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天府广场商业定位规划评估报告(61页)
- 格式:ppt
- 大小:6.00 MB
- 文档页数:61
将单中心的城市结构转变为多中心的城市结构。
目前有大量地铁站域商业空间布局的研究,例如王宇渠等通过探究广州地铁站点商圈营业面积与市场腹地、站点客流量、地面公交换乘等流动性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出流动性因素主要通过地铁客流因子、地面基础设施因子影响站点商圈商业集聚规模[1]。
Zhai Duanqiang 等对地铁站周边不同零售业态的结构特征和集聚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探究轨道交通对周边零售经营结构的影响机制,指出周边场地的建设、空间距离、土地开发和市场竞争因素影响着场地周边零售商业空间的划分,间接影响着各类零售商业空间产业结构和空间集聚,使其差异显著[2]。
Li Peilin 等探究了店面聚类如何随着到车站距离的增加而变化,以及商业形态(购物临街、渗透性和购物楼层面积)等准公共空间与步行之间的关系 [3]。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研究特定站点商业空间布局特征及其演化过程,例如于洋等分别分析了城市中心的地铁站点建立前后邻近商业空间的演化过程,据此提出了此类商业空间自组织演化的规律、方式、动力和根源[4]。
整体而言,针对站点周边商业空间布局类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层次聚类法从地铁站点自身性质与周边商业业态构成两个指标层出发,对地铁站点进行分类研究,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地铁站点商业业态构成的原因,本研究能为站域商业规划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1.1 研究对象成都市于2010年运营开通第一条地铁站,地铁+商业模式发展较为迅速。
考虑到研究对象的代表性,本研究以成都市地铁站的商业建设情况为例,选取建成时间较长摘要 地铁站点对城市商业格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地铁站点周边往往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设施。
以成都地铁1、2号线运营的39个车站为对象,根据地铁站性质、商业类型构成因素特征指标提取和计算,划分轨道交通车站的不同商业空间类型。
不同的商业站点类型可以分为城市及区域商业中心站点、特殊功能型站点、一般型站点、地方型站点。
成都: 五个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已出炉天府广场和骡马市片区将新增步行街、双林路将成为成都市规模最大旳小朋友主题消费街区、锦江区内旳服装批发和海鲜市场将逐渐外迁、火车北站附近将新设一种综合展示中心, 为旅游者、投资人、经商者服务, 免费提供信息服务……17日, 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 本市五个中心城区旳商业网点规划已所有出炉, 未来十年成都商业旳“消费”地图由此逐渐清晰。
金牛区依托金沙永陵打造特色商业街商业网点总体布局: “一城一带两轴四区”根据规划, 金牛区商业网点发展总体格局为“一城一带两轴四区”。
“一城”是指成都国际商贸城;“一带”是指羊西线-一品天下文化美食旅游带;“两轴”是人民北路北延线商业主轴和沙西线商业次轴;“四区”是结合规划旳“沙湾片区商贸商务中心”、“华侨城片区商业中心”、“火车北站片区商业中心”和“大天(大丰-天回)片区商业中心”, 形成4个具有市级影响力旳泛商业区, 分别为“沙湾商贸商务区”、“华侨城休闲娱乐区”、“火车北站-荷花池都市交通综合体”、“人民北路北延线商贸商务区”。
火车北站将新设综合展示中心《规划》提出, 根据金牛区现实状况特点、规划定位以及发展思绪, 确定“四线十一点”为金牛区重点打造区域, “四线”是羊西线、沙西线、人民北路和金府-川陕路;“十一点”是“一品天下”商业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沙湾片区商贸商务中心、华侨城片区商业中心、火车北站片区商业中心、驷马桥商住区改造、成都国际商贸城、大天(大丰-天回)片区商业中心、金府商圈、凤凰山商住区改造、银杏园老天回一条街。
作为成都旳“窗口”地区, 在火车北站片区将打造辐射面积14平方公里, 服务居民34万人及流感人口, 规划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旳商业中心。
该区域内将鼓励设置大中型酒店宾馆、各类餐饮网点(茶馆、水吧)、中小型超市(以经营食品、特产为主)、专业专卖店、影院、休闲娱乐设施、自动售货机, 适度设置大型超市、百货店, 限制设置家俱建材店、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
成都太古里调研报告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调研背景与目的 (3)1.2 成都太古里概述 (4)二、地理与交通分析 (5)2.1 地理位置 (6)2.2 交通便捷性 (7)三、商业环境与业态分布 (8)3.1 商业布局 (8)3.2 主要商业业态 (9)四、品牌与消费者分析 (10)4.1 品牌构成 (11)4.2 消费者行为分析 (13)五、经营状况与市场表现 (14)5.1 经营状况 (16)5.2 市场表现 (17)六、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18)6.1 存在问题 (19)6.2 发展建议 (21)七、结论 (22)7.1 调研总结 (23)7.2 调研展望 (24)一、内容概括本调研报告主要对成都太古里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考察与深入研究,旨在展现其作为成都市核心商圈的独特魅力和商业价值。
通过对该地区的细致观察,我们详细分析了太古里的人流量、消费水平、商业布局、建筑风格以及文化特色等多个方面。
在人流量方面,太古里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商业氛围,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消费者前来。
无论是日常休闲购物,还是节假日出游,这里总是人流如织,展现出强大的商业活力。
消费水平方面,太古里展现了中高端的消费趋势。
店内商品琳琅满目,涵盖了服装、餐饮、娱乐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结合线上线下多种支付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
在商业布局上,太古里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整体美感。
建筑风格现代与传统相融合,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时尚的气息。
各商铺之间布局合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空间。
太古里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完美融合,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
无论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还是打造独具特色的主题街区,都体现了太古里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创新。
成都太古里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时尚潮流的商业模式、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商业地标之一。
成都天府广场规划设计分析报告系别:班级:指导老师:成都天府广场规划设计分析报告引言: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 人流会聚的地方, 而且也是历史文化的融合, 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
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 让人留恋, 它就要有具有魅力的广场。
因此, 规划设计好成都天府广场, 对提升成都城市形象尤为重要。
关键字:天府广场,规划天府广场面积为88368平方米,位于成都市区中心。
广场西面的皇城清真寺年轻而又古老,因为在广场修建之前它已存在数百年,1997年,这一伊斯兰教堂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广场北面是四川美术馆;正北是省展览馆;广场东面的锦城艺术宫曾经是西南最大的艺术殿堂。
紧邻的人民商场是全国著名的商场之一。
天府广场为平面和下沉混合式的广场,属于立体式广场。
地下一层建为商场和文化中心,包括一座地下购物中心。
地下停车场建在地下二层,与天府广场周边大厦相同,是成都市面积最大的地下停车场。
地下第三座将建成地铁站和变电站。
天府广场是成都市中心的以交通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的规则形态的立体式广场。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成都天府广场的规划设计:1.形象规划历史上的蜀地皇城是成都的核心地区,在原址上建成的天府广场也继承了这一点。
新建成的天府广场有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景点“太阳神鸟”,和“太阳神鸟”类似的,是广场四周壮耸环立的十二灯柱(文化图腾柱),目的是要展示蜀文化十二体系。
十二文化柱由”水润天府“、“和谐天使”、“天下名城”、“古蜀文明”、“智慧诸葛”、“仙源故乡”、“文宗在蜀”、“锦城丝管”、“川肴百味”、“科教华章”、“巴蜀红潮”、“民族花灿”十二大方面组成,还配置了展示十二大体系的艺术雕塑。
广场在种种细节上,展示巴蜀文化的神韵。
2.生态规划成都天府广场绿化面积达到了1.8万平方米,种植了大量的草坪和低矮花木,整个绿化地呈现出了“疏林草地”的视觉效果。
而广场四周,人行道外侧的绿化带则种植着一片片蓝天竺等灌木和地被植物,看上去非常漂亮。
天府广场商业运营方案一、市场分析1.1 市场背景天府广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是成都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之一。
该地区商业氛围浓厚,人流密集,是各种商业品牌和企业争相进驻的热门地段。
1.2 竞争分析天府广场周边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太古里、IFS、王府井等大型商业综合体。
这些商业中心都拥有着高品质的商业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吸引力,对于天府广场的商业运营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1.3 消费人群分析天府广场周边的消费人群主要包括各类白领人士、商务人士和购物休闲的居民。
这些人群以年轻化、时尚化为主,对于商品品质、购物体验和时尚潮流有着较高的需求。
1.4 行业发展趋势当前,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发展,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和消费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线上消费和线下体验相结合成为了未来商业发展的趋势。
因此,未来天府广场商业运营需要更加注重线上线下融合、用户体验和智能化发展。
二、商业运营策略2.1 品牌定位天府广场商业运营的品牌定位应该是以时尚、高品质和个性化为主,尤其是注重跨界融合、创新突破和文化内涵。
通过引进国际、国内一线品牌和设计师品牌,打造成为一个国际级的时尚购物中心。
2.2 商户引进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天府广场应该积极引进一些具有品质和个性的商户,包括高端服饰、美妆护肤、餐饮美食等,打造成为一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2.3 活动策划定期举办各种有吸引力的活动和促销,如时装秀、品牌发布会、厨艺大赛等,吸引更多的人流和提升用户粘性,增加用户的购物体验和消费欲望。
2.4 会员管理建立完善的会员体系,通过会员积分、促销折扣等方式,激励会员消费,增加回头客和忠诚度,提升商业运营的效益。
2.5 综合体验加大对公共服务和设施的投入,包括停车场建设、便民服务、智能化设备等,提升商业中心的便利性和舒适度,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口碑。
2.6 互联网+商业加大对互联网+商业的力度,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引入线上购物、线下体验的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链接和资源整合,提升用户购物体验和便利性。
天府广场认识实习报告1区位1.1.地理位置今天的成都天府广场位于成都市正中心。
天府广场北面是四川美术馆,正北是省展览馆,南面是成都百货大楼,广场东面的锦城艺术宫曾经是西南最大的艺术殿堂。
紧邻的人民商场是全国著名的商场之一。
它南端的出口是染房街小百货批发贸易区,贸易区向西延伸至人民南路。
从盐市口向北穿越蜀都大道一直延伸到玉带产交桥附近。
已经开工建设的两条地铁线也将在天府广场交汇,天府广场将成为新的焦点。
1.2.周边道路关系天府广场北靠人民东路,西接西御街,南连人民南路,东邻青年路。
天府广场穿梭着南北东西行驶的公交车,53路、61路、64路、4路、45路、13路,无论是去人民公园、文殊园、武侯祠、青羊宫、望江公园游览,还是去春熙路、城隍庙、荷花池、五块石购物,交通都十分方便。
作为成都的商业中心-春熙路与天府广场相互影响。
春熙路南临东大街,西靠南新街、中新街和北新街,北为总府路,东面是江南路、东锦江街的范围及临街区域。
可乘坐3路、4路、20路、21路等2.历史沿革公元前347年,相当于中原的战国时期,蜀国开明王九世迁都成都,在成都平原上建立“北少城”,位置在今天“天府广场”以北的五担山一带。
公元908年,王建割据四川称帝。
次年,王建改“子城”为皇城,改其中“蜀王府”为宫殿。
公元925年,“前蜀”为后唐灭。
两年后,成都尹孟知祥在“唐罗城”外再次加建“羊马城”。
公元1371年,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将汉唐、前后蜀遗留下来的“城”全部拆毁,在旧址上重新修建“蜀王府”,便在今天的“天府广场”北端和展览馆一带。
1951年,“皇城”的城门洞以南被拓开了70米宽的人民南路,“皇城”从此开始进入危境。
五十年中后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在“大跃进”的狂飙推动下,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如成都百货大楼)、城市道路以及政治广场的修建开始破坏“皇城”和周边民居的布局。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皇城”彻底走向消亡。
成都天府广场规划分析
阚逸群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2(000)014
【摘要】就成都天府广场的规划进行了优劣分析,显现出目前广场规划值得学习的经验和优待改进的缺陷.从而提出作者对于广场设计的建议.
【总页数】1页(P101-101)
【作者】阚逸群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9
【相关文献】
1.从汉碑看蜀商发展和成都经济的历史渊源——再解成都天府广场出土汉碑之谜[J], 鲜琦
2.成都市轨道交通天府广场站换乘模式问题研究 [J], 安冬冬;王浩庆
3.地下街与城市的融合与利用——以日本下沉广场及成都天府广场为例 [J], 李邮
4.成都天府广场地铁站的环境设计特点分析 [J], 宁沛晔
5.成都天府广场职能及其空间格局的流变研究 [J], 陈香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都轨道交通TOD详细站点规划,城市级、⽚区级、组团级、⼀般站所谓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这⼀概念最早由美国⼈彼得·卡尔索尔普提出。
TOD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线,以公交站点为中⼼、以400~800⽶(5~10分钟步⾏路程)为半径建⽴中⼼⼴场或城市中⼼,其特点在于集⼯作、商业、⽂化、教育、居住等为⼀⾝的“混和⽤途”,使居民和员⼯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便选⽤地铁、公交、⾃⾏车、步⾏等多种公共出⾏⽅式,从⽽实现低碳节能城市。
TOD理念城市级站点圈层布局模式图TOD理念最早由美国新城市主义代表⼈物Peter Calthorpe在1993年提出,他建⽴的TOD模型在空间上分为站点直接影响区和次级区域两个圈层,站点等级上分为城市TOD和邻⾥TOD两种类型,并对中⼼商业区、居住区、公园、⼴场与公建、街道、步⾏与⾃⾏车系统、公交系统和停车场地配置提出引导,Calthorpe的理论以⼟地混合使⽤和适宜步⾏为规划原则,强调城市设计从⼩汽车导向转为⼈本导向,由私⼈领域转向公共领域。
按照成都市规划,到2035年,成都市轨道交通线⽹将达1696公⾥、线路将达35条,拥有714个站点和80个车辆基地。
为落实TOD(公共交通为导向)城市发展理念,成都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专项规划。
根据《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专项规划》和《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体化城市设计导则》的相关规定,成都以城市功能与轨道交通功能为主要分级影响因素,结合发展实际,将轨道交通站点分为四级——城市级、⽚区级、组团级、⼀般站点。
城市级站点规划为16个,位于总规中确定的城市主中⼼、综合型副中⼼及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区级站点规划为45个,位于各区(市)县的城市主中⼼或次中⼼,以及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的综合服务中⼼。
2013成都地铁最新线路规划图成都帀地铁规划线路详解以前的规划是:(大丰站一广都站) 1号线为南北方向主干线,北起大丰,沿人民 北路北延线、人民北路、人民中路、人民南路、人 民南路南延线及南都西路、孵化园北干道、外环高 速敷设,经会展中心、科技园后,沿人民南路南延 线南下,止于华阳镇广都街附近。
1号线线路全长31.6km ,设23座车站。
其中地下线长约22.44km ,地宝戢堤西南交丸舫桂加土捕価时至家t俚山岂时'万年垢HunyfuailoD小心耶仆d?>* W;TfiVE禺砺国石芒闵尹強E讦可村«kM迭戒吒買远百纸世如比11订nneTRoMWffl舒地帖四河村O华阳辽汎^fUr SIDE SIGNED BT 5KJUMIL®ffi5eA + k村 凤厦山壮三耳ShaiY-t-aOR 呂1乳呂yEtaton农昆 线flWlF ■ liltShtnodu Sn^a.-g'u lx 记Hematlcnai 禹钿1 O flL ?i AOO waitiifiPSxiar R 占喃沖 ,…,___铀田罗■期寸NorthRai ?Way 诗杠村 S 曲icn rxii J£HAmA和:J;“E卷店干©StiKi J了;£\ T ;F - 新也总氏号.£l光 :d bD!l耳沾1L ll. SF火帮亲亲匹辭i LfJE 2 LR4E i LME 4 L NE £I W fi I ;NF f Arpad dre併蛊玉百娈 苏 壞-i7也、ffHt罔山妄汀 锻目乐山山区L 毫白m證武施dJX ,Tijiifjr 55B 1p ■pg丿誉点踣£3刖ft(石因升r 育谊丿丸上相AiRPC-RT LINECRH15■»CMngdu $o«r£« a lid liKhndlc^y Zme威IB 轨逋芟詡细圈CHENGDU IMTR上线长约9.16km;高架车站5座,地下车站18座。
成都地铁天府广场车站综合考察报告摘要我国近几年来一直面临经济快速发展致使交通压力不断增加的难题,大力发展轨道系统是目前最好的解决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作为旅客乘降的场所,是旅客出行的出发、换乘与终止点。
车站设计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许多方面,包括土地布局、空间利用、流线设计等。
车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最重要的现代化建筑类型,他们不仅提供旅客上下车服务,而且还可以作为城市景观,它与空间建筑物的结合之处,反映着城市交通系统的特色。
车站是地铁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地铁乘客乘坐地铁必须经过车站,它与乘客的关系极为密切;同时它又集中设置了地铁运营中很大一部分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系统,因此,它对保证地铁安全运行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所以车站位置的选择、环境条件的好坏、设计的合理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地铁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到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现代修建的地铁车站中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车站组成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对城市交通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矛盾和压力,同时,由于地面建筑物的修建,城市用地更加紧张,为了节约城市用地,建设立体化的城市受到普遍重视,且得到迅速的发展。
在以往修建的地铁车站中,绝大多数是为解决城市客运交通而修建的。
现在,由于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乘客对交通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车站的功能为适应这一变化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斯德哥尔摩地铁车站站厅通常划分成地铁使用区及城市公用区两部分。
在公用区内设有小商店、自动售货机,个别车站还设有理发室、照相馆、物件寄存等设施。
巴黎某地铁车站在站厅内设置了小休息区,为了与站内乘客人流分开,设计者将休息区的地面加高,其上设有休息椅、酒吧等。
东京银座站还设置了大型地下商场、停车库、仓库等设施。
使地铁车站在以交通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向商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