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铜针治疗1例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 格式:pdf
- 大小:166.13 KB
- 文档页数:2
铜针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刘敏;吴祖煌;黄永新
【期刊名称】《东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1996笔者对5例海绵状血管瘤应用铜针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方法取直径2 mm或1 mm的铜线,按需截成不等长度,一端磨尖。
使用时用砂纸将铜针外膜擦净,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1)铜针的留置:麻醉下将铜针自血管瘤外缘正常皮肤刺入,直达血窦,各铜针间距约2 cm。
通电治疗时待铜针周围有一层白色坏死组织、铜针松动或铜针周围流出淡红色稀薄坏死组织时将铜针拔除。
本组中铜针留置治疗2例,分别留针5 d和6 d。
(2)铜针直流电治疗:铜针刺入血管瘤的血窦后,通4.5V直流电,正极铜针周围组织变黑,负极铜针周围有少量白色泡沫状物,持续刺激20~30min后,拔除铜针,对针眼出血者压迫止血或缝扎1针。
【总页数】1页(P36-36)
【作者】刘敏;吴祖煌;黄永新
【作者单位】第95医院;第95医院莆田 351100;莆田 351100;莆田 3511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
【相关文献】
1.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12例分析 [J], 樊佃怀;孟波;韩敏;郭萍
2.铜针栓塞治疗在体表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畸形)中的应用 [J], 徐伟;殷国前
3.B超引导下铜针治疗1例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J], 宋宝社;赵卓伟
4.B超引导下铜针治疗1例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J], 宋宝社;赵卓伟
5.铜针留置栓塞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J], 吴仕斌;喻爱喜;祝少博;漆白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针治疗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铜针的各种使用方法对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体表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分别应用单纯留置铜针、瘤体结扎加铜针留置、铜针通电后切除病变,3种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临床治疗21例,治愈11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2%。
结论:应用铜针治疗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疗效肯定,与通电方法相结合效果可以提高。
【关键词】铜针;血管瘤;血管畸形;治疗受王大玫[1],殷国前等[2]应用铜针治疗血管瘤启发,我院于1997~2007年用几种不同方法,治疗体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21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
年龄7~52岁,平均23岁。
蔓状血管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或脉管畸形15例。
病变部位:头面部4例,四肢12例,躯干5例。
1.2 治疗方法:依据血管瘤或血管畸形部位、形态、范围、深浅分别采用单纯铜针留置,脉管畸形结扎加铜针留置、铜针通电后切除病变3种方法进行治疗。
1.2.1 单纯铜针留置术:选用直径1~2 mm铜线制备成长10 cm铜针经消毒后将多根铜针按2 cm距离均匀刺入瘤体内,留置5~7天,拔针后挤出坏死组织,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个月,此法适合于范围小,病变较浅,易包扎的肢体、躯干部位。
本组应用7例。
1.2.2 血管畸形结扎加铜留置术:术中用美蓝标记出血管畸形的范围及结扎部位。
缝扎方法有两种,(1)皮下埋线法:以粗三角针,4号丝线从预定进针点进针,穿过血管瘤深面及预定皮肤出针点后再从原出针点进针,由原进针点出针,打结后将线结埋于皮下层。
(2)间断缝合法:在血管畸形隆起部位以粗三角针,4号或7号丝线贯穿血管瘤深面间断缝合。
按预定设计位置隔3~5 cm进行纵横交错的结扎、将血管瘤分隔成许多互不交通小区,结扎后将铜针刺入血管畸形血窦内,本组共扎针8~35枚,针距2 cm,扎针后对肢体、躯干部位留针1周后拔针,挤出坏死组织,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个月。
超声诊断左踝关节部海绵状血管瘤一例唐海霞;董瓅瑾【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19【总页数】1页(P137)【关键词】血管瘤;海绵状;超声检查;踝关节【作者】唐海霞;董瓅瑾【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海南海口 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海南海口 570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2.2海绵状血管瘤发生于下肢者并不少见,但沿浅表蔓延生长时需与血栓性浅静脉炎相鉴别,且瘤内伴低回声结节状血栓未形成静脉石不常见,我科2011年6月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女,26岁,13年前发现左踝部皮下结节,如蚕豆大,表面呈常色,触之较软,无压痛,在当地医院就诊未果,5年前因结节增大在外院行手术切除治疗,2年前于原部位复发包块,逐渐增大,于同侧胫前下段出现另一包块,同时向大腿内侧蔓延生长,沿小腿至大腿内侧均可触及管样突起,内有串珠样黄豆样大小结节,质较软,压之不痛,于2011年6月20日入住我院。
超声显示(图1、图2):左下肢浅表探查:左胫前下段及踝部两处浅表包块呈无回声网格状结构,质地较软,探头加压后缩小,减压后膨胀,向上呈一条索状管样迂曲无回声结构沿小腿至大腿内侧皮下生长,其内见椭圆形低回声结节及节段性实性低回声分布;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无回声网格状结构内见暗红、暗蓝色血流信号交错分布,并各见一条较粗大的血管通过,管样无回声内见静脉血流信号呈节段性分布,低回声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于网格样及管样无回声内可探及静脉血流频谱,较粗大的血管为静脉血管,最大血流速度约10 cm/s。
结果提示:左下肢浅表异常声像:考虑海绵状血管瘤并血栓形成。
病理所见:切面呈腔隙状,多无包膜,内含大量血液,质地柔软;镜下主要为静脉扩张畸形形成的血窦,血窦内部的血流与周围细小血管交通,其内见血栓形成,窦间有纤维组织素。
图1 海绵状血管瘤内低回声结节状血栓图2 海绵状血管瘤“网格状”结构2 讨论海绵状血管瘤为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管组织延伸扩张,形成海绵状腔隙,窦腔内充满静脉血,是一种血管发育异常的疾病,好发于面、颈、四肢等部位[1]。
直流电铜针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护理海绵状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治疗方法虽然较多,但对于瘤体部位特殊或范围广而无包膜者,治疗比较棘手。
铜针法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是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的新方法[1,2],自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本方法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共12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由于患者年龄小的多,治疗方法特殊,持时较久,现对护理要点作一些探讨。
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年龄1月~30岁,其中男4例,女8例;治愈4例,好转8例;按部位分:头颈部9例,上肢3例;通电治疗8例,留针治疗4例,用针最少8枚,最多48枚,平均23枚。
2 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铜针治疗是较新的治疗方法,患者及家属对此方法多有顾虑和担心,术前必须向他们交代手术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手术可能出现的各种不适和反应,并适当展示成功病例,使其对治疗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增强治疗的信心,并可得到他们的积极配合。
2.2皮肤准备同一般手术的皮肤准备,但要特别注意清洗皱折处的污垢;剃毛发时,慎勿刮破皮肤,尤其是呈紫蓝色的皮肤,因该处的皮肤菲薄易破损,可能招致大出血。
2.3铜针及通电设备的制备将铜丝截成8cm~10cm长数根,磨去外层氧化膜露出纯铜,并将一头磨尖,高压消毒后备用。
通电前要检查电源是否充足,线路是否畅通;根据瘤体大小选择1~5对铜针,两针相距1cm~3cm,接6V直流电的正负极上,通电时间25分钟左右,或短时间分次进行。
通电治疗时,则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术毕拔针或留置。
3 术后护理3.1体位对头面部手术者,术后应取半卧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肢体手术者,术后予抬高患肢,注意观察末梢血运。
如是留针,由于多采取强迫体位,患者往往比较痛苦,更需要护士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理上的关心。
3.2铜针留置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留针期间,留针局部均会发生进行性肿胀和肿胀消退过程,应注意保持铜针位置的相对固定,防止铜针脱出或深扎;拔针或换药时要注意挤出针孔内白色脓栓样物,并行局部加压包扎。
铜针治疗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张路灯;凌宏量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08(024)019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铜针的各种使用方法对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体表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分别应用单纯留置铜针、瘤体结扎加铜针留置、铜针通电后切除病变,3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治疗21例,治愈11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2%.结论:应用铜针治疗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疗效肯定,与通电方法相结合效果可以提高.
【总页数】2页(P2880-2881)
【作者】张路灯;凌宏量
【作者单位】北海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广西,北海,5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1例血管瘤铜针治疗术后行血管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J], 傅宾宾;王琼珍;李丽
2.铜针治疗血管瘤与铜针孔外用MEBO治疗的临床报告 [J], 赵瑞庆;李明森;尚继先
3.铜针栓塞治疗在体表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畸形)中的应用 [J], 徐伟;殷国前
4.铜针留置干预后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内皮细胞凋亡和组织病理学特点 [J], 付时章;
殷国前;陈石海;苏承武;李佳荃;蔡捷;廖明德
5.激光治疗先天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兼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最新分类 [J], 赵福运;吴美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畸形,它是由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的病变。
通常情况下,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肿瘤,但有时也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症状,如出血、疼痛、神经症状等。
针对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决于瘤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方法。
1. 定期随访观察:对于小型、无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常规观察和定期随访可能是治疗的唯一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定期进行MRI或CT 扫描,以监测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情况。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动脉栓塞和经导管注射药物。
通过引导导管进入病变血管,医生可以通过栓塞或注射药物来减少血流供应或缩小肿瘤的大小。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适用于较大或引发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
3.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几乎所有大小的海绵状血管瘤,特别是那些有症状或生长迅速的病例。
手术切除通常需要精确的规划和操作,旨在彻底清除血管瘤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然而,手术切除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如手术风险、可能的出血和术后恢复等。
4.放射治疗:外科手术不适合某些患者,或者患者本身健康状况不允许手术时,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方法。
放射治疗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来破坏血管瘤的异常血管结构,从而减少或停止血流供应。
放射治疗的优势在于无创且可以定点照射,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潜在风险。
5.保守治疗:当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部或其他重要器官的关键部位时,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治疗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选择保守治疗方法,例如药物疗法、疼痛管理和病症监测,以控制或缓解症状。
总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小型、无症状的病例,定期随访观察可能足够;而对于症状明显的病例,介入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可能是更适用的选择。
超声引导下铜针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罗成群;贺全勇;陈琮英;周鹏翔;朱颉;彭浩;周建大;李萍【期刊名称】《中国烧伤创疡杂志》【年(卷),期】2001(013)003【摘要】目的:探索操作更安全、疗效更可靠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
方法:在探头频率为 70MHZ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留置铜针于瘤体内。
结果:本组 26例,其中 2例合并蔓状血管瘤, 6例为术后复发者,并均位于大血管周围,经该方法治疗未发现术中术后并发症,其中 22例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结论:超声引导下铜针治疗海绵状血管瘤较既往的铜针治疗方法效果更可靠,操作更安全,对于组织深部及位于大主干血管、神经等重要器官周围的海绵状血管瘤尤有独到之处。
【总页数】3页(P165-167)【作者】罗成群;贺全勇;陈琮英;周鹏翔;朱颉;彭浩;周建大;李萍【作者单位】湖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湖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湖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湖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湖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湖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湖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湖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R732.2【相关文献】1.铜针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168例报告 [J], 罗成群;贺全勇;周鹏翔;朱颉;周建大;李萍;彭浩;李高峰2.铜针栓塞治疗在体表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畸形)中的应用 [J], 徐伟;殷国前3.直流电铜针栓塞术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 [J], 陈燕图;林健敏;刘伟源;黄仁胜;吴岑江4.直流电铜针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J], 何瑞菊;郑志芳5.超声引导下血管缝扎并铜针介入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J], 周建大;罗成群;朱文晖;贺全勇;朱颉;周鹏翔;彭浩;李萍;李高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针栓塞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孙芙蓉;毕庆霞;丁云淑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6(019)005
【摘要】体表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肿瘤,依据所含纤维组织的多少分为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
其治疗方法很多,手术治疗虽较彻底,但出血较多,且因术后创面大,常需植皮来修复创面,风险较大。
自1999年以来,该科采用铜针栓塞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540-541)
【作者】孙芙蓉;毕庆霞;丁云淑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烧伤科,264000;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烧伤
科,264000;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烧伤科,2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5
【相关文献】
1.铜针栓塞术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J], 李恒忠
2.直流电铜针栓塞术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 [J], 陈燕图;林健敏;刘伟源;黄仁胜;吴岑江
3.铜针栓塞术治疗皮肤软组织内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 [J], 李比;朱力;夏有辰;李东;王侠;马勇光;李健宁;牛星焘;王大玫
4.直流电铜针栓塞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J], 李伯达;林泽旭;黄惠铭;陈德波
5.铜针留置栓塞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J], 吴仕斌;喻爱喜;祝少博;漆白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针治疗1例右臀部巨大蔓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铜针介入栓塞术治疗巨大蔓状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血管瘤缝扎加铜针留置术治疗。
术后每3个月常规复查,评价效果,并行第2、第3和第4次铜针治疗。
结果:患者经4次治疗后,常规和B超检查均显著改善。
结论:铜针治疗蔓状血管瘤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标签:巨大蔓状血管瘤;铜针;海绵状血管瘤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6-0155-02蔓状血管瘤特指由于小动脉和小静脉相互吻合,成为迂回弯曲,有搏动性的一种海绵状血管瘤。
其好发于头皮,面颈部及四肢,发病率占血管瘤发病率1.5%。
近半数患者婴幼儿时就有明显动-静脉瘘证据,此类蔓状血管瘤随年龄进行性扩大,其余患者则经过数年稳定后突然迅速加重,日益影响外观和功能,甚至累及心功能而危及生命。
笔者所在医院使用铜针治疗1例右臀部巨大蔓状血管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选取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右臀部巨大蔓状血管瘤男性患者,年龄24岁。
右臀部柔软淡紫色斑块伴偶有疼痛及出血24年。
入院专科检查:右臀部25 cm×23 cm肿块,呈淡青紫色,表面凹凸不平,可见散在暗紫色小空泡状结节,整个肿块有弹性及压缩性,可触之皮下凹凸波动感,整个肿块有轻压痛。
B 超可探及弥漫分布蜂窝样混合回声区,深达肌层,以皮下为主,深约28 mm。
术前根据彩超明确病变范围,采用硬膜外麻醉。
行血管瘤缝扎加铜针留置术,长穿刺针引导针于肿块基底部穿过后引导双10号丝线,瘤体基底部结扎。
瘤体表面以10号针头刺破皮肤后,将消毒并除去表面氧化膜铜针置入瘤体内,分不同平面及不同层次置入铜针42根。
患者伤口加压包扎,铜针留置期间予以抗炎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予以镇痛及止血。
术后第7天,络合碘消毒后,缓慢拔除部分松动铜针,针孔处可见巧克力色样坏死物质流出,用力将其挤出。
挤压后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用碘仿纱条填塞,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隔日换药1次及拔除部分松动铜针,直至所有铜针拔出,伤口基本愈合为止。
海绵状血管瘤的钢针治疗
熊舒原;庄福连;王彪;黄循镭;王美水
【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9(21)4
【摘要】本文通过应用血管瘤治疗机铜针疗法治疗5例不同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效果满意。
对血管瘤治疗机治疗血管瘤的机理、治疗方法、时间、注意事项等作了详尽的描述。
认为血管瘤治疗机对某些特殊部位的小血管瘤效果较佳,也适用于手术复发的病例和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辅助治疗以减少手术难度,但对不同于海绵状血管瘤类型的血管瘤效果差。
【总页数】2页(P5-6)
【关键词】铜针疗法;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机
【作者】熊舒原;庄福连;王彪;黄循镭;王美水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2.205
【相关文献】
1.镍钛聚髌器、可吸收线、钢针联合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探讨 [J], 李永舵;贾金生
2.镍钛聚髌器、可吸收线、钢针联合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 [J], 殷建伟
3.糖皮质激素注射联合弹性钢针固定治疗股骨近端单纯骨囊肿的初步观察 [J], 周
建武;宁尚坤;刘传康
4.可折断孔眼钢针-带针钢缆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评价 [J], 刘百伟;鄂远;李云峰;芮立宁;高华
5.可折断孔眼钢针-带针钢缆、髌骨爪、传统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J], 刘百伟;鄂远;李云峰;陆坚;芮立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