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六则质量小故事
- 格式:ppt
- 大小:232.00 KB
- 文档页数:6
1\降落伞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生产的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虽然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但还差一点点。
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可是厂商不以为然,他们强调,任何产品都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
但是,降落伞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一千个跳伞的人中有一个人会送命。
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背着这个伞,亲自从飞机上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0!2\寻找差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普遍思想素质高,他们用生动的故事阐述观点,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意味深长,使一次次讨论激情洋溢,充满欢声笑语。
在参加浙江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会上,一位代表用“浙江普通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蔬菜摊上摆着两筐番茄,一筐标价每公斤10元,另一筐标价每公斤8元。
一个妇女在两只筐子前面反反复复地看了好久,实在看不出两种番茄的区别来。
她忍不住问摊主:“这两种番茄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差别在2元呀”……故事讲完了,引出了一片笑声,也引出了这位代表要讲的观点:“那位妇女为什么要在两筐番茄中寻找差距?因为她关注番茄的质量。
在现代社会中小到番茄,大到汽车、房子,消费者购物时首先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比较和研究,然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这位代表的发言,在小组会上引出了许多人关于质量的议论。
许多代表认为,质量竞争是没有国界的竞争,质量竞争是追求零缺陷的竞争,质量竞争是对客户关爱和理解的竞争。
没有国界的竞争“日本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产品质量问题严重,‘东洋货’在国际市场上名声非常不好。
为了摘掉这顶帽子,日本政府当年提出了‘质量救国’的口号,狠抓质量,各企业也纷纷响应。
若干年之后,日本产品质量有了根本性改观,一些企业为了占领国际市场,采取许多奇招展示自己产品不同一般的质量。
一次,日本西铁城钟表商为了在澳大利亚打开市场,提高手表的知名度,广告某月某日将在某广场空投手表,谁捡到归谁。
质量(8个)小故事第一篇:质量(8个)小故事1)降落伞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生产的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虽然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但还差一点点。
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可是厂商不以为然,他们强调,任何产品都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
但是,降落伞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一千个跳伞的人中有一个人会送命。
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背着这个伞,亲自从飞机上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0!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叹:现在的顾客越来越会挑剔了!有时提出的一些要求,在企业看来简直有些过分。
其实,应该说顾客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合理的,如果我们不理解或认为不合理,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处在顾客的位置上。
想一想上面的故事中,那位厂商负责人起先对军方的要求不以为然,但当那千分之一的死亡威胁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他就没有任何强调的理由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换位思考”是实现满足顾客需求的一个好办法。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第一项原则,顾客是每个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应把顾客的要求放在第一位。
每个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都会有自我评价,可对于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应该说顾客最具有发言权,因为顾客是产品的使用者,是服务的享用者,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感受最深,顾客的期望和需求,是促进企业发展,推动企业前进的强大动力,对于企业最有意义。
故事中,如果没有厂商负责人的角色转换,就很难出现不合格率为0的奇迹,我们每位从事与质量有关的工作者,都应善于学会使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在设计产品和生产产品的时候,心中要时刻装着顾客,假如我是顾客我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在策划服务和提供服务的时候,应多替顾客想一想,假如我是顾客我要求什么样的服务?始终保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样的工作效果肯定是积极的、主动的和负责的;这样的质量水平或服务水平,肯定会令顾客信任、满意和放心,从而得到顾客信赖,实现企业与顾客双赢。
古代关于质量的故事故事一:草木知质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国王,他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
他认为,只有优质的产品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有一天,国王决定验证他的观点。
他召集了全国各地最好的工匠来参加一项竞赛。
每个工匠都要制作一件精美的木雕作品,并交给国王评审。
比赛开始后,工匠们全力以赴地展示自己的技艺。
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到了评审的日子。
国王在寝宫里等待着工匠们的作品。
首先进入国王眼帘的是一件栩栩如生的花卉木雕,花瓣娇艳欲滴,枝叶栩栩如生。
国王对这件作品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件高质量的木雕。
然而,接下来进场的是一件更加精美的作品。
这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鸟雕,羽毛的细节处理得十分到位,仿佛随时可以飞翔起来。
国王震惊于这件作品的精湛工艺,认为这是更高水平的质量。
正当国王准备宣布胜出者时,一个年轻的农民走进了寝宫。
他手里拿着一颗小小的种子,说这是他的作品。
国王有些怀疑,但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
农民将种子放在土地上,然后嘴里念叨着什么。
不久,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
那颗种子迅速生长起来,成长为一棵高大的树木。
树上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吸引了许多蝴蝶和鸟儿。
国王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意识到,真正的质量不仅仅是外表的精美,而是内在的力量和生命力。
这个农民用一颗种子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
从此以后,国王更加注重产品的内涵和价值,鼓励人们用心去创造优质的产品。
这个故事也被流传下来,提醒人们,无论是制作产品还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注重质量和内在的力量。
故事二:质量至上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轻的陶工叫做李明。
他非常热爱陶瓷艺术,并以制作高质量的陶器而闻名。
有一天,一个富商听说了李明的名字,决定亲自前往购买他的陶器。
他带着大量的金银和珠宝来到了李明的陶坊。
富商看着摆满货架的陶器,心生欣喜。
他想要买下最漂亮、最昂贵的陶器。
然而,李明却向他推荐了一件平凡的小碗。
富商不解地问道:“这只小碗看起来普通无比,为什么你要推荐给我?”李明微笑着回答:“请您细心观察。
质量典故之一:三种人路上有个坑,第一种人是等人掉进去后救人,第二种人是树立牌子,建立标识,第三种人是填埋了坑。
人们会感激第一种人,记住第二种人,忘记第三种人。
质量管理(QA)就是第三种人,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但领导反而看不到你的工作和成绩。
第一种人是被动质量管理,出了质量问题我来解决,此时老板看到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费用或浪费,花了老板的钱而又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奖励,何乐而不为!第二种人是“绕道而行”,能避开问题却不能最终解决问题。
虽然工作效率低了或成本大了,但是老板也能知道避免了质量事故,还是会得到老板的肯定。
第三种人是预防管理,化质量事故于萌芽之中。
以预防措施来保证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员(QA)就是第三种人,工作就是填坑,排除质量隐患,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但领导反而看不到你的工作和成绩。
质量典故二:麻雀虽小,五脏六肺俱全一个产品的质量,来源于技术、工艺、设备、原料等质量管理的综合,技术的因素是先天性的,是产品开发期的重点因素,而一旦产品进入成熟生产期,综合管理决定了产品的质量。
据统计,各种产品质量方面的事故,绝大多数都是人为的过错或是漫不经心引起的,而不是工艺的原因。
技术管理要有科学的态度,工艺参数的准确可靠,技术细微处的总结和积累;设备管理日常化,保证设备状态的完好,设备参数的准确可靠,我们要会“管设备”,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修设备,更惨的是往往设备还修不好;质量管理讲究全过程,原料质量决定了产品质量,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质量记录(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全面真实,生产记录是技术分析、总结、提高进步的基础和依据,也是质量分析、追溯的依据,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生产、卫生、记录”是GMP工作任务的三大块。
麻雀虽小,五脏六肺俱全。
要保证产品的质量,技术(管理)员、设备(管理)员、质量(管理)员(QA)一个不能缺!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中心思想。
质量典故三:看病找医生化验血相、透视、拍片仅是分析病情的手段,看病、治病还是要找医生。
身边的质量小故事近年来,随着质量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已成为企业和个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身边的小故事,它们或许并不起眼,但却能带给我们关于质量的深刻启示。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身边小故事,带您一起思考质量的重要性。
故事一:雨伞的品质某天,我们这里突然下起了大雨。
我还没来得及找到一把雨伞,同事小李已经向我借了一把。
雨伞外观普通,但在雨中,我却发现它特别坚固,没有一丝渗漏的痕迹。
后来我才了解到,这把雨伞是小李花了稍高一点的价格购买的,而不是那些便宜质量不过关的货品。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质量并不仅仅是外观的美丽,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实用性和耐用性。
对于一件产品来说,我们不能只看外在的包装,而忽视了内在的品质。
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其他产品,它们的质量决定了它们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效果。
故事二:饭店的服务质量我曾经去一家小饭店就餐,一位服务员态度冷漠,点菜时经常出错,整个就餐过程让人感到不愉快。
相对地,我去了一家饭店,饭店虽然不大,但服务员的态度十分热情,服务周到。
即使出现小问题,他们也会以积极的态度及时解决。
这段小故事让我认识到,服务质量也是质量的一部分。
一个企业或个人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满意度。
优质的服务不仅仅能让顾客满意,还能够赢得口碑,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长期客户。
故事三:食品卫生问题有一次,我购买了一包饼干,打开后发现里面有一只小虫。
尽管饼干的外观美观,包装以及产品的广告都很吸引人,但里面的质量却令人担忧。
这次经历让我对食品质量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食品质量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我们应时刻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支持并购买具备质量保障的食品。
企业应该加强质量管理,确保生产的食品符合卫生标准,消费者不会因质量问题而受到伤害。
故事四:手机质量问题手机作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
我有一次朋友买了一部新手机,但使用不久后就出现了屏幕抖动和电池发热的问题。
经典质量故事故事一:世界上最好的行医者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名叫李医生的行医者。
李医生擅长医术,无论是传统的中医还是现代的西医,他都了若指掌。
村子里的居民们都深深地敬重并称他为“世界上最好的行医者”。
李医生宽宏大量,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诊治病人。
无论是富裕的村民还是贫穷的农民,他都不分彼此地全力帮助他们。
他总是以真诚和慈悲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病人,不管患者病情多么严重,他都会用最大的努力去治疗并给予希望和鼓励。
一天,一个小女孩被狂犬病咬伤了,她的家人非常着急。
村子里的其他医生都认为救治这个小女孩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甚至觉得她再也无法存活下去了。
但是,李医生有着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和坚定的决心。
他立即开始寻找抗狂犬病的解药,并亲自照顾这个小女孩。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李医生不断地研究文献、请教专家,并尝试各种可能的方法。
他毫不气馁,充满信心地对小女孩的家人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会全力以赴。
”最终,李医生成功地找到了可以治愈小女孩的方法,小女孩康复了。
这个故事迅速传遍了整个山村,人们纷纷感慨地说:“李医生是世界上最好的行医者,他救了那么多人的命,真是一位伟大的医生。
”李医生并不以这些称赞为荣,他只是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行医信念。
他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个病人都应该得到最好的治疗。
他的努力和奉献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注病人的需求并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通过李医生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行医者,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每一位病人,尽力去提供最好的医疗护理,并且永不放弃希望和努力,就一定能够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恢复健康。
故事二:致命的皮球事件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小型的皮球制造公司,以生产高质量的皮球而著名。
这家公司的质量控制非常严格,他们从原材料的选取到生产工艺的把控,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有一次,这家公司的工人们发现一批皮球出现了质量问题,球面的皮革出现了裂痕和破损的情况。
《质量月小故事大道理系列》之名副其实质量月是每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提高员工对质量意识的重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
在这个月里,许多公司会组织员工参与各种活动,其中就包括讲解质量相关的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虽然字数不多,但却蕴含着许多有关质量管理的道理。
在质量月的氛围下,员工们通过这些小故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管理的原则。
故事一:拒绝次品,追求卓越从前,有一个小镇的一家制鞋厂,以生产高质量的鞋子而闻名。
有一天,一个小孩走进制鞋厂打鞋。
这时,一个鞋匠正在严格地检查鞋子的每一个环节。
小孩看着鞋匠的工作,好奇地问:“为什么你这么认真地检查每双鞋子?”鞋匠微笑着回答:“我的孩子,我们的目标是生产出高质量的鞋子,让顾客满意。
只有每双鞋子都经过严格检查,保证没有任何瑕疵,才能真正达到这个目标。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制鞋厂的鞋匠追求卓越的态度。
他们不仅注重产品的外观,还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出的道理是: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拒绝次品,追求卓越,为顾客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故事二:质量责任无小事在一个工厂里,一个工人发现自己的工作台上有一个小问题,他没有理会,以为这只是一个细枝末节的小事。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导致整个生产线出现故障。
工厂的生产计划被迫延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公司的经理找到这个工人,责问他为什么没有及时处理这个小问题。
工人低头承认错误,并说:“实在是觉得这个小问题无关紧要,没有想到会引发如此大的影响。
”经理严肃地说:“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所谓的小问题。
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质量责任是每个员工的义务。
即使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也可能因为被忽视而引发更大的后果。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积极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做到事事亲力亲为,事事精益求精。
故事三:信任是质量管理的基石有一天,一个小男孩去爷爷家玩,他看到爷爷正在修理一辆旧自行车。
6则质量小故事小故事1:“猫捉老鼠”的游戏老厂的生产因条件的因素,质量管理也就马马虎虎的过了。
终于搬进了GMP新厂房,于是学习、培训、上岗、生产。
但人的质量素质不是一夜间就能飞快提高的,公司的整体质量意识依旧,旧的行为、习性难改,于是乎就有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卫生是GMP的基础,卫生来自于个人卫生习惯,关门、戴帽子是第一课。
宣贯、检查,收效甚微,不得已,只有不定时去车间督促,强制执行。
一次次狠批之后,知道了我的到来的目的,一个个还有长进:见了我能躲的就躲到设备后面立马戴好帽子,不能躲的就主动戴好;走廊那头,远远的见了我就赶紧就近躲进房间,躲不了的、被我抓住的,我手一抬手一指立马就戴好了,我也就算是放过了。
长期以往不是办法,于是出台了一个关于戴帽子的管理规定:一次不戴帽子被抓罚款两元,在现场的领班、车间主任同罚一元,领班、车间主任不戴帽子被抓双倍罚款。
报告交上去,领导认为不能只有罚没有奖,也不能罚出情绪来,于是乎关于戴帽子的管理规定泡汤。
猫还是猫,老鼠还是老鼠,“猫捉老鼠”的游戏还在继续。
一句戏言,道出了质量管理的感慨万千!小故事2:三种人路上有个坑,第一种人是等人掉进去后救人,第二种人是树立牌子,建立标识,第三种人是填埋了坑。
人们会感激第一种人,记住第二种人,忘记第三种人。
质量管理(QA)就是第三种人,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但领导反而看不到你的工作和成绩。
第一种人是被动质量管理,出了质量问题我来解决,此时老板看到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费用或浪费,花了老板的钱而又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奖励,何乐而不为!第二种人是“绕道而行”,能避开问题却不能最终解决问题。
虽然工作效率低了或成本大了,但是老板也能知道避免了质量事故,还是会得到老板的肯定。
第三种人是预防管理,化质量事故于萌芽之中。
以预防措施来保证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员(QA)就是第三种人,工作就是填坑,排除质量隐患,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但领导反而看不到你的工作和成绩。
六个质量管理故事,个个值得分享!我们1%的失误,对顾客而言就是100%的损失,来看下面6个质量管理的故事,或许能有所启发!1、割草的男孩(哲理故事)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感想:1.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2.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
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e-works公众号内容不错,值得关注】3.不光是营销人员,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对于我们每个职能部门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4. 这也是沟通的问题, 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
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应该算是一种创新吧。
(营销人员可以借鉴,冒充别人打电话给经销商,看看是否有些地方可以改进)2、德国人的规则最近读到一篇短文,是嘲笑循规蹈矩的德国人的:“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
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
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