
而在投票过程中,电子投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备受质疑。
虽然电子投票提高了效率,但也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软件漏洞的影响。
有人担心,不法分子可能会通过篡改投票数据来改变选举结果。
另外,选举结果的统计和公布环节也并非完全透明。
在一些关键的选区,计票过程可能会出现拖延、混乱甚至是错误。
而且,对于一些争议性的选票的处理方式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公开的监督。
“深层国家”控制美国?阴谋论渗透美国政坛付随鑫最近几年,各式各样的阴谋论在美国甚嚣尘上,无论保守派还是自由派,都在相信和宣扬各自版本的阴谋论。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以来,保守派发明和传播的阴谋论尤其引人侧目,各种谣言、迷信、另类真相充斥着美国的舆论空间。
阴谋论在美国野蛮生长,既凸显了美国社会文化的特质,更反映了当前美国面临的政治危机。
这些阴谋论已经给美国民众和政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阴谋论空前发展的4年从2011年开始,当时还是商人的特朗普就竭力传播所谓的“出生地阴谋论”,声称时任总统奥巴马不是出生在美国,因而没有资格担任公职。
即使奥巴马拿出了出生证明,特朗普依然声称证明是伪造的。
特朗普作为该阴谋论的旗手角色,不仅没有遭受名誉损失,反而积累了一大批保守派“粉丝”。
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自由派和保守派都在宣扬阴谋论。
自由派宣称俄罗斯干预了美国大选,甚至认为特朗普是普京的傀儡,很多人因此至今不愿接受上次大选结果,不承认特朗普政府的合法性。
特朗普和保守派则大力传播抹黑希拉里的阴谋论。
他们宣称希拉里及其丈夫涉嫌多起谋杀案和儿童性侵案,民主党高层邮件被窃是该党嫁祸俄罗斯的借口。
特朗普还反复宣扬“投票作弊阴谋论”,并在大选结束后声称他其实赢得了多数普选票,理由是很多“蓝州”(民主党占优势的州)有巨大的作弊行为。
这次大选为各式阴谋论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以前虽有少数政客宣扬阴谋论,但很难进入主流政治舞台,然而近来有美国媒体评论称,“自2016年大选以来,阴谋论在美国的传播得到空前发展。
”自上而下,过去4年里阴谋论似乎已成为美国政治甚至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竭力鼓吹的一大阴谋论是所谓的“深层国家”。
他们认为,一个与外交、军事、情报相关的权势集团长期控制着美国,不仅把美国带上错误的道路,损害美国人的利益,还试图颠覆特朗普政权。
“深层国家”成为特朗普打击自由派、共和党建制派、情报系统政敌的便利借口。
特朗普经常在社交媒体上或正式讲话中援引保守派的阴谋论言论,用它们来攻击对手或自我辩护。
美国总统选举的幕后“黑手”01虽然美国总统选举的投票在2016年11月8日,所谓的名义上每人一票,来决定美国总统的胜败。
但是美国的选举制度却是所谓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赢家通吃的获胜制度。
简单解释,就是把全美国的50个州根据人口分成不同票数,总数538票,得到其中270票的候选人,就获胜。
比如美国加州就佔55选举人票,俄亥俄州20票,有些小州才寥寥几票之区。
儘管在美国的民主制度下的选举制度,提倡及崇仰的每一票都是神圣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是每一票在选举人团的制度下,就并不那麽显得神圣和起作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三个州都是20张选举人团票,每个州都是1千万选民投票,候选人A在一个州的得票率是百分之八十,也就是得了八百万张选票对二百万张取胜,但是却在其他两个州,对手候选人B以微弱的百分之十的票数取胜,都是五百五十万张对四百五十万张,用数字来看,三个州总共的三千万张选票,候选人A得了一千七百万张选票;而候选人B儘管只有得到一千三百万张选票,候选人A的得票率远远超过对手,多出四百万张选票。
但是,候选人A还是会败选,因为只有赢得一个州的选举人团票数20张。
而得票少于A的候选人B却胜选,因为他赢得两个州的选举人团票数,得了40票。
这就是所谓的美国选举“公平”的选举人团选举制度。
先不谈公平与否,合不合理,既然是法律和制度,每个选民都应该遵守,认赌服输。
这是个天经地义的法则。
也就是为什麽在今年2016美国总统大选中,儘管民主党的希拉里获得普选(general election)得票率的胜利,选票比共和党的特朗普多出300多万票,但是特朗普还是不仅仅是全美国、而是在全世界的震惊之下,“当选”成为美国第45届总统。
在2000年小布希对高尔选举中,同样,高尔获得了全美国的普选数票的胜利,就是得票率多过小布希,但是,还是小布希当选43届美国总统(至于2000美国总统的选举细节,下面会有内幕分解)。
美国总统选举的幕后“黑手”01虽然美国总统选举的投票在2016年11月8日,所谓的名义上每人一票,来决定美国总统的胜败。
但是美国的选举制度却是所谓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赢家通吃的获胜制度。
简单解释,就是把全美国的50个州根据人口分成不同票数,总数538票,得到其中270票的候选人,就获胜。
比如美国加州就佔55选举人票,俄亥俄州20票,有些小州才寥寥几票之区。
儘管在美国的民主制度下的选举制度,提倡及崇仰的每一票都是神圣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是每一票在选举人团的制度下,就并不那麽显得神圣和起作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三个州都是20张选举人团票,每个州都是1千万选民投票,候选人A在一个州的得票率是百分之八十,也就是得了八百万张选票对二百万张取胜,但是却在其他两个州,对手候选人B以微弱的百分之十的票数取胜,都是五百五十万张对四百五十万张,用数字来看,三个州总共的三千万张选票,候选人A得了一千七百万张选票;而候选人B儘管只有得到一千三百万张选票,候选人A的得票率远远超过对手,多出四百万张选票。
但是,候选人A还是会败选,因为只有赢得一个州的选举人团票数20张。
而得票少于A的候选人B却胜选,因为他赢得两个州的选举人团票数,得了40票。
这就是所谓的美国选举“公平”的选举人团选举制度。
先不谈公平与否,合不合理,既然是法律和制度,每个选民都应该遵守,认赌服输。
这是个天经地义的法则。
也就是为什麽在今年2016美国总统大选中,儘管民主党的希拉里获得普选(general election)得票率的胜利,选票比共和党的特朗普多出300多万票,但是特朗普还是不仅仅是全美国、而是在全世界的震惊之下,“当选”成为美国第45届总统。
在2000年小布希对高尔选举中,同样,高尔获得了全美国的普选数票的胜利,就是得票率多过小布希,但是,还是小布希当选43届美国总统(至于2000美国总统的选举细节,下面会有内幕分解)。
好,大家简单明白了美国选举的基本制度,就会得到这样的疑问:这样的选举制度公平、合理吗?这个不是本文的重点,公平和合理不是社会和国家制度的关键,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和制度,都有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既然是国际法律和制度,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去遵守和维护。
美国的选举是一个典型的金钱运作和权势交易,舞弊不断,漏洞百出,黑幕重重。
军情特系统加上各党派势力错综複杂,是一个通过不“流血暴力”过度而进行权利和利益重新分配分配的大拼搏。
同样,美国的选举也是被黑金、黑手操控的“内定”的政治秀。
但是说白了,即时当选了总统或者国会议员,就像当了大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你还不是老板啊,只是个高级的“打工仔”,大股东才是真正的后台老板。
美国的总统常常变成“跛脚鸭”(lame duck),欲罢不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富国强民的新政、兑现竞选时对美国人民的承诺。
因为美国总统在竞选时许下的诺言和华丽的口号,并没有美国法律的制约,也就是“你说过就一定要做到”这样的法律契约。
所以,当他们当选总统后,对他们的竞选承诺是处于“看著办”的状态;实在不行,也只能“食言”,对不起选民啦。
典型的例子就是1988年老布希竞选总统时,口口声声、誓言旦旦地向全美国保证:看著我的嘴巴,我不会加税(read my lips)。
结果,迫于国内在前任总统里根经济学留下的烂摊子无法收拾,无奈之下加了税。
当然,老布希在几年后为此付出了代价。
▲图为老布什在全美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第一次入侵伊拉克大获全胜的馀威下),竟然在1992年竞选败给了名不经传的、来自去美国第二穷困的州阿肯色州长比尔克林顿,也就是2016年总统竞选败给特朗普的希拉里的老公。
因为美国人民比较实惠啊,看重、关心的还是他们的“钱袋子”。
我在前文“特朗普是意外当选,还是美国的政变”一文中讲述,就在全世界、全美国都认为希拉里当选美国新总统几乎毫无悬念的情况下,突然晴天霹雳,风云突变,选举那天特朗普意外获胜。
这是意外吗?在複杂多变政治舞台上,没有意外,这是常识。
美国选举的后台老板、真正的选举“黑手”,在选举的投票机器“动了手脚”,操纵了选举结果。
这个也是美国电脑时代的“光荣传统”。
再简单重複一下我的前文:2016年11月24日,美国雅虎网站刊登了这样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因担心主要三州选票被动手脚,专家敦促希拉里去要求重新计票》(Experts Urge Clinton Demand Election Recount In Three Key States AmidV ote Hacking Fears.)当然,这篇文章没有明目张胆地指出谁是“黑手”,而是隐晦地暗示可能是外国的“黑客”动了手脚哈哈,但是,外国的黑客有那麽神通广大吗?文章还转载了纽约杂志的报道:一群电脑科学家及选举律师敦促希拉里去要求在威斯康辛、密西根和宾斯法尼亚三个州进行重新计票。
因为在这些州里,用电子投票机器民主党里所得到的选票,要比用光纤扫描和投票纸卡投票的设施,少整整百分之七,显示有可能的“被动手脚”。
(New York Magazine reports that a group of computer scientists and election lawyers are urging Hilary Clinton’s campaign to callfor vote recounts in Wisconsin, Michigan and Pennsylvania. The group says that the Democrat received 7 percent fewer votes in counties that relied on electronic voting machines compared to counties that used optical scanners and paper ballots, suggesting the possibility of a hack.)儘管文章暗示是外国的“黑客”对美国的这几个州的电脑投票系统“动了手脚”,企图左右美国的总统选举结果。
好,我们先且不去追究和证明,到底是“外国人”、还是“美国人”对美国的电脑投票系统“动手脚”,而这裡的关键词是:美国的电脑投票系统是可以被人“动手脚”的,而这个“动手脚”的结果是民主党(希拉里)的选票比其他投票设施平均少了百分之七。
然而,这仅仅是对密西根、威斯康辛、宾斯法尼亚的三个州选举调查,还有其他的摇摆州呢?既然有人对美国电脑投票系统“动手脚”,有企图“左右美国的总统选举结果,难道会仅仅局限于这三个州吗?只是,峰迴路转,出乎全世界的意外是:美国总统欧巴马一口咬定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干涉了美国总统的选举,并且放出狠话,俄罗斯将付出代价,并且宣佈要对俄罗斯制裁升级。
▲图为伊尔18中型客机充满杀机话音刚落,12月19日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季克西村附近,一架载有39名俄罗斯军官的伊尔-18的军用飞机神秘坠毁,飞机坠毁断成三截,但是,飞机上的乘客却全部奇迹般地生还,无一遇难。
12月20日,俄罗斯派驻土耳其的大使卡尔洛夫在土耳其首都安克拉参加一个画展时,被枪手连开八枪刺杀身亡。
而年轻的土耳其枪手,并没有择机逃跑,而是在画廊里高举手枪,大喊“为了叙利亚”的“革命口号”时,被当场击毙。
当然,被打死的凶手是不会说话,来供出幕后指使的老板是谁。
但是问题是,会不会有第二枪手在场,专门用来击毙凶手灭口?这个答案嚒,也许小孩子也可以轻易找到答案。
12月26日,一架从俄罗斯飞往叙利亚的Tu-154飞机,起飞后不久就在黑海坠毁。
飞机上有载有96名乘客,包括8位机组人员,60名闻名遐迩的俄罗斯军乐团的歌唱家。
然而这次,却没有伊尔-18军机那麽辛运,飞机上乘客全部遇难,无一生还。
这三件灾难性的事件,两架飞机坠毁、俄罗斯大使被杀、尤其是Tu-154飞机上96位惨遭炭涂的无辜的生命是所谓的欧巴马所说叫嚣的俄罗斯必须付出的代价吗?还是纯属巧的恐怖谋杀、或者飞行事故?同样,小孩子都明白怎麽回事。
8888888812月29日,美国总统欧巴马更是丧心病狂地震惊了全世界,宣佈除了加强对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制裁外,并驱赶了35位俄罗斯外交人员,限令他们必须在48小时内离境。
理由嚒,还是俄罗斯攻击美国的政府电脑系统,干涉了美国的总统选举,这些所谓的外交人员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
可以想象,全世界为之哗然及震惊的程度。
连美国朝野的权贵都纷纷表示难以置信,美国总统欧巴马疯了吗?但是证据呢?连俄罗斯总统普京、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都百口莫辩,你拿出证据来啊。
所谓的证据,简单总结,就是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及其他情报机构的报告,就是从今年7月开始,有所谓的俄罗斯的黑客入侵美国民主党总部和美国政府的电脑系统,试图偷窃美国选举的机密文件,然后再透露给维基解密的阿桑奇,再通过阿桑奇发佈在网站上,多数以抹黑希拉里为主的“揭秘”资料,试图影响美国的选民。
02妈呀,能不能智商高一点?第一,如果你的电脑无法有效地设立防火墙来保护裡面的秘密内容,防止入侵,你怪谁呀?况且,20世纪90年代的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把美国攀上世界霸主顶峰的电脑革命),都是谁、哪个国家发起、领军、主宰的?美国花费6000多亿美金国防预算的国家秘密和电脑系统,这麽容易被入侵吗?第二,这个黑客入侵电脑嘛,就像邻居看你家的门有没有锁上,如果没有麽就进来看看你家裡有什麽一样,几乎每个国家与国家(友邦和敌对都一样)之间的常态么,有什麽稀奇的。
小孩都明白。
第三,所谓的这个维基解密的“英雄”阿桑奇,没有理由和证据他是俄罗斯的“卧底”,反而,他更像中央情报局的“卒子”(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不久真相应该会大白)。
况且,这位所谓的维基解密英雄所揭秘的“秘密”,对稍有政治军事常识的人来说,几乎没有什麽“秘密”可言,都是些网上可以浏览到的“常识”和公开的“秘密”,只是比CNN播报的内容丰富一些。
好,回到正题,即使俄罗斯有试图影响美国选举,左右美国选民的意愿,希望特朗普当选,毕竟,特朗普看来比较亲俄(实际还跟本不知道),没有杀气腾腾要与俄罗斯一决雌雄,用军事手段,包括核子大战来解决一切争端。
但是,大家被误导的重点是,这一切仅仅是发生在选举的过程中,而不是决定选举的结果根本因素。
真正决定美国谁当选总统的,是选举的结果-选票的数字对的,选票的数字,才是真正决定谁当美国总统。
这个数字哪裡来?选民。
选民的投票由什麽裁定结果是投给了谁?是电脑。
选民最终的投票结果由什麽统计?是电脑!既然,今年2016年美国的选举当局及众多的团体和机构,都认为总统选举的电脑被动了手脚,那麽,毫无疑问的是,被动了手脚的电脑的最终计算程序,才是影响、决定选举结结果的幕后真正“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