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学期语文第一课(2018)-
- 格式:pdf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28
在古人的称谓中有一种叫作“谦称”,这是古人专为自己准备的,如“愚”、“鄙”、“在下”等等,哪怕是天下第一的帝王也会自称“孤、寡”,中国自古就认为“谦虚是美德”,对“孔融让梨”这样的故事大加传颂。
在谦虚传统的影响下,我们经常一味地强调别人的重要,而忽视了自己,那我们自己到底是否重要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有自己的梦想。
没有梦想的人,将会生活在一片灰暗的世界,犹如一潭死水,泛不起半点涟漪。
小时候,我们曾经渴望拥有一身漂亮的衣服,希望得到一个篮球,梦想成为解放军叔叔……那时的我们,渴望长大。
现在,我们长大了,大家的梦想是什么呢?“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华民族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共同的家园,家园的兴衰沉浮与儿女的悲欢离合密切相连。
因此,中国人民无不期盼国运盛、民族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成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那么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又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呢?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菽粟..( ) ②混淆.( ) ③琴弦.( ) ④翱.翔( ) ⑤寰.宇( ) ⑥濡.养( ) ⑦粗糙.( ) ⑧肋.骨( ) ⑨裸.露( ) ⑩回溯.( ) ⑪胚.胎( ) ⑫生死攸.关( ) (2)多音字 ①薄⎩⎨⎪⎧ 单薄.( )薄.板( ) ②涨⎩⎪⎨⎪⎧ 涨.潮( )头昏脑涨.( )③处⎩⎪⎨⎪⎧ 处.世( )处.所( ) ④颈⎩⎪⎨⎪⎧ 颈.项( )脖颈.( )⑤载⎩⎪⎨⎪⎧ 承载.( )记载.( ) ⑥解⎩⎪⎨⎪⎧ 解.决( )押解.(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濡( )儒( ) (2)⎩⎨⎪⎧ 栗( )粟( ) (3)⎩⎪⎨⎪⎧ 诺( )偌( ) (4)⎩⎪⎨⎪⎧ 霭( )蔼( )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1)生死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万劫不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掉以轻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鬼斧神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相濡以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独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学习重点1.学会用普通话正确诵读。
2.了解普通话和方言语音的差异。
阅读引子“‘打人’的理发馆”,思考:这个相声片段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乡音知多少”,思考:粤语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有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什么是方言?现代汉语分几大方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普通话有何地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习普通话的途径有哪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面对方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语言是汉语,现代汉语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七大方言。
高一开学第一课作文高一开学第一课作文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个漫长的暑假已过去,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踏入了一个陌生的全新校园,开始了自己高中三年的征途。
在过去的征程中,曾拥有过欢笑,拥有个阳光,这都已成我们永远的回忆,现在加上一把锁将它封锁起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切都是新的,看呀!新的学期正在向我们招手。
经过了以往的风吹雨打,我们遇到过许多想要打败我们的对手,但是因为我们的坚持不懈,现在已稳稳的战胜了对手,所以我们凭借着自身的强悍最终获得了成功。
这次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在每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望:期望着自己在这新的学期里能跑得更快更高,也特希望自己以后的未来可以更美好,因此,我一定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展现着自己迎接新学期的新打算。
也为自己好好的制定行学期的计划,让自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与目标。
当然,在新的学期中,我要比以前要更努力的学好每一科功课,同时也要在学习方面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扰乱课堂纪律。
只要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自己能付出一份努力就能换取一份收获。
学习不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任务,而是一种受益,是我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情,同时学习是有一定的压力与辛苦,但这些辛苦却可以让我们学到足以受用一生的知识,所以在学习中不吃苦和没有经过挫折磨难绝对难以体会到学习的艰辛,而学习需要努力、需要奋斗、需要勇敢的去战胜挫折才能收获成功,在成功中是我们需要努力,成功背后是我们辛勤的汗水,没有耕耘就哪有收获没有付出哪有所得。
所以就更应该好好珍惜这段宝贵的时光充实自己,把自己的理想变为势不可当的动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向着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奋力前进!新的一学期已经走我们的视线了,开始我们新的旅程,扬起新的风帆!我要努力加油,在绚丽多彩的学校生活中,应该好好的为自己当冲锋力了,让自己在这新学期里能飞翔的更高。
面向新的征程,也许会有坎坷,艰险,我一定会战胜一切困难,避过所有的浅滩,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课时跟踪检测(一)沁园春长沙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两项是()A.“七一”前夕,市委老党员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四周年,精,重温入心组织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支部活动,他们集体回忆峥嵘岁月....党誓词。
B.有些风华正茂的儿童沉迷在网吧里,浪费了时光,荒废了....学业,真让人痛惜。
,信心百倍,激C.聆听着马年新春的激昂鼓点,我们意气风发....情满怀。
在“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下,中国大地正飞驰在希望的田野上,前程似锦,活力无限。
D.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的王者霸气,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挥斥方遒....E.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心情澎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湃。
解析:选BE B项,使用对象不当.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E项,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此处望文生义。
A项,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C项,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D项,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诗人毛泽东》一书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毛泽东诗词的巨大成就,使读者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艺术。
B.据斯诺登通过英国《卫报》报道表示,他“从未向中俄政府提供情报”,中俄“也没有从其笔记本电脑里提取信息”。
C.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出现,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D.“炫通水诗赋朗诵会”在散文诗朗诵《水水水》中拉开了序幕,一首声情并茂的《难离故土》表达了南阳人为南水北调无私奉献、背井离乡的壮举,感人泣下。
解析:选A B项,句式杂糅。
“据……报道"和“斯诺登通过……表示”两种句式杂糅,删去“据”和“报道"。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三篇篇一1、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学科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3、了解--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老师的学习要求4、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讲授要点:一、开场白和自我介绍二、理解"语文"1、语文--语言、文字(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4)写(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达到表达的目的)2、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与区别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1)初中固定一块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选修",还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块构成;(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3)初中学的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1、最难学好,因为主要靠自学,老师的作用小;2、积累要求高,记忆的东西要求多,了解的东西要求多,要记性;3、语言文字的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能迅速达成;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需要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的习惯你养成了吗?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量大,自修实践性强。
这就告诉我们:第一学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努力。
语文考试在五个层级上考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赏析评价。
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说到底,就是考学生的记性和悟性。
而记性和悟性绝不能在短时间内速成,需要长时期的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3教案设计精品-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ﻪﻭ教学要求:ﻪﻭﻪ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ﻪ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ﻪ教学重点:ﻪ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ﻭﻭ教学难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精品ﻭﻭﻪ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ﻪﻭﻭ教学过程:ﻪﻭ1.教学第一部分。
ﻭ一、教学第一部分。
ﻭﻭﻪﻭ(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ﻭﻪﻭﻭ(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ﻪﻭﻭﻪ(3)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ﻪ2.教学第二部分ﻭﻪﻭﻪ(1)根据上一部分。
(2)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
(强调修改的意义)ﻭ(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ﻭﻪﻭ(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ﻭﻪﻭﻪ(5)小结。
ﻭﻭﻪ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ﻪﻭ1.谈话导入。
ﻪﻭ(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ﻪﻪ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ﻪ(1)学生自由读散文。
ﻭﻪ(2)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ﻭﻭﻪ(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ﻪ(4)指名读,齐读ﻭﻪ3.感悟ﻭﻪ(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ﻭﻪﻭ(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ﻪ(4)师生小结ﻭ第二课时ﻪ教学要求:ﻭﻭ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ﻭﻭﻪﻭ2.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ﻭﻭ3.学写毛笔字。
ﻪ教学重难点: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ﻪﻪﻭﻭ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ﻭﻪﻭ教学过程:ﻭﻪﻭ1.指导ﻭﻪ(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节。
高一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
由于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作者为你整理的《高一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期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篇一】一、活动目的结合区教育局“开学第一课”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实效性做好本年度德育教育、养成教育、常规教育等内容,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思想、有主见、有行动的时期少年。
二、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三、活动内容(一)第一讲升旗仪式及其他1、8:30分进行“新学期、新起点”升旗仪式2、8:40分进行我校常规德育工作――《收心教育》(二)第二讲“让企图起航”主题班会我校大队部以大队会的情势带领全部学生召开主题班会,以队部发出倡议、师生互动、辅导员采访、学生互动、动手操作、歌曲插入等多角度、多方位进行。
1、在歌曲《清晨》的旋律中,调动学生情绪。
辅导员导语导入主题2、话题设计并向全部学生提问,假期终止了,你收获了什么?校级领导和辅导员等深入班级,采访与聆听。
播放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十三分钟)3、新学期你为自己肯定目标了吗?学生在教室中明确学期任务,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七分钟)4、你的企图是什么?怎样实现自己的企图?学生教师中抒发企图情节,以及行动目标。
广播室播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十分钟)5、座右铭板块互动。
辅导员讲授什么是座右铭,座右铭的意义,座右铭的种类,大家的座右铭等,请学生们将家中找好的座右铭,设计书写在卡片上,并粘贴在书桌右侧,同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座右铭以及挑选这个座右铭的原因。
辅导员从而导出:“我的梦中国梦中国梦我们的梦”这一理念。
(十五分钟)(三)第三讲两操因天气原因,我校将本块活动重心放在眼保健操上,以听音乐做,班主任纠错,再跟随音乐做,学生间相互纠错,最后巩固练习为主。
开学第一课高一作文开学第一课高一作文(通用28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学第一课高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开学第一课高一作文篇1中国书上说:“在亡国沦为奴隶的人,只要记得自己的预言,就像拿着钥匙打开监狱的大门。
”政治书上说:“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史书上说:“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大多数优秀的中国文化都是通过它记录和传播的。
”从商代的甲骨文到西周的金文,再到秦朝的李殊,都有很强的中国艺术,甚至有人把汉字誉为中国五大奇迹。
这绝不是空穴来风。
柔软的柳体,不羁的野草,正确的楷书,其他国家都没有。
可见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
在形状上,由圆形逐渐变为由笔画组成的方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称为“方字”。
然而,世界上没有一个汉字像汉字一样历经各种沧桑。
5000年前的古埃及圣迹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后来消亡了,记载的古埃及文化被深埋。
苏美尔楔形文字也有5000年的历史,但在公元330年后消亡了。
历史上没落的著名人物有玛雅、波罗米文等。
然而,汉字不仅繁荣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得到了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这个特点在世界人物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字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瑰宝。
他们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导师和精神家园。
有了这种爱,我总是不知疲倦地走在文字的海洋里,在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中满足自己的内心。
所以汉字往往能唤起我们奇妙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我们在汉字的怀抱中茁壮成长,我坚信这是最美的文字。
也许,它没有其他文字那么华丽华丽,但我相信,中国的方块字永远象征着中国儿女们在1840年以来的侵略战争中的努力,在最后的抗日战争中的胜利。
也是因为它们像梅花一样,总是散发着芳香,可以让中华民族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奋斗。
然后创造中国的独特魅力,中国的独特魅力!开学第一课高一作文篇2一个人的生命纪录是被不断更新的。
开学第一课的作文(精选34篇)开学第一课的作文(精选34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开学第一课的作文(通用3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学第一课的作文篇19月1日晚上,我和爸爸收看了中央一套的《开学第一课》。
生动的一节课主要讲了孝和礼两个方面,突出“爱”这个主题。
被邀请的嘉宾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着用爱实现孝和礼的故事。
自古以来,父母对子女都是百般呵护,无微不至的关怀子女的一切。
童话大王郑渊洁爷爷就讲了他过去写作时有次发现钢笔水怎么也写不完,原来是爸爸深夜悄悄地为他灌墨水的经历。
听到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一股不可名状的感动。
为了我们的理想和成功,父母一直在身后默默地支持着。
这份坚持源于心中的爱,心中对子女的关爱。
小时候,父母是车头,用爱牵引着我们前行,长大了我们也要用爱孝顺父母,让他们感到爱的温暖和力量。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我们的大汉朝就以孝治天下,以德为政。
听了今天别有一番风味的演讲后,我更加坚定了长大后对父母孝顺的想法。
除了孝,开学第一课还讲了另外一个主题,那就是礼。
礼者,理也。
一个人有了礼貌,才会明事理。
论语上也说:礼至则不争,乐至则不怨。
由此可见,懂得礼仪是多么重要。
它会让你心平气和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培养良好的素养。
一个人懂得孝,也知道了礼,才能心中充满无限的爱,给身边的人亲切的关怀。
心中有爱,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阳光,一切都是五彩缤纷。
爱的力量的强大的,它会让你有好的心情,守礼,行孝,真诚地实践一切善的行为。
开学第一课的作文篇2炎炎暑气去,徐徐凉风来,新学期开始了。
开学第一课,我上什么呢?本想一展我的大作《暑假我在忙什么》,然后要孩子们提笔,细细道来他们的假期生活,可没想到,县里治理大班额,所有学生按年级全部打乱重分——这意味着开学我将面对一大部分我还不认识的孩子。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讲话稿中学研训部沈国全八月渡完,新学期就要开始了。
新教材培训的讲座中我强调了“上好新学期第一节课”的重要性,我认为,“第一节课”是展示教师风采,阐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的最重要的一节课。
特别是起始年级的“第一节课”,更是重要,它将留给学生非常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展示教师风采,阐述教学理念。
下面这节“第一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同学们,大家好:火热的八月见到火热的你们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语文课不讲课本上的东西,咱们随便聊聊怎么样。
既然是聊,当然还得有聊的主题,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同大家聊五个方面的内容:古有“仁、义、礼、智、信”,讲的是如何修身养性,今我独创“缘、趣、意、信、方”说的是如何学习和学好语文。
(奇怪吧,这是什么意思,且听我慢慢道来)缘。
(懂缘)中国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
通常,人们喜欢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对老师职业的极至赞美。
我更喜欢把老师比喻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
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
(惜缘)时下流行一种说法,表明关系的亲密,缘分的可贵:同过窗(同学),抗过枪(战友),下过乡(知青)。
你们正好赶上了第一条,不管是你们遇到了我,还是你们彼此成为新的同学,请记住,这都是缘分,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三年宝贵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倍加珍惜你们的友谊。
毛阿敏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唱词“今生皆是缘,离合总关情”。
慢慢地体会,你会发现各种感情的奥妙。
这就是老师讲的第一个方面。
缘。
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
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
1、音趣。
我们通常被电影精彩的对白和大师的朗诵所折服,其关键就在于他们对语文音韵之趣的娴熟驾御。
语文高一开学第一课教案语文高一开学第一课教案【导语】高一新学期开始了,面对新的知识与挑战,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更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
本节课我们将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针对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寓意等方面展开讨论和思考。
通过学习这个经典故事,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欣赏与鉴赏能力。
【一、课堂导入】1. 师生问答互动- 请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对《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的了解。
- 谁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2. 引入主题- 通过课堂问答,了解同学们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了解程度。
引入今天的主题:想象与现实。
【二、核心内容】1. 文学作品的情节- 同学们,你们对情节的理解是什么?- 请你们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简单描述一下。
2. 人物形象的塑造- 请同学们说出你们心目中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形象是怎样的?- 通过学习,加深对梁祝两个主人公的认识,探讨作者对其形象的塑造意图。
3. 文学作品的寓意- 请同学们思考,你们在《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中有发现什么哲理或寓意吗?-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故事的主题、人物性格、结局等多个方面,揭示故事背后的寓意。
【三、拓展延伸】1. 阅读拓展- 鼓励同学们自行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了解其他经典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
- 提供一些推荐书目,供同学们选择:-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骆驼祥子》- 《茶馆》2. 组织讨论- 分组讨论其他经典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以小组形式展示讨论结果。
【四、课堂总结】1. 总结回顾- 请同学们简单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内容?- 提醒同学们一些重要内容,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
2. 发布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同学们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写一篇读后感。
- 鼓励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与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对比,表达个人的感悟。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经典故事,引导同学们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与欣赏。