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排序与衔接教案(7月20日).pdf
- 格式:pdf
- 大小:139.38 KB
- 文档页数:4
句子排序与衔接考点透视⏹1.选出在语段横线处插入的或依次插入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2.选出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3.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其通顺或符合逻辑。
明确目标⏹1、了解语句排序题的类型⏹2、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方法⏹3、运用方法解答题目⏹4、语句的衔接复习导航衔接与排序主要要求语言连贯。
1、语言连贯的要求:(1)围绕一个中心,保持统一的话题。
(2)安排好句子的先后顺序。
(3)注意句子之间或段落之间的过度和衔接。
(4)注意语意和语气保持一致。
2、梳理语句的方法:句子的组成一般有四种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心理顺序。
语句的梳理应统观全段,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从什么角度或方面来阐述中心句的,再按内在的逻辑联系加以梳理。
还可以抓住一些关联词语、代词和带总括性的词语来帮助分析。
衔接方法1、“话题同一”类语句的衔接。
看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主语、话题、叙述角度)是否保持同一,是“语句衔接题”常见的解答思路。
2、“句间关系吻合”类语句的衔接。
几个句子先说哪一个,有着一定合理的顺序。
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等)。
3“句间顺序合理”类语句的衔接。
句间的关系必须吻合其内在的逻辑。
4、“语境氛围协调”类语句的衔接。
选填这一类语句要充分考虑到原文语境,在情感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做到与原文的协调。
5、“词语照应、暗示”类语句的衔接。
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通过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能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呼应的题肢。
6、“短语类型一致”类语句的衔接。
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短语、句子,我们可以根据其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利用结构上对称性,来选择所填的语句。
7、“句式关联”类语句的衔接。
从所处语句的地位和作用上看,不外乎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在语段的开头,选填的语句有概括、总结和提示作用;二是在语段在中间,多用来承上启下或过度照应;三是在语段的末尾,用来总括或呼应。
句子的排序与衔接教案教案标题:句子的排序与衔接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句子的排序和衔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句子排序和衔接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加连贯和流畅。
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和实践提高句子排序和衔接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材料,包括已经混乱的句子和需要衔接的句子。
2. 准备一些例句和模板,用于讲解和练习句子排序和衔接的方法。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解释句子的排序和衔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写作中如何使文章更加连贯和流畅。
2. 提问学生他们在写作中是否遇到过句子排序和衔接的困难,以及这些困难对他们的写作造成了什么影响。
讲解句子排序:1. 介绍句子排序的基本规则,即主要从时间、空间、逻辑等方面进行排序。
2. 通过举例说明句子排序的方法,例如按照时间顺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细节等。
3. 给学生展示一些已经混乱的句子,引导他们进行排序,并解释他们排序的原因和逻辑。
讲解句子衔接:1. 介绍句子衔接的基本方法,包括使用连接词、代词、过渡词等。
2. 解释不同类型的句子衔接方法,例如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
3. 给学生展示一些需要衔接的句子,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衔接方法,并解释他们选择的原因和逻辑。
练习:1. 分发练习材料,让学生进行句子排序和衔接的练习。
2. 让学生互相交换练习结果,互相检查和提供反馈。
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句子排序和衔接的能力。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句子排序和衔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正确的句子排序和衔接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加连贯和流畅。
3. 提醒学生通过练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句子排序和衔接的能力。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注意句子排序和衔接的问题,并进行自我纠正和改进。
2. 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文章,分析其中句子排序和衔接的方法,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
3.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重点评选句子排序和衔接较好的作品,并给予奖励和认可。
句子衔接与排序教案教案标题:句子衔接与排序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句子衔接与排序的重要性,并能正确运用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2. 学生能够识别和使用各种句子衔接词和短语,以及掌握句子排序的基本原则。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连贯、流畅的文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投影仪或白板。
2. 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活动。
3. 准备学生练习册或作业纸。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起学生对句子衔接与排序的兴趣。
2.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在写作中,为什么句子衔接和排序很重要?- 你在写作中遇到过哪些问题与句子衔接和排序有关?- 你希望在本节课中学到什么?步骤二:讲解句子衔接(15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常见的句子衔接词和短语,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2. 教师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句子衔接的作用。
3. 学生与教师一起合作,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步骤三:讲解句子排序(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句子排序的基本原则,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2. 教师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句子排序的规律。
3. 学生与教师一起合作,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步骤四:练习与应用(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一个给定的话题,并按照逻辑顺序撰写一篇短文。
2. 学生交换短文,进行互评和修改,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3. 学生个别完成一些练习题或作业,以巩固所学内容。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句子衔接与排序的重要性和技巧。
2.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并鼓励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继续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活动:1. 学生可自主选择一篇文章,分析其中的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运用,并分享给全班。
2. 学生可在实际写作中尝试使用不同的句子衔接词和短语,以及句子排序的技巧,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句子的衔接排序教案教案标题:句子的衔接排序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句子的衔接排序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连接词和衔接词来正确地排列句子。
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和应用,提高句子的逻辑连贯性和流畅性。
教学重点:1. 连接词和衔接词的使用。
2. 句子的逻辑连贯性和流畅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包含不同句子的素材,例如故事、文章或对话。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向学生解释句子的衔接排序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2.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组杂乱无章的句子,要求学生尝试将其重新排列成有逻辑连贯性的段落。
讲解连接词和衔接词:1. 教师讲解连接词和衔接词的定义和用法,并给出一些常见的连接词和衔接词的例子,如:因此、然而、同时等。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尝试在句子中使用连接词和衔接词来增强句子的连贯性。
练习活动:1. 学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篇素材,素材可以是故事、文章或对话。
2. 学生阅读素材,并将其中的句子打乱顺序。
3. 学生在纸上重新排列句子的顺序,并使用适当的连接词和衔接词来衔接句子。
4. 学生互相交换并检查对方的句子排列和衔接是否正确。
讨论和总结:1. 学生将自己重新排列的句子和衔接词与同组同学进行讨论和分享。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句子的衔接排序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如写作、演讲等。
拓展活动:1.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一篇短文的写作任务,要求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句子的衔接排序。
2. 学生可以互相交换作文,并互相评论和修改,以提高句子的逻辑连贯性和流畅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的文章、故事和对话,进一步提高句子的衔接排序能力。
2.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写作比赛或演讲比赛,锻炼和展示句子的逻辑连贯性和流畅性。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句子的排列和衔接是否正确以及使用连接词和衔接词的准确性。
句子排序与衔接
考点透视
◼1.选出在语段横线处插入的或依次插入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2.选出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3.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其通顺或符合逻辑。
明确目标
◼1、了解语句排序题的类型
◼2、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方法
◼3、运用方法解答题目
◼4、语句的衔接
复习导航
衔接与排序主要要求语言连贯。
1、语言连贯的要求:
(1)围绕一个中心,保持统一的话题。
(2)安排好句子的先后顺序。
(3)注意句子之间或段落之间的过度和衔接。
(4)注意语意和语气保持一致。
2、梳理语句的方法:
句子的组成一般有四种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心理
顺序。
语句的梳理应统观全段,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从什么角度或方面来阐述中心句的,再按内在的逻辑联系加以梳理。
还可以抓住一些关联词语、代词和带总括性的词语来帮助分析。
衔接方法
1、“话题同一”类语句的衔接。
看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主语、话题、叙述角度)是否保持同一,是“语句衔接题”常见的解答思路。
2、“句间关系吻合”类语句的衔接。
几个句子先说哪一个,有着一定合理的顺序。
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等)。
3“句间顺序合理”类语句的衔接。
句间的关系必须吻合其内在的逻辑。
4、“语境氛围协调”类语句的衔接。
选填这一类语句要充分考虑到原文语境,在情感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做到与原文的协调。
5、“词语照应、暗示”类语句的衔接。
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通过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能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呼应的题肢。
6、“短语类型一致”类语句的衔接。
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短语、句子,我们可以根据其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利用结构上对称性,来选择所填的语句。
7、“句式关联”类语句的衔接。
从所处语句的地位和作用上看,不外乎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在语段的开头,选填的语句有概括、总结和提
示作用;二是在语段在中间,多用来承上启下或过度照应;三是在语段的末尾,用来总括或呼应。
8、“音韵和谐”类语句的衔接。
音节的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的对称(前文已述),二是上下文的押韵。
语句节奏和韵律的巧妙组合,常常能使语句结构更加紧凑,语意更为流畅。
调整句子顺序,一要理清思路,二要抓语言标志,如关联词、关键词、相同句式等。
从方法上讲要先确定首、尾句,然后再排列中间,也可以局部着手,逐步向整体扩展。
句子排序方法导引:
一.找关健句
一组句子的关键句有:中心句、起始句、过渡句、转折句、结句。
在做题时找准这些句子的位置,排序就迎刃而解。
二、判断出合理的顺序
一组句子组合在一起,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句子间需要一定的顺序。
说明类的段落从时间、空间顺序去判断;‘叙述段落从时间、事情的发展顺序去判断;议论性的段落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来判断。
三、找出内容相关性词语
在一段文章中,各部分之间、词与词之间、中心词与修饰词之间,都有很大的相关性,根据它们的相关性,就可以正确排序。
四、句子前后是否勾联
一个段落中语段的开头,往往有总领和提示的作用;中间的句
子多起到过渡;末尾往往起到总结作用。
此外句子往往由一物引出另一物,物物相连接,带有较强的勾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