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1.4中国的民族课件新版湘教版(2)
- 格式:ppt
- 大小:13.92 MB
- 文档页数:2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单选题1.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A. 汉族B. 珞巴族C. 回族D. 壮族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以下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A. 共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B. 泼水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C.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D. 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3.方寸邮票也能体现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
下面是我国发行过的几张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的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①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B. 图②少数民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C. 图③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D. 图④少数民族聚居地平均海拔高,且地热资源丰富4.我国少数民族个数、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 55个汉族B. 56个壮族C. 57个藏族D. 55 壮族中国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下图是四个餐饮品牌的商标设计。
读图完成下列题。
5.图中餐饮品牌各具特色,其所属省区搭配正确的是()A. ①——甘B. ②——琼C. ③——川D. ④——贵6.图中④是蒙自云南过桥米线商标。
米线又称“米粉”,一百多年前,汉族居民将这种小吃带到哈尼族、彝族聚居的蒙自地区,逐渐加工演化成独特的地方美食。
这反映出我国()A. 北方地区以稻米为主食的历史源远流长B. 地方美食也是自然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C. 少数民族和汉族交错杂居中的文化融合D. 保护古老技艺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7.关于民族地区分布,正确的是A. 各民族地区分布具有“小杂居、大聚居”的特点B.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C.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和西北。
D.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是单一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地区,没有汉族人口居住8.关于我国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B.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C.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D. 民族分布“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9.下列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是()A. 藏族、回族B. 维吾尔族、回族C. 哈萨克族、壮族D. 蒙古族、满族10.到西藏自治区旅游,可能会赶上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A. 泼水节B. 那达慕节C. 丰收节D. 雪顿节11.我国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风情,观察图中几组少数民族的活动,回答问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等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民族团结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民族团结、民族政策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感知和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民族团结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56个民族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感悟。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民族团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撰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感悟文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中国的民族【教学目标】1.举身边的实例,生疏本地区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2.运用《民族分布图》,生疏本民族、汉族、少数民族分布的集中地区。
3.概括民族分布的特点、优点,体会民族团结的意义。
4.通过调查走访、查资料,列举一些民族有名人物,知道本民族的精神,谈谈自己对民族精神的领悟。
5.谈论本民族的风俗文化,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道怎样利用它们为人类作更大的贡献。
【学情分析】八班级同学有肯定的人文理念,大家都是农村孩子,对四周的人文地理环境也生疏,所学内容贴近同学生活,因此,学习氛围较浓,简洁接受人文学问。
【重点难点】弄清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探讨民族分布的意义,体会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播放歌曲《我们共同的家》,设问:我们共同的家在哪里?为什么说这是我们共同的家?这个家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都住在哪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应当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呢?二、同学阅读教材内容。
三、课前热身:抢“花炮”(即抢答问题)1.“花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2.“花炮”2:在中国,人口做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各是哪个?3.“花炮”3:请将下列图片与其对应的民族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图片、民族名称略)4.“花炮”4: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比例各是多少?5.“花炮”5:请将下列民族乐器与其对应的名称及民族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民族乐器、民族名称略)四、分组探讨活动:1.民族居住篇:(1) 说说家乡的民族分布状况如何?(2) 在图上指出本民族主要分布地区,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
(3) 在图上找一找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和苗族主要分布省区。
2.民族团结篇:(1) 概括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并说明这样的民族分布有哪些优点?(2) 举身边的例子,说说你得到哪些民族政策的照看?(3) 你对国内一些暴力集团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有什么看法?我们中同学应当怎样搞好民族团结?3.民族精神篇:(1)请说说本民族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