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哲学导论02周
- 格式:ppt
- 大小:610.00 KB
- 文档页数:18
⼼灵哲学(维基百科)精神哲学,是⼀门研究⼼灵的哲学,研究的课题包括了⼼理事件、⼼理功能、⼼理性质、意识以及⼼灵与⼼灵哲学,⼜称精神哲学⾁体的关系。
虽然有很多有关⼼灵的课题都与⾁体⽆关,但是⼤众总认为“⼼灵与⾁体的关系”是核⼼的研究对象。
[1]⼀元论是讨论“⼼灵与⾁体的关系”最主要的两派思想。
⼆元论可以追溯到西⽅的柏拉图[2]和亚⾥⼠多德[3] 、东⽅⼆元论与⼀元论⼆元论实体⼆元论主张⼼灵是⼀种数论派[4],⽽现代最具代表的定义则是由17世纪勒奈·笛卡尔所给的。
[5]实体⼆元论瑜伽与数论派古代印度哲学的瑜伽性质⼆元论主张⼼灵是⼀组特性⽽⾮独特的实体,这些特性从⼤脑产⽣出来,⽽⼜不可还原为⼤脑本独⽴存在的实体,⽽性质⼆元论⾝。
[6]本体论的框架下⼼灵与⾁体本来是⼀元论最早由西⽅的巴门尼德提出,⼀元论的现代定义由巴鲁赫·斯宾诺莎提出,主张在本体论的框架⼀体的。
在东⽅⼤致上类似的思想有印度教的婆罗门教和⽼⼦的道家。
[7] 物理学家强调世上只有物质并由物理理论所解释,随着物理理论不断演进,最终将会能够解读⼼灵。
唯⼼论者则认为世界上只有⼼灵存在,外在世界除了⼼灵,便是⼼灵所产⽣中⽴⼀元论者坚守⼀个⽴场,就是存在着⼀种中⽴的实体,物质与⼼灵都是这个实体的性质。
在20世纪到21世的幻觉。
中⽴⼀元论者坚守⼀个⽴场,就是存在着⼀种中⽴的实体,物质与⼼灵都是这个实体的性质。
纪,物理主义衍⽣了很多不同的思想,譬如⾏为主义、类型物理主义、⽆法则⼀元论(anomalous monism)和功能主义。
[8]⾮还原物理主义的⽴场。
[8]这种还原物理主义或者⾮还原物理主义在认同⼼灵不能独⽴于物质存在的前提下,⼤部分现代⼼灵哲学家采纳还原物理主义⼿法在科学领域中有很⼤影响,特别是社会⽣物学、演化⼼理学及神经科学。
[9][10][11][12]其他哲学家则采纳了⾮物理主义的⽴场,挑战物理主义认为⼼灵纯粹由物理⽅式构成的观念。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二版)哲学、宗教和科学一直都是紧密相关的。
它们虽然各有侧重,但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强调思想和认识的重要性,强调理解我们这个世界、用某种更宏观的甚至是从宇宙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思想决定了我们在宇宙中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位置。
思想决定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公平的,什么是不公平的;什么是值得相信的,什么是不值得相信的。
思想予了生命以意义。
我们的心灵需要思想,就像身体需要食物一样。
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
我们被生活的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
我们整个国家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
哲学就是努力思爱命,思索我们已经学到的东西,索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从字面上讲,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
它追求更广阔的图景,渴望的是这样一种知识,那种使得我们理解自己的生命以及周围世界的知识。
因此,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于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哲学与智慧规定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以意义。
哲学恰恰是要努力去理解我们是谁,以及我们是怎样看待自己的。
这也就是我们在哲学课堂上所学到的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们所做的事情,那就是力图去理解他们自身、他们那个时代以及他们在字宙中的位置。
但哲学主要不是研究其他人的观点,而是努力用尽可能有说服力、尽可能使人感兴趣的语言清楚地表述你自己的观点,这才是做哲学,而不是仅仅读一下别人是怎么说的。
本书正是要帮助你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把以往的哲学家及其伟大的思想作为启发,作为一种组织你自己观点的方式去做哲学,去表达你的想法,唤起你单凭自己的能力可能无法想到的他种可能性。
你应当独立思考,澄清你所倾向的是哪种观点,以及为什么是那种观点,并把这些观点组织起来以应对其他的可能看法。
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即使自相矛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不过是些观念而已”。
但如果我们是依靠观念来看世界的,如果正是观念决定了我们会怎样看待自己和生活,那么观念的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哲学导论读书笔记【篇一:王德峰《哲学导论》读书笔记之二】王德峰《哲学导论》读书笔记之二二、哲学的诞生8.泰勒斯: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起源:古希腊的神话、神谱学、创世说和宗教所隐含的理论倾向为哲学作了准备——对世界作出解释,追问万物的起源。
泰勒斯(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8年)——“水是万物的始基。
”不仅放弃向神求助动因,而是求助自然本身的解释,这就提出了思想对感性之超越,同时也确认了世界的统一性。
西方传统中的知识本性: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思维之能力即为理性,思维之本性即在于它对实在之真相的把握。
由泰勒斯到苏格拉底,是由自然是在知识的追寻到人自身真相的追寻。
9.“穷神知化”:中国哲学的起源不同的知识观念,通往真理的门路也自不相同,中国思想的重点在于人的生命实践,而不重理智的思辨,不重逻辑上的严密推演,更无对观念或概念下定义的兴趣。
“能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周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中庸》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西方表现为由知识论出发的形而上反思,中国则表现为以“生命”为中心的形而上反思。
各有短长。
“六经”是中国哲学的发祥地。
10.哲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对于数学真理的世界性,哲学真理是否也应如此呢?哲学思考所揭示的真理和人的文化生命不能脱离,要通过人的个体生命来体现。
在观念、概念上被了解、被表达的同一个哲学真理,由不同的生命个体通过奋斗去体现,就有不同,普遍性会受其限制。
民族生命实践的特殊性,在于其精神传统。
源自不同的生命实践产生不同的思想哲学,在各自生命实践的历史展开中彼此启发,是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世界哲学”非但不值得期待,还应该尽力保持发扬思想的多样性,以避免偏蔽和枯竭。
没有比较、对话就没有深入的理解,何为比较、对话?就是要在分清异同的前提下共生共荣。
王德峰教授最后对于现状的无奈让人叹息,也让人清醒,但我确信这绝不是借口,勇力的前行必从清醒开始,还要负重。
心灵哲学概览作者:乔楚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05期摘要心灵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存在对于语言哲学以及心理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心灵哲学研究也必将成为我们哲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本文试图通过对心灵哲学的历史的浏览以及简短地评论,从而希望其对于我们日后的研究能够起到一些作用。
关键词心灵哲学概念的细分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识码:A虽然心灵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其所讨论的问题却是一直困扰着哲学家们千年之久的。
心灵的本质是什么?心灵与身体的关系究竟如何?我们要如何来定义心灵,甚或是说,心灵状态究竟存不存在。
因为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心灵的现象来考虑心灵本身,而无法对心灵进行直接的考察,这便使得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始终无法得到确实的证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为恰当的解释不断涌现。
根据自二元论始,到后来的生物自然主义。
从这些观点得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前进模式,就是对于“心灵”概念的逐渐细分:心灵,心灵状态,心灵所引起的行为,意向性,感受性等。
而这将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有的时候不免设想一下,心灵与身体在某种意义上至少是同层级的,可以比照的。
如果我们假设也只能通过身体所发生的现象来观察身体,而不能对其进行直接的观察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首先我们会把所有的身体表现出来的可观察现象综合起来找到一个可以解释所有这些的概念。
然后会逐渐发现对于其中的一些现象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其他的现象进行通约。
这时候会有两种解决方式:(1)在这种情况下再诞生一个新的概念对其进行专门的解释,不过随着概念越来越多,就会产生对于问题本身的质疑:否定其存在或者对问题进行全新的描述。
(2)依旧对一开始的原则进行补充或者更新,即使产生了新的原则,也不过是对于原始问题的一种细致化的说明,而非是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1 二元论按照笛卡尔的观点,心和物是截然不同的实体。
心灵不会占据空间,也不存在物理属性。
这样解释的困难在于身心如何相互作用;非物理的实体如何作用于一个物理实体?在笛卡尔的定义中,认为“心”是可以作用于物的,可以引起身体的动作,可以独自感受一些神秘的经验。
“心灵哲学”导论使用教材:John Searle. Mind: a brief introduction 2004, Oxford University.约翰·塞尔著,《心灵简论》。
概述:一、心灵哲学概述:p.21-231、心灵哲学的定义:‘Philosophy of mind’, and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are two terms for the same general area of philosophical inquiry: the nature of mental phenomena and their connection with behaviour and, in more recent discussions, the brain. in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V ol. Philosophy of Mind. p317.研究心智现象的本质,及其与行为、特别是脑的关系。
2、心灵哲学的产生思想背景:p.317(1)笛卡尔以来“心灵与身体的关系”问题完全没有解决,近代科学和哲学关于第一性质(空间形状、重量、硬性)和第二性质(颜色、声音、滋味等等)的划分所导致的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对立。
西方文化的宗教背景。
(2)现代心灵哲学的产生:A. 行为主义及其在1950s的衰落B. 认知科学等的产生:认知科学的主要假设是,思维可以根据心灵中的表征结构以及这些结构运算的程序得以理解。
乔姆斯基的影响:可以用逻辑的方法来研究人类语言。
C. 神经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人类学、社会学的影响。
However, in the late 1950s, several developments began to change psychologyshould confine itself to studying publicly observable relations between stimuli andresponses: (i)——(iv)二、心灵哲学的特征与其它哲学学科相比的特征:1、心灵哲学内部和一般大众的信念的明显区分:folkpsychology的地位问题。
contents1.foundationsA.Dualism1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2passions of the soul(excerpt)3on the hypothesis that animals are automata and its history(excerpt)4an unfortunate DualistB.behaviorism5descartes' myth6psychology in physical language7brains and behaviorC.the identity theory8is consciousness a brain process?9sensations and brain processes10the"mental" and the "physical"D.functionlism11the nature of mental states12 the causal theory of the mind13 psychophysical and theoretical identifications14 troubles with funcionalism15pseudonormal vision:an actual case of qualia inversion?E.other psychophysical relations16mechanism and its alternatives17mental events18special sciences(or:the disunity of science as a working hypothesis)19multiple realization and the metaphysics of reduction20from supervenience to superdupervenience:meeting the demands of a material world21finding the mind in the natural worldF.mental causation22the many problems of mental causation 23 mental causation2.consciousnessA. general24concepts of consciousness25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26quining qualia27consciousness and its place in nature内容1.基础A.二元论1《第一哲学沉思录》2激情的灵魂(节选)3在假说,动物是自动机和它的历史(节选)4一个不幸的二元论者B.行为主义5笛卡尔的神话6心理学在物理语言7大脑和行为C.身份理论8是意识大脑过程?9感觉和大脑处理10“精神”和“物理”D.功能主义11精神状态的性质12因果理论的思想13心身和理论证件14 功能主义麻烦15 pseudonormal愿景:一个实际案例的感受性反转?E.其他心身关系16机制及其替代品17精神事件18特殊科学(或:不团结的科学作为一个工作假说)19多个实现和形而上学的还原20从偶然性来superdupervenience:满足物质世界的要求21寻找心灵的自然世界F.精神因果关系22许多问题的精神因果关系23精神因果关系2.意识A .一般24概念的意识25是什么样的蝙蝠26 quining感受性27意识和它在自然中的位置1B.the knowledge argument28epiphenomenal qualia29what experience teaches30phenomenal states(second version)31two conceptions of the physicalC.modal arguments32naming and necessity33imaginability,conceivability,possibility and the mind-body problem34rigid designators and mind-brain identityD.the explanatory gap35materialism and qualia:the explanatory gap 36the rediscovery of light37conceptual analysis,dualism,and the explanatory gap38can we solve the mind-body problemE.higher-order thought and representationalism39explaining consciousness40conscious experience41sensation and the content of experience:a distinction42visual qualia and visual content revisited43introspection and phenomenal character3.contentA.the nature of intentionality44the distinction between mental and physical phenomena45intentional inexistence46a recipe for thought47biosemantics48reasoning and representing49the intentionality of phenomenology and the phenomenology of intentionalityB.propositional attitudes50 empiric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mind51propositional attitudes52true believers:the intentional strategy and why it works53eliminative materialism and the propositional attitudesC.internalism and externalism54the meaning of "meaning"55individualism and the mental56 the components of content57anti-individualism and privileged access58what an anti-individualist knows a priori59the extended mindB.知识的论点28附带现象的感受性29经验给人教训是什么30现象的陈述(第二版)31两个概念,物理C.模态参数32命名和必要性33可意象性,想得到,可能性和身心问题34刚性指示器和思维的大脑的身份D.这个解释的差距35唯物主义和感受性:解释的差距36岁的重新发现光37概念分析,二元论,说明差距38我们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是心灵哲学,我们如何理解心灵哲学心灵哲学是一种探索人类心灵本质、意义和存在的哲学思想体系,它涉及到人类思维、情感、意识和自我等方面的问题。
心灵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刻思考,它对于人类自身的认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心灵哲学的概念和意义。
一、心灵哲学的概念心灵哲学是一种探索人类心灵本质、意义和存在的哲学思想体系,它涉及到人类思维、情感、意识和自我等方面的问题。
心灵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刻思考,是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心灵哲学的意义1. 探索人类心灵的本质和意义:心灵哲学可以探索人类心灵的本质和意义,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2. 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灵哲学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3. 促进人类自我认知和发展:心灵哲学可以促进人类自我认知和发展,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4. 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和文化品位:心灵哲学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和文化品位,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5. 增强人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心灵哲学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意识,从而实现自我管理和控制。
三、如何理解心灵哲学1. 心灵哲学是对人类思维、情感、意识和自我等方面的问题的深刻思考:心灵哲学是对人类思维、情感、意识和自我等方面的问题的深刻思考,需要人们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2. 心灵哲学需要人们从不同角度和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心灵哲学需要人们从不同角度和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需要人们运用哲学、心理学、神学等不同学科来进行研究和探索。
3. 心灵哲学需要人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意识控制:心灵哲学需要人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意识控制,需要人们能够自我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意识,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2021年2期(第5卷)No.22021(Vol.5)认知科学·心灵哲学推荐书目·关于了解、学习和研究心灵哲学的经验分享●作者/王晓阳●单位/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DOI:10.12184/wsprzkxWSP2515-528810.20210502心灵哲学是当代哲学中的显学,尤其是在分析传统的哲学中,更是如此。
因而目前关于心灵哲学的论著很多。
下面,我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研究经历来加以介绍。
首先,对于期望了解了解心灵哲学这门学科的基本面貌和基本问一本是,,彭孟尧我推荐以下两本书::一本是题,而不是作专门学习和研究的朋友,我推荐以下两本书三联书店,,心与认知的哲学问题》》一书(三联书店人心难测::心与认知的哲学问题台湾))写的《人心难测教授(台湾2006年出版。
)。
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汉语学界最佳的关于心灵哲学的介绍读本。
这本书的介绍简洁、清晰且准确,里面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插图。
作为只想初步了解心灵哲学的汉语读者,如果英文水平欠佳,那么此书另一本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系的塞尔教授(John 非常合适。
另一本是Searle)的《mind:a brief introduc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年出版。
)。
塞尔教授不仅是心灵哲学的奠基者之一,也是该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
这本的特色是,文字晓畅、论述清晰。
塞尔的英文写作十分简洁明了。
推荐英文尚可的朋友,直接阅读英文原文。
具备了大学本科一二年级英语水平的学习心灵汉语读者,读起来几乎没有文字上的困难。
其次,对于有志于专门学习哲学的朋友,则需要系统性的准备和学习。
其实,心灵哲学是当代分析传统·142·王晓阳:关于了解、学习和研究心灵哲学的经验分享哲学中的一门高阶学科,因而要真正掌握心灵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主要知识也就是说,,在正式进入心点和基本方法,就需要提前做些相应的准备工作。
讲座:心灵哲学及其前沿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用语,即形而上学,为后来所说的哲学。
他把知识分成理论科学、实践科学(指政治学、伦理学和理财学)及创作科学(指各种工艺技术及音乐、医学等)。
理论科学包括第一哲学、第二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数学。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胡塞尔的《第一哲学》一、心灵哲学概况1.何谓心灵哲学心灵哲学是在哲学的分化过程中产生的以各种心理现象及其本质、心理与物理的关系为对象的哲学分支学抖。
Philosophy of Mind。
在西文中,除了以心灵哲学这样的术语表示对心理现象作哲学探讨的这门分支以外,还有称之为哲学心理学(Philosophical Psychology)和心理学哲学(Philosophy of Psychology)的。
这两个概念与“心灵哲学”一词大同小异。
(1)学科基础心灵学spirituality定义:心灵学是研究人类生活中发生的超出常规,而又不能用科学知识加以解释的一些精神现象的学科,又称心灵研究。
心灵学于19世纪后期首先在英国和美国出现,此后曾在欧洲风行一时。
自20世纪30年代起普遍称其为“超心理学”。
主要观点:人类具有一种潜在的能力,它可以不通过正常的感官渠道而感知世界。
研究对象:一类是有关生物体在认识上的超常现象,即“超感官知觉”;另一类是生物体不经物理媒介而作用于物质的现象,即“心灵施动”。
1848年,美国的Margaret Fox和其妹妹的心灵感应的事例就是现代唯灵论的一次实践实例. 灵魂交流现象的早期支持者包括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美国新闻工作者赫莱斯.格里利,英国科学家华莱士和威廉.克鲁克斯等。
心理学哲学(2)心灵哲学研究方向:西方哲学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两个方向物理主义,他们肯定只有身体和行为才是最真实的,思想与情感等东西都是由物理性质的身体所形成,如大脑的电子脉冲,肌肉的化学反应等物理现象会形成我们各种思考和情感反应。
总之,所谓一个人就是大脑加身体加神经系统。
心灵哲学研究报告摘要:心灵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思维、意识和主观体验的学科。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心灵哲学的核心问题,包括心灵与身体关系、意识的本质以及自由意志的存在。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主观体验的本质。
引言:心灵哲学是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涉及到人类思维、意识和主观体验等诸多问题。
在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报告将对心灵哲学的核心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我们对人类思维和主观体验的理解提供更深入的洞察。
一、心灵与身体关系心灵与身体关系是心灵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传统上,人们将心灵视为身体的一部分,即心灵和身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然而,一些哲学家提出了心灵和身体之间的分离观点,即心灵与身体是两个独立的实体。
这种观点在笛卡尔的“心灵本体论”中得到了体现。
他认为,心灵是非物质的,而身体是物质的,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二、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心灵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意识是指我们主观体验的能力,包括知觉、思考和情感等。
然而,意识的本质仍然是一个谜。
一种观点认为,意识是由大脑活动产生的,即意识是脑的产物。
另一种观点认为,意识是独立于大脑的存在,即意识是非物质的。
这两种观点之间存在着激烈的争议,迄今为止尚未达成一致。
三、自由意志的存在自由意志是指我们能够自主选择和决定的能力。
然而,自由意志的存在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一些哲学家认为,自由意志是存在的,因为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和决定。
然而,一些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行为可能受到大脑活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对自由意志的存在提出了挑战。
自由意志的存在与决定论之间的关系是心灵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结论:心灵哲学涉及到人类思维、意识和主观体验等一系列核心问题。
通过对心灵与身体关系、意识的本质以及自由意志的存在等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主观体验的本质。
然而,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