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的校园(第2课时)》优秀公开课配套教学设计、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9.29 MB
- 文档页数:17
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本课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
2、行为与习惯:(1)通过活动,了解学校的规则和纪律,并能够自觉遵守。
(2)懂得尊重学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
3、知识与技能: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校园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设施,能利用这些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4、过程与方法: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做 4 面小组的队旗,分别标上 4 个小组的序号。
2、编排好参观路线,课前与医务室、传达室、图书室、校长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协调好参观时间。
3、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播放《可爱的家》的mv)师述: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在这个家庭里,有爸爸、有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啊?2、学生交流3、听了小朋友们的介绍,老师觉得每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关心我们,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就是希望我们能快乐地成长,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来到乘航小学这个大家庭,以后大家将在这个大家庭里学习、生活,那么你们对于我们的这个大家庭了解多少呢?(多媒体出示校园的大照片)2、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回答,板书课题)3、你们觉得我们的校园怎么样啊?(学生交流)4、其实啊,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有很多有很多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做一回小小探密家,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去探密,看看哪个小组收获最最多!【设计思路:采用探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奋点被提起来了。
】(二)校园探密。
1、准备阶段(1)(多媒体出示:校园探密)小朋友,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可是我们全班这么多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都往不同的地方去,那校园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分散奔向校园各个角落乱糟糟的图片)(2)谁来说说这样去探密好吗?(学生交流)(3)过渡:是呀,这样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探密活动不仅让我们的校园变得乱乱的,而且还会影响其他班级的同学的学习,这多不好呀,看来在出发前,还需要大家出出点子,让这次探密活动有秩序地进行,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可以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5、我们的校园(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
(2)行为与习惯:通过活动,了解学校的规则和纪律,并能够自觉遵守。
懂得尊重学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
(3)知识与技能: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校园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设施,能利用这些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4)过程与方法: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表达能力2、教学准备(1)做4面小组的队旗,分别标上4个小组的序号。
(2)编排好参观路线,课前与医务室、传达室、图书室、校长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协调好参观时间。
(3)多媒体课件3、教学过程(一)活动阶段过渡: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们出发吧,看看哪一个小组把这次探密任务完成得最好。
(1)各小组按路线开始探密(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中不同的场所,了解其不同的用途。
请有关部门(如医务室、图书室等)的工作人员介绍相关设施应如何使用。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路线回到教室。
(二)小结:小小探密员们,今天你们对我们的校园有新的发现了吗?老师可想知道大家探密的情况了,不如在小组中把你们的发现和你们的好朋友交流交流,到下一堂课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课的一开始,播放《可爱的家》的MV,先从学生自己的家开始说起,由“小家”引出“大家”,为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树立主人翁精神奠下结实的基础,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接下来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校园的图片,让学生来猜一猜,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参观校园的愿望。
接下来是准备参观,为了让学生能够有序地进行活动,达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现和收获,在课件里出示校园里学生到处奔走、乱糟糟的图片,让学生从反面得到教育,这样无秩序的奔走是没有效果的,从而引导学生知道该怎样有秩序地活动,根据学生的讨论,课件相机出示适当的做法,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和建议本课时主要是以学生参观校园为主,旨在让学生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凸显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并通过参观活动,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与设施。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5《我们的校园》新版教案教学设计《我们的校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校,喜欢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
2、了解并遵守学校的规则和纪律,行为文明礼貌。
3、寻找自己在学校的空间,建立与学校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
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规则和纪律,培养行为文明礼貌的习惯。
三、学情分析本课题是针对一年级新生从熟悉的幼儿园、家庭步入一个全新的小学生活不久,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一个主题。
一年级新生年龄小,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和新学习方式还无法完全适应。
因此,让他们尽早了解学校中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设备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本课中老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边看、边说、边感知,初步了解校园环境和各个设施、设备等,并引导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学校各个设施、设备的作用,正确使用的方法,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感官上初步熟悉新的学习环境,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四、教学准备1、拍摄老师办公室、大队部活动、功能室等视频,制作课件。
2、制作鲜花卡片、学校设施图片。
3、学生课前初步了解校园环境和主要设施。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我当教室解说员师:孩子们,今天那我们换了一个上课的地方。
这是什么地方?生:录播室。
师:对,这是我们学校的录播室。
今天我们是为了录课才来这的;那平时我们在那儿上课?生:教室。
师:是的,教室是我们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
上学都一个月了,你熟悉你们的教室吗?今天呀,徐老师想参观参观你们的教室,谁愿意当个小小解说员来介绍介绍?生:我们教室在一(4)班。
生:我们的教室里有电子白板、黑板、门、窗户、灯、座椅等。
师:刚才大家给我们介绍这么多真是不错的解说员。
你们看,这些都是教室里的,有你介绍到的吗?生:……师: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呢?谁能提醒大家?生1:这是电子白板,下面的电线要注意不要触电,电子屏屏幕不能画,电子屏的作用,上课、传递看不到的更多的信息。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我们的校园》(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校园》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围绕校园生活展开,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培养学生热爱校园、遵守校园规则的良好品质。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校园环境、校园活动、校园规则等方面,旨在让学生在了解校园的同时,学会与同学相处,遵守校园规则,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活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校园,对校园生活充满好奇,也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应。
他们在生活自理、与人沟通、遵守规则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培养良好的校园生活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校园活动、校园规则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校园、遵守校园规则的良好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与同学相处,自觉遵守校园规则,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活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珍惜校园生活,养成遵守规则、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校园活动、校园规则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校园、遵守校园规则的良好品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与同学相处,自觉遵守校园规则,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活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课件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校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
2.学习校园环境:让学生介绍自己所在的校园环境,了解校园的各个区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参加的校园活动,分享活动中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4.学习校园规则:让学生了解校园规则的重要性,学会自觉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活习惯。
《我们的校园》(第2课时)“我最喜欢的地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萌生喜欢校园的情感;2.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校园;3.熟悉并喜爱学校内学习、生活的场所。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刚入学的儿童对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和小学生这个陌生的角色充满新鲜与好奇,他们的内心满是期待与喜悦。
但同时,也会因环境与身份的改变而感到不安,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处在一种懵懂无知的境地,需要很好地引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当他们初次进入校园这一陌生的领域时,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的。
他们对于学校生活的认识与概念,可能仅仅来自于年长的已入学的孩子的生活经验。
许多新生家长没有时间或者不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教育。
新生能否快速适应校园新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老师的引导。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小学新生入学时往往处于一种被动与无助的地位,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尽快去适应新的环境,使他们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在新环境中开始学习生活。
了解自身角色的变化,树立我是小学生的意识。
能与同学分享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并表现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能够熟悉校园环境,尝试了解校园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关系,从认识校园到熟悉校园,再到喜欢上校园生活。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校园,熟悉并喜爱学习的主阵地:教室。
难点在于情感的生成: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萌生喜欢校园的情感。
在进行这些活动的同时或探秘后,可采取说说画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巩固认识,通过“说一说”,教师给予学生发表感受的机会,表达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感受上学的喜悦心情。
通过说说、画画最喜爱的地方,增进学生对校园的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知道利用设施解决校园生活中的问题。
相信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有效引导学生消除其紧张、焦虑的情绪,以积极愉快的心态迎接校园新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校园,熟悉并喜爱学习生活的场所。
《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到在校园生活中与师生分享的快乐。
2.知道自己成长为一名小学生了,体会到成为小学生的角色变化,初步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3.初步学会利用校园设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4.熟悉校园环境,尝试了解校园设施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对校园进行观察。
三、教学难点尝试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校园大揭秘1.出示教材第3页下方的两个问题:“我们的午餐是从哪里来的?”“老师不上课时会在哪儿?”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说出自己心中类似的疑惑;老师也可准备些“小问号”,如:我们的广播从哪里传来的?在学校里捡了东西,送到哪儿?2.组织学生通过交流和分享,一起揭开谜底。
老师可事先准备好学校场所照片,以便在交流时,避免空谈,让学生更清晰和熟悉。
小结:这节课解决了很多的“小问号”,相信大家的收获都很大,要想解决更多的“小问号”,需要大家继续到校园中去揭秘。
3.学生互评、老师评价。
活动二:认识我们的教室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教室组织讨论说说教室里的物品及作用。
2.带领全班学生到教室门口,认识本班的班级牌,并看看相邻班级的班级牌,体会班级牌的作用。
3.让学生找一找,除了本班所在的教室外,还有哪些教室也是自己学习的地方?活动三:我喜欢的地方1.你最喜欢校园的哪个地方?同桌间说说。
老师作适当的评价。
2.你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想象你准备怎样表达。
小朋友可以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等方法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完成有点困难,你也可以邀请你的好朋友与你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
3.展示成果:多媒体上展示学生的画,让该生说说自己画的内容。
活动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对我们的校园和班级又有了新的认识,我祝愿大家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茁壮成长!五、教学评价。
《我们的校园》(第2课时)“我最喜欢的地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萌生喜欢校园的情感;2.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校园;3.熟悉并喜爱学校内学习、生活的场所。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刚入学的儿童对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和小学生这个陌生的角色充满新鲜与好奇,他们的内心满是期待与喜悦。
但同时,也会因环境与身份的改变而感到不安,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处在一种懵懂无知的境地,需要很好地引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当他们初次进入校园这一陌生的领域时,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的。
他们对于学校生活的认识与概念,可能仅仅来自于年长的已入学的孩子的生活经验。
许多新生家长没有时间或者不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教育。
新生能否快速适应校园新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老师的引导。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小学新生入学时往往处于一种被动与无助的地位,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尽快去适应新的环境,使他们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在新环境中开始学习生活。
了解自身角色的变化,树立我是小学生的意识。
能与同学分享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并表现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能够熟悉校园环境,尝试了解校园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关系,从认识校园到熟悉校园,再到喜欢上校园生活。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校园,熟悉并喜爱学习的主阵地:教室。
难点在于情感的生成: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萌生喜欢校园的情感。
在进行这些活动的同时或探秘后,可采取说说画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巩固认识,通过“说一说”,教师给予学生发表感受的机会,表达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感受上学的喜悦心情。
通过说说、画画最喜爱的地方,增进学生对校园的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知道利用设施解决校园生活中的问题。
相信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有效引导学生消除其紧张、焦虑的情绪,以积极愉快的心态迎接校园新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校园,熟悉并喜爱学习生活的场所。
5.我们的校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校园,对校园充满期待2.使学生认识与自己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校园设施,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以及作为小主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
难点:尝试与同学合作去完成调查与交流的任务,初步了解调查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介绍学校,画出美丽的校园1.今天学校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兔小贝知道大家上节课做了一回小小探秘家,他也很想认识我们的学校。
你能选择一个校园里你最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兔小贝吗?2.介绍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一起来看一下吧。
声音洪亮态度大方你也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我最喜欢......因为......3.学生介绍校园最喜欢的地方。
4.我们的校园不仅有许多神奇的教室,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而且校园景色也非常优美,春天花坛里草翠花香,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累累,一片片红叶在秋风中飘落,同学们把它捡起来,做书签做标本。
冬天的校园银装素裹,你看下了一场大雪,同学们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推雪球呢。
(图片出示讲解)5.我们的校园美吗,赶紧拿出你手中的画笔把我们的校园画下来吧。
展示作品。
6.我们的校园真是太美好了,兔小贝都忍不住要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儿歌作为礼物了,一起来听一听吧。
《校园多美好》二、熟悉教室1.同学们,校园里有一个地方是我们每天要在那学习的地方,知道是哪吗?对,就是我们的教室。
这是我们太熟悉不过的地方了,可是你真的了解我们的教室吗?我们的教室里面都有什么?看一看,你都认识吗?2.这是教室里的图书角,同学们可以把从图书室借来的书摆放在图书角也可以自己从家里拿来自己喜欢的书摆放在这里供大家阅读。
图书角让我们的教室弥漫着浓浓的书香。
那么我们借书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送给大家。
3.我们的教室能够干净整洁可离不开这些小伙计的帮忙。
这里是教室的卫生角。
认识他们吗?他们都是什么?扫帚、拖把、簸箕、水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