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相思扦插繁殖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44.33 KB
- 文档页数:3
马大杂种相思组培快繁技术施琼;胡峰;黄烈健;陈应彪【摘要】Objective]To improve the propagation efficiency and extend the planting of Acacia mangium × A.auriculiformis.[Method]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techniques of in vitro propagation of A.mangium ×A.auriculiformis using stem segments with buds collected from 16-year plants as the ex-plant .[Result and conclusion]Current season stem segments carrying 3-5 axillary buds were sterilized with w=0.1%mercuric chloride and φ=75%alcoho1 for 15 min and 30 s respectively before they were inoculated onto MS medium .Buds could be induced successfully on MS with a shooting rate of 95.68%. The bud proliferation index was 3.97 after being transferred onto MS +6-BA 1.5 mg· L-1 +NAA 0.1 mg· L-1+sucrose 30-40 g· L-1 for 35 d.The buds all rooted on the 15th day from inoculation onto 1/2 MS medium after pre-cultured on MS supplemented with IBA 600 mg· L-1 for 4-8 h.Inoculating the proliferated buds onto 1/2 MS+IBA 1.0 mg· L-1 +NAA 0.5 mg· L-1 +sucrose 30 g· L-1 also generated a high rooting rate of 99.43%.The survival rate reach 94.67% after the rooted plantlet are transplanted to the yellow soil medium .%目的提高马大杂种相思Acacia mangium ×A.auriculiformis良种的快速繁殖效率与推广种植力度.方法以马大杂种相思新生枝条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马大杂种相思组培快繁体系.结果和结论用质量分数为0.1%的升汞和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分别处理当年新生枝条第3~5个腋芽茎段15 min和30 s,然后接种至MS培养基进行初代培养,芽诱导率为95.68%;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5 mg· L-1+NAA 0.1 mg· L-1+蔗糖30~40 g· L-1,35 d的有效增殖倍数为3.97;将增殖芽接入含IBA 600 mg· L-1的MS固体培养基上预培养4~8 h后转接至无激素1/2 MS培养基上,15 d即可全部生根;或将增殖芽直接接入1/2 MS+IBA 1.0 mg · L-1+NAA 0.5 mg· L-1+蔗糖30 g· L-1生根培养基上,第15天时生根率为99.43%.将生根苗移栽至以黄心土为基质的营养袋内,存活率为94.67%.【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6页(P79-84)【关键词】马大杂种相思;组织培养;有效增殖倍数【作者】施琼;胡峰;黄烈健;陈应彪【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饶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饶平5157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2.89马大杂种相思Acacia mangium ×A.auriculiformis属含羞草科Mimosaceae金合欢属Acacia[1],主要分布在气温12~35℃,年降水量1 200~1 850 mm 和海拔50~350 m的地区[2].马大杂种相思具速生、固氮、涵养水源、极度抗瘠薄等优点,且树干通直、分枝细小,是城市绿化、营造高效生态混交林的优良种植材料,近年来在我国南方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对马大杂种相思离体快繁技术研究已有报道,但这些研究对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母株作为外植体来源缺乏重视[3];且有效增殖倍数低、芽苗质量较差、增殖芽可用于生根诱导的数量极少[4];移栽存活率仅80.4%[5].本试验从马大杂种相思多年生试验林中进行单株选优,对其离体快繁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建立了高效、高质的快繁体系,可应用于工厂化育苗,为马大杂种相思的良种选育及推广种植奠定基础.1.1 植株来源和试验材料选取马大杂种相思16年生抗风直杆型优良单株(AMA12001),先通过扦插繁殖获得较多的无性系材料,然后以其当年新生枝条的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研究.1.2 试验方法1.2.1 外植体消毒和初代培养最佳消毒时间的确定:于质量分数为0.1%的升汞溶液中分别处理外植体9、12、15 min,再分别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处理5、15、30 s,无菌水冲洗4~6次.最佳外植体部位的确定:分别将枝条的第1~2节嫩茎(上)、第3~5节嫩茎(中)、第7~8节嫩茎(下)剪成长1.0~2.0 cm带腋芽茎段.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在MS培养基上,每个处理接种60瓶,每瓶接种1株芽,重复3次,15 d后统计存活率和出芽率.1.2.2 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 6-BA、NAA单因子对增殖的影响:6-BA选择0.5、1.0、1.5、2.0 mg·L-14个质量浓度,探讨细胞分裂素对增殖的影响;NAA选择0.05、0.10、0.50 mg·L-13个质量浓度,附加6-BA 1.0 mg·L-1,探讨生长素对增殖的影响.6-BA、NAA不同质量浓度组合对增殖的影响:设置培养基中的6-BA与NAA质量比例为40∶1、30∶1、20∶1、15∶1、10∶1、5∶1、3∶1、2∶1,探讨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不同质量浓度比例组合对增殖的影响.基本培养基、活性炭质量浓度、糖浓度单因子对增殖的影响:基本培养基类型选择MS、1/2MS、改良MS;糖质量浓度选择20、30和40 g·L-1;活性炭选择0.1、0.5和1.0 mg·L-1.以上培养基均附加上一步骤筛选出的最佳激素浓度配比.每处理均接种20瓶,每瓶接种3株芽,重复3次,35 d后调查增殖倍数.1.2.3 最佳生根方法筛选高质量浓度激素浸泡法:将长2~3 cm的增殖芽在添加IBA 200、400、600、800和1 000 mg·L-15个质量浓度的固体培养基上分别预培养4和8 h后,转接入1/2MS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低质量浓度激素诱导法:将长2~3 cm的增殖芽接入含不同类型基本培养基、不同质量浓度活性炭及蔗糖、不同低质量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中进行不定根的诱导.每个处理均接种20瓶,每瓶接种3株芽,重复3次,培养15 d后统计生根率、生根条数.1.2.4 移栽和驯化生根培养10~15 d后,炼苗5~10 d,洗净根部的培养基后移栽到经消毒过的营养袋中,移栽基质选择黄心土.1.3 培养条件以上试验除特殊说明外,增殖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生根培养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均添加琼脂7 g·L-1、蔗糖30 g·L-1,控制pH为5.5~6.5,培养基均在121℃高压灭菌15 min,培养温度为(25±2)℃,每日光照12 h,光照度2 500 lx.1.4 统计分析使用Excel、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方差分析,以最小显著差数法(LSD)评价差异的显著性.2.1 外植体消毒对初代培养的影响2.1.1 不同处理时间对初代培养的影响带腋芽茎段是最理想的组培外植体材料,其诱导的芽遗传变异小,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6].本试验以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消毒效果见表1.处理1至处理3(升汞消毒9 min)的消毒时间偏短,导致污染率偏高,存活率偏低;随着升汞消毒时间的增加,污染率逐渐降低,存活率逐渐上升,当选用15min升汞配合30 s乙醇(处理9)消毒时,其褐化率虽然较高,但污染率仅6.67%,存活率达78.33%,是最适宜的消毒方案.2.1.2 不同部位的外植体对初代培养的影响外植体污染率、褐化率和芽诱导率受枝条的木质化程度影响较大.木质化程度越高,污染率越高,新生顶芽内生菌含量少,但材质娇嫩,容易被消毒剂杀死.枝条中上部半木质化的茎段出芽率高[7],且污染率低[8],本试验(表2)也发现中段(第3~5个腋芽)半木质化茎段污染率和褐化率都较低,且出芽率较高,因而当年生新枝第3~5个腋芽茎段是理想的外植体材料.综上所述,剪取枝条的中部(第3~5个腋芽)作为外植体,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和质量分数为0.1%的升汞分别消毒30 s、15 min,是获得马大杂种相思无菌材料的最佳途径.将无菌茎段接入MS基本培养基初代培养10 d后,腋芽开始萌动,30 d调查时新芽长约为2~4 cm(图1A),可用于增殖培养.2.2 丛生芽诱导与增殖培养基筛选2.2.1 6-BA、NAA单因子对增殖的影响增殖培养10 d左右从基部腋芽处开始冒出新芽,且茎段基部逐渐变粗.第35天时调查可知(表3),增殖倍数随6-B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6-BA质量浓度为1.0~1.5 mg·L-1时,增值倍数均达到3以上,且6-BA质量浓度为1.5 mg·L-1时,增殖倍数较高,芽长势较好;但当质量浓度达到2.0 mg·L-1时,芽玻璃化现象严重,有效芽减少.而NAA对芽生长起主要作用,随着NAA质量浓度的升高,芽体长势变好,当NAA质量浓度为0.5 mg·L-1时,芽生长健壮,生长速度快,但增值倍数低;而NAA质量浓度为0.1 mg·L-1时的增殖倍数最高,芽的长势也较好.2.2.2 6-BA、NAA不同浓度组合对增殖的影响腋芽的增殖不只受6-BA和NAA的绝对值影响,还受二者的比值影响[9],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表明,6-BA与NAA的质量比对马大杂种相思增殖倍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增殖倍数随着二者比值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6-BA)∶m(NAA)在2∶1至10∶1范围时,增殖倍数普遍较低,但芽的长势健壮,生长速度快.m(6-BA)∶m(NAA)为20∶1至40∶1时,腋芽处萌发出大量的丛生芽,但芽丛矮小,玻璃化现象严重,有效芽数目随比值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在此质量比范围时,增殖倍数呈现下降趋势,且芽品质变差.而当m(6-BA)∶m(NAA)为15∶1时(即6-BA为1.5 mg·L-1、NAA为0.10 mg·L-1),诱导的增殖芽一方面具有长势健壮的特点,又具有较高增殖倍数的优势,是试验筛选出较适宜的激素浓度比例.2.2.3 基本培养基、活性炭浓度、糖浓度单因子对增殖的影响由表5可知,活性炭、蔗糖质量浓度对增殖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培养基类型对增殖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活性炭质量浓度的增加,增殖倍数明显下降,但芽生长情况越来越好,甚至有部分芽开始生根,因此,当发现增殖芽出现玻璃化现象时,可将芽转移至添加有较低质量浓度活性炭(0.04 g·L-1)的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从而改善增殖芽质量;随着蔗糖质量浓度的增加,玻璃化现象也会得到缓解,有效芽数增多,芽的健壮程度也提升,当蔗糖质量浓度为30和40 g·L-1时显著优于蔗糖为20 g·L-1时的增殖效果,不仅增殖倍数较高,芽长势也较好;试验发现,虽然培养基类型对增殖倍数影响不大,但改良MS上的芽叶片更绿,生长也更健壮.综合以上试验结果,马大杂种相思比较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5 mg·L-1+NAA 0.1 mg·L-1+蔗糖30~40 g·L-1,培养35 d可获得3.97的有效增殖倍数,且芽体较健壮(图1B).在工厂化生产中,多次继代需要添加适量的Ac来改善芽苗生长情况,减小玻璃化现象发生.2.3 生根诱导2.3.1 高质量浓度激素浸泡法(两步生根法) 将在含有高质量浓度IBA的MS培养基预培养4、8 h的芽接入无激素的MS培养基后,第5天即可见白色圆点冒出,第10天时调查结果见表6.两步生根法生根效果普遍较好,不仅生根率高,平均生根数也较多.虽然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对生根率的影响达显著、极显著水平,但IBA200~800 mg·L-14个组诱导的生根效果总体差异不显著,芽长势也无明显区别;随着IBA质量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生根数逐渐增多,当IBA为1 000mg·L-1时,基部形成大量愈伤组织,根系过于发达,导致苗长势较差(表6).比较发现,4和8 h的预培养时间对生根效果并无显著差别,但预培养8 h的芽生根数略多,总体的生根率也较高.当选择IBA 600 mg·L-1预培养4~8 h后再转接至MS中,生根率可达100%,且苗较健壮,是较好的处理方法.2.3.2 低质量浓度激素诱导法将2~3 cm长的增殖芽接入I型至VI型生根培养基中,4~5 d后基部出现白点,6~7 d开始生根,15 d根最长,可达6.5 cm.由表7可知,I型、V型和VI型这3种培养基的生根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另3种培养基,而添加了0.1和0.5 mg·L-1活性炭的II型和III型培养基虽然平均根长要远高于其他组,但生根率却比不添加活性炭的低17.07%和40.50%;此外,蔗糖质量浓度为30 g·L-1的生根效果(I)要优于10 g·L-1(IV);1/2 MS(V)比MS(I)更利于不定根的诱导;IBA 1.5 mg·L-1(VI)比IBA 1.0 mg·L-1(V)诱导的根数要多,但根系太发达反而会抑制苗的生长;由此可见,不添加活性炭的V型培养基诱导马大杂种相思不定根效果最好,不仅生根率达99.4%,且根系较长,有须根,苗健壮.综上所述,马大杂种相思增殖苗生根可采用2种办法.方法1,用两步生根法,将增殖苗接入含IBA600 mg·L-1的固体培养基上预培养4-8 h后接种到1/2MS基本培养基上,15 d即可全部生根.方法2,直接将较健壮的增殖苗接入1/2MS+IBA 1.0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g·L-1培养基上,第15天时生根率可达99.43%(图1C).从节约成本,缩减操作程序的角度出发,方法2更利于工厂化生产.2.4 驯化与移栽生根培养10~15 d后,苗长至2~4 cm,根长达2~3 cm,在自然条件下炼苗5~10 d后,将苗根部的培养基洗净,移植于经高锰酸钾消毒过的5种基质的营养袋中,5种基质分别为:黄心土、黄心土∶沙(体积比分别为3∶1、2∶1、1∶1)、沙,盖膜保湿.1周后揭开薄膜,1个月后调查其存活率分别为94.67%、94.00%、96.00%、96.00%、93.33%,均在90%以上(图1D),以黄心土∶沙(体积比为2∶1、1∶1)生根率最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含沙量较多的营养杯在上山造林的运输过程中,容易松散,使得造林存活率低,因而,移栽基质应尽可能考虑黄心土.至此,马大杂种相思的组培快繁体系基本建立(图1).3.1 影响外植体消毒的相关因子外植体消毒成功与否,不仅与消毒剂的处理时间有关,也与外植体采集时间、外植体部位等因素有关,本试验发现半木质化枝条的中上部节段是最理想的外植体部位,春末夏初的晴朗天气采条可以降低污染.与赵建萍等[10]、张玮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3.2 影响增殖效果的相关因子想要获得高增殖倍数和短增殖时间,必须选择合适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质量浓度[12].本试验发现6-BA 1.5 mg·L-1、NAA 0.1 mg·L-1是最佳的适宜马大杂种相思增殖的激素质量浓度,不仅增殖倍数较高,芽体也较健壮.较高的激素质量浓度易使芽玻璃化,且外源调节剂对植物作用的时效较长[13],多次继代会使芽苗增殖缓慢、质量变差,可通过改变基本培养基类型、适当提高蔗糖质量浓度、适当降低激素质量浓度、添加低质量浓度的活性炭解决.3.3 影响生根效果的相关因子IBA与NAA组合使用可明显提高生根率,改善根的质量和苗的生长情况[14],本研究也证明,用IBA 1.0 mg·L-1+NAA 0.5 mg·L-1可获得较好的生根效果.Otroshy等[15]认为合适质量浓度的活性炭可提供暗环境、吸附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利于植株生长.本试验发现,活性炭的存在确实能促进苗的生长,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马大杂种相思不定根的形成,导致生根率下降,具体机理还有待相关研究证明.蔗糖是生根培养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还发现降低蔗糖质量浓度对根的生长影响较大,10 g·L-1的蔗糖质量浓度对根的生长不利,且苗生长缓慢,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30 g·L-1的蔗糖生根效果更佳.从节约生产成本、简化操作程序的角度来说,即使两步生根法可使马大杂种相思组培苗的生根率达到100%,却不宜采用,但对其他生根较困难的相思树种来说,是值得尝试的生根方法.【相关文献】[1] FAO.Seed sources establishment and tree improvement project,Sabah,Malaysia [C]//PEDLEY L.Variation in acacia mangium Willd.Rom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1982:41-42.[2] VOZZO JA.Tropical tree seedmanual[M].Washington D C:USDA Forest Service Agriculture Handbook 721,2002:899.[3]蔡玲,王以红,吴幼媚,等.五种相思树组织培养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3,32(1):24-26.[4]周丽华,张华通,刘颂颂,等.相思杂种:莞屏1号离体快速繁殖的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1996,12(3): 26-29.[5]熊建勇,宗亦臣,常金财,等.马大相思茎段的组织培养[J].林业实用技术,2011(9):29-30.[6]汪长水.卷荚相思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9,36(3):92-97.[7]林来水.黑木相思优良无性系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8]谢寅峰,张志敏,尚旭岚,等.青钱柳茎段腋芽萌发和丛生芽增殖[J].林业科学,2011,47(1):50-55.[9]赵建萍,柏新富,蒋小满,等.北高丛越桔芽器官离体培养与快繁体系的建立[J].林业科学,2007,43(5): 111-115.[10]张玮,黄树燕,谢锦忠,等.花吊丝竹组培快繁育苗技术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6):914-919.[11]曹孜义,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2-53.[12]阳莉,石大兴,麦苗苗,等.蓝花楹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2,20(1):26-32.[13]唐凤鸾,韦记青,蒋运生,等.黄花蒿组培快繁与种质离体保存的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8,16 (5):486-490.[14]OTROSHY M,MORADIK,NEKOUEIK M.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ytokinins in propagation of Capsicum annuuml by in vitro nodal cutting[J].Trakia JSci,2011,9(3): 21-30.。
台湾相思播种育苗技术研究摘要通过对台湾相思播种育苗生产的观察、调查,探讨了台湾相思种子处理、裸根苗培育、营养袋苗培育、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等处理措施,并就育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台湾相思;播种育苗;处理措施台湾相思为含羞草科金合欢属的常绿乔木,花黄色,呈金线般光亮,开花时香气馥郁,常栽植于道路两旁、公园、庭园等作为行道树和观赏树,其根部具根瘤,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在高州市房前屋后、路旁、山岭等地较为常见。
受台风“凡亚比”影响,2010年9月21日高州市东北部的马贵、古丁等镇发生了特大洪灾,造成严重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为使灾区尽快复绿,高州市苗圃场响应上级号召,于2010 年11—12月播种台湾相思,育苗逾20万株供应灾区绿化造林,此次育苗基本上取得成功,但也发现了台湾相思育苗中存在的问题。
该文基于此次育苗,总结出成功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1 台湾相思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e Merr.)又叫相思树、台湾柳、相思仔,为含羞草科金合欢属常绿乔木,高6~15 m,枝灰色或褐色,无刺,小枝纤细。
苗期第1片真叶为羽状复叶,长大后小叶退化,叶柄变为叶状柄,叶状柄行使叶片的功能,叶状柄革质,披针形,长6~10 cm,宽5~13 mm,直或微呈弯镰状,两端渐狭,先端略钝,两面无毛,有明显的纵脉3~5条。
头状花序球形,单生或2~3个簇生于叶腋,直径约1 cm,总花梗纤弱,长8~10 mm,花金黄色,有微香,花萼长约为花冠之半,花瓣淡绿色,长约2 mm,雄蕊多数,明显超出花冠之外,子房被黄褐色柔毛,花柱长约4 mm。
荚果扁平,长4~9 cm,宽7~10 mm,干时深褐色,有光泽,于种子间微缢缩,顶端钝而有凸头,基部楔形,种子2~8颗,椭圆形,长5~7 mm。
花期3—10月,果期8—12月[1]。
台湾相思是强阳性树种,不耐荫,性畏寒,适生于夏雨型、干湿季节明显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适宜于年平均气温18~26 ℃,能耐极端最低温-8 ℃,极端最高温40 ℃,月平均气温低于16~18 ℃时生长停滞,高于25~27 ℃时生长最快。
马大杂种相思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作者:徐军杰,卢爵广,袁徐澜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5期摘要:本试验选择马大杂种相思20年生抗风直干型单株,借助扦插繁殖技术获得足够数量的试验材料,再以当年新生枝条的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开展试验,旨在提高马大杂种相思的繁殖效率。
经研究发现,最适宜的消毒方法为15min消毒以及30s乙醇处理,污染率为6.58%,存活率为78.08%。
质量浓度1.0~1.5mg/L,增殖倍数达到3倍,芽长势较好;当NAA浓度为0.1mg/L时,增殖倍数最大,芽的长势优异。
当在IBA6000mg/L培养4~8h,再放入MS进行培养,能够实现生根率100%,同时幼苗生长旺盛,为最佳处理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消毒效果既与消毒剂处理有密切关系,同时还受到外植体采集时间以及采集部位等因素影响,增殖效果与6-BA、NAA浓度有关。
随着6-BA倍数的增加,增殖倍数呈上升趋势;随着NAA浓度的增加,芽体生长状况逐渐变好。
因此,借助高质量浓度激素进行浸泡处理,生根效果理想,不仅有着较高的生根率,生根数也较多。
关键词:马大杂种相思;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马大杂种相思是一种速生树种,引进自澳大利亚,属含羞草科金合欢属,与根瘤菌共生有着固氮的作用,能够在氮元素稀少的土壤中生存,抗瘠薄优势非常显著,同时可以涵养水源。
这种树的枝干通直,且分支较为细小,在城市绿化中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对于生态混交林的种植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目前在我国南方种植较为广泛[1]。
现阶段在马大杂种相思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在母株的选择方面,缺乏对优良性状母株选择的重视;其次在培养方面,目前还无法实现高倍增殖培养,芽苗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能够作为生根诱导的增殖芽数量十分稀少,移栽的存活率较低[2]。
本文选择马大杂种相思多年生试验林中的优秀种树,借助立体快繁技术进行研究,希望能使快繁技术向着高效、高质方向发展,为马大杂种相思的选种以及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思子扦插种植相思子,也称为相思树,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具有优美的形态和独特的香气,深受人们喜爱。
相思子的扦插种植是一种常见的繁殖方法,通过合适的环境和方法,可以成功地将相思子繁殖出更多的植株。
下面我将从相思子扦插的适宜时机、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谈谈相思子扦插的适宜时机。
相思子的扦插一般选择在春季和夏季进行,这个时候植物的生长旺盛,有利于扦插后植株的成活和生长。
此外,温度适宜的季节有利于相思子幼苗的生长,也可以提高扦插成功率。
因此,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相思子扦插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相思子扦插的方法步骤。
相思子的扦插方法比较简单,首先需要准备好相思子的茎段或叶片。
可以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的植株进行扦插。
将茎段或叶片插入到培养基中,保持湿润的环境并避免阳光直射。
通常情况下,相思子扦插后需要定期浇水和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在一定时间后,幼苗就会长出新的根系,这时就可以逐渐调整环境,让幼苗适应自然环境,促进植株的成活和生长。
最后,我们来谈谈相思子扦插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选用健康的茎段或叶片进行扦插,保证幼苗的生长良好。
其次,注意保持培养基的湿润和通风,避免造成幼苗的失水和发霉烂根。
此外,也需要注意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避免过高或过低温度以及阳光直射对幼苗的伤害。
另外,扦插后需要定期浇水,但也要避免过多的水分导致根系腐烂。
最后,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逐步调整环境,让幼苗逐渐适应自然环境,促进植株的成活和生长。
在进行相思子扦插种植时,以上的适宜时机、方法步骤、注意事项都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只有在合适的时机下,采取正确的方法步骤,并且注意种种事项,才能成功地进行相思子扦插种植,培育出更多的新植株。
相思子扦插种植不仅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也是一种对植物进行繁殖的重要方法。
通过扦插繁殖,可以增加植株数量,丰富植物种类,也有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
实验三作物有性杂交技术--以小麦有性杂交技术为例一、实验目的了解小麦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小麦杂交技术。
二、内容说明1.花器构造小麦(Triticumaestivum )属禾本科(Gramineae )小麦属(Triticum ),自花授粉作物。
复穗状花序。
由小穗无柄,紧密地排列在穗轴两侧,着生在穗轴节段上。
每一小穗由2枚颖片(通称护颖)和3~9个小花组成。
通常上部小花退化,仅下部2~4朵小花能正常结实。
每个小花有内外稃(通称内外颖),3枚雄蕊和1枚雌蕊,外稃内侧基部有2片浆片(通常鳞被)。
花药有4个花粉囊,柱头两裂羽毛状(图1-3)。
2.开花习性小麦多数品种为 开颖授粉,也有少数闭颖授粉。
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一般小麦品种每天有二次开花高峰,第一次约在上午9~11时,第二次约在下午3~7时。
其开花的高峰期随地区、品种、当时温、湿度有所差异。
小麦开花的最适温度18~23℃,最适相对湿度70~80%。
空气干燥、温度高,开花较早;天气阴湿,温度低、则延迟开花。
小麦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是主茎先于分蘖上的穗,每穗开花始至终了约3~8d 。
一个穗上的开花顺序是中上部小穗先开,而后向上向下依次开放。
同一小穗中基部小花先开,而后依次向上开放。
小麦开花时,鳞被吸水膨大,使内外颖张开,雄蕊的花丝迅速伸长,花粉囊纵裂、把花粉散在自己雌蕊的柱头上,并很快伸出小花外面,内外颖闭合,花粉囊留在颖外,完成自花授粉。
每朵小花内外颖开放至闭合约需15~30min ,全穗开花持续约3~5d 。
在自然条件下,小麦花粉生活力约可维持20min ,柱头生活力在适宜的条件下可持续6~8d ,但3~4d 后授粉结实率显著下降。
授粉后1~2h 花粉粒开始萌发,经24~36h 完成受精过程。
图1-3 小麦的花器构造三、材料仪器药品1.材料抽穗至扬花期的不同小麦品种。
2.仪器用具剪刀、镊子、隔离纸袋(4×14 cm)、塑料牌、回形针、铅笔、小杯。
杂交相思种植现状及栽培技术探析
谭万喜
【期刊名称】《农村科学实验》
【年(卷),期】2024()8
【摘要】相思为含羞草科金合欢属植物。
据统计,相思基因资源十分丰富,共有1200多个树种,广泛分布于除了欧洲和南极的世界各地,多数自然分布在海拔
100~500 m、年均气温24~30℃、年均降雨量1000~3000 mm的干旱、半干旱地带。
该文介绍了杂交相思的优良品种、主要培育技术、管理经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及效果分析,旨在为积极推进杂交相思种植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谭万喜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国有百笔林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99
【相关文献】
1.红壤侵蚀地种植大叶相思栽培技术
2.探析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3.优质籼粳杂交稻甬优4911在尤溪县作烟后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4.籼粳杂交稻甬优7850在永嘉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5.籼粳杂交稻品种嘉禾优7号江淮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相思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三种相思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一、研究背景
相思树是一种南美洲原产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因其花朵美观而在
我国广泛种植。
相思树种子含有一种名为DMT的植物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被广泛研究。
相思树生长缓慢,种子难以繁殖,因此研究相思树的组培快繁技术
对于促进相思树的大规模栽培和研究其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已有一些学者对相思树的组培快繁技术开展了研究,但其研究结果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究三种相思品种的组培快繁技术,并比较其快繁效果
和营养物质含量。
1. 实验材料
选取相思品种:波多利亚、柯波卡和威尔逊三种作为研究材料。
2. 实验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分别以不同的培养基组合为处理组,包括 MS、WPM、B5、N6和 AS培养基。
个体生长情况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情况均进行研究。
三、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1. 相思树三个品种在不同培养基组合下的生长情况和生长速度;
2. 组培快繁技术对相思树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组培快繁技术的适
应性;
3. 相思树次生代谢产物在不同组培条件下的含量和品质;
4. 探究不同培养基对相思树快繁效果的影响,寻找最佳快繁方案。
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推动相思树的大规模生产和进一步研究相思树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