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
- 格式:pptx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47
采矿业中的矿山地质灾害与预防措施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采矿方法或人为因素等引起的各种灾害。
这些灾害常常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探讨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其预防措施。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常见的主要包括塌陷、滑坡、地面下沉和岩爆等。
1. 塌陷塌陷是指地表由于煤层或矿体的破坏引起的下沉或坍塌。
煤层冲击或顶板动力细化会导致这种灾害的发生。
塌陷不仅会破坏矿井设施,还会危及工人的生命安全。
2. 滑坡滑坡是指由于地层结构变形或地质体的滑动而引起的地表移动。
矿山滑坡通常由于采矿活动导致地质体的破坏,增加了滑坡的风险。
滑坡会导致矿山设施被破坏,同时对附近居民和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危害。
3. 地面下沉地面下沉是指地表在采煤过程中由于煤层坍塌而引起的沉降。
地面下沉是矿山开采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会导致地表结构破坏、地面沉陷、地下水位上升等问题。
4. 岩爆岩爆是指岩石在采矿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性破裂的现象。
岩爆常常会给矿工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对矿井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括:1. 加强矿山勘察和监测在矿山开发阶段,必须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
利用先进的地质探测技术,对矿区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 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以减少煤矿冲击、地下水突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采用合适的支护措施,确保矿山的安全稳定。
3. 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矿山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矿山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 定期检修和加固设施定期对矿井设施进行检修和加固,确保设施的完好和可靠。
同时加强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并修复设施中存在的问题,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开采、运输和利用矿产资源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岩层结构、岩石力学性质等因素影响,引起的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勘查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
一、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1.地质调查:通过对矿山周边的地质构造、岩层结构、地下水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矿山周边的地质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后续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地震勘查:地震是造成矿山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地震勘查技术对矿山周边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地震危险区,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3.地表变形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和地面监测设施对矿山周边地表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地表变形异常,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4.岩层稳定性分析:通过岩层稳定性分析技术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岩层变形、垮塌等现象进行分析,评估岩层的稳定性,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5.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是矿山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对矿山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预测地下水迁移趋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1.加强矿山排水管理:合理布置矿山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水,减少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灾害风险。
2.加强矿山支护工程:对矿山内部岩壁进行支护,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岩壁稳定性,减少岩层垮塌风险。
3.严格矿山开采规划:严格按照矿山开采规划进行开采,避免超采或非法采矿行为导致的地质灾害。
4.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地震活动情况,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5.建立完善的矿山安全监管制度:加强矿山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矿山安全管理制度,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监测和防治。
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勘查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勘查,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加强安全管理,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第一章:矿山地质灾害的概念与分类矿山地质灾害,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在矿山采掘过程中或者采掘结束后对矿山和其周边环境造成威胁的灾害现象。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地质构造灾害:由于矿区地质构造活动引起断裂、滑动、隆起等现象而导致的灾害,例如地震、塌陷等。
2.岩体结构灾害:由于岩体结构特点造成的灾害,例如岩层变形、断裂等导致的塌方、坍塌等现象。
3.水文地质灾害:由于地下水与地下岩体发生反应而导致的灾害,例如地下水涌出、溶洞塌陷等。
4.煤与瓦斯灾害:由于煤层及瓦斯的自然特点而导致的灾害,例如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
第二章: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为了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矿山地质灾害的存在和危害程度,并对危险程度高的区域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采用以下方法:1.现场勘察: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最直接、有效、准确的方法是现场勘察。
通过走查、地质勘探及各种工具的测量,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定量化分析。
2.灾害史料研究:借助以往矿山地质灾害的案例对当前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判断。
3.数值模拟:利用力学原理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第三章: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是必要的。
1.地质构造灾害防治措施:主要是采取防震措施并加强地基处理,同时对不安全地带及时进行排查整治。
2.岩体结构灾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开展岩体力学测试,分析岩体变形和裂纹的形态,针对存在颓塌、滑塌等情况采取加固措施。
3.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要严格控制地下水位,进行地下水排水和防渗措施。
4.煤与瓦斯灾害防治措施:在采煤作业前,对煤与瓦斯进行全面地预测与分析,在生产实践中,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定,对瓦斯进行有效地排放治理。
第四章:结语矿山地质灾害给人们生命安全、矿区环境,以及跨区域的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采矿业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对矿山生产和矿工的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
因此,采矿业必须采取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来减轻灾害风险并确保生产安全。
本文将探讨采矿业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类型1. 岩爆岩爆是指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岩石断裂、溃落或破碎而产生的爆炸性破裂现象。
它通常伴随着巨大的声响和冲击波,对矿山设备和矿工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岩层因巨大地压作用下瞬间解除,释放大量的瓦斯。
这可能导致煤与瓦斯的大规模爆炸,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 矿山冲击地压矿山冲击地压是指由于采矿活动引起的地下岩石的迅速破碎、崩塌和移动,导致地面或地下的压力释放。
这种地质灾害常常在地下矿井中发生,对矿山设备和矿工的安全形成潜在威胁。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加强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在采矿业中,及时预警和监测地质灾害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如地震仪、应变计等,可以提前感知地质灾害的迹象,为采矿企业和矿工提供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设计合理的支护结构对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采矿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支护措施。
这可能包括使用钢支撑、预应力锚杆和混凝土注浆等方法来增强地下岩石的稳定性。
通过加强支护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岩爆、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3.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对于采矿业防治地质灾害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采矿企业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对矿工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地质灾害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同时,企业应加强对矿工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遵守规章制度。
4. 加强瓦斯抽放工作瓦斯是煤矿中的常见危险物质,与煤与瓦斯突出密切相关。
为了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采矿企业应强化瓦斯抽放工作。
通过使用抽放设备和合理布置通风装置,有效控制瓦斯的积聚和爆炸风险。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煤矿、金矿、铁矿等矿山地下发生的地质灾害,包括矿井冒顶、矿震、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
矿山地质灾害不仅给矿山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更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
一、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1. 矿山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勘查是为了解矿床的成因、地质条件、矿床储量和质量等情况,为矿山开采提供地质、水文和地质灾害评价等基本信息。
勘查内容包括地质地貌、矿产资源、构造地质、矿山地质环境等。
2.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是对矿山地质灾害的评价、预测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
包括对矿山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煤与瓦斯地质灾害调查、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等。
3. 地震地质灾害勘查地震地质灾害勘查是对矿山地震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和分析,了解地震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危害方式和程度等。
采用地震地质勘查技术,可以有效地预测地震灾害的发生,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加强矿山地质监测加强煤与瓦斯地质灾害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煤与瓦斯压力、浓度、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2. 加强地质灾害预报利用现代地质灾害预报技术,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预报,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
3. 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大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科学研究,推动矿山地质灾害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5.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对矿山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减少地质灾害的可能。
6. 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结语:矿山地质灾害是矿山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如何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与防治工作,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采矿业中的矿山地质灾害与安全评估随着采矿业的发展,矿山地质灾害逐渐成为采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些地质灾害给采矿企业的安全运营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评估以确保采矿活动的安全性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采矿业中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安全评估的方法和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
一、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在采矿业中,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多种多样。
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岩爆、地震、顶板垮落、水灾等。
岩爆是指岩石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突然破裂和释放能量,从而给矿工和设备带来伤害。
地震在某些地质条件下可能会引发岩体震动,导致矿山结构物破坏。
顶板垮落是指采矿过程中,顶板岩层因不稳定而坍塌。
水灾是由矿井中的水突然溢出或者水压突增引起的。
二、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方法为了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给采矿企业带来的损失,进行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1. 地质调查:通过对矿山周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包括地质构造、断层、岩性、岩层品位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来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2. 监测技术:通过使用各种监测设备(如地震仪、变形仪、压力灾害仪等),对矿山和岩体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3.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质力学理论,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的数值模型,通过模拟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影响,为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安全评估的重要性进行矿山地质灾害安全评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事故的发生: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通过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采矿企业的安全运营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减少经济损失:矿山地质灾害往往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评估的目的是降低这些损失。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确定矿山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并降低损失。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开采、利用和管理矿山资源的过程中,由于地质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事件。
矿山地质灾害给矿区社会稳定和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已成为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矿山地质灾害包括:地质构造破坏、水文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地震、地表沉陷塌陷、爆炸冲击、火灾、气体涌出和尘肺等。
1、地质构造破坏矿山地质构造破坏是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
地下矿井群的开采过程中,地下膨胀体积变动引起了地下构造物体的移位破坏。
开采时,地表和山体的地层也将产生变位变形。
这些构造破坏往往会导致地表和建筑物的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水文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中,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灾害。
在地下开采的过程中不断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给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的变化,引发井涌、漏斗等水文地质灾害。
煤矿开采时,长墙开采和采空区逐渐膨胀,造成地表塌陷和坑陷。
3、崩塌滑坡矿山的崩塌滑坡是指矿山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导致山体产生崩塌滑坡现象。
而这些崩塌滑坡又会引发河流的淤积和砂石堆积,从而影响矿山的水系环境。
矿山的地质环境的变化也会造成社会稳定的变化和矿产资源的利用。
4、地震矿山地震是指在矿山区域内部地震。
地下矿井中的矿工发出的人造地震引起的地震现象非常普遍,而其带来的地质环境变化也是导致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5、地表沉陷塌陷地表沉陷塌陷主要是指采空区膨胀引起的地表坍塌,而钻井工程学、集中载荷试验表明,非常充分的采动的膨胀,导致地表塌陷或地表破裂。
地表沉陷塌陷也是影响地质环境并导致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6、爆炸冲击矿山常规工程爆破常导致地下声波冲击,震源震减,工程振动、建筑震颤,地下水位降低。
煤层爆炸常使矿井破坏,地压槽及冲击波。
爆破引起的震动也会引发地质灾害。
7、火灾、气体涌出和尘肺开采煤矿时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和瓦斯,长期积累,容易引起矿井火灾和瓦斯爆炸,矿井火灾导致的瓦斯爆炸往往是造成煤矿的重大事故。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条件对矿山开采、生产及周边环境造成威胁和危害的自然灾害。
随着矿山开采规模越来越大、进程越来越复杂,矿山地质灾害也愈发严重。
为了保障矿山生产安全、环境持续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一、矿山地质灾害分类及防治措施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和生态地质灾害。
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地面塌陷、地下水涌出、地下火灾、冻融裂隙等;主要的水文地质灾害有水灾、地下水涌出、地震对地下水系统影响等;主要的生态地质灾害有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
针对这些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地质异常,采取相应措施。
要加强矿山开采设计,合理规划矿山开采区域和方式,避免地质灾害发生。
要做好水文地质环境保护,加强地下水位监测和管理,及时补水、补土,避免水灾和土地流失。
加强生态保护,合理利用矿山周边生态资源,推动生态修复和保护。
二、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对策地质环境保护是指保护矿山周边地质环境,维护矿山周边生态平衡,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地质环境保护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矿山开采会对地下水系统产生影响,破坏地下水资源;二是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矿山开采会导致大量土地资源开发破坏,造成土地沙漠化;三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矿山开采会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破坏生态平衡。
为了保护地质环境,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地下水位监测和管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推行“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对矿山周边生态环境加强保护和修复;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推动矿山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与环境协调共赢。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是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和环境持续发展的关键。
要加强监测,加强规划设计,加强生态修复,推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矿山生产与环境协调共赢,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矿山工程中的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对于矿山工程来说,地质灾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矿山工程的开发过程中,地质灾害可能会给人员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合理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矿山工程中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的分类1. 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2.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与影响因素3. 矿山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二、矿山工程中的地质灾害1. 模糊区的破坏2. 岩层变形与滑坡3. 地下水的突泉和渗漏4. 地面塌陷和沉降三、矿山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预测与监测技术a. 地震预测b. 高精度监测技术c. 地质雷达技术d. GPS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 地下水防治a. 井筒抽水b. 地下水封堵c. 人工降水3. 岩层支护与防护a. 锚杆喷射支护技术b. 高压注浆技术c. 人工产生地震波技术4. 针对地面塌陷和沉降的防治a. 合理开挖与填土技术b. 定向爆破技术c. 高效固结剂的应用四、矿山工程中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理1. 灾害发生后的快速应对措施a. 人员疏散与安全避难b. 事故现场的救援与抢修c. 灾害信息的及时传递与报告2.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a. 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的建立b. 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的开展五、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1.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2. 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补贴政策六、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景与展望1.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2. 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总结:地质灾害对于矿山工程具有严重的威胁和影响,因此在矿山工程开发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地质灾害的预防与防治。
通过进行地质灾害的分类与分析,了解不同类型灾害的特点和危害性,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用以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扩展。
同时,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矿山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在采矿业中,地质灾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了确保矿山安全和生
产稳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岩体失稳、地面塌陷、地下水涌入等情况,以下是在采矿业中常见的地质灾
害防治措施:
1. 地质勘查:在采矿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查,了解矿体的岩性、构造、断裂、矿层分布等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地质监测:利用地质雷达、地下水位监测仪等设备进行地质监测,及时发现地质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3. 支护加固:对矿山内部的岩体进行支护加固,采取钢架支护、注
浆加固等技术手段,增强岩体的稳定性。
4. 排水处理:合理进行矿山排水,防止地下水涌入和地面塌陷,采
用抽水排水、隔水堤坝等方法保持矿场干燥。
5. 合理布局:合理规划矿区布局,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采
矿活动,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6. 安全教育:加强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定期进行地质灾害
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在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发生,
确保矿山的安全稳定,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持续改进和
完善防治措施,是保障采矿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矿山开采过程中引起哪些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难又称矿井地质灾难、采矿地质灾难、矿区地质灾难等是指在矿床开采活动中,因大量采掘井巷破坏和岩土体变形以及矿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与自然环境发生严峻变化,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平安,破坏采矿工程设备和矿区资源环境,影响采矿生产的灾难。
矿山地质灾难可以分为地面和井下两种:
1.地面矿山地质灾难主要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倒塌、泥石流、煤自燃等。
2.井下矿山地质灾难主要有冒顶、片帮、突水、突泥、井下热害、矿震、岩爆、井下煤自燃、油气井管套损坏、矿坑水污染等。
狭义的矿山地质灾难是指发生在井下的地质灾难。
在各种矿井中,以煤矿最严峻,其矿井地质灾难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破坏损失最大。
除煤矿外,铁矿、铜矿、铅锌矿等金属矿和一些非金属矿也有不同程度的矿山地质灾难。
开采放射性矿产,还有放射性灾难。
采空塌陷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常常遇见的一种灾难,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在很多矿区均有发育,尤以北方煤田区最为严峻。
从成因上看,主要是由于盲目开采及滥采等不合理行为,加之爆破等一些震惊因素,使得顶板较薄(最薄不足1米)之处极易塌陷。
从全国看,采空塌陷与采矿量成直线关系。
采空塌陷一般较大,面积一般均在几百米以上,大者如湖南杨梅山煤矿塌陷,长2km,宽1km,深12m,塌陷面积达
百万平方米。
$number {01}地质灾害培训课件矿山日期:汇报人:目录•矿山地质灾害概述•矿山地质灾害预防•矿山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典型矿山地质灾害案例分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展望与建议•附录: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01矿山地质灾害概述什么是矿山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人类采矿活动影响和破坏了地质环境,在特定地质环境条件下,诱发产生的一系列的矿山自然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包括:岩层移动、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等。
0504030201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对环境的危害:矿山地质灾害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如土地资源的破坏、水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矿山地质灾害会导致矿山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1. 对人员生命安全的危害:矿山地质灾害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如岩层移动、地面塌陷、滑坡等灾害都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3. 对生产的危害:矿山地质灾害会影响矿山的生产,如采场充填、采煤工作面布置等,甚至可能导致矿山的停产。
02矿山地质灾害预防123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体系建立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建立矿山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的技术支撑体系,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保障。
确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注重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体系,并实施预防措施,降低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设置监测站点,加强实时监测在矿山区域设置合理的监测站点,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获取矿山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
建立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和历史资料,建立矿山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提前预警,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我国的矿产开采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矿产开采技术和设备都比较落后,这种条件下的矿产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环境不断恶化,矿山地质灾害事故频发,危及生命的矿难和环境灾害时有发生,近年来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一、矿山地质灾害类型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很多,我们常常以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和成因关系来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对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深入探究,进而根据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制定相宜的防治措施。
1.岩土圈层形变灾害这类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采矿活动改变了矿区的地质环境,导致地区地下和地表岩土圈层形变,进而引发灾难性后果。
2.诱发性地震及断层错位由于采矿活动致使岩土圈层结构性失衡,这种失衡状态反映在岩土圈层内部就是地震与断层错位。
断层错位具有缓发性,能量缓慢积聚,短时间内不易被测量和察觉。
但是,可以预见,随着开采活动的不断进行,矿脉被采空后,断层积聚能量会在短时间释放,终究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短时间的断层剧烈错位容易产生诱发性地震。
由于人为地质改变而诱发的浅源性地震,深度小,危害和破坏力却十分巨大。
3.地面圈层形变地下岩土圈层的形变,往往导致地表岩土圈层下陷、沉降、开裂等,进而引发危害性巨大的矿山地质灾害。
例如,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矿区地面沉降,地面开裂。
4.斜坡岩土体运动这一类灾害是由于采矿区地质边坡或地表断层边缘结构不稳造成的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采矿边坡失稳,常常会造成边坡岩土滑坡,岩崩等灾难;泥土边坡在雨后形成流动性土体,形成灾害性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开采不合理造成的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形成不稳定结构。
5.矿坑工程灾害不合理的矿山开采手段与落后的开采方式,常会造成矿山地下工程灾害事故的发生,如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等。
这些灾害均是因为矿井、矿坑内的岩土圈层发生地壳应力变化,而导致岩层、土层应力突然释放,产生大量岩石、碎屑并向坑井内突进,给矿井开采带来危害,危及矿工安全并造成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