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数字化医院评审标准(试行)
- 格式:pdf
- 大小:341.64 KB
- 文档页数:29
附件2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改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制定本评价标准。
一、评价目的(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发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发展指南,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有序地发展电子病历系统。
(三)引导电子病历系统开发厂商的系统开发朝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更趋智能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医院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有力工具。
二、评价对象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价分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9个等级。
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各个局部系统的要求和对医疗机构整体电子病历系统的要求。
(一)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1.局部要求:无。
医疗过程中的信息由手工处理,未使用计算机系统。
2.整体要求:全院范围内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处理的业务少于3个。
(二)1级:独立医疗信息系统建立。
1.局部要求:使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医疗业务数据,所使用的软件系统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软件,可以是单机版独立运行的系统。
2.整体要求:住院医嘱、检查、住院药品的信息处理使用计算机系统,并能够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方式将数据导出供后续应用处理。
(三)2级:医疗信息部门内部交换。
1.局部要求:在医疗业务部门建立了内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共享并进行处理。
2.整体要求:(1)住院、检查、检验、住院药品等至少3个以上部门的医疗信息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完成本级局部要求的信息处理功能,但各部门之间未形成数据交换系统,或者部门间数据交换需要手工操作。
(2)部门内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
申报条件:1.设立有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科室)。
2.已建立HIS、LIS、PACS和EMR其中两个以上的信息系统。
3.已建成医院信息系统专用机房。
评审内容:医院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应用集成、数据标准、信息安全和信息利用等七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评审方式: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核实情况、逐项评分。
评审程序:(一)评审工作按地区进行。
评审专家组持派遣函到当地卫生计生委衔接,当地卫生计生委协调安排相关单位配合评审,原则上每家医院评审时间为一天。
(二)所在医院的评审工作由当地卫生计生委主持。
(三)专家组按下列程序开展数字化医院评审工作。
1.在医院组织的评审汇报会上向到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出示评审标准。
2.由评审小组组长向与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宣读《四川省数字化医院评审专家工作纪律》。
3.由评审小组组长向与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公开评审方法:一听:听取被评审医疗机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介绍;二看:看现场、看资料;三对:核对数据和相关资料;四访谈:随机访谈管理人员、医务工作者、患者;五评分:专家组各专家根据分工,严格对照《四川省数字化医院评审标准》(2016版),独立完成所负责的评审内容的检查,客观公正地给出评审结果;六封存:现场检查评审结果后,不对评分进行汇总,专家组各专家评出的分数和相关资料随即用医疗机构提供的档案袋进行现场封存;七交流:召开会议,由专家组向当地卫生计生委随行领队和医疗机构相关人员介绍评审情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交流并提出医疗信息化建设相关意见建议。
(四)评审结果统计汇总。
一个地区评审结束后评审小组组长将所有的评审材料及时交回省卫生计生委统一保管,所有申报的医疗机构评审结束后由省卫生计生委安排工作人员统一进行拆封和统计评审结果,核对无误并写出总结报告报省卫生计生委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评审复查。
对有质疑和其他原因需要复查的医疗机构,由省卫生计生委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并组织复查。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降低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降低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豫发改收费[2008]1830号)各省辖市和巩义、邓州、永城、项城、固始、中牟县(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办)、卫生局,省直医疗机构:为了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费用负担,缓解群众“看病贵、就医难”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工作安排和“两转两提”工作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降低部分检查、检验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降低的检查、检验等医疗服务具体项目和价格详见附件。
附件所列各项目价格均为相应级别医疗机构的最高限价。
二、降低部分项目医疗服务价格,是省委省政府承诺为群众办好的“十大实事”的内容之一,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要提高对降低医疗费用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务必把降价政策落实到位。
各地、各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不执行或推迟执行降价规定。
三、各地要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切实规范医疗机构的价格行为。
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的规定执行,认真落实“一日清单”和价格公示制度,严禁巧立名目、擅自提价或分解收费项目、随意加收材料费用变相涨价。
各级价格监督检查机关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乱收费现象和不认真落实本通知降价规定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四、本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各地价格、卫生主管部门对降价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对执行中存在的政策性问题及时反馈。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标准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标准主要是为了确保门诊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能够顺利实施,并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审标准,供参考:1. 系统功能:门诊系统应具备完善的预防接种管理功能,包括预约管理、排队管理、病历管理、接种记录管理等。
系统应能够提供预防接种相关的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功能。
2. 数据安全:系统应采用高级的数据加密和防护措施,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得到保护。
系统应支持多级权限管理,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修改相关数据。
3. 接口连接:系统应与其他相关系统(如医院信息系统、社保系统等)进行接口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流。
这样能够避免多次录入同一份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4. 使用便捷性:系统应具备简单易用的界面和操作流程,能够方便门诊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和查询。
系统应能够提供实时的提示和提醒,确保门诊医务人员不会遗漏任何疫苗接种信息。
5. 异常处理和报警:系统应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比如疫苗过期、疫苗库存不足等。
系统应能够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及时向门诊医务人员发送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6. 知识库和培训:系统应提供预防接种相关的知识库和培训资料,方便门诊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最新的预防接种政策和操作指南。
系统应具备在线培训和考核功能,帮助门诊医务人员提升专业能力。
7. 反馈机制:系统应提供反馈渠道,让门诊医务人员可以及时向系统提供意见和建议。
系统运营方应及时处理和回复这些反馈,不断改进系统功能和性能。
总之,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标准应该包括系统功能、数据安全、接口连接、使用便捷性、异常处理和报警、知识库和培训、反馈机制等方面,以确保门诊能够顺利实施数字化转型,并提供高质量的预防接种服务。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标准是为了推动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转型,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将进一步详细阐述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标准的相关内容。
附件2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改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制定本评价标准。
一、评价目的(一)全面评估各医疗机构现阶段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所达到的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二)使医疗机构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各发展阶段应当实现的功能。
为各医疗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发展指南,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有序地发展电子病历系统。
(三)引导电子病历系统开发厂商的系统开发朝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更趋智能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医院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有力工具。
二、评价对象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评价分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9个等级。
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各个局部系统的要求和对医疗机构整体电子病历系统的要求。
(一)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
1.局部要求:无。
医疗过程中的信息由手工处理,未使用计算机系统。
2.整体要求:全院范围内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处理的业务少于3个。
(二)1级:独立医疗信息系统建立。
1.局部要求:使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医疗业务数据,所使用的软件系统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软件,可以是单机版独立运行的系统。
2.整体要求:住院医嘱、检查、住院药品的信息处理使用计算机系统,并能够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方式将数据导出供后续应用处理。
(三)2级:医疗信息部门内部交换。
1.局部要求:在医疗业务部门建立了内部共享的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共享并进行处理。
2.整体要求:(1)住院、检查、检验、住院药品等至少3个以上部门的医疗信息能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完成本级局部要求的信息处理功能,但各部门之间未形成数据交换系统,或者部门间数据交换需要手工操作。
(2)部门内有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